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醛树脂/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酚醛树脂/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一、酚醛树脂/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周海瑛[1](2021)在《竹炭无机复合板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竹炭是竹子的热解产物之一,因具有独特的孔隙结构、吸附性、导电性备受关注。为顺应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本文以竹炭为原材料,氯氧镁水泥为胶黏剂,以热压成型工艺制备竹炭无机复合板,探索可行的工艺参数,对扩大竹炭利用范围,推进竹炭高质化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原料配比以及工艺参数下制备竹炭无机复合板(以下简称竹炭板),并对竹炭板进行物理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优化工艺参数,再通过添加纤维的方法对竹炭板进行增强改性,获得满足室内装饰用的无机竹炭板,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及数据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氯氧镁水泥最合适的摩尔比为n(MgO):n(MgCl2·6H2O):n(H2O)=7:1:10,与竹炭颗粒搅拌组胚压制竹炭板。在一定粒径条件下,竹炭板的静曲强度与竹炭颗粒的振实密度呈正相关,与竹炭添量呈负相关。以27目-64目的竹炭压制的竹炭无机复合板的静曲强度最大,竹炭含量40%时,可达7.05 MPa。竹炭添加量为45%时剖面密度分布均匀,静曲强度为6.12 MPa,密度1.1g/cm3。竹炭板对甲醛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到氯氧镁水泥的水化产物以针棒状晶体互相交织粘结竹炭颗粒,且能够进入竹炭孔径内部以胶钉的形式“咬合”竹炭孔径内壁提供粘结强度。(2)结合竹炭板的力学性能和物相分析,确定在热压温度90℃,热压时间15min条件下压制的竹炭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适当提高压力有利于压制出致密且均匀的竹炭无机复合板,但压力过大会使本身质脆的竹炭颗粒被压溃导致竹炭板的力学性能下降。竹炭板的静曲强度在养护6d时达到最高,后续虽有所波动但基本稳定在6.5MPa左右。(3)剑麻纤维对竹炭板的力学性能增强效果优于棕榈,长度40mm的剑麻添加15g使竹炭板的静曲强度比原来提升了83%;长度40mm的剑麻添加12g使竹炭板的内结合强度提升了70%。但添加纤维对竹炭板的尺寸稳定性无显着影响。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剑麻纤维分散状的纤丝能够很好的抓附氯氧镁水泥基体,同时剑麻纤维的内部有部分氯氧镁水泥的水化产物,而棕榈纤维内部少有发现。

宫小文[2](2021)在《多重网络聚降冰片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形状记忆高分子聚合物(SMP)是一种特殊的形状记忆材料,其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它具有综合性能优异、实用价值高、成本低等优点而得到迅速的发展。聚降冰片烯(PNB),呈白色粉末状,其分子量高达300万,分子链之间的相互缠结构成了材料的固定相,用来保持其初始形状。分子链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玻璃态至橡胶态的玻璃化转变做为可逆相,这两相使得PNB具有优异的形状记忆性能。为进一步拓展PNB的应用,以及丰富其理论研究,本论文选用PNB作为研究基体,采用无转子硫化仪(MD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等仪器探究不同种类与不同程度的化学交联网络,以及功能性填料形成的导电网络等对PNB材料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形状记忆机理,拓宽其形状记忆响应方式。形状记忆材料在保证优异形状记忆性能的同时也要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普通填料在PNB内部的分散较差,因此我们创新性的在PNB中加入间苯二酚预聚体(HT1005)与甲醛给予体(HMMM),通过原位固化反应生成的体型酚醛树脂网络与PNB内部物理缠结网络共同构筑双重网络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少量的酚醛树脂网络在提高PNB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也保证了复合材料优异的形状记忆性能。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交联网络对PNB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通过加入不同用量的硫黄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使交联剂在PNB内部构筑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交联网络,引入“类互穿网络”。研究发现,DCP交联后产生的碳碳交联键键长较短,键能大,并且相邻双键加成聚合后形成聚集体结构,这对DCP交联的PNB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含硫交联键键长较长,键能较小,在大应变下承载外力的能力强,赋予硫黄交联的PNB复合材料以优异的力学性能,也保证其在形状记忆测试中熵弹恢复时能够提供充足的恢复力,形状恢复率高,材料具有更好的形状记忆性能。为拓展PNB材料的电致形状记忆效应,以PNB做为基体材料,加入导电炭黑以及碳纤维制得的复合材料均表现出电热双致形状记忆性能。同导电炭黑相比,由于碳纤维自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这使得其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但碳纤维用量不能过少,否则无法提供很好的力学支撑。碳纤维在PNB内部的分散性较差。因此,碳纤维形成的导电网络没有导电炭黑形成的完善,少量的导电炭黑在保证复合材料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同时也兼具电致形状记忆性能。

王勇[3](2021)在《木质素环氧树脂类木材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造板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和建筑材料,以甲醛为基础的“三醛”胶黏剂为商业常用的木材胶黏剂,对环境有一定污染性,因此开发绿色无甲醛的木材胶黏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木质素由于产量丰富、价格低廉、且可再生,是目前制备无醛木材胶黏剂的可选原料之一。本文以工业木质素为原料,分别研究了木质素与商业环氧树脂共混、木质素接枝环氧化改性等制备方法,应用于木材胶黏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作为交联剂,与工业木质素通过共混的方式合成木质素-EGDE环氧树脂木材胶黏剂,探讨了木质素与EGDE的最佳配比。通过添加二乙烯三胺作为固化剂,可提高木质素-EGDE木材胶黏剂的粘接强度和耐水性。研究发现,木质素与EGDE共混时间对胶合强度有一定影响。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50 g木质素,12 g EGDE,1 g二乙烯三胺,混合时间为60 min时,胶合板的湿强度可以达到0.81 MPa。虽然可以满足国标(GB/T 9846-2015)的要求(≥0.7MPa),但仍然不具备对传统商业胶黏剂的竞争优势。其次,探讨木质素在碱性水相中与环氧氯丙烷进行接枝反应,从而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有利于提升胶合板的环保品质。研究了木质素环氧化反应条件对树脂的OH基和环氧基含量的影响以及对胶合板的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环氧化反应时Na OH的加入量对木质素环氧树脂结构和胶合板的影响较大,当木质素的OH基与Na OH摩尔比为1:1时,由木质素环氧树脂制得的胶合板胶合强度最大,其湿强度可达到1.61 MPa。采用FTIR、滴定分析与NMR等技术手段对不同条件下的产物表征结果显示,在环氧化反应过程中,木质素分子中的羟基逐渐被环氧基团所取代,Na OH的加入量可以决定环氧化反应的进行程度。通过TG和DTG表征,认为较低环氧化程度的木质素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较差。根据SEM和激光粒径分布表征结果推断,木质素环氧化后应用于木材胶黏剂时,环氧化程度较低时,会导致胶黏剂固化后粘接强度较低,而环氧化程度较高时,胶黏剂颗粒较大,不利于与木板形成较好的机械互锁,导致粘接强度降低。采用“一锅法”工艺,经优化发现通过减少反应时加入水的量,反应体系可直接应用于胶黏剂。当反应时水与木质素的比例在1.5-1.8范围内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不会降低。面向工业应用,对胶黏剂的固化温度、固化剂以及胶黏剂稳定性进一步开展了优化。当热压阶段温度从150℃降低到120℃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降低,其中湿强度从1.61 MPa降低至1.07 MPa。通过加入聚醚胺-2000等固化剂后,胶合板在较低热压温度(120℃)下的湿强度提高到1.54 MPa。为了提高胶黏剂的稳定性,发现加入聚丙烯酰胺(PAM)对木质素环氧树脂胶黏剂的水中稳定性有一定帮助,而过多的PAM会使胶合强度降低。认为该方法有潜力应用于木质素木材胶黏剂的工业应用。

