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企坏账处理及债转股

银企坏账处理及债转股

一、银企不良债务的处理与债转股(论文文献综述)

理方园[1](2020)在《中金黄金债转股模式及实施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也发生转变,经济发展质量逐渐提高。但是我国实体经济债务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偏高,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对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市场化债转股是在我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减轻企业负债、降低企业杠杆率以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水平的重要举措。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为帮助国企降低财务负担以及解决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债务问题,我国推行过一轮政策性债转股。2016年新一轮的债转股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与首轮债转股明显不同。自2016年《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及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政策文件出台以来,不少企业尤其是大型央企国企积极抓住政策机遇开展债转股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市场化债转股实施工作程序复杂、涉及多方利益且风险较大,交易模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中金黄金是首家采用“债转股+优质资产注入”债转股模式的企业,实现了对市场既有债转股模式的创新,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本文以中金黄金债转股为研究案例,首先对国外债转股经验进行总结,此外又我国两轮债转股实施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市场化债转股的政策进行梳理,总结市场化债转股的特点;然后采用案例研究法对中金黄金债转股项目进行介绍和研究,着重对其实施债转股的动因、债转股模式、实施效果以及经营风险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债转股使中金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成功摆脱财务困境并且有利于改善公司经营治理状况,但仍存在一些风险和不足;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从债转股模式的选择、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对我国债转股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为后续实施债转股企业提供参考。

王昕[2](2020)在《上市公司市场化债转股的财务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16年市场化债转股开始实施至今,作为1999年政策性债转股的更新,本轮债转股的推行是我国为了更好地应对以国有大型资源、能源型企业等为代表的部分企业债务负担持续加重,债务风险加剧,企业发展进程延缓的现状。在市场化债转股的进程中,政府本着不强制、不兜底、市场化等原则,主张由市场做主导,各主体自主商定债转股相关条款,力求有效实现企业去杠杆,改善企业资本结构,落实供给侧改革,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以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集分析自2016年末以来实行市场化债转股各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通过对转股企业的财务绩效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客观、全面反映上市公司市场化债转股的财务效应。本文针对实施市场化债转股的上市公司所进行的财务绩效实证分析分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就市场化债转股对转股企业的综合性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产生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市场化债转股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代表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机制;其次基于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将样本企业的财务绩效进一步细化体现于营运、偿债和发展等三个方面,采取变量替换的方式,对上市公司市场化债转股的财务绩效作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更全面的分析上市公司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后企业的财务绩效表现情况;最终综合上述对财务绩效的实证分析过程与结论,总结出上市公司市场化债转股的财务效应。市场化债转股的财务绩效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行市场化债转股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关系,而银行股东持股比对财务杠杆与净资产收益率的负相关关系有削弱作用,进而得出市场化债转股对转股企业的财务绩效有促进作用,产生正向财务效应;基于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回归结果显示:市场化债转股能够有效提升转股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成长能力,得出上市公司市场化债转股可产生正向的融资、营运及成长效应。并依据分析结论为市场化债转股的进一步落地分别从企业、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监管方等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帮助企业去杠杆、稳发展,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助推我国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

