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104例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调查

葡萄胎104例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调查

一、104例葡萄胎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刘婷婷[1](2021)在《327例葡萄胎临床分析及恶变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327例葡萄胎患者,对葡萄胎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案、临床结局、恶变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葡萄胎临床特征的变化及恶变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0年5月至2019年12月初治的葡萄胎患者,于我院第一次清宫处理并经我院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的327例葡萄胎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年龄、停经时间、孕产次、葡萄胎病史、临床表现、清宫次数、预防性化疗、病理结果等相关因素,建立数据库。对32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以及恶变情况给予总体描述统计;按患者首次入院诊断的时间分为两组,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根据计数及计量资料不同采用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给予分析,比较近20年间葡萄胎患者临床特点变化;按清宫次数的不同给予分为两组,比较不同清宫次数患者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将恶变病例的相关病历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方法给予分析,分析葡萄胎的恶变高危因素。结果:1、2000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327例葡萄胎患者,其中完全性葡萄胎179例(54.7%),部分性葡萄胎148例(45.3%)。患者发病中位年龄为31岁,≤30岁者158例(48.3%),31-40岁者94例(28.7%),≥41岁者75例(23.0%)。停经中位时间为66天。其中245例(74.9%)患者有阴道流血症状,104例(31.8%)患者有腹痛症状,有子宫异常增大者(≥相应孕周2周)84例(25.7%),有卵巢黄素化囊肿者(≥6cm)11例(3.4%),有妊娠剧吐者10例(3.1%),有妊娠期高血压者7例(2.1%)。清宫前血清β-h CG值中位数为193506.0m IU/ml,超声病灶大小中位数为5.9cm,其中完全性葡萄胎的超声检查与清宫术后病理相符的有130例(72.6%),部分性葡萄胎的超声检查与清宫术后病理相符的有42例(28.4%),部分性葡萄胎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完全性葡萄胎(P<0.05)。有29例(8.9%)患者行预防性化疗,18例(5.5%)患者行预防性子宫切除。共有56例患者发生恶变,恶变率为17.1%;其中≤30岁者22例,恶变率为13.9%;31-40岁者12例,恶变率为12.8%;≥41岁者22例,恶变率为29.3%,恶变患者经治疗后随访均治愈,无死亡患者。2、按照入院诊断时间分为两组。其中2000年5月至2009年12月为I组,共83例;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为II组,共244例。I组中完全性葡萄胎54例(65.1%),部分性葡萄胎29例(34.9%);停经中位时间73天;阴道流血71例(85.5%);子宫异常增大39例(47.0%);卵巢黄素化囊肿7例(8.4%);妊娠剧吐者6例(7.2%);妊娠期高血压5例(6.0%);超声病灶中位数6.7cm,其中完全性葡萄胎的超声检查与清宫术后病理诊断相符的有26例(66.7%),部分性葡萄胎的超声检查与清宫术后病理诊断相符的有7例(24.1%);清宫前血清β-h CG中位数为293705.0 m IU/ml;给予预防性化疗23例(27.7%);给予预防性子宫切除8例(9.6%);发生恶变9例(10.8%)。II组中完全性葡萄胎125例(51.2%),部分性葡萄胎119例(48.8%);停经中位时间65天;阴道流血174例(71.3%);子宫异常增大45例(18.4%);卵巢黄素化囊肿4例(1.6%);妊娠剧吐者4例(1.6%);妊娠期高血压2例(0.8%);超声病灶径线中位数5.7cm,其中完全性葡萄胎的超声检查与清宫术后病理诊断相符的有94例(75.2%),部分性葡萄胎的超声检查与清宫术后病理相符的有35例(29.4%);清宫前血清β-h CG中位数为162582.0 m IU/ml,给予预防性化疗6例(2.5%);给予预防性子宫切除10例(4.1%),发生恶变47例(19.3%)。将以上研究因素两组间进行比较,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构成比例接近,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就诊时的停经时间缩短,阴道流血者减少、子宫异常增大者减少,卵巢黄素化囊肿者减少,妊娠剧吐、妊娠期高血压者均减少,清宫前血清β-h CG值越来越低,其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的诊断准确率虽有增加趋势,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性(P>0.05)。3、按清宫次数分为两组,A组行1次清宫,共253例(77.4%);B组行2次清宫,共74例(22.6%);无3次及3次以上清宫者。其中A组中位年龄30岁,子宫异常增大57例(22.7%),卵巢黄素化囊肿5例(2.0%),给予行预防性化疗者14例(5.6%),给予预防性子宫切除者10例(4.0%),超声病灶中位数5.7cm,清宫前血清β-h CG中位数166724.5 m IU/ml,恶变33例(13.0%)。B组中位年龄35岁,子宫异常增大27例(36.5%),卵巢黄素化囊肿6例(8.1%),给予行预防性化疗者15例(20.3%),给予预防性子宫切除者8例(10.8%),超声病灶中位数7.0cm,清宫前血清β-h CG 343600.0 m IU/ml,恶变23例(31.1%)。以上因素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按是否恶变分为恶变组与非恶变组,其中恶变组56例(17.1%),中位年龄35岁,子宫异常增大21例(37.5%),卵巢黄素化囊肿8例(14.3%),超声病灶大小中位数6.4cm,清宫前血清β-h CG值中位数252326.0 m IU/ml,给予行二次清宫者23例(41.1%)。非恶变组271例(82.9%),中位年龄30岁,子宫异常增大63例(23.4%),卵巢黄素化囊肿3例(1.1%),超声病灶中位数5.8cm,清宫前血清β-h CG值中位数179017 m IU/ml,给予行二次清宫者51例(18.8%)。完全性葡萄胎179例,恶变39例(21.8%);部分性葡萄胎148例,恶变17例(11.5%)。将以上研究因素比较两组间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中年龄、卵巢黄素化囊肿、超声病灶大小、清宫前血清β-h CG值为葡萄胎恶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将年龄、超声病灶大小、清宫前血清β-h CG值进行ROC曲线分析,其预测葡萄胎恶变的最优临界值为42岁、7.65cm、132823.5 m IU/m L。结论:1、近年来,葡萄胎患者就诊时间前移,发生阴道流血、子宫异常增大及卵巢黄素化囊肿者较前减少,清宫前血清β-h CG值亦呈下降趋势。2、患者年龄、合并卵巢黄素化囊肿、超声病灶大小和清宫前血清β-h CG值为葡萄胎恶变的独立影响因素,也是患者二次清宫的高危因素,其中年龄>42岁、超声病灶>7.65cm、清宫前血清β-h CG值>132823.5 m IU/m L时,预测葡萄胎发生恶变的风险升高。

