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磁材料的锻造

软磁材料的锻造

一、软磁性材料的锻造(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杰[1](2021)在《复合磁化技术在本田转向节磁粉探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田转向节外形比较复杂,普通磁粉探伤机无法满足要求,即单靠周向或纵向磁化无法对零件进行全面磁化探伤。这就要求我们选择特殊磁化方式来对零件进行多方位全面磁化。本论文介绍了复合磁化技术在本田转向节磁粉探伤中的应用。

宋炜[2](2017)在《6.5%Si高硅钢大尺寸扁锭凝固机理及相、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与传统硅钢片相比,6.5%Si高硅钢在高频范围内磁化时具有铁损低、导磁率高、磁致伸缩几乎为零等特点。而且使用频率越高,材料的磁性能越突出,因此高硅钢被认为是下一代最具有应用前景的软磁材料。然而,随着Si含量的增加,高硅钢变得又脆又硬,很难采用传统工艺进行制造。目前限制高硅钢采用传统工艺进行制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难以获得质量优良的大尺寸铸锭,尤其是大尺寸的扁锭。高硅钢铸锭的凝固组织中,晶粒粗大、柱状晶发达,而且高硅钢在800℃以下有序相逐渐产生,导致其在铸造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纹等缺陷。因此,研究高硅钢大尺寸扁锭凝固组织及相结构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规律,使其满足后续轧制工艺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论文首先通过有限元(FE)耦合元胞自动机(CA)的方法建立了适用于6.5%Si高硅钢大尺寸扁锭的凝固模型,应用模型对高硅钢大尺寸扁锭的凝固行为以及影响扁锭凝固组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通过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校正。随后,利用该模型对高硅钢大尺寸扁锭铸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高硅钢大尺寸扁锭铸造工艺的改进方案,最终铸造出了质量优良的高硅钢大尺寸扁锭。采用免锻造、直接热轧的制造工艺成功地制备出了大宽幅、板型良好的6.5%Si高硅钢热轧板。高硅钢大尺寸扁锭凝固机理的研究发现,空冷扁锭中晶粒异常粗大,粗大的凝固组织是导致高硅钢在铸造过程中产生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缓冷扁锭由近100%的等轴晶晶粒构成,且晶粒尺寸细小。添加稀土元素La和Ce可以有效改善高硅钢扁锭的凝固组织。高硅钢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的研究发现,高硅钢组织及织构在热轧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分层现象,表层晶粒因动态再结晶而逐渐细化,心部晶粒沿轧向逐渐拉长;高硅钢晶粒在热轧过程中逐渐发生转动,近表层晶粒逐渐演变为{011}<100>高斯织构,心部晶粒逐渐演变为{100}<011>旋转立方织构。随后对高硅钢组织及织构在热轧过程中产生分层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高硅钢有序相的研究发现,DSC方法测得的A2-B2有序相转变温度为754℃,B2-D03有序相的转变温度约为582℃;有序相尺寸及有序度在扁锭厚度方向上呈梯度分布,有序相形成及长大主要受热力学条件影响。冷却强度对B2有序相转变的影响较小,对D03有序相转变的影响较大。此外,在有序相的形成过程中稀土元素La和Ce会影响近邻原子的重新排列,进而破坏长程有序结构。高硅钢在热轧过程中,高密度位错造成晶格畸变和原子错排,阻碍有序结构的形成。力学性能研究结果发现,尽管缓冷态高硅钢试样中有序相含量较高,但其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空冷态高硅钢试样,由此得出,高硅钢扁锭的中温力学性能主要由铸锭的凝固组织决定,而并非有序相含量。

娄光路[3](2017)在《基于管状线圈的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的设计及优化》文中指出在粉末冶金工业中,粉末成形是其重要一环,开展相应的成形技术的研究,是推动粉末冶金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由于电磁冲击压制工艺的出现,粉末冶金产品的性能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诸如致密度的提高、材料的应用性、复杂形状的制备、成本的降低等,粉末冶金产品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实践。金属粉末冲击压制过程中获得高密度金属粉末制品的关键,在于提高冲击力和压制速度,采用更高效的加载装置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结合目前高速致密化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基于管状线圈的轴向冲击加载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等特点。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相应的电磁分析模型,探讨了管状线圈的几何尺寸与形状相互作用关系对冲芯的影响,设计与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相配套的管状线圈,并对该电磁轴向冲击加载装置进行了优化,以提高冲芯的的冲击力和压制速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研究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的工作机理,设计了加载装置的基本结构。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断磁环倾角、相对位置、厚度、长度等对电磁力特性的影响。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实验测试系统。利用该试验系统,进行了电磁冲击实验,测试其力特性曲线与冲击速度。将实验测试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正确性。同时,为通过改变一些工艺结构参数提高电磁力与冲击速度提供了条件。其次,在传统矩形线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等腰梯形线圈的分析模型,通过ANSYS多物理场对管状线圈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线圈横截面积、宽度及左右侧长度比对轴向电磁力的影响,建立了线圈截面的几何形状最佳参数计算公式,发现在等有效截面积条件下该梯形线圈比常规矩形线圈轴向电磁力大,当管状线圈横截面积为360mm2时,效率可提高5.57%,有效行程增加23.08%,为合理设计管状线圈及电磁冲击高速压制装置提供理论依据。最后,综合分析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结果,从模型尺寸和施加激励的角度入手,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了模型尺寸和施加激励的变化对轴向电磁力和冲击速度的影响,设计适合加载装置的管状线圈,对目前电磁轴向冲击加载装置进行改进,显着地提高了轴向电磁力、冲击速度,从而提高金属粉末压坯致密度。

