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县道教协会成立

桃江县道教协会成立

一、桃江县道教协会成立(论文文献综述)

郑容坤[1](2021)在《闽南民间信仰的社会治理支持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周铁涛[2](2015)在《基层治理法治化与民间组织发展——基于湖南桃江县农村的调查与思考》文中指出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面临着乡村法律情感仍显淡漠、农民法律知识仍现贫乏、政府推进法治仍受阻滞的现实困境。作为独立于党政体系之外具有非政府性特征的公民社会组织,农村民间组织代表着组织成员(农民)的利益,又与地方政府和村民自治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发展改变了乡村治理格局、培育了民主法治理念、缓和了政府农民矛盾、助推了村民自治法治化、诠释了现代法治精神,可望成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第三种力量。基层政府应为农村民间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民间组织要优化内部治理,衔接政府管理,实现良性互动。

刘枫[3](2014)在《湖湘园林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大量文献史料、考古实证及民间传说的梳理,结合实地调研,对湖湘园林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剖析,力求系统地、全面地揭示湖湘园林从起源到发展各历史时期的本来面目,总结湖湘园林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湖湘园林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几点:(1)湖湘园林起源于迄今6500余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澧县城头山“中国第一城”考古发现的祭坛、稻种、墓葬等遗迹,证明湖湘园林起源于原始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祭祀活动及其附属设施。(2)对湖湘园林发展各历史时期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湖湘园林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七个阶段:①秦统一以前,为湖湘园林的起源萌动期。湖湘园林起源于迄今6500余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城头山遗址的城门、护城河、祭坛、墓葬、稻田等遗迹齐全,具备了园林的基本要件。②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湖湘园林的初始发展期。该时期,王室园林、陵园园林、衙署园林形成基本格局,塔、庙、宫、观等园林建筑悄然兴起。③隋唐五代时期,为湖湘园林的高速发展期。宗教园林、贬官园林及马楚时期兴建的王室园林,达到历史最高的水平。④宋元时期,为湖湘园林的平稳过渡期。书院园林兴起,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潇湘八景的出现,丰富了湖湘园林的文化内涵。元代实行土司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园林文化的发展。⑤明清时期,为湖湘园林的发展成熟期。宗教园林、私家园林、衙署园林、王室园林、会馆园林等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此时的湖湘园林,数量多、门类全、品位高,是进入成熟发展期的主要标志。⑥近现代(1840-1949),为湖湘园林的中外融合期。中西园林艺术的融合交流,对湖湘园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为湖湘园林的全面发展期。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公共园林的相继兴起,各类型园林全面发展。(3)通过对湖湘园林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归纳出以下主要园林类型及特点:①祭祀园林:起源早,生命力强,园林布局大多中轴对称,较大规模的建有亭台楼阁。②王室园林:择地于权力中心,集王宫、园苑为一体,楼阁殿堂、廊榭亭台与自然山水景观互为衬托。③陵园园林:大多选址风水宝地,园林布局规整,广植树木,隐蔽性强。④衙署园林:一般设在所辖中心区域,园林空间布局以前衙门后庭苑为主,园林绿化程度较高,古树名木也很常见。⑤湘西园林:以湖湘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所营建的园林为主。依山面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其主要特征。⑥寺观园林:多择名山胜地,强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古树名木多有栽植。⑦私家园林:造园手法灵活多样,占地面积大小不等,亭台楼阁、山水植物等园林要素依园主的意愿营建。⑧庄园园林:常建于城郊,规模宏大,园林布局以田园式风格为主,常凿池、建亭廊等。⑨贬官园林:多在贬官活动区域内选址营造,以祠、庙、阁、楼等园林建筑形式为主,园林文化内涵丰富。⑩书院园林:一般在环境清静、自然景观秀美的地方修建。园林布局以讲堂为中心展开,中轴对称,多重院落组合。天井、连廊及四周常设有园林小品。⑩会馆园林:是集聚会、商谈、食宿、娱乐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园林。大院高墙,门楼宏伟,园林建筑装饰精美。选址多在繁华商业重镇交通便利之处。⑩公共园林:功能齐全,形式多样,具有公共游览性,兼收传统与现代不同的造园风格和造园理念。(4)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贬官园林”这一概念,即指被流放、贬谪、罢黜的官员,亲身设计并营造,以及后人营造的,与流贬官员关系密切的文化氛围厚重的各类型园林。

