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老区建设,让老区人民富起来

加强老区建设,让老区人民富起来

一、加强老区建设 致富老区人民(论文文献综述)

高婷婷[1](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晋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 ——以山西省吕梁市X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革命老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地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牺牲。但目前看来,很多革命老区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如何帮助革命老区尽快摆脱贫困、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富裕的生活成为我国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位于吕梁山区的X县,是晋绥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也是全国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之一。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在X县C村发表重要讲话后,X县把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列为重点工作,部署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和重点项目,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本研究以此为背景,以晋绥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山西省吕梁市X县的振兴发展。论文在介绍X县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X县振兴发展的实践经验,具体包括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全面促进传统支柱产业的优化升级、全力构建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以及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等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制约X县实现全面振兴的一系列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革命老区整体发展理念相对陈旧、高层次人才缺失、政府作用发挥不充分等。最后,论文从打造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创新发展理念培育革命老区的竞争优势、建设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四个维度提出了针对性措施,以推动革命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增进革命老区人民的福祉。

刘慧,陈三营[2](2021)在《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扶贫脱贫工作。他曾多次深入革命老区考察,围绕革命老区的扶贫脱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老区扶贫脱贫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体现了战略性、全面性、实在性的鲜明特点,为革命老区的脱贫开发、奔小康等工作提出了新理念、新论述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对革命老区聚力脱贫攻坚,打造脱贫样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韩小伟[3](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中央单位立足部门资源优势,结合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实际,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对于践行党的宗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群众、培养锻炼干部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对于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论文运用实证研究、系统研究、综合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立足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以国家有关政策文件为指导,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视角,对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政策理论、重大意义、历史进程、工作实践、基本经验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并对2020年以后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具体来说,文章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等问题。第二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概述,主要阐释了中央单位、社会扶贫、定点扶贫、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等相关概念;揭示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重大意义,即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是“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组成部分,是加大对老少边贫地区扶持力度的举措,是帮扶单位贴近基层、了解民情的途径;系统梳理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历史进程。第三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理论基础,主要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视角,对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阐述。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反贫困理论、公平正义理论和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共同富裕理论、共享发展理论和扶贫开发理论。第四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主要领域及案例,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扶贫、技能培训扶贫、教育科技文化扶贫、健康扶贫和网络扶贫等六个领域,对中央单位在各个领域开展定点扶贫的由来、内容和典型案例等进行了归纳和举例。第五章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经验,主要从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干部培养相结合等5个方面,全面总结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要求和实践经验。第六章是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对策思考,主要是基于2020年以后中国反贫困工作重心转向治理农村相对贫困的背景,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调要发挥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部门优势,即发挥中央单位的政策、资源、规划、人才和技术等优势;强调要构建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即构建由党委领导机制、政府主导机制、群众参与机制、组织协调机制、资金投入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内容构成的长效机制。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历史进程划分为起步阶段、展开阶段、深化阶段和完善阶段等4个阶段,分析了每一个阶段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宏观背景、政策依据、主要任务和基本特征;二是全面总结了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经验,即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干部培养相结合;三是对2020年以后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调要发挥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部门优势,构建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吴超,贾楠[4](2020)在《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实践与经验——以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为角度》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为此,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老区开发建设的政策文件,鼓励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打造精神高地,以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确保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实践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重要保证,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是重要抓手,打造红色文化精神高地是内在要求。

