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轨道电动转辙机故障保护装置

矿用轨道电动转辙机故障保护装置

一、矿井轨道电动转辙机误动作保护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王楦淇[1](2018)在《独立安全评估在降低T公司PM产品安全风险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和在中国综合运输网络中的担纲作用是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截止到2017年底,依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累积达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的运营里程已占总里程的20%,达2.5万公里。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10亿元,高铁出行越来越成为人们国内中短途旅程的最优选择。但是2011年7月23日,我国“甬温线”发生了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警醒了社会公众对于安全性的要求。国际上的重大铁路事故频发,如2017年1月4日,纽约布鲁克林区发生列车脱轨事故,至少103人受伤;2017年8月22日,美国费城东部两列火车相撞,致42人受伤等,也都说明了为降低列车运行过程中风险事故的发生、并将事故发生的后果充分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对独立安全评估认证及其所采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以及引入可接受风险准则进行风险分析的应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独立安全评估的理论知识,其中重点介绍了独立安全评估认证的基本定义、模式与程序、定位与方法以及应用原理。然后,以T公司某PM系列产品的独立安全评估认证项目为例,结合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采用BP风险分析法、风险图表法进行了风险评估,并进行了相应的原因及后果分析。之后,逐层级识别危害,并将安全完整性等级与可容许危害率进行分配。最终,确定出该系统的安全需求与安全目标,为后续项目中的生命周期阶段提供输入。结果表明,独立安全评估认证系统性地提升了产品安全性,可充分降低产品的风险至可接受水平。通过独立安全评估认证理念的引入并进行实际应用,从总体上实现了T公司PM产品的优化,降低了产品的应用风险,提升了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了第三方独立安全评估认证取得SIL4级认证结果,对于T公司PM产品来讲更是获得了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准入资质,极大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积累的解决经验不仅可以用来指导T公司其他安全相关产品的独立安全评估项目的进行,还可以为其他企业顺利开展机械类产品的独立安全评估认证提供借鉴和参考。

赵梦瑶[2](2018)在《基于分布式全电子联锁的智能转辙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工控技术尤其是智能化嵌入技术、现场总线和网络技术以及安全相关通信技术的发展,系统功能更加丰富、控制范围更大、体积更小、结构更简洁、配置更加灵活、电子化程度更高的全电子计算机联锁已成为我国计算机联锁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而在分布式全电子计算机联锁架构下的轨旁设备智能化控制,将会极大地提升铁路信号轨旁基础设备的功能以及控制、维护水平,全面实现对现阶段仍然主要沿用于电气集中联锁时代的轨旁设备的“革命性”改进。其中工作及控制机理最复杂且唯一几乎直接作用于轮轨的道岔转辙机的智能化可以说最为关键。论文及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目前我国铁路使用最为普遍的ZD6系列直流电动转辙机为原型,在深入分析国内外转辙机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直流电动智能转辙机的设计方案。对转辙机中的动力驱动模块、过载保护模块以及位置表示模块进行了智能化改进设计;建立了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据此设计了无刷直流电机自适应控制算法,并构造出相应的Lyapunov函数证明该控制器的稳定性,以达到在负载与工作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提高道岔转换位移的精确性以及优化电机转动过程的目的;对转辙机的道岔位置表示功能进行了改进及安全设计,采用冗余的位移传感器替代较易故障的开闭器;实现了相关控制单元的软件编程;构建了模拟智能转辙机功能结构的实验平台,对智能转辙机的控制逻辑、功能实现以及自适应控制算法的效果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验证结论。

