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某机场红土工程地质性质及评价

黔东某机场红土工程地质性质及评价

一、黔东某机场红粘土工程地质特性及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商治[1](2021)在《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岩溶空洞软弱地基上修筑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广州白云区某工程项目为典型的岩溶空洞软弱地基,该场地岩溶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较差。在遵循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原则下,选用高压旋喷桩对场地岩溶空洞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本文以该项目为依托工程,通过地质勘查资料、现场检测、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并引入理论计算、室内配合比试验、微观结构分析、土工试验以及稳定行分析等手段,建立了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研究应用框架。主要进行的工作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在现场实地踏勘的基础上,考虑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稳定性评价的复杂性,综合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半定量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依托工程39#地块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依托工程39#地块场地的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在自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发生坍塌的可能性小,但当挖填方施工结束后或者在整体施工结束后的运营阶段,土洞和溶洞易使地面产生塌陷,对工程安全具有不利影响。(2)在土工试验结果以及高压旋喷桩设计技术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不同配比,两种养护条件下高压旋喷固结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对原状土样和高压旋喷固结体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设计要求及场地地下水的影响,加固时水泥浆液可采用每延米35%胶凝材料用量配比设计。外部胶凝材料的加入使原状土结构的表面增加了很多细微的颗粒,这些细微的颗粒起着连结和胶结原状土体的作用,且这种连结和胶结作用随着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多而越发明显。(3)对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施工前准备工作、工艺流程以及施工工艺参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采用多种手段对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效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塔楼范围内土洞和溶洞经高压旋喷桩处理后均得以填充,土洞和溶洞填充物的密实度较高,无钻孔泥浆漏失问题的存在。高压旋喷桩处理过的地基关键区域取芯率明显提高,土洞及溶洞发育区域的取芯率均高于90%,证明经过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后,地基的完整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均得以显着提高。

刘大祥[2](2021)在《高密度电法岩溶探测数值模拟正反演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岩溶是非常复杂的不良地质体,其存在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往往难以发现和查清,对土木工程而言,岩溶发育往往是不利因素之一,岩溶区也是地质灾害事故的多发区。现阶段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西南地区岩溶勘探工程上运用的较多,但由于此地区的地形地貌较复杂、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不均及岩溶发育位置形态不规则等情况,导致高密度电法勘探难度剧增,其反演结果复杂多变,而且实际勘探过程中,各种参数的不同选择也会对探测及成图的分辨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其探测分辨率的效果还有待提高。本文综合考虑装置类型、岩溶类型、规模效应、电极排列影响、干扰影响及反演参数等因素,进行高密度电法正反演数值模拟研究,并结合岩溶探测工程实例,进行应用效果分析,对影响高密度电法探测各类岩溶的可靠性和精度的因素进行了总结,为今后在岩溶地区开展高分辨率探测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温纳α装置对于低阻溶洞、浅层水平溶蚀裂隙或高随机噪声情况下的溶洞反演分辨率相对较好;温纳β装置对于半充填型溶洞、无充填型溶洞、埋藏较深的高阻溶洞或覆盖层较厚的情况下反演分辨率相对较好;温纳γ装置在探测全充填溶洞时分辨率相对会稍好;偶极装置对于浅层或裂隙型岩溶探测反演分辨率最高,但其探测深度较浅;二极装置虽然探测深度范围大,但其整体精度会较其它装置稍低;三极装置整体表现相对较好也较稳定。(2)对于全充填型溶洞,相同规模,异常体电阻率越低,六种装置反演后,其体积效应都越大,且规模越小越明显;对于半充填型溶洞,只有温纳β装置对于异常体半充填的形态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对于无充填型溶洞,相同规模,异常体电阻率越高,六种装置反演的分辨率提升越高,异常体的体积效应越小;对于溶蚀裂隙,六种装置反演低阻时的分辨率相对高阻较好;对于溶沟,偶极及三极装置对其形态的反演分辨率相对较好。使用六种装置探测溶洞及溶沟的分辨率相对于溶蚀裂隙而言更高;探测低阻异常体的分辨率相对于高阻而言更高。岩溶异常体电阻率过低或过高时都会更容易在其周围形成假异常。(3)覆盖层厚度的增加或异常体埋深的增大,对高阻异常体的反演影响相比低阻而言更大。(4)三维探测对于异常体的形态、规模及位置探测反演上具有更好的分辨率,二维探测则在深度范围上分辨较好。二维探测方法中随着电极距的增加,低阻异常体相对高阻异常体而言分辨率下降更多,尤其是深部低阻异常体。实际工程中,选择3-5 m电极距时性价比较高。(5)随机噪声对高阻岩溶的影响相对低阻而言更高,对溶蚀裂隙的影响相对溶洞而言更高,对深层的影响相对浅层而言更高。电极断电所引起的部分视电阻率呈现为极大值对整个剖面的反演影响较大,通过剔除异常数值虽然也可以还原异常体的正确位置,但其分辨率会降低,且断电电极越多,分辨率越低。(6)当随机噪声较小时,设置相对较小的阻尼系数,反演的分辨率则相对较高;反之,则应设置相对较大的阻尼系数。当阻尼系数变化时,低阻异常体相对于高阻而言,其反演分辨率更加稳定;浅层异常体相对于深层而言,其反演分辨率更加稳定。使用最低阻尼系数或Rubst约束虽然整体分辨率降低,但对分辨异常体的形态规模及深度范围有所帮助。综合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应用于高密度电法探测岩溶的工程实例,解释成果与钻孔验证和已有地质资料较为相符,表明论文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及其总结的探测工作参数与反演参数选择方法具有较好的实际可行性,为今后在岩溶地区开展高分辨率探测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建议。

