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县农机加油站产权改革调查分析

宜丰县农机加油站产权改革调查分析

一、宜丰县农机加油站产权改革调查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罗尹伶[1](2021)在《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分认定 ——以周某某、蔡某某挪用公款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纵观我国刑事立法沿革,可以得知挪用公款罪系从贪污罪中分离而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围绕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等职务犯罪,不断有理论和司法解释等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但由于法理上两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存在相似之处,现实中犯罪手段形式多变,隐秘性变强等因素,关于如何区分两罪在犯罪构成要件上的不同之处仍存在争议,司法实践中亦没有准确区分两罪的统一标准,为两罪的定罪处罚带来了许多挑战。因此,准确界定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更好地打击职务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正;二是更好地贯彻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避免重罪轻判或者轻罪重判,损害被告人合法权益或者无法达到刑罚目的。全文以蔡某某、周某某挪用公款案为切入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即简述研究目的与意义、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为案情简介与争议焦点,介绍基本案情,根据公诉机关、审判机关的不同主张,得出案件的争议焦点为被告人构成贪污罪还是挪用公款罪;第三部分为案件评析,结合相关的犯罪构成理论、法规、司法判例等,对案件争议焦点评析如下:被告人作为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将公共财产用于个人长期使用、支配,直到司法机关介入才归还的行为,在客体上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以及刑法所保护的单位对公共财物平稳占有的状态,客观上实施侵吞行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直接故意,构成贪污罪;第四部分为思考与建议,通过对案件的分析,概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的区分要件,并针对贪污罪司法实践中犯罪对象增设、主观方面认定提出建议。

汪涛[2](2021)在《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服务平衡发展发展有利于构建“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建国以来,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在农业机械种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机械科技含量、农机服务内容、农机服务效益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但由于历史、政策、社会、制度、技术、区位条件、资金和地区资源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展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十分必要。本文选择四川省绵阳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为研究对象。在对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角度总结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存在的问题,并对制约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平衡的原因等进行分析;认为绵阳市丘陵地区农机化共享发展缓慢、宜机化条件差、农机化人才培养不充分、农机化扶持政策有待加强;并从人力资本、土地禀赋、经营状况、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最后,针对性提出适用于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加快推进宜机化改造,发挥土地禀赋优势;加强农机化经济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经济环境;加强农机化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技术环境;积极开展农机化共享服务,保证供需平衡。

吴业苗[3](2020)在《村集体经营规模农地的可能及其政策观照——基于南通市海安GF合作农场的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家一户的农地碎片化经营因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而陷入劳动力不足、生产效益不高甚至土地撂荒等困境,亟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农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然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采用个体或私营方式从事农业生产,村集体经济未能由此获得发展,并且,这四类经营主体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农户流转农地要求。鉴于此,一些地方的村集体在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基础上创办合作农场,采用村集体统一经营方式发展农业生产。从海安市GF合作农场实践看,合作农场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兼顾了村民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而且合作农场在"大集体—小承包"体制下拥有更加灵活的经营权,因此,国家和政府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有必要向合作农场倾斜,使其成为未来农地规模经营的中坚主体。

谢莉[4](2020)在《温州市龙湾区供销社农合联改革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扎根于农村,同农民的联系广泛,利益息息相关。历史上,供销社对农村经济发展也发挥过重要作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供销社的体制机制急需改革,因此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农合联)使其成为农村家庭经营和商品流通的服务综合体、农业一体经营和服务产业的利益共同体、农业公共服务和政策实施的供给中介体。温州市龙湾区供销社建立农合联是为了给会员提供共建共享的服务平台,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基层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但是,龙湾区供销社农合联在改革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农合联涉及部门多,职能落实不到位,“三位一体”农合联服务体系不完善,供销社社有资产少、强村富农缺少手段,基层社历史遗留问题等。这些问题阻碍了供销社农合联的发展,也反映出农合联在为农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农合联更快更好地发展,深化农合联生产、供销、信用的服务职能和对基层供销社实行“县基一体化”治理机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结合其他地方政府的成功经验,提出龙湾区供销社要确定农合联的组织定位,引进技术培育人才,搭建电商配送平台,发展农民合作金融,优化基层供销社结构等对策建议。

赵雪峰[5](2020)在《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研究》文中指出农机安全监理是顺应农业机械化潮流,应运而生的行业,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安全生产检查整治等方式消除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在机构改革、职能整合的大背景下,为适应新形势,提升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增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强化农业机械安全性能,预防和减少农机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对H市当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与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农机监理行业内部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 H市农机安全监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介绍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了 H市农机安全监理的现状、已采取措施、工作成效,第四章总结了国内外农机安全监理的先进经验,第五章对H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出多项建议,第六章结语。本文认为,农机安全监理事关农机化事业,农机监理需要为农机化发展营造领导重视、社会关注、部门参与的良好氛围。