物理教学中的启发式技术

物理教学中的启发式技术

一、物理教学中的启发技艺(论文文献综述)

姜辅兰[1](2021)在《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元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

零兰清[2](2021)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与信息的快速更新,极大改变人类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不应只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与积累,更应关注学生思维训练与技能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作为以较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主要指问题求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是学习者应对新时代发展所必备的技能。历史学有独特的学科特性,对思维训练与学科技能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已明确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中描述对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因此,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不仅与新课标的要求相一致,而且有利于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适应当前人才培养发展要求。绪论部分分为五个方面:一是选题缘由;二是研究现状,通过查阅国内外研究高阶思维能力的相关文献,对其内涵、培养方式及评价方法等进行梳理,明晰本研究的背景;三是研究目的和意义;四是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五是本文的创新之处。除去绪论部分,本文从六个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高阶思维”“高阶思维能力”四个概念进行说明。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炼出高阶思维能力的概念和在历史学科思维能力方面的表现。高中历史学科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提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第二部分主要对新课标进行分析,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三个层面进行解读。结合布鲁姆认知分类学中的行为动词,通过表格形式了解新课标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上的要求和具体表现内容。希望以此能让教师和学生相对明晰的观测与评价实际课堂中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和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状况的标准。同时,可以为以后研究学生高阶思维培养或评价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借鉴。第三部分,在其他学科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改编并形成高中历史高阶思维能力的相关问卷。了解当前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及教师培养现状,发现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学生层面主要表现为:停留在浅层学习,缺乏学科思维知识储备;思维固化,批判质疑精神不足。此外,教师对学生缺乏深入了解与系统研究,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并未得到广泛且有效培养。大部分教师对高阶思维能力及其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在具体教学中,课程标准贯彻不到位,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等。这些问题制约着高中历史教学改革,限制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第四部分是培养原则和路径探究。根据此前调查的归因分析,探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三大路径。首先,明晰高中历史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确保有针对性的设计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和技能发展的课堂教学。其次,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原则的指导下,通过立足课程目标,优化课堂问题设计;转变教学观,构建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通过深度学习,在知识建构中发展高阶思维能力的路径。第五部分是策略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针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以下培养策略:第一,筑牢学科基础,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二,巧设指向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问题,如:创设逻辑型问题,理清历史脉络;创设比较型问题,提高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创设思辨型问题,挖掘批判性思维能力;创设开放型问题,启迪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第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发展高阶思维能力。运用基于任务的教学,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采用基于支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第四,创设深度学习活动,激活高阶思维能力。第六部分是结语部分。是本文内容的简要概括及笔者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李神灵[3](2020)在《日常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本论文中,笔者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来培养初中生物理科学素养这一课题,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应该遵循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研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特别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个中心,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活动,它们分别是:利用“筷子被折断”的活动讲授“光的折射规律”,利用“海底捞针”的活动讲授“磁现象”规律和“磁体”概念,利用“筷子夹砝码”的活动讲授“杠杆平衡”规律和“杠杆”的概念,利用“冰中取钥匙”的活动讲授“熔化”规律,利用“降噪的麻将桌面”讲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等。接着,笔者设计了两个有效的教学案例,它们分别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案例与“弹力”的教学案例。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案例中:(1)利用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构建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具体做法主要有利用经典音乐体现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利用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辉煌成就,帮助学生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充满自信等美好的思想品德。(2)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有趣的课外生活化知识。具体做法是:利用语文课文《口技》内的有趣内容来讲解声音的产生,让学生在领会物理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3)利用蕴含着日常生活现象的古诗词传授物理知识。做到在讲授相关物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文化修养。在“弹力”的教学案例中:(1)构建了“气球跳远”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通过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和交流讨论,感受和发现弹力产生的原因和弹性限度的本质,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设计了制作折纸青蛙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笔者采用了“等组前测一一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利用设计的教学案例,按照本论文提出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目标进行了教育实验,实践结果表明:按照本论文提出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激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彭盈[4](2020)在《原始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教育部正式发布《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书中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具体、全面的要求。