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展望

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展望

一、泰国汽车业的发展与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郭瑜璇,乔淑卿,石学法,吴斌,袁龙,任艺君,高晶晶,朱爱美,Narumol Kornkanitnan[1](2019)在《曼谷湾河口区百年来沉积物重金属变化趋势及污染来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5年7月在泰国曼谷湾邦巴功河河口采集了1根1.5m长的沉积物柱样,分析了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d、Pb、Co、Ni、Cu、Cr、Zn)含量,进行了粒度和210Pb、137Cs活度测试,使用地累积指数、元素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参数对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污染来源进行了推断。结果表明:沉积柱状样210 Pb、137 Cs活度测试结果计算获得的沉积速率约为2.3cm/a,沉积物柱状样记录了1948—2015年的沉积情况。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分别为0.11、29.60、19.78、44.18、28.99、80.93、99.01mg/kg。重金属含量较20世纪都有所增长,Cd、Zn、Pb、Cr在整段沉积时间框架内增长明显。元素富集程度顺序为Cd>Zn>Pb>Cr>Cu>Ni>Co,Cd元素污染程度最为严重,Pb、Cu和Zn为偏中度污染,Cr、Ni和Co为轻度污染。单一重金属生态风险系数Eir评级顺序为Cd>Pb>Cu>Ni>Co>Cr>Zn。其中Cd为很强至极强生态危害,Pb为轻微至中等生态危害。Cd、Zn、Cu和Pb元素没有超出泰国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规定的效应区间低值,Ni超出效应区间低值,但没有超过效应区间中值。重金属元素与Al较差的相关性表明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非自然来源,Cd、Cu、Zn可能源于金属冶炼和交通,此外,Cd还可能存在其他未知工业污染来源,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Cr可能源于纺织业发展。1990年之后较1990年之前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更差,指示1990年之后相比1990年之前重金属污染来源更复杂。

周慧[2](2018)在《H公司汽车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持续向前飞速发展,国内消费水平和能力也持续提升,乘用车等汽车也逐渐由奢侈品消费向家庭必需品消费转型,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也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产业大国。因此,面对日渐扩大的消费市场,我国汽车行业必须不断调整自身管理,降低成本,以提高产品价值,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在当今信息和科技创新爆炸的时代,对市场的争夺不仅是成本高低,服务优劣的竞争,而是全方位的竞争,从订单出发到原材料的采购再到研发设计生产等,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产品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汽车行业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本文通过研究H汽车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现状发现,该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该公司缺乏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公司内部缺少全面考核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标准,这就导致了H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无法参照既定的标准,也不能引起员工的重视,导致企业目前的经营进入了瓶颈。本文通过了解分析H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结构等,针对其经营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BSC和SCO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套适用于H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利用科学的方法为该绩效评价体系确定权重与赋值,使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更强,通过对H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水平的绩效评价,H公司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更清晰的反应出来,本文通过对评价结果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期望H公司能对自身管理加以改进,重新走向辉煌。

杨雯月[3](2017)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直接投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分工格局从产业间分工为主日益转向产品内分工。而东亚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区域之一,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区域合作日益推进。中国更是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积极开展对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以下简称“湄公河五国”)的直接投资。本文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现状和东亚地区生产网络呈现出的新特点出发,研究了中国和湄公河五国在全球的贸易地位和产业发展状况,分析了他们各自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所处的地位。进一步对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的投资规模、产业选择和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了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以制成品的进出口为主,并且中国的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具体而言,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服装、纺织品等中低技术含量的制成品。第二,总体上看,湄公河五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以制成品的进出口为主,但各国有所差异。湄公河国家仍处于初级产品——制成品的南北分工体系中,在当前以制成品价值链分工为主的全球生产网络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其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仍以传统的产业间分工为主。第三,随着中国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比较优势向比较劣势转化,中国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湄公河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且,中国制造业现有的低技术和高技术行业所形成的多层次生产技术,符合湄公河国家经济发展的多层次需求。第四,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的直接投资存在产业分布过于集中,易受到东道国法律法规欠缺、政治文化冲突的不利影响,以及缺乏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等问题。第五,中国到湄公河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在产业选择上应注意与各国需求相符。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要补充更多“走出去”相关的知识,学习并遵守湄公河各国的法律法规,避免同质竞争、恶性竞争。

