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长江电力资源垄断优势

发挥长江电力资源垄断优势

一、长江电力资源垄断优势发挥到极至(论文文献综述)

肖琦[1](2020)在《电力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产业,在加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电力企业作为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关注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国家对电力行业进行的三次电力体制改革对我国电力上市公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所处的运营环境瞬息万变。如何抓住和迎接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电力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绩效综合评价作为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具有全面性、科学性的特点。同时,对电力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不仅是对利益相关者履约情况的显示,也为相关利益者提供了所需的企业经营信息,因此,对电力上市公司进行绩效综合评价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分析我国电力企业绩效评价现状,总结凝练我国电力企业绩效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二是根据电力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电力企业特征,构建适合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三是提出基于最优最劣方法(Best-Worst Method,BWM)-熵值法的主客观集成赋权方法和基于VIKOR法的绩效综合评价模型,以50家电力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算例研究。本文算例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电力上市公司整体绩效状况一般。评价结果显示,50家电力上市公司绩效综合总排名可以划分为11个层级,大部分公司绩效综合水平处于L5-L8层级,表明电力上市公司整体绩效一般。(2)电力上市公司内部绩效不均衡。算例结果显示,部分电力上市公司侧重部分绩效的执行情况,没有从整体上进行关注,导致企业的内部绩效出现不均衡现象。(3)电力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偏弱。算例分析发现,处于偿债能力绩效层级靠后的公司占样本的多数,表明我国电力上市公司在偿债能力方面整体偏弱。(4)盈利能力是影响电力上市公司综合绩效的主要因素。算例结果显示,盈利能力指标权重最大,且样本公司绩效综合总排名与盈利能力排名具有高度一致性,表明盈利能力与公司绩效综合水平关系密切。(5)电力上市公司提高风险水平的意识逐渐增强。算例结果表明,绩效综合排名较高的企业,其风险水平排名也普遍较高。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构建了能够反映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风险水平五个维度构建了包含14个二级指标的电力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客观评价电力上市公司绩效综合情况奠定了基础。(2)构建了基于BWM-熵值法和VIKOR的电力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考虑到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BWM-熵值法的主客观集成赋权法,确保了权重的合理性。此外,考虑评价对象群体及个体效用偏好程度,提出了基于VIKOR法的绩效综合评价方法,使得判断结果更加客观科学,能够对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绩效综合的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参考。

肖继奎[2](2018)在《清源集团收购齐鲁机械的财务整合研究》文中认为企业并购是企业间通过收购和兼并来提高核心能力的一种经济活动。从全球范围的企业并购大致情况来看,并购活动越来越频繁,据英国《金融时报》2017年12月29日报道,全球并购活动已连续四年超过3万亿美元,根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数据显示,2017年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3.5万亿美元,也标志着连续四年交易水平超过3万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从中国范围来看,2017年是中国企业兼并大年,不但有国内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的案例,还出现了数额巨大的跨国兼并收购案例,如融创中国并购乐视网、吉利汽车收购莲花汽车、中国化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融创中国并购万达集团13个文旅项目等,以大金额、跨行业、跨国界为特点的兼并收购案轮番登场。虽然市场上不断有企业尝试着进行并购,但实际上成功率并不高,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没有发挥作用,其中财务整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提升企业的收购绩效非常关键。本文正是鉴于这样的背景,以山东清源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山东齐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收购整合事件为案例,探讨收购后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从2012年清源集团对陷入运营困难的齐鲁机械收购前调研评估开始,首先介绍了收购方清源集团和被收购方齐鲁机械的基本情况,然后根据交易费用理论、价值链分析理论等企业整合基本理论,分析了清源集团收购齐鲁机械的三个动因:包括降低两家公司之间的交易成本的动因、提升清源集团的价值链核心环节在生产设备供给能力和正常生产维护能力的动因、纵向收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动因。其次,介绍收购前第三方评估过程和结果,说明齐鲁机械经营现状和问题;然后详细论述收购业务发起的整个收购过程的资金安排;并且对财务制度、财务人员、财务组织机构、资产、负债和资金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了在财务整合中面临的风险,如财务数据真实性风险、资产整合风险、负债整合风险、资金管理风险、企业控制权和人员稳定风险以及财务政策协调的风险等;针对财务整合的风险从保证财务数据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落实资产整合方案、控制负债规模和资金风险、掌握企业控制权和制定稳定管理团队和员工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应用山东清源集团2013年至2016年四年的财务数据分析,评价整体整合效果,通过短期负债和财务费用项目的对比评价财务资金效果。齐鲁机械是经国企改制的集体企业,因经营不善被清源集团收购,并在完成整合后成功摆脱经营的困境,该案例具有三个明显特征,首先是民营企业收购集体企业,其次是下游收购上游的纵向收购,最后是承担债务式收购。该案例既具有现实代表性又具有实际操作借鉴性,这给目前我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妥善处理具有类似情况的集体企业时,提供了能够有效盘活资产、妥善安置员工和稳定社会的借鉴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于处于高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只有通过并购才能使其获得快速扩张,该案例是分析了并购后整合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民营企业并购集体企业后的整合具有实用意义。本文通过对清源集团收购齐鲁机械的过程阐述和财务整合分析,给民营企业提供了可以占用相对较少的资金完成对另一家企业的收购的方法,为我国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消化自身不良债务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收购企业能够顺利化解被收购企业的债务提供了新方法。

杜娜[3](2018)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文中指出近两年我国资本市场跌宕起伏,众多天使投资、VC、PE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解决了我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也存在着上市公司董监高利用信息优势操纵股价,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损害大众利益的事件收到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另外,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收到融资紧张的企业在进行外源融资时,没有相对应的资金来源,因为企业的外部形象受损或者受到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还可能由于银行借贷资金成本高、金额还受到审批的限制。在资本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大众非常关系该公司的声誉和形象问题,社会责任报告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作为企业来说,社会责任信息和财务信息互相补充,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一份内容完善、质量过硬的社会责任报告,不仅能满足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还能满足政府机构对企业行为的监督,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信息的不对称,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从融资约束的视角来探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实施后果,目前国内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还不多,本文对这两者的探究可以填补相关的学术空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经验依据。