张传艳[4](2021)在《松木基木陶瓷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生物质材料作为木材陶瓷的原料自身具有独特的天然孔道结构、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环境友好并且价格低廉等优异特性,对于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碳材料,推动超级电容器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利用废弃的松木为原料制备新型的木材陶瓷材料。针对木材陶瓷比电容及能量密度低等不足,通过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引入赝电容,使两者起到协同作用,得到具有比电容高、循环稳定性好、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较为优异的复合电极。通过电化学测试及相应的表征测试分析不同掺杂方式对木材陶瓷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电化学性能,优化活化及掺杂条件,从而总结出最佳的制备方案,为合理利用绿色循环可持续的生物质材料制备木材陶瓷电极材料提供了新途径。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以废弃的松木为原料,将其粉碎过筛后与热固性酚醛树脂混合成型,采用高温炭化和水热活化二步法制备出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和较大比表面积的块状松木基木材陶瓷。研究不同物料比、活化时间及活化温度对木材陶瓷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物料比为3:7、180℃条件下水热活化6h制备的木材陶瓷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671.997 m2·g-1)。将其作为电极材料在6 mol L-1KOH电解质中测试,获得最大比电容为118.5 F·g-1(电流密度为0.1 A·g-1),随着电流密度增加到2.0 A·g-1,电容保持率为71%。在2000次循环充放电后,其电容保持率仍然可以达到79.3%,表明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2)以松木基木材陶瓷为基体、KMnO4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活化法制备出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块状松木基木材陶瓷/MnOx复合电极。通过改变KMnO4的质量探究复合电极的最佳掺杂比,MnOx的掺杂为电极材料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使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1 A·g-1的情况下,获得的最大比电容为293.7 F·g-1,是未引入MnOx样品的3.5倍。在5000次循环后仍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能够达到81.9%的电容保持率。在二电极体系中,松木基木材陶瓷/MnOx复合材料作为电极表现出良好的能量密度(24.65 Wh·kg-1)和功率密度(125 W·kg-1)。(3)以0.1 mol·L-1的MnSO4溶液作为沉积液,在pH=5~6的条件下,采用恒电流电沉积的方法得到表面负载MnO2薄膜结构的块状木材陶瓷/MnO2复合电极。木材陶瓷基体优异的导电性可以弥补MnO2导电性差的缺点,从而提高MnO2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利用率;高理论比电容MnO2的引入可以提高整体复合电极的电容性能。在三电极体系中,复合电极可以获得最大比电容541.2 F·g·1(电流密度为0.1 A·g-1)。经5 000次循环后仍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电容保持率为85.7%)。在木材陶瓷/MnO2复合电极组成的对称超级电容器中,当功率密度为100 W·kg-1时,能量密度可达到82.32 Wh·kg-1。通过点亮LED灯泡说明通过恒电流电沉积制备的木材陶瓷/MnO2复合电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杨慧君[5](2021)在《纤维/膨胀珍珠岩对脱硫石膏性能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火力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脱硫石膏,若不加以妥善处理,脱硫石膏的堆积将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污染环境,因此,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目前,脱硫石膏最主要的潜在应用领域为建筑材料,尤其是墙体材料,但其自身强度低、耐水性差等问题制约了其推广应用,同时,为了实现脱硫石膏轻质化,添加轻质材料,但又因为轻质材料存在上浮现象,所以本文针对轻质材料上浮、脱硫石膏成型后强度低、耐水性差等问题,研究制备了一种轻质、高强、耐水的脱硫石膏复合材料,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在脱硫石膏中添加膨胀珍珠岩,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化脱硫石膏制备工艺,以解决膨胀珍珠岩的上浮问题。研究表明:先将脱硫石膏与柠檬酸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2.0%的包裹膨胀珍珠岩,其包裹比例为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水=1:3:1.8,最后加入水搅拌,采用直接成型的方式制备脱硫石膏试件,膨胀珍珠岩上浮现象明显改善,其绝干抗折强度、饱水抗折强度、绝干抗压强度和和饱水抗压强度分别为4.09MPa、2.18MPa、10.08MPa、5.67MPa,干表观密度为1.182g/cm3;2.进一步优化轻质材料在脱硫石膏内部的分布形式,并改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通过正交试验,以纤维掺入方式、浆体搅拌方式、试件振捣次数为三因素,完善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工艺为:先将脱硫石膏与柠檬酸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的2.0%包裹膨胀珍珠岩,包裹比例为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水=1:3:1.8,最后加入预搅拌好的纤维与水的混合物一起搅拌均匀,振捣20次成型,此时膨胀珍珠岩上浮现象基本消失,复合材料绝干抗折强度、饱水抗折强度、绝干抗压强度和和饱水抗压强度分别为4.66MPa、2.66MPa、11.23MPa、6.51MPa,与采用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复合材料制备方式制备的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复合材料相比,分别提高了15.06%、10.37%、12.30%、10.15%,干表观密度为1.154g/cm3,减小了2.29%;3.采用不同类型、不同掺量的纤维,通过单掺和复掺的方式,辅以外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来进一步改善脱硫石膏复合材料的强度。结果表明,纤维掺加的最优配比为:不掺HPMC,复掺三种纤维,掺量1.5%,三种纤维比例为:聚丙烯纤维固定掺量0.3%、木质纤维素纤维:玻璃纤维=1:2,此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优,绝干抗折强度、饱水抗折强度、绝干抗压强度、饱水抗压强度、干表观密度分别为7.14MPa、3.21MPa、21.26MPa、8.71MPa、1.187g/cm3,较未掺杂任何纤维时提高了46.01%、21.13%、52.95%、27.90%、2.15%;4.防水剂具有提高材料抗渗性、减小吸水率的作用,通过单掺、复掺有机硅防水剂与石蜡乳液提高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复合材料耐水性。研究表明,掺加防水剂后的最优配比为:单掺2.0%石蜡乳液,此时复合材料整体性能优异,与未掺防水剂相比,饱水抗折强度为3.38MPa,增加了3.05%,干表观密度为1.188g/cm3,降低了0.75%,2h吸水率、24h吸水率分别为7.99%、10.16%,分别减小了42.56%、29.00%,抗折软化系数、抗压软化系数分别为0.630、0.601,分别增加了40.94%、56.10%。

叶长收[6](2021)在《高韧性碳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点阵结构的设计与表征》文中研究说明碳气凝胶复合材料由于具有低密度、耐超高温、低热导率等显着特性,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但本征脆性成为限制其在航空航天防隔热领域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全面深入研究制备工艺对碳气凝胶微观结构演变和传热机理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力学承载能力和实现性能集成,设计并构筑出高韧性超轻质碳气凝胶复合材料和点阵结构,并进行了高温性能表征。将对超高温隔热材料的升级和服役可靠性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撑,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间苯二酚和甲醛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和乙醇超临界干燥得到酚醛气凝胶,经惰性气氛高温裂解得到碳气凝胶。研究了有机含量和催化剂含量对气凝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制备了密度为0.028-0.196g/cm3、热导率为0.0259-0.0707 W/(m·K)的绝热超轻质碳气凝胶。高强度短切碳纤维的添加不仅提高了碳气凝胶的压缩强度,同时明显改善气凝胶的脆性,提高其可加工性。碳气凝胶为脆性断裂,通过碳纤维增韧后的复合材料变成了伪塑性,断裂应变大幅提高。碳纤维增强碳气凝胶复合材料的超低高温热导率和良好的可加工性,提高了其在热防护系统中的应用性。采用低成本的常压干燥工艺制备出了石墨烯复合碳气凝胶和高密度自增强碳气凝胶。石墨烯复合碳气凝胶是将石墨烯作为收缩抑制剂掺杂入酚醛气凝胶进行制备,氧化石墨烯能显着增强凝胶的网状结构,提高其在干燥过程中的抗坍塌能力;高密度自增强碳气凝胶主要是利用骨架的增强和孔结构变大,提高抗收缩能力,降低收缩率。由于碳颗粒与孔隙排列均匀、粒径小、网络结构丰富、颗粒颈部增强等特点,无需溶剂交换就可制备出高强碳气凝胶。(2)以碳粘结碳纤维(CBCF)复合材料为基体,通过真空浸渍-乙醇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了新型超弹性碳气凝胶浸渍碳纤维骨架复合材料(CBCF-CA)。浸渍气凝胶后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和模量均增加,相对于增加试样密度和表面修饰,浸渍气凝胶力学性能增强效率更高。CBCF-CA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经1600°C热处理后,微结构、物相和力学性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高温下的压缩强度没有发生衰退。同时,由于采用了热导率较低的浸渍碳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并没有大幅增加。