刘林[4](2015)在《战后日本在东南亚的投资战略研究 ——以泰国的汽车工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二战后日本根据美国的战略安排,在经济上重返东南亚。通过援助、贸易、投资“三位一体”的方式逐步在东南亚国家建立了产业优势。其中,泰国作为日本在东南亚实践区域战略的重要支点,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就已经成为日本汽车业等制造公司在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在双方几十年的接触过程中,日本根据国家宏观战略的调整来改变其投资策略,并积极适应泰国因工业化驱动而做出的种种外资政策限制,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不可撼动的垄断优势。本文尝试分析日本对泰国汽车工业的投资战略,进而挖掘战后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动因、投资特点与投资效果。文章依据时间顺序展开,探讨在不同阶段,日本所面临的环境变量对其投资战略的影响、以及日本相应做出的战略修正,以此来分析日本投资战略的演化进程,抓住其内在的一般规律。文章主要包括绪论、正文、结论三个主体部分。绪论中主要详述了本文选题的缘起、探讨了该主题的研究意义,梳理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而就本文的行文结构与主要研究方法予以介绍。正文部分中,第一章是理论综述,总结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对本文研究的理论指引。从第二章开始,在结构上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战后一50年代末)、1960-1985年、1985年以后。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日本在投资战略上的动机变化——因为动力不同而发展出不同的投资方略,进而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效果也有不同;同时文章也重点分析了日本所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对其投资战略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效果,就日本如何应对环境挑战、如何对投资策略加以修正做出了分析;还有就是根据不同投资阶段的特点,文章着重阐述了日本在泰国的投资过程中,与各方的冲突与博弈,以及最终走向合作的历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每一章的最后通过日本对泰国投资战略成效的分析总结了日本战略的得失,使文章的分析框架更趋于完整。第二章从战后初期开始,当时日本国内资源短缺,急需从外界获得稳定的资源贸易渠道。在美国的安排下,日本通过“赔偿外交”与东南亚主要的资源国恢复了贸易往来,进而利用“官方开发援助”(ODA)进入各国市场拓展资源渠道,并成功的保障了资源渠道的安全。不仅为日本战后快速恢复国家工业水平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为将来日企走出海外进行投资打下了商业环境的基础。第三章关注1960至1985年,此时日本国内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期,工资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劳动力成本,致使大量日本制造业企业开始尝试海外投资经营,丰田等日本车企在政府“自由化”政策的推动下成为第一批投资者,其在泰国通过快速的市场扩张打开了局面,在当地外资政策收紧后快速调整投资战略,朝着“本土化”的方向持续迈进;而日本供应商也在这一阶段通过综合商社的协助进入泰国市场,并建立了自己的市场存在。整体上看,日本企业从进入泰国之始就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将这种战略优势一直保持下去。第四章从1985年后开始,这一阶段日本的出口贸易因“广场协议”事件带来的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压,但这为日本汽车行业的海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在泰国市场,当地政府连番的开放市场政策令日企直面国际汽车业垄断巨头的并购冲击,为了保住战略相对优势,日本跨国整车企业加快转移国内的“经团联”供应商至泰国,一来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来能帮助日本形成区域互助分工体系,夺取东南亚区域生产网络主导权,进而回报国内的投资支持。通过这些战略实施,日本在泰国的垄断优势进一步巩固。最后一章是结论,就全文的内容加以总结,并根据前文的分析就日本投资战略的三个根本命题——“日本在东南亚投资战略的服务对象”、“日本海外投资如何利用产业先天优势”、“日本投资战略对中国的借鉴”做出解答。日本作为战后快速发展、快速恢复工业化进程的先进国,其在早期的海外投资战略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研究范本,对中国当下构建投资战略起到重要的借鉴意义。希望本文粗浅的分析能为这一领域更深入的研究增添一份力量。

余露[5](2014)在《基于SVAR的中国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多因素建模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立足于金融市场的发展转型期,结合期货衍生品市场,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来研究整个经济市场中对上海天然橡胶期货价格有影响的影响变量因子。本文从经济因素和市场因素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对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以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国际原油价格、日本TOCOM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等为变量,以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建立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然橡胶期货价格影响因子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在筛选和处理影响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之后,本文选取7个变量建立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影响因子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从表达式和动态分析两方面研究影响变量对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影响。利用线性表达式来研究影响因子对橡胶期货价格的直观影响,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研究动态影响,并且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中,首次将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应用于期货价格的分析,使得变量不受变量次序排列的影响,得出了任意标准差下变量冲击的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脉冲响应函数。本文运用软件Eviews7.0进行编程,将7个变量经过ADF单位根平稳性检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之后,先建立缩减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再施加21个约束条件,建立天然橡胶期货价格影响因子的SVAR模型。