高鹏越[4](2015)在《稀土及铌微合金化取向硅钢热轧过程中的析出及再结晶行为的研究》文中提出取向硅钢作为一种重要的软磁合金,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其加工工艺复杂、组织及成分控制严格,被誉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取向硅钢获得锋锐高斯织构的关键在于脱碳退火过程中存在细小弥散分布的抑制剂质点和一定数量的高斯晶粒,而这些抑制剂质点和具有高斯位向的晶粒均起源于取向硅钢热轧阶段,因此对热轧阶段的组织及析出相的控制对获得具有优良磁性能的取向硅钢成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添加稀土及铌有利于钢在热轧过程中析出细小弥散分布的第二相质点,但目前关于稀土及铌微合金化取向硅钢热轧方面的研究尚未被报道,稀土及铌对取向硅钢热轧过程中析出及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针对稀土及铌微合金化取向硅钢热轧过程中的析出及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在Si含量为3.14%的普通取向硅钢(CGO)中添加了微量的稀土及铌元素,利用真空感应炉在实验室冶炼了稀土及铌微合金化取向硅钢样品,随后将铸坯锻造成尺寸为70×100×350mm的锻坯,并利用钼丝切割机将其加工成8×15mm的圆柱体试样。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对稀土及铌微合金化取向硅钢进行了热模拟实验,探究了稀土及铌微合金化取向硅钢的动、静态再结晶行为以及热轧过程中再结晶行为,并利用蔡司金相显微镜(ZEISS)和ZeissSuppra55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手段对其热轧过程中微观组织及第二相形貌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及铌微合金化取向硅钢在749℃左右进入γ+两相区;当应变速率为5s-1,稀土及铌微合金化取向硅钢在压缩温度为850℃和900℃,应变量分别达到1.31和1.41时,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当压缩温度达到1150℃、1070℃时,在不同间隔时间内,稀土及铌微合金化取向硅钢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静态再结晶;稀土及铌微合金化取向硅钢在多道次压缩变形过程中,累积应变量达到2.23、变形温度为950℃时,发生了动态再结晶行为;稀土及铌微合金化取向硅钢在热轧过程中析出大量细小弥散分布的AlN、MnS质点,在后续的卷取过程中析出相质点数量进一步增多。当卷取温度达到690℃时,析出相质点的尺寸集中在30至60nm之间,钉扎能力较强。

李世丹[5](2015)在《用于生物材料的铁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Fe基块体非晶态合金(金属玻璃)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医用材料,除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外,与Ti基、Zr基、Mg基和Ca基相比,还具有原料成本低的特点。本论文尝试发展新的应用于生物材料的Fe基块体非晶态合金,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结合Fluxing提纯技术和J-Quenching技术,成功制备了临界尺寸达6 mm的Fe80-x-yCrxMoyP13C7(x=10,y=10 at.%;x=20,y=5 at.%;x=20,y=10 at.%)块体非晶态合金。测试在Hank’s溶液(PH=7.4)中和人工唾液(PH=6.3)中的抗腐蚀性(测试在37?C恒温水浴槽中进行),并对极化后的离子浓度释放情况以及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中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Fe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明显优于医用不锈钢(316L SS),与商业医用Ti合金Ti6Al4V(TC4)的抗腐蚀性能相近;制备的Fe基块体非晶态合金和TC4的离子释放量明显底于316L SS;制备的Fe基块体非晶态合金比TC4和316L SS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制备的Fe基块体非晶态合金中,Fe55Cr20Mo5P13C7体现了最优异的性能。第二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作为生物材料的性能,以第一部分工作中发展的Fe55Cr20Mo5P13C7(标记为Co0)块体非晶态合金为基础,用Co元素来部分替换其中的Fe元素,由此制备出Fe45Co10Cr20Mo5P13C7(标记为Co10)和Fe35Co20Cr20Mo5P13C7(标记为Co20)块体非晶态合金。对获得的Co0、Co10和Co20块体非晶态合金进行与第一部分工作相同的性能测试和分析,从而了解Co替换Fe对样品作为生物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ank’s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是Co0、Co20和Co10,在人工唾液中的抗腐蚀性能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是Co20、Co0和Co10。同时,结果也表明Co元素的添加对块体非晶态合金的抗腐蚀性影响并不明显。生物相容性从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Co0、Co10和Co20。这表明随着Co元素含量的增大,生物相容性变差,这可能归因于,与Fe相比,Co元素有较大的毒性。