谢浩进[5](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历程与经验研究 ——以赣南革命老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革命老区作为一个特殊地域,在国内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革命老区的发展明显处于滞后状态。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最后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帮助革命老区摆脱落后局面,加快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为了我国当前一项十分迫切和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模式,经历了全方位、多层次和不断深入的变化。从1978年至1986年,国家整体经济尚处于十分落后的阶段,为恢复生机,党和政府实施救济政策直接救助落后的革命老区,是以“救济式”为主的阶段;从1986年至2001年,随着国家的发展,各革命老区开始因地制宜开发相应产业,实现振兴发展,是以“开发式”为主的阶段;从2001年至2012年,伴随着国家推行“整村推进”的参与式发展模式,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也进入了以“参与式”为主的阶段;2012年之后,国家政策的制定更直接为革命老区而“量身定做”,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也相应的进入了以“精准式”为主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在不断提升。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其政策也一直深受着国家整体政策的支配和影响。政府作为革命老区的主导者,依靠发展解决一切问题,通过改革维持动力,坚持因地制宜方针,坚持激发革命老区内在活力,坚持推动全社会参与热情,坚持积极优化发展目标,由此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路。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即将完成,未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将由解决贫困向如何实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转移。由此,党和国家应继续推行革命老区优先政策,为革命老区的发展提供力量支撑;以法律制度为保障,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革命老区政策的延续性;制定更加明确的革命老区开发规划和目标,不断加强对于革命老区的监督和管理;深化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研究,以更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成果引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路。

杨如雪[6](2020)在《湛江“红色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研究 ——以墩尾村党建示范工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7年广东“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为新时代湛江“红色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综观党的十九大全面决胜小康社会、乡村振兴计划大背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的基层党建理论为指导,以广东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为契机,以湛江徐闻墩尾村党建示范工程为依托,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系统化实证分析湛江墩尾“红色村”和墩尾“红色村”基层党建示范工程,总结墩尾“红色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建设目标、建设举措、建设内容、建设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及原因。结合文献研究,探索湛江“红色村”基层党建在引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炼出湛江“红色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经验和新对策。在此基础上,以期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各地革命老区的价值重塑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互鉴。本文以“湛江‘红色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研究---以墩尾村党建示范工程为例”为题,共有七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广东“红色村”基层党建示范工程概述。分别对“红色村”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广东“红色村”基层党建示范工程进行简要概述。第三部分是农村基层党建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村基层党建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农村基层党建思想、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基层建设的重要论述等方面论述农村基层党建的理论基础。从有效解决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问题、为红色村发展指明新方向、为红色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红色村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等方面指出农村基层党建的现实依据。第四部分为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实践分析。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介绍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基本情况;指出其建设目标分为挖掘整合红色资源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基本目标、利用红色资源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党建质量提升的主要目标、以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引领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以及打造成为区域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样板工程的重要目标;从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两大方面论述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建设内容;分析认为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具有红色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保护利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领导力显着提升、村容村貌和公共服务设施极大改善和村民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信心极大增强等建设成效;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红色文化挖掘保护和品牌开发、宣传动员和资源整合等原因,在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方面仍面临着较大挑战。第五部分是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将墩尾“红色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归纳为构建党委领导多方参与的建设机制、以建设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载体、以红色资源时代价值的实现为发展动力、以基层党建质量提升为主要目标以及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核心作用等四个方面。第六部分为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的对策建议。从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多方合作机制、增强基层组织保障、激活内生动力等方面,提出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的对策建议,确保“红色村”真正“红”起来,为广东省乃至全国革命老区的价值重塑和振兴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路径借鉴。第七部分是结束语,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

卫嘉琪[7](2020)在《社会组织参与革命老区教育扶贫研究 ——以L基金会“老区捐资助学项目”为例》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革命老区是我们党和军队的根。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老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受自然、历史、交通等多方面影响,老区发展比较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脱贫攻坚的任务仍然艰巨。社会组织是联系社会帮扶资源与贫困人口的重要纽带。应鼓励各类社会组织通过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精准帮扶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老区扶贫。教育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可持续脱贫的有效措施,能有效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教育扶贫应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那么社会组织应如何参与老区教育扶贫呢?有什么实践经验?具体实践中存在哪些难点问题?其原因出自哪里?有何优化对策?围绕上述问题,本文立足公共管理学角度,以参与式治理理论和第三次分配理论为主要理论工具,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以H省L基金会“老区捐资助学项目”为例,对社会组织参与老区教育扶贫做个案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L基金会“老区捐资助学项目”的实施成效,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难点,产生这些难点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组织参与老区教育扶贫的优化对策。研究发现:L基金会“老区捐资助学项目”存在以下三个实践难点:一是募集善款难;二是精准资助对象难;三是有效运行项目难。通过对此个案进行剖析透视,本文发现产生这些难点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内部原因是L基金会参与老区教育扶贫的能力不足;外部原因是社会组织参与老区教育扶贫的保障有限。最后,立足公共管理知识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本文针对社会组织参与革命老区教育扶贫提出两项优化对策:一方面应提高社会组织参与老区教育扶贫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组织参与老区教育扶贫的制度保障。