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机安全监理在做好“规定动作”即做好常规业务工作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自选动作”即监理执法和安全宣教,把工作重心向行政执法上转移。提出了要从宣传、服务、业务、人员等方面进行强化,全面提升农机安全监理水平,即要开拓宣传教育渠道,利用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平台、“农机安全生产月”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夯实农机监理业务,巩固牌证物资管理成果,不断推进变型拖拉机整治,在工作过程中注意留痕;做好惠民惠农服务,包括继续深入开展免费实地检验,加快推进农机政策性保险普惠,全面推广农机“双优”加油卡;打造专业执法队伍,对现有农机监理执法人员进行各项培训,吸引人才充实农机监理执法队伍,开展农机专项整治,以工作促进步,填补农机事故处理经验缺乏的短板。通过以上途径,力图为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提供可行性改变方案,推动H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祝心怡[6](2020)在《高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同化现象也日益加深。同时人口分布过于密集和集中导致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问题频发,如大量的耕地和水体被城市建设所占用,林地被砍伐。而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也成为了城市建设的新命题之一。本文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等相关研究方法,对高安市绿地特色地域规划进行了详细科学的考证,并最终归纳总结如何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绿地系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对高安这座城市具有深远的影响,其独特的文化元素在高安的人工环境塑造方面更是相得益彰,独具一格。高安市分布有华林寨—上游湖景区、贾家古村等着名历史文化景点,并随着历史和人文环境的演化和影响逐步形成高安独具特色的空间布局和结构。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高安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地域特色的不足之处,并总结得出两方面提升意见:生态环境方面,在突出和挖掘城市周边自然资源的同时,注意对具有地域特色文化自然景观的打造;人工环境方面,结合自身城市中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城市特色绿地空间规划。争取能找到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者效益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模式。

方师乐[7](2017)在《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农业机械化:跨区服务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发生在中国最近20年内的农业机械化过程是美国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农业机械化过程的缩影。但是,在传统的关于农业技术进步的文献中,对于中国快速农业机械化的理解依然是表面化和模式化的。本文通过对农业机械跨区服务这一现象的深入剖析,结合中国特有的农业资源禀赋和城镇化的发展历史,从理论和实证上回答了有关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如下3个关键性问题:(1)在人多地少、土地极度细碎化的农业资源禀赋约束下,中国为何能够发展农业机械化?(2)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分别走过了农机小型化阶段和农机大型化阶段,那么是怎样的因素引致了这种发展模式的变迁?(3)中国的农机跨区服务是否会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对谷物产出的空间外溢性?这种外溢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如何,而这种规律又怎样和中国特殊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地理特征相统一?简而言之,就是回答农业机械化为什么会发生(Why)?为什么现在发生(Why now)?以何种方式实现(How)?以及有何影响(Impact)?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形成了本文的主要结论:(1)关于农业机械化为什么会发生和为什么现在发生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观点是,农业机械化是在更广的经济发展大背景——城镇化和就业非农化的引导下发生。宏观层面的实证结果表明: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短期内城镇化和农业机械化之间是竞争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农业机械化所释放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会促进城镇化发展,而城镇化进程中对于农业劳动力的吸收从客观上要求农业实现机械化,二者是正相关关系。微观层面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总体上增加了农户的农业机械支出。(2)关于以何种方式实现的问题,本文在在俱乐部理论理论的框架下指出,农机跨区服务这一现象的本质其实是生产性农业机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俱乐部商品。中国国土在纬度上的纵横辽阔,不同地区同一农作物的同一生产环节时间跨度大,为农机跨区作业赢得了时间差,保障了俱乐部成员的充足,而中国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这又降低了俱乐部成员的边际成本。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中国一样幅员辽阔、基建完善、耕地极度细碎化的国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很难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行的原因。(3)关于有何影响的问题,本文认为,农机跨区服务这种特殊的农机化实现方式已经改变了粮食生产方式,这种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存在是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体现。进一步,本文认为,大规模的农机跨区服务必然导致农业机械化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这种效应表现为农机化水平不仅作用于当地的粮食生产,也对周边地区的粮食生产产生辐射作用,实证结果验证了这一假说。总体而言,本文从实际现象出发,运用主流经济学分析工具将现实理论化、模型化,最后又通过实证分析将理论与现实统一,从而加深了对实际现象的认知,其中可能的创新体现如下:首先,从研究视角方面:(1)非农就业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客观现象,但是本研究认为,农民的非农就业不仅导致了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的分工,更促进了农业产业内部的分工,在中国家庭联产承包的制度安排下,这种分工表现为形成了专业化的农机服务市场,而这是过去1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从农机跨区服务这样一个现象切入,认为这种行为必然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在空间上具有溢出效应,并试图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测算这种效应的显着性和规模。(3)虽然部分研究指出农业机械跨区服务是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殊模式,但对这一现象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化和模式化的描述阶段,尚不能构建一个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去解释这一现象发生的机理以及外部冲击如何影响农机跨区服务的趋势,本文试图通过公共经济学领域下的俱乐部理论解释农业机械使用者和所有者分离的内在机制,分析小农户和大机械同时存在的缘由,并指出这是在中国现有的制度安排和资源禀赋条件下的必然现象。其次,从研究方法方面:(1)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对谷物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这在有关农业机械化的研究中是较早的。(2)利用更加微观的大样本数据研究城镇化和农业机械化之间的关系,在模型的设计中考虑两者的滞后效应,将长期和短期关系分离,从而更为深刻地揭露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周游[8](2016)在《广东省乡村规划体系框架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在城乡二元制度与区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乡村人口、土地、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问题都日益严重,同时还面临着乡村与农民转型、城乡冲突等现实问题,而现行的乡村规划疲于解决,这反映出规划工具的失效和选择规划工具的错误,更深层次的原因涉及到我国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的矛盾。乡村规划在实践中的失效和矛盾追根究底是乡村规划基本理论的缺失,为什么要编制乡村规划?