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化学实验的心理分析

初中生化学实验的心理分析

一、初中生化学实验心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芦琳琳[1](2021)在《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函数以简约的形式揭示着世间万物间的变化关系,是中学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但由于其高度抽象,知识本身难度大,而初中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不够成熟,使用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处理函数问题的能力不足,同时应试教育思想一定程度上仍束缚着教师,种种因素造成初中生的函数学习动机不足、兴趣与积极性明显缺乏,在函数教学中关注动机设计成为了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动机设计相关的理论模型中,较为系统、且经过不断验证的ARCS动机模型,致力于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因而开展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与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采用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探讨ARCS动机模型下初中函数教学的应用价值与成效。论文共分为九章,包括引言、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的理论基础、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初中函数教学策略设计、实验研究、初中函数教学中应用模型的建议、结论。本文主线是围绕ARCS动机模型的意义性、必要性、动机策略设计、模型应用价值、操作建议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以下五部分,分别为:(1)通过查阅文献,肯定模型的教学意义;(2)通过了解函数学习动机现状,确定引入动机模型的必要性;(3)基于理论研究与上述实践研究的基础,提出初中函数结合ARCS动机模型的教学策略;(4)通过实验研究,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验证策略的有效性,肯定了ARCS动机模型引入函数教学的应用价值;(5)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提出相关建议,致力于实现ARCS动机模型与初中函数教学的最优化结合。经研究发现,ARCS动机模型引入初中函数教学有一定的应用价值:ARCS动机模型的函数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函数教学中应用的建议,分别为:(1)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函数教学策略设计新思路;(3)基于函数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针对性使用ARCS动机模型;(4)动机策略使用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因材施“策”;(5)注重自我反思评价,不断优化ARCS动机模型。

王友楠[2](2021)在《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般认为,在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分别发挥认知与制约作用。笔者选取两所学校的初中生与部分数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的现状,并研究如何各要素、多角度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最后实施培养实验进行实践佐证。论文的行文结构安排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对本次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背景以及研究创新点等进行详细的介绍。第二章,概述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理论。该章节又分为三个具体方面进行介绍,其一,对非智力因素的概念进行界定;其二,分析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的关联;其三,在初中生数学学习中,对非智力因素的概念组成要素进行划分,并对各要素进行论述。第三章,对初中的数学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了解教师教学时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及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现状。并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得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未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给予高度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普遍不高。第四章,论述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有效培养的实施策略及案例。针对非智力因素培养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具体论述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有效培养的实施策略,并用具体案例进行阐述。第五章,实施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培养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一步反思。第六章,结束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对于整个学科的学习来说是极为关键的,教师一方面需要利用教学内容对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各类有效的办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最大化发挥该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仍需深入探讨。

周亚菁[3](2020)在《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以昆明市第十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随着立德树人被上升到教育的根本任务的高度,国家出台了诸多与德育工作相关的文件,强调德育工作要增强有效性、走向专业化,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德育研究与德育实践中,运用怎样的资源、怎样运用资源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国家加大对德育工作重视程度的背景下,昆明市第十一中学还面临着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外来务工子女这一现实问题,从政策与实际上都指向了重视德育工作的必要性。结合该校建校80年的办学历史,研究主要以校史资源为载体,研究校史资源与初中德育工作的关系,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运用校史资源以及运用效果分析。查阅相关文献,界定初中德育工作与校史资源概念,梳理初中德育工作目标的分类与内容,研究得出校史资源与初中德育工作的关系:校史资源是初中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教育资源,校史资源的育人功能可以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校史资源挖掘与初中德育工作开展相辅相成。对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运用以及初中生身心特点接受校史资源为内容的德育教育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初中德育中校史资源的运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应用方案,设计了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课程育人三种育人方法,探究出隐性与显性结合催生情感、“引进来”与“走出去”并用开阔视野、过去与现在对比树立自信、对话与自省共存深化认知、认知与行为相辅外化于行五个应用策略。研究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初中学段德育目标,考虑校史资源与初中德育工作的联系,制定了《校史资源在昆十一中初中德育工作中运用的德育目标维度表》,对初中德育目标进行了分解,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为一级维度,下设16个二级维度并对应16个可观察和操作的三级维度,以此表为标准进行校史资源教育和活动效果评估。围绕德育目标具体内容通过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了解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运用的效果。研究表明,校史资源对于促进德育目标实现具有显着效果:在政治教育中效果最为明显,其中尤其在国家观、政党观、阶级观、民族观、民主观、权利观中效果突出。对德育教育方面的目标实现整体效果良好,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中表现明显,在道德信念、道德认知中,尤其在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中依然有待提升。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标整体效果不佳,其中对认识论与方法论效果较好,但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标实现效果不佳。基于初中生思维与心理都在发展中的情况,对于初中生的思想教育这一难点的突破还有待提高。研究表明,针对性强、参与度高、多感官刺激、蕴含高密度信息的手段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素材要接地气、有温度,能够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认知经验出发,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素材,是能够对德育目标实现产生较大影响的素材。

