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白大衣高血压调查

大学生白大衣高血压调查

一、高校学生中白大衣性高血压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段春翠[1](2020)在《高年资护士参与的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探索及实践》文中认为目的:探索高年资护士参与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效果,为基层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安徽省借鉴国际经验,让高年资护士下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创新城市医联体的平台,在社区建立护理门诊并进行“三人四病”(老年人、孕产妇和婴幼儿3类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精神病4类疾病)的管理。本研究以高血压为例,研究探索三甲医院高年资护士对基层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我们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于合肥市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签约家庭医生团队的高血压患者中便利选取了 120名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以设有高血压护理门诊的社区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社区为对照组,干预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实验组及对照组各选取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在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接受高年资护士的管理,包括护理门诊一对一评估和指导、集体干预和定期随访等;对照组接受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常规管理,由家庭医生对该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和指导。采用基本信息调查表、高血压知识调查表、高血压健康行为调查表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等分别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高血压知识、高血压健康行为、对社区的满意度、血压水平和血压控制率等数据,比较两组在干预12个月前后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高血压健康行为、对社区的满意度、血压水平和血压控制率的变化。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根据资料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定量资料的时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的时候用卡方检验。结果:本研究共调查了 130名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排除失访10人,最终纳入了 120份有效数据(有效数据92.3%)。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入组时两组高血压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均偏低,对社区满意度不高,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实验组研究对象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对社区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1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高血压健康行为依从性较对照组改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血压控制率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1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血压控制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年资护士参与下的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能够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满意度,并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水平及血压控制率。高年资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让高年资护士下基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当前全科医生不足的压力,为我国基层中包括高血压在内的慢性疾病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陈红艳,费翔,刘萍,谢菲[2](2019)在《空勤人员诊室高血压患者的第1小时白大衣现象》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参加民航空勤人员体检的诊室高血压患者的白大衣性高血压(WCH)的发生率,以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中的第1小时白大衣现象(WCE)。方法选择2014-2016年间在我中心体检的诊室高血压患者共178人,均为男性,年龄在18-60岁间。所有患者均监测24 h动态血压,第1 h内3次血压的平均值作为第1小时血压,白大衣效应血压为第1h血压减去白天平均血压。结果年龄≤30岁患者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9. 8%,高于年龄> 30岁者(23. 4%);所有患者的第1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明显高于24 h、白天和夜间平均水平(P <0. 01); WCE在不同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别,在确诊高血压(HTN)组和WCH组见也无明显差别;年轻WCH患者的WCE血压(20. 4/17. 9 mm Hg)(1 mm Hg=0. 133 k Pa)升高最明显,明显高于年轻HTN组、年长WCH组及年长HTN组(P <0. 05)。结论民航空勤人员体检中年轻受检者的白大衣性高血压发生率高;动态血压监测过程中普遍存在第1小时高血压现象,且年轻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的第1小时白大衣现象最明显;删除动态血压监测中第1小时血压记录数据,可以得到更加可靠的患者血压水平。