本文从研究背景着手,对相关知识概念进行界定,并探讨研究意义。在方法上,文章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认真研究之前学者的学术成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加以运用。在此基础上找出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融资约束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资本市场有效理论的分析,探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融资约束之间的内生关系,发现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越完善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的外部压力。在实证研究部分,以2011-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容量,发现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相比那些未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能缓解融资约束的压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润灵环球责任评级分数越高,则面临较低的融资约束水平;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民营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压力;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相对于那些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越完善的地区则面临较低的融资约束的压力。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对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的一些建议,并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展望,倡议进行社会责任报告审计,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尽量考虑更全面的假设,比如是否主动披露、是否是治理板块等因素,这样不至于因为少考虑影响因素而使文章失去研究意义;2、在证明假设的时候对模型的灵活运用,考虑交叉因素引起的模型变化,不至于太单一,是结论失去借鉴意义;3、运用第三方专业评级机构对CSR报告的评分为衡量指标,避免了以前研究中过于主观和计量方法不准确等问题。

张维[4](2016)在《低碳视角下上市电力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人们逐渐将目光转移到一些极端的现象上,例如人们熟知的“温室效应”,气温的上升给全人类带来了一些显着的影响,四季不分明,怪病的出现等等;冰川融化让依赖于此的动物无所适从,大面积的迁徙等等,正是由于这些可能带来灾难的问题,人们急需改善这种状况;并且将经济发展模式从“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向“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发展方式转变。伴随着全球化的飞速影响,环境质量不复从前,气候的急剧变换,以及资源的无尽消耗等等不良因素的滋生,人们由此提出了一种良性循环的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曾几何时,人们嘲讽这句看似没有实质内涵的空话,一句看似口号的话语,但就现在而言,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得一场影响颇深的革命。正是由于这种状况,作为主体的企业理应顺应发展方式的改变,这既是对于全球的要求,也是对我国的要求。电力行业属于一种基础产业,并且助力于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电力行业应该处于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在全球范围内,都应该是政策、福利倾斜的对象。随着我国在各个领域的改革,电力行业的体系也受到了改变,以前所有的得天独厚的地位也被打破,在失去了屏障的情况下,电力行业将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同时也能遇到一些机遇。因为以前的电力企业有着“高排放”的缺陷,因此,要想适应这种低碳经济的发展环境,还需做出很大的努力。所以,应该在电力行业中构建一种低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无疑,这种体系将会成为电力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为此,笔者认为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环境,我们应该运用低碳的视角,以此对上市电力公司进行战略绩效评价,并建立一个指标体系,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将以低碳的视角为出发点,注重在分析电力公司对这个评价体系所做出的有效的贡献,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提出一些改善该指标体系的建议,为构建完善的理论基础发挥一点作用。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经济发展环境对该评价体系的作用,然后通过对比研究,形成了以低碳指标为中心的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最后按照低碳经营的内容以及选取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标准提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主要的研究方式是发问卷,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衡定该体系的权重,同时对国投电力2014年的经营状况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并且笔者还将上述的结果与运用《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房宏琳[5](2015)在《我国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文中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外在推动,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内在需求,都要求企业将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是关键,发挥企业创新的核心作用将会有效带动行业和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央企业处于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承担着保障和提高民生质量的重任,因其特殊的地位和承担的社会经济责任,更应在自主创新上有所作为。本文在分析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评价、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我国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现状进行分析,为了简化问题的分析,从中央企业研发经费、创新人员等方面进行投入分析,从申请和授权专利、国家科技创新奖励等方面进行产出分析,对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获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总结,同时对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文将企业创新能力分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能力、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等众多内容。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内所有创新能力的核心。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带来了超额利润和技术,而这恰恰是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物质基础。制度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又限制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为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动力和激励机制。在分析企业创新的内外部因素影响基础上,对于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外部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对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强度与企业规模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以中央企业上市子公司为样本,重点研究中央企业创新投入强度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基本计量模型,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观察解释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来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对模型进行White检验。得出的建议是将企业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企业拥有高赢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强,才能使企业更加愿意进行自主创新。