彭小兵[3](2004)在《国企债转股中的博弈行为及运作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高负债率的现象,与之相对应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不良债权及相当的金融风险。多年来国有企业高负债率和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问题引起了决策部门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出于改善银行资产质量、降低金融风险,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的目的,同时赢得时间来完善国企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恢复和重建银行企业间正常的信贷关系,最终使整个国有经济步入市场化正常发展轨道,从1999年开始中央政府进行了部分国有企业债转股改革。但是,上述债转股的目标可能只是一个理论预期或良好的愿望。四年来债转股运作实践表明,相当一部分国企并没有因债转股的实施而在负债率降低和经营机制改善等方面有实质性的变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其不良资产情况。导致债转股目前这种困境的原因有很多,如相配套的外部环境不成熟、债转股政策存在内在矛盾等,但这些成因的背后,都与债转股实施前及之后的运作中没有考虑相关利益方的博弈行为密切相关。债转股目前这种政策设计及运作过程,导致了债转股的实施由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发生冲突而偏离国家的预期目标和政策路线。事实上,由于债转股的运作过程是有关利益集团围绕国企金融资源支配权及企业控制权展开的利益冲突和追求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的博弈过程,因此,债转股的实施,引发了各种利益冲突与合作的博弈行为,形成一系列博弈关系。建立在上述观点上,我国的债转股运作应该赋予的深层内涵是对债转股中涉及到的相关利益主体进行重新调整、并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和现代银行制度。确保债转股最终预期目标的实现、或者尽可能减少债转股风险和损失,需要在政策上作出影响博弈均衡实现的规定,这就是机制设计过程。我国的债转股政策规范设计也应该基于这种均衡分析。为了顺利推动债转股进程,实现预期目标或尽可能减少损失,利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文刻画债转股互动过程中的博弈行为,并基于这种博弈互动机理和建立博弈模型对债转股运作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分析债转股的起源、国外债转股的操作模式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基础上,研究我国债转股的实施背景及其动因。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债转股一般不脱离破产程序;在转轨制国家,债转股体现了一种私有化的进程。保证债转股股权的流动性、债转股后企业的管理重组、构建激励银行有效处理不良贷款的运作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和国企巨额负债的形成过程,都是各利益方争夺国有金融资源的博弈过程。当这两方的问题足以威胁到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时,<WP=6>作为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最高代理人的国家就迫切需要一种制度安排来有效加以解决,债转股就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产物。我国的债转股在预期目标、出发点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方面,都与国外存在很大的不同且更复杂、更困难。针对债转股当前的运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造成这种现状的成因。为了形象地说明部分问题,还构造了一个简单的博弈互动模型加以说明。特别地,由于没有考虑债转股中利益相关者博弈行为,因而国家的政策制定本身存在内在矛盾的角度,因而这种运作现状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完善债转股的运作,必须构建一系列基于债转股中博弈互动行为的机制。描述债转股的总体博弈框架及局部博弈行为,特别探讨了债转股中的中央政府行为和银行企业之间的债转股博弈关系。债转股的运作,体现了债转股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互动关系,各利益方都存在从债转股中攫取私利的动机。国家的自利倾向使得国家必然要权衡债转股的成本与收益,并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做出不符合国家利益要求的债转股选择。考虑了信息不完全和动态的情形,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债转股博弈也能达成一对混同均衡,该均衡表明了银企债转股意向达成所依赖的条件,进而修正了现有的观点。具体在债转股运作机制的具体构建上,针对债转股企业选择问题,构造一个信息甄别机制,依据这个机制,资产管理公司在其所批准的进行转股的债权额与其在企业中所占有的控制权之间加以权衡,一定数量转股债权额必须有相应的控制权要求相匹配,这样所挑选用来实施债转股的企业是符合政府制定的标准或条件的概率很大。针对债转股企业控制权配置问题,构建一个关于债转股后企业控制权在作为“内部人”的经营者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如何进行配置的模型,获得了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在债转股企业中保持(也即经营者必须出让)多少控制权的均衡点,解决了资产管理公司从何种程度上干预债转股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资产管理公司应该根据债转股企业的实际发展绩效和运营状况以及债转股企业经营者的能力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而配置控制权,其核心就是对债转股企业经营者进行良好的激励、严格的约束与监控,并体现动态可调整性。针对重塑银行企业正常的债权债务关系和为弱化政府在银行企业间借贷的行政干预问题,建立一个模型来研究债转股后企业可能向原欠债国有商业银行再贷款(再融资)行为。结论是银企债转股再贷款博弈关系应该带有多准则对策的形式,国有商业银行应把握的关键是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债转股企业投资成功的概率和可能