高温稳定性、高强度、低热导率、良好的可加工性以及高电磁屏蔽使CBCF-CA成为新型多功能材料,在超高温热防护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研究CBCF-CA复合材料在多次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唯象模型,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类Mullins效应。采用Abaqus中伪弹性理论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可以有效地模拟CBCF-CA复合材料的压缩回弹行为。同时,基于X射线层析数字成像技术重构了由碳纤维、热解碳和气凝胶组成的CBCF-CA复合材料的有限元模型。之后利用该模型进行传热机理分析,计算得到CBCF-CA复合材料的高温热导率,结果与实验值较为相符。(3)选用碳纤维绳预浸料以自支撑方法缝合制备了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C/PR)复合材料点阵结构。在面外压缩、面内压缩和剪切载荷作用下,测试了其性能并分析了典型的破坏模式。推导了点阵结构的力学性能预报公式,预测了其破坏模式。点阵结构填充酚醛气凝胶能显着降低背部升温速率,具有优异的烧蚀维形能力,可用于超高温热防护系统。对完全裂解碳/酚醛结构和集成热防护系统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计算了等效热导率,并用考虑温度效应的热阻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气凝胶的填充可以有效地抑制热辐射,降低结构件的等效热导率。

林发知[7](2021)在《壳层纤维含量对改性稻秸/HDPE共挤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共挤出秸塑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改善是因为共挤出技术赋予秸塑复合材料核-壳双层结构,这种材料的壳-核结构力学性能十分重要,而壳层纤维的含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至今在国内外研究较少,这也成为了制约这种新型材料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围绕共挤出秸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来探讨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核/壳结构的力学影响性能,使用木粉和改性稻秸,分别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作为共挤出复合材料的壳层和核层,并分别研究壳层材料、核层材料和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蠕变、动态机械、流变性能和界面剥离强度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为:针对稻秸粉改性的研究。分别用用1%氢氧化钠(AL)热溶液(T212om-02标准)、冷水(CW)和热水(HW)(T207-cm-08标准)对稻秸粉末进行抽提处理,得到三种去除抽提物的稻秸(AL-RS、CW-RS和HW-RS)。利用这三种改性稻秸和未改性稻秸分别与HDPE基体混合熔融造粒进而通过单螺杆制备秸塑复合材料。结果显示热水改性稻秸与HDPE制备的秸塑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相比未改性秸塑复合材料有较好改善,分别增加98.40、83.11和154.79%。而且处理试剂无毒、无腐蚀性,抗挤出膨胀性强并且对环境友好。因此将热水处理的稻秸用作下面壳层和核层的原料。针对核层材料的研究。热水处理的稻秸能使秸塑复合材料在弯曲和拉伸性能方面得到改善,但材料在冲击性能方面表现出下降。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测试表明改性稻秸核层材料刚性强于未改性的稻秸核层,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都得到很好的提升,且抗蠕变性也强于未改性的稻秸/HDPE复合材料。针对壳层材料的研究。制备木粉/HDPE和稻秸粉/HDPE共挤出壳层,分析相同木粉和稻秸粉含量对共挤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并与相同含量的未改性稻秸制备的壳层进行对比。通过研究发现分别添加20%的稻秸和木粉原料,相较于HDPE,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增加35.3%、30.26%和128%、120%。但同时抗冲击强度却有明显降低。且相同含量的木粉大于稻秸的增强作用。DMA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纯PE壳层,随着纤维添加,储能模量增加5.5%-37%,且在稻秸含量为30%时最大。但损耗因子减小了1%-13.3%,且木粉含量为20%减小最多。而对于流变性能和抗蠕变性能,壳层为木粉的明显强于稻秸和未处理的稻秸壳层。针对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壳层分别为纯HDPE,10%、20%、30%稻秸粉,10%、20%木粉,核层分别为40%、50%、60%稻秸粉,利用自制共挤设备制备含壳层和核层结构的共挤出秸塑复合材料,来研究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秸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发现壳层纤维原料含量对共挤出秸塑复合材料增幅较大,低含量即可对其性能有较好改善,在弯曲和拉伸性能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DMA测试表明壳层中纤维原料含量在适当的范围内会带来较为明显的刚性增强。流变测试表明当壳层和核层为同种原料时,壳层原料含量越高,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越好。剥离强度测试表明,当壳层和核层为同种原料时,壳层原料含量越多,剥离强度越高,提高区间为1%-11%。

陈玲[8](2021)在《基于低共熔溶剂的木质素/酚醛树脂多孔炭的构筑及性能调控》文中认为木质素基多孔炭的制备主要依靠传统的炭化-活化两步法,能耗大,且产物孔结构单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酚醛树脂炭气凝胶具有大比表面积、孔结构丰富、孔径可调节等特点,且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的多孔结构是依靠凝胶化学过程自发形成,无需活化,因此对设备和环境损害小。但酚醛树脂炭气凝胶存在原料间苯二酚价格昂贵、工艺耗时长、步骤繁琐等问题。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是一类功能型溶剂体系,具有原料易得、低毒、室温稳定且结构和功能可调节等特点,十分适用于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基于此,本论文选择和设计了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DES,开发了基于DES的一步法木质素基多孔炭的可控制备;发展了DES催化酚醛树脂石墨化多孔炭气凝胶的快速合成方法;最后利用DES活化处理木质素,由得到的具有高反应活性的改性木质素替代间苯二酚原料制备高性能木质素-酚醛树脂炭气凝胶,实现了木质素原料价格低廉与酚醛树脂炭气凝胶自发成孔的优势互补。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及结果如下:(1)以酶解木质素为炭前驱体,氯化胆碱/Zn Cl2组成的DES作为软模板剂和氮源,采用一步炭化活化法制备了具有943 m2 g-1的大比表面积和4.01%的氮掺杂效率的多孔炭。向反应体系中引入尿素可以进一步调节炭产物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使材料由小介孔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微/介孔并存的分级多孔结构演变,并赋予材料约6%-10%的氮掺杂效率。当尿素与木质素的质量比为0.5时,由木质素/尿素/DES共热解得到的多孔炭LUDC_0.5具有最高的比电容和最优的倍率性能,其在电流密度0.5 A g-1时的比电容为177.5 F g-1,在10 A g-1大电流密度下的电容保持率达到了77%,且在经12000次循环充放电后,仍保留了96%的初始电容。(2)以三元铁基DES(氯化胆碱/乙二醇/Fe Cl3=1:4:1)作为酚醛聚合反应媒介,利用铁的催化聚合和催化石墨化双重作用制备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结合低温空气氧化刻蚀造孔的方法可实现超微孔石墨化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的快速制备。研究发现,700℃控温炭化得到的产物RFCX-700兼具无定型碳和石墨化碳双相结构。在400℃低温条件下通过简单的空气热氧化处理,选择性刻蚀RFCX-700中的无定型碳域即可获得具有高导电性的超微孔酚醛树脂炭气凝胶O-RFCX-700,其比表面积达到了587 m2 g-1,且炭表面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可以通过界面吸附和氧化还原反应双重作用实现对电荷的高效存储,在三电极体系中,O-RFCX-700在电流密度0.5 A g-1时的比电容达到了209 F g-1,其中,电化学双电层电容和赝电容的贡献率分别约为57%和43%。(3)为了进一步简化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的合成工艺,发展了三元铁基DES(氯化胆碱/乙二醇/Fe Cl3)与水相结合的双溶剂法一步原位合成具有不同孔结构和结晶结构的酚醛树脂炭气凝胶,无需空气氧化刻蚀处理。其中铁基DES作为酚醛聚合反应和石墨化过程的双重催化剂,水作为共溶剂对聚合反应过程和相分离过程加以调节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孔结构。通过控制共溶剂中DES和水的比例可以有效调节产物的孔结构和结晶结构,当共溶剂体系中DES的质量分数为70 wt%时,可获得具有丰富炭微孔(SBET=566 m2 g-1)和膨胀纳米石墨的酚醛树脂炭气凝胶。将这种独特的炭结构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其可逆容量达到了633 m A h g-1(0.1 A g-1),且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4)利用低黏的三元DES(氯化胆碱/尿素/丙三醇=1:1:1)结合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散碳纳米管(CNT),制备高导电性CNT@酚醛树脂炭气凝胶复合材料。