论文在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等测量维度构建了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央企业及上市子公司的自主创新的技术效率进行描述性分析,经过比较选择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和超效率DEA模型对央企子公司自主对创新效率进行评价,选择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央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测量和评价,并与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效率进行比较,从而对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剖析,进一步确认了现阶段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的特点,为下一步构建更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路径选择提供依据。中央企业创新体系是中央企业内部、中央企业之间以及中央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各个行为主体相互连接、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网络体系。只有通过各个部分的创新相结合,才能使其创新体系总体功能最大化,因而必须保证各个创新方面的协调和互动。论文在对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于自主创新体系的内外层环境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框架,对创新框架从横向和纵向架构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并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的制度建设保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内部机制建设。根据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对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给出了中央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论文进行的提高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可以使中央企业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应承担的特殊社会责任,以及自主创新绩效情况,可为我国中央企业管理部门制定促进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与方法支持,对于我国通过企业自主创新来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王馨曼[6](2015)在《企业价值导向的智力资本计量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产业形态得以确立,智力资本作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资本要素,成为了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构建核心竞争力、获取超额收益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智力资本计量与评价可以为企业科学管理智力资本,揭示其潜在盈利能力,为投资者和行业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决策和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规范分析、系统分析、比较分析以及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方法。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综合评述,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本研究的内容架构和研究方法;其次,诠释智力资本的内涵与构成,分析智力资本构成要素创造企业价值的机理,明确企业价值导向的智力资本评价指标设计思路,为进一步构建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对智力资本计量评估主要方法优缺点的比较分析,明确智力资本计量评估工作的难点。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标,采用分类评估的思路,以企业价值为导向,以智力资本四类构成要素为基础,设计了包括二十项指标的智力资本计量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智力资本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将企业价值导向的智力资本计量与评价体系运用于我国电力行业,选取2013年沪深两市的31家发电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智力资本的识别、计量与评价研究。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实现了对行业内不同企业的智力资本总量及各构成要素的针对性计量与评价,得出相关研究结论。并提出重视智力资本全面开发和管理、通过识别关键要素制定核心策略、重视智力资本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提升电力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价值的改进建议。

李泓泽[7](2013)在《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影响机理及补偿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进行,电力管理体制的变迁使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关联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发电厂商、电网公司、电力用户和环境与社会等各利益主体的行为活动可能会对电力系统其他主体产生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得到有效解决的影响,即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外部性影响,这可能会导致相关主体的经济性受到影响。因此,对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影响机理进行研究,设计外部性补偿机制并提出外部性补偿政策,能够有助于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问题的有效解决,从而实现各主体间利益的合理补偿,促进各主体的良性发展,进而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实现电力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协调发展。本文以外部性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为基础,对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物理关联性和经济关联性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影响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了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补偿机制,从外部性影响定量分析、外部性补偿机制和外部性补偿政策这种研究思路对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抽水蓄能电站投运和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一,对发电厂商、电网公司、电力用户及环境与社会等电力系统多元主体的功能和目标进行了详细地阐述,进而对多元主体间的物理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经济体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第二,对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影响进行了概况分析,对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抽水蓄能电站投运和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影响机理进行了详尽地研究,构建了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第三,确定了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补偿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了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抽水蓄能电站投运及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补偿的一般思路和途径。第四,基于随机生产模拟方法构建了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的外部性影响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例测算;进而从正、负外部性两个方面对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的外部性补偿机制进行了设计;最后,提出了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的外部性补偿政策。第五,基于随机生产模拟方法构建了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影响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例测算;进而提出了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补偿机制;最后,提出了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补偿政策。第六,考虑到辅助服务提供的特殊性和我国当前辅助服务市场的现状,借助AGC投运的贡献量、备用提供的贡献量来表征其对电力系统多元主体产生的外部性影响程度,进而构建了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影响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定量测算;据此设计了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补偿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政策。