张鑫[4](2003)在《中国银企业债务重组动作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从我国银企债务的现状出发,论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间的不良债权债务状况,及银企之间不良债务对企业、银行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严重影响;经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性原因是宏观上投融资体制的扭曲和微观上银企产权的软约束,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将直接决定重组工作的成败。通过借鉴国内外重组运作的理论与经验,及对国内债转股运作实例的研究,认为我国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中介的债转股运作,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两方面问题。故此提出以发展健全的资本市场,改革投融资体制的宏观环境;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股有投资公司的互补运作和银行产权多元化改革,重构银企产权微观基础;并通过完善破产重整立法健全偿债保障机制的改革建议。

罗绍德[5](2003)在《对我国“债转股”的理性分析》文中提出通过分析债转股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动机 ,指出国有企业的真正问题不是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过重 ,而是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导致资金周转不畅、资金流动阻滞 ,是经营管理和制度的问题 ;分析了国家债转股政策的矛盾性。同时 ,指出债转股在实际操作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和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最后 ,分析了企业不良债务产生的根源 ,提出化解银企债务应该坚持两条道路 ,依靠银行按经济规律办事 ,最终彻底的解决办法是国家退出竞争性领域 ,不与民争利。

张轶湘[6](2003)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兼对债转股的探讨》文中认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巨大,触目惊心,并且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经营困境加剧呈恶化趋势。国有企业高负债和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贷款,是我国银行业走向市场化、商业化和国际化的重大障碍。随着我国加入WTO,银行业务逐步对外开放,如何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减轻银行包袱,及早完成银行商业化改革,已成当务之急。笔者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选择了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文试图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对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目前所采用的组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进行分析,并对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方法—债转股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其潜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全文约四万三千字,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首先对文章中将要涉及的重要概念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不良资产的两个分类标准进行界定,对两类标准加以评价。接着指出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要清楚地界定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不良资产规模巨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章分析了巨额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银行不良资产形成除了银行本身预算软约束、管理不善之外也与国有企业高负债经营,效益很差有关,同时与我国经济转轨中政策变化以及政府的干涉有关。接着指出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性,它不仅严重影响国有银行、国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还会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并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 第三章介绍了国外处理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经验。并通过对国外经验的分析,总结出对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几点启示。 第四章在对我国以往解泱不良资产方法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处理不良资产的思路,并提出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运作处置不良资产,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第五章对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手段哺转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债转股的运作,可行性等到对它的质疑,说明债转股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最后提出了应对措施,并指出只有以债转股为契机,在转股后进行公司经营结构、治理结构、产权结构的改造,并将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化解企业和银行的风险。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最终确定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原因的分析,到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再到中国处理不良资产问题的实践一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债转股。