戎玲华[6](2015)在《大型风电内齿圈感应淬火及预处理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国内外热处理工艺及感应淬火基本原理为基础,深入研究风电齿轮箱大型内齿圈单齿感应淬火及其预热处理工艺。本文从零件的设计结构、工艺方法、热处理应力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42CrMo作为内齿圈材料。在调质工艺过程中,使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最佳淬火温度,并结合0.618法确定了最佳回火温度,而后采用好富顿AQ251作为淬火介质,使得调质后的齿轮达到最佳综合机械性能。同时对内齿圈单齿进行测绘,采用仿形法并通过ProE三维建模软件,绘制出单齿连续感应淬火工艺使用的感应器,并开展相关工艺试验。最后结合公式计算与金相分析,获得了内齿圈单齿连续感应淬火的最佳工艺参数。

李喆[7](2015)在《外界磁场对铁磁性材料金属磁记忆检测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微观和宏观应力集中区域是金属构件和机器部件发生损伤的主要部位。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在管道及铁磁性材料试件的缺陷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无法切实有效的预防由于各种微观应力集中区域引起的突发性事故。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金属磁记忆检测方法是通过对铁磁性材料进行早期诊断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由于该技术理论尚不完善,影响因素众多,在工程应用中外界磁场对金属磁记忆检测的影响尚不能定量评估,故研究外界磁场对磁记忆检测方法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研究能量平衡理论、电磁场理论及J-A磁机械效应理论等,利用不同理论分析在磁记忆检测过程中外界磁场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证明外界磁场可能掩盖磁记忆信号。通过以钢筋及冷拔棒等具有代表性的铁磁性材料做为实验试件,利用永磁铁磁场模拟外界磁场,对存在应力的钢筋及冷拔棒在外界磁场环境下进行金属磁记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在外界磁场影响下铁磁性材料的弹性阶段应力集中区域磁记忆信号消失,磁场环境下重复受力后磁记忆信号即可被重新识别;塑性阶段应力集中区域磁记忆信号不会因外界磁场出现明显的变化。根据理论分析与实验检测结果,结合金属磁记忆磁畴壁聚合模型,铁磁性材料在外界磁场的磁化作用下,内部磁畴会发生偏转或者位移形成残余应力,在弹性阶段由于外加应力相对残余应力较小,应力集中区域磁记忆信号容易被外界磁场信号所掩盖,导致磁记忆信号消失。磁场环境下重复受力会增加外加应力抵消残余应力作用,磁记忆信号重新显现。对于塑性阶段由于外加应力远大于外界磁场所致的残余应力,故会不产生明显影响。根据理论分析与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在外界磁场环境下金属磁记忆检测方法在施加应力较小时,弹性阶段应力集中区域磁记忆信号被抵消;当外加应力增加后,外界磁场影响效果减小。外界磁场不会对塑性阶段金属磁记忆信号产生明显影响。因此,金属磁记忆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高恺[8](2014)在《曲面模具点式感应淬火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车身覆盖件的成形模具结构复杂而且体积庞大,而且对几何精度及型面质量的要求很高,因此应用于普通模具零件的强化方法很难被使用在车身模具上。点式感应淬火方法通过数控伺服装置使感应器沿模具型面作复杂空间三维运动,实现模具型面的连续感应加热淬火强化过程。本文根据点式感应淬火的原理及特点,结合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平面静态、平面移动以及曲面移动点式感应淬火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的同时,在自行开发的实验装置上,按照理论分析计算同等条件,对平面静态点式感应淬火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利用ANSYS软件对平面静态点式感应淬火工艺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到了在该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规律,以CCT图中奥氏体化温度以及冷却速度为依据,利用ANSYS软件中的APDL语言编写程序预测了淬火完成后的组织及硬度分布,完成了简单的二次开发;同时进了平面静态点式感应淬火实验,对比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证明了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不但实现了点式感应淬火过程的计算分析,而且能够指导一些实际的工程应用问题。其次,在平面静态点式感应淬火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平面点式移动感应淬火有限元模型,得到了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规律以及分布情况,也得到了淬硬层分布。对比了不同功率(即电流)下温度场的分布,得到了在不同功率下的淬硬层分布情况。最后,在平面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了曲面点式移动感应淬火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得到了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移动速度、曲面半径等)该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同时得到了淬火后组织分布及硬度分布。