通过表达式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动态分析综合研究影响因子对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波动,并在原有的脉冲响应函数基础上进行扩展,运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任意标准差冲击下的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脉冲响应,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对我国天然橡胶期货价格有影响的因子变量。这在我国的商品期货价格研究中是首次提出,对我国的商品期货价格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李安宁[6](2013)在《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泰国由传统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增加。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前,泰国的汽车全部依靠进口。60年代初,泰国开始引进国外汽车生产线,与国外汽车厂商联营,在泰国设立汽车装备厂,开启了外商直接投资汽车产业的开端。现在,泰国已成为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行业已发展成为泰国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跨国汽车企业纷纷进入泰国市场,泰国不同规模大小的汽车生产厂商都不同程度的与跨国企业合资合作。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能有效促进泰国本土企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组织向有效竞争的方向发展。虽然泰国汽车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但是也给泰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笔者选择泰国汽车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作为研究课题,意在分析泰国汽车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本文首先从对外直接投资概念、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入手,之后系统的介绍了泰国汽车产业及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泰国汽车产业概况,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产品结构、来源地情况和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然后,本文还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进行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与挑战分析。最后根据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和SWOT分析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研究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现状与对策,希望能对泰国汽车产业乃至泰国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张英椿[7](2013)在《中国企业在泰国的直接投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和泰国地理位置接近,两国在经济和社会上的联系都十分密切。两国的经济关系开始于700多年前。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资本雄厚。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寻找商机,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海外直接投资,泰国也是主要的目标之一。因为中泰两国关系一向都很好,没有历史上的冲突,在泰国的华人华侨也很多,并且没有反华现象。跟美、欧、日相比,中国与泰国的文化也比较相似。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在泰国直接投资的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因此泰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本文首先对对外直接理论和国际投资评价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再根据国别冷热理论对泰国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然后对中国企业在泰国的直接投资进行分析,分析制约中国企业在泰国直接投资的障碍,并提出促进中国企业在泰国直接投资的相关策略。另一方面,对泰国GDP和FDI之问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国别冷热比较法结果显示,泰国有较大的市场机会,国内的文化一体化,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外企享受相当大的优惠政策,这些因素有利于吸引中国企业来泰国投资。中国企业在泰国直接投资特别要注意的因素是泰国的政治稳定性、经济发展成就和两国地理及文化差异。跟其他国家相比,目前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的项目数量和金额还不是很多,2010年是历史上中国对泰国直接投资金额最高的一年,总额为577百万美元,是当年泰国吸引外资的第5位。制约中国企业在泰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政局不稳定;泰国南部边境的动乱问题;基础设施还未完善;劳动力成本较高;严重的贪污腐败;中国企业对泰国各方面的了解较少;中国品牌在泰国的知名度不高,有实力的跨国公司不多等等。检验结果显示,其他国家对泰国的投资并没有促进泰国经济的增长,但是泰国的对外贸易对其经济增长有很显着地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外国对泰国的直接投资比较少,对泰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没有显现出来。

薛其松[8](2012)在《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的东南亚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以马来西亚和泰国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东南亚地区是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重要一环,东南亚地区国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基本处于相同的地位,即各国无法在彼此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只能依赖于地区外发达国家的投资与技术支持。这样,各国在独自面对国外跨国资本和生产的时候,由于各自发展程度的迥异,就产生了不同的态度和政策。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一国制造业繁荣,而且能够促进一国在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对于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具代表性,因此本文以东南亚汽车工业为为例,剖析东南亚国家的产业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全球生产网络在东南亚的存在,并以东南亚地区的汽车生产网络为例,对东南亚国家对汽车全球生产网络的不同政策进行解析,并重点剖析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对比在全球汽车生产网络的影响下东南亚国家及其政府所选择的不同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分析两种模式的积极性与局限性,并结合东南亚各国产业目标做出评价。论文介绍了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和产业发展模式理论,并提出“保护型产业发展模式”和“开放型产业发展模式”两个新的概念。介绍东南亚国家具体的汽车产业政策,并重点以马来西亚汽车工业为例阐释保护型产业发展模式,以泰国汽车工业为例阐释开放型产业发展模式。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对比分析两种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以泰国和马来西亚汽车产业政策效果为标准评价两种产业发展模式,认为总体上开放型产业发展模式优于保护型产业发展模式,最后总结这种模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第四章第四节,研究者分析了全球生产网络与汽车产业之间的关系,并认为产业发展模式的实质是跨国资本与东道国政府间相互博弈的过程,在文章最后,研究者认为东南亚国家应对全球生产网络最主要方法是加快一体化进程。