符平[4](2007)在《乡村信仰场域:理论基础与经验研究 ——以湘中“三仙”崇拜为扩展个案》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的主要任务是在疏理和反思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学理分析与经验思考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乡村信仰场域”的概念和研究议题,并将其运用到一个具体的经验研究之中。以往的民间信仰社会学研究往往聚焦于作为文化实体的信仰和仪式本身,并运用国家/社会关系的解释框架从静态的角度来予以考察,或,直接通过信仰和仪式来考察国家/社会的关系和变化。这构成了民间信仰社会学研究的路径Ⅰ。在这样的路径下——不管具体视角和观点如何,研究的核心始终是作为文化实体的信仰和仪式,而很少分析和解释与此相关的社会过程。民间信仰社会学研究的路径Ⅱ则转向对由信仰问题所带来的社会过程的关注,在场域视角下侧重对由信仰而产生的权力关系、行动实践与结构机制等的研究,其知识基础来源于行动/结构关系的古典社会学命题(从社会理论的角度来看,本文即显示了行动在结构的约束背景下改变或转换结构的机制和策略)。“乡村信仰场域”是基于路径Ⅱ的一个理论框架兼研究议题,它有别于以往宽泛的国家/社会关系解释框架,试图对处于过程性、关联性和情景性状态之中的国家权力、地方政府和行动者形成整体的考察框架,建立起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之间真正的动态关联,迈向更广阔的研究视野。乡村信仰场域诸问题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尤其具备独特意义。社会学对民间信仰目前研究的超越即在于从一种聚焦文化实体的静力学迈向一种关注社会过程的动力学。因循路径Ⅰ,本文交待了湘中农村的区域信仰“三仙”崇拜之传说与现实的基本图景,特别是“三仙”的祭祀和仪式、信仰者及“三仙”的社会功能。并就“三仙”如何从草莽英雄转化为社区守护神的问题分析了神祗的建构逻辑——“三仙”如何得以从英雄转化为神祗,如何得以从社会反抗的符号转变为集体认同的象征。信仰空间再造作为改革后出现的新的社会事实,是乡村信仰场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往研究只讨论到了空间再造对民族国家、基层政权、地方民众和海外华人等各方都有利可寻的情形,而对外部条件缺席的空间再造情形缺乏探讨,湘中两处三仙观(殿)修建的故事弥补了这一不足。本文以该故事为典型个案剖析了信仰空间本身及其再造过程中的权力关系、行动实践策略与制度/权力运作机制,揭示了民族国家、基层政权与地方民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借助于对信仰空间再造的讨论,深入剖析了由此问题所带来的国家/社会关系、民间信仰/民族国家关系、农民/国家关系、法律制度和国家权力的实践逻辑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经验研究试图表明,信仰空间本身及其再造过程中无不充满了各种权力关系和技术与行动策略,场域里的空间和秩序是不同主体相互较量、协商和妥协的动态“局势”的结果,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主导或决定场域的关系、结构和秩序。民族国家、基层政权与地方民众都拥有某种类型的、存在边界的权力,不同权力关系类型之间既存在张力,也会相互转换。民族国家的制度和基层政府的权力都有被利用、悬置和架空的时候。地方民众和精英主要运用了五种行动策略来获取、增强其信仰空间的合法性。基层政权在乡村信仰场域里的行动虽然按照国家意志需要采取治理逻辑,但事实上更遵循稳定逻辑的优先地位。在实际运作的时候,其控制型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转化成了与民众相互“配合”的共谋性权力。这成为信仰空间再造及其合法性获取的重要前提条件。基层政权在代表民族国家给社会赋权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民间信仰的有效管理,进而增强了前者对后者的治理能力。这避免了潜在的更大冲突,造就了三赢的局面——民族国家达到了对民间信仰的治理和一定程度的控制,基层政权维系了当地社会的秩序,民众也实现了其信仰空间的合法化。但是,生成的结构和再造的空间作为场域里不同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的社会建构,并不是稳定的和刚性的。这也就意味着,即使是生成了的空间秩序,也有可能由于某方的意志和立场的改变而变化,但任何一方(包括政治权力支配者)都不可能单独决定、左右场域里的空间秩序。未来的乡村信仰场域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图景,在宏观上主要取决于国家意志的立场与社会转型的强度。

明安道人[5](2002)在《桃江县道教协会成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桃江县道教协会成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桃江县道教协会成立(论文提纲范文)

