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艺术学院李树才海报设计作品《爱绿》

汕头大学艺术学院李树才海报设计作品《爱绿》

一、汕头大学艺术学院李树才老师招贴设计作品《爱护绿色》(论文文献综述)

刘雪梅[1](2018)在《肖勇招贴设计的东方文化意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肖勇,中国优秀设计师,也是中国设计在国际舞台上的先锋人物。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受关注十大设计师之一”;2009年获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人物”等奖项。他的招贴设计作品得到了国内外专业机构及设计师的普遍认可,并多次在国际平面设计大赛中获奖,作品被诸多国家的设计博物馆珍藏。肖勇擅长以当代国际化的设计语言和手段来呈现作品,他的设计理念融合了东西方设计文化的精髓。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以及芬兰、德国等众多欧洲国家的求学经历,使他的作品既有国际化的气质,又兼备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真”、“善”、“美”的文化内涵,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国际化的东方意蕴风格。本文共有四个章节,主要分析肖勇招贴设计中的东方文化意境。首先,对东方文化意境进行简单阐述,概括肖勇招贴设计作品的视觉特征,分析其作品中的东方文化哲学与美学思想,为第二章的展开做铺垫;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从简约、和谐、空灵三个方面来详细分析肖勇招贴设计的意境之美;第三章节对肖勇招贴设计中东方文化意境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第四部分总结肖勇招贴设计的文化价值以及带给新一代设计师的启示,引发人们对当代中国设计文化的思考。

姚琳虹[2](2018)在《基于视觉思维的当代儿童绘本艺术研究》文中认为对于理解能力欠佳,语言体系尚未完全成形的儿童来说,儿童绘本凭借其多样的图形图像,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自身认知能力,也可以使他们逐渐认识和感知世界。当代儿童绘本艺术具有渊远的文化内涵,是一种新奇且特别的图书艺术,因此成为当今读图时代的一个重要媒介,并且已发展成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但同时人们对于当代儿童绘本艺术市场的标准也是会提出更高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当代儿童绘本艺术的发展尚缺乏理论的指导,而视觉思维作为一种学科理论,可以为儿童绘本艺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视觉思维和其他交叉理论的分析研究,为我国现代儿童绘本艺术的发展和创作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以及可以借鉴的材料。本文试图通过视觉思维理论对当代儿童绘本的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出当代优秀儿童绘本发展的特点,提出当代儿童绘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从而为我国当代儿童绘本艺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关资料。视觉思维理论影响着当代儿童绘本艺术的创作方向,而当代儿童绘本艺术又会反过来影响个体视觉思维的不断发展。对于儿童而言,有效的阅读绘本,不仅可以增长其知识储备量,还可以不断地激励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过程中培育儿童的审美能力,帮助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挫折。因此无论社会、学校或者家庭都要采取手段和策略来加强当代儿童绘本的教育。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和文化韵味的不断提升,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儿童绘本样式,如电子交互绘本、立体影像书及多种感官的立体绘本翻翻书等,尽管由于技术限制,上述样式仍会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多样化的绘本书形式极大的扩展了儿童绘本书的发展和应用。可见,只有不断地提升当代儿童绘本创作的视觉思维广度和深度,并进行多样化的综合分析等,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并使得当代儿童绘本艺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张嘉[3](2017)在《“暖中式”—当代招贴艺术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拥有了更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的机会,举办越来越多的交流和设计活动,为中国招贴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因此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广泛的运用。本文在“暖”流行的背景之下,挖掘中国招贴艺术设计的内涵,提出“暖中式”的设计理念并探讨其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为中国当代招贴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论文在研究当代招贴艺术设计的基础上,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多学科交叉研究中揉和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中式风格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等相关理论来进行本文的研究。