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梦——席慕容诗中女性的理想追求

美梦——席慕容诗中女性的理想追求

一、唯美的梦幻——从席慕蓉诗看女性的理想追求(论文文献综述)

韩灵婧[1](2021)在《席慕蓉诗歌的语言艺术以及英译传播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席慕蓉是中国当代着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曾在文学界引起不小的轰动,至今她的诗集仍不断再版,而席慕蓉本人也从未停止过创作,近年来仍有新作面世。席慕蓉诗歌在语言形式与风格体现上,都极具艺术,自成一派,完全具有英译与对外传播的意义与价值。但是,目前中诗英译与传播的重点仍为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与传播,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英译与传播明显滞后,而席慕蓉诗歌的英译更加为之者甚少。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四个方面入手,以席慕蓉诗歌为语言文本,运用汉语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深入、系统地探讨其语言艺术:在语音方面,席慕蓉诗歌押韵复杂多样,换韵灵活巧妙,极具节奏感与韵律感,形成缠绵悠长、舒缓柔和的语音艺术。在词汇方面,席慕蓉诗歌所用意象清新自然,用词雅致平易,极具生活化,却又有古典韵味,形成婉约幽美、悠雅脱俗的词汇艺术。在语法方面,席慕蓉诗歌的句型结构丰富,语气类型多样,分句间关联紧密,形成文雅含蓄、委婉缠绵的语法艺术。在修辞方面,席慕蓉诗歌中各种辞格运用得恰到好处,诗意与诗情高度契合,语言表现力强,形成简约柔婉、朴实庄重的修辞艺术。本文立足于席慕蓉诗歌的独特语言形式与风格表现,从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四个方面,进而分析了其语言艺术的英译可行性,拟给出一些针对席慕蓉诗歌的英译建议。借助英语对席慕蓉诗歌进行语言美的再现,对汉语诗歌之美、汉文学之美、汉文化之美的对外传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粟琪[2](2020)在《女频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文中提出女频小说的兴起是一种有热度的文艺、文化现象。在社会学下观照,它体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分野;在文学下观照,有不同于精英文学的频文学特点。网络小说阅读受众性别分化特征明显既有创作者性别之故,又与阅读平台有意识地塑造、筛选、固化栏目类型,将读者性别社群化有关。随着阅读流行风潮的变化,其吸引受众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变化。自诞生之初,女频小说就以切近时代热点的女性意识,成功在社交话语空间呈高讨论度之势。同时其自身意识表达的进步与否也成为了学术界探讨的话题。通过分析女频小说典型的叙事空间和人物形象,剖析女性意识在这些权力空间和镜像中的映射,挖掘潜藏在叙事空间之下女性对社会关系中权力分配的认知维度。作为21世纪中国大陆现象级的文艺创作活动,女频小说内部出现了相当数量、有探讨价值的小说文本,即典型作品。这种典型既体现为女性的生存空间在当下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之下的物理生存空间的典型性,又表征为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精神意识的变迁,同时还随着权力话语的演变而呈现出不同的生存意识。在此种背景下来探讨典型女频小说的多样女性意识构建,既是符合文化发展潮流又是契合女频小说创作实绩的选择。本文尝试挑选女频小说中的典型文本,围绕不同类型的女频小说所流露的不同女性意识进行分类和研究。从女性视角出发考察,女频小说文本在留存女性精神成长印记、实践当代女性婚恋理想、揭示当下时代文化症候的特定历史时期书写的意义和价值。论文绪论部分界定了女频小说和女性意识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女频小说创作的分类以及涉及女性意识的主题在网络小说文本中呈现的主题研究现状,梳理女性意识与女频小说代表作品的关系。