张本朋[9](2014)在《1J50与镍锌铁氧体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J50软磁合金在坡莫合金中具有最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广泛应用在电子元器件中。本文首先通过熔炼法制备1J50软磁合金,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1J50软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晶粒大小和杂质含量,并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得合金的磁滞回线,分析其磁性能的变化。然后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1J50,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合金结构组成,振动磁强计(VSM)等手段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真空退火工艺更有利于合金表面低熔点杂质的挥发,起到净化晶界的作用,有利于合金晶粒的重结晶长大,晶体内缺陷减少,对畴壁移动的钉扎作用减弱,畴壁移动变得容易,同时提高合金的磁性能,即矫顽力显着降低,提高饱和磁化强度。与高真空热处理相比,磁场热处理更能大幅度的提高合金的磁性能。白蔓延高温合成是指利用高放热反应的能量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以燃烧波的形式自动蔓延下去,从而合成所需材料的一种新方法。本文采用整体加热点火的方法,研究了SHS合成Ni-Zn铁氧体的工艺技术,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对Ni-Zn铁氧体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利用SHS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纯度较高的面心立方结构的Ni-ZnFe2O4铁氧体,固溶体的化学计量比与配方较接近。在保温2个小时的情况下,保温温度越高磁性能越好,同时,真空保温比大气气氛保温效果更好。

李海涛[10](2012)在《森吉米尔轧机用冷轧辊制造工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吉米尔轧辊是高端冷轧辊制造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它精度高、耐磨性高、制造难度大、成本高,其国内制作技术不够成熟。目前,冷轧辊市场格局中存在“高端失守低端混战”的战略问题,对森吉米尔轧辊制作技术进行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广泛的调查分析、运用案例分析及比较分析的方法,以中钢邢机为宝钢生产的系列森吉米尔轧机用冷轧辊制造工艺为例,悉心研究森吉米尔轧辊的制造工艺,探索其制造工艺的优化方法,促进其批量系列化生产、提高效率及质量、降低制作成本。全文内容主要包括森吉米尔轧机用冷轧辊的工艺现状分析、应用介绍、制作技术条件要求、热处理及磨削加工技术要点分析及应用、工艺方案设计以及计算机辅助工艺方案的确定等。经过研究,结合现场生产实际,最终确定了森吉米尔冷轧机用轧辊的工艺方案为“方坯—表面修磨—电渣重熔—锻造成圆坯—球化退火—粗车—ZT法淬火—冷处理—回火及时效处理—精车—粗磨—超声波探伤—精磨—检查”;通过热处理试验数据的分析,解决了材料硬度、强度技术难题,确定了保证冷轧辊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通过磨削实践,解决了冷轧辊重要精度控制的磨削工艺方法。此外,还运用CAXA—CAPP技术解决了系列化工艺数据处理的问题,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本文综合专业书籍之精要,结合现场生产的经验,经笔者认真锤炼而成,其研究成果对冷轧辊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及优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软磁性材料的锻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磁性材料的锻造(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磁化技术在本田转向节磁粉探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本田转向节
2 磁粉探伤的相关知识
    2.1 探伤原理
    2.2 工艺过程
    2.3 本田转向节的铁磁特性
        2.3.1 磁畴
        2.3.2 磁滞回线
3 电流的磁场
4 磁化方法和磁化电流的选择
    4.1 选择磁化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4.2 磁化方法的选择
    4.3 磁化电流的选择
    4.4 退磁
5 磁粉探伤器材的选择
    5.1 磁粉的选择
    5.2 紫外灯照射装置
    5.3 灵敏度试片
6 效果验证
    6.1 磁化效果验证
    6.2 退磁检查
7 结束语

(2)6.5%Si高硅钢大尺寸扁锭凝固机理及相、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6.5%Si高硅钢发展史
    2.2 6.5%Si高硅钢特性
        2.2.1 软磁特性
        2.2.2 脆性机理
    2.3 铸造过程组织形成及控制
        2.3.1 铸造凝固组织
        2.3.2 凝固组织控制
        2.3.3 凝固组织的数值模拟
    2.4 硅钢织构形成及演变
        2.4.1 织构概述
        2.4.2 形变和再结晶织构
        2.4.3 织构对电工钢磁性能的影响
    2.5 高硅钢中有序相形成及演变
        2.5.1 Fe-Si相图
        2.5.2 Fe-Si合金的晶体结构
        2.5.3 高硅钢的力学性能
    2.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3 6.5%Si高硅钢大尺寸扁锭凝固过程模拟
    3.1 引言
    3.2 CAFE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
        3.2.1 热物性参数计算模型
        3.2.2 宏观模型(FE)
        3.2.3 微观模型(CA)
        3.2.4 晶粒形核及长大的计算方法
        3.2.5 FE与CA模型耦合
    3.3 模拟过程及参数设置
        3.3.1 3D实体建模及网格划分
        3.3.2 材料属性计算结果
        3.3.3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3.3.4 凝固组织模拟参数的选择
    3.4 凝固模拟结果与分析
        3.4.1 宏观传热模型验证
        3.4.2 温度场及凝固过程模拟结果及讨论
        3.4.3 流场模拟结果及讨论
        3.4.4 凝固组织模拟结果及讨论
        3.4.5 不同铸造工艺参数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6.5%Si高硅钢大尺寸扁锭铸造实验
    4.1 引言
    4.2 空冷铸造实验
        4.2.1 实验设备及材料
        4.2.2 实验过程
        4.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铸造工艺分析及改进