原始物理问题在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中层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经验主义理论和自组织表征理论,本文对原始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系统的研究。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测验法。在进行教学实施后,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提出原始物理问题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原则和策略。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指导下,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等内容得以确定。接着,论文通过问卷调查、问卷测验和访谈对原始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一般,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且认为原始物理问题在实践中用之甚少。然后,探讨原始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鼓励、启发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巩固性、理论联系实际)与策略(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教学评价中渗透原始物理问题;以STSE教育、小组合作的方式辅助原始物理问题教学)。论文结合原则与策略,搜集与编制高中原始物理问题,并设计两个教学案例和微案例,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学生完成两次测试问卷的结果总结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在教学中适当引用原始物理问题可提高教学效率、原始物理问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积极影响。本文的创新在于:(1)搜集了高中原始物理问题,自主编制多道原始物理问题;(2)设计了利用原始物理问题辅助教学的教学案例和微案例。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杨伦[6](2020)在《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研究 ——以麻江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物理是一门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自然学科。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重视课程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物理课程资源,为了寻求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够在农村中学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农村中学物理新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丰富麻江农村物理课程资源,促进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缺少实验器材的农村中学,更要重视开发和整合物理教学资源。针对麻江县农村中学物理教学及物理课程资源分布和利用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发现农村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物理课程资源”识别率低和概念的认识不够;(2)教师对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不高;(3)物理课程资源仍以教科书、教辅资料为主;(4)当地教学资源和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率不高。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正确解决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通过调查研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制定麻江县物理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案;(2)提高物理教师对农村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积极性;(3)统筹农村物理课程资源的呈现形式;(4)提高物理教师对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对麻江县农村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能够遵循自然规律,遵循物理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学习规律,从而实现物理课程目标,提升中学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赖美君[7](2020)在《初中物理程序性知识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理程序性知识是一类以学科领域知识为基础并致力于如何解决物理问题的知识。伴随着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已然成为物理教学的主题,并且物理核心素养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做出了说明。而物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正是促进学生物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物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丰富物理教师教育知识理论的同时为教师提供物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依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通过文献法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以义务教育阶段“沪科版”物理教材中的程序性知识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对其进行了整理与分类。同时,通过对教材进行梳理,笔者发现初中阶段物理程序性知识出现在力学、电学、光学中的频率相对较高。其次,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物理程序性知识的调查,从而了解物理程序性知识教学的现状和困难。调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初中物理教师对教育心理学内容及程序性知识概念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高;(2)教师和学生对物理实验都持积极的态度;(3)教师更加注重物理程序性知识转化阶段的培养,学生更集中在转化阶段的学习;(4)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不同的物理程序性知识学习阶段存在差异。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以现有的程序性知识教学模型与物理学科的特点相结合初步构建了物理程序性知识阶段教学模型,并提出与之对应的教学策略。不仅如此,为了使物理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程序性知识阶段教学模型和教学策略,笔者设计了三个物理程序性知识教学案例。案例中将物理程序性知识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师与学生同模型中对应的具体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且呈现了与教学模型相对应的教学过程。