说明女频小说代表作品的选取依据,其中着重阐释依据之一的大“IP”和女频小说典型性的关联,罗列出本文研究涉及到的典型女频小说,明确研究对象、研究起点、研究方法,为后续研究打下良好基础。正文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宏观上梳理女频小说的起点、热点和争议点。关注与网络文学相关的文艺政策和媒介环境,以及女频小说的发表平台、传播渠道、类型设置和写手、读者群体特点。从女频小说的兴起过程去整体把握女频小说创作和传播中的女性意识。女频小说所涉及的主题内容相当广泛,其本身在言情外壳之下包裹着更多有待探索与讨论的当代女性意识话题。第二章就女频小说里叙事空间的表现形态和其中内蕴的女性权力意识进行分类描述。主要按典型物理和精神空间、人物形象、男女关系设置进行讨论,以校园、职场、宫廷、天庭、奢侈消费等空间进行观照。其中,这几种典型空间的选取与此前经典现当代小说文本对其反映的差异性,也是论文关注点之一。接着分析空间里被看的男性他者形象塑造背后潜藏的女性的婚恋意识。从女性典型形象的选择看女性的镜像意识和自我认知。从男女关系模式设置上来分析典型女频小说主动表现何种女性意识选择上的价值取向和言说立场,即一方面注重对当代女性现实生存境遇进行观照,另一方面又着力开拓女性精神依存的新方式。第三章分析女频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叙事呈现方式。在第一、二章对女频小说的兴起和叙事空间与权力分配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这一部分主要是从女性叙事策略的方向去探讨。女频小说里的女性意识建构主要通过三种渠道加以考察。一是从女频小说的叙事视角出发,分析其选取的不同叙事视角侧重对女性意识进行哪些不同的建构;二是从类型化叙事的角度出发,探寻其与女性意识建构的联系与意义;三是结合互文文学理论,考察其在传统文学意义上、网络文化和个人经历上的语言风格上的互文效果。具体体现为在既有文学传统和常识影响下典型女频小说里女性故事空间和人生经历的建构。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典型女频小说所包蕴的女性意识建构的不同方式,完成了多元和差异化的文本风格塑造,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意义。第四章则是在前三章的基础上对女频小说里关于女性精神成长印记和当代文化症候表达的意义和启示的阐释。作为一种现象级的文学类型,女频小说一方面在对女性意识的表现中确认了自身在当下城市中的社会定位,有利于反应女性聚焦的热点话题和女性文化潮流。另一方面,这不仅是女性个人心智的成长,其背后也映射着一段时期社会文化的变迁。同时可以看到,在女频小说发展的二十余年里,虽然出现了许多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但也涌现出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意义的女频小说。其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有关两性伦理道德建设的探索,充满理想主义和勇气,纠正了女频小说发展之初写作内容上的一些极端倾向,从而促进了女频小说的良性发展。结语部分,总结了女频小说里女性意识的建构对于反映当代女性生存境遇,提供生存经验共享与精神成长反思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并进一步总结其在人文关怀、文艺传统传承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林平乔[3](2019)在《论台湾女性诗歌的传统文化精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扎实的国学根底和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台湾的女性诗人虽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染,但其诗作一直都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因和艺术精神,主要表现在感时伤世的忧患意识、渴念故园的乡恋情怀、古典柔婉的爱情抒写、重铸古意的审美偏嗜。她们的诗中有传统知识分子忧世济民的理想情怀,有传统乡愁文学的血脉思绪,有古典爱情诗"发乎情,止乎礼"的法度规约,有对古典诗歌意象、意境、意蕴的吸纳诠释。对中华文化的"纵的继承"始终是她们创作的重要根基,认同民族身份、敬仰民族传统、塑造民族性格始终是她们诗歌的重要内容。