夏近洋[3](2017)在《主井箕斗带平衡锤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铁矿石开采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为繁荣国民经济作出突出了贡献,而矿井提升机作为铁矿石开采运输的咽喉设备,自诞生以来,对提高矿物开采量和开采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篇论文是以河北邢台中关铁矿项目为背景,通过实际项目调研,分析现场数据参数进行的主井提升机设计。本项目设计采用了当今先进的全数字直流调速方案、可靠的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以及安全的算法逻辑方案,全程以“安全第一”为原则来设计硬件结构和控制系统,在保证人车安全和优异设计的基础上,实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论文主要阐述了中关铁矿主井提升机的设计参数,分析了提升机控制系统工艺要求,介绍了提升机工作流程和控制工艺,介绍了提升机的速度-行程控原理以及相关速度计算和行程计算,介绍了矿井提升机的设备布局方案。在此基础之上,首先,阐述了十二脉整流器方案原理、谐波分析和处理、整流器参数设定值及不同参数的影响;其次,阐述了矿井提升机的硬件结构和设计原理;再次,阐述了矿井提升机的工艺算法设计原理;最后,阐述了现场调试的过程和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另外,在本项目中尝试了具体工程先采用平台仿真,然后分析控制方案可行性,最后将具体设计方案应用到实际工程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节约了设计成本,而且避免了许多现场调试事故,减少器件损坏数量,并借助虚拟仪器弥补了设计方案的潜在性漏洞,在具体工程项目中效果显着。现场调试表明,主井提升机系统工作可靠、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能够完全胜任现场各项工作任务。

徐自军,李京彬,魏臻[4](2014)在《矿用道岔控制器按钮电路安全性分析与设计》文中指出介绍了一种矿用道岔控制器的按钮电路,通过对现有按钮控制方式的隐患分析与电路改进设计,阐述了其存在隐患的设计对策。通过对按钮线路绝缘阻抗特性分析,结合线路绝缘检测技术,设计实现了具有绝缘检测功能的按钮线路漏电监督电路,解决了因按钮线路漏电引起的误动作驱动,从而实现了道岔控制器的安全可靠工作。

缪贤浩[5](2014)在《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总线通讯方式的矿井轨道运输监控系统抗干扰能力差,很难实现对机车精准定位,已无法满足现代煤矿自动化的技术要求。介绍了以太网的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的设计,其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精准定位能力,为矿井机车运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连续性提供了保障。

范婷霞[6](2013)在《磁暴侵害轨道电路系统的物理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代铁路轨道电路系统乃至整个铁路信号系统的电磁环境干扰是关系铁路行车安全的重大问题,在铁路的建设和运营中存在众多的安全技术问题亟待解决。铁路电气系统乃至整个信号系统的电磁环境干扰关系到行车的安全,是我国电气化铁路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磁暴引发的电磁灾害对铁路安全的影响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本论文属于铁路电气系统和空间天气学科、电磁兼容学科相交叉的课题,在理论上阐明磁暴侵害铁路电气系统的机理,揭示磁暴对铁路电气系统危害程度,其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并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应用前景。本文根据现代电气化铁路轨道电路的特点以及磁暴影响地面人工系统的机理,首先分析了磁暴以地磁感应电流(GIC)形式侵害轨道电路的物理过程和以地磁感应电势(ESP)形式干扰有关弱电设备的原理。然后分析了以电磁感应电流(GIC)形式侵害轨道电路的模型和算法,而且针对建立的模型,推导了便于计算的矩阵方程解法,并且分析了流入轨道电路GIC大小的影响因素,包括地电场方向的影响、地磁暴强度和地质条件的影响以及地理纬度的影响。最后通过查询模型中轨道电路的相关参数,在MATLAB中对轨道GIC的大小进行了估算,并在MATLAB/Simulink中对GIC引发扼流变压器的饱和进行了仿真,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分析。