莫学芬[3](2021)在《桂林市混合土填料重型碾压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镇基建机械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桂林市基础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使得工程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城镇边缘建设中,特殊的地形地貌导致大量填方工程的出现。压实是目前处理填土地基最常用的手段,压实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地基工程安全质量。混合土填料是一类有别于一般岩土体的复杂地质介质,在工程实际中,被归为特殊性土料看待。目前对人工成因的混合料的压实性能研究得较多,对天然混合土填料的压实研究较少。特此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应用重型压实设备对混合土填料进行现场压实试验获取数据,旨在根据现场试验数据结合室内试验数据,分析混合土填料性质及压实效果,为今后充分利用桂林市混合土提供一种可行思路。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以下一些成果:(1)分析桂林市混合土成因类型及岩性特征,其成因虽复杂多样,但总的来说都是属于陆相沉积型。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可知,良好级配的混合土经碾压后,容易获得较高的干密度及更好的整体强度,且证实了天然混合土是一种良好的填筑材料,其压实特性优于一般纯粘性土。(2)提出了采用重型振动碾压加固下碾压遍数与沉降量的经验公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碾压遍数及沉降量间接控制压实质量,避免施工中产生碾压不足及过压现象,推导提出的经验公式经随机抽样检测,其误差均在10%以内。(3)采用重型振动碾压加固大虚铺厚度的混合土填料压实度可以达到设计要求,碾压后土层的压实度变化较为均匀。(4)运用浅平板载荷试验进行压实后的强度及变形检测,加固后的承载力及变形模量达设计要求。经过对比分析三种地基的承载力,可知经压实后的混合土填料的承载力虽达不到天然混合土地基的承载力值,但相对于混合土填土的承载力有明显的增加。混合土填料经碾压后压实效果明显,承载力提高显着。(5)提出在今后对于桂林市混合土填料的重型振动碾压加固下,可用碾压遍数结合最后一次碾压沉降量不大于某值来做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刘波[4](2020)在《在地震荷载下边坡堆载对机场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尤其在西南地区,常常会对工程场区的边坡进行挖方填方处理。以贵州省仁怀市茅台机场2#斜坡为例,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该机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堆载前、后两种工况下的塑性区、位移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下,边坡堆载前,边坡土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发生塑性破坏;边坡堆载后,边坡堆载前最大位移为15.6mm,边坡堆载后最大位移为41.9mm,且在堆载的区域局部土体发生了塑性破坏并出现了塑性区贯通的现象,边坡堆载使得边坡局部产生较大位移和塑性破坏,极易发生局部滑动。

邹晨[5](2020)在《某迁建机场跑道高填方工后不均匀沉降分析》文中提出因某机场高填方过程中,挖填等改变了原场地和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高填方填料经过人工扰动后,土体的结构遭到破坏,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压实度控制难度大,填筑质量不均匀,且机场跑道挖填面交互,导致高填方体出现了不均匀沉降及沉降量过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现场勘探和室内土工试验,分析高填方体沉降的原因,并对后期的长期沉降值进行预测。本文通过对某迁建机场高填方工程进行现场勘察,根据现场情况选取了 14个钻探孔,并对其进行现场水位监测。对所取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检测了地基土的物理及力学性质。通过现场勘探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对高填方体的填筑质量进行了评价,并结合施工完成初期的沉降监测结果对填方区回填土进行分层,为计算长期沉降值提供了各层回填土的材料参数。根据分层情况对高填方体进行了沉降变形及膨胀变形计算,综合分析膨胀土高填方地基的变形情况。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施工完成后,填方区的地下水位相比施工前原地基地下水位有明显升高,而填方区的水位上升,可能会导致高填方地基的土强度下降进而引发场地失效。因此有必要对地下水位进行持续的监测,以及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来降低地下水位。(2)根据实际取土与按照设计压实度所制重塑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发现填方区回填土的压实度分布不均匀,实际含水率与最优含水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回填土的压缩性要明显大于按照设计压实度所制重塑土的压缩性,这也是导致高填方出现工后不均匀沉降的原因。(3)结合现场沉降监测情况,根据试验所得各钻孔不同深度土样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填方区土层进行了更为合理的分层。(4)分别利用ABAQUS软件及分层总和法,计算分析了高填方体的最终沉降值,并与高填方施工初期的现场监测沉降值进行对比,发现填方体沉降趋势减小,但是总沉降量依然较大,需要对高填方体进一步处理以避免持续的沉降与不均匀沉降。(5)膨胀土的膨胀量对高填方体中部的沉降影响不大,但是由于膨胀土存在裂隙及膨胀性,需要加强坡面防护和养护。

黄光明[6](2020)在《福建省三明生态工贸区岩溶特征及岩溶塌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心地带,是中国福建绿色生态省建设的主要地区,目前正规划实施“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推动三明市区与沙县、永安同城化空间整合,跨区域发展。在参与工贸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量工程分布于岩溶发育地区,关于岩溶塌陷的研究尤为重要。上世纪70年代以来,区内关于岩溶塌陷的报导就屡见不鲜,这些岩溶塌陷事件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严重阻碍当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因此,调查并分析区内岩溶特征、进而研究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与形成条件,对城市规划建设、工程选址、岩溶塌陷防治以及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详细的地表岩溶地质、岩溶水文地质和岩溶塌陷测绘调查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钻孔资料,以及对灰岩溶蚀试验、地下溶洞物理探测试验、覆盖层物理力学指标等分析测试,对三明工贸区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塌陷及岩溶区的相关环境问题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新的成果认识:1.研究区内灰岩按岩性地层分为船山组微晶灰岩和栖霞组含燧石灰岩,按其埋藏条件分为裸露型、覆盖型、埋藏型灰岩区。岩溶地貌共分三类:三明万寿岩为代表的岩溶孤峰地貌;永安大湖盆地为主的岩溶残丘与洼地组合地貌;三明盆地为主断陷盆地与地下岩溶组合地貌,总体表现为岩溶丘陵洼地的亚热带岩溶地貌组合特征。2.永安大湖盆地内的地下溶洞在横向上发育并不连续,整体表现为集中在标高30~10m、-10~-25m、-70~-100m灰岩段岩溶发育,溶洞以0.5~3.0 m规模为主,随着埋深加大,溶洞数量迅速减少,其发育形式主要应为岩溶管道型。按照岩溶发育程度强弱特征将永安大湖盆地划分为三个岩溶分区:增田—霞鹤岩溶强烈发育区、岭干—湖峰岩溶中等发育区和益溪—浦岭岩溶微弱发育区。永安大湖盆地岩溶发育处于壮年期阶段。3.三明盆地地下岩溶溶洞大致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似层状发育:上部溶洞发育,发育溶洞标高197.5~103.3 m段内,洞径规模一般集中在3~5 m,最大20 m;下部溶洞标高109.0~84.5 m段内,洞径规模一般集中在1~3 m,最大13 m,一般少充填或无充填。按照岩溶发育程度强弱特征将三明盆地划分为岩溶强烈发育区。4.研究区岩溶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为四类:(1)岩溶发育受岩性成份、结构及微裂隙发育情况决定;(2)地质构造与岩溶发育关系密切,不仅控制着岩溶发育的方向,而且还影响着岩溶发育的规模和大小,岩溶率在断裂带上出现明显的增高趋势;(3)地下水文网的特征是岩溶发育的主导因素。在地表水、地下水的径流、排泄区,其岩溶发育程度明显较强;(4)新构造升降活动使地下水的循环交替条件发生变化,灰岩中溶蚀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岩溶发育的空间位置与方向也会改变。5.首次采用微动探测法探测地下充水溶洞,并论证其适宜性。认为本研究区可采用高密度电法和微动探测法的综合物探方法进行大范围的探测,利用少量钻孔结果作标定,并进行对比映证,以此来指导岩溶区工程勘察、为钻探孔布置提供物理依据,减少钻探工程量缩短探测周期。6.区内灰岩的溶蚀速率并不是恒定的,表现出了与地下水温度变化一致的波动规律,受地下水的温度影响最大,随地下水温度升高而溶蚀速率加大。另影响灰岩溶蚀速率因素较多,灰岩的溶蚀速率还受灰岩结构、裂隙发育情况及地下水流速影响,灰岩中微裂隙相对发育的溶蚀速率就大。7.通过对万寿岩、永安鳞隐石林层状溶洞内的沉积物测年和发育过程分析,并与七仙洞阶梯状溶洞对比,显示区内从中更新世以来至少经历了四次隆升期和三次间歇期,但总体活动强度较弱,并表现出了间歇性和差异性上升的新构造运动征。