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学杂志 2002 年第 17 卷索引

新生儿学杂志 2002 年第 17 卷索引

一、新生儿科杂志2002年第17卷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婷,党彤[1](2020)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新冠状肺炎期间诊治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肝硬化是全世界排名第13大死因的疾病,是消化科及感染科病人住院的最常见的疾病,早期可无任何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肝功能失代偿期表现,继而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致命的并发症,也是急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住院的病死率一直波动在10%左右[1]。国外有研究表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在初次住院调整后与急性心肌埂塞有几乎相同的致死率[2],故即刻抢救至关重要。然而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期间,许多病人病情拖延,未得到及时的救治,导致肝硬化病人的存活时间大大缩短,死亡率增加。

黄丹[2](2020)在《基于CIS角度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形象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发展壮大,是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课题。医院良好形象的塑造对医院全面展示自身特色,提升竞争力,打造品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CIS策划是组织形象管理的有效方法,医院形象识别系统(Hospital Identity System,HIS)是由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引申和发展出来的医院经营管理方法。本论文基于CIS理论,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为例,通过医院现状调查研究,了解内外部公众评价,分析医院形象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根据CIS导入程序,提出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建设的思路,为医院全方位形象塑造、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刘刚[3](2019)在《苍白球磁共振信号强度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探讨苍白球磁共振信号强度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临床价值,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郴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住院资料,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入院时间、发病时间、血清总胆红素值、BEAP、BIND评分、头颅核磁共振、临床表现等及出院后随访资料。根据胆红素水平高低,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根据急性期胆红素脑损伤评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胆红素脑病。统计分析苍白球T1WI、T2WI信号值及G/P值与血清胆红素水平、ABE分级关系,通过ROC曲线图找出诊断急性胆红素脑病敏感的T1WI信号强度值及G/P值;同时对6个月的临床随访及苍白T1IWI、T2WI信号强度值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来探讨苍白球T1WI、T2WI信号值、G/P值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不同胆红素组首次MRI苍白球T1WI、T2WI信号值、G/P值比较四组T2WI信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T1WI信号值、G/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度组高于中度、轻度、正常组;中度组高于轻度、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轻中重度组ABE患儿T1WI信号值、G/P值比较三组患儿T1WI信号值、G/P值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重度高于中度、轻度组,中度高于轻度、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1WI信号值、G/P值评价ABE的ROC曲线分析T1WI信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最佳临界点为628.25,灵敏度为0.718,特异度为0.584;G/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最佳临界点为1.3805,灵敏度为0.641,特异度为0.774。4.175例患儿生后半年内复查次数在1-3次不等,肉眼观察苍白球T1WI、T2WI信号是否增高或降低,T1WI信号值下降伴随T2WI信号值升高最早出现在1-2月,共2例;2-3月6例,5-6月1例。5.随访结果生后一年内对175例患儿进行随访,最终诊断慢性胆红素脑病共7例,均为急性期苍白球T1WI信号增高,2-6月内出现T1WI降低,T2WI信号值增高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早期反应低下、嗜睡、肌张力增高或降低,惊厥、角弓反张等。5例出现严重后遗症,3例表现为流延,1例吞咽困难,1例双侧听力障碍。结论:1、急性期双侧苍白球T1WI信号值和G/P值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ABE分度有密切关系,血清总胆红素水平、ABE分度越高,T1WI信号值和G/P值越高。2、双侧苍白球T1WI信号值大于628.25或G/P值大于1.3805,结合临床症状可考虑诊断ABE;G/P诊断ABE的特异性高于T1WI信号值。3、T2WI信号增强多出现在生后2-3月,T2WI信号增强提示预后不良,T2WI在慢性胆红素脑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动态检查MRI苍白球信号值和G/P值,对胆红素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周秀枝[4](2019)在《三叶因子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主要探讨TFF3在正常宫颈、LSIL、HSIL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具体临床资料,分析TFF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提供帮助诊断宫颈癌的非侵入性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选取2008-2018年近十年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符合筛选条件的30例正常宫颈组织、28例LSIL组织、32例HSIL组织和60例宫颈癌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TFF3在正常宫颈、LSIL、HSIL以及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同时根据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TFF3的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细胞学分化程度、淋巴结受累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正常宫颈组织、LSIL组织、HSIL组织中TFF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32.14%、46.88%,而宫颈癌组阳性表达率为70.00%,显着增高(P<0.05)。