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煤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的细粉分离技术研究

超细煤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的细粉分离技术研究

一、超细煤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细粉分离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薛海鹏,熊扬恒,范波,王家林[1](2018)在《基于超细粉再燃的旋流燃烧锅炉低NOx排放优化模拟》文中指出为满足超低排放要求,针对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1 000 MW机组旋流燃烧锅炉,提出了基于超细粉再燃的低NOx排放技术思路。利用CFD软件平台,对10种不同超细粉再燃方案下炉内燃烧情况及NOx排放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主、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再燃燃料喷入方式、一二次风配比等方面调整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分别为1.0、0.8,将最上层两侧燃烧器作为再燃燃料喷口,一二次风比维持设计值时,能取得较好的NOx脱除效果,炉膛出口NOx质量浓度降至247.4 mg/m3,相对于既有设计方案的300 mg/m3降低18%左右。该结果证明了超细粉再燃在大容量对冲燃烧锅炉上降低NOx排放的有效性。

齐永锋[2](2009)在《煤粉再燃中着火与脱硝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模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开发煤粉着火理论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粉再燃过程中极其复杂、具有高度非线性的两种临界现象-挥发分及煤焦还原脱硝临界现象与煤粉着火临界现象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了煤粉再燃脱硝效率随过量空气系数变化而显现的突变性质与煤粉燃烧典型的临界现象-“着火”有关,并从理论上阐明了煤粉再燃脱硝与煤粉着火过程相互作用的物理本质,对再燃脱硝效率随过量空气系数发生突跃变化的临界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本文研究成果对煤粉着火及燃烧特性的预报、以及工程应用中确定再燃运行参数有重要现实意义,并为煤粉再燃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指导。本文采用居里点裂解发生器与气相色谱仪研究了神木烟煤、二号烟煤及晋城无烟煤煤粉的快速热解特性。实验发现:煤粉的快速热解失重主要发生在升温阶段,烟煤与无烟煤挥发分中焦油的质量分数均最大,其中烟煤焦油释放量占挥发分的质量分数达到50%以上,高于无烟煤。根据热解产物的释放数据,采用单方程反应模型计算出了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依据这些参数,本文开发了考虑包括焦油在内的具体热解成分的单颗粒煤粉着火过程、传热、传质、化学反应全耦合瞬态精确模型,并对上述三种煤的着火及燃烧过程进行了严格的数值模拟。发现三种煤粉的着火模式均为联合着火,计算结果验证了炭粒着火初期颗粒表面CO火焰所引起的高温,而且给出了挥发分火焰引燃颗粒表面一次反应产物CO的证据。此外,本文还采用该模型计算了煤粉发生联合着火时的能量分配系数。针对全耦合燃烧瞬态模型计算过程复杂、计算时间太长等缺点,本文开发了基于可燃气体着火极限理论的单颗粒煤粉非稳态均相着火简化模型,并采用全耦合瞬态模型对简化模型的计算精度进行了验证。针对三种煤的计算结果表明,简化模型理论假设合理、计算精度较高、计算过程简单、计算时间很短,可以满足工业应用。基于上述简化的均相着火理论,本文开发了适合工程应用的煤粉气流均相着火模型。上述关于模型的工作解决了煤粉燃烧领域中以前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研究成果具有学术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双重意义。最终,本文结合关于炭粒的热力着火模型,开发了再燃条件下煤粉气流发生着火时的临界条件的预报方法。本文设计建立了煤粉再燃实验系统,对煤粉脱硝效率、烟气中主要气体含量和部分残焦随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及停留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再燃区炉膛图像进行了在线采集,并采用上面开发的方法预报了再燃煤粉的着火状态。从理论上说明了煤粉再燃脱硝与煤粉着火过程相互作用的内在本质,阐述了再燃区各运行参数影响脱硝时的内在关联。再燃温度较低时,煤粉脱硝效率及烟气中H2、CO含量曲线随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增大均呈现不规则“M”型的变化规律,煤粉着火状态对脱硝效率有关键影响。当煤粉尚未着火时,少量氧气的存在有利于煤粉的同相脱硝反应,此时煤粉在再燃区的最佳停留时间与烟气中碳氢化合物的消耗速率有关。但当过量空气系数较高以致引起煤粉发生均相着火时,碳氢化合物及其中间产物被氧化反应大量消耗掉,脱硝效率明显降低,煤粉在再燃区的最佳停留时间与煤粉着火时间基本吻合。当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进一步增大时,挥发分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并引燃煤焦,此时煤粉着火方式为联合着火,颗粒大幅升温,残留挥发分释放及表面氧化反应速率快速上升,有利于煤焦表面CO和自由活性点的生成。NO的异相还原反应速率随颗粒温度升高也会快速上升,此时异相还原反应开始占优,总体脱硝效率上升,在实验研究的停留时间范围内脱硝效率持续上升,此时最佳停留时间的确定应与煤粉燃尽一起来考虑。