崔苗苗[8](2012)在《我国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等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得对作为代理方的管理者进行恰当的激励变得至关重要。薪酬激励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企业高层管理,尤其是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新体系仍然不够规范,如何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企高管薪酬积极机制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本文以公平理论和薪酬管理思想为指导,从薪酬的内部一致性、外部竞争性和识别个人贡献三个角度对我国国企高管薪酬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社会现象和统计数据,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当前我国国企高管薪酬激励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并以此为基础,试图找出影响国企高管薪酬的主要因素,作为建立薪酬激励机制的依据。本文运用2004年至2007年国企高管薪酬与社会平均工资和人均GDP的有关数据以及2011年国企相关数据,得出当前我国国企高管薪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内部公平性缺失,行业差距大,存在社会不公平风险,薪酬与业绩脱钩、“零持股”现象严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国企高管薪酬激励存在的问题的根源是缺乏健全的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因此,本文探讨了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从薪酬激励体制的设计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国资委与工会介入国企薪酬委员会参与国企高管薪酬激励及考核,并完善立法体系;薪酬激励模式主要包括基本薪酬的设计、绩效薪酬的设计和长期激励薪酬的设计思路;薪酬激励运行机制主要是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高管薪酬激励机制运行的对策建议。

云宇力[9](2012)在《京能热电检修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家及无数电力人对于电力行业改革的探索和脚步从未停止过。尤其是2002年以后,电力行业改革更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厂网分开,主辅分开,政企分开,电力行业正一步步向着市场化、竞争化发展。而对于处于其中的电力检修企业来说,既面临机遇,又遭遇挑战。所以,必须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并予以有效执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对于北京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来说,随着国家及北京市政策的变化,以及京能集团及京能热电未来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也必然面临着自身的变化改革。本文从企业战略管理所涉及的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制定、战略实施、评价与控制等理论出发,立足于京能热电检修分公司实际,通过对于我国电力检修行业的情况调查和大量行业及公司自身情况数据收集分析,综合运用管理学、战略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学等有关学科知识和方法,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及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明确了企业的经营方向及战略态势,制定出适合检修分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具体发展目标及措施,同时提出了相关职能层战略及具体措施,并对战略的实施、评价和控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借此,希望对京能热电检修分公司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性指导,同时也可以为其它电力检修分公司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冯志尧[10](2011)在《我国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及其对银行盈利性的影响》文中提出政府介入多、资产质量差、资本化程度低的中国银行业,从二十世纪80年代起步开始进行改革。2003年,四大国有银行开始了股份制改造。中国银行业改革主要建立在四个支柱上:一是通过清理不良贷款、公共资金注入进行银行重组,尤其针对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二是金融市场化,包括逐渐放松对数量和价格的控制、对外资开放金融市场;三是进行所有权改造,引进境外战略投资人;以及加强金融规范和监管,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及透明度。本文通过对比四大国有银行2003至2009年的年报、对银行盈利指标进行回归分析,考察了股份制改革对四大国有银行盈利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显示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后,由于政府注资财务状况提高显着,但是所有权结构与银行盈利性之间并非必然正相关。因此,对政府干预较多、经济总体走势良好情况下所取得的改革成绩不能盲目乐观。资产质量,尤其是资本结构调整后的银行,依然存在新增不良贷款的高风险。中国的融资需求、经济增长以及对外资银行完全开放的承诺,再加上中国银行业结构调整的长远规划,都需要在四大银行上市完成后继续深化银行业改革。国有银行应当在国家职能、公共职能、市场经营中寻求一个平衡点,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银行体系健康稳固,还可以促进银行业利润率的提升,也是面对日益激烈的银行业竞争的需要。

二、长江电力资源垄断优势发挥到极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江电力资源垄断优势发挥到极至(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力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绩效评价的相关基础理论
    2.1 绩效评价的概念
        2.1.1 绩效的定义
        2.1.2 绩效评价的定义
        2.1.3 财务绩效评价的定义
        2.1.4 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的构成要素
    2.2 绩效评价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战略管理理论
        2.2.3 权变管理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绩效评价方法
        2.3.1 沃尔评分法
        2.3.2 杜邦分析法
        2.3.3 经济增加值(EVA)
        2.3.4 平衡计分卡(BSC)
        2.3.5 综合评价方法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我国电力企业特点及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3.1 电力企业的现状及特点
        3.1.1 电力企业的现状
        3.1.2 电力企业的特点
    3.2 我国电力企业绩效评价历程和存在的问题
        3.2.1 我国电力企业绩效评价发展历程
        3.2.2 我国电力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指标选取的原则
    4.2 基于电力上市公司特点的指标体系设计
    4.3 绩效评价指标的描述
        4.3.1 偿债能力指标
        4.3.2 盈利能力指标
        4.3.3 营运能力指标
        4.3.4 发展能力指标
        4.3.5 风险水平指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BWM-熵值法-VIKOR的电力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5.1 绩效指标赋权方法
        5.1.1 最优最劣方法(BWM)
        5.1.2 熵值法介绍
    5.2 VIKOR的分析概念及计算方法
        5.2.1 VIKOR分析的概念
        5.2.2 VIKOR计算方法
    5.3 算例分析
        5.3.1 样本数据的选取
        5.3.2 样本指标数据的预处理
        5.3.3 样本指标权重的确定
        5.3.4 VIKOR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清源集团收购齐鲁机械的财务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企业并购财务整合的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1.4 研究内容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企业并购
        2.1.2 财务整合
    2.2 财务整合的基本理论
        2.2.1 交易费用理论
        2.2.2 企业成长理论
        2.2.3 企业竞争力理论
第3章 清源集团收购齐鲁机械的过程与特征
    3.1 收购双方公司的简介
        3.1.1 清源集团简介
        3.1.2 齐鲁机械简介
    3.2 收购动因分析