首先,以当代招贴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为“暖中式”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在研究“暖”的基础上,挖掘出“暖中式”的设计内涵,从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归纳出其概念和设计特点等,并总结概括出“暖中式”在招贴设计中运用的五大设计原则;最后,研究“暖中式”在当代招贴设计中具体的运用方法、表现内涵和运用意义。论文充分把握当代招贴艺术设计的需求和精神,重新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使其更好地运用在当代招贴艺术设计中去。“暖中式”它不是传统文化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简单而内涵丰富的当代设计理念。“暖中式”招贴艺术设计研究是在当代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新主张和新思路,为中国当代招贴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也更加符合当代招贴设计的发展需求,为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提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毕野[4](2016)在《近视眼防治公益视觉推广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目前,“近视眼”已成为全球最为严重的医学问题之一,特别是我国近年来近视眼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尤其是青少年近视眼比例增长趋势较为明显。显而易见,近视眼疾患已成为影响我国民族健康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探讨如何通过媒体宣传等手段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近视眼的认识,而通过对近视眼防治的公益推广视觉设计这一表现方式便是手段之一。视觉设计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种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公益意识不断增强,对公益性文化传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社团组织力图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公益中来。在这种大环境下为视觉设计与公益事业的结合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进而使公益意识、医学信息等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断促进和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把近视眼的防治与公益视觉推广设计相结合,设计出了一系列的实践作品,根据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公益广告、海报的探究,进一步的深入探究了其公益海报推广的方式和设计表现形式,阐述了视觉推广设计的观点、设计方法、应用以及发展前景。分析了视觉推广设计的多种表现形式,并以受众为关注点进行了多方位思考。通过趣味性的动态图形设计和图表信息化设计,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视觉感受,同时,力求以创新的视角来丰富近视眼防治公益推广设计的内涵,从而更加有效地唤起大众群体对近视眼疾病的关注,增强日常注重视力保护的意识。

吴晗[5](2016)在《现代设计语境下靳埭强作品的中国元素研究》文中指出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遍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天人合一”、“自在和谐”、“形神兼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并且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资源,为设计者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宝库”。“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投影和表现形态,它根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地上,极具魅力,并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独特性。在平面设计作品中“中国元素”的运用已屡见不鲜,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设计语言风格,中国元素不仅受到我国设计师的青睐,更是对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发展影响颇深。靳埭强是成功运用中国元素的典范,是设计界的佼佼者,也是笔者非常敬仰的艺术家。他是香港着名的平面设计大师,集艺术与设计大成者,作为华人平面设计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匠心独运,以及与现代构成艺术巧妙绝伦的结合使得自己的作品在现代设计界独树一帜。本文以研究靳埭强设计创作作品为着手点,通过深入了解靳埭强艺术创作中,特别是海报创作中的中国元素表现,并通过结合研究靳埭强所处的时代环境、成长经历、设计履历等来分析其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探寻其作品特点和表现风格手法等,得出其作品成功的魅力所在。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现代设计中如何运用“中国元素”,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魄、中国精神的设计作品,以此给当代平面设计实践者们带来启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朝炎[6](2016)在《中国传统元素在靳埭强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靳埭强是世界杰出的华人平面设计师,他的设计作品形式简洁,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他重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水墨书法艺术、吉祥纹样、民俗元素等作为其主要创作元素,并融合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平面设计作品。