太高的过量空气系数会导致煤焦燃烧开始受到扩散控制,火焰离开颗粒表面外移,氧气难以到达颗粒表面,不利于煤焦升温和表面自由活性点的生成,异相脱硝作用开始减弱,总体脱硝效率再次下降。较高再燃温度下煤焦颗粒升温对异相脱硝的促进作用不如低温工况明显。再燃温度固定时较粗煤粉发生均相着火及联合着火时的临界过量空气系数下降,导致出现上述现象时的过量空气系数亦有所降低。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在实际锅炉的大多数再燃工况下,由于煤粉的均相着火,挥发分对NOx的均相还原效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煤粉再燃初期,应尽量避免发生着火,以使煤粉热解释放出的挥发分能够主要用于对NOx的同相还原反应,而不是被燃烧反应消耗掉;在再燃过程后期,应该使煤焦刚好发生着火,从而促进颗粒升温和异相还原反应的进行。本文最终提出了理想的再燃方案:极少量空气或部分来源于尾部烟道的烟气携带再燃煤粉进入再燃区起始段,该区段过量空气系数很低,从而避免煤粉发生着火,确保同相还原反应效果占优并最大化。在再燃区第二段,注入少量空气,确保起始段形成的煤焦刚好发生非均相着火,从而使得异相脱硝反应效果占优并最大化。采用该方案应该能够同时有效解决“均相着火”对同相脱硝的抑制作用、以及“非均相不着火”对异相脱硝的不利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对实际工程应用中确定再燃区各运行参数、实施再燃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肖佳元[3](2009)在《再燃煤粉着火特性及炉内脱硝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能源消耗的全球性增长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是造成全球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煤炭占我国能源总需求的75%左右,这样的能源消费结构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煤炭在其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着环境、气候和人类的健康。火电厂燃煤产生的NOx是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为了解决电站锅炉排放的NOx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多种控制NOx排放的技术应运而生。煤粉再燃脱硝技术被公认为是降低NOx排放的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特别是超细煤粉再燃还原NOx效率高达50%-70%,已成为当前炉内脱硝领域的研究热点。超细煤粉再燃技术不仅有利于煤粉的燃尽,更主要的是超细煤粉表现出较常规煤粉“超常”的还原活性,即NOx还原效率随粒径变化的依赖关系存在着明显的突变性质。本文认为再燃煤粉的着火状态的变化是造成这一突变现象的根本原因。本文主要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在一维炉上对煤粉再燃脱硝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合煤粉着火理论分析,合理地解释了各种因素对煤粉着火以及脱硝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成果将对煤粉再燃的高效脱硝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采用居里点裂解器和气相色谱仪对煤粉的快速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煤粉的快速热解失重主要发生在升温阶段,在各种挥发分组分中,焦油的释放量均最大。烟煤气态挥发分中碳氧化合物质量分数较高,可作为理想的再燃燃料。煤粉快速热解实验及动力学参数计算,为建立煤粉颗粒群均相着火简化模型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和基础。其次,本文建立了一维管式炉煤粉再燃实验系统。在一维炉上,构造低氧浓度的再燃条件,研究神木烟煤的均相着火特性,考察了氧浓度、煤粉粒径等因素对着火温度的影响。低氧浓度下煤粉均相着火呈现反应不剧烈,不连续的特点,着火现象的观察判断比较困难。氧浓度对于煤粉均相着火的影响至关重要,氧浓度越低,煤粉均相着火温度越高,延迟时间越长。煤粉粒径对均相着火温度的影响表现为均相着火温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大,近似成线性关系。实验研究对于煤粉着火模型的建立和再燃脱硝实验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指导。最后,本文利用上述的一维热态试验系统,进行了煤粉再燃还原NO的实验研究。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出了煤粉细度、再燃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和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再燃脱硝的影响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煤粉再燃过程中均相着火、异相着火、均相还原和异相还原的复杂作用机理,利用着火理论对各因素的影响做出合理解释,得到以下结论:在一定得粒径范围和较低的再燃温度条件下,由于再燃煤粉着火状态的变化,脱硝效率随再燃区氧浓度增大呈现非单调变化规律,即呈现一个不规则的“M”型;总体上增加再燃区温度水平有利于提高煤粉再燃脱硝效率;煤粉粒径对再燃过程的影响很复杂,粒径在40μm以上,脱硝效率基本上随粒径增大而下降,而40μm以下的脱硝效率却要差于40μm以上的工况。