    3.3 收购过程
        3.3.1 调查分析阶段
        3.3.2 收购实施阶段
        3.3.3 评估调整阶段
    3.4 案例特征
        3.4.1 民营企业收购集体企业
        3.4.2 纵向收购上游制造企业
        3.4.3 承担债务式收购
第4章 财务整合方案
    4.1 财务整合的战略目标
    4.2 财务制度整合
    4.3 资金整合
    4.4 资产整合
    4.5 负债整合
    4.6 财务机构和人员整合
    4.7 财务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协作
第5章 财务整合的风险点分析与对策
    5.1 财务数据真实性风险与应对策略
    5.2 资产整合风险与应对策略
    5.3 负债整合风险与应对策略
    5.4 资金管理风险与应对策略
    5.5 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权和人员稳定风险与应对策略
    5.6 财务政策协调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第6章 财务整合效果分析
    6.1 资产整合效果
    6.2 负债和融资能力整合效果
    6.3 财务费用的整合效果
    6.4 清源集团收购齐鲁机械中财务整合的启示
        6.4.1 收购前期的充分做好双方企业整体情况评估
        6.4.2 财务整合过程中设定可行的目标、战略和评估机制
        6.4.3 整合过程人员安置及股份转让
        6.4.4 优化资产和负债结构激活企业自身运营能力
        6.4.5 对收购业务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
        1.1.3 提出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概念定义
        1.3.1 国内外企业关于CSR内涵的发展历程
        1.3.2 CSR信息披露的定义
        1.3.3 融资约束的内涵
    1.4 本文的创新点
    1.5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及框架
        1.5.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CSR报告的文献综述
        2.1.1 CSR报告的国外文献综述
        2.1.2 CSR报告的国内文献综述
    2.2 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
        2.2.1 融资约束的国外文献综述
        2.2.2 融资约束的国内文献综述
    2.3 CSR报告影响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
        2.3.1 CSR报告影响融资约束的国外文献综述
        2.3.2 CSR报告影响融资约束的国内文献综述
    2.4 文献评述与启示
        2.4.1 文献评述
        2.4.2 文献启示
第三章 CSR报告披露制度与融资约束现状
    3.1 CSR报告的国内外披露制度
        3.1.1 G4披露框架分析
        3.1.2 国际化标准组织ISO26000
        3.1.3 CASS-CSR披露框架分析
    3.2 融资约束现状、成因分析
        3.2.1 现阶段融资方式
        3.2.2 融资约束的现状
        3.2.3 融资约束的成因
第四章 理论基础
    4.1 披露CSR报告的理论视角
        4.1.1 委托代理理论
        4.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4.1.3 优序融资理论
    4.2 融资约束存在原理分析
        4.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4.2.2 不完全市场理论
    4.3 CSR报告影响融资约束的相关理论
        4.3.1 决策有用性理论
        4.3.2 声誉效应理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CSR报告影响融资约束的研究假设
    5.2 模型设计
        5.2.1 早期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模型
        5.2.2 优化后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模型
        5.2.3 CSR报告影响融资约束的模型设计
        5.2.4 变量定义及衡量指标
    5.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5.4 描述性统计分析
    5.5 变量相关性检验
    5.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6.1 A股公司普遍上存在融资约束
        5.6.2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融资约束
        5.6.3 CSR报告质量与融资约束
        5.6.4 治理板块与否对融资约束的影响
    5.7 稳健性检验
        5.7.1 样本选择检验
        5.7.2 CSR报告披露质量的衡量检验
        5.7.3 融资约束的衡量检验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局限性
    6.3 研究建议
        6.3.1 加快企业披露CSR报告制度的法规建设
        6.3.2 提高CSR报告的公信力和整体质量
        6.3.3 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6.3.4 增强企业与外部之间的交流
        6.3.5 加快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
        6.3.6 加大CSR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低碳视角下上市电力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1.3.2 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1.3.3 电力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低碳视角下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经济学理论基础
        2.1.1 环境经济学
        2.1.2 可持续发展经济
        2.1.3 循环经济
        2.1.4 低碳经济
    2.2 管理学理论基础
        2.2.1 权变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控制理论
        2.2.4 战略管理理论
    2.3 绩效评价理论
        2.3.1 平衡计分卡
        2.3.2 《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3.3 层次分析法介绍
        2.3.4 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
    2.4 小结
第三章 低碳视角下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3.1 低碳经济对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的影响
        3.1.1 对绩效评价主体的影响
        3.1.2 对绩效评价对象的影响
        3.1.3 对绩效评价内容的影响
        3.1.4 对绩效评价方法的影响
    3.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的设计
    3.3 小结
第四章 低碳视角下上市电力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4.2 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
        4.2.1 财务绩效维度评价指标的选取
        4.2.2 客户维度绩效指标的选取
        4.2.3 内部流程维度绩效指标的选取
        4.2.4 学习与成长维度绩效指标的选取
        4.2.5 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图
    4.3 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
    4.4 小结
第五章 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国投电力的应用
    5.1 国投电力环境管理概况
    5.2 应用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5.3 应用《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5.4 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低碳视角下上市电力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2低碳视角下上市电力企业绩效评价调查问卷——企业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我国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论文研究目的
        1.2.2 论文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现状
        1.3.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1.3.3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现状
        1.3.4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我国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机理与现状分析
    2.1 中央企业与自主创新
        2.1.1 中央企业的概念产生与界定
        2.1.2 中央企业的功能定位
        2.1.3 技术创新及自主创新
    2.2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分析