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创意设计充满着灵性和美感,是对本土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承和创新,也是他的设计思想与风格的体现。本文从靳埭强平面设计作品进行分析,首先针对于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对靳埭强设计作品的经典案例中传统元素的运用进行解读,归纳出靳埭强先生设计作品的表现方法和审美特征。其次,深层次分析靳埭强先生设计作品下的哲学思想体现,解读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优越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剖析靳埭强先生独特设计手法和理念,研究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指导我们设计出更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平面设计,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从而丰富和发展我国现代的平面设计理论并指导实践。

马丹[7](2014)在《从“百工之术”到现代设计 ——《装饰》杂志研究(1958-2001)》文中研究指明《装饰》杂志是我国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设计类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58年2月,曾于1961年停刊,1980年复刊至今。《装饰》的历程与中国设计发展同步,是中国设计从传统手工文化向现代、后现代设计转型过程的直接反映。本论文第一章从手工业经济布局、经济中心的迁移、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历史、行会制度以及百工身份的概述出发,对中国传统手工文化作全面的简单性陈述。建国初期为配合经济发展,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催生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以及《装饰》杂志的创刊。第二章对《装饰》的历程进行了总结归纳,主要阐述了《装饰》的办刊宗旨、创刊号内容以及停刊与复刊的发展过程。本文的主体部分为三、四、五章,以时间为顺序致力于对《装饰》中传统手工艺向现代设计的转型进行历史性的考量。根据西方对设计史研究的三条线索,转型包括设计的思想转型、形式转型与材料三方面转型。当然,基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这种转型又呈现出中国特有的本土化特征。第三章是对1958—1961年间《装饰》所刊登文章内容的提升,这期间的《装饰》中已呈现有反装饰、提倡理性精神的现代设计思想痕迹。在强调意识形态的时代,这些痕迹只能淹没在政治氛围的包围之中,并未迸发出设计革命的力量。第四章、第五章集中阐释的是1980—2001年20年间《装饰》中现代设计观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第四章分为两个部分,从这一阶段的《装饰》可以看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条件下,通过对材料、形式、功能的探索,设计逐渐摆脱政治束缚,面向市场与大众消费,进入了中国现代设计的快速发展时期。以上世纪90年代至2001年第100期《装饰》所刊载的内容为依据,第五章所呈现的是中国设计蓬勃发展的10年。在吸纳西方成果之外,对科学与艺术关系的探讨、对于商业美术之道、对于设计教育的规范化途径以及新兴工艺美术门类的介绍表现出一种认识上的成熟。后工业文明的背景下生态设计观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得中国设计快速与世界并轨。第六章主要是从消费文化背景下,阐述《装饰》与当代中国设计的关联。以中外同时期设计比较的方式确立《装饰》在中国设计历史中的价值与贡献,中国设计的最终发展要依靠自身的文化自觉。结论中本论文的论点是通过对《装饰》历程的研究,中国设计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从反装饰的思想、简约化的形式、现代工业材料的引入三个方面展开。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线,之前是意识形态的物质化反映,之后是工业化、消费文化在设计活动中的反映。同时,反传统并未消除传统,工艺美术在转型过程中依然是与时俱进、求新发展,形成了手工与机器生产协调并进、互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刘璞[8](2014)在《基于符号学的智慧城市移动终端交互界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开始把目光放在智能移动设备上,把它用于应用层与感知层中,作为这个庞大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的工具与神经末梢。智慧城市移动终端应用开始萌芽。如何运作决定整个系统运行机制能否在其移动终端充分有效发挥作用,也就关系着智慧城市能否成功应用。而移动设备在这个充满智慧与智能的时代,其设计开发也面临着与传统技术和环境完全不同的挑战。新范式带来的是创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难题。沿用或者借鉴旧的模式和方法并不能解决逐渐出现的问题。新的方式正在探索,尚未建立。这不仅需要从自身学科中总结前人已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也需要从其它学科中获得灵感和思路。本文旨在弥补这一鸿沟,提出以符号学理论研究智慧城市移动终端,创建一整套专门用于智慧城市移动终端交互界面设计开发和研究的方法,同时也试图把它作为一个切入点,探索在智慧时代背景下,适用于特定情况的移动交互界面的设计开发模式,这是未来几十年计算机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它关系着我们如何感知和使用未来的计算机。本文整合符号学各理论流派的观点,并从语构、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移动界面进行分析,深入探讨组织形式、符号要素、涵义及传达过程以及用户认知,吸收其它相关众多学科的营养,总结设计开发模式和一般原则,提出城市符号抽出方法和智慧城市移动终端交互界面的设计实现的开发流程,最后以智慧城市移动终端的典型案例作分析来阐释理论研究,并对移动终端交互界面在这一智慧时代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符号学作为二十世纪的新兴学科,在跨学科理论研究中发挥着它独特的方法论意义,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源泉和认识物理世界存在规律的理论工具。本文把符号学引入智慧城市终端系统,解决冗繁技术产生的难懂,虚拟操作带来的缺失,在不同维度间找到平衡点,使其交互界面不仅仅更有效的发挥功能作用,同时也带来城市文化的情感关怀。