乌玲花[4](2017)在《试论席慕蓉的乡情文学》文中提出席慕蓉是一位创作成果丰硕、在台湾乃至大陆有影响力的作家,她的诗文洋溢着生之喜悦和对生命的礼赞。同时,她把无尽的乡愁的抒写融入作品,成为其诗文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上,更多地注入认同民族文化传统的激情。我们研读她的作品,尤其是乡情作品,从中能够认识和体会她以及和她有着共同经历的作家在汉民族文学社会里书写本民族的心境,面对地处边远的蒙古族人的感受,也更能欣赏成吉思汗后人的诗情。

罗旋[5](2017)在《席慕蓉1990年代以来作品中的蒙古族群意识及文化书写》文中指出本文聚焦席慕蓉1990年代以来作品中所表现的蒙古族群意识,并分析其民族文化书写的内涵及价值。绪论简介席慕蓉创作概况,着重地梳理了学界对席慕蓉1990年代以来创作的研究现状,交代选题背景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一章主要从分析席慕蓉族群意识嬗变的过程及其原因。认为席慕蓉族群意识经历了萌发潜隐----迷茫彷徨----泉涌升华的阶段,并从社会文化背景和席慕蓉自身的成长经验分析其蒙古族群意识嬗变的动因。第二章侧重分析席慕蓉蒙古族群意识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是对民族起源和传说的溯源、对故乡风土人情的追寻、木民族的文化经典的推崇多方面的实践探索等等,对自已本民族文化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三章讨论席慕蓉文化书写的价值和意义,席慕容1990年以来的文化实践不仅意在祛除历史上对蒙古族群的文化误区和歧视,更引发人们关注游牧民族的生态生存环境,挖掘草原文明的价值。结语部分总结席慕蓉蒙古族群意识及其文化书写实践的意义和不足。

李秀荣[6](2016)在《2014年新诗期刊研究论文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说明】个别文章在发表时文字或标点不甚规范或有错误,但为了与发表时的原貌保持一致,故不做修改。一月1.《20世纪80年代末诗歌精神书写的"光晕"——从西川、戈麦、多多、王家新诗歌文本解读出发》,周俊锋,《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49—55页。2.《20世纪上半期中国散文诗的审美现代性发现与建构》,张翼,《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139—145页。

黄雪梅[7](2015)在《跳动的“初心”——论席慕蓉的诗歌创作》文中认为席慕蓉的诗歌作品以感悟见长,新颖的情感表达技巧与强烈的自我认知使她的诗歌透露出早熟于他人的情感意识。席慕蓉的诗歌通常呈现出细腻温婉的情感基调,善于在诗中以乐写哀,用悲与喜的二元对立统一来诠释自身对生活"非完美"的追求。再者,在禅理结合的渗透下,诗歌道出人世的瞬间与永恒、前世与今生,呈现一种具有宿命论抒情色彩的情感表达。同时,在坚持自我本真的诗歌创作中,席慕蓉突破了社会语境的禁锢,用自给自足的诗情表明写诗的原由、目的及价值,从女性的独特视角来窥探人事百态,解读人生哲学。

薛媛元,李润霞[8](2014)在《2011年新诗期刊研究论文索引》文中研究指明一月1.《1976年的穆旦和他的诗歌》,李茹君,《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期,第21页。2.《〈21世纪诗歌排行榜〉键入3个关键词》,刘霄,《中华读书报》,2011年1月12日,第2版。3.《爱的祭奠》,李天靖,《诗潮》,2011年第1期,第60-61页。4.《爱的三重名义——论吉狄马加诗歌情感意向的演进》,张碧,《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44—146页。5.《艾青与惠特曼诗歌女性形象比较》,刘苗,《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7-71页。6.《暗冷而优雅的语调:阿毛诗歌的姿态》,夏可君,《红岩》,2011年第1期,第168—169页。

包萨日古拉[9](2013)在《论席慕蓉散文创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席慕蓉,女,蒙古族,着名诗人、散文家、画家。本文旨在通过对席慕蓉的散文创作,特别是对其散文中的原乡情结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广泛探究,以期对席慕蓉散文创作有个整体的把握和系统的研究。论文由导论、正文(三章)、结语、参考文献、附录等五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首先对席慕蓉做了一个综合性的介绍,并阐述了有关席慕蓉的研究现状。第一章,着重论述席慕蓉散文的原乡情结,以1989年为席慕蓉创作的分水岭,明确创作前后期之间的差异变化,以她的个别散文集为例,深入剖析其中的乡愁。第二章,综合论述席慕蓉散文的艺术特点,对其典型的女性作家散文,散文中诗性的语言、哲理的抒写,优美的意境,华美的词藻、问句的使用等方面分节阐述。第三章,对席慕蓉散文里的主题内涵进行剖析,主要从爱情、友情、亲情、乡情四个方面着眼。席慕蓉作为一个在特殊环境下成长的蒙古族作家,在追寻原乡时,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民族、家庭的历史相连在一起,这就使她的作品包孕了历史的沧桑感与文化的大乡愁意识。