DES与SDS的配合使用可以达到高效分散CNT的效果,相比同等条件下的水性CNT分散液,由DES得到的分散液具有更好的分散效果和稳定性,确保了原位合成CNT@炭气凝胶的过程中不发生可见相分离,同时高效分散的CNT还可以充当结构导向剂诱导酚醛树脂凝胶粒子的取向增长,最终形成“纤维状”酚醛树脂基碳复合材料。这种“纤维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孔结构和更高的导电性,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表现出228 F g-1(0.5 A g-1)的高比电容,较纯酚醛树脂炭气凝胶提高了22%,较水性条件下得到的CNT@炭气凝胶复合材料高出200%。(5)DES可用于炭化活化木质素、催化酚醛聚合获得高性能木质素基多孔炭和酚醛树脂炭气凝胶。更进一步,利用酸性DES(氯化胆碱/二水合草酸=1:1)改性处理木质素,并由得到的改性木质素替代20 wt%-60 wt%的间苯二酚制备木质素-酚醛树脂炭气凝胶(DLRFCs),实现木质素原料价格低廉与酚醛树脂炭气凝胶自发成孔的优势互补。结果表明:酸性DES在100℃条件下改性处理木质素6 h可以达到很好的脱甲氧基和断醚键的效果,得到的改性木质素DL6的分子量由原木质素的12431 g mol-1降为3763 g mol-1,总酚羟基含量和Ⅰ型酚羟基[OHⅠ]含量分别约为原木质素的1.9倍和3.8倍,反应活性增加。其在常规碱性条件下与甲醛反应时的凝胶化时间较原木质素显着缩短,得到的有机凝胶DLRFs与纯酚醛树脂凝胶RF的化学结构相似。相比于由原木质素得到的木质素-酚醛树脂炭气凝胶LRFCs,DLRFCs的微观形貌、孔结构组成、表面化学性质及电化学性能都更接近纯酚醛树脂炭气凝胶RFC。(6)由酸性DES(氯化胆碱/草酸)改性处理木质素得到的DL6部分替代间苯二酚,利用三元铁基DES(氯化胆碱/乙二醇/Fe Cl3)为溶剂、催化剂,采用金属离子催化结合低温空气氧化刻蚀造孔的方法快速制备木质素-酚醛树脂炭气凝胶,同步实现降低酚醛树脂炭气凝胶原料价格与简化其工艺过程的双重目标。结果表明:铁基DES催化结合空气氧化刻蚀处理的方法十分适用于木质素-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的制备。当以改性木质素DL6替代40%的间苯二酚制备炭气凝胶时,产物的孔结构、结晶结构与纯酚醛树脂炭气凝胶十分相似,且具有比纯酚醛树脂炭气凝胶更高水平的表面官能团含量。用作电极材料时,其在5 m V s-1扫描速率条件下的比电容达到了227 F g-1,在100 m V s-1大扫速下仍具有138 F g-1的比电容,均优于同等条件下的纯酚醛树脂炭气凝胶。

吴丹妮[9](2020)在《木材用镁质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木材工业中常用的醛类树脂胶黏剂所制成的木质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释放甲醛污染居住环境,且热稳定性和阻燃效果较差。因此,亟需研发功能叠加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木材胶黏剂。无机镁质胶黏剂具备粘接强度高、无毒环保、热稳定性好、不易燃烧等特点,综合性能较为突出,但关于镁质胶黏剂用于木材粘接的相关研究十分匮乏,导致其在木制品加工领域鲜少应用。本研究首先以轻烧氧化镁、氯化镁和水制备镁质胶黏剂并用于杨木胶合板,通过正交试验等方法确定了木材用镁质胶黏剂的优选配方和制备工艺,对优选镁质胶黏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镁质胶黏剂与木材界面之间的胶合机理。同时,通过加入苯丙乳液改性剂和大豆蛋白改性剂分别实现了镁质胶黏剂制备胶合板耐水性能和胶合性能的优化,并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热重分析及锥形量热测试等方法对改性镁质胶黏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镁质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胶合性能受原料摩尔比、施胶量、冷压时间和养护天数等因素影响,其中,养护天数的影响最为显着。适用于木材的镁质胶黏剂优选配方和制备工艺条件为:n(Mg O)/n(Mg Cl2)=6,n(H2O)/n(Mg Cl2)=16,施胶量为700g/m2(双面),冷压时间为28h,养护天数为13d,在此条件下镁质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干胶合强度为1.40MPa,湿胶合强度为1.08MPa。镁质胶黏剂与木材界面的胶合机理为镁质胶黏剂润湿木材表面并扩散渗透到木材孔隙中,固化后形成胶钉胶接被胶合木材。(2)镁质胶黏剂的晶相组成和微观形貌是影响其性能的直接因素。固化后的镁质胶黏剂由大量5Mg(OH)2·Mg Cl2·8H2O(518相晶体)和少量3Mg(OH)2·Mg Cl2·8H2O(318相晶体)、Mg(OH)2和Mg O组成,微观形态以叶片状晶体交错堆叠为主。浸水后,镁质胶黏剂中的518相晶体发生部分水解导致相变,微观形貌呈薄圆片状晶体。(3)适量添加苯丙乳液可以提高镁质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耐水性能。当苯丙乳液添加量为镁质胶黏剂的6wt%,养护天数为13d时,苯丙乳液改性镁质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耐水性能最佳,强度保留系数增大了14.79%,24h吸水率减小了18.56%。改性机理为苯丙乳液颗粒填充镁质胶黏剂结构空隙并在结晶物表面形成薄膜,可有效抑制镁质胶黏剂发生水解。(4)适量添加大豆蛋白改性剂可以提高镁质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胶合性能。当大豆蛋白添加量为镁质胶黏剂的3wt%,养护天数为13d时,大豆蛋白改性镁质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最大,干胶合强度增大了18.57%,湿胶合强度增大了18.52%。其改性机理为大豆蛋白与镁质胶黏剂形成互穿网络结构,有效改镁质胶黏剂结构的均一性和致密性。(5)镁质胶黏剂、苯丙乳液改性镁质胶黏剂和大豆蛋白改性镁质胶黏剂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所制备的胶合板均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镁质胶黏剂及改性胶黏剂在30-800℃范围内的总质量损失率为45%-50%,所制备的胶合板在燃烧时的总热释放量和热释放速率均远小于酚醛树脂胶黏剂制备胶合板。

蒋海东[10](2020)在《杨木/稻草突变结构碎料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木材资源供求关系日益紧张,原材料多元化是今后人造板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农作物秸秆产量大、来源广、种类多,是木质资源的理想替代品。但秸秆强度普遍不高,而大片刨花具有强重比高、施胶量少、稳定性好等特点,用大片木刨花和秸秆碎料制备的木材-秸秆突变结构碎料板不仅可以缓解木材资源短缺现象、提高秸秆利用率,还可解决传统人造板强重比低的问题,为高性能人造板的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本文以稻草秸秆碎料和杨木大片碎料为原材料,异氰酸酯(MDI)、酚醛树脂(PF)为胶粘剂,按照三层突变结构设计,制备强重比较高的杨木-稻草复合碎料板。研究表芯层碎料质量比、板材密度、表层碎料目数和芯层PF胶施加量等四个因素与板材剖面密度分布、表面特征和理化性能的关系,优化原料配比、板坯结构和工艺控制参数,探究了层状结构差异大的板材的破坏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表层采用稻草秸秆细料,芯层采用杨木大片碎料,所制板材的表层最高密度和芯层最低密度相差较大,比值为3.3~3.5,相较于普通板材高出一倍左右,从表层过渡到芯层的密度曲线变化陡峭,剖面密度呈现明显的“U”型分布。(2)随着表层稻草碎料质量比的增加,芯层大片碎料质量比减少,使得表层最高密度和芯层最低密度均降低,表层厚度增加,表面平均粗糙度从2.393μm增至4.404μm,表面接触角从108.2°降至89.9°;表层和芯层结合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板面握钉力和板边芯层握钉力均下降。通过综合比较,较优的表芯层碎料质量比为4:6。(3)板材密度对板材性能影响显着。随着板材密度降低,板材整体的密实化程度降低,表层内结合强度、芯层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板面握钉力和板边握钉力均降低。密度为500 kg/m3的板材表面预固化层达到0.93mm;板面平均粗糙度从2.246μm增加至5.137μm,表面接触角从119.3°减少至96.6°;在保证物理力学性能满足要求的条件下,杨木-稻草复合碎料板密度可降至560kg/m3,强重比达到45089N i m/kg,大片刨花的增强效果明显。(4)随着表层稻草碎料目数的增大,表层最高密度增加,芯层最低密度降低,二者比值为3.5~3.9;表层内结合强度从0.80MPa增至1.04MPa,当目数为60-80目时,板材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1.48MPa和4038MPa,板面握钉力从2093N降至1696N,板边芯层握钉力从1672N降至1510N;2h-TS在1%-3%之间,24-TS在7%-8%之间。综合板材质量和制造成本,表层稻草细料目数在40-80目之间较为合适。(5)当芯层PF胶添加量从4.5%增至9.0%时,芯层内结合强度从0.64MPa增加至0.80MPa;静曲强度、板面握钉力和板边芯层握钉力均增加;2h-TS、24h-TS分别从9.3%、16.0%降至4.6%、11.7%;甲醛释放量从0.43mg/100g增至0.59mg/100g,但低于1.6mg/100g,满足日本F☆☆☆☆级标准;(6)杨木-稻草复合碎料板的破坏过程主要包括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和韧性(分层)破坏等三个阶段,表现为分层断裂,这种破坏类型的板材具有断裂预警的作用。(7)表层采用稻草秸秆细料和和施加量为5.0%的MDI胶,芯层采用杨木大片碎料和施加量为6.0%的PF胶(替代4.0%的MDI胶),压制三层突变结构的杨木-稻草复合碎料板能达到《GB/T 4897-2015刨花板》中干燥状态下家具用(P2型)或承重用(P4型)刨花板的要求,胶黏剂成本可以降低50%左右。

二、酚醛树脂/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酚醛树脂/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竹炭无机复合板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竹材资源利用概况
    1.2 竹炭及其性能应用
        1.2.1 竹炭的吸附性能
        1.2.2 炭的导电性能
        1.2.3 炭的远红外放射性能
        1.2.4 炭基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
    1.3 氯氧镁水泥的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2 竹炭原材料的表征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竹炭粉的粒径分布测定