张晓丽[7](2002)在《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风险分析及其规避》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风险问题的研究。本文的总体研究思路是:通过对债转股一般原理及国际实践的考察,为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风险分析及规避提供有益的启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政策选择的必要性和现实性;结合有关理论,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方案设计和实际操作的考察和研究,识别其间所蕴藏的风险,分析风险的形成机理;从我国特殊体制背景和国情出发,透析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深层次风险根源;在前面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规避防范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风险的基本思路和科学的对策。 本文综合了前人研究成果,提炼出适合本研究实际情况的关于人的行为的假定:①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②有限理性;③机会主义倾向。通过对国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产权与市场竞争理论的借鉴与分析,为问题的研究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在此基础上,本文采定性分析为主,辅以定量分析、社会收益——成本分析、归纳演绎、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风险分析和规避问题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研究的结论如下: (1)债转股的一般原理及国际实践为我国处理国有银企间的不良债权债务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债转股的一般原理及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一些国家利用债转股成功解决不良债权债务问题的实践,为我国不良债权债务问题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思路。同时,也为成功运作债转股提供了一些启示:作为债务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债转股不是对所有的不良债务都适用,而主要是针对其中具有成长潜力的部分;管理重组是债转股的实质,也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债转股权的实际约束力与之密切相关;从不良债权债务对国家经济的危害来看,政府对债转股的介入是必要的,但必须规范和适度。 (2)实施国有企业债转股是基于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当前,我国不良债权债务问题已积累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不仅给宏观经济系统积累了巨大的风险,威胁着国民经济的安全和稳定,而且成为深化改革的瓶颈。不良债权债务问题的解决已是刻不容缓。通过对不良债权债务的积累分析,我们发现问题的实质是:国有银企信用关系扭曲下的,国有企业机制性经济效益低下。因此,问题解决方式的选择必须着眼于问题的实质,而且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不良债权债务的对称性,不良贷款的质量状况和数量来看,我国的债务重组必然是银行——企业合二为一的重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债转股便成为了我国处理不良债权债务问题的现实战略选择。 二皿二届硕士学位论文 (3)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是一项政府主导和推动下的市场行为,政策性和操作的市场化相结合是其政策设计上的突出特点。从其原理和本质来说,债转股的根本特征是市场化。而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政策选择的研究,我们发现:作为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所有的权代表一一政府,理所当然是债务重组方式选择的决策者,也是债务重组的原始推动力。重组方式的选择必然要体现政府的多重目标,其政策性特征是显而易见。国有企业债转股正是政策设计者试图将政策性与操作的市场化完美融合,以解决不良债权债务问题的选择。这无疑增大了方案设计和实际操作的难度,使得我国的债转股可能面临着较一般意义上的债转股更大的风险。 (4)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风险巨大,而且蕴含于操作的各个环节。具体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方案设计和具体操作,我们发现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风险是现实而巨大的,蕴含于操作的各个环节。在股权的进入环节,腑在着债转股企业的确定凤险:国有企业无论是否符合债转股条件,出于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椭强烈的转股要求。尤其在审批者缺乏有效的鉴别手段,且自身存在较强的道德风险的倩况下,国有企业具有更大的逆向选择酮;陇在着逆向示范风险:一方面债转股按帐面价值转移国有椅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对其既往不咎,容易导致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在我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下,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将债转股视作一项优惠政策,而这种“优惠”又往往是为“坏”企业设置的,这对非转股的好企业就会形成逆向激励,从而选择拖欠本息、松懈管理。结果可能是亏损加剧,信用基础坍塌。在持股盘活环节,腑在着宏观经济运行环境风险:企业赢利能力的恢复除了与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外,还受外部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影响,今后两三年内正是债转股持股盘活的关键时期,经济形势能否好转,从目前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来看是不确定的。②存在转股企业治理结构弱化的风险:研究表明,在缺乏有效的外部治理结构的情况下,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便主要表现为企业控制权的取得和有效实施。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中,投资主体(AMC)的股东权利的完整性不明确,而且自身存在着有效行使股权的动力间题,使得股权的约束力可能非常有限,甚至比原有债权的约束力还要弱。在股权退出环节,股权退出面临严峻考验: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状况很难为债转股股权提供有效的追出渠道,不良债权债务的风险缺乏有

周正平[8](2002)在《银行不良资产重组与债传股》文中认为我国的现实经济中存在着两大“并发症”,即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高比例的资产负债率,其能否妥善地解决关系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根据国外不良资产重组的经验,本文提出债转股这样一种全新的制度设计以期彻底了断我国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全文主要内容和观点为:(1)系统地阐释了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历史形成原因,即是经济转轨时期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的结果。(2)总结了国外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3)客观地评析了我国以往处置银企间债权债务的经验,提出债转股这一全新的制度设计。(4)将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引入到债转股,阐释了债转股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相机干预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5)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债转股的运行机制以及对其运行效应的分析与评价。(6)通过对债转股与资本市场关系的分析,提出完善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选择。(7)提出债转股的核心问题——其退出机制的设想以期赋予本文研究的时代意义。(8)分析了债转股运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陈春霞[9](2002)在《试析“债转股”中银行的功能作用》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困扰着国有企业扭亏脱困和深化改革,扭曲了银企正常的债务关系。我国先后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对符合条件的国企实施“债转股”,以减轻国企的债务负担。“债转股”重塑了银企关系,银行在“债转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吴斌[10](2001)在《以博奕理论分析债转股政策效率》文中研究指明该文通过博奕理论对我国债转股政策效率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债转股政策的实施将使得越来越多的政策性金融资源(平价贷款)转变为市场化的信贷资产(议价贷款),从而带动整个信贷制度的变革和社会整体信用的提高,进而提高金融资源的市场配置效率;预示着历史上由非市场因素所导致的不良债权债务关系终将获得解决,银企关系恶化的倾向将得到遏止,进而成为我国银企借贷关系市场化的新起点。