何纯真[8](2020)在《革命老区文化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以南充市仪陇县M镇为例》文中指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我国的扶贫工作迈入了“精准扶贫”时代。经过全国上下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精准扶贫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也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如何早日实现全面脱贫并保持扶贫成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导致贫困的原因是多重的,消除贫困不仅要靠经济扶贫,也要靠文化扶贫,只有通过文化精准扶贫,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贫困的发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文化的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革命老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更需要大力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助推老区脱贫奔康。因此,本文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为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收集材料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对川陕革命老区仪陇县M镇文化精准扶贫工作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分析其文化精准扶贫的举措和成效,以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革命老区文化精准扶贫存在困境的原因,并探析革命老区文化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希望能为革命老区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定的现实参考意见。本文分为六个部分。一、绪论。主要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关于“文化扶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创新点和不足。二、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论文分析了精准扶贫、文化贫困以及文化精准扶贫的概念以及文化精准扶贫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文化精准扶贫理论的思想基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奥格本文化滞后理论和托尼·本尼特文化治理理论。三、革命老区M镇文化精准扶贫现状分析。论文介绍了调研对象和调研数据的基本情况,概述了当地文化精准扶贫的主要成效。该镇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红色旅游扶贫方面成效显着。四、论文分析了M镇文化精准扶贫存在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文化扶贫的效果存在精准性不高的问题、文化扶贫的方式单一以及文化扶贫的功能未充分挖掘等方面。五、革命老区文化精准扶贫存在问题的原因。这些原因主要包括:文化精准扶贫配套机制不健全、红色旅游产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力度不够、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内生性文化激发不足、多元治理主体参与度不高等四个方面。六、探析进一步完善革命老区文化精准扶贫的路径。文章认为,革命老区的文化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完善文化精准扶贫配套机制;大力实施红色旅游扶贫;发扬红色文化增强老区贫困人口脱贫智力和能力;以及凝聚多元扶贫主体力量协同参与文化精准扶贫。

官长春,罗金华,李想[9](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旅游精准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优化与具体路径研究——以西柏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是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而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乡村精准脱贫应以乡村有效治理为前提,本文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为理论基础,综合应用案例研究、归纳总结与文本内容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西柏坡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得与失,并总结井冈山、遵义、延安等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旅游扶贫的共性做法,得出在推进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应着重从组织化经营、多元益贫机制、抗风险能力以及倾斜性分配等方面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与此同时,要处理好政策扶持与内力激发、自发经营与规范发展、产业做强与盈余分配、聚焦中心与辐射外围、官方检查与第三方评估等五对关系。最后,提出未来进一步深化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研究的三个主要议题。