徐田坤[7](2012)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生命线,是永恒的主题。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运营里程不断增加,线网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化效应日益凸显,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了网络化运营时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对风险管理的需求已经从“事后分析型、被动型”发展到“事前预防型、主动型”阶段,由经验管理转向现代系统安全风险管理阶段。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涉及到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管理等方面,风险源日趋增多,风险的形成也日益复杂,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时有发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安全运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因此,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风险因素作用的机理、发展、演变等规律进行研究,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对风险因素的安全状态进行全面、准确、动态把控,以便更好制定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策略,使之处于可控状态,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预防及减少运营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性并对突发事件下网络化运营客流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点,如网络规模性、网络关联性、网络交叉性、网络放大效应等;通过对日本、韩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网络客流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网络化客流增长规律;根据北京网络客流统计分析,得出网络客流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突发事件条件下网络客流传播机理以及传播规律。2.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特点及风险影响因素,建立了运营事故影响因素的ISM模型。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的统计分析,探索了运营事故发生规律如事故类型、原因以及时间、空间、延误、事故等级等分布规律。对影响运营安全的人为因素、设备设施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进行深刻剖析,找出影响运营安全风险因素的致因机理及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联性,在此基础上,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构建了运营事故影响因素的ISM模型。从众多影响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及其复杂因素链中,揭示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以及深层次影响因素。3.构建了基于6σ-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单因素多属性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针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复杂性、非线性和模糊性等特点,根据风险因素属性不同,将反映风险因素特征的属性划分为动态和静态风险因子,构建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6σ理论、欧几里德距离公式方法、坐标组合法为基础,构建了基于6σ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单因素多属性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得到更为客观、全面、准确反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因素总体安全风险水平的评价结果。4.建立了基于可拓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多因素综合安全评估模型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划分为网络安全因素、人员因素、设备设施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五大类,建立了网络化运营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估系,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因素的状态在不断变化,本文将可拓理论、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等理论与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可拓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多因素综合安全评估模型。该模型可以对整个评价对象、单个指标分别进行安全评价,判断其所处的安全状态,为制定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最后以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为例对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准确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等进行了实证分析。

任星辰[8](2012)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设施安全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系统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在其运营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的统计分析,由设施设备原因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其造成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可见设施设备因素已经成为制约运营安全水平提高的瓶颈。所以,运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辨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的风险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安全进行有效的评价,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其中设施主要从线路与轨道系统、桥梁系统、隧道系统、路基与涵洞系统、车站、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系统进行分析,设备主要从车辆系统、供电系统、机电系统和通号系统进行研究。在对各个系统安全风险因素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整理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安全评价的备选指标集,确定了最终指标并建立较为综合且不失针对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的权重,并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系统的安全进行评价。评价分为微观评价和宏观评价,微观评价对各子系统的内容进行详细评价,采用安全检查表评分法;宏观评价则以子系统为单元,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宏观上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北京某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设施设备进行安全风险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的实施程序、现场检查方法以及评价的后反馈进行了探讨。本文以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安全评价体系为研究重点,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和评价方法,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安全综合评价提供一定参考,同时也为制定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陈红[9](2012)在《基于精确定位的矿井铁路运输信集闭主站的研究》文中认为根据政策要求和矿井生产综合自动化建设的需要,新建或改扩建的大型矿井下机车铁路运输需要安装信集闭系统,但目前信集闭系统并未得到普及。本文针对河南义马千秋矿铁路运输现状,借鉴现有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的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的惯性导航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运输技术等,将机车精确定位功能引入矿井信集闭系统中,实现对电机车位置的精确定位、电机车运行状态的集中显示和调度工作的自动化。系统兼有语音通讯功能,填补了信集闭系统的语音通信的空白点。论文在概述信集闭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并设计了主从站式的信集闭系统的设计方案。基于以上设计方案,重点完成主站的设计。系统将将主站分为控制、通信、界面显示与管理等功能模块,并对其功能模块做以详细阐述并给予实现。系统还通过以太网通讯实现上位监控主机与远程观测机之间的通讯,实现了机车信息的数据共享。