贝晓周[9](2011)在《时代的镜像 ——全国美展平面设计作品研究(以海报为例)》文中指出全国美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它作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承下来的一个综合性美术展览,从历史角度较有话语权。而艺术设计作为美展“大美术”的一个分支,从早期宣传画画种到今天独立的艺术设计展区,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设计的发展态势,是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缩影。本文在中国社会背景及文脉之下,以历届全国美展中的平面设计作品的评析为主线,分四个阶段来分析:1,第一至五届全国美展,2,第六至八届全国美展,3,第九至十届全国美展,4,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从早期宣传画的写实绘画手法,到八十年代逐渐呈现现代图形风格,直至今趋向形式凸显和多元跨界,审视中国平面设计的价值与地位,探讨在历史结构中设计主体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设计形式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反思和探讨未来平面设计表达的发展趋向。同时与国内外平面设计展览的比较,对全国美展设计机制提出一定的指导意义。

陈竑[10](2011)在《包装造型结构虚实空间形态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包装造型结构空间形态的设计己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空间形态的营造及美学的角度对包装造型结构虚实空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其内外结构形态设计中简单停留在表层的虚实,上升到对整体空间形态系统中各个元素的考量。虚实空间形态的合理运用在包装造型结构空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包装设计师及研究者来说,它能够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虚实空间形态的各种有效功能合理的运用到包装造型结构的空间设计的各个实施环节中进行实践性的研究与探索,尝试通过此种研究方式来解决包装造型结构空间形态设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有关外结构形态(造型)设计,内结构形态设计,消费心理,运输储存实施等方面的问题,使未来的包装造型结构虚实空间形态设计走上更加简约化、品质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道路。

二、汕头大学艺术学院李树才老师招贴设计作品《爱护绿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汕头大学艺术学院李树才老师招贴设计作品《爱护绿色》(论文提纲范文)

(1)肖勇招贴设计的东方文化意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方法、内容及创新点
第一章 肖勇及肖勇招贴设计的东方文化意境之显现
    第一节 关于东方文化意境
    第二节 肖勇及肖勇招贴设计的视觉艺术特征
    第三节 肖勇招贴设计中的东方文化
第二章 肖勇招贴设计的东方文化意境之美
    第一节 形简意赅的简约之美
    第二节 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第三节 虚实相生的空灵之美
第三章 肖勇招贴设计中意境美的形成机制
    第一节 中国本土设计教育的经历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第二节 基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下对东方设计文化的思考
    第三节 基于建立东方设计文化理念的自觉
第四章 肖勇招贴设计的文化价值与当代启示
    第一节 肖勇招贴设计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第二节 肖勇招贴设计的当代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基于视觉思维的当代儿童绘本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历史背景及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1.2.1 研究意义
        1.2.2 创新点
    1.3 课题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当代儿童绘本及视觉思维概述
    2.1 当代儿童绘本概述
    2.2 当代儿童绘本艺术中的视觉思维
        2.2.1 视觉思维的涵义
        2.2.2 儿童心理学
        2.2.3 儿童认知心理发展
        2.2.4 儿童的审美心理
        2.2.5 视觉心理学
        2.2.6 完形心理学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视觉思维角度下当代儿童绘本艺术构成因素
    3.1 当代儿童绘本的艺术形式
        3.1.1 当代儿童绘本里的色彩表现
        3.1.2 当代儿童绘本的视觉形态
        3.1.3 当代儿童绘本的文字内容
    3.2 当代儿童绘本艺术的内容
        3.2.1 当代儿童绘本的题材
        3.2.2 当代儿童绘本的风格
    3.3 视觉思维与当代儿童绘本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当代儿童绘本艺术的教育功能