        4.3.1 冷却条件对高硅钢扁锭铸造应力的影响
        4.3.2 铸造工艺参数对高硅钢扁锭凝固组织的影响
    4.4 铸造实验改进及结果
        4.4.1 高硅钢扁锭凝固组织的改善结果
        4.4.2 高硅钢扁锭热轧性能的改善结果
        4.4.3 免锻直轧工艺试验及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6.5%Si高硅钢大尺寸扁锭凝固组织及织构的研究
    5.1 引言
    5.2 高硅钢扁锭凝固组织的研究
        5.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高硅钢组织及其热轧过程演变规律的研究
        5.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高硅钢织构及其热轧过程演变规律的研究
        5.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5.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高硅钢在热轧过程中显微硬度变化研究
        5.5.1 实验材料及方法
        5.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6.5%Si高硅钢有序相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6.1 引言
    6.2 有序相转变温度的研究
        6.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6.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3 高硅钢扁锭中有序相的研究
        6.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6.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4 冷却条件及稀土对有序相的影响
        6.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6.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5 热轧对高硅钢有序相的影响
        6.5.1 实验材料及方法
        6.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6 力学性能分析与讨论
        6.6.1 实验材料及方法
        6.6.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
8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管状线圈的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的设计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粉末冶金高致密化成形技术简介
        1.2.1 温压成形技术
        1.2.2 高速压制技术
        1.2.3 动力磁性压制技术
    1.3 有限元仿真软件的应用
    1.4 选题意义及本文的研究内容
2 电磁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的结构与原理分析
    2.1 引言
    2.2 磁场理论分析
        2.2.1 磁场分布
        2.2.2 磁场力的计算
        2.2.3 磁路分析
    2.3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3.1 基本结构
        2.3.2 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加载装置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实验
    3.1 引言
    3.2 ANSYS有限元电磁场分析理论基础
        3.2.1 一般形式的电磁场微分方程
        3.2.2 电磁场中的边界条件
        3.2.3 电磁场有限元分析中三种分析方法的比较
        3.2.4 ANSYS电磁场分析常用单元
        3.2.5 ANSYS电磁宏
    3.3 加载装置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3.3.1 ANSYS电磁场 2-D建模基础
        3.3.2 有限元模拟结果
    3.4 实验
        3.4.1 力特性测量
        3.4.2 冲击速度测量
    3.5 本章小结
4 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管状线圈的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管状线圈ANSY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计算模型分析
        4.2.2 ANSY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3 轴向力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主要工艺参数对轴向电磁力的影响及加载装置的改进
    5.1 引言
    5.2 线圈激励对冲击速度的影响
    5.3 模型尺寸对冲击速度的影响
    5.4 加载装置的改进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稀土及铌微合金化取向硅钢热轧过程中的析出及再结晶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取向硅钢的发展历程
        1.1.1 热轧取向硅钢发展阶段
        1.1.2 冷轧取向硅钢发展阶段
        1.1.3 高磁感取向硅钢发展阶段
    1.2 取向硅钢的生产、消费现状
        1.2.1 国外取向硅钢生产现状
        1.2.2 国内取向硅钢生产现状
        1.2.3 取向硅钢的消费现状
    1.3 取向硅钢的主要生产工艺
        1.3.1 普通取向硅钢(CGO)
        1.3.2 高磁感取向硅钢(Hi-B)
        1.3.3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取向硅钢
        1.3.4 异步轧制生产取向硅钢
        1.3.5 磁场退火生产取向硅钢
        1.3.6 无抑制剂生产取向硅钢
    1.4 影响取向硅钢性能的主要因素
        1.4.1 化学成分的影响