于德[10](2019)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贫困问题是一个历史性命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古今中外、东西南北,概莫能外。反贫困,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和共同任务;消除贫困,始终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和美好愿望。中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一员,是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也是贫困人口规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反贫困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高度关注、认真对待和着力解决的大事要事难事,也是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在长期反贫困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中,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调整反贫困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反贫困新模式,逐步加大反贫困投入力度,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现实国情、彰显制度体制优势、减贫脱贫成效明显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得累计近7亿人口实现减贫脱贫并即将建成惠及近14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世界公认的反贫困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从治国理政的政治高度突出扶贫工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高度落实扶贫工作,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高度推进扶贫工作,鲜明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督战,通过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工作要求等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精准扶贫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形成了思想深邃、逻辑缜密、体系严整、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开展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指南和行动指针。鉴于此,本文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主题,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视角,对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反贫困理论,深入开展研究,系统进行总结,不断丰富完善,以彰显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内生性、系统性、现实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因而本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共5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背景、贫困相关核心概念梳理、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重难点、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和哲学维度”部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具有强烈的内生性、系统性、现实性、社会性和实践性,这既归因于其对古今中外反贫困思想理论的借鉴、继承、创新和发展,也归功于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的长期实践积累和其他国家地区反贫困政策措施的重要启示,更源于这一思想内在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立场、基本观点和思维方法,具有着深刻的哲学维度,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光芒。第二章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鲜明特征”部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以2013年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为逻辑起点,逐步展开为“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七个强化”等扶贫开发基本方略,具体细化为一系列精准扶贫配套政策措施,工作落实为一个个精准扶贫重要时间节点安排和目标任务要求,全面展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刻思考、精深谋划和强力推动,赋予了新时代扶贫开发工作的鲜明内涵和主要特征。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中涵盖的精准扶贫、内源式扶贫、合力扶贫、制度扶贫等理念思路,科学回答了扶贫工作实践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大现实问题,全面把握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主要特点,深刻揭示了我国贫困治理基本规律,深刻彰显出人民性、现实性、全面性、精准性和创新性等鲜明特征。第三章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特点和理论创新”部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我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指南,具有显着的实践特点和鲜明的理论特色。在实践特点方面,主要包括“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从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认识精准扶贫、“大农业大农合大农政”——从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趋势实施精准扶贫、“一二三产融合”——从现代化经济规律的现实要求推进精准扶贫、“小康路上一个都能少”——从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对待精准扶贫、“五级书记抓扶贫”——从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落实精准扶贫;在理论创新方面,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彰显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农民合作化思想、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深化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第四章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新命题”部分。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引的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在理论上实现了创新性新发展、在实践上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但与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和人民的期待而言,仍面临诸多新难题新任务新要求,这也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未来要解决的时代新命题。主要包括研究宣传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深化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精准对接脱贫攻坚新问题、完善针对性解决方案,系统谋划未来新课题、拓展中国特色扶贫道路等三个主要方面,因而2020后的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树立新理念、推出新举措、开拓新局面。第五章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部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展什么样的扶贫开发工作、怎样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发展、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指导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思想宣言,必将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进一步深化人民利益至上执政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指引下,中国政府在贫困治理实践中,建立健全和丰富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多方协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贫困治理体系。中国特色贫困治理体系,历经脱贫攻坚工作实践的全面系统检验淬炼,取得了贫困治理的开创性、历史性伟大成就,为世界反贫困战略、国际减贫脱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发挥了中国作用。结语部分对本课题论文进行了简明、扼要、系统的梳理总结,概要阐述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生成发展逻辑、理论实践特点、鲜明时代价值和重要研究意义,并前瞻性展望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发展动态。

二、加强老区建设 致富老区人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老区建设 致富老区人民(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晋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 ——以山西省吕梁市X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1.2.2 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研究
        1.2.3 关于晋绥革命老区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小结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基础概念
        2.1.1 革命老区
        2.1.2 晋绥革命老区
        2.1.3 振兴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区域发展理论
    2.3 小结
第3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晋绥革命老区X县振兴发展的实践经验
    3.1 晋绥革命老区X县的基本情况
        3.1.1 X县的区域地理概况
        3.1.2 X县的社会经济概况
        3.1.3 X县的革命历史
    3.2 晋绥革命老区X县振兴发展的实践经验
        3.2.1 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3.2.2 全面促进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
        3.2.3 全力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
        3.2.4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3.2.5 尽力补齐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
    3.3 小结
第4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晋绥革命老区X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
        4.1.1 基层党组织存在缺位和虚位现象
        4.1.2 基层党组织发展推动力不足,群众基础差
        4.1.3 基层党组织作用机制比较落后
    4.2 发展理念相对陈旧
        4.2.1 思维局限,缺乏整体性
        4.2.2 基层组织缺乏绿色发展意识
        4.2.3 红色文化认同感低
    4.3 高层次人才缺失
        4.3.1 革命老区人才流失严重
        4.3.2 革命老区人才建设的政策体系不完善
        4.3.3 革命老区人才建设的培训机制不健全
    4.4 政府作用发挥不充分
        4.4.1 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明晰
        4.4.2 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水平较弱
        4.4.3 政府回应力不足,群众获得感低
    4.5 小结
第5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晋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对策
    5.1 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
        5.1.1 完善基层党组织组织体系
        5.1.2 拓展组织群众新渠道
        5.1.3 完善基层党组织作用机制
    5.2 创新发展理念培育革命老区的竞争优势
        5.2.1 创新思维,提高基层组织决策水平
        5.2.2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发展的可持续
        5.2.3 转变观念,提高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5.3 建设高层次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5.3.1 健全革命老区的人才回流政策
        5.3.2 建立健全相应的人才配套政策
        5.3.3 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的培训机制
    5.4 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5.4.1 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5.4.2 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5.4.3 推进政府回应力建设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成果