郭杰[10](2011)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接口问题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普遍存在,接口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不仅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及投资有深远影响,也占用了建设参与各方大量的管理资源。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管理方面尚无较全面的经验总结、理论提炼以及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分析。本文在这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旨在为业主方管理思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供参考。主要工作如下:?1、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接口管理的定义,对接口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对接口的分类、特点进行了介绍,并阐明了接口管理的意义和目标;?2、归纳、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各子系统的工程技术接口,介绍了各子系统的原理和功能;3、在参建各单位之间的职能管理接口方面,分别对深圳地铁5条线管理模式下各单位的职责界面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于管理接口策划优化的建议;4、在业主各部门之间的职能管理接口方面,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和对各部门管理界面的分析,创新地提出了动态组织架构法;5、以深圳地铁3号线工程为依托,统计、分析了在功能需求、设计、工程策划、施工四个阶段发生的接口问题,并分析了产生原因和分布情况,得出了大多数技术接口问题出现在前三个阶段的结论;6、在需求分析阶段的接口管理方面,提出了运营提前介入、优化功能需求的接口解决方法;7、在设计阶段的接口管理方面,提出了先设备选型、再应用“由内向外”的设计方法和推广模块化设计的接口解决方法;8、在工程策划阶段接口管理方面,提出了设置移交条件的方法解决空间接口问题和设置节点工期的方法解决时间接口问题;9、在施工阶段接口管理方面,提出了建立会议制度、交底制度、现场协调制度和编制接口管理大纲、接口管理细则、接口规范用以解决该阶段的接口问题。10、结合工程管理实践,对建设过程中的接口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