阿依江?努尔兰[2](2019)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病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筛选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调查法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152例,并设计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先行妊娠后发病是GTD的危险因素,与无妊娠史相比,有1次妊娠史者患病风险增加2.711倍(OR=2.711,95%CI:1.148~6.399),2次妊娠史者患病风险增加3.151倍(OR=3.151,95%CI:1.187~8.364),3 次妊娠史者患病风险增加 2.336 倍(OR=2.336,95%CI:1.235~4.418),妊娠次数≥4次者患病风险增加3.871倍(OR=3.871,95%CI:1.333~11.245);既往有葡萄胎史的妇女患病风险增高(OR=1.770,95%CI:1.036~3.022);居住在农村的妇女患病风险性高(OR=4.307,95%CI:1.26~14.715)。与小学及以下学历相比,本科或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患病的风险性低(OR=0.119,95%CI:0.031~0.455);与无业相比,农民患病的风险性更高(OR=9.546,95%CI:1.989~45.823);152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停经后生殖道出血者125例,占82%;92例侵袭性葡萄胎患者前次均有妊娠史,其中继发于葡萄胎者89例,占96.74%。结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与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妊娠次数、葡萄胎史、居住地有关;停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最主要临床表现;葡萄胎有恶变倾向,早期诊断、治疗和严密随访至关重要;正确认识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特征,研究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预防和早期检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