赵如冰[10](2012)在《席慕蓉抒情散文的情感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席慕蓉是台湾当代着名的画家、诗人、散文家。她曾被誉为"台湾诗坛女旋风"。席慕蓉的诗歌充溢着忧伤,但细细品读其散文,我却领略到了一种与她的诗歌大为不同的风味。那对逝去之美的怀念,那心灵的浅诉低吟,那对生命的感慨与赞叹,无处不透露着其最真挚最丰富的感情。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中,席慕蓉的散文带给读者清新宁静、美好向上的力量。本文以席慕蓉散文及传记为蓝本,探讨其为文(主要是散文)的情感特征及成因,尝试着去了解这个诗名极盛的作家的散文,对其做出一种新的解读与观照。

二、唯美的梦幻——从席慕蓉诗看女性的理想追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唯美的梦幻——从席慕蓉诗看女性的理想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1)席慕蓉诗歌的语言艺术以及英译传播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综述
        中诗英译的研究综述
        席慕蓉诗歌的研究综述
    研究内容
第一章 语音艺术及英译可行性
    1.1 押韵
        1.1.1 韵式
        1.1.2 英译可行性
    1.2 叠音
        1.2.1 单用型叠音词
        1.2.2 连用型叠音词
        1.2.3 英译可行性
    1.3 双声叠韵
        1.3.1 双声
        1.3.2 叠韵
        1.3.3 英译可行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词汇艺术及英译可行性
    2.1 意象词汇
        2.1.1 植物类
        2.1.2 动物类
        2.1.3 景物类
        2.1.4 英译可行性
    2.2 文雅词汇
        2.2.1 古韵词汇
        2.2.2 成语类
        2.2.3 英译可行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语法艺术与英译可行性
    3.1 单句
        3.1.1 句型
        3.1.2 句类
        3.1.3 英译可行性
    3.2 复句
        3.2.1 并列复句
        3.2.2 选择复句
        3.2.3 条件复句
        3.2.4 假设复句
        3.2.5 英译可行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修辞艺术及英译可行性
    4.1 辞格
        4.1.1 拟人
        4.1.2 比喻
        4.1.3 排比
        4.1.4 反复
        4.1.5 用典
    4.2 英译可行性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女频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女频小说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概念梳理
第一章 女频小说的兴起
    第一节 女频小说的起点、热点和争议点
        一、互联网上的女频小说的创作起点
        二、言情、历史、魔幻与现实的热点融合
        三、女性意识的进步还是倒退之争
    第二节 女频小说的代表写手及作品
        一、女频小说代表写手及特点
        二、女频小说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第三节 互联网视域下女频小说的传播
        一、小说网站的栏目设置
        二、小说在多媒介渠道下的多次传播
第二章 女频小说的叙事空间和权力分配
    第一节 女频小说叙事空间背后的社会关系等级空间
        一、现实的物理生存空间
        二、想象中的精神依存空间
    第二节 谁是他者——男色想象与自我投射
        一、他:被看的男性形象
        二、女性的自我镜像
    第三节 女频小说里的男女关系设置
        一、男女相处模式
        二、同性相处模式
第三章 女频小说的叙事特点
    第一节 叙事视角
        一、叙述代言人
        二、叙述切入点
    第二节 情节模式化
        一、穿越时空表现现代女性的独特性
        二、言情为主线融合多种亚文化
    第三节 女频小说的叙事风格
        一、互文
        二、自我絮语
第四章 女频小说里的女性意识的时代意义
    第一节 女频小说女性意识的特点
        一、女频小说女性意识的锐利性
        二、女频小说女性意识的流动性
    第二节 女性精神成长的印记记录
        一、女性视角下生命体验的抒发
        二、达成了女性梦想和现实的和解
        三、结成女性阅读趣缘群体
    第三节 揭示当下时代文化症候
        一、用女性视角扫视历史空白挖掘女性的历史感知
        二、反映消费主义文化下的女性网络文化的生成机制
        三、塑造当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四、新媒体资源
附录 A 典型女频小说作品一览(2004-2019)
致谢