(2)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一)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二)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客观依据
二、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
    (一)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要把好思路
    (二)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要找准方法
    (三)加强党的领导推进革命老区建设
三、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特征
    (一)战略性
    (二)全面性
    (三)实在性
四、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
    (一)为革命老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二)为革命老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补足了动力

(3)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指导教师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答辩决议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概述
    2.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相关概念阐释
        2.1.1 中央单位
        2.1.2 社会扶贫
        2.1.3 定点扶贫
        2.1.4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
    2.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重大意义
        2.2.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
        2.2.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组成部分
        2.2.3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加大对老少边贫地区扶持力度的举措
        2.2.4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是帮扶单位贴近基层、了解民情的途径
    2.3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历史进程
        2.3.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起步阶段
        2.3.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展开阶段
        2.3.3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深化阶段
        2.3.4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完善阶段
第3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理论基础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3.1.1 经典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3.1.2 经典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
        3.1.3 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3.2.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
        3.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享发展理论
        3.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扶贫开发理论
第4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主要领域及案例
    4.1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4.1.1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的由来
        4.1.2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的内容
        4.1.3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的典型案例
    4.2 通过产业扶贫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4.2.1 产业扶贫的由来
        4.2.2 产业扶贫的内容
        4.2.3 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
    4.3 通过技能培训扶贫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
        4.3.1 技能培训扶贫的由来
        4.3.2 技能培训扶贫的内容
        4.3.3 技能培训扶贫的典型案例
    4.4 通过教育科技文化扶贫推进贫困地区文化教育发展
        4.4.1 教育科技文化扶贫的由来
        4.4.2 教育科技文化扶贫的内容
        4.4.3 教育科技文化扶贫的典型案例
    4.5 通过健康扶贫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状况
        4.5.1 健康扶贫的由来
        4.5.2 健康扶贫的内容
        4.5.3 健康扶贫的典型案例
    4.6 通过网络扶贫拓宽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渠道
        4.6.1 网络扶贫的由来
        4.6.2 网络扶贫的内容
        4.6.3 网络扶贫的典型案例
第5章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基本经验
    5.1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
        5.1.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1.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5.2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
        5.2.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2.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5.3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
        5.3.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3.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5.4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
        5.4.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4.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5.5 坚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党政干部培养相结合
        5.5.1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党政干部培养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5.5.2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与党政干部培养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第6章 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对策思考
    6.1 中国农村反贫困目标瞄准的调整
        6.1.1 相对贫困的涵义
        6.1.2 相对贫困的特征
        6.1.3 农村相对贫困成为贫困治理的重心
        6.1.4 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现实路径
    6.2 发挥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部门优势
        6.2.1 政策优势
        6.2.2 资源优势
        6.2.3 规划优势
        6.2.4 人才优势
        6.2.5 技术优势
    6.3 构建中央单位帮扶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6.3.1 党委领导机制
        6.3.2 政府主导机制
        6.3.3 群众参与机制
        6.3.4 组织协调机制
        6.3.5 资金投入机制
        6.3.6 考核评价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实践与经验——以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为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资源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政策演进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红色文化资源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保证
三、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是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一)打好“特色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二)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以红色文化资源带动革命老区产业化发展
四、打造红色文化精神高地是助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内在要求