李豫晓[3](2019)在《中医特色技术治疗高血压筛选及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筛选出适宜在大学校园推广的中医特色技术,并观察其对某校大学新生高血压前期情况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筛选阶段: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技术的各项特性进行评价,筛选出一项适合在基层社区推广应用的中医特色技术;临床研究阶段:通过设置随机病例对照进行研究,对照组(30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治疗组(30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豆干预降压。观察干预两个疗程(两周为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血压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一个疗程前后比较,对照组干预后收缩压下降明显(P﹤0.05),舒张压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干预后收缩压下降明显(P﹤0.05),舒张压下降明显(P﹤0.05)。干预两个疗程后与干预前比较,对照组干预后收缩压下降明显(P﹤0.05),舒张压下降明显(P﹤0.05),患者中医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组干预后收缩压较干预前下降(P<0.05),舒张压下降明显(P﹤0.05),患者自觉中医症状改善明显(P<0.05)。结论:本研究所选取大学生群体中,干预组受试者接受健康教育及耳穴压贴干预,普遍反映方便操作,不耽误日常学习生活,且能较好的降低血压,改善中医症状,能较好的遵医嘱,对中医特色技术和高血压有了更系统规范的认识,适于在学生群体中推广使用。

郑会丽[4](2019)在《放松功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放松功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给予电针结合放松功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电针治疗,两组电针治疗频率均为每周2次,试验组放松功习练频率为每天1次,每次约20分钟,两种治疗方法均连续治疗3个月。试验前后,利用VAS评分、CODI指数、SAS评分、SDS评分、表面肌电值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1.试验完成度:本试验周期为3个月,共纳入观察患者63例,实际完成61例。试验组32例,脱落1例,对照组31例,脱落1例。最终试验组共31例,对照组共30例纳入统计分析。2.基线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身高、体重、VAS评分、CODI指数、SAS评分、SDS评分、表面肌电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之间基线均衡,具备可比性。3.疗效评价:试验组在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CODI指数、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P<0.01),BST持续时间增长(P<0.01),患侧与健侧多裂肌MF值均上升(P<0.05),患侧竖脊肌MF值上升(P<0.01);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与SAS评分降低(P<0.01),CODI指数降低(P<0.05)。两组之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VA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侧与健侧多裂肌M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在CODI指数、SDS评分、BST持续时间、患侧与健侧竖脊肌MF值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试验组共31例患者:治愈3例,有效25例,无效3例;对照组30例患者:治愈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经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P>0.05,表明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表明试验组疗效有优于对照组趋势。结论:放松功在改善LDH患者疼痛、焦虑情绪、腰部肌肉疲劳度方面具有明显疗效,临床表明,放松功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王少鹏[5](2019)在《高强度间歇运动与中强度持续运动对机体血管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研究一次急性高强度间歇运动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对机体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比较两种运动方式对机体动脉血管弹性的作用效果差异。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在校男大学生30名,采用交叉分组的方式分成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组(15人)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组(15人),分别进行两个阶段的5km跑台运动。HIIT组以90%VO2max强度进行每次4min的高强度间歇训练跑台运动,主动恢复方式至RPE为13的组间间歇方式;MICT组以55%VO2max强度持续完成5km的跑台运动。在两个阶段实验中间间隔一星期,以消除第一阶段实验的作用效果。测试受试者每次运动前、运动后5min、运动后15min、运动后30min、运动后60min的血管弹性、血压、心率等指标。使用spss21.0进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讨论两种方式的跑台运动前后机体血管弹性、血压、心率的变化特征,比较两种方式对血管的作用效果差异。研究结果:(1)运动前后心率的变化情况5km跑台运动结束后,HIIT与MICT的心率都出现了显着升高的情况,随后逐渐恢复,但运动后60min仍未恢复至运动前水平。运动后5min、运动后15min、运动后30min、运动后60min的心率均高于运动前水平(BL)(P<0.001),恢复期后一时间点心率低于前一时间点(P<0.01)。从交叉运动前后HIIT与MICT两种运动方式心率的比较来看,HIIT组运动后心率高于MICT组,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差异并不具有显着性(P>0.05),因两组研究对象交叉前后均进行了HIIT和MICT,对30个研究对象HIIT与MICT两种运动方式的相关指标进行了配对检验,从结果来看,发现其心率在运动后5min、运动后15min、运动后30min存在显着性差异,HIIT明显高于MICT(P<0.05),直到运动后60min无显着差异。(2)运动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两种运动方式对舒张压均无显着影响,无论是HIIT方式还是MICT方式,其运动后在每个时间点的舒张压值与BL值并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种运动对机体收缩压有显着影响下降,HIIT在运动结束后即刻,收缩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运动后5min、运动后15min、运动后30min、运动后60min的血压均低于BL值(P<0.05);MICT在运动结束后即刻,收缩压呈现下降趋势,运动后15min、运动后30min、运动后60min的收缩压均低于BL值(P<0.05)。从HIIT与MICT的比较来看,两种方式在运动前、运动后5min、运动后15min、运动后30min、运动后60min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组间差异(P>0.05)。