何海秋[8](2020)在《云南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课程资源作为课程理论的中一个重要概念,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现在人们认识到,要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就必须合理开发并且有效的利用课程资源。目前,我国对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成果不突出,处于起步阶段,成熟的、可借鉴的研究成功案例还比较少,尤其是关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更是不多见。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立足于地方实际特色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特别是挖掘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课程资源,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课程资源所具有的独特教育优势,从而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朝着多元化方向。对于初中老师来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是个难题。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因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一特点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吸收民族文化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识,提升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从本州、本县和本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的各种地理课程资源,让这些资源在课程实施中发挥作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该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描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思路、研究内容及目的,并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笔者主要利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泰勒课程原理、人地关系论来辅助本论文的阐述,同时对地理课程资源、文化、民族文化、节庆、民族节庆文化概念进行界定。第三部分,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调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德宏各县市的部分中学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教师开发德宏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的意识淡薄;教育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驱动力不足;教师的理论和付诸实践的行动并不匹配;教师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不足;德宏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单一且形式简单,没有把节庆文化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学生配合程度低。第四部分,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根据开发原则对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对可能进入地理课程资源的德宏少数民族节庆风俗文化、工艺文化、文学文化、歌舞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挖掘。第五部分,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研究。探索有参考价值的利用策略,根据利用策略对开发出来的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以此为德宏当地的初中地理教师提供一定借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地理课堂生动起来,并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阐述本文的结论及不足之处,同时说明本研究今后需要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连丽琼[9](2020)在《初中物理美育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要求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物理课程及其教学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内容,重视物理美育有利于发挥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塑造学生完整人格,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本文正是在“将美育融入初中物理教学”这一问题上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深入理解美育内涵并进行了概念界定,结合初中物理课程特点明确了物理美育与美育的关系,并界定了物理美育的概念,提出了物理美育的实施原则。在美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初中物理教学中美育的现状,明确了初中生对物理课程的美育需求和课堂美育现状还有一定的差距,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美育内容和实施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合美育的途径:一是深挖教学资源,二是巧设教学环节,三是树立教师榜样,四是善用信息技术。并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寻找融合美育的渗透点和时机点,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实施美育的途径。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题编写融合美育的教学案例,并选择福建某中学两个初二年平行班作为实践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课堂观察法对两个班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课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的课堂体验度状况,进而对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关注度和愉悦度、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更能感受到物理之美和学习之美,具有更强烈的探索欲望,能更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研究表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的美育因素,运用优秀的教学技艺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将美育充分融合和展现,引导学生体会物理之美和学习之美,通过理性和感性的相互交融引起愉悦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宋云云[10](2020)在《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各界对综合型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工程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正日益突出。STEM教育和工程教育在发达国家的发展正逐步得到国内学者的认可和关注,STEM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不断深入发展,也为在初中教育阶段融入工程教育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国内对工程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阶段,在基础教育阶段尚未有系统具体的研究方案,基础教育阶段工程教育的严重缺乏直接影响了高等工程教育人才的输送和培养。初中阶段可作为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起始阶段,在初中教学阶段渗透工程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工程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工程课程和日后跻身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物理不仅要探究物理原理、概念,也离不开工程技术、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等方方面面。因此,从培养初中生工程综合技能,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工程教育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综述和教材分析,设计出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渗透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策略,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从STEM教育及工程教育的兴起出发,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STEM教育及工程教育的研究和发展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阐述,论证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工程教育的可行性。第二部分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工程、工程教育以及K-12阶段工程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工程教育理念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通过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分析,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可用于工程教育渗透的教学素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工程教育的渗透提供基础。