        2.3.2 竹炭粉的振实密度测定
        2.3.3 竹炭粉的吸附率测定
    2.4 试验结果和分析
        2.4.1 不同目数竹炭粉的粒径分布
        2.4.2 不同目数竹炭粉的振实密度
        2.4.3 不同目数竹炭颗粒对有害气体的吸附率
    2.5 本章小结
3 原料配比对竹炭无机复合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仪器和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氯氧镁水泥基础配方的确定
        3.3.2 氯氧镁水泥试样的制备及抗折性能的测试
        3.3.3 氯氧镁水泥的物相表征
        3.3.4 竹炭无机复合板的制备
        3.3.5 竹炭无机复合板的静曲强度测试
        3.3.6 竹炭无机复合板的剖面密度表征
        3.3.7 竹炭无机复合板甲醛吸附性能测试
        3.3.8 竹炭无机复合板的24h吸水率和吸水膨胀测试
        3.3.9 竹炭无机复合板的热重分析
        3.3.10 扫描电镜(SEM)与能谱分析(EDS)分析
    3.4 试验结果和分析
        3.4.1 氯氧镁水泥配比的确定
        3.4.2 竹炭粒径与含量对竹炭无机复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3.4.3 竹炭无机复合板的剖面密度分析
        3.4.4 竹炭粒径和添加量对竹炭无机复合板甲醛吸附率的影响
        3.4.5 竹炭粒径和含量对竹炭无机复合板吸水率和吸水膨胀率的影响
        3.4.6 竹炭无机复合板的热重分析
        3.4.7 竹炭无机复合板微观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生产工艺对竹炭无机复合板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仪器和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不同工艺参数制备竹炭无机复合板
        4.3.1.1 不同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对竹炭无机复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2 不同压力对竹炭无机复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3 不同养护时间对竹炭无机复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4.3.2 竹炭无机复合板的静曲强度测试
        4.3.3 竹炭无机复合板的XRD表征
        4.3.3.1 不同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的竹炭无机复合板的XRD表征
        4.3.3.2 不同养护时间的竹炭无机复合板的XRD表征
        4.3.4 竹炭无机复合板的剖面密度表征
    4.4 试验结果和分析
        4.4.1 不同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对竹炭无机复合板静曲强度的影响
        4.4.2 不同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的竹炭无机复合板的XRD表征
        4.4.2.1 不同热压温度的氯氧镁水泥竹炭的XRD表征
        4.4.2.2 不同热压时间的氯氧镁水泥竹炭的XRD表征
        4.4.3 不同热压压力对竹炭无机复合板静曲强度的影响
        4.4.4 不同养护时间对竹炭无机复合板静曲强度的影响
        4.4.5 不同养护时间的竹炭无机复合板的XRD表征
    4.5 本章小结
5 竹炭无机复合板的性能增强改性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仪器和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竹炭无机复合板的纤维增强
        5.3.2 纤维增强的竹炭无机复合板的静曲强度测试
        5.3.3 纤维增强的竹炭无机复合板的内结合性能测试
        5.3.4 纤维增强的竹炭无机复合板的吸水率测试
        5.3.5 纤维增强的竹炭无机复合板的吸水膨胀率测试
    5.4 试验结果和分析
        5.4.1 竹炭无机复合板的纤维增强
        5.4.1.1 添加棕榈丝对竹炭无机复合板静曲强度的影响
        5.4.1.2 添加剑麻丝对竹炭无机复合板静曲强度的影响
        5.4.1.3 添加棕榈丝对竹炭无机复合板力学内结合强度的影响
        5.4.1.4 添加剑麻丝对竹炭无机复合板力学内结合强度的影响
        5.4.2 纤维增强的竹炭无机复合板的吸水率和吸水膨胀率分析
        5.4.3 纤维增强的竹炭无机复合板微观结构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2)多重网络聚降冰片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形状记忆聚合物
        1.1.1 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历史及发展
        1.1.2 形状记忆机理与分类
        1.1.3 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应用
    1.2 聚降冰片烯简介
        1.2.1 聚降冰片烯的基本性能
        1.2.2 聚降冰片烯的研究进展
        1.2.3 聚降冰片烯的应用
    1.3 酚醛树脂
        1.3.1 酚醛树脂简介
        1.3.2 酚醛树脂网络的补强作用
    1.4 硫黄以及过氧化物交联
    1.5 电致型形状记忆复合材料
        1.5.1 电致形状材料的种类
    1.6 研究内容及目的
第二章 原位固化酚醛树脂网络对聚降冰片烯性能的影响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样品制备
        2.1.3 测试与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原料结构分析及酚醛树脂网络形成过程
        2.2.2 交联特性
        2.2.3 DSC分析
        2.2.4 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2.2.5 物理机械性能
        2.2.6 X射线衍射
        2.2.7 形状记忆性能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共价交联网络对聚降冰片烯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材料
        3.1.2 样品制备
        3.1.3 测试与表征
    3.2 结果分析
        3.2.1 交联特性
        3.2.2 DSC分析
        3.2.3 力学性能
        3.2.4 XRD分析
        3.2.5 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3.2.6 形状记忆性能
        3.2.7 两种交联反应机理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降冰片烯的电热双驱动形状记忆性能探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材料
        4.1.2 样品制备
    4.2 结果与讨论(PNB-CFx复合材料)
        4.2.1 力学性能分析
        4.2.2 电性能分析
        4.2.3 电致形状记忆性能
        4.2.4 热致形状记忆性能
    4.3 结果与讨论(PNB-CBx复合材料)
        4.3.1 力学性能分析
        4.3.2 电性能
        4.3.3 电致形状记忆性能
        4.3.4 热致形状记忆性能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木质素环氧树脂类木材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木材胶黏剂
        1.2.1 石油基木材胶黏剂
        1.2.2 生物质基木材胶黏剂
    1.3 木质素
        1.3.1 木质素的结构
        1.3.2 工业木质素的来源
        1.3.3 木质素的应用
    1.4 木质素基木材胶黏剂的研究进展
        1.4.1 木质素-酚醛树脂胶黏剂
        1.4.2 无醛木质素胶黏剂
    1.5 研究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意义及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业碱木素与EGDE环氧树脂共混制备木材胶黏剂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木材胶黏剂的制备
        2.3.2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3 三层胶合板的压制
        2.3.4 显微镜观察方法
        2.3.5 胶合板胶合强度检测方法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EGDE添加量对木材胶黏剂的影响
        2.4.2 二乙烯三胺添加量对木材胶黏剂的影响
        2.4.3 混合时间对木材胶黏剂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相中合成木质素环氧树脂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木质素的纯化
        3.3.2 木质素环氧化
        3.3.3 木质素环氧树脂胶黏剂“一锅法”工艺
        3.3.4 环氧当量测定
        3.3.5 木质素及环氧化木质素的定量磷谱分析
        3.3.6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3.3.7 热重测试(TG)
        3.3.8 粒径分布测试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水相木质素环氧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3.4.2 木质素环氧树脂红外光谱分析(FTIR)