        2.2.1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2.2.2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动力
    2.3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成
        2.3.1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涵义
        2.3.2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成要素分析
        2.3.3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素的相互关系
    2.4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形成过程机理分析
        2.4.1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内生机理
        2.4.2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外生机理
        2.4.3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内生与外生机理的整合
    2.5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分析
        2.5.1 自主创新投入状况
        2.5.2 自主创新产出状况
        2.5.3 自主创新规模分析
        2.5.4 自主创新主要成就
        2.5.5 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3.1.1 影响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分析
        3.1.2 影响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部因素分析
    3.2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构建
        3.2.1 结构方程理论模型的建立
        3.2.2 提出假设
    3.3 问卷设计
        3.3.1 问卷设计的基本内容
        3.3.2 问卷设计的基本过程
        3.3.3 研究主体及样本获取
        3.3.4 样本描述
        3.3.5 调查问卷获取数据的信度检验
        3.3.6 调查问卷获取数据的效度检验
    3.4 假设检验
        3.4.1 结构方程模型完成图及参数估计结果
        3.4.2 间接因素对直接因素的影响分析
        3.4.3 直接因素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4.1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
        4.1.3 具体指标描述
    4.2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选择
        4.2.1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法比较
        4.2.2 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方法选择
        4.2.3 主成分分析评价方法选择
    4.3 样本选择及基础数据来源
        4.3.1 评价样本选择
        4.3.2 基础数据来源
    4.4 中央企业上市子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4.4.1 中央企业子公司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企业选择
        4.4.2 中央企业子公司自主创新技术效率评价
        4.4.3 中央企业子公司自主创新效率评价
        4.4.4 中央企业子公司自主创新绩效评价
        4.4.5 中央企业子公司自主创新效率与绩效综合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构建
    5.1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涵义及特征
        5.1.1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内涵
        5.1.2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特征
    5.2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环境分析
        5.2.1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外层环境
        5.2.2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内层环境
    5.3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基本架构
        5.3.1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横向架构
        5.3.2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纵向架构
    5.4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相关的制度建设
        5.4.1 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
        5.4.2 企业层面的制度建设
    5.5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内部机制建设
        5.5.1.中央企业内部创新文化机制建设
        5.5.2 中央企业企业家创新精神机制建设
        5.5.3 中央企业内部报酬激励机制建设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6.1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投入能力提升策略
        6.1.1 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
        6.1.2 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
        6.1.3 加强以中央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
        6.1.4 构建全球研发网络并实施开放式创新
    6.2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营销能力提升策略
        6.2.1 重视市场发展变化
        6.2.2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6.3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6.3.1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6.3.2 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
        6.3.3 实施全面创新管理
    6.4 中央企业自主创新产出能力提升策略
        6.4.1 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战略
        6.4.2 发展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
        6.4.3 强化消化吸收并提高二次创新成功率
    6.5 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撑要素策略
        6.5.1 提高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6.5.2 发挥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
        6.5.3 加强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引导
        6.5.4 加强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的信息共享机制
        6.5.5 完善中央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法律保障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或成果采纳
致谢

(6)企业价值导向的智力资本计量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力资本的概念与分类
        1.2.2 智力资本的计量与评价
        1.2.3 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智力资本及企业价值创造相关基础理论
    2.1 智力资本的定义与特征
        2.1.1 智力资本的定义
        2.1.2 智力资本的特征
    2.2 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
    2.3 智力资本创造企业价值的机理
        2.3.1 企业内在价值创造理论
        2.3.2 智力资本要素价值创造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企业价值导向的智力资本计量与评价
    3.1 智力资本计量与评价主要方法
        3.1.1 智力资本审计模型(Technology Broker)
        3.1.2 斯堪地亚导航器模型(Skandia Navigator)
        3.1.3 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法(Value Added Intellectual Coefficient)
        3.1.4 无形价值计算法(Calculated Intangible Value)
    3.2 智力资本计量与评价的难点
        3.2.1 智力资本的难界定性
        3.2.2 智力资本价值的隐含性
        3.2.3 智力资本的内部协同性
    3.3 企业价值导向的智力资本计量指标体系