刘宏[4](2020)在《小初衔接视角下初中科学教学的研究 ——基于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是前后衔接的有机整体,做好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将有利于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数英等学科的小学和初中课程标准编写不再是分段进行,而是统筹于九年义务教育进行编写,这从课标的高度有效整合了小学和初中的前后联系。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初中理科教学仅有浙江省实行理科综合教学,其课标的制定也是分学段实行,不可避免地导致小初衔接困境。鉴于此,怎样在小初衔接角度下完善初中科学的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将小学科学的知识内容转化为构建初中科学知识体系的先前经验。只有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深入教师对九年义务教学衔接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中科学教学的质量。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有关衔接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了目前衔接教学的研究范围和成果,从中发现有关小初科学衔接教学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不够系统,无法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实践的衔接建议。结合当下浙江省小初科学教学的衔接现状提出了研究的主题和内容,进行了概念界定,梳理了本研究主题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小初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衔接的研究,力图从中发现衔接的依据,在现有课标和教材的前提下,提出怎样做好衔接工作。其中,对小初课标的研究将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小初科学的衔接现状。接着,根据小初科学课标的比较分析,梳理教材中小初重要衔接主题的编排与呈现,分析总结出现有衔接编排对于教学的启发:促进概念教学、延伸应用教学、深入探究教学和有利于态度教学,同时提出自己在实际教学中产生的教学疑惑。第二部分是小初科学教学衔接现状的问卷调查研究。本部分分为对小初科学教师的调研和对小学六年级及初中七年级学生的问卷研究。依据课标和教材,编制了相应的问卷。对教师的学历专业背景、教师的教学方法、对科学学科其他学段的了解、对小初衔接主题的重难点界定四个方面了解教师的衔接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化及原因、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学习习惯的变化和已有知识经验的诊断几个方面分析学生的适应情况同时提供给教师改善教学的学情基础。在分析课标、教材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提出了做好衔接工作的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小初教师的沟通;推广9年一贯制学校,划分出隐形新学段;创造性使用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

王士雪[5](2019)在《高中生化学实验操作对其心理安全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化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危险性,因此,复杂性、多变性和危险性的化学实验过程对学生的心理安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开展高中生化学实验操作对其心理安全的影响的研究,对于之后的教学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建议。本研究先是问题的提出,阐述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接着梳理和评析心理安全感、化学实验以及心理安全和化学实验关系的相关文献,厘定心理安全感的概念,解释其含义;从心理安全的内涵出发,结合学生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编制高中生实验操作对心理安全影响的调查问卷;选择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一和高二的4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测,收集和整理测查资料,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一方面,对其数据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得出结论;另一方面,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中心理安全感的建议。研究表明:(1)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会对学生的心理安全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越高,学生的心理安全感越强。(2)实验操作的复杂性程度会对学生的心理安全产生影响。大多数情况下,实验操作步骤越简单,学生的心理安全感越强。(3)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会对学生的心理安全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实验操作越规范,学生的心理安全感越强。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从化学实验操作的视角出发,结合化学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自编的高中生实验操作对心理安全影响的调查问卷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通过对高中生化学实验操作的研究,分析出对其心理安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本次研究为化学教师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的心理安全提供了参考。

水春燕[6](2018)在《初中生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心理特点及课程干预》文中提出初中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集物理、化学、生物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能帮助学生看清事物的本质、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又能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细致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反思的能力。尤其是学生实验中,学生的实验心理是一个知、情、意、行的综合活动过程,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成败,所以在初中阶段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以往研究以及教学现状都表明,初中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轻视、应试、恐惧等不良的实验心理现象,会影响到他们的科学实验学习。因此,有必要对当前中学生的科学实验心理进行研究,了解他们的实验心理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本研究首先进行现状调查,考察当前初中生在科学实验中的心理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课程干预研究,以期改善他们目前存在的不良实验心理,提高他们科学实验的学习效果。研究一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初中生科学实验心理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以348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当前初中生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状。研究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课程辅导方案,针对初中生的几种不良实验心理进行了干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之间以及同一年级不同学生之间,在实验兴趣、实验态度及实验情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2.初中生不良实验心理主要体现在模糊心理、轻视心理、应试心理、恐惧心理、应付心理、冒进心理和游戏心理等。3.针对几种不良实验心理开展了课程干预研究,相比未接受课程干预的学生,接受课程干预的学生的不良实验心理有了显着改善。