二、银企不良债务的处理与债转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企不良债务的处理与债转股(论文提纲范文)

(1)中金黄金债转股模式及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与不足
        1.3.1 创新
        1.3.2 不足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综述
        2.1.2 国内文献综述
        2.1.3 文献评述
    2.2 债转股的定义
    2.3 债转股的理论基础
        2.3.1 权衡理论
        2.3.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
        2.3.3 信号传递理论
3 债转股的实施情况
    3.1 国外债转股实施情况介绍
        3.1.1 国外债转股实施情况介绍
        3.1.2 国外债转股实施的特点
    3.2 我国债转股实施状况
        3.2.1 两轮债转股对比分析
        3.2.2 市场化债转股政策背景
        3.2.3 市场化债转股实施状况
4 中金黄金债转股案例介绍
    4.1 案例选择标准
    4.2 市场化债转股参与主体介绍
        4.2.1 中金黄金及其他子公司简介
        4.2.2 机构投资者简介
    4.3 中金黄金债转股方案介绍
        4.3.1 交易过程
        4.3.2 定价策略
        4.3.3 业绩补偿
        4.3.4 退出机制
5 中金黄金债转股案例分析
    5.1 中金黄金债转股的动因分析
        5.1.1 国家债转股政策导向
        5.1.2 行业状况复杂,机遇挑战并存
        5.1.3 减轻债务压力,提升经营业绩
    5.2 中金黄金债转股模式特点分析
        5.2.1 参与主体符合市场化债转股的政策规定
        5.2.2 采用“债转股+”综合优化方案
        5.2.3 坚持市场化原则,引入社会资本
    5.3 中金黄金债转股的实施效果分析
        5.3.1 市场化债转股对企业的影响机制分析
        5.3.2 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5.3.3 市场反应分析
        5.3.4 对股权及治理结构的影响
    5.4 中金黄金债转股的风险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上市公司市场化债转股的财务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政策性债转股研究现状
        1.2.2 市场化债转股研究现状
        1.2.3 早期政策性债转股对企业财务效应影响研究
        1.2.4 市场化债转股对企业财务效应影响研究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主要创新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财务绩效管理理论
        2.1.2 资本结构理论
        2.1.3 财务效应评价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市场化债转股
        2.2.2 财务效应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市场化债转股发展进程
    3.1 政策性债转股
    3.2 市场化债转股
        3.2.1 市场化债转股的背景
        3.2.2 市场化债转股的路径
    3.3 政策性债转股与市场化债转股的联系与区别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市场化债转股财务绩效回归分析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1 理论分析
        4.1.2 研究假设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来源及选择
        4.2.2 研究变量的选取与定义
        4.2.3 模型构建
    4.3 实证检验过程
        4.3.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4.3.2 回归结果及分析
        4.3.3 稳健性检验
    4.4 财务绩效回归分析小结
第5章 市场化债转股财务绩效的进一步回归分析
    5.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5.1.1 理论分析
        5.1.2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来源及选择
        5.2.2 研究变量的选取与定义
        5.2.3 模型构建
    5.3 实证检验过程
        5.3.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5.3.2 回归结果及分析
    5.4 财务绩效进一步回归分析小结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实证研究结论
    6.2 政策性建议及优化措施
    6.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3)国企债转股中的博弈行为及运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逻辑结构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本论文的逻辑结构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本论文的创新工作