(3)运动前后血管弹性的变化情况HIIT方式运动后即刻,心踝血管指数(CAVI)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与BL值有显着的差异(P<0.001),同时随着休息时间的增长CAVI的值出现慢慢回升的现象。恢复期15min时CAVI值虽然比运动后即刻值有所升高(P<0.05),但仍然低于BL值(P<0.001),恢复30min时的CAVI值尽管比恢复期15min有所上升(P<0.05)但仍然低于BL值(P<0.05),恢复60min后CAVI值与BL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值仍低于基础值。MICT方式运动后CAVI的各个时间段与BL值的变化情况与HIIT组的结果基本一致。从HIIT与MICT的比较来看,两种方式在运动前、运动后5min、运动后15min、运动后30min、运动后60min的CAVI均无组间差异(P>0.05)。研究结论:(1)一次急性5km的高强间歇有氧运动与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对收缩压有明显降低作用,且维持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对舒张压的改善不明显。(2)一次急性的5km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与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均能够改善血管弹性,且维持时间至少可持续30min以上。(3)未发现高强间歇有氧运动与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对血压和血管弹性的改善作用存在显着差异。

文学兰[6](2019)在《泻浊宁心汤治疗青壮年白领工作者高血压(痰湿壅盛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泻浊宁心汤治疗白领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引起血压下降的理论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09月至2017年1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心血管二科门诊符合要求的白领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以厄贝沙坦片150mg qd(安博维)常规剂量治疗,试验组予以自拟方“泻浊宁心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下降、中医临床症状改善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变化的情况,运用统计学分析泻浊宁心汤的降压疗效。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血压分型分级等)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数据分析提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血管紧张素Ⅱ下降情况基本相当,皆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但在降低舒张压水平、肾素水平、体重、中医临床症状、24h血压节律、血脂改善等方面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泻浊宁心法可有效治疗白领高血压(痰湿壅盛证)、可有效改善患者体质及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降低体重、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Ⅱ)、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等水平。中医药是治疗白领高血压另一种选择。

钱旦敏[7](2018)在《新市民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型构建研究》文中指出自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内信息服务业助推各传统产业的态势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也被成功引入健康产业。健康产业作为一项关系中国经济命脉的民生问题,受到国内强烈关注。习近平主席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会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一精神,将人民健康放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然而,新市民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存在信息获取途径单一,预防意识、卫生意识、信息获取意识薄弱的窘境,某种意义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信息化建设步伐。为了给新市民提供高效、便利、精准化的健康信息服务,本文选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统计与数据挖掘方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以及实证研究方法,根据内容准确性、服务针对性、推送适时性、操作简便性的原则,构建了新市民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型。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新市民健康信息精准服务内涵的挖掘。文章认为“个性化”不完全等同“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完全从用户角度出发,从用户浅层需求出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对多种渠道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合、重组,从而主动向用户推送其浅层所需信息的一种服务模式,不同于以往的被动服务,“个性化”是一种自底向上构建的思维模式。但是精准化服务应该是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双方向相结合的一种模式,“新市民健康信息精准服务”不仅要求从新市民浅层对健康信息实际需求出发,而且还要对新市民的基本需求和行为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其潜在健康信息需求,也就是“比新市民自己还了解他们的健康信息需求”,而且还应该从上层需求出发,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视野出发,推送给新市民最新的健康信息。本研究所指的信息精准服务必须同时满足六字方针,即“及时、真实、准确”:信息推送要及时,不延误;信息资源要真实,不虚假;服务对象要准确,不冗余。(2)健康信息资源的选取和整合。通过对国内外知名健康信息网站进行案例分析,发现目前已有的众多健康信息网站其资源主要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医疗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同类网站、医生博客转载、其他与医疗卫生相关企业单位的官网等,但是缺少医学院校资源。医学院校作为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提供的健康信息具有其他单位和组织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本研究将医学院校资源纳入服务模型。面对来源渠道多样的健康信息,社会公信度不一。为了能够从更为全面的信息中提炼出更准确、更有价值的健康信息,本研究针对每个独立网站单独定制,自主开发了网络爬虫程序。