乡村规划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乡村规划的责任主体是谁?乡村规划的表达形式有哪些?这些基本理论问题目前仍然没有得到系统性的研究;在这方面,英国已经有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熟的实践成果,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本文通过对英国及其相关国家的规划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将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到中国;同时针对我国特殊国情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针对乡村规划理论和实践中出现问题进行深入批判、分析和总结,以此建构一套适宜我国的、合理的和可持续的乡村规划体系理论框架。以此理论框架来指导广东省乡村规划体系的建构,通过对广东省具体城乡问题的分析,结合理论研究的成果,将理论框架结合广东省具体情况进行深化和完善,提供一种实证研究。本文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为了建构乡村规划体系而进行的乡村规划基本理论的研究,回答乡村规划几个一般性的问题。提出乡村规划要解决四个乡村核心问题,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保护区域生态、保护乡村历史环境和促进乡村发展与自治;乡村规划基本特征是区域规划、实质是保护规划;乡村规划保护是国家责任,具体涉及不同责任主体;乡村规划的成果形式是多样的。第二部分是基于理论基石,将乡村规划普适理论转化为普适结构框架的研究,进一步在理论基石上试图构建出乡村规划的体系,乡村问题在不同尺度上表现不同,而乡村问题的责任主体的空间范围也不同,通过分析乡村在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选择空间尺度,对应其治理解决的主体、编制内容和形式,将乡村规划的整体理论结构和规划体系结合起来。具体对“国家-区域-村庄”各个层次的空间体系、编制主体、编制内容与要求、成果形式、制定与审批程序方面提出了框架性的构建,该理论框架研究了乡村规划体系之中的共性问题,不仅可以有效的适用于广东省,其框架也可以结合其他地区进行具体的运用。第三部分是广东省乡村规划体系实践建构的建议。通过对广东省具体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将理论框架运用于实践之中,对应乡村规划的理论模型,具体针对区域层次提出广东省乡村规划的目标、编制尺度、编制主体、编制内容与形式等实质性内容,形成广东省域乡村规划体系具体的内容框架。最后,对“省域城乡统筹空间发展战略”这种规划类型进行了具体研究,划定城乡不同的政策空间区域,在城乡统筹的思想下提出乡村区域的区域政策和补贴机制。

杨进[9](2015)在《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文中提出自上个世纪90年代户籍制度放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涌向城市寻找非农工作,导致农村内部农业劳动力急剧减少,有研究表明2004年前后农村内部开始出现农业劳动力短缺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粮食产量却从2002年以来实现了“十一连收”,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从生产理论来看,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只能被农业机械替代,许多国际农经学者认为东南亚国家由于实行细碎化、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模式无法推广农业机械,必须实现土地规模化以后才能推广农业机械。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粮食生产并没有大范围的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那中国的农业机械是不是就没有得到发展?如果中国农业机械没有得到发展,那么在中国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粮食生产又会持续增收?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将结合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探究在中国农村劳动力减少背景下,农业机械如何对中国粮食生产发挥作用,并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中国未来的农业机械和粮食生产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首先,本文从宏观层面入手来把握中国农业机械与粮食产出之间的关系,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0年中国农业机械存量与粮食产出等相关指标的省级数据,建立生产函数做实证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机械存量在过去30年间对粮食产出没有显着影响。这个宏观层面的结论很难解释现实,因为如果农业机械没有发挥作用,没有替代劳动力,过去30年间农业劳动力急剧减少,中国粮食产出怎么可能出现持续增收现象?随着继续深入这个问题,笔者再转入微观层面进行研究,利用农业部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在2009年至2012年调查的30000多个农户样本数据,建立生产函数进行实证估计,发现农户家庭的农业机械使用费用对粮食产出有非常稳健的正向影响。为什么农户层面的农业机械使用量对粮食产出有显着正向影响,而宏观层面中国的农业机械存量却对中国粮食产出没有显着影响?在农村调查中,我们发现2004年前后,中国农村开始普遍出现农业机械化服务,即某些专业农民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在农忙时节到其他地区为当地农民提供机械化服务(如粮食收割),这种现象目前被学界和公众称为“跨区作业”。该现象揭露了为什么宏观层面的农业机械存量无法解释中国粮食产出持续增收,因为促进中国粮食增收的关键之处不在于中国农业机械总体存量的增长,而是农业机械使用方式的变化——跨区作业模式的出现,使中国的农业机械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同时,农村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出现,使得普通单个小农户不用自己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用于自家的粮食生产,只需要将粮食生产工序(比如收割工序)外包给那些购买了大型农业机械且提供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农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微观层面农户家庭的机械使用费用对粮食产出有显着正向影响。其后,本文研究了为什么中国农村会自发涌现出这种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加以研究:供给层面的研究表明:单个农户如果购买大型农业机械(例如联合收割机),只用于自家几亩地的粮食生产,那每亩的机械成本极度昂贵。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气候差异极大,从南到北(或者从北到南)的粮食成熟时间可以形成个较长的时间梯度,而那些购买了大型农业机械的农民就可以利用这个成熟时间梯度,在全国十多个省份连续7个月的时间内进行跨区收割。通过这种跨区作业的模式,购买大型农业机械提供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农民就可以降低每亩的机械使用成本,随着跨区收割亩数的增加,他们甚至可以获得额外利润,这就形成了中国农村的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供给市场。需求层面的研究表明: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劳动力工资的不断上涨,迫使中国粮食生产模式从过去的“互帮互助”式解体,而农村内部雇工工资水平过高也使雇工粮食生产模式成本太高,单个小农户只有通过将粮食生产工序外包给提供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农民,才能实现粮食生产的成本最小化,所以当前中国粮食生产的“外包式“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帕累托最优选择,这便形成了中国农村的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需求市场。从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综合来看,正是因为中国地区气候差异和工业化所引发的劳动力短缺,诱导了中国农村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出现,从而保障了中国粮食的持续增收。另外,单个农户将粮食生产工序进行外包,在产生了规模经济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国粮食生产的劳动分工。最后,本文还研究了农业机械化服务对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传统农业经济学认为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模式更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出现是不是会影响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呢?利用农业部固定点农户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验对照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农业机械化服务替代劳动力后,并没有对农户家庭的粮食生产效率有显着影响。综合以上所有的研究,本文在现实和理论层面分别作了以下的贡献:在现实层面,首次揭露了中国农业机械发展与粮食生产的内在逻辑,解释了在中国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的背景下,是因为中国农村涌现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促进了中国粮食的持续增收,而不是因为中国农业机械存量的增加。在理论层面,过去农业经济学家们认为只有实现了土地经营的规模化,才能带来农业的规模经济,使农业机械得到普及。但是本文研究表明:农业生产中某工序一旦实现外包,同样可以产生规模经济,促进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而不是一定要求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此外,单个小农户将粮食生产工序中劳动繁重的工序外包给提供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农民后,只需要完成劳动较轻的生产环节(比如播种和管理),从而实现了劳动分工,打破了传统经济学认为农业生产无法实现劳动分工的认识。