郑芳[3](2014)在《葡萄胎恶变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从病史中及诊疗过程中各项临床指标,分析出与葡萄胎恶变相关因素,同时通过RT-PCR-RFLP技术在基因分子水平上对葡萄胎患者印迹基因H19和IGF2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葡萄胎恶变患者与未恶变患者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为葡萄胎患者合理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0例确诊为葡萄胎患者的首次清宫葡萄胎组织,运用RT-PCR-RFLP技术在基因分子水平上分析葡萄胎患者及葡萄胎恶变患者印迹基因H19和IGF2的基因表达差异,同时通过流行病学病史和临床诊疗过程的数据调查并随访此30例患者分析发现葡萄胎恶变相关因素。结果:1、本实验葡萄胎恶变与年龄、妊娠次数、药流史、口服避孕药史、阴道出血史、甲亢表现、不孕症治疗史、农药接触史、清宫前HCG大小、子宫大小、术后病理、滋养细胞增生程度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自然流产史及清宫术后HCG是否呈对数下降与葡萄胎恶变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0例葡萄胎组织标本中,H19选出了8例杂合子,IGF2选出了12例杂合子,H19和IGF2都为杂合子的有3例,H19基因状态检测结果:4个葡萄胎标本为等位基因均表达,4个葡萄胎标本单等位基因表达;IGF2基因状态检测:5个葡萄胎标本为等位基因均表达,7个为单等位基因表达。其中发生恶变的葡萄胎4例,2例为纯合子,1例为H19杂合子,1例为IGF2杂合子,H19和IGF2为等位基因均表达。结论:1、自然流产病史和清宫术后24小时HCG不呈对数下降与葡萄胎恶变有关。2、印记基因H19和印记基因IGF2的基因表达与葡萄胎恶变无相关性。

沈秋香[4](2010)在《葡萄胎与非葡萄胎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比较先期妊娠为葡萄胎与非葡萄胎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来院诊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232例临床资料的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先期妊娠病理学检查发现完全性葡萄胎128例,部分性葡萄胎23例,考虑葡萄胎未送检病例12例,继发于葡萄胎有70.3%(163/232),继发于非葡萄胎有29.7%(69/232)。所有葡萄胎患者中共有7人诉曾尿或血HCG降至正常。163例葡萄胎后GTT患者的发病中位年龄为28岁,而69例非葡萄胎后GTT的发病中位年龄为29岁,两者发病年龄无显着性差异(P=0.89)。葡萄胎后GTT患者距先期妊娠中位时间为1.5月,非葡萄胎后GTT距先期妊娠中位时间为4.5月,在距先期妊娠时间上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01)。葡萄胎后GTT患者阴道流血发生率为27.6%(45/163),无症状(只有停经症状患者也包括在内)发生率为65.6%(107/163),非葡萄胎后GTT患者阴道流血发生率为68.1%(47/69),无症状(只有停经症状患者也包括在内)发生率为27.5%(19/69),葡萄胎后GTT与非葡萄胎GTT在临床表现上有显着性差异(P<0.001)。先期妊娠为葡萄胎利用HCG的变化来诊断GTT诊断率达96.9%(158/163),HCG结合影像学转移诊断率达64.4%(105/163),非葡萄胎患者利用HCG的变化来诊断GTT诊断率达92.7%(64/69),HCG结合影像学转移诊断率达43.5%(30/69),在HCG的变化的诊断中,无显着性差异(P=0.0991),在HCG结合影像学转移诊断率中葡萄胎后GTT与非葡萄胎后GTT有统计学差异(P=0.0031)。葡萄胎后GTT与非葡萄胎后GTT的分期的分布,两者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836)。葡萄胎后GTT高危患者占8.0%(13/163),而非葡萄胎后GTT高危患者占43.1%(25/58),两者之间高危患者有显着性差异(P<0.001)。葡萄胎后GTT低危组62.9%(80/127)患者缓解,46例改为ACTD,73.9%(34/46)缓解。非葡萄胎后GTT低危组66.7%(16/24)患者缓解,MTX耐药后5例改为ACTD,4例有效。低危组中葡萄胎后与非葡萄胎后GTT初次治疗使用MTX单药方案,两者初次使用MTX化疗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898),改为ACTD方案后两者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458)。高危组中葡萄胎后与非葡萄胎后GTT初次治疗使用EMA-CO方案,两者初次治疗有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6055)。结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主要继发于葡萄胎,葡萄胎与非葡萄胎后GTT在发病年龄上无显着性差异,但在距先期妊娠时间上前者明显短于后者,葡萄胎后GTT患者最常无症状,非葡萄胎后GTT阴道流血为最常见症状。葡萄胎后GTT与非葡萄胎后GTT在诊断时均主要需依据HCG变化诊断,而葡萄胎后GTT更易发生肺部转移。低危组中葡萄胎后与非葡萄胎后GTT初次治疗使用MTX单药方案,缓解率无明显差异,改为ACTD方案后缓解率亦无显着差异。高危组选用EMA-CO治疗后缓解率无显着差异,表明依据预后评分选择化疗方案是可靠的。