8.岩溶水文系统相比其它水文系统更为复杂,在覆盖型岩溶区抽排地下水过程中易产生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岩溶区地下水的生态保护应实行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全流径过程管理,特别是应加强补给区的管理,严禁在岩溶水补给区建设垃圾填埋场、高污染行业工业区等。9.三明工贸区内的岩溶塌陷从成因上可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多集中在永安大湖盆地和三明盆地内的洼地内。研究区内的岩溶塌陷机制存在以下四种模式:(1)溶蚀—重力致塌模式;(2)潜蚀致塌模式;(3)土体流变—压差场—盖层失托增荷效应致塌模式;(4)荷载致塌模式。10.利用改进指标系统的突变级数法对区内岩溶区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大湖镇中心地带如坑源村、湖峰村一带属于极易塌陷地区,坑源村以北、至罗家坪以南一带的大湖盆地边缘属于易塌陷地区,其他隐伏岩溶区则属于岩溶塌陷的较稳定或稳定地区。三明盆地中除陈大镇一带属于极易塌陷地区,其余埋藏型岩溶区属于岩溶塌陷的较稳定或稳定地区。这也是研究区首次使用突变级数法进行岩溶塌陷易发性定量评价。11.岩溶塌陷对区内城市建设的影响可分为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对岸防工程的影响、对地质遗迹保护的影响和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影响四个方面。岩溶塌陷的防治思路可根据塌陷形成的基础条件、塌陷触发条件或塌陷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李健伟[7](2020)在《西南地区某山区机场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南地区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而建造山区机场必然会形成大面积、跨越多个地质单元的高填方边坡,因此新建山区机场场地整体稳定性及高填方边坡稳定性一直是西南地区机场建设项目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拟建机场进行野外的调查,收集研究区工程地质详勘和专项勘察资料,结合工程实际,分析研究区环境地质条件。从自然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填土体在自身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变形分析、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三个方面研究高填方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进而对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1)文章根据研究区自然边坡的地质条件、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宏观分析了自然边坡的变形破坏形式。运用Flac-3D软件分析计算自然边坡各重点部位在天然条件和降雨作用下自然边坡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形规律;选用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圈出边坡的塑性破坏区。综合分析得出自然边坡在天然状态及降雨条件下均处于稳定状态,得出顺层挤压带(G1)对自然边坡稳定影响是有限的,不会形成深层的滑移面;(2)利用软件Geostudio/Sigma模块,以研究区高填方边坡的典型剖面作为地质模型的基本依据,按照有限元的建模原则,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填土体在自重作用下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分析结果为填方边坡会在坡脚处和填土体厚度最大处形成剪应力集中,从而产生沉降变形伴随着一定的坡外位移变形;剪应变主要发生在填土体与第四系覆盖层的接触面或第四系覆盖层内,从而可能形成贯通的滑移面;(3)通过对二维典型剖面采用软件Geo-studio/Slope模块在不同工况下应用极限平衡原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对比,搜索最危险滑动面。结合Flac-3D软件分析计算高填方边坡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圈出填土体和G1挤压带的塑性破坏区。综合对高填方边坡的二维和三维的计算结果显示高填方边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而在降雨和地震工况下则会发生破坏,可能沿着填方体以及强风化层发生变形失稳破坏;但挤压带基本处于受剪切状态,其塑性区没有贯通,因此难以发生整体的边坡变形失稳破坏;(4)根据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对高填方边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议。

唐浩[8](2020)在《非饱和填土地基渗流―变形分析与水害处置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渐加速,新建了大量的工业厂区。厂区建设中,通常采用开挖、回填等方式进行场地平整处理,形成了大量的不均匀填方地基。由于工业厂区选址对于交通、土地平整度、占地面积、水源等方面的需求,有很多地基处在低地势易汇水地区,容易出现地基水位高、地面不均匀沉降等水害现象。地基水害问题与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建设过程中对于水害的预防、厂区排水系统的建设运行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由此,分析地基水害的致灾因素,研究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对于该类厂区的水害预防与治理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为此,本文依托典型的临近水域低地势高挖低填的地基工程发生的水害,综合运用了现场调查与勘察、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分析手段,开展了系统的高挖低填地基水害现场调查与成因分析,实施了降雨作用下非饱和高填方地基渗流―变形数值分析,提出了新型的地基截―排―疏复合式排水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排水系统的参数优化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重要成果如下:首先,针对某高挖低填的地基工程,位于缓坡坡底附近,且毗邻河沟,地基水害频发的基本事实,进行现场调查,查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综合考虑厂区原始和当前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害类型与分布现状等多重因素,系统分析了地基水害主要成因,总结了厂区高挖低填的地基水害主要涵盖浅层滞水、地面不均匀沉降、冻胀?融沉变形和地埋管线断裂四类;发现厂区填土渗透性差,地下水排泄路径不畅,地下水埋深较浅,造成了填方地基水害频发;明确了改善厂区地下水流场,降低地基地下水水位,是水害治理关键的基本认识。然后,基于土体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考虑降雨过程的非饱和地基土渗流―变形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边坡开挖过程、降雨强度、挡土墙布设方式、土体渗透系数对填土地基地下水分布与地表位移的影响规律;发现边坡开挖前,地下水流动良好,厂区所在位置地基水位埋深较深,揭示了边坡开挖后地基中地下水水位显着抬升,厂区向河沟排水一侧布置的挡土墙加剧这种不利作用效应,降雨则显着的抬升了地下水水位,导致厂区地表不均匀变形,进而引发了地基各类水害。最后,充分考虑地基水害的主要诱因,设计了以均衡汇水方式布设的排水沟、地下水汇入方向设置的截/排水沟组合的截?疏?排排水系统,并通过反复的地基渗流―变形有限元计算,优化了排水沟布设数量、填料渗透性、汇水方式等排水系统设计参数。研究表明,该复合排水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厂区填方地基地下水水位,减小厂区地表的竖向沉降;采用均衡式汇水方式布设的排水沟,能够有效降低地基地下水水位,控制地基竖向沉降;增加排水沟数量可以有效提升地基地下水水位的均匀性;提高排水系统的填料渗透性,地下水降低,地表竖向位移减小;设置截水―排水系统,则能进一步提升排水系统的效果。研究成果对于同类高挖低填地基中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也为类似填方工程的水害处置与预防提供必要的技术参考。