安徽财经大学、中华合作时报社联合专题调研组[10](2014)在《2013年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发展报告(摘要)》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合作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4年)》由六个部分组成: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供销合作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研究报告;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研究报告;其他类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家庭农产发展研究报告。本期刊发的是"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报告"部分,供读者参阅。报告的其他部分本刊将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二、宜丰县农机加油站产权改革调查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宜丰县农机加油站产权改革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分认定 ——以周某某、蔡某某挪用公款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选题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案情简介及争议焦点
    (一)案情简介
    (二)争议焦点
二、案件评析
    (一)被告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
        1、主张被告人构成挪用公款罪的理由
        2、个人评析
    (二)被告人是否构成贪污罪
        1、主张被告人构成贪污罪的理由
        2、个人评析
三、思考与建议
    (一)关于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区分的思考
    (二)关于贪污罪司法认定的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论文的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社会化服务
        2.1.2 农机社会化服务
        2.1.3 农业机械化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供需理论
3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3.1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3.1.1 绵阳市经济概况
        3.1.2 农机社会化服务类型
        3.1.3 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状况
        3.1.4 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状况
    3.2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特点
        3.2.1 服务主体较大
        3.2.2 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3.2.3 服务形式持续创新
        3.2.4 服务效益持续提高
    3.3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不平衡的原因
        3.3.1 农机化共享服务发展缓慢
        3.3.2 大型农业机械宜机化条件较差
        3.3.3 农机化人才培养不充分
        3.3.4 农机化扶持政策有待加强
4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1 指标选取的原则
    4.2 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制约因素的选择与分析
        4.2.1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4.2.2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4.3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4.3.1 构造对比矩阵
        4.3.2 计算权重,一致性检验
        4.3.3 层次总排序
    4.4 数据来源
    4.5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4.5.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5.3 结果分析
    4.6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影响因素研究
        4.6.1 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4.6.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6.3 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加快推进宜机化改造,发挥土地禀赋优势
        5.2.2 加强农机化经济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经济环境
        5.2.3 加强农机化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技术环境
        5.2.4 积极开展农机化共享服务,保证供需平衡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村集体经营规模农地的可能及其政策观照——基于南通市海安GF合作农场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农地规模经营与合作农场“闪亮登场”
三、合作农场:让村集体“统营”规模农地成为可能
    1. 从性质上看,合作农场产权归属村集体。
    2. 从管理上看,合作农场依托村两委干部运行。
    3. 从运行上看,合作农场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4. 从产业上看,合作农场主要从事粮食生产。
    5. 从机制上看,合作农场几乎没有大的经营风险。
四、合作农场地位: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较
五、政策思考:合作农场不是社队集体

(4)温州市龙湾区供销社农合联改革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综合评价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实践意义
        1.4.2 理论意义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资料法
        1.6.2 调研访谈法
        1.6.3 归纳分析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供销社
        2.1.2 农合联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三章 温州市龙湾区供销社“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概况
    3.1 龙湾区供销系统基本情况
    3.2 供销社“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的背景
    3.3 龙湾区供销社“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情况
第四章 温州市龙湾区供销社“三位一体”农合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农合联涉及部门多,职能落实不到位
        4.1.2 “三位一体”农合联服务体系未完善
        4.1.3 农合联本质内容落实不够
        4.1.4 供销社社有资产少,强村富农缺少手段
        4.1.5 基层供销社在人员、资产管理上乏力
    4.2 原因分析
        4.2.1 农合联的身份不明导致职能泛化不清晰
        4.2.2 农业资源薄弱导致人力物力缺乏
        4.2.3 供销渠道单一导致农产品流通受限
        4.2.4 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农民融资难
        4.2.5 人员、资产管理不善导致基层供销社经营困难
第五章 其他地区供销社农合联改革经验借鉴
    5.1 瓯海供销社农合联“生产、供销、信用”服务经验
        5.1.1 推进产业特色化发展,深化农合联生产合作功能
        5.1.2 搭建供销平台,深化农合联供销合作功能
        5.1.3 发挥金融服务,深化农合联信用合作功能
    5.2 义乌市、湖州市南浔区基层供销社管理经验