斯东波[4](2008)在《超细煤粉再燃和深度空气分级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氮氧化物(NOx)是电站燃煤锅炉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为了满足国家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如何有效降低我国大批燃煤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是当前能源环保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超细煤粉再燃和空气分级是两种典型的炉内燃烧脱硝技术,具有脱硝率较高,经济性较好的特点。其中超细煤粉再燃技术可以取得50%以上的脱硝效率,而且可以避免飞灰含碳量的升高;而燃用烟煤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在使用深度空气分级技术时可以将NOx排放降低到350mg/Nm3以下。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就是围绕这两种脱硝技术来展开。本文结合国家863子课题“利用超细煤粉再燃降低煤粉炉NOx排放”,在一台200MW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上进行了超细煤粉再燃的工程示范。针对该机组采用中储式制粉系统的特点,采用三次风中的超细煤粉来实施再燃,并引入再循环烟气来降低三次风的含氧量。通过现场变工况调试试验,研究了各种主要因素对NOx排放和锅炉运行的影响,主要包括燃尽风风速、制粉系统投运方式、是否投用烟气再循环、炉内整体氧量、入炉煤粉整体细度和三次风带粉量等。现场的长期运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中的超细煤粉再燃系统在最佳运行条件下可以获得约40%的稳定脱硝效果,真正实现连续运行过程中的低NOx排放,同时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现场未能达到预期50%以上的脱硝率水平,主要是由于受现场实际条件的限制,三次风带粉率偏低且再燃区的停留时间不足。现场试验获得的数据十分有限,对炉内的燃烧和污染物生成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本文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并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对三次风再燃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通过对不同三次风带粉率工况下炉内流动、燃烧和污染物生成过程的综合数值模拟,分析了三次风带粉率对炉内燃烧的影响,主要包括炉内气相温度场和煤粉颗粒燃尽情况的变化,并预测了三次风带粉率增大后可以获得的脱硝效果。此外还通过数值模拟预测了OFA喷口高度提高以后的脱硝率和炉内燃烧状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提高OFA喷口高度将再燃区停留时间增加到0.5s以后,在20%的三次风带粉率下,本文的三次风再燃系统可以达到56%的脱硝率。采用LNCFS燃烧系统的百万千瓦单炉膛双切圆燃烧锅炉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锅炉技术。该型锅炉在炉内组织双切圆燃烧方式,并通过紧凑燃尽风(CCOFA)和分离燃尽风(SOFA)以及偏置二次风(CFS)来实现炉内纵向和水平方向的深度空气分级。本文通过冷态模化试验研究了其内部独特的空气动力场结构。试验过程中发现,在各角配风均匀的情况下,炉内形成了明显的双切圆流场,且左右侧炉膛内的气流切圆不会相互干扰,并各自体现出LNCFS燃烧系统的空气动力场特点;而如果某一侧炉膛的四角燃烧器出现配风不均匀的现象,两侧的切圆都将发生偏移,这不仅不利于炉内的稳定燃烧,还将影响到低NOx燃烧的效果;通过SOFA风反切可以有效降低炉膛上部的扭转残余,但也容易引起炉内气流的反向旋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选择合理的反切层数和反切角度以获得更合适的反向旋转动量。本文提出了将燃尽风分级送入炉内的设想,其目的就是避免大量空气一次性进入炉内引起氧浓度过高,防止焦炭氮的集中氧化。本文以采用低NOx同轴燃烧系统(LNCFS)的百万千瓦单炉膛双切圆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几种多级SOFA风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其可行性。根据模拟结果得出,将SOFA风分成多级送入炉内可以避免SOFA风集中送入时焦炭氮的大量氧化,从而较为明显的降低第一级SOFA风加入后NOx浓度的反弹幅度,而炉膛出口处最终的NOx浓度还决定于后续几级燃尽风加入后NOx浓度的上升情况;为了在炉膛出口获得更低的NOx排放,要让尽可能多的焦炭氮在氧量相对较低的第一、二级燃尽区内析出并完成转化过程。多级SOFA风方案只是一种设想,而本文的这一部分工作可以认为是对这种方案的初步探索,若要将其投入实际运用,必须在有效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更为严格的论证。