佘孟飞[9](2019)在《巫山机场2号加筋边坡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西南地区机场建设发展迅猛。山区机场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高差大、放坡长、占地广等特点;而土工格栅具有强度高、抗拉性好、造价低等特点。土工格栅与填料有着较好的摩擦特性,形成一种加筋结构,不仅能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还能约束地基的沉降变形。然而,山区机场高填方边坡的加筋机理复杂,潜在的变形破坏模式众多,稳定性分析计算复杂,相关规范中加筋土坡的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高填方加筋边坡。因此,有必要开展山区机场高填方边坡加筋作用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研究。本文以巫山神女峰机场项目为研究背景,深入地研究2号加筋边坡的稳定性,通过现场监测、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等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的研究加筋边坡的加筋作用机理、土工格栅及加筋边坡的变形规律、边坡与筋材的变形与力学特性、不同筋材长度下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变化及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利用自制改装的拉拔试验仪器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工格栅进行拉拔实验,并与直剪实验结果对比,得到巫山地区石灰岩碎石土的抗剪强度值与高填方边坡的加筋作用机理,为数值模拟的参数取值提供依据。2、通过对加筋边坡进行系统的现场变形沉降监测,得到了土工格栅及加筋边坡的变形规律。3、利用有限元法对加筋边坡进行变形与力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栅与土体的咬合力约束了土体的位移,从而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土工格栅的拉力随着土工格栅加筋层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第二级十三层土工格栅拉力达到峰值后缓慢减小。4、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反算出土工格栅实际所发挥的拉力值,然后与有限元模拟的拉力值进行验证对比。得出土工格栅的拉力值与变形密切相关;模拟所得的土工格栅拉力符合常规,可作为分析加筋边坡稳定性拉力取值的依据。5、基于极限平衡法分析加筋边坡在不同加筋长度下边坡的稳定性及滑面位置的变化。得出了土工格栅长度为2426m时,土工格栅达到滑移面的位置且没有多余的锚固长度,则土工格栅稳定性系数达到峰值,为加筋边坡的设计提供依据。

蒋勇[10](2019)在《基于MATLAB地质雷达数据时频解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在岩溶发育区修建隧道是非常普遍的。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施工过程中极易遇到溶洞、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造成突水(突泥)、垮塌等地质灾害,严重危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制约隧道施工进度。因此,隧道开挖过程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是一项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工作,而地质雷达法是目前短距离预报准确率最高且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然而在数据解译分析方面,我国解译人员获取地质信息的方式多依赖振幅信息,预报准确率达不到实际的工程需要。依托贵州省黔大东清高速(即毕节环北高速)14座在建隧道,基于MATLAB软件的强大数值处理分析成图功能,对美国SIR型地质雷达数据结构进行剖析,将S变换时频分析法用于地质雷达数据分析中,并根据单一介质和典型不良地质体的时频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雷达数据解译的新方法,即时频分析解译法。具体内容包括:1)对SIR型地质雷达数据结构进行解析,对数据头中variable部分进行了补充解析,发现该部分主要包含有时间零点、增益设置、滤波设置、后期处理等信息。SIR-4000主机采集的数据不同于老版本SIR主机数据,主要表现在数据块起点位置以及数据位数的不同,进而导致了SIR-4000数据的数据块需要使用long字符进行解译。2)使用MATLAB软件对SIR-4000及SIR老型号的雷达数据进行读取,并成功生成单波图、波形堆积图、能量图以及傅里叶变换频谱图,拓展了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方法。将S变换时频分析方法用于雷达数据分析中,并生成用于地质雷达数据时频分析的时频图和最大比重频率变化图。3)探讨增益和滤波方式对数据频率信息的影响。分别使用傅里叶变换整体性频谱分析以及时频分析查看频率域信息,发现增益对整体性频率分析有影响,这也说明不考虑增益的傅里叶变换定量分析研究是欠严谨的;对于时频分析的某一时刻最大比重频率值基本无影响,该最大比重频率值若用于数据解译可以避免增益的影响,滤波方式的选择对整体性频率分析及时频分析均无影响。4)对单一介质以及典型不良地质体地质雷达数据进行时频分析,得到单一介质以及典型不良地质体地质雷达数据时频变化特征。岩石、水、空气三种介质的地质雷达数据时频图上均存在一平行时间轴的最大比重山脊,土体介质的时频图在整个时间域上稳定性均较差,不存在最大比重的平行山脊。对典型不良地质体地质雷达数据也有着其各种的时频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平行时间轴最大比重山脊的取值及其持续时长这两方面。5)根据单一介质以及典型不良地质体的时频变化特征提出了地质雷达数据的时频解译方法,将其作为地质雷达数据解译的一种新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效果良好。与常规分析相比较,由于其不依赖于振幅信息,故在分析采集效果不理想的数据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一定程度上降低对采集人员的专业要求,有利于地质雷达预报准确率的提高。

二、黔东某机场红粘土工程地质特性及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黔东某机场红粘土工程地质特性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研究概况
        1.2.1 岩溶地区空洞的发育机理
        1.2.2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的特点
        1.2.3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研究现状
    1.3 地基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3.2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治理方法
    1.4 高压旋喷桩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1.4.1 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机理
        1.4.2 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
    2.1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分析方法
        2.1.1 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1.2 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2.2 广州某典型岩溶发育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
        2.2.1 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2.2.2 场地分析与评价
        2.2.3 场地地基基础选型
    2.3 依托工程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2.3.1 场地稳定性的定性评价
        2.3.2 场地稳定性的半定量评价
    2.4 依托工程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
        2.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2.4.2 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高压旋喷固结体的室内配合比试验及微观结构分析
    3.1 原状土样土工试验
        3.1.1 密度和含水率测试
        3.1.2 液限和塑限测试
        3.1.3 土的固结试验
        3.1.4 土的直剪试验
    3.2 原状土样微观结构分析
        3.2.1 XRD射线物相分析
        3.2.2 光学显微分析