    4.1 当代儿童绘本的艺术教育意义
    4.2 当代儿童绘本对儿童能力的培养
        4.2.1 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4.2.2 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
        4.2.3 促进儿童人格健康的发展
        4.2.4 正确的引导儿童调节情绪
        4.2.5 帮助儿童正确与他人交往
        4.2.6 发展儿童的多种语言能力
        4.2.7 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4.2.8 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
    4.3 利用儿童绘本的教育方式与手段
        4.3.1 社会教育
        4.3.2 学校教育
        4.3.3 家庭教育
        4.3.4 安全教育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当代儿童绘本艺术的发展及反思
    5.1 新时代下儿童绘本形式的发展
        5.1.1 儿童电子交互绘本书
        5.1.2 儿童立体绘本翻翻书
    5.2 儿童绘本的反思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暖中式”—当代招贴艺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当代招贴艺术设计的概念及相关内容
    1.1 招贴设计的概念
    1.2 招贴设计的特点
    1.3 招贴设计的要素
    1.4 招贴设计的发展趋势
    小结
第二章 “暖中式”的概念及设计要点
    2.1 “暖”的流行
        2.1.1“暖”的概念
        2.1.2 “暖”在设计中的运用
    2.2 “暖中式”的产生及概念
        2.2.1“暖中式”产生原因
        2.2.2 “暖中式”的概念
    2.3 “暖中式”的设计特点
        2.3.1 传承性
        2.3.2 创新性
        2.3.3 情感性
        2.3.4 适应性
    小结
第三章 当代招贴艺术设计中“暖中式”的设计原则
    3.1 深入浅出,简而达意
    3.2 虚实变化,大象无形
    3.3 朴素淡雅,中和之美
    3.4 形神兼备,气韵统一
    3.5 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小结
第四章 “暖中式”在当代招贴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4.1 “暖中式”在当代招贴艺术设计中运用方法
        4.1.1 构图选取法
        4.1.2 元素提炼法
        4.1.3 取形传意法
        4.1.4 意境营造法
        4.1.5 理念传达法
    4.2 “暖中式”在当代招贴艺术设计中的情感表达
        4.2.1 色彩表现上的“暖”
        4.2.2 文字传达上的“暖”
        4.2.3 图形寓意上的“暖”
    4.4 “暖中式”在当代招贴艺术设计中运用的意义
        4.4.1 发扬传统文化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4.4.2 丰富招贴设计在精神层面的探索
        4.4.3 引领“暖中式”的设计民族风尚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近视眼防治公益视觉推广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现有问题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现有问题
        1.1.2 理论意义
        1.1.3 实践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以“身/心健康”为主题公益视觉推广设计为例)
    1.3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以“身/心健康”为主题公益视觉推广设计为例)
第2章 近视眼的病因、防治及公益视觉推广设计现状
    2.1 近视眼的定义与成因
        2.1.1 近视眼的分类
        2.1.2 近视眼的矫正与治疗
    2.2 近视眼的病因
    2.3 近视眼的预防
    2.4 近视眼公益视觉推广设计现状
第3章 公益广告设计的内涵意义及案例分析
    3.1 公益广告的文化内涵
    3.2 公益广告对于公益事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3.2.1 公益广告设计促进公益文化发展
        3.2.2 公益广告设计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3.3 创意在公益广告中的重要性
        3.3.1 公益广告中创意主题的表达
        3.3.2 公益广告中的创意是设计的精华
        3.3.3 创造性思维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
    3.4 公益广告中创意传达与审美的实现
    3.5 公益广告设计案例分析(以人类身心健康类为例)
        3.5.1 抑郁症公益海报设计案例分析
        3.5.2 肥胖症公益海报设计案例分析
        3.5.3 艾滋病公益海报设计案例分析
第4章 动态图形设计在视觉推广中的信息呈现
    4.1 动态图形设计中的信息
    4.2 动态信息呈现的多样化
第5章 信息图形化设计在视觉推广中的信息呈现
    5.1 信息图形化的概述
    5.2 信息图形化出现的意义
    5.3 信息图形化的魅力
    5.4 信息图形化设计在视觉推广中的信息呈现
第6章 近视眼防治公益视觉推广设计
    6.1 中国2011-2016年近视眼患者的现状调查
        6.1.1 数据统计
        6.1.2 原因分析
        6.1.3 结论与建议
    6.2 近视眼的公益推广之—“24 Million Scenery(2400万张风景画)”之主题海报设计
    6.3 近视眼的公益推广之—多维视觉训练之动态图形设计
    6.4 近视眼的公益推广之—近视眼患者“眼中的世界”视觉设计
    6.5 近视眼的公益推广之—近视眼防治的信息图表化设计