戚红梅,崔大伟[5](2008)在《煤粉再燃降低NOx燃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使得对环境的要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燃料再燃技术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法。文章分析了燃料再燃技术的原理,论述了超细煤粉再燃NOx的排放在中试试验炉上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系统采用三次风再燃技术降低NOx的排放,结果表明这两种燃料再燃技术都可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贾艳艳[6](2008)在《四角切圆燃煤锅炉超细煤粉再燃技术数值试验研究》文中指出解决燃煤发电造成氮氧化物的污染问题,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是当前国际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燃料再燃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低NOx排放燃烧技术。早期的研究工作都把天然气作为再燃燃料,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以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类似、甚至高于天然气的NOx脱除效果,同时可减小未完全燃烧损失、提高NOx还原率,确保较高的锅炉燃烧效率。超细煤粉再燃技术中影响NOx生成量和飞灰含碳量的因素很多,可归结为再燃燃料本身特性和燃烧条件。通过揭示超细煤粉再燃过程NOx的生成和控制机理,研究工艺参数的最优配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国内外对此进行了不少的试验与计算研究,但都局限在一维实验炉和小型中试炉,并多将重点集中在NOx脱除率上,对于飞灰含碳量的研究少有报道。本文在对煤粉燃烧产生NOx污染物的原理、控制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典型的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和几何模型对超细煤粉再燃过程进行全尺寸三维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了再燃燃料特性和燃烧参数对NOx排放、飞灰含碳量和锅炉热效率的影响规律。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建立了模拟煤粉燃烧前期流场的数学模型,气相的湍流流动选择Realizablek-ε模型,气相湍流燃烧使用混合分数概率密度函数模型,煤粉颗粒相流动采用随机轨道方法,挥发分析出模型为双竞争反应热解模型,焦炭燃烧采用动力/扩散控制燃烧模型,用P-1辐射模型计算辐射传热。对四角切圆燃煤锅炉炉内热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确定了其网格划分的最优方案,并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证明了上述数学模型和几何模型的有效性。(2)采用上述数学模型与NOx后处理模拟方法对四角切圆锅炉空气分级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OFA(火上风)风率和OFA喷口高度对NOx排放、飞灰含碳量和锅炉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OFA风率可以降低NOx排放值,OFA喷口高度h对于NOx减排存在一个最佳值。NOx浓度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表明了采用NOx后处理模拟方法研究氮氧化物排放情况的可靠性。(3)煤粉再燃技术是在空气分级的基础上实现燃料分级,利用上述数学模型与三个煤粉再燃还原NOx模型对超细煤粉再燃过程NOx生成特性与飞灰含碳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模拟后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动力/扩散控制焦炭燃烧模型对UBC预测的有效性,评估了三个煤粉再燃还原NOx模型的有效性及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大大提高了模拟NOx的精确度。另外,通过分析超细煤粉再燃过程NOx的生成特性,表明了超细煤粉再燃具有一种减少NOx排放量较大的综合潜力。(4)利用合适的煤粉再燃还原NOx模型对全尺寸锅炉的不同粒度的超细煤粉再燃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考察了再燃区长度、再燃燃料投射位置、再燃煤粉粒径、再燃量及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对NOx排放、飞灰含碳量和锅炉热效率的影响。提出了燃烧工艺参数优化配置方案:对于不同粒度的安徽烟煤再燃煤粉,再燃燃料喷口相对高度h0存在同一最佳值,为0.210左右,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存在同一最佳值,在0.8~0.9之间,此时NOx的脱除率达到最高;超细煤粉再燃量宜在10%~20%之间选择;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可以在保证燃尽要求的基础上增大再燃区长度;再燃煤粉的平均粒径宜在20μm~30μm之间选择。结果同时表明,以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对NOx还原效果明显改善,并能大幅度降低飞灰含碳量,提高锅炉燃烧效率与热效率。(5)利用合适的煤粉再燃还原NOx模型对全尺寸锅炉的不同煤种的超细煤粉再燃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综合研究了燃料特性与燃烧工艺参数对NOx排放、飞灰含碳量和锅炉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褐煤再燃还原NOx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安徽淮南烟煤、神府烟煤、贫煤,无烟煤效果最差;在相同的条件下,褐煤再燃带来的飞灰含碳量最低,其次是安徽淮南烟煤、神府烟煤、贫煤,无烟煤再燃炉膛出口飞灰含碳量最高;对于不同煤种的超细再燃煤粉,再燃燃料喷口相对高度h0存在同一最佳值,再燃燃料喷口最佳位置主要与主燃料的种类有关;当以不同煤种的超细煤粉为再燃燃料时,其对应不同的最佳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6)通过分析上述结果,得到了主燃料煤粉干燥无狄基挥发分含量Vdaf与再燃燃料喷口相对高度最佳值h0op之间的关系和再燃煤粉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Vdaf与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最佳值SR2op之间的关系当对锅炉实施煤粉再燃技术时,可根据主燃料煤粉和再燃煤粉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由上述关系式估算出其对应的再燃燃料喷口相对高度最佳值和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最佳值,为燃烧参数的优化提供了便利的途径。