        3.2.3 电镜扫描分析
    3.3 高压旋喷固结体的室内配合比试验
        3.3.1 高压旋喷固结体配合比设计及制作养护
        3.3.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现象
        3.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3.4 高压旋喷固结体的电镜扫描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高压旋喷桩在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4.1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方案设计
        4.1.1 39#地块软弱地基状况
        4.1.2 39#地块软弱地基处理设计
        4.1.3 施工技术参数设计
    4.2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关键技术
        4.2.1 准备工作
        4.2.2 高压旋喷桩施工
        4.2.3 引孔和旋喷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4.2.4 高压旋喷桩施工应急预案
    4.3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处理效果检验
        4.3.1 水泥浆液固结体检验
        4.3.2 钻孔取芯检验
        4.3.3 土常规试验检验
        4.3.4 物探勘查检验
    4.4 本章小结
5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工艺设计
    5.1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工艺流程
        5.1.1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5.1.2 旋喷浆液配比设计
        5.1.3 施工关键技术
        5.1.4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处理效果检验
    5.2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施工工艺设计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本人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2:本人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
    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2)高密度电法岩溶探测数值模拟正反演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密度电法及其应用于岩溶勘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电阻率法正演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电阻率法反演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岩溶的类型及其地球物理特征
    2.1 岩溶的形态及类型
        2.1.1 岩溶形态
        2.1.1.1 岩溶个体形态
        2.1.1.2 岩溶组合形态
        2.1.2 岩溶类型
        2.1.2.1 按可溶性岩石的出露条件划分
        2.1.2.2 按地质构造划分
        2.1.2.3 按石灰岩性质和岩石发育程度划分
    2.2 地球物理特征
第三章 高密度电法及其二、三维正反演原理及方法
    3.1 高密度电法原理及其装置类型
        3.1.1 直流电阻率法基本原理
        3.1.2 高密度电法原理及特点
        3.1.3 高密度电法装置类型
    3.2 二维正反演原理及方法
        3.2.1 正演
        3.2.2 反演
    3.3 三维正反演原理及方法
        3.3.1 基本原理
        3.3.2 三维高密度电法观测系统及资料处理原理
第四章 高密度电法岩溶探测数值模拟正反演分析
    4.1 依据岩溶类型的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1.1 溶洞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1.1.1 全充填溶洞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1.1.2 半充填溶洞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1.1.3 无充填溶洞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1.2 溶蚀裂隙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1.2.1 单溶蚀裂隙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1.2.2 交错溶蚀裂隙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1.3 溶沟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1.4 本节小结
    4.2 规模效应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2.1 覆盖层厚度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2.2 异常体深度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2.3 本节小结
    4.3 电极排列影响正反演分析
        4.3.1 电极距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3.2 三维探测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3.3 本节小结
    4.4 干扰影响正反演分析
        4.4.1 随机噪声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4.1.1 低阻溶洞随机噪声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4.1.2 高阻溶洞随机噪声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4.1.3 低阻溶蚀裂隙随机噪声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4.1.4 高阻溶蚀裂隙随机噪声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结果分析
        4.4.2 电极断电模型设置及其正反演分析
        4.4.3 本节小结
    4.5 反演参数影响分析
第五章 高密度电法岩溶探测实测剖面综合分析研究
    5.1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5.1.1 地质概况
        5.1.1.1 地形地貌
        5.1.1.2 地层岩性
        5.1.1.3 地质构造
        5.1.1.4 地下岩溶发育特征
        5.1.2 地球物理特征
        5.1.2.1 研究区介质实测物性参数
        5.1.2.2 地球物理特征
    5.2 高密度电法现场试验研究
    5.3 现场工作方法及数据处理
        5.3.1 高密度电法
        5.3.2 钻孔勘探
        5.3.3 数据处理
    5.4 研究区一综合成果分析
        5.4.1 测线布置
        5.4.2 成果分析
        5.4.2.1 高密度电法
        5.4.2.2 钻孔勘探
        5.4.3 实测剖面反演参数研究及成果分析
        5.4.4 本节小结
    5.5 研究区二综合成果分析
        5.5.1 测线布置
        5.5.2 成果分析
        5.5.3 本节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桂林市混合土填料重型碾压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振动压实基础理论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桂林市混合土工程地质特性
    2.1 桂林市工程地质条件简介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地貌
        2.1.3 地层与岩性
        2.1.4 地质构造
        2.1.5 水文地质
    2.2 混合土成因及特征
    2.3 混合土物理性质