二、矿井轨道电动转辙机误动作保护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矿井轨道电动转辙机误动作保护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独立安全评估在降低T公司PM产品安全风险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独立安全评估及风险分析相关方法
    2.1 独立安全评估与认证模式
    2.2 独立安全评估的原理
    2.3 风险分析方法
        2.3.1 BP-Risk风险分析法
        2.3.2 风险图表法
第3章 独立安全评估在T公司的推行
    3.1 T公司简介
    3.2 独立安全评估的角色及其职责
    3.3 独立安全评估的相关培训
第4章 T公司PM产品独立安全评估过程
    4.1 PM产品简介
    4.2 PM产品独立安全评估项目生命周期的确定
    4.3 PM产品的系统定义与应用条件阶段
        4.3.1 PM产品的系统定义与条件分析
        4.3.2 PM产品的系统描述
        4.3.3 PM产品的初步危害分析
        4.3.4 PM产品的各类系统计划建立
        4.3.5 PM产品的安全生命周期阶段
    4.4 PM产品的风险分析阶段
        4.4.1 PM产品的更新危害分析
        4.4.2 PM产品的危害日志
    4.5 PM产品的系统需求阶段
    4.6 PM产品的系统需求分配及架构设计阶段
    4.7 PM产品的设计和实现阶段
    4.8 PM产品的系统集成与系统确认阶段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PM产品独立安全评估的效用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分布式全电子联锁的智能转辙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道岔转辙机的主要分类及举例
    1.3 转辙机智能技术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架构
    1.5 本章小结
2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2.1 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一般特点
    2.2 全电子与典型计算机联锁系统基本功能结构的差异
    2.3 分布式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及其主要特点
    2.4 分布式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的电子执行单元与智能化的轨旁设备
    2.5 本章小结
3 一种直流电动智能转辙机的设计研究
    3.1 动力式道岔转辙机的基本功能
    3.2 ZD6型转辙机及其控制电路构成与特点
    3.3 直流电动智能转辙机设计
    3.4 智能转辙机总体设计方案
    3.5 智能转辙机动力驱动模块
    3.6 智能转辙机过载保护模块
    3.7 智能转辙机位置表示模块
    3.8 智能转辙机工作原理及特点
    3.9 本章小结
4 智能转辙机自适应控制算法及控制单元软件设计
    4.1 无刷直流电机自适应控制算法设计
    4.2 控制单元软件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实验平台的开发与验证
    5.1 监测电机工作状态界面
    5.2 电机启动电流对比
    5.3 电机变速功能验证
    5.4 自适应控制算法功能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主井箕斗带平衡锤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井提升机电气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1.2.2 矿井提升机电气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篇论文各章节概述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主井提升机系统
    2.1 主井提升机简介
    2.2 主井提升机的硬件构成
    2.3 主井提升机的设计参数
        2.3.1 提升机基础数据
        2.3.2 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数据
    2.4 主井提升机的设备布局
    2.5 本章总结
第3章 主井提升机传动系统
    3.1 主井提升机电枢回路系统设计
        3.1.1 十二脉整流器的电枢回路整流设计方案
    3.2 主井提升机励磁回路系统设计
    3.3 主井提升机的传动系统设计
    3.4 十二脉波变流器的参数设定
    3.5 本章总结
第4章 主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硬件架构
    4.1 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简介
    4.2 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4.3 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组成
    4.4 提升机主控系统设计方案
        4.4.1 主控PLC的硬件构成
        4.4.2 主控PLC的控制要求
        4.4.3 主控PLC I/O端口的位置布置
        4.4.4 主控系统的硬件选型
        4.4.5 主控PLC的I/O端口变量分配
    4.5 提升机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4.5.1 监控PLC的硬件构成
        4.5.2 监控PLC的控制要求
        4.5.3 监控PLC I/O端口的位置布置
        4.5.4 监控PLC的选型及I/O端口变量分配
    4.6 本章总结
第5章 主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功能及算法实现
    5.1 主井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简介
        5.1.1 主控系统控制功能与监控系统控制功能的关系
        5.1.2 主控系统控制功能
        5.1.3 主控系统提升工艺
    5.2 主控系统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及滚筒直径控制功能
        5.2.1 脉冲计数功能
        5.2.2 主控系统的位置控制功能
        5.2.3 主控系统的速度控制
        5.2.4 主控系统滚筒直径计算及检查校验
    5.3 主控系统的误差控制
        5.3.1 脉冲计数器同步校正的准备条件
        5.3.2 同步预置值设计
        5.3.3 脉冲计数器的同步校正
    5.4 主控系统的行程控制
        5.4.1 提升机速度图设计
        5.4.2 主控系统的速度包络线原理
    5.5 主控系统的运行工艺
        5.5.1 自动运行模式
        5.5.2 手动运行模式
        5.5.3 检修运行模式
        5.5.4 验绳运行模式
        5.5.5 回收运行模式
        5.5.6 操作模式的整体逻辑设计
    5.6 提升设备的各运行段控制
        5.6.1 提升设备的加速段控制
        5.6.2 提升设备的等速段控制
        5.6.3 提升设备的减速段控制
        5.6.4 提升设备的爬行段控制
        5.6.5 提升设备的停车段控制
    5.7 提升设备上行、下行信号控制
        5.7.1 极限位置上、下行逻辑思路
        5.7.2 极限位置上、下行信号设计
    5.8 本章总结
第6章 主控系统的保护功能
    6.1 主控系统保护功能
        6.1.1 主控保护功能简介
        6.1.2 主控系统保护与监控保护的关系
    6.2 主控系统速度保护
        6.2.1 等速段速度保护
        6.2.2 爬行段速度保护
        6.2.3 减速段速度保护
    6.3 主控系统位置保护
        6.3.1 位置保护问题出现的原因
        6.3.2 位置保护设计
    6.4 主控系统过卷保护
        6.4.1 硬过卷保护
        6.4.2 软过卷保护
    6.5 主控系统温度保护
        6.5.1 直流电机过温保护
        6.5.2 主轴承温度保护及上天轮温度保护
    6.6 主控系统的电机过载保护
        6.6.1 电机过载产生的原因
        6.6.2 电机过载保护的设计思路
        6.6.3 电机过载保护实现
    6.7 主控系统松绳、滑绳保护
        6.7.1 松绳、滑绳故障产生的原因
        6.7.2 松绳、滑绳故障的设计思路
        6.7.3 松绳、滑绳保护的逻辑实现
    6.8 主控系统安全保护
        6.8.1 安全保护的设计原则
        6.8.2 安全保护设计
    6.9 本章总结
第7章 上位机设计
    7.1 上位机系统设计软件
    7.2 上位机组态界面设计
    7.3 本章总结
第8章 现场调试
    8.1 硬件调试
        8.1.1 配线及交流耐压检测
        8.1.2 控制回路检查
        8.1.3 PLC控制器检查
    8.2 软件调试
    8.3 整机检查及调试
        8.3.1 概述
        8.3.2 查看故障
        8.3.3 检查故障原因及排除
        8.3.4 故障旁路
        8.3.5 故障跟踪表
        8.3.6 应急预案
    8.4 本章总结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9.1 论文总结
    9.2 论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矿用道岔控制器按钮电路安全性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按钮回路安全性分析
    1.1 按钮本安信号
    1.2 按钮非本安信号
2 按钮电路改进设计
3 结束语