第六章 温州市龙湾区供销社农合联改革对策分析
    6.1 确定农合联组织定位
        6.1.1 明确农合联组织身份
        6.1.2 确定农合联主要职责
    6.2 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创造品牌健全生产服务体系
        6.2.1 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和水平
        6.2.2 降低农业投入成本
        6.2.3 培育和发展农业加工龙头企业
        6.2.4 整合产品打造品牌
    6.3 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健全农合联供销服务体系
        6.3.1 搭建电商平台
        6.3.2 筹建配送中心
    6.4 发展农民合作金融,健全农合联信用服务体系
        6.4.1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6.4.2 大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
        6.4.3 建立金融服务平台,保障农民信用借贷
        6.4.4 建立农民合作基金
    6.5 基层供销社改革,实行“县基一体化”治理机制
        6.5.1 实行财务集中核算
        6.5.2 实行资产统一管理
        6.5.3 实行行政人员统一管理
        6.5.4 实行投资经营统一决策
结论
    主要观点
    存在不足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机械
        2.1.2 农机事故
        2.1.3 农机安全监理
    2.2 理论基础
        2.2.1 事故致因理论
        2.2.2 法治政府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现状分析
    3.1 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目前采取的措施与成效
        3.1.1 所采取的措施
        3.1.2 取得的成效
    3.2 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2.1 农机监理宣传不到位
        3.2.2 农机事故处理经验少
        3.2.3 农机监理安全隐患多
        3.2.4 农机监理人员执法难
    3.3 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3.3.1 宣传形式固化缺乏创新
        3.3.2 多头管理导致权责不明
        3.3.3 农机安全监理阻力大
        3.3.4 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
4 国外与国内其他地区农机安全监理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农机安全监理概况
        4.1.1 美国:各司其职的安全管理模式
        4.1.2 日本:严格执行检测鉴定制度
    4.2 国内其他地区农机安全监理概况
        4.2.1 盐城市:重视农机监理执法
        4.2.2 保定市:定期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演练
        4.2.3 徐州市:重视农机安全宣教
    4.3 经验借鉴
        4.3.1 重视农机安全执法
        4.3.2 加强农机事故处理
        4.3.3 加强监理队伍建设
        4.3.4 推进农机规范管理
5 加强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的对策建议
    5.1 拓宽宣教渠道加强农机安全宣教
        5.1.1 借助主流媒体扩大社会影响
        5.1.2 宣教方式搭上“互联网”列车
        5.1.3 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5.2 夯实基础业务突出农机规范管理
        5.2.1 巩固农机牌证管理成果
        5.2.2 推进变型拖拉机综合整治
        5.2.3 全面推进痕迹化管理
    5.3 做好为民服务打造惠民服务品牌
        5.3.1 开展免费实地检验服务活动
        5.3.2 加强推进农机政策性保险
        5.3.3 推广使用农机双优加油卡
    5.4 打造专业化农机监理执法队伍
        5.4.1 组织执法人员培训
        5.4.2 开展农机专项整治
        5.4.3 提升农机事故处理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高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城市化对绿地系统的要求
        1.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的要求
    1.2 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
    1.1 高安市绿地概况
        1.1.1 地理位置
        1.1.2 自然条件
        1.1.3 自然资源
        1.1.4 人文资源
        1.1.5 中心城区现状人口
    1.2 区域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1.2.1 区域绿地分类
        1.2.2 区域绿地现状分析
    1.3 规划区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1.3.1 绿地现状调查方法
        1.3.2 公园绿地调查分析
        1.3.3 防护绿地调查分析
        1.3.4 广场用地调查分析
        1.3.5 附属绿地调查分析
        1.3.6 园林绿化树种调查分析
        1.3.7 古树名木调查
        1.3.8 园林绿化管理机构调查
        1.3.9 城市绿地总体评价
    1.4 SWOT分析
        1.4.1 优势(strength)
        1.4.2 劣势(weakness)
        1.4.3 机遇(opportunity)
        1.4.4 挑战(threats)
第三章 规划总则与相关研究
    1.1 规划依据
    1.2 规划期限
    1.3 人口规模
        1.3.1 规划近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1.3.2 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1.4 规划范围
    1.5 规划指导思想
    1.6 规划原则
    1.7 规划目标与指标
        1.7.1 总体目标
        1.7.2 具体目标
        1.7.3 规划指标
    1.8 相关规划研究
        1.8.1 《高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分析
    1.9 《瑞阳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分析
        1.9.1 规划范围
        1.9.2 背景解读
        1.9.3 空间布局策略
        1.9.4 功能结构
        1.9.5 绿化系统规划
        1.9.6 景观系统规划
第四章 绿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1.1 理论简述
    1.2 高安市绿地适宜性评价
        1.2.1 影响因子选取与分析
        1.2.2 影响因子权重的给定
        1.2.3 多因子叠加分析
        1.2.4 评价结果分析
    1.3 市域绿地结构与布局
        1.3.1 规划原则
        1.3.2 市域绿地规划结构
        1.3.3 区域绿地分类发展规划
        1.3.4 风景游憩绿地规划
        1.3.5 区域设施防护绿地规划
        1.3.6 生产绿地规划
        1.3.7 文物保护单位规划控制
第五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1.1 高安市城市格局演变
        1.1.1 中心城区形态演变
        1.1.2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
        1.1.3 城市空间发展趋势
        1.1.4 城市空间环境分析
    1.2 规划对策
    1.3 绿地系统结构布局
    1.4 各片区景观风貌引导
        1.4.1 老城区
        1.4.2 城北新区
        1.4.3 瑞阳新区
        1.4.4 新世纪工业园区
    1.5 规划指标
    1.6 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1.6.1 绿地布局调整
        1.6.2 公园绿地布局
        1.6.3 绿地指标
        1.6.4 绿地系统结构
    1.7 公园绿地(G1)规划
        1.7.1 规划原则
        1.7.2 规划指标
        1.7.3 公园绿地规划
    1.8 防护绿地(G2)规划
        1.8.1 道路防护绿地
        1.8.2 高压走廊绿带
        1.8.3 卫生隔离绿带
        1.8.4 防风林带
    1.9 广场用地(G3)规划
        1.9.1 广场用地(G3)
    1.10 附属绿地(G4)规划
        1.10.1 附属绿地规划指标
        1.10.2 居住绿地规划
        1.10.3 工业附属绿地规划
        1.10.4 公共设施附属绿地
        1.10.5 仓储及市政设施附属绿地规划
        1.10.6 城市道路绿地
第六章 专项规划
    1.1 树种规划
        1.1.1 树种规划原则
        1.1.2 植物现状分析
        1.1.3 树种规划目标