    2.4 混合土填料特性
        2.4.1 混合土填料的定义及特点
        2.4.2 颗分试验
        2.4.3 击实试验
    2.5 混合土填料压实机理
第3章 混合土填料重型碾压处理及效果分析
    3.1 地基处理方法
    3.2 依托工程概况
    3.3 试验方案设计
    3.4 压实工艺及注意事项
    3.5 混合土填料压实分析
        3.5.1 数据统计处理
        3.5.2 碾压遍数与沉降量分析
        3.5.3 碾压遍数与沉降量预测
        3.5.4 混合土填料压实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土填料地基承载力研究
    4.1 地基承载力的定义
    4.2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4.3 静力载荷试验
        4.3.1 静力载荷试验简介
        4.3.2 静力载荷试验原理
        4.3.3 静力载荷试验成果应用
        4.3.4 极限荷载P_u的确定
    4.4 压实混合土地基承载力
        4.4.1 工程概况
        4.4.2 试验设备及主要技术指标
        4.4.3 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
        4.4.4 现场试验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
    4.5 天然混合土地基承载力
        4.5.1 工程概况
        4.5.2 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
        4.5.3 现场试验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
    4.6 混合土填土地基承载力
        4.6.1 工程概况
        4.6.2 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
        4.6.3 现场试验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
    4.7 三种不同地基承载力的对比分析
    4.8 压实混合土地基变形模量预估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4)在地震荷载下边坡堆载对机场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2 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2.1 定性分析法
    2.2 非确定性分析法
    2.3 极限平衡法
    2.4 数值模拟法
3 地震作用下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
    3.1 FLAC3D计算方法
    3.2 地震荷载模拟方法
    3.3 数值网格模型的建立
    3.4 坐标系定义及模型范围的界定
    3.5 边界条件的设置
    3.6 物理参数的选取
    3.7 坡体变形规律分析
4结论

(5)某迁建机场跑道高填方工后不均匀沉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膨胀土的研究现状
        1.2.2 高填方体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课题来源及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2 机场跑道区现场勘察方案设计
    2.1 原场地区域地质和地壳稳定性
    2.2 原场地自然地理条件
    2.3 挖填方体分区及其工程地质条件
    2.4 水文地质条件
    2.5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
    2.6 本章小结
3 跑道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3.1 物理性质试验
        3.1.1 比重试验
        3.1.2 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3.1.3 颗粒分析试验
        3.1.4 击实试验
    3.2 压缩试验及结果分析
        3.2.1 实际取土压缩试验
        3.2.2 重塑土压缩试验
    3.3 膨胀性试验及结果分析
        3.3.1 实际取土膨胀性试验
        3.3.2 重塑土膨胀性试验
    3.4 直剪试验及结果分析
        3.4.1 实际取土直接剪切试验
        3.4.2 重塑土直接剪切试验
        3.4.3 干湿循环后的重塑土直剪试验
    3.5 三轴试验及结果分析
        3.5.1 试验的基本情况
        3.5.2 不同压实系数情况下的三轴试验
        3.5.3 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三轴试验
        3.5.4 干湿循环后的重塑土三轴试验
    3.6 本章小结
4 高填方体压实后实际分层分析
    4.1 高填方体沉降规律分析
        4.1.1 沉降监测分析
        4.1.2 钻孔沉降数据
    4.2 填方区土层的分层及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分层的高填方体变形计算分析
    5.1 数值模拟填方体的沉降及其分析
        5.1.1 ABAQUS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确定
        5.1.2 ABAQUS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5.2 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
        5.2.1 分层总和法
        5.2.2 沉降量的计算
    5.3 沉降量计算分析
    5.4 膨胀量计算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6)福建省三明生态工贸区岩溶特征及岩溶塌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溶地貌
        1.2.2 岩溶发育特征
        1.2.3 岩溶塌陷发生机制
        1.2.4 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
        1.2.5 发展趋势及问题
        1.2.6 研究区岩溶研究方面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课题研究工作概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及地质背景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
        2.1.3 水系
        2.1.4 地质背景概况
    2.2 可溶性岩地层及埋藏分布特征
        2.2.1 可溶性岩地层
        2.2.2 灰岩地层分布与埋藏类型
    2.3 岩溶区地下水特征
        2.3.1 主要岩溶盆地岩溶水水文地质特征
        2.3.2 岩溶区地下水补、迳、排特征
第三章 研究与试验方法
    3.1 研究方法
    3.2 试验方法
        3.2.1 室内外试验方法
        3.2.2 物探方法
第四章 岩溶特征与发育规律
    4.1 可溶性岩岩石学特征
    4.2 岩溶个体形态与岩溶地貌
        4.2.1 地表岩溶个体形态
        4.2.2 地下岩溶个体形态
        4.2.3 岩溶地貌
        4.2.4 大湖盆地岩溶地貌演化过程
    4.3 主要盆地地下隐伏岩溶发育特征
        4.3.1 永安盆地地下岩溶发育特征
        4.3.2 三明盆地地下岩溶发育特征
        4.3.3 地下岩溶发育程度分区
        4.3.4 岩溶发育阶段探讨
    4.4 地下隐伏岩溶的综合物探探测
        4.4.1 野外试验及物性特征分析
        4.4.2 综合物探剖面探测应用与讨论
    4.5 灰岩溶蚀速率的影响试验
        4.5.1 试验地点及方法
        4.5.2 试验结果
        4.5.3 溶蚀试验结果分析
    4.6 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4.6.1 岩性因素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4.6.2 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4.6.3 地下水文网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4.6.4 新构造运动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4.7 主要岩溶地质遗迹科学、人文价值