(5)改革开放以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历程与经验研究 ——以赣南革命老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价值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理论阐释
    2.1 革命老区的概况与界定
        2.1.1 革命老区概况
        2.1.2 革命老区界定
    2.2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三重逻辑
        2.2.1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历史依据
        2.2.2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理论依据
        2.2.3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现实依据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模式的演进道路
    3.1 “救济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模式时期(1978-1986年)
        3.1.1 “救济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模式的形成
        3.1.2 “救济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3.1.3 “救济式”模式时期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3.2 “开发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模式时期(1986-2001年)
        3.2.1 “开发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模式的形成
        3.2.2 “开发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3.2.3 “开发式”模式时期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3.3 “参与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模式时期(2001-2012年)
        3.3.1 “参与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模式的形成
        3.3.2 “参与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3.3.3 “参与式”模式时期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3.4 “精准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模式时期(2012年-)
        3.4.1 “精准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模式的形成
        3.4.2 “精准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3.4.3 “精准式”模式时期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历史经验
    4.1 党和政府是主要领导者和参与者
    4.2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4.3 因地制宜激发革命老区内在活力
    4.4 引导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参与性
    4.5 不断优化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对象
第五章 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前瞻思考
    5.1 继续实行革命老区优先发展的政策
    5.2 加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制度建设
    5.3 制定更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
    5.4 完善革命老区治理和监督管理体系
    5.5 深化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调查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湛江“红色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研究 ——以墩尾村党建示范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2 广东“红色村”基层党建示范工程概述
    2.1 “红色村”的概念界定
    2.2 广东“红色村”基层党建示范工程概述
3 农村基层党建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3.1 农村基层党建的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村基层党建思想
        3.1.2 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农村基层党建思想
        3.1.3 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3.2 农村基层党建的现实依据
        3.2.1 有效解决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问题
        3.2.2 为红色村发展指明新方向
        3.2.3 为红色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2.4 为红色村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4 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实践分析
    4.1 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概述
        4.1.1 下洋镇墩尾村概况
        4.1.2 墩尾村的革命历史概况
        4.1.3 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挂牌
    4.2 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目标
        4.2.1 基本目标是挖掘整合红色资源和传承红色基因
        4.2.2 主要目标是利用红色资源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党建质量提升
        4.2.3 根本目标是以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4.2.4 重要目标是打造成为区域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样板工程
    4.3 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内容
        4.3.1 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建设思路
        4.3.2 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主体工程建设内容
    4.4 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成效
        4.4.1 红色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保护利用
        4.4.2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领导力显着提升
        4.4.3 村容村貌和公共服务设施极大改善
        4.4.4 村民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信心极大增强
    4.5 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原因分析
        4.5.1 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4.5.2 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面临挑战的原因剖析
5 墩尾“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5.1 构建党委领导多方参与的建设机制
    5.2 以建设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载体
    5.3 以红色资源时代价值的实现为发展动力
    5.4 以基层党建质量提升为主要目标
    5.5 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核心作用
6 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优化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的顶层设计
    6.2 健全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的多方合作机制
    6.3 增强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的基层组织保障
    6.4 激活党建示范工程建设的内生动力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社会组织参与革命老区教育扶贫研究 ——以L基金会“老区捐资助学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动态
        2.国内研究进展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1.研究方法
        2.写作思路
    (四)创新与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二、社会组织参与革命老区教育扶贫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