2、45岁以上宫颈癌组TFF3阳性表达率为85.71%,明显高于45岁以下对照组(P<0.05)。3、FIGO临床分期Ⅲ-Ⅳ期宫颈癌组TFF3阳性表达率为93.33%,明显高于Ⅰ-Ⅱ期宫颈癌组(P<0.05)。4、癌细胞低、中分化宫颈癌组TFF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0%和65.00%,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5)。5、宫颈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TFF3阳性表达率为78.9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6、宫颈癌肿瘤直径≥3cm的患者TFF3阳性表达率为82.35%,明显高于直径<3cm的宫颈癌患者(P<0.05)。结论1、TFF3主要在宫颈癌细胞的胞浆中表达,在正常宫颈、LSIL、HSIL、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表现为逐渐增高趋势。2、宫颈癌组织中TFF3的异常表达与患者年龄大小、FIGO临床分期、癌细胞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直径存在相关。3、TFF3参与了宫颈癌发生和发展,可能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评估预后等方面提供帮助。

侯景英[5](2019)在《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系统解剖结构未完善,极易发生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导致一系列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呼吸暂停的主要药物,而对于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在治疗AOP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短期并发症的差异目前尚不明确。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7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使用药物的品种和剂量分为A、B、C三组,A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平均胎龄为(32.13±1.66)周;B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胎龄为(31.32±1.72)周;C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胎龄为(32.82±1.66)周。A组患儿采用枸橼酸咖啡因5 mg/kg的常规剂量治疗;B组患儿采用枸橼酸咖啡因10 mg/kg的高剂量治疗;C组患儿采用氨茶碱4 mg/kg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儿呼吸暂停治疗效果、药物安全性以及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一般资料:三组呼吸暂停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剖宫产/自然分娩)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有效性:治疗后,枸橼酸咖啡因高剂量组有效率(82.9%)较常规剂量组有效率(57.1%)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有效率与氨茶碱组对比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少患儿呼吸暂停次数、提高撤机成功率较常规剂量组及氨茶碱组效果好(P<0.05);高剂量/常规剂量组使用无创辅助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比氨茶碱组明显缩短(P<0.05),尤其是高剂量组与氨茶碱组相比,差异更为显着。3.安全性:枸橼酸咖啡因高剂量/常规剂量组发生心动过速、血糖偏高的几率均低于氨茶碱组(P<0.05),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儿出现“喂养不耐受”、“血压下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短期并发症:对比分析三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颅内出血等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在安全性上优于氨茶碱,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疗效更好。

段纯[6](2019)在《“二孩新政”下我国妇幼保健服务的政府供给与政策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1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二孩政策执行情况发布会上指出,全面二孩新政效应逐步凸显出来,但是相应的生育辅助政策同公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还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生育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以此来鼓励生育。妇幼保健服务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尤其是孕产期的母婴保健服务的提供,直接关系到孕产妇与婴幼儿的生存与健康状况,对此,本文从同妇女儿童息息相关的妇幼保健着手,研究在二孩新政下,我国妇幼保健服务的政府供给现状,探讨其在政府供给层面应进行怎样的政策改进。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结合我国在妇幼保健方面颁布的相应政策文本与政府公开的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孕产妇健康水平与保健状况、儿童健康水平与保健状况这三方面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妇幼保健服务的政策演进与政府供给现状。其次,调查我国公众对妇幼保健服务的政府供给状况的评价,也就是了解我国当前政府提供的妇幼保健服务效果如何,并建立生育意愿影响模型,对妇幼保健服务供给效果的关键指标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妇幼保健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和政府政策改进的方向。最后,对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俄罗斯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建设进行梳理,主要从各国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服务提供内容进行了分析,结合各国在妇幼保健服务建设中的先进经验,以此来对我国妇幼保健服务的完善提供政策改进建议。本文在梳理我国妇幼保健服务政府供给现状后,结合国外妇幼保健服务先进经验,主要提出以下3个方面的政策改进建议:(1)重视对不同人群的妇幼保健服务的供给,尤其是重视对非孕产期妇女以及弱势群体提供妇幼保健服务。(2)加大妇幼保健卫生资源的供给与利用,要完善妇幼保健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政府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供给模式。(3)提升妇幼保健服务供给效果,要提高孕产期保健和幼儿保健的服务质量,重视妇幼保健服务供给中的发展性需求,完善妇幼保健服务分级诊疗体系,规范妇幼保健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我国在妇幼保健事业的建设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妇女和儿童的生存健康状况有了显着提高,但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妇幼保健工作中仍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我国在完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道路上还需砥砺前行。