为了解初中生物理学习情况和工程素养储备情况,笔者对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部分一线初中物理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发现虽然教材本身蕴含丰富的工程教育资源,但实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教师只重视理论却忽视了实践,学生工程素养储备缺失,并分析造成此现状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在对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访谈进行分析以及课堂实践观察的基础上设计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工程教育理念的具体可行性教学策略,即创建多样化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挖掘工程教育素材,加深学生工程认知;抓住演示实验契机,启蒙学生工程意识;模仿设计从做中学,培养学生工程技能的策略。第五部分根据制定的教学策略,以初中物理中《物体的浮与沉》、《杠杆》为例进行渗透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案例设计,并利用实习机会对教学案例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实践,考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符合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目标,分析对应了何种教学策略。第六部分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对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对工程教育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进行了前景展望。笔者希望基于以上对融入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构建和教学案例设计,能为初中物理教师提供教学的新视角。

二、物理教学中的启发技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教学中的启发技艺(论文提纲范文)

(2)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2.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要求
        3.当前人才培养发展要求需要
    (二)研究综述
        1.国外关于高阶思维能力的研究
        2.国内关于高阶思维能力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核心素养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高阶思维
        4.高阶思维能力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深度学习理论
二、高中历史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要求
    (一)课程目标层面
        1.时空观念的角度
        2.史料实证的角度
        3.历史解释的角度
    (二)课程内容层面
        1.课程内容的角度
        2.深度学习的角度
    (三)学业质量层面
        1.学业质量的角度
        2.考试评价的角度
三、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
        2.调查问卷设计
        3.调查的实施
        4.问卷分析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层面
        2.学生层面
    (三)问题原因分析
        1.教师层面
        2.学生层面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原则与路径
    (一)培养原则
        1.生成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主体性原则
    (二)培养路径
        1.立足课程目标,优化课堂问题设计
        2.转变教学观,构建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
        3.通过深度学习,在知识建构中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五、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筑牢学科基础,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1.指导学生绘制图示,构建知识体系
        2.加强训练,完善学生低阶思维发展
    (二)巧设课堂教学问题,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1.创设逻辑型问题,理清历史脉络
        2.创设比较型问题,提高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3.创设思辨型问题,挖掘批判性思维能力
        4.创设开放型问题,启迪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1.运用基于任务的教学,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采用基于支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四)创设深度学习活动,激活高阶思维能力
        1.焦聚问题解决,提倡真实环境创设
        2.引导多元角度分析,发散学生思维活动
        3.通过协商对话,加强平等交流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二: 高中历史教师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调查问卷
致谢

(3)日常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1.1 生活化教学的思想起源及发展
        2.1.2 生活化教学在物理学科的推行
    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2.1 生活化教学思想在国内的发展
        2.2.2 生活化教学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3.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4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教学目标
    4.1 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并学会应用
    4.2 形成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自身潜力
    4.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4.5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交流能力
    4.6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责任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基本原则
    5.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5.2 因材施教原则
    5.3 直观性原则
    5.4 循序渐进原则
    5.5 巩固性原则
    5.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教学策略
    6.1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
    6.2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理解物理概念
    6.3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6.4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改进物理实验
    6.5 利用日常生活现象培养实践能力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将日常生活现象应用物理教学设计及案例实施
    7.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案例
    7.2 “弹力”教学案例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日常生活现象的教育实践
    8.1 实验目的
    8.2 实验对象
    8.3 实验过程
    8.4 实验结果
    8.5 实验总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原始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改革的大环境
        1.1.2 传统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缺陷
        1.1.3 原始物理问题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原始物理问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原始物理问题的含义
        2.1.2 原始物理问题的特点
        2.1.3 原始物理问题与物理问题、物理习题的区别和联系
        2.1.4 原始物理问题的教学价值
    2.2 中层理论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 经验主义学习理论
    2.5 自组织表征理论