杨丽艳,于素贞,王禹[7](2018)在《初中化学新课堂实验技能的培养策略》文中研究表明一、研究背景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起步阶段,这一年如果开了个好头,学生人生学习化学之路就会走得更坚实。选择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研究对于打好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具有一定的必要。在长期的教学实验过程,我们能够发现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有限,甚至有学生不敢动手操做实验。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主要通过讲演的形式来教授学生,实验仪器随便摆放,实验过后实验台不整洁,不能正确的记住操作的步骤,存在边看实验教科书边实验的现象。化学实验离不开化学实验技能和化学实验

王新[8](2017)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惧怕心理的教育干预研究》文中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化学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不同的实验心理障碍,如厌烦心理、淡漠心理、惧怕心理。其中惧怕心理最为严重,难与疏导和消除,因此找出化学实验惧怕心理产生的原因和有效消除实验惧怕心理的策略,有利于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本次研究首先从心理学角度了解学生化学实验惧怕心理产生的原因,为学生克服化学实验惧怕心理提供针对性教育干预的模式框架和理论。其次信度良好《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是否有恐惧心理调查问卷》为学生自我评估提供测量工具。再次针对不同惧怕等级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干预策略,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可以帮助学生消失实验惧怕心理,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最后运用情绪调节理论、积极心理学、认知行为干预等方法让学生克服内心恐惧的个体案例,为以后教师碰到类似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陈培亮,许雪珠[9](2017)在《例谈初中化学实验课中排位的技巧和功能》文中研究表明基于义务教育班级授课制的背景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典型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对学生进行合理排位,达到有效克服初中生化学实验课中随意盲动性、抗拒逆反性等心理障碍,保证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王新[10](2017)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验惧怕心理的教育干预》文中研究指明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化学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不同的实验心理障碍,如厌烦心理、淡漠心理、惧怕心理。其中惧怕心理最为严重,难于疏导和消除,因此找出化学实验惧怕心理产生的原因和有效消除实验惧怕心理的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二、初中生化学实验心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中生化学实验心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动机及学习动机
    2.2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2.3 初中函数知识内容的特点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ARCS动机模型
    3.2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第四章 关于初中生函数学习动机现状问卷调查的研究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问卷编制
    4.4 问卷调查实施
    4.5 数据统计分析
    4.6 讨论
    4.7 结论
第五章 关于初中生函数学习动机现状访谈调查的研究
    5.1 访谈目的
    5.2 访谈对象
    5.3 访谈提纲编制
    5.4 访谈调查实施
    5.5 访谈结果分析
第六章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初中函数教学策略设计
    6.1 注意力策略
    6.2 切身性策略
    6.3 自信心策略
    6.4 满足感策略
第七章 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函数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对象
    7.3 实验变量
    7.4 试卷编制
    7.5 实验过程
    7.6 实验数据分析
    7.7 实验结论
第八章 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函数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8.1 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8.2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动机策略设计新思路
    8.3 基于函数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针对性使用ARCS动机模型
    8.4 动机策略使用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因材施“策”
    8.5 注重反思评价,不断优化ARCS动机模型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学术情况
致谢