        3.4.3 ~(31)PNMR分析
        3.4.4 木质素环氧树脂对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
        3.4.5 木质素环氧树脂固化过程的研究
        3.4.6 胶合板粘接原理分析
        3.4.7 一锅法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质素环氧树脂木材胶黏剂热压工艺优化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木质素基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4.3.2 不同热压温度对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
        4.3.3 胶黏剂黏度测量方法
        4.3.4 胶黏剂固含量测量方法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热压温度对胶合强度的影响
        4.4.2 固化剂对胶合强度的影响
        4.4.3 PAM对胶合强度的影响
        4.4.4 商业应用可行性的初步探索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4)松木基木陶瓷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
        1.1.1 生物质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1.1.2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1.2 松木及木陶瓷概述
        1.2.1 松木及其微观结构
        1.2.2 木陶瓷
    1.3 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1.3.1 超级电容器的简介
        1.3.2 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1.4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4.1 研究意义
        1.4.2 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表征测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电极材料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2.2.1 电极材料的表征
        2.2.2 电化学性能测试
3 松木基木陶瓷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单因素实验
        3.2.2 正交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物料比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3.2 活化温度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3.3 活化时间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3.4 正交实验数据分析
        3.3.5 验证实验数据分析
        3.3.6 电化学性能
        3.3.7 微观形貌及物相构成
    3.4 本章小结
4 水热活化法负载MnO_x木陶瓷的电化学性能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微观形貌
        4.3.2 比表面积及孔径结构
        4.3.3 物相构成
        4.3.4 电化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5 电沉积法负载MnO_2木陶瓷的电化学性能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基体材料处理
        5.2.2 木材陶瓷/MnO_2复合电极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木材陶瓷/MnO_2复合电极的制备机理
        5.3.2 微观形貌
        5.3.3 电化学性能
        5.3.4 不同pH值下沉积时间对电极材料的影响
        5.3.5 超级电容器的组装及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5)纤维/膨胀珍珠岩对脱硫石膏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脱硫石膏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思路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仪器及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制备工艺优化
    3.1 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制备工艺优化
    3.2 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制备工艺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纤维对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4.1 玻璃纤维对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4.2 聚丙烯纤维对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4.3 木质纤维素对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4.4 纤维复掺对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4.5 纤维单掺与复掺的对比
    4.6 纤维分散剂HPMC对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耐水性研究
    5.1 有机硅防水剂对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耐水性的影响
    5.2 石蜡乳液对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耐水性的影响
    5.3 防水剂复掺对纤维/膨胀珍珠岩/脱硫石膏耐水性的影响
    5.4 防水剂单掺与复掺的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高韧性碳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点阵结构的设计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碳气凝胶隔热材料研究现状
        1.2.1 碳气凝胶的合成机理及制备工艺
        1.2.2 碳气凝胶基隔热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2.3 碳气凝胶的高温隔热机理
    1.3 多孔材料超弹性研究进展
        1.3.1 多孔碳材料的力学性能
        1.3.2 CBCF复合材料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
    1.4 承载防隔热多功能一体化热防护材料与结构研究进展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制备及研究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与设备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2 主要实验设备
    2.3 样品的制备方法
        2.3.1 轻质高韧性碳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2.3.2 高回弹CBCF及其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2.3.3 承载防隔热一体化碳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性能测试方法
        2.4.1 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测试表征
        2.4.2 物相分析与微观结构表征
        2.4.3 热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轻质高韧性碳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超轻质碳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及性能
        3.2.1 催化剂含量对碳气凝胶性能的影响
        3.2.2 有机物含量对碳气凝胶性能的影响
        3.2.3 碳气凝胶的高温稳定性研究
    3.3 碳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常压干燥工艺研究
        3.3.1 有机物增强气凝胶骨架常压干燥
        3.3.2 石墨烯复合碳气凝胶的常压干燥工艺
        3.3.3 自增强气凝胶骨架常压干燥
    3.4 第二相增强增韧碳气凝胶性能研究
        3.4.1 碳化硅晶须增强增韧碳气凝胶复合材料
        3.4.2 短切碳纤维增强增韧碳气凝胶复合材料
        3.4.3 气凝胶增强增韧机理分析
    3.5 碳气凝胶超高温隔热机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回弹CBCF及其气凝胶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碳气凝胶浸渍CBCF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4.2.1 CBCF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4.2.2 CBCF-CA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4.2.3 CBCF复合材料压缩回弹性能测试及表征
        4.2.4 CBCF复合材料的类Mullins效应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4.3 碳气凝胶浸渍CBCF复合材料高温性能分析