(2)基层治理法治化与民间组织发展——基于湖南桃江县农村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法治化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乡村法律情感仍显淡漠
    (二)农民法律知识仍现贫乏
    (三)政府推进法治仍受阻滞
二、桃江县农村民间组织的基本现状
    (一)桃江县农村民间组织整体情况
    (二)桃江县农村民间组织基本类型
    (三)桃江县农村民间组织主要特点
三、民间组织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一)民间组织改变了乡村治理格局
    (二)民间组织培育了民主法治理念
    (三)民间组织缓和了政府农民矛盾
    (四)民间组织助推了村民自治法治化
    (五)民间组织诠释了现代法治精神
四、发展民间组织,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
    (一)为农村民间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 )民间组织要优化内部治理 ,争取外部支持
    (三)推动农村民间组织与基层政府的良性互动

(3)湖湘园林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概念释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
        1.2.2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
        1.2.3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区域概况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亘古钩沉
    2.1 新石器时代
    2.2 图腾信仰崇拜
        2.2.1 盘瓠传说
        2.2.2 梅王传说
        2.2.3 龙凤人物帛画
        2.2.4 人物御龙帛画
    2.3 先贤陵园
        2.3.1 炎帝陵
        2.3.2 舜帝陵
    2.4 考古发现
        2.4.1 城头山——中国第一城
        2.4.2 炭河里古遗址
        2.4.3 不二门遗址
        2.4.4 采菱城古城遗址
    2.5 楚国时期——湖湘园林的萌动
        2.5.1 群雄割据
        2.5.2 诸城建立
        2.5.3 罗子国城
        2.5.4 章华台——湖湘园林萌动标志
        2.5.5 里耶古城及干栏式建筑
        2.5.6 屈原墓
        2.5.7 屈原及楚国古典园林
        2.5.8 宋玉筑城澧水南岸
    2.6 小结
3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3.1 概述
        3.1.1 秦代
        3.1.2 两汉
        3.1.3 三国两晋和南北朝
    3.2 湖湘园林发展概况
    3.3 湖湘主要园林
        3.3.1 吴芮——长沙王
        3.3.2 贾谊故居
        3.3.3 定王台、蓼园
        3.3.4 岳阳楼
        3.3.5 祠庙园林
        3.3.6 庄园园林
    3.4 湖湘主要墓葬
        3.4.1 马王堆帛画
        3.4.2 西汉长沙王后“渔阳”墓
    3.5 湖湘寺观园林
        3.5.1 古麓山寺——最早寺庙
        3.5.2 陶公庙——千年古庙
    3.6 桃花源园林
        3.6.1 桃川宫——桃花源最早的园林建筑
        3.6.2 桃花观
        3.6.3 菊圃
        3.6.4 桃花源内其他园林
    3.7 小结
4 隋唐五代时期
    4.1 概述
    4.2 湖湘园林概况
    4.3 湖湘主要园林
        4.3.1 黄庭观
        4.3.2 龙兴讲寺
        4.3.3 凤凰古城
        4.3.4 黄丝桥古城
        4.3.5 南岳大庙
        4.3.6 祝圣寺
        4.3.7 夹山寺
        4.3.8 道教圣地——五雷山
    4.4 马楚国时代
        4.4.1 概述
        4.4.2 楚王马殷与开福寺
        4.4.3 文昭王马希范与长沙城园林
        4.4.4 衙署园林——老司城
        4.4.5 祖师殿
        4.4.6 马楚后期
    4.5 贬官园林
        4.5.1 张说贬岳州
        4.5.2 贬官王昌龄与芙蓉楼
        4.5.3 元结复任道州刺史
        4.5.4 杜甫病卒湖南
        4.5.5 贬官福神阳城
        4.5.6 贬官柳宗元到永州
        4.5.7 贬官刘禹锡与司马楼
        4.5.8 韩愈滞湖湘
    4.6 书院园林——石鼓书院
    4.7 小结
5 宋元时期
    5.1 概述
    5.2 湖湘文化与湖湘园林
    5.3 湖湘文庙园林
        5.3.1 宁远文庙
        5.3.2 岳州文庙
    5.4 湖湘书院园林
        5.4.1 岳麓书院
        5.4.2 城南书院
    5.5 潇湘八景
    5.6 湖湘贬官园林——寇公楼
    5.7 小结
6 明清时期
    6.1 概述
    6.2 道观园林——云麓宫
    6.3 古建筑群——张谷英村
    6.4 长沙古城楼——天心阁