    6.6 近视眼的公益推广之—“关爱老年人”视力测试公益海报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现代设计语境下靳埭强作品的中国元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现状
        1.1.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2 拟解决的问题:
    1.4 中国元素概述
        1.4.1 中国元素的定义及构成
        1.4.2 中国元素的精神内涵及分类
第2章 靳埭强设计理念的形成和发展
    2.1 时代背景
    2.2 靳埭强个人成长经历
        2.2.1 童年时期的环境熏陶与艺术启蒙
        2.2.2 求学创业阶段的体悟和积淀
        2.2.3 成名后的探索与升华
    2.3 靳埭强海报设计作品分期
        2.3.1 西方风格的直接呈现时期
        2.3.2 传统文化回归的探索时期
        2.3.3 中得心源和意象表达的成熟时期
第3章 靳埭强设计的中国元素表现
    3.1 中国哲学思想的审美表现
        3.1.1 儒家审美思想和靳氏设计
        3.1.2 佛家审美思想和靳氏设计
        3.1.3 道家审美思想和靳氏设计
    3.2 中国美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3.2.1“大象无形”“大巧若拙”与靳氏设计的朴素无华
        3.2.2“天人合一”“天圆地方”与靳氏设计的自然和谐
        3.2.3“空则有,有则空”与靳氏设计的虚实相生
    3.3 中国书画笔墨的独特呈现
        3.3.1 中国传统水墨书画的“气韵”魅力
        3.3.2 靳氏设计中水墨“气韵”的呈现
    3.4 传统汉字的意境营造
        3.4.1 汉字与传统书法结合表现
        3.4.2 汉字与生活器物结合表现
        3.4.3 汉字与传统图形结合表现
第4章 靳埭强设计中的中西融合
    4.1 中西思维方式的融合
        4.1.1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比较
        4.1.2 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再认识
        4.1.3 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互渗吸纳
    4.2 中西表现手法的融合
        4.2.1 从形、意、神内在精神表现出发
        4.2.2 从点、线、面外在结构形式出发
        4.2.3 重复、近似、渐变构成形式的运用
    4.3 中西融合之原则思考分析
        4.3.1 东方情感与西方形式
        4.3.2 尊重传统与贯通时代
        4.3.3 扎根生活与服务市场
第5章 靳埭强设计思想与风格对当代设计的启示
    5.1 要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误区
    5.2 要把握中国当代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5.3 要顺应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融合趋势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6)中国传统元素在靳埭强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对象
    2 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问题
1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
    1.1 优势
        1.1.1 发展快速
        1.1.2 本土风格的形成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原创性不够
        1.2.2 缺乏创意
        1.2.3 政策扶持有待提高
2 靳埭强设计作品中的传统元素的表现
    2.1 传统图形纹样在作品中的运用
        2.1.1 中国银行行标设计
        2.1.2 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商标设计
        2.1.3 马登基金标志设计
    2.2 民间艺术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
        2.2.1 亚洲艺术节海报设计
        2.2.2 人人重庆公共标识标志
        2.2.3 兔年生肖邮票设计
        2.2.4 AGI眼中的柏林
    2.3 水墨书法在作品中的运用
        2.3.1 21世纪字体设计的新展望海报
        2.3.2《汉字》系列海报
        2.3.3 香港现代中国艺术家海报
3 靳埭强设计作品中的表现方法与审美特征
    3.1 靳埭强设计作品的表现方法
        3.1.1 图案的运用与整理
        3.1.2 形式的律动与力效
        3.1.3 元素的编排与延伸
    3.2.靳埭强设计作品的审美特征
        3.2.1 独创性
        3.2.2 民族性
        3.2.3 中西融合
4 靳埭强设计作品体现的传统艺术精神
    4.1 儒家思想的影响
    4.2 佛学思想的影响
    4.3 道家思想的影响
5 中国传统元素为本的平面设计
    5.1 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优越性
    5.2 中国传统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趋势和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7)从“百工之术”到现代设计 ——《装饰》杂志研究(1958-200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院刊《装饰》杂志
    第一节 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历史沿革概述
    第二节 建国初期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与《装饰》的诞生