        4.3.1 高温热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3.2 高温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4.3.3 碳气凝胶复合材料的高温隔热性能
    4.4 CBCF复合材料三维随机网络重构方法及隔热性能研究
        4.4.1 μ-CT测试及图像重构
        4.4.2 CBCF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
        4.4.3 实现算法与结果表征
        4.4.4 CBCF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结果
        4.4.5 CBCF-CA复合材料热力学数学仿真
    4.5 碳气凝胶浸渍CBCF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承载/防隔热一体化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5.1 引言
    5.2 碳/酚醛金字塔点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优化
        5.2.1 点阵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
        5.2.2 碳纤维增强酚醛金字塔点阵结构平压性能
        5.2.3 碳纤维增强酚醛金字塔点阵结构压剪性能
        5.2.4 碳纤维增强酚醛金字塔点阵结构侧压性能
    5.3 承载/防热酚醛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防隔热性能及热传导分析
        5.3.1 点阵结构温度响应分析
        5.3.2 高温热辐射下的金字塔点阵复合材料微结构演变分析
        5.3.3 热传导机理分析
    5.4 完全裂解碳/酚醛点阵填充碳气凝胶集成式热防护系统性能表征
        5.4.1 背温测试温度响应分析
        5.4.2 传热特性的计算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壳层纤维含量对改性稻秸/HDPE共挤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木塑复合材料加工方式概述
        1.2.1 木塑挤出成型
        1.2.2 木塑热压成型
        1.2.3 注塑成型
        1.2.4 树脂传递成型
        1.2.5 3D打印成型
    1.3 共挤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共挤出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3.2 共挤出复合材料现存的问题与不足
        1.3.3 共挤出工艺的改善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本论文创新点
2 核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
        2.2.2 仪器和设备
        2.2.3 核层材料制备
        2.2.4 表征方法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2.3.1 核层稻秸的成分和红外及结晶性能
        2.3.2 核层断面微观形貌
        2.3.3 核层热重性能
        2.3.4 核层静态力学性能
        2.3.5 核层蠕变性能
        2.3.6 核层动态热机械性能
        2.3.7 核层流变性
        2.3.8 挤出胀大效应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壳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
        3.2.2 仪器和设备
        3.2.3 壳层材料制备
        3.2.4 表征方法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1 壳层断面微观形貌
        3.3.2 壳层静态力学性能
        3.3.3 壳层蠕变性能
        3.3.4 壳层动态热机械性能
        3.3.5 壳层流变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共挤出对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制备及壳层纤维含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
        4.2.2 仪器和设备
        4.2.3 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制备
        4.2.4 表征方法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4.3.1 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断面微观形貌影响
        4.3.2 壳层纤维含量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蠕变性能的影响
        4.3.4 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动态机械性能影响
        4.3.5 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
        4.3.6 壳层纤维含量对共挤出改性稻秸/HDPE复合材料壳核界面强度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8)基于低共熔溶剂的木质素/酚醛树脂多孔炭的构筑及性能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木质素及木质素基多孔炭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1.1 木质素简介
        1.1.2 木质素基多孔炭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2 酚醛树脂及酚醛树脂基多孔炭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2.1 酚醛树脂简介
        1.2.2 酚醛树脂基多孔炭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3 木质素-酚醛树脂多孔炭的研究进展
    1.4 多孔碳材料的功能化改性研究进展
        1.4.1 表面氧化
        1.4.2 杂原子掺杂改性
        1.4.3 多孔炭的纳米颗粒负载改性
    1.5 低共熔溶剂(DES)及其在功能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1.5.1 低共熔溶剂简介
        1.5.2 低共熔溶剂在功能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1.6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目的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7 创新点
第二章 DES活化木质素制备氮掺杂分级多孔炭及其性能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
        2.2.2 低共熔溶剂ChCl-ZnCl_2的合成
        2.2.3 木质素基氮掺杂纳米多孔炭的制备
        2.2.4 形貌及结构表征
        2.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基DES催化酚醛树脂超微孔炭气凝胶的快速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材料
        3.2.2 低共熔溶剂ChCl-EG-Fe Cl_3的合成
        3.2.3 多孔炭气凝胶的制备
        3.2.4 多孔炭气凝胶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3.2.5 多孔炭气凝胶的电化学性能
    3.3 结果与讨论
        3.3.1 DES的合成与表征
        3.3.2 炭气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3.3.3 炭气凝胶的电化学性能
        3.3.4 超微孔炭气凝胶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溶剂法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实验材料
        4.2.2 低共熔溶剂ChCl-EG-Fe Cl_3的合成
        4.2.3 炭气凝胶的设计与制备
        4.2.4 样品形貌和结构表征
        4.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DES及 DES-H_2O双溶剂体系的制备与表征
        4.3.2 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元DES高效分散碳纳米管制备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材料来源
        5.2.2 三元低共熔溶剂Ch Cl-U-G的合成
        5.2.3 MWCNT的分散及CNT@炭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5.2.4 炭气凝胶及CNT@炭气凝胶复合材料的酸刻蚀处理
        5.2.5 形貌及结构表征
        5.2.6 电化学性能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低共熔溶剂的合成及MWCNT的分散
        5.3.2 炭气凝胶及CNT@炭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5.3.3 炭气凝胶及CNT@炭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5.3.4 酸改性炭气凝胶及CNT@炭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结构演变规律
        5.3.5 改性炭气凝胶及CNT@炭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酸性DES活化木质素制备木质素-酚醛树脂炭气凝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材料