刘小燕[7](2016)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变迁与发展》文中认为采用数据统计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科学传播学的视角全面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主办的1 276种科技期刊创、复刊的发展历程。依据创、复刊数量规模的波动,将其发展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夕的复苏期(1977-1978)、改革开放初期的的第一次规模扩张期(1979—1988)、规模稳定期(1989—1999)、新世纪的跨越发展与精品期刊战略引领期(2000—2013)等4个阶段,并选择每一发展阶段的代表性期刊或不同类型期刊,勾绘其科学史册、科技学科支撑、学术育人和科技文化传承等四大功能进化的轨迹,并从其学科分布、地域分布、办刊宗旨,以及网络传播和信息化建设所致传播方式、编辑出版形态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入手,考察其演变规律。在演化发展所经历的改革开放和21世纪两个重要节点,高校科技期刊从传统出版的规模扩张到新世纪数字出版转型的节点上到底出现了哪些矛盾以及如何解决,并就此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一)改革开放以来新创办的高校科技期刊集中在医学(407种)、综合性自然科学(310种)、工程技术(254种)和农学(103种)这四大类型,占到总量的84.2%,与改革开放时期关注民族医疗卫生事业、成套进口工程技术设备、重视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和以农为治国之本的国策大致吻合,创复刊地域集中分布在京、鄂、苏、沪、陕等五大高等教育基地,在时间特征上以1979—1988年间为创刊高潮,并形成了高校科技期刊规模扩张的顶峰,“211”“985”高校期刊渐成办刊主力,同时1978年在东部沿海沿江一带开始出现英文期刊,达到71种,显现出国际学术大融合的新趋势;(二)《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中英文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等7所高校发表了263名两院院士的3340篇科技论文,在1978年—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以SCI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之前发文数量最多,占到32.7%。其中发文人数占7校369名两院院士总数的71.3%。这显示了评价体系引入前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自然状态,显示了与其优势学科高度契合的现象,从7所大学获选院士前发文数多于获选院士后发文的比较,也凸显了高校学报学术育人和学科孕育的独特作用;(三)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以SCI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之后,很多着名高校逐渐推出“千篇工程”以及制定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追求SCI论文数量,甚至泛化至科技期刊评价、学位点评估、研究生毕业、教师职称评定、高校排名、院士评选、千人计划、国家基金评审、国家奖励等越来越多的领域,最终使其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的总篇数由1987年的4880篇递增至2014年的26.35万篇,所占的世界份额从0.73%上升到14.9%,并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校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表明以SCI为主导的科学评价体系对高校产生的深刻影响远高于其他事业单位,而承受的最大代价之一就是高校科技期刊大量一流论文的外流。(四)自2009年由教育部科技司主导实施的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期刊评比,试图彰显这个特殊群体,以精品期刊建设引领高校科技期刊走出SCI的阴影,而实际上再陷其窠臼,评选伊始被SCI收录期刊的自动进入精品,门槛也渐趋增高,并越来越看重SCI,但它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和有意义的矫正,985和211高校所办期刊始终占有精品期刊的绝大多数,连续3次以上获奖的占到62%,说明以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为代表的高校科技期刊群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引领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发展的新趋势。(五)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传播彻底颠覆了纸质传媒的传统地位成为传播主渠道,基于中国知网的《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分析表明,21世纪的网络传播是纸媒传播(以邮发订阅5000册为最高发行量)增量的数千倍,而网络传播本身亦逐年增长,2005—2009年下载量从103502次迅速上升至272428次,递增了2.7倍,2010年以后后呈现出平稳增长趋势,均保持在250000次以上,其中国外访问下载10827次,占总下载次数的0.4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则从2005年的33072次递增至2010年的220352,递增7倍以上,其中国外访问下载2593次,占总下载次数的0.25%。这表明期刊电子版的网络传播成为传播的主要途径,纸质版的传统传播发行显得微不足道,同时在国外传播的比例仅占总下载次数的0.5%,封闭与开放、本土化与国际化、纸媒与网媒形成尖锐矛盾。研究结论认为:(一)在现有总量为1 276种高校科技期刊中的1 020种(79.9%)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历经复苏回暖→规模扩张→稳定提升→转型跨越的演化轨迹,实现了从改革开放初期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办刊模式向新世纪精品期刊的引领、网络传播与国际化的发展路径的转型,形成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三分天下的办刊势态,形成了距离作者、读者最近的一个期刊群体,并以科技学科支撑和学术育人为主要功能支点,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的内向性为特征的独特期刊群体,越是高层次大学的期刊其内向性越是明显,对本校学科的支撑和人才培育的作用愈加明显。