对于来源公信度不高的可疑健康信息,选用DISCERN工具对信息内容评定等级,选取最终分值大于等于63分的健康信息,采用异构数字资源整合技术构建健康知识库。(3)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块的构建。目前传统的个性化推荐方法大多是基于人的行为进行粗放式推荐,从用户行为和需求出发,满足“个性化”内涵。而“精准化”不仅要求从新市民浅层实际需求出发,并对新市民的基本需求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其潜在需求。文章依据疾病防治指南等文件,查阅最新相关文献补充健康影响指标,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得新市民健康需求特性,构建健康指标体系。围绕指标体系,采集新市民健康数据。为了对动态指标进行持续采集,本研究引入可穿戴设备进行动态数据采集,并设计了一套数据采集系统用来存放数据。通过采集到的新市民静态和动态健康数据,自建混合分类算法计算个人患病率值,结合计算过程中各项健康指标变化率,对新市民进行AP聚类,最后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和自建的健康管家App将健康知识库的信息精准推送给相应的新市民类。(4)新市民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型的实证研究。为了验证本模型的精准度,最终文章选用高血压为例,邀请高血压诊疗领域主任级医生作为专家对本地500名新市民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调查,专家基于对新市民的随访结果进行高血压患病率评分,并与本服务模型中自建的个人患病率测算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预测算法准确度高达96.27%。同时本研究设计了一套新市民信息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最终得出新市民满意度高达97.3分。综合两个结果,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模型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因为疾病的差异性、地域性,健康数据的多样性,而且对于服务提供方来讲,服务人数范围越小,用户服务体验越好。所以本模型实证缩小了服务范围,以区域来划分服务范围。后期本模型将进行推广应用,通过对更广范围的应用验证,不断调整本模型中个人患病率指标及其权重,试图构建一套具有共通性的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型。

王利[8](2017)在《海南地区候鸟高血压患者远距血压监护模式的探索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明确海南地区候鸟高血压患者的一般情况,血压波动特点、血压计持有情况和使用情况、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控制特点、现有管理方案以及远距血压监护需求等情况;探索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智能腕表(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发)对于自然人群时点血压预测的准确性,为后期智能腕表在远距血压监护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构建基于智能腕表的远距血压监护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研究方法1.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我院254例候鸟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管理情况调查,分析其血压管理现况及远距血压监护需求。2.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我院门诊9200例患者使用智能腕表采集脉搏波数据,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与动脉血压呈线性相关的原理进行血压的回归模型拟合,寻找智能腕表在远距血压监护中的应用优势。3.基于智能腕表对候鸟高血压患者进行远距血压监护模式的探索,采用组间对照的方式,分析干预1~4周末的晨起血压达标率、6周末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态度与信念的改变情况。研究结果1.候鸟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占65.7%;体型正常者最多,占50.8%;文化程度较高,大专及以上占50.8%;经济条件较好,城镇居民占90.2%,62.2%有退休金,63.4%有城镇医保;迁徙年限1~51年不等,平均5±5年;多有合并症、家族史,分别占53.5%、52.0%;候鸟人群来海南后,SBP平均下降 15mmHg,DBP 平均下降 9mmHg。2.候鸟人群多常备血压计,占96.5%;以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为主,占57.5%;64.6%的患者认为电子血压计不准确;52.0%的患者均会每年校准一次;54.3%的患者通过自学说明书掌握电子血压计的使用方法;血压测量规范整体执行情况较好,但服药后30min测血压、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两项执行较差,均占42.1%。3.候鸟高血压患者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都有所改善,其中限盐者占78.7%,每周规范体育锻炼者占66.5%,吸烟饮酒的比率下降了20.9%;需要严格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者占74.6%,自行减少、拒服或增加药量者占56.3%;调药后血压波动较小者占46.1%,其中无明显不适者占66.2%;目前血压总体控制较好者占72.1%。4.候鸟人群采用自我管理的方式管理血压,占48.8%;目前的就诊距离、服务价格较为满意,分别占63.8%、65.4%;经济承受能力一般,占44.9%;对现有管理方案深信不疑并严格执行者占76.0%; 80.7%的患者仍希望通过其它途径来改善血压;急救功能、药品查询、专家咨询三种功能的需求最高,分别占 93.7%、43.7%、42.1%。5.时点血压数值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SBP=130.862+18.573*hyper+0.202*nl+0.677*bw-0.058* PWTT-2.974*xb-0.173*shg (p<0.05);DBP=54.460+11.253* hyper-4.628*xb-0.097*nl+0.633*bw+0.139*hr+0.022*PWTT (p<0.05)。6.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准确性验证:SBP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值或残差为(5±14mmHg),DBP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值或残差为(0±9mmHg),该模型SBP和DBP的实测值和预测值差值的均数和标准差尚不能达到国家标准(5±8mmHg)。7.时点血压异常升高的 Logistic 回归模型:Ln[P/(1-P)]=2.087-0.005*pwtt-0.635*xb-0.02*nl+4.674*hyper-0.021*shg8. Logistic回归模型准确性验证:智能腕表对于时点血压升高的患者有95%~99%的可能性预测准确,对于时点血压正常的患者有45%~89%的可能性预测准确。9.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文化程度、居住地、高血压病程、入组前SBP/DB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0. 