        4.7.1 三明万寿岩
        4.7.2 永安鳞隐石林
        4.7.3 沙县七仙洞
第五章 岩溶塌陷特征、机制与影响
    5.1 研究区岩溶塌陷现状
    5.2 岩溶塌陷空间分布规律
    5.3 岩溶塌陷形态
    5.4 岩溶塌陷形成条件与发生机制
        5.4.1 岩溶塌陷的形成
        5.4.2 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分析
        5.4.3 岩溶塌陷的机制分析
    5.5 岩溶塌陷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5.5.1 岩溶塌陷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5.5.2 岩溶塌陷对岸防工程的影响
        5.5.3 岩溶塌陷对地质遗迹保护的影响
    5.6 岩溶溶蚀对灰岩矿区生态治理的影响
        5.6.1 灰岩矿区环境问题
        5.6.2 灰岩矿区环境治理
    5.7 岩溶区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5.7.1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5.7.2 岩溶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 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及分区
    6.1 主要岩溶区工程地质条件
    6.2 岩溶塌陷易发性的定性评价
    6.3 岩溶塌陷易发性定量评价及分区
        6.3.1 岩溶塌陷易发性的定量评价方法比选
        6.3.2 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突变基数法
        6.3.3 基于突变基数法的岩溶塌陷易发性定量评价
        6.3.4 岩溶塌陷易发性分区
第七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7)西南地区某山区机场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边坡稳定性分析法的研究现状
        1.2.2 高填方边坡变形的研究现状
        1.2.3 边坡工程加固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环境地质背景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机场概况
        2.1.2 气象水文
    2.2 区域地质背景
        2.2.1 区域地形地貌
        2.2.2 区域地层
        2.2.3 地质构造
        2.2.4 水文地质概况
        2.2.5 区域构造稳定性
    2.3 研究区基本地质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层岩性
        2.3.3 构造
        2.3.4 水文地质条件
        2.3.5 物理地质现象
第三章 研究区岩土体工程特性
    3.1 研究区岩土体工程物理力学性质
        3.1.1 室内岩土试验成果
        3.1.2 挤压带(G1)重塑土测试成果
        3.1.3 原位测试成果
        3.1.4 岩、土体参数建议取值
    3.2 研究区岩土体特征
        3.2.1 总体特征
        3.2.2 土的工程特性评价
        3.2.3 岩石工程特性评价
        3.2.4 挤压带工程特性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填方地基稳定性分析
    4.1 高填方地基破坏影响因素
    4.2 高填方地基变形破坏形式
    4.3 高填方地基稳定性计算
        4.3.1 FLAC-3D理论及原理
        4.3.2 模型概化及建立
        4.3.3 边界条件及参数的选取
        4.3.4 计算结果与稳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填方边坡变形及稳定性分析
    5.1 高填方边坡变形破坏分析
        5.1.1 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5.1.2 高填方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5.1.3 高填方边坡变形演化分析
    5.2 边坡原地基稳定性地质评价
        5.2.1 土体力学性质评价
        5.2.2 岩体物理力学性质评价
    5.3 高填方边坡变形位移的有限元分析
        5.3.1 计算模型与参数的选取
        5.3.2 填方自重作用下计算分析结果
    5.4 高填方边坡典型剖面的二维极限平衡分析
        5.4.1 极限平衡法稳定计算
        5.4.2 计算剖面与参数取值
        5.4.3 稳定性判定依据
        5.4.4 计算结果与稳定性分析
    5.5 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数值分析
        5.5.1 边坡应力分布情况
        5.5.2 边坡位移分布情况
        5.5.3 边坡塑性区分布情况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及防治措施
    6.1 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6.2 边坡防治措施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非饱和填土地基渗流―变形分析与水害处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填方地基渗流—应力耦合分析研究进展
        1.2.2 地下水排水措施与方法施研究现状
        1.2.3 塑料盲沟排水技术发展与研究现状
        1.2.4 填方土体不均匀沉降机理研究现状
        1.2.5 填方土体不均匀沉降控制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高挖低填地基水害现场调查与成因分析
    2.1 引言
    2.2 工程概况
    2.3 水害现场调查与分类
        2.3.1 地表浅层滞水
        2.3.2 地面不均匀沉降
        2.3.3 冻胀—融沉变形
        2.3.4 地埋管线断裂
    2.4 厂区工程地质条件
        2.4.1 厂区填土厚度分布
        2.4.2 厂区土层分类及物理力学特性
    2.5 厂区水文地质条件
        2.5.1 地下水类型与层组划分
        2.5.2 地下水水位及流向
        2.5.3 地下水埋深
        2.5.4 地下水类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降雨作用下填方地基渗流—变形数值分析
    3.1 引言
    3.2 饱和—非饱和土体渗流—变形计算理论
        3.2.1 含水量与饱和度
        3.2.2 土水势与基质吸力
        3.2.3 达西定律
        3.2.4 饱和—非饱和土体渗流计算
        3.2.5 饱和—非饱和土体固结计算
        3.2.6 定解条件
    3.3 排水沟模拟原理与方法
        3.3.1 排水沟模拟的基本原理
        3.3.2 排水沟等效渗透系数
    3.4 流固耦合分析模型与数值实现
        3.4.1 基本假定
        3.4.2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3.4.3 边界条件设定
        3.4.4 非饱和土模型选择及数值实现方法
    3.5 计算结果与分析
        3.5.1 厂区建设对地下水水位影响
        3.5.2 降雨对厂区地下水和沉降影响
        3.5.3 挡土墙布设方式对厂区地表位移影响
        3.5.4 渗透系数对厂区地表位移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基截—排—疏复合式排水方法与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截—疏—排复合排水系统设计基本思路
        4.2.1 场地汇水与积水主要排泄过程
        4.2.2 场地汇水与积水排泄路径
        4.2.3 截—疏—排复合排水系统基本框架
    4.3 截—疏—排复合排水系统设计
        4.3.1 排水系统设计步骤
        4.3.2 厂区疏水—排水系统设计
        4.3.3 厂区外截水—排水系统设计
    4.4 厂区截—疏—排复合排水系统性能评价与参数优化
        4.4.1 排水沟布设方式的影响分析
        4.4.2 厂区内排水沟填料渗透性对厂区水位的影响
        4.4.3 排水沟填料渗透性对暴雨条件下厂区地表稳定性的影响
        4.4.4 汇水方式对厂区沉降的影响