张培正[9](2012)在《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谋求到海外发展。中泰两国历来都是友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在泰国的直接投资一直呈上升态势,所以本文研究就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展开研究。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然后分析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的环境,投资状况,投资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议。泰国拥有比较良好的投资环境: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同时还拥有巨大的内部市场,对周边国家辐射性也比较强。泰国政府吸引投资的政策不断优惠,与中国政府外交关系日益亲密,另外泰国与中国还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这些对中国企业在泰国直接投资都是有利的条件以上阐述的是泰国投资环境优势,大部分中国企业对泰国进行直接投资主要动因是寻求资源和寻求市场。然而,中国投资者要对泰国直接投资不能不考虑泰国的政局不稳定,南部边境三府的不安定,劳动力成本和物流成本高,以及贪污腐败的这些不利的问题。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的状况: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的项目和投资金额的积累还不是很多。近年来,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逐渐增加,2010年中国在泰国直接投资在所有对泰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排第五位。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的大多数都是小规模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50百万泰铢。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自身存在的问题:中国企业投资规模偏小,中国企业缺乏对泰国直接投资的了解,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以及中国品牌知名度较低。中国企业只有在这几个方面作出改变,在泰国的直接投资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最后,本文提出了给中方和泰方的建议,利于加强两国的投资合作,以及共同的发展。

张阳[10](2008)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东南亚汽车业及技术进步初探》文中认为随着生产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全球生产网络蓬勃发展起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全球生产网络之间的竞争。先进的跨国企业依靠技术标准等优势,构建复杂的全球供应链,将供应商安排在附加值不等的各生产环节上,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供应商的收益水平和技术发展进程。中国是着名的“世界工厂”,摆脱长期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生产的境况,快速推进技术水平提升,防止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下遭受过度冲击,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体,与中国毗邻,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其产业体系和经济基础与中国有相似之处。它们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较早融入了全球生产网络,特别是在嵌入汽车全球生产网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关于促进技术转移和当地技术升级的经验和教训。对其进行研究和总结,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对外投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数据和其它实证研究,证明东南亚全球生产网络的存在,并以东南亚地区的汽车业为例,对丰田等跨国公司在该地区所构建的全球性生产网络进行解析,总结东南亚汽车业利用全球生产网络促进技术进步的经验和教训,阐述在全球生产网络的新环境下,影响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促进当地企业技术进步的若干因素。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1、东南亚地区全球生产网络已经形成,并且逐步加深。该地区区域内和区域外的零部件贸易及其它中间产品的贸易量大幅度提高,外国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大量增加,区域贸易协定和三角贸易加深了生产网络的发展进程。2、东南亚汽车全球生产网络蓬勃发展起来,丰田、通用等大型汽车跨国公司均构建了各自的生产网络,当地供应商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另一方面,由于资源环境、产业政策和跨国公司的策略不同,各国的汽车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3、在东南亚汽车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过程中,东南亚各经济体的汽车业对于外国跨国公司的技术吸收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它们的经验表明,全球生产网络下的技术转移并非是单向的过程,当地的产业政策、学习态度和技术基础是技术进步和有效吸收的重要因素。

二、泰国汽车业的发展与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国汽车业的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曼谷湾河口区百年来沉积物重金属变化趋势及污染来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河口区沉积物沉积速率及粒度组成
    2.2 河口区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趋势
3 讨论
    3.1 元素富集水平
    3.3 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
4 结论

(2)H公司汽车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和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1.5 研究内容和文章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供应链管理
        2.1.1 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概念
        2.1.2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2.1.3 供应链管理系统简介