        1.4.2 晶粒尺寸的影响
        1.4.3 抑制剂的影响
        1.4.4 应力的影响
        1.4.5 晶体结构及织构的影响
        1.4.6 加工工艺的影响
    1.5 取向硅钢热轧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
        1.5.1 动态再结晶行为
        1.5.2 静态再结晶行为
        1.5.3 取向硅钢热轧组织的控制
    1.6 稀土及铌在钢中的应用
        1.6.1 稀土在钢中的应用
        1.6.2 铌在钢中的应用
    1.7 选题背景
2 材料制备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的制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案
        2.3.1 相变点的测定
        2.3.2 动态再结晶行为的研究
        2.3.3 静态再结晶行为的研究
        2.3.4 热轧过程中析出及再结晶行为的研究
3 动态和静态再结晶行为的研究
    3.1 相变点的测定
    3.2 动态再结晶行为的研究
        3.2.1 不同变形温度对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3.2.2 不同压下量对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3.3 静态再结晶行为的研究
    3.4 小结
4 热轧过程中析出及再结晶行为的研究
    4.1 热轧过程中再结晶行为的研究
    4.2 热轧过程中析出行为的研究
    4.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5)用于生物材料的铁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生物医用材料
        1.1.1 医用金属
        1.1.2 医用陶瓷
        1.1.3 医用高分子材料
    1.2 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发展历程及性能应用
        1.2.1 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发展历程
        1.2.2 块体非晶态合金的性能及应用
    1.3 有前景作为生物材料的块体非晶态合金
        1.3.1 Ti基块体非晶
        1.3.2 Zr基块体非晶
        1.3.3 Ca基、Mg基块体非晶
        1.3.4 Fe基块体非晶
    1.4 选题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过程
    2.1 样品的制备
    2.2 样品的结构表征与热力学表征
    2.2 机械性能测试
    2.3 电化学测试
    2.4 FE-SEM和SEM测试
    2.5 ICP测试
    2.6 细胞培养
    2.7 细胞成活率测试
    2.8 细胞附着情况
    参考文献
第三章 Fe_(80-x-y)Cr_xMoyP_(13)C_7块体金属玻璃的制备及其用于生物材料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样品的表征
        3.2.1 样品的非晶结构
        3.2.2 样品的热稳定性分析
        3.2.3 机械性能
        3.2.4 电化学腐蚀测试
        3.2.5 离子浓度释放
        3.2.6 生物相容性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研究Co元素替换Fe_(55)Cr_(20)Mo_5P_(13)C_7块体金属玻璃中的Fe元素对其生物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样品的表征
        4.2.1 样品的非晶结构
        4.2.2 样品的热力学性能分析
        4.2.3 机械性能表征
        4.2.4 电化学腐蚀分析
        4.2.5 离子释放情况
        4.2.6 生物相容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工作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1.1 Fe_(80-x-y)Cr_xMoyP_(13)C_7块体金属玻璃的制备及其用于生物材料的性能研究
        5.1.2 研究Co元素替换Fe_(55)Cr_(20)Mo_5P_(13)C_7块体金属玻璃中的Fe元素对其生物性能的影响
    5.2 工作中的不足与展望
        5.2.1 工作中的不足
        5.2.2 展望
附录
致谢

(6)大型风电内齿圈感应淬火及预处理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意义
        1.1.1 引言
        1.1.2 风电齿轮箱类型
        1.1.3 风电齿轮箱技术及齿轮箱大型内齿圈特点
    1.2 风电齿轮箱及齿轮箱大型内齿圈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感应淬火热处理工艺的优势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风电齿轮箱大型内齿圈调质工艺的研究
    2.1 风电齿轮箱大型内齿圈单齿材料的选择
    2.2 齿轮箱大型内齿圈调质工艺的研究
        2.2.1 调质工艺的制定原则
        2.2.2 淬火介质的选择
        2.2.3 回火温度的确定
        2.2.4 正交试验法确定淬火工艺参数
        2.2.5 用 0.618法确定最佳回火温度
    2.3 风电齿轮箱大型内齿圈调质工艺结果分析与讨论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内齿圈感应淬火设备的选择与感应器的设计
    3.1 风电齿轮箱大型内齿圈淬火前齿轮的检测和中频设备的选择
    3.2 感应器的设计原则
        3.2.1 感应器主体的设计
        3.2.2 感应器导磁体的设计
    3.3 导磁材料的选择
    3.4 喷淋器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风电齿轮箱大型内齿圈感应淬火工艺的研究
    4.1 感应淬火的基本原理与目的
    4.2 内齿圈感应淬火前的探伤
    4.3 风电齿轮箱大型内齿圈感应淬火工艺参数的设计
        4.3.1 感应淬火的回火工艺