4周末,两组血压达标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试验组(32.9%)明显高于对照组(14.5%)。11. 6周末,两组TASHP量表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平均高于对照组8分。12. 6周末,两组ATRABS量表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候鸟高血压患者血压自然下降现象明显,自行调整用药现象严重,远距血压监护需求强烈。2.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原理设计的智能腕表可用于高血压患者时点血压异常升高的判断。3.远距血压监护可改善候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尚磊[9](2016)在《云南省高校部分在校医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及基层就业意向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云南省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全科医学教育课程以来,部分在校医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状况、基层就业意向及是否愿意成为全科医生的理由和原因,探讨影响医学生选择成为全科医生的相关因素,为医学院校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学教育、培养更多全科医学人才提供依据,为政府更好地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吸引和留住全科医学人才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选取云南省2所高等医学院校1925名在校大学生由专人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对象为在校大一、大二及大三年级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及中医学专业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对全科医学的认知情况及基层就业意向相关项目(详见附表)。共发放问卷1925份,收回有效问卷1911份,问卷有效率99.3%。所得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逻辑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本信息:1911份有效问卷中,男性554人,女性1357人;城镇、农村户口分别为852人、1059人;大一、大二、大三分别有647人、626人、638人;临床医学587人,预防医学252人,康复医学196人,医学影像学263人,麻醉学256人,中医学357人;学过《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950人,选修课94人,没学过867人。2、对全科医学的认知情况:1911份有效问卷中,同意、不确定、不同意全科医生应该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等全方位服务的分别占84.7%、12.5%、2.9%;同意、不确定、不同意全科医生应该管理急危重病的分别占26.7%、42.2%、31.1%;63.9%的学生不知道目前我国全科医生比例;35.7%的学生不知道一个国家或地区理想的全科医生比例;同意、不确定、不同意人群中90%以上的健康问题可以在基层医院解决的分别占53.8%、25.2%、21.0%;72.9%的学生认为我国最新医改强调加快全科医生培养;72.3%的学生认为我国施行分级诊疗、社区首诊的医疗制度好。大二、大三和麻醉、临床、影像、预防专业分别比大一、中医、康复专业学生对全科的认知好。3、基层就业意向:1911份有效问卷中,1479名(77.4%)学生有意愿(愿意和可以考虑)毕业后参加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全科医生;99.1名(62.3%)学生选择城市社区医院就业,321名(21.7%)学生选择乡镇卫生院就业;愿意成为全科医生的理由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容易就业(43.5%)、今后会有更好地发展(39.8%)、感兴趣(36.7%),不愿意成为全科医生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发展空间小(53.1%)、无兴趣(47.1%)、收入低(34.7%)。4、年级、专业、是否认可基层医院可以解决人群中90%以上的健康问题以及对我国分级诊疗、社区首诊医疗制度的态度是影响医学生成为全科医生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1、云南省高等医学院校在校大一至大三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程度较表浅,学习过《全科医学概论》的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程度比没学过该课程的学生好。2、医学生有意愿成为全科医生以及到城市社区医院就业的积极性较高,乡镇卫生院受冷落。3、全科医生职业发展空间小、无兴趣和收入低是学生不愿成为全科医生的主要原因。

吴少俊[10](2014)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及24h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中医证型与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实验室指标及24h动态血压的关系,探索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和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原发性高血压(EH)诊断标准的200例患者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风阳上扰、痰浊上蒙、肝肾阴虚、气血亏虚;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每组患者均记录一般资料、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行24h动态血压检查;分别进行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24h动态血压的统计及分析。结果1、EH不同中医证型与BMI指数比较:①EH中34.5%为超重或肥胖患者。②BMI指数在EH各中医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EH不同中医证型与Hcy水平比较:EH患者中,Hcy水平升高者占38.5%;Hcy指数在EH各中医证型间无差异。3、EH不同证型与血脂比较:①TC水平在EH各中医证型间差异不明显;其中风阳上扰型及痰浊上蒙型均值超过正常范围。②TG水平在EH各中医证型间差异不明显;其中痰浊上蒙型均值超过其正常范围。③HDL-C水平在EH各中医证型间差异不明显;其中气血亏虚型均值超过其正常范围。④LDL-C水平在EH各中医证型间差异不明显。其中痰浊上蒙型均值超过其正常范围。4、EH不同证型与24h动态血压比较:①脉压差及平均收缩压最大的风阳上扰型,最小的为气血亏虚型,差异显着(P<0.05)。②平均舒张压在EH各中医证型间无差异。③收缩压变异系数最大的为肝肾阴虚型,差异显着(P<0.05);舒张压变异系数在各中医证型间无差异。④EH患者中非勺型血压占比57.5%。结论1、血脂、Hey水平在各个证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作为EH中医辨证及治疗的参考指标。2、24h动态血压作为EH最重要的检测和检查手段,其检测的参数在四个中医证型之间具有差异,可作为EH中医辨证论治的辅助手段。