    2.2 供应链绩效评价
        2.2.1 供应链绩效的内涵
        2.2.2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
        2.2.3 供应链绩效评价主要方法与理论
第3章 H公司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3.1 H汽车公司简介
    3.2 H公司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3.2.1 H公司采购管理现状
        3.2.2 H公司库存管理现状
        3.2.3 H汽车公司销售管理现状
        3.2.4 H公司物流管理现状
    3.3 H公司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必要性分析
        3.3.1 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3.3.2 增强外部竞争能力
    3.4 H公司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问题分析
        3.4.1 绩效评价缺失
        3.4.2 评价导向单一
第4章 H公司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构建
    4.1 评价系统规划
    4.2 H公司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4.2.1 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4.2.2 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
        4.2.3 效评价体系的指标确定
        4.2.4 H公司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4.3 H公司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直接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全球生产网络的理论基础
        (二)关于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直接投资的研究
第二章 全球与东亚生产网络现状
    一、全球生产网络的出现与发展阶段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出现
        (二)全球生产分工的发展阶段
        (三)价值链走向平衡发展时期
    二、全球价值链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向本土化和区域化发展
        (二)向网络化发展
        (三)制造和服务环节相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三、东亚生产网络的新走向
        (一)“雁型模式”的诞生、式微以及新型东亚区域网络的出现
        (二)全球经济失衡与东亚生产网络结构性困境
        (三)东亚区域内竞争格局促进分工深化
第三章 中国与湄公河五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现状
    一、湄公河五国概述
        (一)地理位置与气候类型
        (二)自然资源与人口分布
        (三)社会文化与习俗
        (四)经济概况
    二、湄公河五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状态
        (一)湄公河国家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
        (二)湄公河国家国际分工地位
        (三)湄公河五国产业发展状况
    三、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状态
        (一)贸易国内附加值较低
        (二)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据重要位置
        (三)从生产阶段来看,中间投入品比重偏高
        (四)我国的加工制造行业向湄公河国家转移
第四章 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直接投资状况
    一、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的直接投资规模
    二、中国对湄公河国家直接投资领域
        (一)基础设施和建筑业
        (二)制造业
        (三)农业
        (四)能源资源开发
    三、中国对湄公河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
        (一)模型建立
        (二)回归结果分析
        (三)结论
第五章 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分布不合理
        (二)法律法规与机制欠缺
        (三)地缘政治与文化因素
        (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计量分析的原始数据
致谢
附表

(4)战后日本在东南亚的投资战略研究 ——以泰国的汽车工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三、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综述
    1.1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现实主义理论
    1.2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理论
    1.3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1.4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启示
第二章 战后初期日本以获取资源为导向的投资战略
    2.1 日本投资战略的内生动力
    2.2 战后初期日本面对的国际环境
    2.3 日本战后初期的经济外交战略:ODA促进海外资源投资、贸易的发展
        2.3.1 ODA政策出台的战略背景
        2.3.2 日本在东南亚地区全面展开ODA援助
        2.3.3 日本政府主导下的援助开发
        2.3.4 ODA投资项目与资源进口渠道
    2.4 投资战略成效分析
    2.5 日本投资战略的政治影响:稳定了东南亚与日本国内的政治环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960-1985日本以成本、市场为导向的投资战略
    3.1 日本投资战略的内生动力
    3.2 1960-1985:日本面对的国际环境
        3.2.1 1960年代日本参与东南亚国家的发展进程
        3.2.2 1970年代后日本面对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冲突
    3.3 1960-1985:日本在泰国的投资进入起步阶段
        3.3.1 日本政府的投资战略
        3.3.2 日本企业在泰国的投资活动及其竞争博弈
    3.4 1960-1985:泰国政府的战略应对:以市场换技术
    3.5 投资战略成效:日本企业显着降低生产成本
    3.6 日本投资战略的政治影响:迫使日本发展成熟的东南亚政治战略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985年后日本以建立区域分工体系为导向的投资战略
    4.1 日本投资战略的内生动力:国内投资需求旺盛
    4.2 1985年后:日本面对的国际环境
        4.2.1 东南亚区域内经济合作水平提高
        4.2.2 美国企业参与东南亚的投资竞争
    4.3 1985年后:泰国政府的战略调整:主推汽车市场的“自由化”
        4.3.1 泰国政府的战略规划
        4.3.2 泰国政府为扩大市场规模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4.3.3 泰国政府为增进技术转移在国内推动“自由化”的汽车产业政策
    4.4 1985年后:美国企业全面参与东南亚市场的竞争
        4.4.1 福特公司在泰国的投资发展
        4.4.2 美国的投资战略对日资企业的影响