    6.5 王室园林——桂王府
    6.6 四大名亭之一——爱晚亭
    6.7 湖湘古牌坊
        6.7.1 绣衣坊
        6.7.2 余家牌坊
    6.8 湘西园林
        6.8.1 马田鼓楼
        6.8.2 侗家风雨桥
        6.8.3 乾州文庙
    6.9 湖湘故居园林
        6.9.1 魏源故里
        6.9.2 湘西草堂
        6.9.3 刘少奇故居
    6.10 湖湘会馆园林
        6.10.1 湘潭鲁班殿
        6.10.2 关圣殿
        6.10.3 芷江天后宫——我国内陆最大妈祖庙
    6.11 湖湘宗教园林
        6.11.1 伊斯兰教园林
        6.11.2 天主教园林
    6.12 小结
7 近现代(1840-1949)
    7.1 概述
    7.2 湖湘故居园林
        7.2.1 胡耀邦故居
        7.2.2 齐白石故居
        7.2.3 富厚堂
        7.2.4 谭嗣同故居
        7.2.5 毛泽东故居
        7.2.6 沈从文故居
    7.3 湖湘公馆园林
        7.3.1 蔡锷公馆
        7.3.2 彭公馆
        7.3.3 萼园
        7.3.4 申公馆
    7.4 湖湘宗教园林
        7.4.1 天主教园林
        7.4.2 基督教园林
    7.5 湖湘纪念园林
        7.5.1 南岳忠烈祠
        7.5.2 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
    7.6 小结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8.1 概述
    8.2 湖湘园林恢复期
        8.2.1 湖南烈士公园
        8.2.2 衡阳岳屏公园
        8.2.3 橘洲公园
    8.3 湖湘园林灾难期
    8.4 湖湘园林发展期
    8.5 小结
9 湖湘园林发展史纲
    9.1 湖湘园林历史发展脉络
        9.1.1 湖湘园林的起源萌动期
        9.1.2 湖湘园林的初始发展期
        9.1.3 湖湘园林的高速发展期
        9.1.4 湖湘园林的平稳过渡期
        9.1.5 湖湘园林的发展成熟期
        9.1.6 湖湘园林的中外融合期
        9.1.7 湖湘园林的全面发展期
    9.2 湖湘园林类型和特点
        9.2.1 祭祀园林及其特点
        9.2.2 王室园林及其特点
        9.2.3 陵园园林及其特点
        9.2.4 衙署园林及其特点
        9.2.5 湘西园林及其特点
        9.2.6 寺观园林及其特点
        9.2.7 私家园林及其特点
        9.2.8 庄园园林及其特点
        9.2.9 贬官园林及其特点
        9.2.10 书院园林及其特点
        9.2.11 会馆园林及其特点
        9.2.12 公共园林及其特点
10 结论与讨论
    10.1 结论与创新点
        10.1.1 主要研究结论
        10.1.2 创新点
    10.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湖湘园林概览表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4)乡村信仰场域:理论基础与经验研究 ——以湘中“三仙”崇拜为扩展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主要概念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述评
    (一) 古典社会学大师的遗产
    (二) 民间信仰的研究脉络
第三章 乡村信仰场域诸问题
    (一) 社会转型与民间信仰
    (二) 乡村信仰场域:知识基础和分析视角
    (三) 作为研究议题的乡村信仰场域
第四章 "三仙"崇拜:传说与现实的图景
    (一) 区域与信仰背景
    (二) "三仙"的传说:从草根英雄到社区守护神
    (三) "三仙"崇拜的当代表征
    (四) 神祗的建构逻辑
第五章 两处三仙观(殿)修建的故事
    (一) 修建三仙观(殿):以神祗的名义和以英雄的名义
    (二) 大桥山三仙殿的一次会议
第六章 信仰空间再造的动力学
    (一) 信仰空间及其再造的权力关系
    (二) 民众和精英的行动策略
    (三) 国家制度与基层权力的实践逻辑
    (四) 结论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桃江县道教协会成立(论文参考文献)

  • [1]闽南民间信仰的社会治理支持功能研究[D]. 郑容坤. 华东政法大学, 2021
  • [2]基层治理法治化与民间组织发展——基于湖南桃江县农村的调查与思考[J]. 周铁涛.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01)
  • [3]湖湘园林发展研究[D]. 刘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12)
  • [4]乡村信仰场域:理论基础与经验研究 ——以湘中“三仙”崇拜为扩展个案[D]. 符平.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9)
  • [5]桃江县道教协会成立[J]. 明安道人. 中国道教, 2002(06)

标签:;  ;  ;  ;  

桃江县道教协会成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