(5)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井下轨道运输的特点
2 轨道运输监控系统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与地位
3 工业以太网的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设计
    3.1 煤矿简介
    3.2 系统总体结构
        (1)控制系统
        (2)容连接系统
        (3)主要设备
    3.3 主要功能
        (1)对电机车位置的监测与显示
        (2)对机车车号的监测与显示
        (3)对列车矿车数的监测
        (4)功能扩展装置
    3.4 系统特点
        (1)先进性
        (2)可扩展性
        (3)可靠性
        (4)安全性
    3.5 解决的问题
        (1)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
        (2)提高接近传感器的精确度
4 结语

(6)磁暴侵害轨道电路系统的物理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铁路系统的电磁环境
        1.1.2 磁暴影响铁路系统的相关事件
        1.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趋势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2章 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及轨道电路系统的构成
    2.1 电气化铁路概述
    2.2 牵引网的供电方式
    2.3 轨道电路的构成
        2.3.1 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
        2.3.2 轨道电路的作用
        2.3.3 轨道电路的工作状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暴侵害轨道电路的机理分析
    3.1 磁暴侵害轨道电路的可能因素分析
    3.2 磁暴以GIC形式侵害轨道电路的过程分析
        3.2.1 GIC对牵引变压器的影响
        3.2.2 GIC在两端为机械绝缘节的轨道电路上的流通路径
        3.2.3 GIC在有电气绝缘节轨道电路上的流通路径
    3.3 磁暴以ESP形式侵害轨道电路的原理分析
        3.3.1 ALC编码异常
        3.3.2 ESP对轨道继电器的影响
    3.4 两种侵害方式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以GIC形式侵害轨道电路的模型和算法研究
    4.1 轨道GIC等效模型
        4.1.1 轨道元件的等效
        4.1.2 地面感应电场的等效
    4.2 有关GIC的理论算法
        4.2.1 平面波理论
        4.2.2 合成镜像法
        4.2.3 DSTL理论
        4.2.4 以上三种理论算法的比较
    4.3 轨道GIC的计算方法
        4.3.1 回路电流法
        4.3.2 轨道GIC模型的矩阵方程
    4.4 轨道GIC的影响因素
        4.4.1 地电场方向的影响
        4.4.2 地磁暴强度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4.4.3 地理纬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MATLAB的轨道GIC影响分析
    5.1 轨道GIC仿真工具选取
    5.2 轨道GIC大小估算
        5.2.1 轨道GIC模型的相关参数
        5.2.2 基于MATLAB的轨道GIC大小计算和分析
    5.3 轨道电路GIC对扼流变压器的影响分析
        5.3.1 扼流变压器的直流偏磁
        5.3.2 轨道GIC引发扼流变压器磁饱和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7)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1.1.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面临风险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现状
        1.2.2 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性分析
    2.1 网络化运营特点
    2.2 网络客流增长规律
    2.3 网络客流时空分布规律
        2.3.1 网络客流时间分布规律
        2.3.2 网络客流空间分布规律
    2.4 突发事件条件下网络化运营传播特性
        2.4.1 突发大客流扩散传播规律
        2.4.2 突发区间中断客流传播规律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统计分析
    3.1 运营事故特征与分类
        3.1.1 运营事故特征
        3.1.2 运营事故分类
    3.2 基础数据调查与统计
    3.3 运营事故发生规律
        3.3.1 事故类型分布
        3.3.2 事故影响因素分布
        3.3.3 事故发生时间分布
        3.3.4 事故发生空间分布
        3.3.5 事故延误时间分布
        3.3.6 事故等级分布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致因机理分析
    4.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构成分析
    4.2 人为影响因素
    4.3 设备设施影响因素
        4.3.1 车辆影响因素
        4.3.2 信号影响因素
        4.3.3 供电影响因素
        4.3.4 机电影响因素
        4.3.5 线路及土建设施因素
    4.4 管理因素
    4.5 环境因素分析
        4.5.1 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4.5.2 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4.6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风险因素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单因素多属性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5.1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
    5.2 指标构建及其权重确定
        5.2.1 指标构建
        5.2.2 权重确定
    5.3 K-sigma多属性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5.3.1 风险梯度计算
        5.3.2 风险强度计算
        5.3.3 风险指数计算
        5.3.4 绘制风险分析图
    5.4 实例分析
        5.4.1 车辆安全风险评估