第3章 原始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1 原始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3.1.1 鼓励原则
        3.1.2 启发性原则
        3.1.3 因材施教原则
        3.1.4 循序渐进原则
        3.1.5 巩固性原则
        3.1.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2 原始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2.1 在课堂中渗透原始物理问题
        3.2.2 在实验教学中适当植入原始物理问题
        3.2.3 在教学评价中利用原始物理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3.2.4 在教学中借助STSE教育开展原始物理问题教学
        3.2.5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辅助原始物理问题教学
第4章 原始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调查
    4.1 调查对象
    4.2 调查目的
    4.3 调查方法
    4.4 调查内容
    4.5 调查实施
    4.6 调查结果统计及其分析
        4.6.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4.6.2 学生处理原始物理问题的能力
        4.6.3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原始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5.1 高中原始物理问题的搜集与编制
        5.1.1 原始物理问题的搜集
        5.1.2 原始物理问题的编制
    5.2 原始物理问题教学案例
        5.2.1 案例一:“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5.2.2 案例二: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5.3 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策略的实施
        5.3.1 实施目的
        5.3.2 实施对象
        5.3.3 实施时间
        5.3.4 实施方法
        5.3.5 实施内容
    5.4 原始物理问题测试问卷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测试问卷(初测)
    附录3 :原始物理问题集
    附录4 :学生测试问卷(后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6)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研究 ——以麻江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1.1.3 麻江县教育概况
    1.2 研究的目的
        1.2.1 开发当地课程资源弥补学校课程资源的不足
        1.2.2 促进学生将物理走向生活
        1.2.3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记录法
        1.4.4 调查法
        1.4.5 实验法
    1.5 研究的价值
        1.5.1 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1.5.2 增强物理学科的应用性
        1.5.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5.4 丰富农村地区中学物理课程资源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2.1.2 生活教育理论
        2.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1.4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2.2 概念的界定
        2.2.1 课程
        2.2.2 课程资源
        2.2.3 物理课程资源
        2.2.4 农村物理课程资源
        2.2.5 物理课程资源整合
第3章 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的编制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2 访谈提纲的设计
    3.2 发放问卷和问卷回收
    3.3 调查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3.3.1 问卷一统计结果及分析
        3.3.2 问卷二统计结果及分析
    3.4 调查结果
第四章 农村物理课程资源的整合策略
    4.1 提高教师物理课程资源整合的策略
        4.1.1 统筹安排好物理教师的校本培训
        4.1.2 提升教师利用物理课程资源的能力
        4.1.3 引导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4.2 农村物理课程资源的呈现形式
        4.2.1 文本化
        4.2.2 游戏化
        4.2.3 实物化
        4.2.4 媒体化
        4.2.5 场馆化
    4.3 农村物理课程资源的整合方法
        4.3.1 情景课程资源
        4.3.2 活动课程资源
        4.3.3 实验课程资源
        4.3.4 习题课程资源
        4.3.5 科普课程资源
第五章 农村物理课程资源开发方案
    5.1 农村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原则
        5.1.1 地域性
        5.1.2 经济性
        5.1.3 典型性
        5.1.4 适用性
        5.1.5 民族性
        5.1.6 安全性
    5.2 农村物理课程资源开发流程
    5.3 农村物理课程资源开发途径
        5.3.1 培养地方特色课程意识
        5.3.2 充分利用“人”课程资源
        5.3.3 从少数民族生活生产方式、民族文化、自然资源中开发
        5.3.4 加强实验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完善实验室设备
    5.4 农村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5.4.1 少数民族技艺
        5.4.2 民间玩具与游戏
        5.4.3 少数民族器械
        5.4.4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5.4.5 苗、瑶、畲族农用工具
        5.4.6 农村自然资源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初中物理程序性知识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1.1.2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特点
        1.1.3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物理程序性知识相关的理论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程序性知识
        2.1.2 物理程序性知识
    2.2 初中物理程序性知识
        2.2.1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程序性知识整理
        2.2.2 初中物理程序性知识分析
第3章 初中物理程序性知识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2 调查实施过程
        3.2.1 问卷的编制与预调查
        3.2.2 问卷正式发放与回收
        3.2.3 问卷统计与分析
        3.2.4 访谈的准备与资料收集
        3.2.5 访谈分析
    3.3 调查结论
第4章 初中物理程序性知识教学模型建构
    4.1 物理程序性知识教学模型建构
        4.1.1 初中物理程序性知识教学模型建构的理论基础
        4.1.2 初中物理程序性知识教学模型建构
        4.1.3 基于物理程序性知识教学模型的教学策略
    4.2 初中物理程序性知识教学设计案例
        4.2.1 滑轮的定义及其实质
        4.2.2 连通器的特点
        4.2.3 质量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初中生物理程序性知识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 B: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云南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三、相关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民族节庆文化
        二、地理课程资源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泰勒课程原理
        三、人地关系论
第三章 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研究
    第一节 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
        一、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特点
        二、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价值