        3.3.1 计量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3.2 计量与评价指标的定义及量化
    3.4 企业价值导向的智力资本综合评价模式
        3.4.1 评价方法对比与选择
        3.4.2 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及操作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应用案例
    4.1 电力行业现状与进行智力资本计量评价的必要性
    4.2 电力上市公司智力资本计量与评价
        4.2.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4.2.2 指标选取及量化
        4.2.3 计量过程及数据处理
        4.2.4 计量结果分析及评价
    4.3 提升我国电力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价值的建议
        4.3.1 重视智力资本的全面开发和管理活动
        4.3.2 通过识别关键要素制定核心策略
        4.3.3 重视智力资本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影响机理及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外部性理论及其应用
        1.2.2 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1.2.3 有关抽水蓄能电站的相关研究
        1.2.4 有关辅助服务问题的相关研究
        1.2.5 有关风电并网问题的相关研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关联性分析
    2.1 电力系统的多元主体构成及其功能和目标
        2.1.1 发电厂商
        2.1.2 电网公司
        2.1.3 电力用户
        2.1.4 环境与社会等其他相关主体
    2.2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物理关联性分析
        2.2.1 电能产品的物理属性
        2.2.2 电力系统运行的物理属性要求
        2.2.3 满足电力系统运行要求的物理关联性分析
    2.3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经济关联性分析
        2.3.1 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变迁概况
        2.3.2 “厂网合一”体制下的电力系统主体构成及经济关系
        2.3.3 “厂网分开”体制下的电力系统主体构成及经济关系
        2.3.4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经济关联关系的主要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影响机理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1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影响概况
    3.2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的外部性影响机理
        3.2.1 对常规火电厂商的影响
        3.2.2 对电网公司的影响
        3.2.3 对电力用户的影响
        3.2.4 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
    3.3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影响机理
        3.3.1 对常规发电厂商的影响
        3.3.2 对电网公司的影响
        3.3.3 对电力用户的影响
        3.3.4 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
    3.4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影响机理
        3.4.1 AGC投运的外部性影响
        3.4.2 备用提供的外部性影响
        3.4.3 无功补偿的外部性影响
    3.5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影响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5.1 外部性影响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3.5.2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影响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的外部性补偿机制设计
    4.1 机制设计一般理论和方法概述
        4.1.1 机制设计理论产生背景
        4.1.2 机制设计基本理论介绍
        4.1.3 机制设计理论的应用
    4.2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补偿的目标和原则
        4.2.1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补偿的目标
        4.2.2 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补偿的原则
    4.3 外部性补偿的一般思路和途径
        4.3.1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的外部性补偿一般思路和途径
        4.3.2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补偿一般思路和途径
        4.3.3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补偿一般思路和途径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外部性影响及补偿对策
    5.1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外部性影响定量分析
        5.1.1 随机生产模拟理论及风电出力特征分析
        5.1.2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的外部性影响评估模型
        5.1.3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外部性影响实例测算
    5.2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外部性补偿机制
        5.2.1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正外部性补偿机制
        5.2.2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负外部性补偿机制
    5.3 大规模风电机组并网发电外部性补偿政策
        5.3.1 加大政府对风电产业的扶持力度
        5.3.2 多元化风电项目的开发主体
        5.3.3 设立风电并网负外部性补偿专项基金
        5.3.4 加大对储能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5.3.5 积极推行绿色电力认购制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影响及补偿对策
    6.1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影响定量分析
        6.1.1 随机生产模型
        6.1.2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影响评估模型
        6.1.3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影响实证分析
    6.2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补偿机制
        6.2.1 对常规发电厂商的外部性补偿机制
        6.2.2 对电网公司的外部性补偿机制
        6.2.3 对电力用户的外部性补偿机制
        6.2.4 对环境与社会的外部性补偿机制
    6.3 抽水蓄能电站投运的外部性补偿政策
        6.3.1 完善抽水蓄能电站的电价政策
        6.3.2 多元化抽水蓄能电站的经营模式
        6.3.3 加大国家对抽水蓄能电站的税收优惠和贷款支持力度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影响及补偿对策
    7.1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定量分析
        7.1.1 AGC投运的贡献量测算
        7.1.2 备用提供的贡献量测算
        7.1.3 无功补偿的外部性测算
    7.2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补偿机制研究
        7.2.1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补偿原则
        7.2.2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补偿机制
    7.3 辅助服务提供的外部性补偿政策研究
        7.3.1 制定一定的奖惩机制
        7.3.2 合理制定机组的上网电价
        7.3.3 转变辅助服务提供的补偿模式
        7.3.4 发展辅助服务市场的模式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8)我国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理论研究方面
        1.2.2 实证研究方面
        1.2.3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论文的逻辑结构
    1.4 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国企高管的概念
    2.2 国企高管的工作性质及特点
        2.2.1 集企业经理人与体制内官员两种身份于一体
        2.2.2 国企高管的在任期限不确定