第二章 从“手艺”的思想到“设计学科”理论:《装饰》的创刊与历程
    第一节 《万象》理想与《工艺美术通讯录》精神的融合:创刊过程
    第二节 抛砖引玉,思想争鸣的导线:创刊号的内容
    第三节 为当代人民生活服务:《装饰》的办刊宗旨
    第四节 “大跃进”的困止与“改革开放”的新发:《装饰》的停刊与复刊
第三章 《装饰》与传统工艺美术展示(1958—1961 年)
    第一节 中国版的“装饰与罪恶”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物质化反映
    第三节 理性精神的萌起与构建
    第四节 传统工艺美术的“继往开来”
第四章 《装饰》与现代设计的萌起与大发展(1980—1990 年)
    第一节 现代设计的萌起(1980—1985 年)
    第二节 现代设计的发展(1986—1990 年)
第五章 《装饰》与现代设计的成长期(1991—2001 年)
    第一节 孽缘与天缘:两种文化的对立与共生
    第二节 设计的视野:从“东方之窗”到“世界之门”
    第三节 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性演进:新工艺美术门类的产生
    第四节 商业美术之道——求变、求新、求实、求美
    第五节 设计教育:科学、系统、规范
    第六节 “生态文明”的叩门——“自然中心主义”设计观的形成
    第七节 计算机的引入:信息时代设计手段的更新与发展
第六章 《装饰》与中国设计的历史
    第一节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文化转型与新消费观的形成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下的审美文化变迁
    第三节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现代设计
    第四节 从中外设计比较看《装饰》的价值
    第五节 中国设计中的文化自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基于符号学的智慧城市移动终端交互界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流程与框架
2 理论基础及术语界定
    2.1 智慧城市
        2.1.1 智慧城市的概念
        2.1.2 智慧城市的来源
        2.1.3 各地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2.1.4 智慧城市的目标与价值
        2.1.5 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
    2.2 移动终端及应用
        2.2.1 手持移动终端的类型与历史
        2.2.2 移动通信及移动云
        2.2.3 智能手机的发展
        2.2.4 智能手机的硬件
        2.2.5 智能手机的软件
    2.3 人机交互界面
        2.3.1 人机交互及界面
        2.3.2 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
        2.3.3 人机交互界面的分类
        2.3.4 界面设计
        2.3.5 理论研究与实践
    2.4 符号学
        2.4.1 符号与符号学
        2.4.2 符号思想的起源
        2.4.3 现代符号学的理论流派
        2.4.4 符号学的研究现状
        2.4.5 符号学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移动界面的符号学分析
    3.1 移动界面符号系统
        3.1.1 移动界面符号原理
        3.1.2 移动界面符号特性
        3.1.3 移动界面符号功能
        3.1.4 移动界面符号类型
    3.2 移动界面的符号组成要素
        3.2.1 视觉符号要素
        3.2.2 听觉符号要素
        3.2.3 触觉符号要素
        3.2.4 动作符号要素
        3.2.5 综合符号要素
    3.3 移动界面语义学
        3.3.1 移动界面语义来源
        3.3.2 移动界面语义层次
        3.3.3 移动界面语义变化
        3.3.4 移动界面符号要素的含义
        3.3.5 移动界面语义表现方式
    3.4 移动界面语构学
        3.4.1 移动界面语构规则
        3.4.2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
        3.4.3 移动界面信息的组织
        3.4.4 移动界面形式的组织
        3.4.5 移动界面语构创作手法
    3.5 移动界面语用学
        3.5.1 移动界面符号的信息传递
        3.5.2 用户的认知与行为
        3.5.3 用户的类别与需求
        3.5.4 影响用户的因素
        3.5.5 移动界面符号的语境
        3.5.6 移动界而的语用目标
    3.6 本章小结
4 智慧城市移动终端交互界而的设计实现方法研究
    4.1 平台的选择及界面特点
        4.1.1 平台的选择与介绍
        4.1.2 影响交互界面的硬件特点
        4.1.3 用户使用特点
        4.1.4 交互界面特点
    4.2 基于语义学的城市符号提取
        4.2.1 城市符号的相关理论
        4.2.2 城市符号的提取类别
        4.2.3 城市符号的提取与建构方法
        4.2.4 城市符号的特性
        4.2.5 城市符号的作用
    4.3 基于语构学的智慧城市移动终端架构确立
        4.3.1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4.3.2 智慧城市功能框架
        4.3.3 智慧城市技术架构
        4.3.4 智慧城市移动终端架构
    4.4 基于语用学的移动终端交互界而设计原则
        4.4.1 对应原则
        4.4.2 整体原则
        4.4.3 简化原则
        4.4.4 清晰原则
        4.4.5 易学原则
        4.4.6 反馈原则
    4.5 智慧城市移动终端交互界面的设计流程探析
        4.5.1 ZMET隐喻抽出技术
        4.5.2 以使用为中心