        1.1.4 树种总体规划
        1.1.5 植物规划指标
        1.1.6 一般树种规划
    1.2 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规划
        1.2.1 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规划原则
        1.2.2 防灾避险总体规划
        1.2.3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规划、
    1.3 生态修复规划
        1.3.1 生态修复定义与特点
        1.3.2 生态修复规划
        1.3.3 高安市城区生态环境评价分析
        1.3.4 高安市单体生态修复项目规划
    1.4 城市绿道规划
        1.4.1 绿道的定义
        1.4.2 城市绿道功能
        1.4.3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原则
        1.4.4 高安市绿道规划
        1.4.5 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5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5.1 古树名木等级划分
        1.5.2 古树名木的价值
        1.5.3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1.5.4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基本原则
        1.5.5 高安市古树名木基本情况
        1.5.6 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
        1.5.7 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1.5.8 管理要求与建议
参考文献

(7)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农业机械化:跨区服务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研究假说、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假说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农业机械
        2.1.2 农业机械化
        2.1.3 城镇化
        2.1.4 农机跨区服务
        2.1.5 空间溢出效应
    2.2 理论基础
        2.2.1 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
        2.2.2 城乡二元经济理论
        2.2.3 俱乐部理论
        2.2.4 农户模型理论
        2.2.5 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非农就业对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贡献
        2.3.2 非农就业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2.3.3 农业机械化对非农就业的贡献
        2.3.4 关于耕地细碎化和农业机械化的争论
        2.3.5 农业机械化和粮食产出之间的关系
        2.3.6 本文在文献上可能的贡献
3 研究背景
    3.1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史
        3.1.1 农业机械化的起步阶段: 1949-1980年
        3.1.2 农业机械小型化阶段: 1981-2001年
        3.1.3 农业机械大中型化阶段: 2002年至今
    3.2 中国城镇化和人口流动的历史
        3.2.1 全面管制阶段: 1949-1982年
        3.2.2 逐步放开阶段: 1983-2002年
        3.2.3 加速推进阶段: 2003年至今
        3.2.4 中国就业非农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历史趋同性
    3.3 中国农机跨区服务发展的历史
        3.3.1 初级发展阶段: 1996年之前
        3.3.2 井喷式发展阶段: 1996-1999年
        3.3.3 全面推进阶段: 2000-2013年
        3.3.4 回落阶段: 2014年至今
4 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路径分析: 俱乐部理论的视角
    4.1 农户使用农机服务的“俱乐部模型”
        4.1.1 数理模型
        4.1.2 图形分析
    4.2 在中国农机作为俱乐部商品的可行性
        4.2.1 自然禀赋的可行性
        4.2.2 制度安排的可行性
        4.2.3 市场竞争的可行性
    4.3 俱乐部视角下中国农机化的发展路径——相对静态均衡分析
        4.3.1 非农就业增加,农业劳动力工资上升
        4.3.2 国家扶持农机工业,对大中型农机给予补贴
        4.3.3 农民收入提高、耕地规模增加
    4.4 本章小结
5 城镇化拉动农业机械化的规律和内在动力
    5.1 引言
    5.2 文献回顾
    5.3 理论模型
    5.4 计量模型、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4.1 计量模型的设定
        5.4.2 变量的选取和说明
        5.4.3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5.5 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5.5.1 初步回归结果
        5.5.2 农业劳动力密度中介效应的检验
        5.5.3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非农就业、农机投资和农机服务利用
    6.1 引言
    6.2 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
    6.3 农户模型
    6.4 数据、计量模型和样本统计性描述
        6.4.1 数据来源
        6.4.2 计量模型和估计方法
        6.4.3 样本描述性统计
    6.5 回归结果和讨论
    6.6 稳健性检验
        6.6.1 异常值的干扰问题
        6.6.2 非农就业的内生性问题
        6.6.3 来自山东省调研数据的验证
    6.7 本章小结
7 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分布规律
    7.1 引言
    7.2 问题的提出:来自全国数据和省级数据的矛盾
        7.2.1 背景与假设
        7.2.2 回归结果与讨论
    7.3 空间上的统计分析
    7.4 空间计量分析
        7.4.1 基本模型设定与估计
        7.4.2 空间溢出效应的空间分布规律
        7.4.3 跨经纬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和政策启示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8)广东省乡村规划体系框架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乡村发展与乡村规划的历史背景
        1.1.2 我国城乡二元制度下的乡村问题
        1.1.3 广东省区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面临的抉择
    1.2 研究对象
        1.2.1 乡村规划
        1.2.2 规划体系
        1.2.3 规划与管理制度建设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乡村规划研究综述
        1.3.2 英国及有关国家乡村规划研究综述
        1.3.3 总结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5.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乡村规划的核心问题
    2.1 英国的乡村问题及乡村规划的历史参照
    2.2 我国的乡村问题与乡村规划
        2.2.1 乡村规划要解决乡村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问题
        2.2.2 乡村规划要解决区域生态保护的问题
        2.2.3 乡村规划要解决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
        2.2.4 乡村规划要促进乡村自治和提高农村居民的福利
    2.3 乡村规划问题的特征
        2.3.1 乡村规划问题的空间尺度是区域
        2.3.2 乡村规划问题的责任主体是国家
        2.3.3 乡村规划问题的解决方式是保护
    2.4 我国处于城镇化进程与乡村保护同步进行的特殊阶段
        2.4.1 我国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
        2.4.2 我国发展阶段与乡村规划问题的特殊性
    2.5 乡村规划的新维度:关注乡村价值
        2.5.1 乡村具有承担休闲娱乐需求的功能
        2.5.2 乡村可容纳隐形失业,减少就业压力
        2.5.3 乡村承担农民社会保障和养老功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乡村规划的基本特征
    3.1 乡村是一个区域概念
        3.1.1 不同学科对乡村的定义
        3.1.2 乡村概念的特征
        3.1.3 乡村区域的范围
    3.2 乡村规划问题与规划空间尺度
        3.2.1 英国乡村问题与乡村规划的尺度
        3.2.2 我国乡村问题与乡村规划的尺度