        2.2.3 国企高管的决策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2.3 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2.3.1 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内涵
        2.3.2 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表现形式
    2.4 国企高管薪酬激励的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公平理论
        2.4.3 综合型激励理论
        2.4.4 人力资本理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我国国企高管薪酬激励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国企高管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分析
        3.1.1 国企高管内部的薪酬差距分析
        3.1.2 国企高管与员工的薪酬差距分析
    3.2 国企高管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分析
        3.2.1 国企高管薪酬与其他性质的企业高管薪酬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3.2.2 不同行业国企高管薪酬的差异性分析
        3.2.3 国企高管薪酬与人均 GDP 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差异性分析
    3.3 国企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关联性分析
    3.4 我国国企高管薪酬存在问题剖析
        3.4.1 国企高管薪酬差距过大,内部公平性缺失
        3.4.2 国企高管薪酬行业差距过大
        3.4.3 国企高管薪酬存在社会不公
        3.4.4 国企高管薪酬与业绩脱钩,“零持股”现象严重
    3.5 小结
第四章 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
    4.1 国企高管薪酬激励体制的设计
        4.1.1 欧美国家国企高管薪酬激励体系的经验借鉴
        4.1.2 我国国企高管薪酬激励体制的设计
    4.2 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模式的设计
        4.2.1 国企高管基本薪酬的设计
        4.2.2 国企高管效益薪酬的设计
        4.2.3 国企高管长期激励性薪酬的设计
    4.3 国企高管薪酬激励运行机制的设计
        4.3.1 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
        4.3.2 考核程序的设定
    4.4 小结
第五章 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5.2 建立国企高管职业风险制度
    5.3 完善国企高管薪酬披露制度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9)京能热电检修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论文基本结构及研究方法
        1.3.1 论文基本结构
        1.3.2 论文研究方法
第2章 企业战略管理基本理论以及相关技术及工具
    2.1 企业战略基本理论
        2.1.1 战略的含义及特征
        2.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3 国内外电力检修企业及市场改革分析
    2.2 战略内涵
        2.2.1 战略解析
        2.2.2 战略的构成要素
        2.2.3 战略是什么
    2.3 战略管理模型
        2.3.1 战略管理全模型
        2.3.2 战略管理层次
        2.3.3 战略管理过程
        2.3.4 战略管理过程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4 战略研究相关工具
        2.4.1 战略分析工具
        2.4.2 战略制定与选择工具
        2.4.3 常用战略实施工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京能热电检修分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外部环境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3.1.2 宏观环境分析
        3.1.3 行业环境分析
        3.1.4 竞争对手分析
        3.1.5 利益相关者分析
        3.1.6 检修分公司外部要素评价矩阵(EFE)
    3.2 内部环境分析
        3.2.1 价值链分析
        3.2.2 检修分公司人力资源分析
        3.2.3 检修分公司无形资源分析
        3.2.4 检修分公司核心能力分析
        3.2.5 检修分公司历年来参与外部检修项目介绍与分析
        3.2.6 检修分公司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京能热电检修分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4.1 基于QSPM矩阵的检修分公司经营方向的确立
        4.1.1 检修分公司经营方向分析
        4.1.2 基于QSPM矩阵的检修分公司经营方向确立
        4.1.3 分析结论
    4.2 基于SWOT分析矩阵的检修分公司竞争战略制定
        4.2.1 竞争战略的相关理论
        4.2.2 SWOT分析方法及企业战略态势选择
        4.2.3 检修分公司战略的SWOT分析矩阵
        4.2.4 检修分公司战略态势选择
    4.3 京能热电检修分公司发展战略具体内容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京能热电检修分公司战略实施措施
    5.1 战略实施的重要性和相关理论
    5.2 基于麦肯锡7S模型的检修分公司战略实施措施
        5.2.1 麦肯锡7S模型基本理论
        5.2.2 京能热电检修分公司组织变革
        5.2.3 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5.2.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3 京能热电检修分公司战略评价与控制
        5.3.1 战略评价与控制相关理论
        5.3.2 应用标杆管理理论对检修分公司战略进行评价与控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我国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及其对银行盈利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股份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节 股份制改革的背景
    第二节 股份制改革的原因
第三章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程回顾
    第一节 财务重组
    第二节 金融市场化
    第三节 所有权改造
    第四节 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章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前后财务状况比较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分析
    第二节 损益表分析
    第三节 注资对四大银行盈利性的影响
第五章 所有权改造对银行盈利性影响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第一节 所有权改造之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样本和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三节 变量和假设
    第四节 多变量分析和结果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长江电力资源垄断优势发挥到极至(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力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研究[D]. 肖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2]清源集团收购齐鲁机械的财务整合研究[D]. 肖继奎. 山东财经大学, 2018(04)
  • [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D]. 杜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8(04)
  • [4]低碳视角下上市电力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张维. 华东交通大学, 2016(11)
  • [5]我国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 房宏琳.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06)
  • [6]企业价值导向的智力资本计量与评价研究[D]. 王馨曼.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2)
  • [7]电力系统多元主体间外部性影响机理及补偿机制研究[D]. 李泓泽. 华北电力大学, 2013(11)
  • [8]我国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 崔苗苗. 北京物资学院, 2012(07)
  • [9]京能热电检修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云宇力.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1)
  • [10]我国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及其对银行盈利性的影响[D]. 冯志尧. 南京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发挥长江电力资源垄断优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