        6.2.2 低共熔溶剂Ch Cl-OA的合成
        6.2.3 低共熔溶剂改性木质素的制备
        6.2.4 木质素-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的制备
        6.2.5 木质素及改性木质素的形貌与结构分析
        6.2.6 有机凝胶及炭气凝胶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木质素及改性木质素的形貌与结构分析
        6.3.2 木质素-酚醛树脂有机凝胶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
        6.3.3 木质素-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的形貌、结构和性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铁基DES催化木质素-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的快速制备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材料
        7.2.2 酸性DES(Ch Cl-OA)的合成及改性木质素DL6 的制备
        7.2.3 铁基DES(ChCl-EG-Fe Cl_3)的合成
        7.2.4 木质素-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的快速制备
        7.2.5 木质素-酚醛树脂有机凝胶及炭气凝胶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7.2.6 木质素-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的电化学性能
    7.3 结果与讨论
        7.3.1 铁基DES催化木质素-酚醛树脂有机凝胶的合成及其形成机理
        7.3.2 木质素-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7.3.3 木质素-酚醛树脂炭气凝胶的电化学性能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9)木材用镁质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镁质胶黏剂概述
        1.2.1 镁质胶黏剂的特点
        1.2.2 镁质胶黏剂的应用
    1.3 镁质胶黏剂研究进展
        1.3.1 镁质胶黏剂形成机理
        1.3.2 镁质胶黏剂微观结构与性能
        1.3.3 镁质胶黏剂原料及养护工艺
        1.3.4 镁质胶黏剂性能改性
    1.4 本研究主要内容
        1.4.1 现存问题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木材用镁质胶黏剂制备工艺及胶合机理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木材用镁质胶黏剂原料配比及制备工艺的优选
        2.3.2 养护天数对木材用镁质胶黏剂性能的影响
        2.3.3 镁质胶黏剂与木材胶合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木材用镁质胶黏剂结构与性能表征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方法
        3.2.2 试验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木材用镁质胶黏剂的基本性能参数
        3.3.2 木材用镁质胶黏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3.3.3 木材用镁质胶黏剂的晶相分析
        3.3.4 木材用镁质胶黏剂的微观形貌
        3.3.5 木材用镁质胶黏剂的热稳定性
        3.3.6 镁质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阻燃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苯丙乳液改性镁质胶黏剂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苯丙乳液改性镁质胶黏剂的基本性能参数
        4.3.2 苯丙乳液改性镁质胶黏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4.3.3 苯丙乳液改性镁质胶黏剂的晶相组成
        4.3.4 苯丙乳液改性镁质胶黏剂的微观形貌
        4.3.5 苯丙乳液改性镁质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胶合性能
        4.3.6 苯丙乳液改性镁质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耐水性能
        4.3.7 苯丙乳液改性镁质胶黏剂的热稳定性
        4.3.8 苯丙乳液改性镁质胶黏剂的阻燃性能
    4.4 本章小结
5 大豆蛋白粉改性镁质胶黏剂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设备
        5.2.3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大豆蛋白改性镁质胶黏剂的基本性能参数
        5.3.2 大豆蛋白改性镁质胶黏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5.3.3 大豆蛋白改性镁质胶黏剂的晶相分析
        5.3.4 大豆蛋白改性镁质胶黏剂的微观形貌
        5.3.5 大豆蛋白改性镁质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胶合性能
        5.3.6 大豆蛋白改性镁质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耐水性能
        5.3.7 大豆蛋白改性镁质胶黏剂的热稳定性
        5.3.8 大豆蛋白改性镁质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阻燃性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10)杨木/稻草突变结构碎料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木质资源及加工现状
    1.2 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加工现状
    1.3 大片刨花板发展现状
    1.4 木材-秸秆复合碎料板的研究背景、内容及目的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内容及目的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2 不同表芯层质量比对板材性能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剖面密度及表面特征分析
        2.3.2 理化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板材密度对板材性能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剖面密度及表面特征分析
        3.3.2 理化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表层目数对板材性能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剖面密度分析
        4.3.2 理化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芯层不同PF胶施胶量与板材性能的关系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剖面密度分析
        5.3.2 理化性能分析
        5.3.3 生产成本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校外导师简介
致谢

四、酚醛树脂/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竹炭无机复合板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周海瑛.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2)
  • [2]多重网络聚降冰片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宫小文.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2)
  • [3]木质素环氧树脂类木材胶黏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王勇. 广西大学, 2021(12)
  • [4]松木基木陶瓷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 张传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5]纤维/膨胀珍珠岩对脱硫石膏性能影响研究[D]. 杨慧君. 石河子大学, 2021
  • [6]高韧性碳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点阵结构的设计与表征[D]. 叶长收.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7]壳层纤维含量对改性稻秸/HDPE共挤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D]. 林发知.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8]基于低共熔溶剂的木质素/酚醛树脂多孔炭的构筑及性能调控[D]. 陈玲. 南京林业大学, 2021(02)
  • [9]木材用镁质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吴丹妮.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10]杨木/稻草突变结构碎料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蒋海东.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酚醛树脂/秸秆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