孙丽敏[5](2009)在《FOXC2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文中研究指明滋养细胞疾病是严重威胁妇女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本病很早就发生血行转移,目前临床上用来预测葡萄胎恶变及疗效评估的指标局限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检测指标及治疗方法是广大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人叉头框-C2(Forkhead Box C2,FOXC2)是进化上高度保守,具有DNA-结合域的翼状螺旋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FOXC2与淋巴水肿-重行睫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发育异常、代谢性疾病、乳腺癌、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Foxc2转录因子在小鼠胚胎的发生和发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FOXC2转录因子在人类早期胚胎中分布广泛,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也发现了FOXC2的表达,并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胚胎发育与肿瘤发生备受关注,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胚胎源性基因及在胚胎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HE染色方法检测FOXC2基因在正常绒毛组织、正常胎盘组织、各种类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OXC2与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早期发现葡萄胎恶变的新的检测指标及治疗新方法。结果表明,FOXC2可表达于正常绒毛、胎盘组织及各种类型的滋养细胞疾病中,且表达变化与滋养细胞疾病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表明FOXC2的表达程度可能与滋养细胞浸润活性呈正相关。在滋养细胞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彭勃[6](2003)在《104例葡萄胎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葡萄胎属于妊娠滋养细胞增生疾病 ,多发生在 2 0~ 3 0岁之间。本文通过对 10 4例葡萄胎临床病理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认为葡萄胎的发生可能与职业有一定的关系。葡萄胎约 2 %~ 3 %可复发 ,其中完全性葡萄胎约有 2 %~ 3 %可发展成绒毛膜癌

赵峻[7](2006)在《滋养细胞疾病的遗传学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 葡萄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研究背景及目的 葡萄胎是滋养细胞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以往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把葡萄胎分为部分性葡萄胎(PHM)和完全性葡萄胎(CHM)两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第三种类型的葡萄胎——双亲来源完全性葡萄胎(BiCHM),并且常与罕见的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FRHM)相关,对几个FRHM家系的研究认为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并将该病的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q13.4区域,对更多FRHM家系的研究将有助于缩小该致病基因的范围,并最终找到特异性的致病基因。 本部分研究拟对葡萄胎及其双亲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以确定其遗传学起源;并通过检测BiCHM中母源印记基因CDNK1C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最后,通过对FRHM家族成员染色体19q13.4区域的基因型研究,对该病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分析。 材料、方法及结果 一、葡萄胎的遗传学起源分析采集两个FRHM家系的临床资料,收集其中各1例葡萄胎和6例散发性葡萄胎及其双亲的外周静脉血。首先,经病理学检查确定这8例均为葡萄胎,并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区分为PHM或CHM。然后,提取以上标本的DNA,在提取石蜡包埋葡萄胎组织的DNA时,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对石蜡块中的葡萄胎组织进行纯化,以避免母源污染;之后,选用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杂合度较高的微卫星标记对上述DNA(包括葡萄胎及其双亲)分别进行PCR扩增;最后,将获得的扩增片段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用DNA自动测序仪测定目的片段的长度,将葡萄胎的目的片段与其双亲的目的片段进行比较,以确定葡萄胎扩增片段的亲源性,并据此对葡萄胎进行分子遗传学分型。结果发现,两个来自FRHM家系中的葡萄胎均为BiCHM;6例散发性葡萄胎中,1例经病理学诊断为PHM者在微卫星多态性检测中获得证实,5例散发性CHM经微卫星多态性检测均证实均为AnCHM。

董淑瑛,宋鸿钊[8](1992)在《第五届国际滋养细胞疾病会议简介》文中认为我国宋鸿钊教授等4人参加了第五届国际滋养细胞疾病会议,4篇论文:《31例绒癌肾转移临床病理研究》(北京协和医院宋鸿钊),《化疗后肺间质纤维化》(北京协和医院董淑瑛),《9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福建省医院毛志平),《3例绒癌误诊为宫外孕报告》(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穆荣肖)分别在会上宣读或展出。宋鸿钊教授的研究再次显示成功应用5-氟脲嘧啶和更生霉素联合化疗的结果,突出了我国治疗滋养细胞肿瘤的特点。