        三、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分类
    第二节 开发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过程
    第三节 开发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少数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
        二、学生对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认知现状分析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四章 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第一节 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
        一、地理性原则
        二、有效性原则
        三、特色性原则
        四、必要性原则
        五、科学性原则
        六、启发性原则
    第二节 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具体开发
        一、德宏少数民族节庆风俗文化中的地理课程资源
        二、德宏少数民族节庆工艺文化中的地理课程资源
        三、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学文化中的地理课程资源
        四、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歌舞文化中的地理课程资源
第五章 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研究
    第一节 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策略
        (一)搜集
        (二)评价
        (三)定位
        (四)应用
        (五)反思
    第二节 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实例
        一、具体实例
        二、教学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本研究的结论
    二、本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教师地理知识现状问卷调查
附录B 关于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知识的认知状况学生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初中物理美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美育融入初中物理教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第一节 美育的概述
    第二节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美育
第二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美育状况的调查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第二节 问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初中物理美育实施途径探索
    第一节 深挖教学资源,实施物理美育
    第二节 巧设教学环节,实施物理美育
    第三节 树立教师榜样,实施物理美育
    第四节 善用信息技术,实施物理美育
第四章 初中物理美育教学案例及课堂效果对比
    第一节 物理美育教学案例
    第二节 物理美育教学实践课堂效果对比及研究
第五章 结论
附录1 初中物理美育实施基础的调查
附录2 初中物理美育实施效果对比观察表
附录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STEM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1.1.2 工程教育重要性日益显现
    1.2 国内外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基础教育阶段工程教育发展的国内外现状研究
        1.3.1 国外发展现状综述
        1.3.2 国内发展现状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调查研究法
        1.5.3 观察法
    1.6 研究意义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工程
    2.2 工程教育
    2.3 K-12工程教育
    2.4 理论基础
        2.4.1 活动教学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3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工程教育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1 教材中涉及工程内容的分析
        3.1.1 初中物理知识中涉及的工程内容
        3.1.2 教材中工程内容所处栏目的分析
    3.2 初中生物理学习情况及工程素养储备情况调查
        3.2.1 调查的目的及对象
        3.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3 问卷的有效性分析
        3.2.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3.1 学生物理学习情况
        3.3.2 工程素养储备情况
    3.4 教师个别访谈
        3.4.1 访谈提纲的设计
        3.4.2 访谈对象的确定
        3.4.3 初中一线物理教师访谈分析
    3.5 调查结果与结论
第4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工程教育的教学策略
    4.1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4.2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特点
    4.3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原则
    4.4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4.4.1 创建多样化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4.4.2 挖掘工程教育素材,加深学生工程认知
        4.4.3 抓住演示实验契机,启蒙学生工程意识
        4.4.4 模仿设计从做中学,培养学生工程技能
    4.5 总结
第5章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5.1 初二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5.1.1 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
    5.2 初三物理教学案例设计
        5.2.1 以《杠杆》为例
    5.3 总结与反思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6.2.1 加强理论及实践研究,为工程教育渗透奠定基础
        6.2.2 合理规划教师培训,保障工程教育开展的有效性
        6.2.3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搭建工程教育课外活动平台
        6.2.4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工程教育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学生物理学习情况和工程素养储备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物理教学中的启发技艺(论文参考文献)

  • [1]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元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D]. 姜辅兰. 西南大学, 2021
  • [2]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零兰清.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3]日常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神灵.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4]原始物理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彭盈.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研究 ——以麻江县为例[D]. 杨伦.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7]初中物理程序性知识教学研究[D]. 赖美君.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8]云南德宏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何海秋.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初中物理美育的探索与实践[D]. 连丽琼.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10]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D]. 宋云云. 扬州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物理教学中的启发式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