2 债转股的起源、实施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债转股的起源及其实践
        2.1.1 债转股的起源
        2.1.2 国外债转股实践和经验借鉴
    2.2 我国债转股的实施背景及动因
        2.2.1 我国债转股的实施背景
        2.2.2 我国债转股动因分析
    2.3 债转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3.1 债转股的国外研究现状
        2.3.2 债转股的国内研究现状
    2.4 关于博弈论的应用现状综述
    2.5 本章小结
3 国企债转股运作现状、问题及成因
    3.1 我国债转股的运作现状研究
        3.1.1 我国债转股的运作程序
        3.1.2 我国债转股的运作现状及问题
    3.2 我国债转股运作困境的成因研究
        3.2.1 运作机理:一个简单模型
        3.2.2 造成我国债转股困境的外部成因
        3.2.3 债转股政策设计的内在矛盾
    3.3 本章小结
4 国企债转股中的博弈行为分析
    4.1 债转股总体博弈框架
        4.1.1 债转股中的利益主体及其行为选择
        4.1.2 国企债转股总体博弈框架描述
    4.2 国企债转股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
        4.2.1 债转股中互动博弈行为及趋势预测
        4.2.2 银企债转股博弈的修正:不完全信息且是动态的
    4.3 国企改革政策的修正和延续性:债转股的内在本质
    4.4 本章小结
5 国企债转股运作机制的构建研究
    5.1 债转股企业选择机制的构建研究
        5.1.1 模型的构造与分析
        5.1.2 债转股企业选择机制设计
        5.1.3 结论性评价
    5.2 债转股企业控制权的配置研究
        5.2.1 债转股企业中控制权配置特征
        5.2.2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5.2.3 结论性评价
    5.3 基于非对称信息的银行与债转股企业再贷款风险博弈
    5.4 债转股的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监控机制构建
        5.4.1 委托代理中的信息障碍
        5.4.2 机制构建博弈
        5.4.3 信息披露监控机制对债转股政策效应的影响
    5.5 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债转股企业治理结构研究
        5.5.1 债转股企业委托代理中的相关概念描述
        5.5.2 债转股企业委托--代理框架构造
        5.5.3 债转股企业治理机制重构
        5.5.4 关于政府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激励与约束
        5.5.5 结论性评价
    5.6 债转股股权退出行为及最优退出方式决策
        5.6.1 债转股股权退出行为分析
        5.6.2 债转股股权有效退出方式最优决策
    5.7 本章小结
6 权益再分配:债转股博弈的一个实证研究
    6.1 债转股下重庆大江车辆总厂的绩效改进
        6.1.1 重庆大江车辆总厂概况及债转股方案
        6.1.2 企业债转股后绩效的改进
    6.2 利益博弈:实施债转股后存在的问题
    6.3 本章小结
7 完善我国债转股运作的政策建议
    7.1 规范政府在债转股运作中的行为
    7.2 资产管理公司的债转股运作策略
    7.3 国有商业银行的债转股经营对策
    7.4 健全我国债转股股权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7.5 深化债转股国企改革的政策建议
    7.6 完善债转股运作的制度创新体系
8 结论和研究展望
    8.1 结论
    8.2 研究展望
        8.2.1 论文研究工作的局限性
        8.2.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4)中国银企业债务重组动作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国内外银企债务重组运作问题的研究现状
    1.2 立题意义
2 我国银企之间债务的现状及其影响
    2.1 我国银企之间债务的现状
    2.2 银企之间债务的影响
3 我国银企之间债务的成因分析
    3.1 宏观投融资体制方面的原因
    3.2 微观银企产权方面的原因
4 国内外银企债务重组运作模式的分析
    4.1 国外银企债务重组的运作模式
    4.2 我国银企债务重组的理论模式与运作实践
    4.3 国内外银企债务重组运作模式的比较分析
5 我国债转股运作的实例分析
    5.1 债权转股权阶段的实例分析
    5.2 持股盘活与股权退出阶段的实例分析
6 我国银企债务重组运作的改革建议
    6.1 分类转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的设想
    6.2 健全破产重整立法强化偿债保障机制
    6.3 重构银行产权制度硬化债权人约束
    6.4 建立法人持股为主体的资本市场改善投融资环境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对我国“债转股”的理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债转股”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动机
二、此“债转股”非真正意义的“债转股”
三、此“债转股”难以取得效果
四、如何化解银企债务