        5.4.2 风险因素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5.4.3 风险梯度值计算
        5.4.4 风险强度计算
        5.4.5 风险水平计算
        5.4.6 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5.5 本章小结
6 多因素可拓运营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6.1 可拓理论
        6.1.1 物元概念
        6.1.2 可拓集合
        6.1.3 距离公式
        6.1.4 关联函数
    6.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1 指标选取原则及功能
        6.2.2 指标设计流程
        6.2.3 指标体系构成
        6.2.4 指标释义及测度
        6.2.5 安全风险等级水平确定及预警信息输出
    6.3 指标权重确定
        6.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6.3.2 熵权确定权重
        6.3.3 综合集成赋权法
    6.4 可拓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6.4.1 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的物元
        6.4.2 确定经典域R_0和节域R_p
        6.4.3 确定待评物元R_m
        6.4.4 计算评价指标的关联函数
        6.4.5 基于综合权重系数确定
        6.4.6 确定安全评价等级关联度
    6.5 实例分析
        6.5.1 北京地铁运营概况
        6.5.2 指标权重及安全等级确定
        6.5.3 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安全可拓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6.5.4 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故障风险因素问卷调查
附录B:第二阶段确定车辆安全风险因素属性衡量值问卷调查
附录C:国内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统计表
附录D:国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统计表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设施安全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2.1 概述
    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
        2.2.1 车辆影响因素
        2.2.2 供电影响因素
        2.2.3 机电影响因素
        2.2.4 通信信号影响因素
    2.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
        2.3.1 线路与轨道系统
        2.3.2 桥梁系统
        2.3.3 车站系统
        2.3.4 区间隧道系统
        2.3.5 路基与涵洞系统
        2.3.6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3.2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3.3 备选指标集的确定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3.5 本章小结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安全综合评价方法
    4.1 综合评价的划分
    4.2 宏观评价
        4.2.1 层次分析法概述
        4.2.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2.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4.3 微观评价
        4.3.1 安全检查表法概述
        4.3.2 微观评价的实现
        4.3.3 微观评价的合成
    4.4 本章小结
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施设备安全评价的实施
    5.1 评价的实施程序
    5.2 评价的检查方法
    5.3 评价的后反馈
    5.4 结合实例进行安全评价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指标筛选调查表
附录B 运营设施设备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精确定位的矿井铁路运输信集闭主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矿井铁路运输信集闭系统发展现状
        1.3.2 关键技术发展概述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2 信集闭监控系统功能、组成及基本要求
    2.1 信集闭系统的功能要求
        2.1.1 信集闭系统的监测功能
        2.1.2 信集闭系统的控制功能
    2.2 信集闭系统的组成
        2.2.1 信集闭系统的三要素
        2.2.2 信集闭标准配置
        2.2.3 区间闭塞
        2.2.4 进路联锁
    2.3 信集闭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3. 义马千秋矿信集闭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3.1 义马千秋矿一水平铁路运输系统概述
    3.2 系统方案比较与确定
        3.2.1 系统方案比较
        3.2.2 系统设计方案的确定
    3.3 主要设备
        3.3.1 主控机
        3.3.2 PLC选型及模块配置
        3.3.5 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4 义马千秋矿分站设计
    4.1 信号显示类型及行车组织规则
    4.2 义马千秋矿一水平系统图
    4.3 西站站场布置
    4.4 东站站场布置
5 电机车精确定位系统
    5.1 精确定位系统的功能
    5.2 精确定位系统结构
        5.2.2 语音通讯
        5.2.3 节点机设计
6 系统主站设计
    6.1 主站的功能要求
    6.2 主站的结构
    6.3 主站的控制功能
        6.3.1 进路的开放
        6.3.2 进路的取消
        6.3.3 上位计算机调度实现
    6.4 主站的通信实现
        6.4.1 主站与PLC通信的实现
        6.4.2 主站与节点机的通信
        6.4.3 控机与远程观测机的通信
        6.4.4 组态王与ACCESS数据库通信
    6.5 系统监控界面设计
        6.5.1 监控系统主界面
        6.5.2 机车信息查询