        4.5.3 调研与分析阶段
        4.5.4 设计与实现阶段
        4.5.5 测试与评估阶段
    4.6 智慧城市移动终端交互界面的实现方法
        4.6.1 平台的架构与组件
        4.6.2 配置Java运行环境
        4.6.3 程序开发流程
        4.6.4 视觉界面的实现
        4.6.5 听觉交互的实现
        4.6.6 触觉交互的实现
        4.6.7 运动交互的实现
        4.6.8 位置服务的实现
    4.7 本章小结
5 智慧城市移动终端交互界面案例解析
    5.1 智慧城市移动终端应用概况
    5.2 图标符号
    5.3 图像符号
    5.4 色彩符号
    5.5 整体与多样
    5.6 扁平化与Metro风格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完成的工作
    6.2 不足与后续研究
    6.3 未来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图录
附录2:表录
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9)时代的镜像 ——全国美展平面设计作品研究(以海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标
    二、课题研究现状
    三、课题研究方法
    四、概念阐述与界定
第一章 演绎宏观美展
    一、全国美展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状况
    二、全国美展的特殊性
    三、全国美展中的平面设计
    四、与国内其他平面设计展览比较
        1、行业协会展览
        2、院校展览
第二章 政治题材先行:第一至五届全国美展
    一、早期美展的政治宣传画
    二、艺术表现手法与风格
    三、影响与局限
第三章 承接与探索:第六至八届全国美展
    一、从作品《绿,来自您的手》说起
    二、题材与风格的演化与比较
    三、获奖作品案例分析
第四章 图形的隐喻:第九至十届全国美展
    一、艺术设计进入全国美展
    二、题材、创意的比较与变化
    三、获奖作品案例分析
    四、第一个艺术设计展区——深圳
第五章 形式的彰显: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一、宣传画与艺术设计的合并
    二、“形式”的独立
    三、多元化表达与跨界
展望与结语
    一、与国外平面设计展览的比较
    二、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包装造型结构虚实空间形态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3.1 包装造型结构的空间形态研究
        1.3.2 虚、实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内容、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包装造型结构虚实空间形态的基础理论
    2.1 虚实空间形态的理论哲学依据
        2.1.1 易经思想
        2.1.2 老庄思想
    2.2 虚实空间形态的理论对现代造物的启示
    2.3 包装造型结构空间的概念
        2.3.1 实、虚空间
        2.3.2 虚实空间形态的典型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包装造型结构虚实空间形态的营造方式
    3.1 包装造型结构虚实空间的形态构成
        3.1.1 虚实空间的形态构成要素
        3.1.2 虚实空间形态的构成特征
    3.2 包装造型结构虚实空间形态的相互转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包装造型结构虚实空间形态的魔方
    4.1 包装造型结构虚实空间形态的审美潜质
        4.1.1 虚实空间形态的精神体验
        4.1.2 虚实空间形态的语意要素
        4.1.3 虚实空间形态的文化理念
    4.2 包装造型结构虚实空间形态美的体现
        4.2.1 均齐共体安静大方
        4.2.2 均衡异体生动活泼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包装造型结构虚实空间形态的功能及应用
    5.1 产品内涵突出正确引导消费
    5.2 细节处理得当便利消费对象
    5.3 化废为宝巧妙提高实用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絮叨的致谢

四、汕头大学艺术学院李树才老师招贴设计作品《爱护绿色》(论文参考文献)

  • [1]肖勇招贴设计的东方文化意境研究[D]. 刘雪梅. 聊城大学, 2018(10)
  • [2]基于视觉思维的当代儿童绘本艺术研究[D]. 姚琳虹.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18(01)
  • [3]“暖中式”—当代招贴艺术设计研究[D]. 张嘉. 东南大学, 2017(04)
  • [4]近视眼防治公益视觉推广设计研究[D]. 毕野.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5]现代设计语境下靳埭强作品的中国元素研究[D]. 吴晗.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6(05)
  • [6]中国传统元素在靳埭强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李朝炎. 四川师范大学, 2016(02)
  • [7]从“百工之术”到现代设计 ——《装饰》杂志研究(1958-2001)[D]. 马丹.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4)
  • [8]基于符号学的智慧城市移动终端交互界面研究[D]. 刘璞. 武汉大学, 2014(07)
  • [9]时代的镜像 ——全国美展平面设计作品研究(以海报为例)[D]. 贝晓周. 南京艺术学院, 2011(08)
  • [10]包装造型结构虚实空间形态的应用研究[D]. 陈竑. 湖南工业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汕头大学艺术学院李树才海报设计作品《爱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