像《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温诗铸院士的40余篇摩擦学稿件,并3次出版摩擦学专辑,创办《摩擦学》期刊、渐成世界重要的摩擦学研究重镇,并成为国际摩擦学会副主席等,有力支撑并推动了该校摩擦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赵柏林院士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持续发文48年,廖山涛的代表作,包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成果,几乎均发表于此,显现了高校科技期刊对学科建设的支撑和科学顶尖人才的形塑的突出功能。(二)SCI评价体系由单一的期刊采购订阅依据,不恰当地的向各个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各个层面的泛化使用,以及唯SCI马首是瞻和SCI崇拜的形成,直接导致高校科技期刊生态严重失衡,以科学大师为主构成的学术高地似乎渐被夷为平地,民族自主创新、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保护面临极大风险。一方面,我国科研活动产出的论文数量被SCI收录的数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由于SCI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不当泛化,我国绝大多数高水平论文发表于国外SCI外文期刊,导致高校科技期刊等中文科技期刊的地位和水平岌岌可危,大多沦为教师评职和研究生毕业的自留地,并每年向国外期刊支付2.5亿元的版面费。这显然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利于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和落实,不利于我国(?)学技术文化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利于高校知识服务产业的发展。(三)网络传播、数字出版、精品期刊引领了21世纪高校科技期刊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逻辑下高校科技期刊面临着数字化、国际化与专业化办刊模式的挑战与转型。在新常态的出版格局中,高校科技期刊面临大量随俗为变和与时俱进的新问题,除云框架下的网络传播进一步提升以外,XML、微信等技术也在为科技期刊所用,使传播更为顺畅,集群发展、应对国际竞争、数字化发展、规范文章显示度、明确作者的贡献度、提升期刊内容的传播度,均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预示着更新管理方式、办刊理念、传播方式、建立精品意识、特色意识、依靠新的科技不断改造出版业等议程设置,将决定高校科技期刊的未来走向。(四)高校科技期刊在青年教师和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创新、累积、传承作用方面、在高校知识创新的传播交流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彰显了其强大的育人功能、学科培育功能和窗口效应,《清华学报》等期刊发展的百年史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一论点。它也从理论上证实,纯粹意义上的大学就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是生产知识和思想的场所,而知识和思想的生产必须写成文字经由媒介发表才会作用于社会和传之后世,这就是高校科技期刊之所以产生和之所以存在的逻辑基础。在这个意义上,高校科技期刊就是高校师生精神家园的一部分,是知识和思想生产链条最重要的终端。目前,它已融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水平、民族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也是民族自主创新的重要媒介载体。因此,我们应该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高等学校创新体系的大框架下,重新认识和挖掘高校科技期刊的作用和潜力,使其成为高校知识创新的重要园地。其中,尤其是不以SCI论英雄,调整以SCI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鼓励科技工作者将原创成果用母语在国内期刊发表,大幅度提高对优秀中文科技期刊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科技期刊本土化和民族自主创新战略,恢复和修复高校科技期刊的原生态,汲取历史教训,在办好纸质期刊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向数百倍、数千倍于纸质期刊发行量的网络传播效益的最大化追求,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成败与否作为当代高校科技期刊竞争取胜的关键,以网络传播、数字出版、精品期刊为引领,以此切入和突破,求生存、求发展,回归本真、守正创新,积极应对集群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虚拟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开创其美好未来。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以达纲举目张之效。

彭丽娜[8](2016)在《8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随着生殖技术,围产医学及新生儿救治技术的迅速发展,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但超低出生体重儿各脏器发育极不成熟,合并症较多,生存能力低下,病死率及严重后遗症率较大。并且国内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与国外相比,差距仍较大。目的分析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高危因素,合并症,治疗措施,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河南宏力医院2007年0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资料,围产期因素,合并症,治疗措施。结果(1)一般资料:共收治82例,男39例,女43例,平均胎龄(27.5±1.8)周,平均出生体重(836.5±100.7)g。孕母平均年龄(26.7±4.6)岁,经产妇39例,顺产60例,本院出生:46例,外院出生:36例。产前应用激素37例,出生有窒息42例。预后好转34例(41.5%);放弃32例(39.0%);死亡16例(19.5%)。生后3天内死亡患儿中78.8%(26/33)患儿为放弃治疗后死亡。导致死亡的合并症主要有败血症8例,肺出血6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2007-2008年度、2009-2010年度、2011-2012年度、2013-2014年度的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存活率逐渐提高[16.7%(2/12)、25.0%(4/16)、43.5%(10/23)、58.1%(18/31)]。(2)高危因素:主要有胎膜早破28例(34.1%),多胎22例(26.8%),妊高征18例(21.9%),劳累11例(13.4%),试管婴儿5例(6.1%),胎盘异常5例(6.1%),慢性疾病5例(6.1%),羊水异常4例(4.9%),宫内窘迫3例(3.7%),脐带异常3例(3.7%),不明原因10例(12.2%)。(3)存活患儿常见合并症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2例(94.1%),呼吸暂停34例(100%),败血症34例(100%),黄疸34例(100%),贫血34例(100%),喂养困难34例(100%),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4例(70.6%),早产儿视网膜病22例(64.7%),动脉导管未闭20例(58.8%),胆汁淤积20例(58.8%),脑损伤12例(35.3%),休克4例(11.8%),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2.9%)。