二、高校学生中白大衣性高血压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学生中白大衣性高血压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高年资护士参与的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探索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国内外高血压的现状
    1.2 社区高血压管理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干预
    2.4 研究工具
    2.5 资料的收集
    2.6 评价的指标
    2.7 统计学分析
    2.8 质量把控
    2.9 医学伦理原则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创新点
7. 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护士参与基层高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空勤人员诊室高血压患者的第1小时白大衣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诊室高血压标准
    1.4 ABPM高血压诊断标准
    1.5 ABPM中第1 h白大衣现象
    1.6 白大衣性高血压定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白大衣性高血压发病率
    2.2 不同时段时间段平均血压水平
    2.3 不同年龄组间第1 h血压与其他时段平均血压比较
    2.4 WCH49例患者不同时间段平均血压水平
    2.5 白大衣效应血压比较
3 讨论

(3)中医特色技术治疗高血压筛选及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背景
    2.筛选阶段
        2.1 筛选方法
        2.2 筛选过程
    3.临床阶段
        3.1 研究对象
        3.2 病例基本资料
        3.2.1 诊断标准
        3.2.2 入组标准
        3.2.3 病例基本情况
        3.3 研究方法
        3.3.1 病例分组情况
        3.3.2 健康教育
        3.3.3 穴位选择
        3.3.4 操作方法
        3.3.5 脱落
        3.3.6 不良反应
        3.4 相关指标的测量
        3.4.1 血压测量
        3.4.2 身高、体重的测量
        3.4.3 西医疗效评判标准
        3.4.4 中医症状疗效评判标准
        3.4.5 设计方法安全性评价标准
        3.5 统计学处理
        3.5.1 样本含量
        3.5.2 数据录入
        3.5.3 统计学方法
        3.6 结果分析
讨论
    1.高血压
    2.耳穴压贴治疗高血压的依据
    3.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对高血压的认识及大学生高血压研究进展
    1.中西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1.1 西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1.2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2、高血压前期
    3.大学生高血压研究现状
    4.中医特色技术治疗高血压的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4)放松功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中止试验标准
        1.2.5 剔除或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技术路线图
    2.2 随机分组方法
    2.3 对照
    2.4 盲法
    2.5 仪器设备
        2.5.1 电针仪
        2.5.2 表面肌电仪
        2.5.3 针灸针
    2.6 治疗方法
        2.6.1 针刺
        2.6.2 放松功
    2.7 观察指标
        2.7.1 VAS评分
        2.7.2 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2.7.3 SAS评分、SDS评分
        2.7.4 表面肌电图
    2.8 疗效评定
        2.8.1 评价指标
        2.8.2 评价方法
        2.8.3 疗效标准
    2.9 统计分析
    2.10 随访
3.结果
    3.1 病例完成度
    3.2 基线特征
    3.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比较
        3.4.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4.2 两组治疗前后CODI指数比较
        3.4.3 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
        3.4.4 两组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
        3.4.5 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图数据比较
    3.5 随访结果
4.分析与讨论
    4.1 疗效比较
    4.2 讨论
        4.2.1 疼痛
        4.2.2 功能障碍
        4.2.3 焦虑、抑郁情绪
        4.2.4 表面肌电指标
5.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放松功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公开发表论文
附录3 试验量表

(5)高强度间歇运动与中强度持续运动对机体血管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研究依据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血管弹性机能的相关研究
        2.1.1 血管弹性的理论概述和影响因素
        2.1.2 血管弹性的相关测量指标、测试原理
    2.2 有氧运动对血管弹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2.3 两种不同方式运动定义及发展概况
        2.3.1 中强度持续训练(MICT)
        2.3.2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分组
        3.2.2 测试指标与方法
        3.2.3 实验流程
        3.2.4运动实验
        3.2.5 数据统计
4 研究结果
    4.1 第一阶段运动实验前后相关数据变化情况
        4.1.1 心率在运动后变化情况
        4.1.2 血压在运动后变化情况
        4.1.3 血管弹性在运动后变化情况
    4.2 第二阶段运动实验前后相关数据变化情况
        4.2.1 心率在运动后变化情况
        4.2.2 血压在运动后变化情况
        4.2.3 血管弹性在运动后变化情况
    4.3 两种方式运动前后相关数据变化情况
        4.3.1 心率在运动后变化情况