        3.2.3 英国与中国的乡村规划对比
    3.3 我国现行乡村规划工具的反思
        3.3.1 乡村规划类型繁多,但缺乏区域规划的类型
        3.3.2 村庄尺度的规划难以实现规划目标
        3.3.3 村庄规划的关注对象是村庄建设用地
        3.3.4 乡村区域被规划割裂
    3.4 乡村规划中具有区域规划的基本特征
    3.5 构建问题尺度与利益范围相关的乡村规划空间尺度
        3.5.1 国家尺度
        3.5.2 区域空间尺度
        3.5.3 村庄空间尺度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村规划的实质特征
    4.1 区域城镇化与乡村发展
        4.1.1 区域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发展:分化
        4.1.2 城镇化进程中的两类区域
        4.1.3 城镇化区域的乡村发展类型
        4.1.4 非城镇化区域的乡村发展类型
    4.2 乡村规划实践中的典型案例
        4.2.1 城镇化区域的乡村规划情况
        4.2.2 非城镇化区域的乡村规划情况
        4.2.3 乡村发展目标的多样性与规划工具的失效
    4.3 乡村规划的选择、目标与范围
        4.3.1 依据乡村发展目标选择规划类型
        4.3.2 乡村规划的目的与目标
        4.3.3 乡村规划的范围选择
    4.4 乡村规划的实质
        4.4.1 乡村规划的首要任务农业补贴与扶持政策的空间落实
        4.4.2 乡村规划实质特征是保护规划
    4.5 城市规划与乡村规划的本质差异
        4.5.1 城乡规划的特征与我国规划体系的演变历史
        4.5.2 学界对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体系之间关系的研究
        4.5.3 乡村区域与城市区域属于不同的空间范畴,适用不同规划体系
        4.5.4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增长控制,乡村规划的基本要求是维持与防治衰退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乡村规划的责任主体
    5.1 乡村规划的编制主体与责任主体
        5.1.1 乡村规划的编制主体应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村民组织
        5.1.2 当前乡村责任主体与规划编制主体的错位
    5.2 国家和农民的关系
        5.2.1 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历史演变
        5.2.2 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
        5.2.3 城乡二元政治制度下的桎梏
        5.2.4 我国二元社会实质是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混合体
        5.2.5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乡村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转型
    5.3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5.3.1 我国管理乡村的行政体制的演变
        5.3.2 现有行政体制的特点与问题
        5.3.3 规划行政体制的改革建议
    5.4 构建规划目标与群体利益相关的乡村规划责任主体
        5.4.1 中央政府
        5.4.2 区域机构
        5.4.3 村组织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乡村规划的成果形式
    6.1 规划的形式与类型
        6.1.1 规划工具包括了多种形式
        6.1.2 规划的五种类型
        6.1.3 规划类型与所达到的目标
        6.1.4 战略(strategies)是最符合规划特征的类型
    6.2 乡村规划的具体形式
        6.2.1 我国法定乡村规划的形式是“设计”
        6.2.2 英国乡村规划灵活采用政策、战略等形式
    6.3 规划形式与规划的空间尺度相对应
        6.3.1 英国乡村规划形式与空间体系
        6.3.2 规划形式选择的依据
    6.4 寻求适宜的乡村规划成果形式
        6.4.1 国家尺度:政策
        6.4.2 区域尺度:空间规划/战略、政策指引
        6.4.3 村庄尺度:社区规划、整治与开发规划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乡村规划体系的理论框架
    7.1 理论框架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7.2 乡村规划体系的框架
    7.3 国家层次
        7.3.1 乡村发展目标
        7.3.2 空间尺度
        7.3.3 规划制定的主体
        7.3.4 规划内容要求
        7.3.5 规划成果形式
    7.4 区域层次
        7.4.1 乡村发展目标
        7.4.2 区域空间尺度
        7.4.3 区域机构
        7.4.4 规划内容
        7.4.5 规划成果形式
        7.4.6 乡村规划的制定与审批程序
    7.5 村庄层次
        7.5.1 乡村发展目标
        7.5.2 空间尺度
        7.5.3 规划制定的主体
        7.5.4 规划内容
        7.5.5 规划成果形式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广东省乡村发展与规划概况
    8.1 广东省乡村的农业与农村人口发展趋势
        8.1.1 广东省乡村的基本特征
        8.1.2 广东省农业的发展趋势
        8.1.3 广东省乡村人口的变化趋势
        8.1.4 广东省农业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8.1.5 广东省农业与农村人口发展特征的总结
    8.2 广东省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的特征
        8.2.1 广东省自然生态特征
        8.2.2 广东省历史文化特征
    8.3 广东省乡村发展与村庄建设
        8.3.1 乡村的发展阶段:区域城镇化时期
        8.3.2 广东省乡村建设情况
    8.4 乡村发展的特征与历史阶段的分析评价
    8.5 广东省乡村规划概况
        8.5.1 乡村规划的发展历史
        8.5.2 乡村规划与政策演变情况
        8.5.3 广东省区域规划编制情况
        8.5.4 乡村规划与政策的分析、总结和批判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广东省乡村规划体系的构建建议
    9.1 广东省乡村规划体系的具体编制建议
        9.1.1 广东省乡村规划的主要目标
        9.1.2 广东省乡村规划的编制尺度
        9.1.3 广东省乡村规划编制主体
        9.1.4 广东省乡村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9.1.5 规划制定与审批程序
    9.2 广东省乡村规划体系的特点
    9.3 “省域城乡统筹空间发展战略”的编制模拟
        9.3.1 划定乡村空间政策区域的方式
        9.3.2 以县为单位的广东省乡村空间政策区域
        9.3.3 建立乡村区域政策与补贴机制
    9.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研究评价
    创新点
    研究不足与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提出问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数据资料来源
    1.6 可能的创新
2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粮食产出
    2.1 提出问题
    2.2 中国粮食生产发展趋势
    2.3 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2.4 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
    2.5 中国粮食产出持续增长的实证分析
        2.5.1 宏观层面的实证分析
        2.5.2 微观层面的实证分析
    2.6 结论
3 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供给研究
    3.1 提出问题
    3.2 农业机械化服务供给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3.3 江苏沛县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案例分析
        3.3.1 沛县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起源
        3.3.2 沛县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发展
        3.3.3 沛县农机手和小工的劳动力市场发展
        3.3.4 跨区作业机械维修和零配件供应
        3.3.5 外出跨区作业生活问题
        3.3.6 跨区作业收割市场竞争问题
        3.3.7 沛县当地政府的作用:减少交易成本
        3.3.8 沛县跨区作业组织形式:降低安全风险和可变成本
        3.3.9 沛县跨区作业成本收益分析
        3.3.10 沛县跨区作业目前面临的困境
    3.4 结论
4 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需求研究
    4.1 提出问题