(4)存活患儿治疗措施:气管插管17例(50%),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17例(50%),INSURE技术15例(44.1%),17例动脉导管未闭应用布洛芬(50%),早期微量喂养32例(94.1%),母乳喂养28例(82.4%),输血25例(73.5%),NCPAP无创通气34例(100%),平均18.2天,吸氧34例(100%),平均9.7天,有创通气12例(35.3%),平均6.3天,无高浓度吸氧,5例BPD应用激素(14.7%),应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为0.47,使用PICC28例(82.4%),时间平均为36天。(5)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结果:不同出生体重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组存活率及放弃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本院出生、产前激素、生后窒息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及产前激素的应用对死亡有着显着的负向影响(胎龄:b=-0.214,P<0.05;产前激素:b=-0.737,P<0.05),生后窒息对死亡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产后窒息:b=0.980,P<0.05)。结论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病例数逐年显着增加,存活率不断上升。住院期间合并症多,治疗复杂。早产的发生主要与胎膜早破有关,避免小胎龄及生后窒息,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改善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预后。

高胜兵[9](2016)在《《圣经》在晚明的译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圣经》汉译为视角,探讨《圣经》中某些重要词汇和部分内容在晚明的译介情况,选取了《天主实义》、《庞子遗铨》、《圣经直解》、《天主降生言行纪略》和《天主圣教四字经文》等晚明耶稣会士的中文着译作品为个案研究。这些个案的文本在今天看来虽然只是翻译和传递了《圣经》的部分信息,甚至其中诸如《天主实义》和《庞子遗铨》等文本的写作目的并不是译介《圣经》,但是它们是在没有《圣经》全译本的语境中给出了《圣经》中某些重要词汇的中文翻译和译介了《圣经》中的部分内容。研究表明,它们是以传播天主教教义为旨归,以概念阐释、述译、节译和编译等方式翻译了《圣经》中众多的词汇,“折射”了以《旧约》中的创世纪和《新约》中的福音书为主体的《圣经》内容。这些译介为后来的《圣经》汉译做了语言上的铺垫,影响至今。目前汉语《圣经》中的诸多重要词汇均源于晚明传教士的使用,如“天主”、“上帝”、“耶稣”、“圣经”、“福音”、“爱”和“灵魂”等等;同时,这些译介也促进了晚明及后来中国人对蕴藏在《圣经》中的天主教文化的宗教信仰、社会历史以及伦理道德等知识的了解,这实际上为具有丰富内容和文化意蕴的《圣经》能够进一步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翻译与文化是互动的关系。在宏观层面上,翻译因文化交流而起,反过来又促进文化之间的对话、碰撞和理解;在微观层面上,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总是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制约,译者的具体翻译策略体现了译者对文化制约的反应。本论文基本结构和内容的安排正是呼应了翻译与文化互动的上述两个层面。首先,正文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是呼应翻译和文化在宏观上的互动关系,论述了晚明的《圣经》译介与中西两文化交流的相互关系,第一章说明了《圣经》在晚明的译介是因西方天主教教会向中国传教而开始,同时主要基于《圣经》在天主教文化中的使用传统和传教士对中西文化的认知论述了传教士在晚明译介《圣经》的基本特点,最后一章梳理了晚明中国对《圣经》内容的接受情况,论述了儒释道合流的晚明文化与天主教文化的对话、理解和冲突。然后,其余的四章是呼应翻译与文化在微观上的互动关系,论述了晚明《圣经》译介中的译词选择、内容选择以及文本形式的选择等翻译策略,是译者根据其文化身份、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当时中西方社会文化现实而做出的选择,这四章是基于具体翻译个案的主要特征,针对性地探讨每个翻译个案主要与某一文化因素的互动关系,即,第二章基于《天主实义》探讨了利玛窦对《圣经》词汇的翻译主要源自其“西儒”的文化身份,“西儒”的文化身份使他选择的译词是以类比儒家话语为基础,以凸显天主教独特文化内涵为目标,论述了翻译与译者文化身份的关系;第三章基于《庞子遗铨》探讨了庞迪我对《圣经》内容进行选择性的述译,是源于他传播天主教信仰的使命,其目的是阐释和传播《使徒信经》,论述了翻译与译者传播信仰使命的关系;第四章基于《圣经直解》探讨了阳玛诺是基于宗教活动的需要节译和阐释福音书的内容,其对经文的节译和阐释体现着译者“天主教文化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论述了翻译与译者文化价值取向的关系;第五章论述了翻译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关系,涉及艾儒略译介《圣经》的多个文本,分析了艾儒略对《圣经》的翻译受到了中西两方面社会文化的制约,作为传教士,他坚守西方天主教社会文化的传统和教会的相关政策,同时适度地顺应晚明中国的社会文化,其宗旨是重在凸显和传播《圣经》中体现天主教信仰的内容。

冷婧[10](2011)在《基于《中华儿科杂志》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儿科学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解现代儿科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本课题选取儿科医学界创刊最早且颇具代表性的期刊——1950年创刊的《中华儿科杂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从1950年直至2009年所刊发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以洞悉我国儿科学科研成果的增长情况,显示儿科学医疗科研人员的成长状况,显示儿科学专家学者队伍的壮大过程,并力图揭示我国各地区各机构科研力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各专业学组的形成与演进过程。本课题主要统计分析了《中华儿科杂志》的载文情况、作者情况和引文情况,揭示该刊创刊60年来各阶段发展特点,以此来反映我国儿科学发展的渐进历程,为我国儿科学发展史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1950至2009年刊载论文的作者发文量、作者合作情况、作者发文地区分布、作者系统分布、核心作者、通信作者、高产机构、基金资助项目,引文数量、类型、语种、普赖斯指数、自引率、引用的期刊分布,学组发文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华儿科杂志》60年间共刊载论文5534篇,其中独着论文865篇(19.29%),合着论文4669篇(80.71%),合作度为3.87,合作率为84.37%。从不同作者数的发文情况来看,5人及以上作者合作发文比例最高,约占全部发文的36.07%。作者跨机构、跨地区合作均呈逐年段上升态势。发文数最多的两个地区分别是北京和上海。其中,北京地区发文1495篇(27.01%),上海地区发文986篇(17.82%)。作者分属9个系统,发文最高的系统为院校附属医院系统,占发文总数的52.43%。对各机构发文篇数的统计排名发现,发文50篇以上的高产机构共有15个,合计发文2254篇(40.73%),发文数第一位的机构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发文405篇(7.32%)。1988年至2009年,该刊所标注的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占该年段发文总数的12.96%,其中国家级项目比例为41.70%,省部级项目比例为48.12%。