张宇[9](2021)在《71例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高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化疗方案及辅助治疗等探索不同因素对高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愈后复发的影响。方法2005年6月~2020年6月齐鲁医院共收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471例,其中高危患者80例,排除病史及检查资料不全、合并其他肿瘤等因素,共有71例高危病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71例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首发症状、发病年龄、妊娠史、前次妊娠、潜伏期、初始血清β-hCG、最大肿瘤直径、转移位置、转移病灶数目、复发等临床特征,并根据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颁布的GTN临床分期及预后评分系统(图1、2),重新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期。探讨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加深对该病的认识。结果采用SPSS2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于分类变量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针对复发患者计算从末次化疗至复发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的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影响复发的预后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比列回归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选择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1例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极高危患者14例,其中4例死亡,1例多方案、多疗程耐药,总治愈率93%。本组病例中排除子宫切除病例、高龄、死亡等病例,保留生育功能的病例共30例,其中获得妊娠6例,共获得新生儿6个,随访期内新生儿生长发育无异常,无流产病例。首先通过使用log-rank法检高危患者疾病复发相关的高危因素主要有BMI≥24(34.3%vs10.3%,P=0.007)、转移病灶个数>4 个(54%vs15%,P=0.000)、潜伏期(29.3%vs10%,P=0.040)。通过单因素筛选后,继续行多因素分析得到高危患者疾病复发相关的高危因素主要有 BMI 值≥24(RR3.676,95%CI:1.114-12.130,P=0.033)、病灶转移个数>4(RR 5.498,95%CI:1.835-12.130,P=0.002)、潜伏期≥12 个月(RR 4.511,95%CI:0.072-0.894,P=0.033)。结论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预后差,且容易复发。更应重视BMI值、病灶转移个数、潜伏期等因素对复发的影响。此外,基于依托泊苷的EP化疗方案对高危患者有效且复发率可控。

王凯,陈亚侠[10](2021)在《特殊部位转移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与处理》文中认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与妊娠密切相关,多继发于葡萄胎妊娠,也可继发于流产、足月妊娠、异位妊娠及早产。GTN常发生转移,并且转移早且广泛,主要播散至肺部。对于特殊部位(本文泛指生殖系统、肺部之外)的转移性GTN,部分患者以转移部位症状、体征首次就诊,子宫及肺部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均未发现病灶,可能与原发病灶消失,特殊部位转移灶进展有关。这类患者的诊治方案、预后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探究。

二、104例葡萄胎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4例葡萄胎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327例葡萄胎临床分析及恶变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数据处理
结果
    1 327 例患者的总体描述统计
    2 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治疗及恶变率的比较
    3 不同清宫次数相关因素比较
    4 恶变高危因素分析
    5 恶变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6 恶变相关因素的ROC曲线分析
讨论
    1 葡萄胎的病理类型分布
    2 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的变化
        2.1 临床特点的变化
        2.2 辅助检查的变化
    3 葡萄胎治疗情况的变化
        3.1 葡萄胎清宫次数相关因素
        3.2 葡萄胎预防性化疗问题
        3.3 葡萄胎预防性子宫切除问题
    4 恶变高危因素的研究
    5 葡萄胎恶变后转归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葡萄胎及恶变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表准
        1.2 排除标准
        1.3 配对标准
    2.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分析方法
        2.2 临床特点
        2.3 统计分析
        2.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3)葡萄胎恶变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1.1 病例收集
        2.1.2 病例资料
    2.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2.2.1 PCR –RFLP 实验及 RT-PCR -RFLP 实验
    2.3 主要实验试剂
        2.3.1 DNA 提取所用试剂试剂
        2.3.2 PCR-RFLP 实验与 RT-PCR-RFLP 实验所用试剂
    2.4 研究方法
        2.4.1 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诊疗调查
        2.4.2 RT-PCR-RFLP(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析印迹基因 H19 和胰岛素生长因子 II 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
        2.4.3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T-PCR-RFLP)
        2.4.4 实验所用试剂的配制
        2.4.5 随访
        2.4.6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葡萄胎是否恶变与临床有关因素的关系
    3.2 印记基因 H19 与印记基因 IGF2 印记丢失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葡萄胎的临床因素和葡萄胎恶变的相关性
        4.1.1 葡萄胎恶变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4.1.2 葡萄胎恶变与清宫术后 HCG 是否呈对数下降的相关性
    4.2 葡萄胎的预防性化疗的效果
    4.3 葡萄胎恶变与基因印记状态的关系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4)葡萄胎与非葡萄胎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正文
    背景
    1.资料、方法与结果
    2.讨论
    3.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作者简历