(2)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1 当前课程改革的需求
        1.2.2 现实初中教学的需要
        1.2.3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非智力因素的理论概述
    2.1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2.2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
        2.2.1 非智力因素能正向推动智力因素
        2.2.2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2.3 具有相对一致性,互相促进发展
    2.3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组成要素
        2.3.1 动机
        2.3.2 兴趣
        2.3.3 情感
        2.3.4 意志
        2.3.5 性格
第三章 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3.1 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教师调查
        3.1.1 教师调查
        3.1.2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3.2 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学生调查
        3.2.1 学生调查
        3.2.2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有效培养的实施策略
    4.1 强化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
        4.1.1 设置数学课堂悬念
        4.1.2 设立课堂竞赛单元
        4.1.3 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4.2 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4.2.1 结合教学融入数学史
        4.2.2 生活中注重应用数学
        4.2.3 指导学生体会数学美
    4.3 培植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
        4.3.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4.3.2 教师热情感染学生
        4.3.3 角色扮演培植情感
    4.4 锤炼初中生数学学习意志
        4.4.1 讲述数学名家轶事
        4.4.2 分步制定学习目标
        4.4.3 激励向上树立信心
    4.5 塑造初中生数学学习性格
        4.5.1 养成勤于思考习惯
        4.5.2 培育自主学习习惯
        4.5.3 提倡大胆质疑精神
第五章 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培养实验
    5.1 培养实验
    5.2 实验结果分析与反思
第六章 结束语
    6.1 主要观点
    6.2 创新之处
    6.3 课题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斯坦福-比奈Stanford-Binet——国际标准智商60题测试及评分分析
附录2 数学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附录3 数学学习兴趣水平量化表
附录4 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3)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以昆明市第十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德育工作的相关概念
        (二)关于初中生与随迁子女的心理特点
        (三)关于校史资源与地方史、乡土史资源
    三、理论依据
        (一)国内理论
        (二)国外理论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初中德育工作与校史资源的相关概念与二者关系
    一、初中德育工作
        (一)初中德育工作概念界定
        (二)初中德育工作目标分类
        (三)初中德育工作目标内容
    二、校史资源
        (一)校史资源概念界定
        (二)校史资源分类整理
    三、校史资源与初中德育工作的关系
        (一)校史资源是初中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教育资源
        (二)校史资源功能与特点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效果
        (三)校史资源挖掘与初中德育工作开展相辅相成
第二章 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一)校史资源的多样性特征丰富了初中德育工作资源
        (二)初中德育工作目标系统性需要丰富校史资源支撑
    二、初中生身心特点接受校史资源为内容的德育教育具有可行性
        (一)基于初中生身心特点需要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初中生身心特点对校史资源为载体的德育教育有敏感性
        (三)昆十一中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章 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运用的实践
    一、初中德育中校史资源运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初中德育工作:形式多样但效果不尽人意,存在改进空间
        (二)校史资源运用:虽有基础但方法不够全面,存在空白地带
    二、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中的应用方案
        (一)环境育人:基于学生特点营造氛围
        (二)活动育人:逐渐递进建构活动系统
        (三)课程育人:引导加自主入学生头脑
    三、校史资源的初中德育工作中运用的策略要求
        (一)隐性与显性结合催生情感
        (二)“引进来”与“走出去”并用开阔视野
        (三)过去与现在对比树立自信
        (四)对话与自省共存深化认知
        (五)认知与行为相辅外化于行
第四章 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运用的效果
    一、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运用的效果评估
        (一)围绕维度表的问卷调查与访谈
        (二)以数据分析德育目标达成情况
    二、校史资源对德育目标实现的影响
        (一)校史资源对德育目标实现效果明显,思想教育方面需突破
        (二)不同手段对德育目标实现影响不同,应多元综合实施教育
        (三)不同素材对德育目标实现影响不同,贴近生活是改进方向
第五章 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运用的研究展望
    一、校史资源与办学特色的研究展望
        (一)校史资源本身的独特性
        (二)凸显办学特色的必要性
        (三)以校史为特色的可能性
    二、校史资源与学科德育的研究展望
        (一)学科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二)校史资源的多角度挖掘
        (三)校史资源渗透学科德育
    三、校史资源与五育并举的研究展望
        (一)德智体美劳发展的五育并举
        (二)校史资源多种育人价值探究
        (三)五育并举引领校史资源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校史资源在昆十一中初中德育工作中运用的德育目标维度表
附录二 :昆十一中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工作运用的效果问卷调查
附录三 :昆十一中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运用效果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 :昆十一中校史资源运用与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调查
致谢

(4)小初衔接视角下初中科学教学的研究 ——基于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科学教学的概念界定
        二、小初衔接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 衔接教育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节 螺旋式课程理论
    第三节 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节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五节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
第三章 初中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小初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内容
    第二节 小初科学教材的衔接分析
        一、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二、教材衔接对教学的启发
        三、衔接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第四章 小初科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小初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及原因
        二、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馈
        三、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
        四、衔接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 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比较
        三、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四、对其他学段相关学科的了解程度
        五、对小初衔接主题重难点把握的异同
    第三节 调查结论
        一、学生方面
        二、教师方面
第五章 思考与建议
    第一节 思考
        一、小初科学教师的结构差异
        二、教育生态环境的差异
        三、学生认知及思维能力的差异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
    第二节 建议
        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小初教师的沟通
        二、推广9年一贯制学校,划分出隐形新学段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
        四、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I
附录II
附录III
附录IV
附录V