        4.3.2 感应淬火过程中的齿轮内部组织转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外界磁场对铁磁性材料金属磁记忆检测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应力检测技术概述
    1.3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概述
        1.3.1 金属磁记忆检测方法特点
        1.3.2 磁记忆检测的影响因素
        1.3.3 金属磁记忆检测机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1.4.2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1.5.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5.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铁磁性材料基础理论
    2.1 铁磁性材料的磁学特性
        2.1.1 铁磁性材料的分类
        2.1.2 铁磁性材料的基本参数
        2.1.3 铁磁性材料的磁化特性
        2.1.4 铁磁性材料的磁滞现象
    2.2 铁磁性材料力学特性
        2.2.1 铁磁性材料的应力分类
        2.2.2 铁磁性材料的应力集中现象
        2.2.3 铁磁性材料的屈服强度
        2.2.4 铁磁性材料的弹塑性应变
        2.2.5 铁磁性材料中应力对磁畴的影响
    2.3 铁磁性材料所受应力与磁化强度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属磁记忆检测原理研究
    3.1 磁记忆检测原理
        3.1.1 系统能量平衡原理
        3.1.2 电磁感应原理
        3.1.3 磁弹性效应原理
    3.2 磁记忆检测技术机理模型
        3.2.1 磁偶极子模型
        3.2.2 金属磁记忆力磁耦合模型
        3.2.3 金属磁记忆 J-A 磁机械效应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界磁场对磁记忆信号的影响
    4.1 铁磁性材料磁记忆信号分布
    4.2 外界磁场对铁磁性材料的微观影响
        4.2.1 外界磁场对位错的影响
        4.2.2 外界磁场对磁畴转动的影响
        4.2.3 外界磁场下的磁畴壁聚合现象
    4.3 外界磁场影响的理论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5.1 实验设备及选材
    5.2 外界磁场对磁记忆信号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金属磁记忆诊断仪设备
附录 B 金属磁记忆诊断仪配套系统分析软件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曲面模具点式感应淬火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感应淬火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研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多物理场耦合在 ANSYS 中的实现
        1.3.2 移动感应淬火在 ANSYS 中的实现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点式感应淬火的理论模型
    2.1 感应淬火过程中的基本理论
        2.1.1 感应加热基本原理
        2.1.2 加热过程的涡流分布特性
        2.1.3 邻近效应与圆环效应
    2.2 点式感应淬火工艺简介
        2.2.1 点式感应淬火原理
        2.2.2 点式感应淬火工艺的影响因素
        2.2.3 导磁体介绍
    2.3 点式感应淬火电磁场数学模型
    2.4 点式感应淬火温度场数学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平面静态点式感应淬火有限元模拟及实验验证
    3.1 平面静态的有限元建模
        3.1.1 参数设置及网格划分
        3.1.2 硬度及组织分布模拟计算理论
    3.2 平面静态点式感应淬火实验
        3.2.1 实验设备及过程
        3.2.2 制样过程
    3.3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3.3.1 温度场结果对比
        3.3.2 硬度及组织分布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平面点式移动感应淬火有限元模拟
    4.1 平面移动的有限元建模
    4.2 温度场结果
    4.3 不同工艺参数的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曲面点式移动感应淬火有限元模拟
    5.1 曲面移动的有限元建模
    5.2 有限元模拟结果
        5.2.1 温度场结果
        5.2.2 淬火后淬硬区的模拟预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1J50与镍锌铁氧体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磁性的分类
    1.2 软磁材料的分类
        1.2.1 坡莫合金
        1.2.2 软磁铁氧体
    1.3 软磁材料发展前景和趋势
        1.3.1 纳米晶软磁材料
        1.3.2 人工电磁材料
        1.3.3 非晶薄带
        1.3.4 非晶态磁性纤维
        1.3.5 其它软磁性材料
    1.4 软磁材料的制备工艺与发展
        1.4.1 金属软磁材料制备工艺
        1.4.2 铁氧体粉料的制备工艺
    1.5 软磁材料的热处理
    1.6 选题意义
第2章 实验路线及测试方法
    2.1 总体方案
    2.2 熔炼法制备1J50合金
    2.3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1J50合金
        2.3.1 实验原料及配比
        2.3.2 工艺流程
    2.4 自蔓延法制备镍锌铁氧体
    2.5 热处理制度的选择
    2.6 磁性能的测试
        2.6.1 VSM
        2.6.2 MATS
第3章 保护气氛与应力对熔炼1J50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3.1 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
        3.1.1 与内部原子结构和晶格结构有关的特性参数