(5)FOXC2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写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对象
    3.2 实验仪器
    3.3 主要试剂
    3.4 实验步骤
    3.5 统计分析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FOXC2 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特点及阳性结果判定
    4.2 FOXC2 在正常绒毛组织中的表达
    4.3 FOXC2 在正常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4.4 FOXC2 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
    4.5 FOXC2 在侵蚀性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
    4.6 FOXC2 在绒毛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4.7 FOXC2 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
    4.8 FOXC2 在各种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师及作者简介

(6)104例葡萄胎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l.l 对象
    l.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1.3.1 病理检查
        1.3.2 临床诊断
2 结果
    2.1 葡萄胎与发病年龄的关系
    2.2 葡萄胎与职业的关系
    2.3葡萄胎与生育状态的关系
    2.4葡萄胎的临床表现
3讨论

(7)滋养细胞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葡萄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
    第一节 葡萄胎的临床病理资料获取
        材料
        方法
        结果
    第二节 葡萄胎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材料
        方法
        结果
    第三节 葡萄胎蜡块组织的显微切割
        材料
        方法
        结果
    第四节 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材料
        方法
        结果
    第五节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iCHM中p57~(KIP2)蛋白的表达
        材料
        方法
        结果
    第六节 FRHM家系的19号染色体基因型分析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绒毛膜癌的遗传学起源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8)第五届国际滋养细胞疾病会议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一、葡萄胎
二、部分性葡萄胎
三、遗传学研究
四、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五、滋养细胞疾病

(9)71例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内容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和内容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的评价及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2.1 患者首发症状
    2.2 高危妊娠滋养细胞发病年龄
    2.3 BMI(体重指数)
    2.4 治疗前p-hCG值
    2.5 前次妊娠
    2.6 潜伏期
    2.7 转移病灶数目
    2.8 妊娠次数及流产次数
    2.9 化疗方案及辅助治疗方式
    2.10 极高危患者临床特征
第三章 讨论
    3.1 临床表现
    3.2 妊娠相关因素分析
    3.3 影像学及β-hCG值
    3.4 患者BMI对复发的影响
    3.5 化疗方案
    3.6 辅助治疗
    3.7 预后
结论
附录
    附表1 71例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临床特征
    附表2 20例极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临床特征
    附件3 71例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复发相关因素的单因素log-rank分析
    附件4 71例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复发相关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References
综述
    1 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定义
    2 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流行病学
    3 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初始治疗
    4 超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初始治疗
    5 耐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补救治疗
    6 手术在耐药、复发高危GTN治疗中的作用
    7 放疗在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8 其他治疗在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References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特殊部位转移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流行病学特征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治疗及预后
5 结语

四、104例葡萄胎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327例葡萄胎临床分析及恶变相关因素研究[D]. 刘婷婷. 青岛大学, 2021
  • [2]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 阿依江?努尔兰.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3]葡萄胎恶变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D]. 郑芳. 南昌大学, 2014(01)
  • [4]葡萄胎与非葡萄胎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例分析[D]. 沈秋香. 浙江大学, 2010(09)
  • [5]FOXC2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D]. 孙丽敏. 吉林大学, 2009(09)
  • [6]104例葡萄胎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调查[J]. 彭勃. 实用预防医学, 2003(06)
  • [7]滋养细胞疾病的遗传学研究[D]. 赵峻.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1)
  • [8]第五届国际滋养细胞疾病会议简介[J]. 董淑瑛,宋鸿钊.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1992(02)
  • [9]71例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D]. 张宇. 山东大学, 2021(11)
  • [10]特殊部位转移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与处理[J]. 王凯,陈亚侠.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02)

标签:;  ;  ;  ;  ;  

葡萄胎104例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