        6.5.3 数据库查询
        6.5.4 报警界面管理
        6.5.5 用户权限管理
        6.5.6 系统退出确认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一、基本情况
    二、在学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
    三、在学期间所获的科研奖励
    四、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工程背景
    1.4 本文研究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的路线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管理概述
    2.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述
        2.1.1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2.1.2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简介
        2.1.3 对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理解
    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概述
        2.2.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的定义
        2.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的产生
        2.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的分类
        2.2.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的特点
    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管理概述
        2.3.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管理的定义
        2.3.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管理的意义
        2.3.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管理的目标
        2.3.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管理的方法
    2.4 本文接口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职能管理接口研究
    3.1 职能管理接口研究的主要内容
    3.2 参建各单位之间职能管理接口研究
        3.2.1 研究思路
        3.2.2 深圳地铁1 号线管理模式下各单位之间职能管理接口研究
        3.2.3 深圳地铁2 号线管理模式下各单位之间职能管理接口研究
        3.2.4 深圳地铁3 号线管理模式下各单位之间职能管理接口研究
        3.2.5 深圳地铁4 号线管理模式下各单位之间职能管理接口研究
        3.2.6 深圳地铁5 号线管理模式下各单位之间职能管理接口研究
        3.2.7 关于职能管理接口策划优化的建议
    3.3 业主各部门之间职能管理接口研究
        3.3.1 利益相关者分析
        3.3.2 业主各部门职能管理界面分析
        3.3.3 动态组织架构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技术接口研究
    4.1 工程技术接口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4.2 工程技术接口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需求分析阶段发生的接口问题
        4.2.2 设计阶段发生的接口问题
        4.2.3 工程策划阶段发生的接口问题
        4.2.4 施工阶段发生的接口问题
        4.2.5 接口问题统计分析
    4.3 接口管理方法研究
        4.3.1 需求分析阶段接口管理方法
        4.3.2 设计阶段接口管理方法
        4.3.3 工程策划阶段接口管理方法
        4.3.4 施工阶段接口管理方法
    4.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管理经验总结
        4.4.1 关键工作的接口管理
        4.4.2 时间接口策划的若干问题
        4.4.3 空间接口策划的若干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附件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各子系统工程技术接口
附件2:接口管理大纲编制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四、矿井轨道电动转辙机误动作保护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独立安全评估在降低T公司PM产品安全风险中的应用研究[D]. 王楦淇. 天津大学, 2018(07)
  • [2]基于分布式全电子联锁的智能转辙机研究[D]. 赵梦瑶.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8(01)
  • [3]主井箕斗带平衡锤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研究[D]. 夏近洋. 北京服装学院, 2017(03)
  • [4]矿用道岔控制器按钮电路安全性分析与设计[J]. 徐自军,李京彬,魏臻. 电子技术, 2014(10)
  • [5]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研究[J]. 缪贤浩. 煤炭技术, 2014(03)
  • [6]磁暴侵害轨道电路系统的物理过程研究[D]. 范婷霞. 华北电力大学, 2013(01)
  • [7]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 徐田坤. 北京交通大学, 2012(09)
  • [8]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设施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 任星辰.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1)
  • [9]基于精确定位的矿井铁路运输信集闭主站的研究[D]. 陈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2(06)
  • [1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接口管理研究[D]. 郭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1(05)

标签:;  ;  ;  ;  ;  

矿用轨道电动转辙机故障保护装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