(3)论台湾女性诗歌的传统文化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一、感时伤世的忧患意识
二、渴念故园的乡恋情怀
三、古典柔婉的爱情抒写
四、重铸古意的审美偏嗜
结 语

(4)试论席慕蓉的乡情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席慕蓉返乡前的乡情文学
二、席慕蓉返乡后的乡情文学
三、席慕蓉返乡前后乡情作品比较
四、结语

(5)席慕蓉1990年代以来作品中的蒙古族群意识及文化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席慕蓉文学创作流变
    二、席慕蓉研究现状
    三、论文基本概念
    四、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席慕蓉蒙古族群意识的嬗变及其成因
    第一节 族群意识的嬗变过程
    第二节 席慕蓉族群意识嬗变的原因
第二章 作品中对族群文化的追索和呈现
    第一节 对蒙古族起源和传说的溯源
    第二节 对蒙古族风土人情的呈现
    第三节 对蒙古族文化探索的实践方式
第三章 席慕蓉族群文化书写的价值和贡献
    第一节 纠正对蒙古族群的文化歧视与误读
    第二节 呼吁保护民族生态环境
    第三节 重视草原文明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跳动的“初心”——论席慕蓉的诗歌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带笑的哀伤
    (一) 忧患意识
    (二) 对“非完美”的追求
    (三) “悲”与“喜”的对立统一
二、情中的禅意
    (一) 瞬间与永恒
    (二) 前世与今生
    (三) 禅理结合
三、自给自足的诗情
结语

(9)论席慕蓉散文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蒙古文摘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目的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席慕蓉散文的原乡情结
    第一节 席慕蓉散文创作分水岭
        一、散文创作前期:1969年至1989年——心系梦土
        二、散文创作后期:1989年至今——追寻原乡
    第二节 席慕蓉散文作品里的原乡情结
        一、追寻的原乡情结——《我的家在高原上》
        二、探索的原乡情结——《蒙文课》
第二章 席慕蓉散文的艺术特点
    第一节 典型的女性作家散文
    第二节 诗性的语言、哲理的抒写
    第三节 优美的意境
    第四节 华美的词藻、问句的巧用
第三章 席慕蓉散文主题内涵
    第一节 歌颂爱情
    第二节 赞美青春与友情
    第三节 讴歌亲情
        一、父母之爱
        二、外婆之恋
        三、子女连心
    第四节 难解乡愁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10)席慕蓉抒情散文的情感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鲜明独特的情感特征
    1. 清新欢快———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知足
        (1) 对自然的爱与感悟
        (2) 对生活的知足
    2. 优美感伤———对故乡以及逝去之美的怀念
    3. 绵长深沉———对友情、亲情的珍惜与感激
        (1) 友情永久
        (2) 亲情无价
三、结语

四、唯美的梦幻——从席慕蓉诗看女性的理想追求(论文参考文献)

  • [1]席慕蓉诗歌的语言艺术以及英译传播的可行性研究[D]. 韩灵婧. 山西大学, 2021
  • [2]女频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D]. 粟琪.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3]论台湾女性诗歌的传统文化精神[J]. 林平乔. 学术探索, 2019(04)
  • [4]试论席慕蓉的乡情文学[J]. 乌玲花. 语文学刊, 2017(05)
  • [5]席慕蓉1990年代以来作品中的蒙古族群意识及文化书写[D]. 罗旋. 湖南大学, 2017(07)
  • [6]2014年新诗期刊研究论文索引[J]. 李秀荣.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6(01)
  • [7]跳动的“初心”——论席慕蓉的诗歌创作[J]. 黄雪梅. 贺州学院学报, 2015(01)
  • [8]2011年新诗期刊研究论文索引[J]. 薛媛元,李润霞.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14(01)
  • [9]论席慕蓉散文创作[D]. 包萨日古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08)
  • [10]席慕蓉抒情散文的情感特征[J]. 赵如冰. 名作欣赏, 2012(24)

标签:;  ;  ;  ;  ;  

美梦——席慕容诗中女性的理想追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