        4.4.5 厂区外截水—排水系统效果评价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巫山机场2号加筋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加筋技术的研究
        1.2.2 加筋作用机理
        1.2.3 加筋土坡稳定性分析计算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工程概况
    2.2 气象条件
    2.3 工程地质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质构造
        2.3.3 地层岩性
    2.4 水文地质条件
        2.4.1 水文地质概况
        2.4.2 地下水类型
        2.4.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
        2.4.4 水文地质参数及水质腐蚀性评价
        2.4.5 水文地质条件对建设机场的影响
    2.5 不良地质现象及岩溶发育特征
        2.5.1 不良地质现象
        2.5.2 场地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第3章 加筋边坡土体工程特性实验研究
    3.1 颗粒特征
    3.2 击实试验
        3.2.1 试验方法
        3.2.2 试验方案和过程
        3.2.3 试验结果分析
    3.3 直剪试验
        3.3.1 试验原理
        3.3.2 试验方案
        3.3.3 试验操作过程
        3.3.4 试验结果分析
    3.4 拉拔试验
        3.4.1 试验方法
        3.4.2 实验方案
        3.4.3 试验结果分析
    3.5 直剪试验与拉拔试验对比
第4章 加筋边坡现场变形监测
    4.1 现场监测目的与内容
        4.1.1 监测目的
        4.1.2 监测内容
    4.2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4.2.1 变形监测方法与过程
        4.2.2 监测点布置原则
        4.2.3 监测系统设计
    4.3 2号沟现场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4.3.1 土工格栅位移测量数据及分析
        4.3.2 坡面位移监测数据及分析
        4.3.3 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及分析
        4.3.4 分层沉降监测数据及分析
        4.3.5 孔隙水测量数据及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有限元法加筋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
    5.1 概述
    5.2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5.3 计算参数选取
    5.4 模型的建立
    5.5 加筋边坡变形特征分析
        5.5.1 水平方向变形特征分析
        5.5.2 竖直方向变形特征分析
        5.5.3 变形总量分析
    5.6 土工格栅变形与力学特性
        5.6.1 土工格栅位移分析
        5.6.2 土工格栅受力分析
        5.6.3 边坡回填对土工格栅拉力的影响
第6章 极限平衡法加筋边坡稳定性分析
    6.1 概述
    6.2 极限平衡法基本原理及常用计算方法
    6.3 计算剖面选取及模型的建立
    6.4 土工格栅拉力对比分析
    6.5 结果分析
        6.5.1 不同格栅长度下边坡滑面位置的计算
        6.5.2 不同格栅长度下边坡稳定性计算
    6.6 现场变形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对比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基于MATLAB地质雷达数据时频解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质雷达技术发展现状
        1.2.2 地质雷达信号处理现状
        1.2.3 探地雷达数据解译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
    2.1 电磁波基本理论
    2.2 介质电性参数
        2.2.1 介电常数
        2.2.2 导电性
        2.2.3 磁导率
    2.3 有耗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规律
    2.4 时频分析原理
第3章 MATLAB读取SIR型地质雷达数据
    3.1 SIR系列地质雷达数据剖析
        3.1.1 DZT文件数据头
        3.1.2 variable部分补充
        3.1.3 DZT文件数据块
    3.2 MATLAB读取数据
    3.3 MATLAB绘制单点波形图
    3.4 MATLAB绘制波形堆积图
    3.5 MATLAB绘制能量图(灰度图)
    3.6 MATLAB绘制傅里叶变换频谱图
    3.7 小结
第4章 地质雷达数据时频分析及常规频率分析
    4.1 时频分析
        4.1.1 时频分析图件生成流程
        4.1.2 时频图
        4.1.3 平均最大比重频率变化图
    4.2 常规频率分析
    4.3 增益对时频分析的影响
    4.4 滤波类型对时频分析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单一介质地质雷达数据时频分析
    5.1 探测设备及采集参数设置
    5.2 完整岩石的雷达数据分析
    5.3 水体的雷达数据分析
    5.4 空气的雷达数据分析
    5.5 土体的雷达数据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典型不良地质体地质雷达数据时频分析
    6.1 工程概况
        6.1.1 自然地理条件
        6.1.2 地形地貌条件
        6.1.3 地层岩性
        6.1.4 水文地质条件
        6.1.5 区域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6.2 富水区的雷达数据分析
        6.2.1 常规分析
        6.2.2 时频分析
    6.3 破碎区的雷达数据分析
        6.3.1 常规分析
        6.3.2 时频分析
    6.4 溶洞的雷达数据分析
        6.4.1 常规分析
        6.4.2 时频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地质雷达数据时频解译及工程应用
    7.1 地质雷达数据时频解译法
    7.2 时频解译在工程中的应用
        7.2.1 工程地质条件
        7.2.2 掌子面地质情况
        7.2.3 雷达数据的常规分析
        7.2.4 雷达数据的时频分析
    7.3 时频解译与常规解译比较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四、黔东某机场红粘土工程地质特性及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 商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高密度电法岩溶探测数值模拟正反演研究及应用[D]. 刘大祥.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桂林市混合土填料重型碾压效果分析[D]. 莫学芬.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4]在地震荷载下边坡堆载对机场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J]. 刘波. 西部探矿工程, 2020(12)
  • [5]某迁建机场跑道高填方工后不均匀沉降分析[D]. 邹晨. 西安理工大学, 2020
  • [6]福建省三明生态工贸区岩溶特征及岩溶塌陷研究[D]. 黄光明. 中国地质大学, 2020(03)
  • [7]西南地区某山区机场高填方边坡稳定性研究[D]. 李健伟.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8]非饱和填土地基渗流―变形分析与水害处置方法研究[D]. 唐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9]巫山机场2号加筋边坡稳定性研究[D]. 佘孟飞. 贵州大学, 2019(09)
  • [10]基于MATLAB地质雷达数据时频解释方法研究[D]. 蒋勇.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黔东某机场红土工程地质性质及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