    4.5 1985年后:日本在泰国的投资进入成熟阶段
        4.5.1 日本政府的投资战略
        4.5.2 日本企业在泰国的投资活动及其竞争博弈
    4.6 投资战略成效:日本企业扩大区域市场垄断地位
        4.6.1 日本企业对泰国市场的寡头垄断
        4.6.2 日本企业的互助分工体系发展了东南亚区域生产网络
    4.7 日本投资战略的政治影响:有助于日本在东南亚发挥更大的政治影响力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日本的投资着眼于服务国家宏观战略
    5.2 日本的投资利用了自身产业先天优势
    5.3 日本的投资战略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5)基于SVAR的中国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多因素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结构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建立
    2.1 SVAR 模型
        2.1.1 VAR 模型
        2.1.2 SVAR 模型
    2.2 SVAR 模型的识别
    2.3 SVAR 模型的三种类型
        2.3.1 模型
        2.3.2 模型
        2.3.3 模型
    2.4 SVAR 模型的估计
    2.5 脉冲响应函数
    2.6 脉冲响应函数的扩展
    2.7 方差分解
第三章 我国天然橡胶期货市场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3.1 天然橡胶简介
    3.2 天然橡胶供给情况
    3.3 天然橡胶需求情况
    3.4 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
    3.5 下游行业的发展情况
    3.6 汇率变动因素
    3.7 合成橡胶的影响
    3.8 日本 TOCOM 天然橡胶
    3.9 自然因素
第四章 我国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 SVAR 建模与分析
    4.1 影响因子的选择和处理
    4.2 单位根检验
    4.3 建立 SVAR 模型
        4.3.1 构建 VAR 模型
        4.3.2 SVAR 模型的建立
        4.3.3 脉冲响应函数
        4.3.4 脉冲响应函数的扩展
        4.3.5 方差分解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理论
    2.1 外商直接投资概念的界定
    2.2 垄断优势理论
    2.3 内部化理论
    2.4 区位理论
    2.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6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7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第三章 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3.1 泰国汽车产业概况
        3.1.1 泰国汽车产业的演变
        3.1.2 泰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3.1.3 泰国汽车产业的特点
    3.2 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3.2.1 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体概况
        3.2.2 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产品结构及来源地情况
        3.2.3 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
    3.3 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3.3.1 汽车产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
        3.3.2 政治方面问题
        3.3.3 外资控制领域延伸,产业不安全性凸显
        3.3.4 外资来源国过于单一,存在一定的风险
第四章 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
    4.1 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内部优势
        4.1.1 泰国国内汽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形成了产业集群
        4.1.2 泰国政府制定了明晰且开放的汽车产业政策,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投资与消费具有明确的引导性
        4.1.3 自然条件的优势,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
    4.2 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内部劣势
        4.2.1 泰国国家政局不稳定
        4.2.2 泰国汽车产业的熟练工人短缺,不利于:汽车产业的长足发展
        4.2.3 泰国的信息技术薄弱,限制了汽乍与零配件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4.3 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外部机遇和挑战
        4.3.1 泰国拥有东盟这个广阔的市场是东南亚汽车生产的中心
        4.3.2 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变化趋势带来的外部机遇
        4.3.3 泰国汽车产业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变化环境中面临的挑战
    4.4 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SWOT分析总结
第五章 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5.1 扩大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
    5.2 加大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
    5.3 增强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的稳定性
    5.4 改善政治环境
    5.5 采取措施降低产业不安全因素
    5.6 控制引资规模,分散风险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本文的局限与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7)中国企业在泰国的直接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论文的框架结构
    1.5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6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FDI经典理论
    2.3 国际投资环境评价理论
    2.4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3章 中国企业在泰国直接投资环境分析
    3.1 泰国的基本概况
    3.2 泰国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3.3 中商在泰国直接投资的环境评价
第4章 中国企业在泰国直接投资状况分析
    4.1 泰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现状
    4.2 中国企业在泰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历史
    4.3 中国企业在泰国直接投资现状分析(2003-2012年)
    4.4 制约中国企业在泰国直接投资的因素
    4.5 中国企业在泰国直接投资的建议
第5章 泰国吸引FDI的实证分析
    5.1 平稳性检验