对刊载论文的参考文献即引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引文的论文4857篇(84.15%),引文总数48,854条,篇均引文10.06条,普赖斯指数55.57%,期刊自引率6.12%。引用外文文献35,781篇(69.1%)。引文类型以期刊为首,共计43,266条,占引文总数的84.5%。通过刊载论文所引用的期刊排名可知,《中华儿科杂志》作者引用频次最高的外文期刊为Journal of Pediatrics,共计引用1281次,排除自引后引用频次最高的中文期刊为《中华医学杂志》,引用了667次。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各专业学组发表文章162篇,包括会议纪要、标准(方案、指南)和论着,其中标准类文献59篇,被引用率96.61%,总被引频次为7247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23次。1997年刊发的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被引频次最高,发表至今已被引用1859次。结论:《中华儿科杂志》作者人数众多、分布广泛、结构合理,始终保持了一支在我国研究水准最高、造诣最深的核心作者队伍。我国儿科科研力量分布广泛,经历从个人研究到跨地区、跨机构广泛协作的发展过程,逐渐凝聚成一个相互合作的科研整体。该刊吸收利用科学情报能力强,载文能客观地反映我国儿科医学科研力量分布和学科发展状况。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各专业学组在《中华儿科杂志》上发表的“诊断标准”类文献,以期刊载体所具有的新颖性和实效性的特点,不仅及时地为我国广大儿科工作者的临床医疗实践起到了权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他们科研论文的撰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从建国初期至今,在推动儿科学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国现代儿科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走出了持续健康的特色发展道路,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二、新生儿科杂志2002年第17卷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科杂志2002年第17卷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新冠状肺炎期间诊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2 肝功能与上消化道出血
3 饮食与上消化道出血
4 代谢与上消化道出血
5 新冠期间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管理重要性

(2)基于CIS角度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形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医院形象研究现状
        1.2.2 国内医院形象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医院形象
        2.1.2 CIS
    2.2 理论基础
        2.2.1 CIS相关研究
        2.2.2 CIS在医院形象建设中的运用
第3章 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形象管理现状
    3.1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形象要素调查
        3.1.1 外部公众对医院形象评价
        3.1.2 医院职工对医院形象现状的评价
    3.2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内外部环境分析
        3.2.1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外部环境
        3.2.2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内部发展环境
    3.3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医院形象问题原因分析
        3.3.1 理念识别系统分析
        3.3.2 行为识别系统分析
        3.3.3 视觉识别系统分析
第4章 基于CIS角度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形象塑造思路
    4.1 医院导入CIS的程序
        4.1.1 CIS导入有关准备
        4.1.2 CIS导入的工作流程
    4.2 医院形象塑造的原则
        4.2.1 与时俱进原则
        4.2.2 差异化原则
        4.2.3 以人为本的原则
    4.3 理念识别系统建设
        4.3.1 医院理念策划过程
        4.3.2 医院理念调整
        4.3.3 强化医院理念的宣传推广
    4.4 行为识别系统建设
        4.4.1 医院行为识别系统策划
        4.4.2 管理行为建设
        4.4.3 强化执行力
        4.4.4 职工行为建设
        4.4.5 服务文化建设
        4.4.6 公益行为建设
    4.5 视觉识别系统建设
        4.5.1 建立制度保障
        4.5.2 强化视觉系统宣传
        4.5.3 改善医院就诊环境
        4.5.4 统一医院职工制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苍白球磁共振信号强度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英文索引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分组
        2.2.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组
        2.2.2 ABE分组
    2.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4 诊断标准
        2.4.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4.2 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
        2.4.3 ABE分度
    2.5 MRI检查方法
        2.5.1 颅脑MRI检查
        2.5.2 质量控制标准
    2.6 资料收集
        2.6.1 临床资料
        2.6.2 MRI资料
    2.7 研究内容
    2.8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四组新生儿首次MRI苍白球T1WI、T2WI信号值、G/P值(T1WI)比较
    3.3 轻中重度组ABE患儿T1WI、G/P值比较
    3.4 T1WI信号值、G/P值评价ABE的 ROC曲线结果
    3.5 苍白球复查情况
    3.6 随访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三叶因子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主要试剂及仪器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表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
2 方法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6)“二孩新政”下我国妇幼保健服务的政府供给与政策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二孩新政
        2.1.2 妇幼保健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第三章 我国妇幼保健服务政策演进与政府供给现状分析