(6)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兼对债转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银行不良资产的概述
    第一节 不良资产的内涵及其分类
        一、 不良资产的内涵
        二、 不良资产的分类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一、 不良资产的规模
        二、 不良资产的特征
第二章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影响
    第一节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
        一、 不良资产形成阶段
        二、 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影响
        一、 不良资产对银行的影响
        二、 不良资产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三、 不良资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
    第一节 国外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比较
        一、 按银行不良资产的严重程度,解决银行不良资产时可选择银行破产清盘或银行资产重组模式
        二、 按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资金融通渠道不同,可分为政府、银行和第三方三个债务成本负担者
        三、 按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集中程度不同,可分为集中处理、分散处理两种模式
    第二节 国外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给我们的启示
        一、 银行的不良资产重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 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处理要有专门机构、专门运作
        三、 不良资产处理的早晚决定着效果与成本的大小
        四、 治标治本,防范银行不良资产要放在首要位置
第四章 深化改革,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第一节 对以往解决不良资产方法的评析
        一、 以往解决不良资产的主要方法
        二、 理论界对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建议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方式的选择--成立资产管理公司
        一、 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及业务范围的规定
        二、 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情况
        三、 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
        四、 资产管理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五章 对债转股的探讨
    第一节 债转股的运作
        一、 债转股的含义及目的
        二、 债转股是适合我国的不良资产处置办法
    第二节 债转股的剖析
        一、 债转股并非一转就灵
        二、 处理措施
        三、 两点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7)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风险分析及其规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导言
1. 总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 理论框架
    2.1 基本范畴
    2.2 人的行为假设
    2.3 论借鉴与分析
        2.3.1 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与寻租
        2.3.2 委托—代理理论与风险
        2.3.3 产权与市场竞争
3. 债转股的一般原理与国际实践
    3.1 债转股的理论依据
    3.2 债转股的一般运作
    3.3 国际实践分析
        3.3.1 美国的债转股
        3.3.2 东欧及前苏联等体制转轨国家的债转股
        3.3.3 匈牙利政府债务重组
4. 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实践情况
    4.1 我国债权、股权转换的历史回顾
    4.2 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政策选择
        4.2.1 国有银企间不良债权债务的积累分析(问题实质的剖析)
        4.2.2 解决国有银企间的不良债权债务问题已刻不容缓
        4.2.3 债转股成为问题解决的现实选择
    4.3 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实际操作情况
        4.3.1 债转股的实施范围和条件
        4.3.2 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运作流程与机制
5. 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风险分析
    5.1 股权进入环节的风险分析
        5.1.1 债转股企业的确定风险
        5.1.2 债转股的逆向示范风险
    5.2 持股盘活环节的风险分析
        5.2.1 宏观经济运行环境风险
        5.2.2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恶化的风险
    5.3 股权退出环节的风险分析
    5.4 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风险根源
6. 风险规避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6.1 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风险规避的基本思路
    6.2 风险规避的具体对策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银行不良资产重组与债传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文献综述
正文:
    0 引言
    1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历史形成原因: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
        1.1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1.2 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分析
        1.3 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转轨经济期投融资体制的变迁
        1.4 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的比较分析
        1.5 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产生的理论与政策误区
        1.6 我国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特征的界定与审视
        1.7 因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所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 国外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借鉴分析
        2.1 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
        2.1.1 美国的RTC战略