        4.3.2 血压在运动后变化情况
        4.3.3 血管弹性在运动前后变化情况
5 分析与讨论
    5.1 运动实验方案及实施过程分析
    5.2 两种方式运动前后心率的比较分析
    5.3 两种方式运动前后血压的比较分析
    5.4 两种方式运动前后血管弹性的比较分析
6 结论
7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泻浊宁心汤治疗青壮年白领工作者高血压(痰湿壅盛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常见缩略词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及分级标准
        2.2 中医诊断及分级量化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病例终止标准
    6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7 分组方法
    8 治疗方法
        8.1 对照组治疗
        8.2 试验组治疗
        8.3 疗程
    9 临床观测指标
        9.1 安全性指标
        9.2 疗效性观察项目及方法
    10 疗效评定标准
        10.1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10.2 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10.3 安全性评价标准
    11 不良反应记录及处理措施
    12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2 降压疗效
        2.1 两组降压总疗效
        2.2 两组治疗期间及前后血压水平变化
        2.3 ABPM测值变化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24h平均心率比较
    3 中医证侯疗效
        3.1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2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3.3 中医症状总疗效比较
    4 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5 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Ⅱ(AⅡ)、肾素比较
    6 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变化比较
    7 安全性指标结果
讨论
    1 西医对白领高血压的文献研究
        1.1 西医学对白领职员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西医对白领职员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研究
        1.3 西医学对白领高血压的治疗研究
    2 中医对高血压及白领高血压相关文献研究
        2.1 中医对高血压的文献研究
        2.2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研究
        2.3 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分型研究
    3 健脾渗湿,宁心安神法治疗白领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理论探讨
        3.1 理论基础
        3.2 白领工作者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病因病机
        3.3 历代医家对健脾渗湿、宁心安神法治疗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认识
        3.4 选方组药特点
结语
    1 课题创新点
    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白领高血压研究进展
    1 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
    2 西医学对白领高血压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西医学对白领高血压的治疗及其特点
    3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
        3.2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优势
    4 中西医治疗白领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新市民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型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调研法
        1.5.2 案例分析法
        1.5.3 统计与数据挖掘方法
        1.5.4 问卷调查与访谈法
        1.5.5 实证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文献综述
    2.1 健康信息服务对象
        2.1.1 健康信息服务对象为普通市民的研究
        2.1.2 健康信息服务对象为医护工作者的研究
        2.1.3 健康信息服务对象为具有新市民特性人群的研究
        2.1.4 健康信息服务对象为信息提供者的研究
    2.2 健康信息服务内容
        2.2.1 健康信息服务内容为医疗信息的研究
        2.2.2 健康信息服务内容为教育咨询的研究
        2.2.3 健康信息服务内容为相关政策的研究
    2.3 健康信息服务技术
        2.3.1 移动通讯技术在健康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2.3.2 数字技术在健康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2.3.3 分类技术在健康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2.3.4 其他技术在健康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2.4 健康信息服务模型
        2.4.1 基于单一模型建立的健康信息服务模型
        2.4.2 基于组合模型建立的健康信息服务模型
        2.4.3 健康信息服务模型综述的研究
    2.5 研究不足
第3章 健康信息精准服务的基础理论
    3.1 信息服务理论
        3.1.1 信息服务的内涵与基本原理
        3.1.2 信息服务的原则与服务内容
        3.1.3 信息服务模型
        3.1.4 信息服务质量及其评价
    3.2 信息资源整合理论
        3.2.1 信息资源整合的内涵
        3.2.2 信息资源整合的模型
        3.2.3 健康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应用
    3.3 信息需求层次理论
        3.3.1 信息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内涵
        3.3.2 新市民信息需求
        3.3.3 新市民健康信息需求层次理论
    3.4 公共物品理论
        3.4.1 公共物品的内涵及特性
        3.4.2 健康信息服务的公共物品特性
        3.4.3 健康信息服务的供给和运行机制