    3.1 我国妇幼保健服务的政策演进
        3.1.1 我国不同时期妇幼保健政策概述
        3.1.2 现阶段妇幼保健服务的相关政策内容概述
        3.1.3 妇幼保健服务政策工具分析
    3.2 我国妇幼保健服务政府供给现状分析
        3.2.1 我国妇幼保健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分析
        3.2.2 我国孕产妇健康水平和保健情况分析
        3.2.3 我国儿童健康水平和保健情况分析
第四章 妇幼保健服务政府供给的效果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指标设计与关键指标识别
        4.1.2 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4.2 政府供给的妇幼保健服务的效果分析
        4.2.1 服务可及性分析
        4.2.2 政府主导性分析
        4.2.3 提供服务频率分析
        4.2.4 服务专业性分析
    4.3 妇幼保健服务供给效果关键指标识别——基于生育意愿影响分析
        4.3.1 对生育意愿的测量
        4.3.2 妇幼保健服务关键指标分析
第五章 国外妇幼保健服务供给经验借鉴
    5.1 美国妇幼保健
        5.1.1 美国妇幼保健体系
        5.1.2 美国妇幼保健服务的提供与利用
    5.2 澳大利亚妇幼保健
        5.2.1 澳大利亚妇幼保健体系
        5.2.2 澳大利亚妇幼保健服务内容
    5.3 俄罗斯妇幼保健
        5.3.1 俄罗斯妇幼保健体系
        5.3.2 俄罗斯妇幼保健服务内容
    5.4 对我国妇幼保健服务建设的启示
第六章 我国妇幼保健服务供给政策改进
    6.1 重视对不同人群的妇幼保健服务供给
        6.1.1 重视非孕产期妇幼保健服务供给
        6.1.2 改善弱势群体妇幼保健服务
    6.2 加大妇幼保健卫生资源的供给与利用
        6.2.1 完善妇幼保健人才培养机制
        6.2.2 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政府资金使用效率
        6.2.3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供给模式
    6.3 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提供效果
        6.3.1 提高孕产期保健与幼儿保健服务质量
        6.3.2 重视妇幼保健服务供给中的发展性需求
        6.3.3 完善妇幼保健服务分级诊疗系统
        6.3.4 规范妇幼保健服务价格机制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妇幼保健服务政策一览表
    (二)政策文本内容编码示意表
    (三)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取得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

(7)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变迁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高校科技期刊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功能
        1.1.2 高校学科优势与作者群
        1.1.3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裂变式发展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校科技期刊参与改革开放的科学氛围酝酿
    2.1 对全国科学大会精神的传播
        2.1.1 对《通知》的报道
        2.1.2 反思与体会
        2.1.3 高校召开科学报告会呼应科学的春天
        2.1.4 推动高校学报的复刊、创刊
    2.2 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
        2.2.1 媒介参与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真理标准讨论的起点
        2.2.2 自然科学领域介入真理标准讨论的三个维度
        2.2.3 报刊之于讨论的舆论动员与社会建构
    2.3 参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讨论
        2.3.1 科学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2.3.2 科学是不是生产力
        2.3.3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以及社会变革的作用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夕高校科技期刊的复苏(1977—1978)
    3.1 “文革”背景
    3.2 概况统计
    3.3 学科分布
    3.4 区域分布
    3.5 从新创刊科技期刊发刊词看办刊新愿景
第四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次规模扩张(1979—1988)
    4.1 概况统计
    4.2 学科分布
    4.3 区域分布
    4.4 从新创刊科技期刊发刊词看办刊宗旨的与时俱进
        4.4.1 期刊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科研
        4.4.2 期刊作为产学研的纽带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4.4.3 呼吁学术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4.4.4 倡导“引进来”“走出去”
        4.4.5 扶植新生力量,形成“人才成长的阵地”
        4.4.6 呼吁学术创新
        4.4.7 发刊词提出多角度历史使命,达成实现新时期学术愿景的社会共识
    4.5 学报的准专辑化出版
    4.6 高校学报的历史功能
        4.6.1 两院院士在学报的发文情况
        4.6.2 科学研究的水平决定了学报的水平
        4.6.3 学报与学科成长的互动关系
第五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规模稳定(1989-1999)
    5.1 概况统计
    5.2 学科分布
        5.2.1 医学期刊的精细化
        5.2.2 环境科学期刊的兴盛
        5.2.3 工程技术期刊的特色化
        5.2.4 交通运输期刊的兴起
        5.2.5 农学期刊的现代化与实用性
    5.3 区域分布
    5.4 从发刊词看高校科技期刊的时代使命
        5.4.1 科技进步催生的边缘学科
        5.4.2 时代气息的准确定位
        5.4.3 对全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
    5.5 清华大学中国知网的起步
第六章 新改革开放时期高校科技期刊的网络传播(2000-2013)
    6.1 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背景
    6.2 清华大学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推进
    6.3 高校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6.4 高校科技期刊网络传播的典型案例
        6.4.1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个案分析