    4.2 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需求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4.2.1 传统“互帮互助式”的粮食生产方式
        4.2.2 “雇工式”的粮食生产方式
        4.2.3 自家购买机械的粮食生产方式
        4.2.4 机械化服务“外包式”的粮食生产方式
        4.2.5 结论
    4.3 农户家庭机械化服务选择的实证分析
        4.3.1 四川省农户家庭机械化服务选择的实证分析
        4.3.2 十一省农户家庭机械化服务选择的实证分析
    4.4 总结
5 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
    5.1 提出问题
    5.2 估计生产效率的文献综述
    5.3 样本选择问题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的文献综述
        5.3.1 Heckit模型
        5.3.2 Treatreg模型
        5.3.3 倾向得分匹配模型
        5.3.4 小结
    5.4 四川省机械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
        5.4.1 随机前沿函数直接估计
        5.4.2 倾向得分匹配分组估计
        5.4.3 小结
    5.5 十一省机械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
        5.5.1 粮食生产效率值估计
        5.5.2 倾向得分匹配效应
        5.5.3 小结
    5.6 结论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四川省生产效率值估计
附录2:2011年农业部固定观察点地震问卷中机械化服务部分
附录3:2012年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机械化服务专项调查问卷
附录4:江苏徐州沛县农业机械化合作社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10)2013年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发展报告(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Peculiarity特点
建议Suggestion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资额
        1.出资总额不断增长
        2.出资额呈波动上升态势
        3.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每户出资额稳步上升
    (三)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数
    (四)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区分布
    (五) 农民专业合作社地区分布与第一产业发展的关系
    (六)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
        1.抵御市场风险, 提升谈判能力
        2.节省交易费用, 增强竞争力
        3.提高食品质量, 保障食品安全
        4.整合土地资源, 提高劳动生产率
        5.创新经营模式, 促进生产发展, 推动农业现代化
        6.发挥了宣传教育、示范带动作用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数量增长与规范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1.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清晰
        2.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没有改变农户的交易模式和约束条件
        3.治理结构不能体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二) 自生能力与惠农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 融资渠道有限, 发展受到制约
    (四) 人才短缺, 急需智力支持
    (五) 市场势力仍显薄弱, 联合社成立面临困难
    (六) 经营管理模式有待创新
    (七) 政策支持门槛高, “马太效应”加剧
        1.项目扶持资金
        2.示范社
        3.种植规模补贴
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一) 强调规范性, 兼顾多样性
        1.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管理
        2.在法律框架内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样性发展
    (二) 积极推进“三位一体”, 提升资源整合效率
    (三) 政策支持应突出鼓励产业发展, 增强产业链竞争优势
        1.加强项目管理
        2.重视人才培养, 增加人才引进补贴
        3.重视发展加工合作社, 增大技术扶持力度
        4.加大对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四) 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设
        1.联合社的主要作用
        2.联合社的管理
    (五) 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合作社与农机合作社的协同效应
        1.实现农机作业规模效应
        2.推动农机规模化与土地集中化同步发展
    (六) 以信息化为依托, 创新经营模式
        1.加大政府投入,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2.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发展合作社直销模式
        3.推广物联网应用, 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4.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提升信息应用能力
    (七) 加强品牌建设, 提升合作社知名度
        1.进一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品牌建设
        2.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品牌做大做强
        3.不断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管理机制
        4.利用科技力量, 开展农产品深加工, 提高品牌价值
        5.进一步推动品牌产品与流通领域的对接
四、全国典型农民合作社发展案例分析
    (一) 总体发展方面
        1.区域分布
        2.产业分布
    (二) 经营方面
        1.经营状况
        2.销售途径
        3.带动农户增收现状
    (三) 规范发展方面
        1.内部治理
        2.可分配盈余与返还状况
        3.技术培训
自生能力与惠农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融资渠道非常有限
联合社成立困难重重
经营模式创新障碍
“三位一体”
品牌建设
案例
案例
案例
案例

四、宜丰县农机加油站产权改革调查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分认定 ——以周某某、蔡某某挪用公款案为例[D]. 罗尹伶.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2]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研究[D]. 汪涛.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3]村集体经营规模农地的可能及其政策观照——基于南通市海安GF合作农场的考察[J]. 吴业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4]温州市龙湾区供销社农合联改革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 谢莉.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5]H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监理研究[D]. 赵雪峰.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6]高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 祝心怡.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7]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农业机械化:跨区服务的视角[D]. 方师乐. 浙江大学, 2017(02)
  • [8]广东省乡村规划体系框架的构建研究[D]. 周游.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9]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D]. 杨进. 浙江大学, 2015(05)
  • [10]2013年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发展报告(摘要)[J]. 安徽财经大学、中华合作时报社联合专题调研组. 中国合作经济, 2014(06)

标签:;  ;  ;  ;  ;  

宜丰县农机加油站产权改革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