        3.1.2 与磁化过程有关的特性参数
    3.2 保护气氛对1J50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3.3 晶粒大小对1J50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3.4 应力对1J50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3.5 XRD分析
    3.6 MATS交流磁性能分析
    3.7 小结
第4章 磁场热处理对熔炼1J50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4.1 磁场热处理
    4.2 金相组织分析
    4.3 力学性能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降温速度对烧结1J50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5.1 降温速度对1J50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5.2 XRD分析
    5.3 力学性能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保温温度对自蔓延镍锌铁氧体性能的影响
    6.1 保温温度对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
    6.2 XRD分析
    6.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森吉米尔轧机用冷轧辊制造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问题解决
第2章 森吉米尔轧机及轧制工艺现状
    2.1 森吉米尔轧机结构
        2.1.1 森吉米尔轧机型号
        2.1.2 森吉米尔轧机主要结构
    2.2 森吉米尔轧辊冷加工工艺的现状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森吉米尔轧辊的应用
    3.1 轧制的产品对象
        3.1.1 轧制不锈钢
        3.1.2 轧制电工钢
    3.2 轧制生产工艺
        3.2.1 不修钢带的生产工艺
        3.2.2 电工硅钢的生产工艺
    3.3 森吉米尔轧辊力学性能要求
        3.3.1 森吉米尔轧辊硬度要求
        3.3.2 森吉米尔轧辊强度要求
    3.4 森吉米尔轧辊的组织结构及验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森吉米尔轧辊的技术条件
    4.1 森吉米尔轧辊的材质
        4.1.1 冷作模具钢系列材质
        4.1.2 热作模具钢系列材质
        4.1.3 高速钢系列材质
    4.2 森吉米尔轧辊的机械加工工艺技术条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森吉米尔轧辊的工艺设计
    5.1 森吉米尔轧辊的技术分析
        5.1.1 工作辊技术要点
        5.1.2 一中间辊技术要点
        5.1.3 二中间辊技术要点
    5.2 森吉米尔轧辊的工艺技术方案
        5.2.1 工作辊技术方案
        5.2.2 一中间辊技术方案
        5.2.3 二中间辊技术方案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森吉米尔轧辊的制造工艺
    6.1 森吉米尔轧辊的热处理
    6.2 森吉米尔轧辊的热处理实验研究
        6.2.1 实验用材质
        6.2.2 实验技术要求及方案
        6.2.3 试验用材料及试样
        6.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6.2.5 结论
    6.3 森吉米尔轧辊的磨削工艺研究
        6.3.1 砂轮选用
        6.3.2 磨削方式
        6.3.3 磨削步骤
        6.3.4 磨削技术指标
    6.4 森吉米尔工作辊的制造工艺案例分析
        6.4.1 制造工艺流程
        6.4.2 材质选择
        6.4.3 ZT 法淬火
        6.4.4 机械加工精度要求
        6.4.5 结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森吉米尔轧辊的计算机辅助工艺
    7.1 CAXA—CAPP 简介
    7.2 定制森吉米尔工艺卡片的模板
    7.3 CAPP 知识库的定制
        7.3.1 新建知识库
        7.3.2 添加已有知识库
        7.3.3 修改知识库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软磁性材料的锻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磁化技术在本田转向节磁粉探伤中的应用[J]. 张文杰.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1(02)
  • [2]6.5%Si高硅钢大尺寸扁锭凝固机理及相、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D]. 宋炜. 北京科技大学, 2017(07)
  • [3]基于管状线圈的轴向冲击加载装置的设计及优化[D]. 娄光路. 宁波大学, 2017(02)
  • [4]稀土及铌微合金化取向硅钢热轧过程中的析出及再结晶行为的研究[D]. 高鹏越.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5(08)
  • [5]用于生物材料的铁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李世丹. 新疆大学, 2015(03)
  • [6]大型风电内齿圈感应淬火及预处理工艺的研究[D]. 戎玲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7]外界磁场对铁磁性材料金属磁记忆检测影响的研究[D]. 李喆. 沈阳工业大学, 2015(07)
  • [8]曲面模具点式感应淬火的数值模拟研究[D]. 高恺. 武汉理工大学, 2014(04)
  • [9]1J50与镍锌铁氧体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张本朋. 兰州理工大学, 2014(11)
  • [10]森吉米尔轧机用冷轧辊制造工艺的研究[D]. 李海涛. 河北科技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软磁材料的锻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