        6.4.2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个案分析
第七章 21世纪高校科技期刊发展趋势——精品与特色科技期刊建设
    7.1 全国精品与特色期刊与教育部名刊建设的背景
    7.2 第一届至第五届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分析
        7.2.1 地域分布
        7.2.2 学科分布
        7.2.3 主管单位
        7.2.4 主办高校层次
        7.2.5 刊期分布
        7.2.6 语种分布
        7.2.7 获奖频次
        7.2.8 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的显性特征
    7.3 第五届高校精品科技期刊评比办法的调整
    7.4 第一届至第五届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分析
第八章 21世纪高校科技期刊发展趋势——国际影响力提升
    8.1 国家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背景
    8.2 SCI对中国的影响
        8.2.1 SCI引入中国的最初愿景
        8.2.2 SCI泛化导致的学术畸形
        8.2.3 唯SCI论的评价体系对中国科技期刊与民族自主创新的冲击与伤害
    8.3 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与现状
        8.3.1 高校英文科技期刊概况
        8.3.2 SCI收录的我国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统计
        8.3.3 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现状与预期发展路径
    8.4 国家六部委“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的高校英文科技期刊个案研究
        8.4.1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
        8.4.2 《纳米研究》(Nano Research)
        8.4.3 《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
结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演化轨迹
    二、高校科技期刊的重要历史功能
    三、SCI热与民族自主创新战略的矛盾
    四、高校科技期刊的转型之路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8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9)《圣经》在晚明的译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圣经》汉译研究的现状与本论文的学术意义
    第二节 翻译研究范式的转变与本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一章 赞助人、译者和翻译:《圣经》在晚明的译介概述
    第一节 罗马教廷的绝对权威及其《圣经》的翻译政策
    第二节 耶稣会的绝对服从及其《圣经》的翻译态度
    第三节 晚明耶稣会士的认知及其译介《圣经》的特点
第二章 《天主实义》:教理阐释作品对《圣经》词汇的翻译
    第一节 利玛窦与《天主实义》
    第二节 《天主实义》中的《圣经》词汇翻译
    第三节 利玛窦文化身份与其话语翻译的关系
第三章 《庞子遗诠》:信经诠释作品对《圣经》内容的述译
    第一节 庞迪我与《庞子遗铨》
    第二节 《庞子遗铨》中的《圣经》述译
    第三节 天主教文化的信仰传播开启了《圣经》的汉译
第四章 《圣经直解》:福音书宣讲作品对福音书的节译
    第一节 阳玛诺及其中文着译作品简介
    第二节 《圣经直解》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福音书的节译
    第三节 《圣经直解》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第四节 文化价值取向对翻译的影响
第五章 艾儒略:福音书的编译与《圣经》的改写
    第一节 艾儒略其人其书
    第二节 《纪像》、《纪略》对福音书的编译
    第三节 《四字经文》对《圣经》的改写
    第四节 中西双方社会文化对艾儒略翻译《圣经》的制约
第六章 晚明对《圣经》内容的接受
    第一节 晚明文化生态概况
    第二节 亲教人士对《圣经》内容的认同
    第三节 反教人士对《圣经》的驳斥
    第四节 以“多元系统”视角评述晚明对《圣经》的接受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现代通用《圣经》的书名及部分译词在晚明传教士着译作品中的表述
附录2:《圣经约录》中的音译词及其意译与释义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中华儿科杂志》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儿科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的来源与选择
    1.2 计量指标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作者论文数量及合作情况
    2.2 作者地区分布
    2.3 作者系统、机构及高产机构分布
    2.4 高产作者及通信作者分布
    2.5 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2.6 引文情况
    2.7 各专业学组发文统计
3 讨论
    3.1 作者论文数量与合作情况
    3.2 作者分布情况
    3.3 核心作者队伍
    3.4 基金资助项目
    3.5 引文分析
    3.6 专业学组发文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新生儿科杂志2002年第17卷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新冠状肺炎期间诊治探讨[J]. 李文婷,党彤.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12)
  • [2]基于CIS角度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形象管理研究[D]. 黄丹. 南昌大学, 2020(01)
  • [3]苍白球磁共振信号强度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D]. 刘刚. 南华大学, 2019(01)
  • [4]三叶因子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周秀枝.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5]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D]. 侯景英.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6]“二孩新政”下我国妇幼保健服务的政府供给与政策改进研究[D]. 段纯.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变迁与发展[D]. 刘小燕. 西北大学, 2016(04)
  • [8]82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分析[D]. 彭丽娜. 新乡医学院, 2016(04)
  • [9]《圣经》在晚明的译介研究[D]. 高胜兵.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1)
  • [10]基于《中华儿科杂志》文献计量分析的我国儿科学发展研究[D]. 冷婧. 重庆医科大学, 2011(11)

标签:;  ;  ;  

新生儿学杂志 2002 年第 17 卷索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