第4章 新市民健康信息服务现状及评价
    4.1 国内外知名健康信息网站现状
        4.1.1 健康信息网站选取
        4.1.2 现状述评
    4.2 新市民健康信息服务认知度调研
        4.2.1 问卷的设计发放
        4.2.2 问卷调查结果与评析
    4.3 新市民健康信息服务现状评析
第5章 新市民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型构建
    5.1 模型构建目标与构建原则
        5.1.1 模型构建目标
        5.1.2 模型构建原则
    5.2 模型构建要素
        5.2.1 主体要素
        5.2.2 客体要素
        5.2.3 环境要素
        5.2.4 技术要素
    5.3 模型层次架构
第6章 新市民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型模块构建
    6.1 新市民健康信息资源模块构建
        6.1.1 健康信息来源
        6.1.2 网络爬虫技术设计
        6.1.3 健康信息质量评价
        6.1.4 异构资源整合
    6.2 新市民健康信息服务模块构建
        6.2.1 新市民智能检索模块构建
        6.2.2 新市民精准推送模块构建
    6.3 新市民健康信息应用模块构建
    6.4 模型构建技术路线
第7章 新市民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型实证研究
    7.1 案例研究类别的选取
    7.2 案例研究对象的选取
    7.3 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7.3.1 样本数据采集
        7.3.2 动态数据量化处理
    7.4 新市民健康信息精准服务
        7.4.1 健康指标权重值计算
        7.4.2 新市民聚类
        7.4.3 健康信息推送
    7.5 模型质量评分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主要工作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N市新市民健康信息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B 新市民健康数据采集问卷
    附录C N市新市民健康信息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列表
致谢

(8)海南地区候鸟高血压患者远距血压监护模式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候鸟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情况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智能腕表对于自然人群时点血压预测方法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智能腕表的远距血压监护模式初步探索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9)云南省高校部分在校医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及基层就业意向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调查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及24h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2.5 病例剔除标准
        2.6 观察方法
        2.7 指标检测
        2.8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中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1.1 中医学病名的认识
        1.2 高血压病中医病因病机
        1.3 现代医家对风眩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高血压病的现代药物治疗
    3 本研究中医辨证标准的选择
        3.1 参考相关文献辨证情况分析
        3.2 高血压病临床辨证论治现状
    4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4.1 高血压病与肥胖的关系
        4.2 中医学对肥胖的认识
        4.3 本课题对体重指数的研究结果
    5 原发性高血压病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5.1 西医学对H型高血压病的认识
        5.2 中医学对H型高血压病的认识
        5.3 本课题对H型高血压病研究结果
    6 原发性高血压病与血脂的关系
        6.1 现代医学对血脂的认识
        6.2 中医学对血脂的认识
        6.3 本课题对血脂的研究结果
    7 原发性高血压病与24h动态血压的关系
        7.1 高血压病与24h动态血压
        7.2 EH中医证型与24h动态血压的关系
        7.3 本课题对24h动态血压的研究结果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高校学生中白大衣性高血压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年资护士参与的基层高血压管理模式探索及实践[D]. 段春翠.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2]空勤人员诊室高血压患者的第1小时白大衣现象[J]. 陈红艳,费翔,刘萍,谢菲.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10)
  • [3]中医特色技术治疗高血压筛选及效果评价研究[D]. 李豫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4]放松功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郑会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高强度间歇运动与中强度持续运动对机体血管弹性的影响[D]. 王少鹏.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6]泻浊宁心汤治疗青壮年白领工作者高血压(痰湿壅盛型)的临床研究[D]. 文学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新市民健康信息精准服务模型构建研究[D]. 钱旦敏. 南京大学, 2018(09)
  • [8]海南地区候鸟高血压患者远距血压监护模式的探索性研究[D]. 王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7(03)
  • [9]云南省高校部分在校医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及基层就业意向调查[D]. 尚磊. 昆明医科大学, 2016(02)
  • [10]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及24h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研究[D]. 吴少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标签:;  ;  ;  ;  ;  

大学生白大衣高血压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