        2.1.2 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实践
        2.1.3 日本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教训
        2.1.4 韩国银行重组与不良资产处理
        2.2 国外不良资产重组的比较分析与经验借鉴
        2.2.1 国外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比较分析
        2.2.2 国外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对我国的启示
        2.3 中国特色的银行不良资产重组之路
    3 我国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重组
        3.1 我国以往银企间债权债务重组之路
        3.1.1 财政补贴
        3.1.2 企业破产冲债
        3.1.3 银行销债
        3.1.4 对我国以往解决银企间债权债务的评析
        3.2 债转股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
        3.2.1 债转股产生的历史背景
        3.2.2 债转股的现实意义
    4 债转股的理论基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4.1 债转股的基本理论
        4.1.1 债权与股权
        4.1.2 债权转股权的现实含义
        4.1.3 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理论
        4.2 债转股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4.2.1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4.2.2 债转股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5 我国债转股的运作机制及效应评析
        5.1 我国债转股的运作机制及思考
        5.1.1 我国债转股的条件
        5.1.2 债转股的运作程序
        5.1.3 我国债转股的投资主体——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5.1.4 资产管理公司所需资金来源和不良债权收购价格的确定
        5.1.5 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东运作途径和债权转股权的转换比例
        5.2 我国债转股的效应评价
        5.2.1 我国债转股的现实效果
        5.2.2 对我国债转股成效的分析
        5.3 对我国成效的辩证思考
        5.3.1 债转股的实施有赖于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5.3.2 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化解银行存量不良资产时更应增强银行自身化解不良资产增量水平
        5.3.3 在政府主导下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同时应弱化政府的作用
        5.3.4 我国债转股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6 债转股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6.1 债转股与资本市场
        6.1.1 债转股的顺利实施有赖于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6.1.2 债转股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6.2 完善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
        6.2.1 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
        6.2.2 我国资本市场的缺陷
        6.2.3 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之路
    7 债转股退出机制的设想
        7.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变为投资银行的设想
        7.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生存期后可能的选择
        7.1.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化为投资银行的原因与条件分析
        7.1.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成投资银行的基本思想
        7.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退出的途径
        7.2.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退出几种可能途径
        7.2.2 几种股权退出方式的比较分析
        7.2.3 我国现阶段的政策导向
    8 债转股运作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及防范
        8.1 有关道德风险的基本理论
        8.2 债转股运作过程中的道德风险表现及危害
        8.3 道德风险的形成原因
        8.4 道德风险的防范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10)以博奕理论分析债转股政策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良信贷资产形成中的博奕与均衡
    (一)信贷资金财政化与不良信贷资产形成
    (二)高债务与高不良债务
    (三)不良信贷资产形成中的博奕与均衡
        1. 国家利益冲突与均衡
        2. 国有商业银行利益冲突与均衡
        3. 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与均衡
二、债转股过程中利益各方的博奕与均衡
    (一)不良信贷资产评估损失与“埋单”博奕
        1. 债转股过程中的资产评估损失问题
        2.“埋单”博奕
    (二)国家实施债转股的界限与策略选择
    (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分析
    (四)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博奕与效率
三、结论

四、银企不良债务的处理与债转股(论文参考文献)

  • [1]中金黄金债转股模式及实施效果研究[D]. 理方园.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2]上市公司市场化债转股的财务效应研究[D]. 王昕. 山西财经大学, 2020(04)
  • [3]国企债转股中的博弈行为及运作机制研究[D]. 彭小兵. 重庆大学, 2004(01)
  • [4]中国银企业债务重组动作问题的研究[D]. 张鑫.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3(01)
  • [5]对我国“债转股”的理性分析[J]. 罗绍德.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03)
  • [6]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兼对债转股的探讨[D]. 张轶湘. 广西大学, 2003(01)
  • [7]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风险分析及其规避[D]. 张晓丽. 西南农业大学, 2002(02)
  • [8]银行不良资产重组与债传股[D]. 周正平. 中南林学院, 2002(02)
  • [9]试析“债转股”中银行的功能作用[J]. 陈春霞. 江西社会科学, 2002(04)
  • [10]以博奕理论分析债转股政策效率[J]. 吴斌.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06)

标签:;  ;  ;  ;  ;  

银企坏账处理及债转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