    5.2 格兰杰因果检验
    5.3 协整检验
第6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的东南亚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以马来西亚和泰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文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全球生产网络和产业发展模式理论
    第一节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
    第二节 产业发展模式理论
第二章 全球汽车生产网络下的东南亚汽车产业
    第一节 汽车业全球生产网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二节 东南亚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因、过程及现状
第三章 东南亚国家谋求地区发展的两种模式
    第一节 保护型产业发展模式:马来西亚产业发展道路
    第二节 开放型产业发展模式:泰国的产业发展道路
    第三节 走向开放型产业发展模式:印尼和菲律宾产业发展道路
第四章 两种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第一节 两种模式的积极性与局限性
    第二节 对产业发展模式目标效果的评价
    第三节 两种模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第四节 全球生产网络下产业发展模式的实质
    第五节 东南亚汽车工业发展前景及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9)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
    1.5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对外直接投资
        2.1.2 跨国公司
    2.2 对外直接投资动因
    2.3 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母国的影响
        2.3.1 对东道国的影响
        2.3.2 对母国的影响
    2.4 研究现状
第三章 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
    3.1 泰国投资环境对中国企业直接投资有利的条件
        3.1.1 区位优势
        3.1.2 市场规模
        3.1.3 基础设施
        3.1.4 投资政策优势
        3.1.5 双边关系
        3.1.6 社会和文化环境
    3.2 泰国投资环境对中国企业直接投资不利的条件
        3.2.1 国家政局不稳定
        3.2.2 南部边境三府的不安定问题
        3.2.3 劳动力成本及供求的问题
        3.2.4 物流成本高
        3.2.5 贪污腐败的现象
    3.3 小结
第四章 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分析
    4.1 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4.2 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总量分析(1987-2010年)
    4.3 中国企业在泰国直接投资中的地位
    4.4 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4.4.1 行业结构
        4.4.2 项目规模
        4.4.3 投资额和项目数
        4.4.4 地区分布
    4.5 在泰国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
    4.6 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4.6.1 投资规模小
        4.6.2 中国企业缺乏对泰国直接投资的了解
        4.6.3 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
        4.6.4 中国品牌知名度较低
    4.7 小结
第五章 改善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的建议
    5.1 对泰方提供的建议
        5.1.1 改善的投资环境
        5.1.2 促进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具有潜力的产业
    5.2 对中方提供的建议
第六章 研究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东南亚汽车业及技术进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全球生产网络及其技术扩散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全球生产网络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全球生产网络促进当地技术进步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 东南亚地区的全球生产网络
    第一节 全球生产网络在东南亚地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全球生产网络对东南亚地区技术增长的影响
第四章 东南亚汽车业的发展与跨国公司汽车生产网络的构建
    第一节 东南亚汽车产业的简要概述和发展动向
    第二节 跨国公司对东南亚汽车业的投资概况
    第三节 跨国公司在东南亚汽车业中的网络构建
第五章 汽车全球生产网络与东南亚汽车业的技术进步
    第一节 东南亚汽车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技术进步
    第二节 全球生产网络对东南亚汽车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及相关问题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泰国汽车业的发展与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曼谷湾河口区百年来沉积物重金属变化趋势及污染来源[J]. 郭瑜璇,乔淑卿,石学法,吴斌,袁龙,任艺君,高晶晶,朱爱美,Narumol Kornkanitnan.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9(02)
  • [2]H公司汽车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 周慧. 吉林大学, 2018(01)
  • [3]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直接投资研究[D]. 杨雯月. 外交学院, 2017(01)
  • [4]战后日本在东南亚的投资战略研究 ——以泰国的汽车工业为例[D]. 刘林. 南京大学, 2015(05)
  • [5]基于SVAR的中国天然橡胶期货价格的多因素建模研究[D]. 余露.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6)
  • [6]泰国汽车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D]. 李安宁.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7)
  • [7]中国企业在泰国的直接投资研究[D]. 张英椿. 山东大学, 2013(S2)
  • [8]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的东南亚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以马来西亚和泰国为例[D]. 薛其松.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1)
  • [9]中国企业对泰国直接投资研究[D]. 张培正.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1)
  • [10]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东南亚汽车业及技术进步初探[D]. 张阳. 厦门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