(5)高中生化学实验操作对其心理安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心理安全感的研究
        1.2.2 中学生化学实验的研究
        1.2.3 心理安全与化学实验关系的研究
2 研究目标与内容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3 理论基础与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人本主义理论
        3.1.2 多元智能理论
        3.1.3 新行为主义理论
    3.2 研究假设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设计
    4.2 研究流程
    4.3 研究对象
    4.4 研究工具
        4.4.1 问卷的编制
        4.4.2 问卷的初步形成
        4.4.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化学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对高中生心理安全的影响
        4.5.2 实验操作的复杂性对高中生心理安全的影响
        4.5.3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对高中生心理安全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学生方面
        5.2.2 教师方面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6)初中生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心理特点及课程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问题提出
    1.1 研究现状
        1.1.1 初中科学实验心理研究的常用方法
        1.1.2 初中科学实验心理研究的主要方向
        1.1.3 对初中生实验心理研究的几点思考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本课题的研究构思
2 研究一初中生科学学生实验中的心理特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心理特点的差异
        2.3.2 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心理特点的差异
        2.3.3 同一年级的初中生心理特点的差异
        2.3.4 初中生科学实验中常见的心理类型
    2.4 几种不良心理对学生实验的影响研究
        2.4.1 模糊心理对学生实验的影响
        2.4.2 轻视心理对学生实验的影响
        2.4.3 应试心理对学生实验的影响
        2.4.4 恐惧心理对学生实验的影响
        2.4.5 应付心理对学生实验的影响
        2.4.6 冒进心理对学生实验的影响
        2.4.7 模仿心理对学生实验的影响
    2.5 结论
3 研究二初中生科学实验中不良心理的课程干预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课程辅导方案设计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对照组与实验组前测差异比较
        3.4.2 对照组与实验组后测差异比较
        3.4.3 对照组前测与后测差异比较
        3.4.4 实照组前测与后测差异比较
        3.4.5 分析与讨论
    3.5 小结
4 讨论与展望
    4.1 研究不足
    4.2 教学建议
        4.2.1 推进和完善学生的心理辅导课程
        4.2.2 多管齐下,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惧怕心理的教育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研究综述
    1.1 情绪概述
        1.1.1 情绪定义
        1.1.2 情绪理论
        1.1.3 情绪调节理论及策略
    1.2 恐惧研究综述
        1.2.1 恐惧的定义
        1.2.2 恐惧理论
    1.3 教育干预与相关研究
    1.4 化学实验教学及研究
第二章 惧怕心理的理论研究
    2.1 惧怕心理产生的个体因素
        2.1.1 学生实验惧怕心理产生的个体因素中的心理因素
        2.1.2 学生实验惧怕心理产生的个体因素中的生理因素
    2.2 惧怕心理产生的社会因素
第三章 初三学生产生化学实验惧怕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
    3.1 问卷调查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问卷调查对象
        3.1.3 数据处理
    3.2 访谈调查
第四章 学生实验惧怕心理的教育干预策略
    4.1 学校教育干预的途径
    4.2 学校教育干预方法
        4.2.1 个体干预方法
        4.2.2 学校团体心理干预
第五章 学生实验惧怕心理的教育干预的实践
    5.1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干预
    5.2 通过心理辅导进行教育干预
    5.3 个体心理教育干预的实施
    5.4 实践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9)例谈初中化学实验课中排位的技巧和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缘由
二、初中化学实验课中排位的技巧和功能
    (一)互补性技巧
    (二)相对自由组合技巧
    (三)随机性和定期轮换技巧
    (四)相对固定技巧
    (五)激励和惩罚相结合技巧
三、小结

(10)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验惧怕心理的教育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 探索实验惧怕心理的原因
    1.1 内因
    1.2 外因
2 消除学生实验惧怕心理的对策
    2.1 创造化学实验的安全心理环境, 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2.2 挖掘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良好的实验心理
    2.3 创设多样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克服实验惧怕心理
    2.4 加强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
    2.5 构建科学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四、初中生化学实验心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芦琳琳.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2]初中生数学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践研究[D]. 王友楠.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3]校史资源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以昆明市第十一中学为例[D]. 周亚菁. 西南大学, 2020(05)
  • [4]小初衔接视角下初中科学教学的研究 ——基于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分析[D]. 刘宏.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5]高中生化学实验操作对其心理安全影响的研究[D]. 王士雪.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6]初中生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心理特点及课程干预[D]. 水春燕. 宁波大学, 2018(09)
  • [7]初中化学新课堂实验技能的培养策略[A]. 杨丽艳,于素贞,王禹.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 2018
  • [8]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惧怕心理的教育干预研究[D]. 王新. 苏州大学, 2017(04)
  • [9]例谈初中化学实验课中排位的技巧和功能[J]. 陈培亮,许雪珠.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7(02)
  • [10]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验惧怕心理的教育干预[J]. 王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02)

标签:;  ;  ;  ;  ;  

初中生化学实验的心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