    (一)基本概念
        1.社会组织
        2.革命老区
        3.教育扶贫
        4.参与
    (二)理论依据
        1.参与式治理理论
        2.第三次分配理论
    (三)现实基础
        1.社会组织优势
        2.国家政策依据
三、L基金会“老区捐资助学项目”的基本情况与实施成效
    (一)L基金会简况
        1.登记时间
        2.主管部门
        3.组织架构
    (二)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来源
        2.项目设计
        3.项目实施
    (三)项目实施成效
        1.缓解老区贫困学生的入学压力
        2.宣传红色文化及老区贫困现状
        3.营造浓厚的社会公益慈善氛围
四、L基金会“老区捐资助学项目”的实践难点与原因分析
    (一)实践难点
        1.着力募集善款难
        2.精准资助对象难
        3.有效运行项目难
    (二)原因分析
        1.L基金会参与老区教育扶贫的能力不足
        2.社会组织参与老区教育扶贫的保障有限
五、社会组织参与革命老区教育扶贫的优化对策
    (一)提高社会组织参与老区教育扶贫的能力
        1.提升社会组织慈善募捐能力
        2.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3.建立健全项目运行长效机制
    (二)完善社会组织参与老区教育扶贫的制度保障
        1.制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2.完善政府监督管理体制
        3.优化财税人才支持政策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8)革命老区文化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以南充市仪陇县M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五、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一)精准扶贫
        (二)文化贫困
        (三)文化精准扶贫
    二、文化精准扶贫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一)文化精准扶贫在精准扶贫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文化精准扶贫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脱贫思路
        (三)文化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
    三、相关理论基础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思想
        (二)奥格本文化滞后理论
        (三)托尼?本尼特文化治理理论
第三章 M镇文化精准扶贫的现状分析
    一、调研情况
        (一)调研对象概况
        (二)调研过程操作
        (三)调研数据分析
    二、M镇文化精准扶贫的举措与成效
        (一)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夯实扶贫基础
        (二)举办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三)重视教育帮扶促进老区扶智
        (四)发展红色旅游提高农民收入
第四章 M镇文化精准扶贫存在的不足
    一、文化扶贫的效果精准度有待提升
        (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粗放化
        (二)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不精准
        (三)文化扶贫人才配备不齐全
    二、文化扶贫的经济功能未充分挖掘
        (一)红色旅游精准对接市场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红色旅游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能力有待强化
        (三)红色旅游精准对接相关产业的能力有待增强
    三、文化扶贫的方式不全面
        (一)职业教育培训有待完善
        (二)网络技能培训普及度不高
        (三)文化素养教育重视度不高
第五章 革命老区文化精准扶贫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精准扶贫的综合配套机制不健全
        (一)文化精准扶贫的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
        (二)文化精准扶贫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反馈机制
        (三)文化人才保障和培养机制不健全
    二、红色旅游产业与精准扶贫缺乏深度融合
        (一)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缺乏整体规划
        (二)经营主体与贫困人口之间缺乏利益联结机制
        (三)红色旅游产业的特色优势不突出
    三、革命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能力不足
        (一)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
        (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弱
        (三)革命老区贫困人口思想认知水平低
    四、文化精准扶贫缺乏多元治理主体的积极参与
        (一)基层文化精准扶贫干部责任意识淡薄
        (二)农民参与文化精准扶贫主动性不高
        (三)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不够
第六章 革命老区文化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一、健全文化精准扶贫配套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一)完善文化精准扶贫资金投入机制
        (二)加强文化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建设
        (三)健全高质量的基层文化队伍培养机制
    二、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实施旅游扶贫
        (一)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保护和利用特色文化
        (二)创新旅游合作模式,切实提高农民收益
        (三)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推动产业融合
    三、提高贫困群众智力和志气,增强脱贫能力
        (一)发扬红色精神以扶志
        (二)开展红色教育以扶智
        (三)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以扶技
    四、整合多元扶贫主体力量,营造协同扶贫的氛围
        (一)加强政府在文化精准扶贫中的主导作用
        (二)激发农民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主动性
        (三)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文化精准扶贫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关于革命老区文化精准扶贫的调查问卷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9)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旅游精准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优化与具体路径研究——以西柏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二、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述评
    (一)相关研究进展
    (二)简要述评
三、乡村治理理论
    (一)乡村治理理论简介
    (二)乡村治理攸关方职责分工
四、西柏坡红色旅游精准扶贫案例分析
    (一)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概况
    (二)西柏坡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得”
        1. 综合施策以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
        2. 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
        3. 强化旅游行业规范化与标准化
        4. 持续深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5. 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
    (三)西柏坡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失”
五、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利益联结机制优化与具体路径
    (一)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利益联结机制优化
        1. 探索适宜的组织化经营方式
        2. 形成有效的多元化益贫机制
        3. 提高贫困户生产经营抗风险能力
        4. 对贫困户实行倾斜性收入分配办法
    (二)红色旅游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
        1. 要处理好政策扶持与内力激发的关系
        2. 要处理好自发经营与规范发展的关系
        3. 要处理好产业做强与盈余分配的关系
        4. 要处理好聚焦中心与辐射外围的关系
        5. 要处理好官方检查与第三方评估的关系
六、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10)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背景
    三、贫困相关核心概念梳理
    四、研究意义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六、研究思路、重难点和创新点
    七、研究方法
第一章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和哲学维度
    第一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精准扶贫思想之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贫困问题研究
        二、精准扶贫思想之源—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反贫困思想
        三、精准扶贫思想之根—中华传统文化扶危济困价值理念
        四、精准扶贫思想之鉴—西方反贫困理论
    第二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现实基础
        一、习近平个人实践经历
        二、中国特色扶贫道路
        三、世界反贫困探索
        四、新时代扶贫开发工作现实需求
    第三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哲学维度
        一、从发展传承性审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逻辑
        二、从人民主体性审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逻辑
        三、从联系普遍性审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整体逻辑
第二章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鲜明特征
    第一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二、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
        三、精准扶贫的基本原则
        四、精准扶贫的策略方法
        五、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
        六、精准扶贫的组织保障
    第二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鲜明特征
        一、彰显人民性
        二、注重现实性
        三、体现全面性
        四、强化精准性
        五、富有创新性
第三章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特点和理论创新
    第一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特点
        一、“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从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认识精准扶贫
        二、“大农业大农合大农政”—从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趋势实施精准扶贫
        三、“一二三产融合”—从现代化经济规律的现实要求推进精准扶贫
        四、“小康路上一个都能少”—从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对待精准扶贫
        五、“五级书记抓扶贫”—从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落实精准扶贫
    第二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理论创新
        一、彰显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
        二、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农民合作化思想
        三、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四、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
        五、深化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第四章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新命题
    第一节 着力解决精准扶贫新命题
        一、研究宣传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深化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二、精准对接脱贫攻坚新问题,完善针对性解决方案
        三、系统谋划未来新课题,拓展中国特色扶贫道路
    第二节 树立践行精准扶贫新理念
        一、注重创新引领,激发人才科技发展动力
        二、注重协调引领,形成有机联动发展态势
        三、注重绿色引领,彰显生态文明发展方向
        四、注重开放引领,构建内外连通发展格局
        五、注重共享引领,打造全体共有发展平台
    第三节 推出完善精准扶贫新举措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建立健全反贫困保障体系
        三、强化教育反贫困战略地位
第五章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第一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特色“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发展
        四、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指导思想
        五、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思想宣言
    第二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深化人民利益至上执政理念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促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节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世界意义
        一、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贫困治理提供理论借鉴
        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贫困治理提供路径模式
        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贫困治理提供支持帮助
结语
参考文献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与重要文献
    二、研究专着
    三、中文期刊
    四、外文期刊
    五、网页资料
    六、报纸
    七、硕博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致谢

四、加强老区建设 致富老区人民(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晋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 ——以山西省吕梁市X县为例[D]. 高婷婷.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研究[J]. 刘慧,陈三营. 临沂大学学报, 2021(01)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研究[D]. 韩小伟. 吉林大学, 2020(03)
  • [4]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实践与经验——以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为角度[J]. 吴超,贾楠. 北京党史, 2020(05)
  • [5]改革开放以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历程与经验研究 ——以赣南革命老区为例[D]. 谢浩进.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6]湛江“红色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研究 ——以墩尾村党建示范工程为例[D]. 杨如雪.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7]社会组织参与革命老区教育扶贫研究 ——以L基金会“老区捐资助学项目”为例[D]. 卫嘉琪. 郑州大学, 2020(02)
  • [8]革命老区文化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以南充市仪陇县M镇为例[D]. 何纯真.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9]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旅游精准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优化与具体路径研究——以西柏坡为例[J]. 官长春,罗金华,李想.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03)
  • [10]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D]. 于德.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标签:;  ;  ;  ;  ;  

加强老区建设,让老区人民富起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