(7)基于前文得到的优化参数对400t/h四角切圆煤粉炉设计了4个改造方案,空气分级、天然气再燃、超细烟煤粉再燃与超细褐煤粉再燃。模拟得出了各方案的温度场及出口温度、组分浓度场及组分出口平均浓度、NOx浓度场及其排放浓度、碳黑(soot)的排放浓度与飞灰含碳量。形成了从NOx脱除率、锅炉燃烧效率、锅炉热效率和锅炉结渣四个角度出发,评价不同改造方案优劣的方法。结果表明,超细褐煤粉再燃是4个改造方案中最理想的改造方案,NOx脱除率高,炉膛出口温升较小,排烟热量损失较小,并降低了炉膛出口不完全燃烧产物排放量和飞灰含碳量,增加了锅炉的燃烧效率与热效率,得到了比天然气再燃更低的碳黑排放量,更大程度的抑制了锅炉结渣,控制了环境污染。超细褐煤粉是三种再燃燃料当中最为理想的再燃燃料,它有优越的燃尽性,与天然气相比成本低并且对NOx有更强的还原性。(8)利用基于35t/h全尺寸锅炉数值试验得到的优化参数对容量更大(400t/h)、燃烧器喷口布置更复杂的锅炉设计了改造方案,分析改造方案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改造方案可以获得高效率、低污染的燃烧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文得到的优化燃烧参数放大的准确性。本文计算结果可用于更大型号的锅炉燃烧参数的优化。本文的创新点是:(1)通过深刻分析超细煤粉再燃过程NOx的生成/还原机理与超细煤粉再燃条件下的热解特性,基于焦炭N转化为NO模型,提出了考虑还原性组分H2对NO的还原和燃料再燃对HCN含量的影响的煤粉再燃还原NOx改进模型,使NOx浓度的计算结果最大偏差由26%降低到9%。(2)基于全尺寸锅炉超细煤粉再燃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全面分析了再燃煤粉特性和燃烧工艺参数对NOx排放及脱除率、飞灰含碳量和锅炉热效率的影响规律,得到了锅炉燃烧综合效果较好时各参数的优化配置。并提出了最佳再燃燃料投射位置与主燃料煤粉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的定量关系式,最佳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与再燃煤粉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的定量关系式。(3)针对大型四角切圆燃烧煤粉锅炉设计了改造方案,全方位定量分析比较了空气分级、天然气再燃、超细烟煤粉再燃与超细褐煤粉再燃4种改造方案,给出了各方案炉内详细的温度场,组分浓度场,NOx、碳黑等污染物的排放状况,并通过分析颗粒统计数据,确定了炉膛出口飞灰含碳量。提出了从NOx脱除率、锅炉燃烧效率、锅炉热效率和锅炉结渣四个角度出发,评价不同改造方案优劣的方法,从而确定了最优的改造方案和最佳的再燃燃料。

杨华[7](2007)在《大型电站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煤燃烧的污染物排放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大气污染源,严重危害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如何实现煤碳的洁净高效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是中国这样一个产煤和用煤大国的重要课题。氮氧化物NOx是煤燃烧过程中释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电站燃煤锅炉作为用煤大户,是NOx排放的主要控制对象。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国内燃煤锅炉都需要采取有效的脱硝措施来降低NOx排放。目前的脱硝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炉内即燃烧脱硝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电站锅炉在选择具体的脱硝技术时,必须从脱硝率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本文通过具体的工程改造实例,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几种低NOx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大型电站锅炉上应用的各种脱硝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经济性对比。本文针对一台410t/h煤粉锅炉,进行了空气分级改造方案的设计,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该锅炉燃用高挥发分、易结渣煤种,以往运行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结渣问题,为此采用复合型多功能直流燃烧技术对其进行改造。通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复合型多功能直流燃烧技术通过一次风反切、一次风背火侧布置性能风、增设燃尽风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了炉内水平和高度方向的空气分级,大大降低了NOx生成量,同时减弱了煤粉颗粒的贴壁趋势,将煤粉燃烧集中在炉膛中部区域,并在水冷壁处形成保护风膜,从而有效防止水冷壁的结渣和高温腐蚀。该燃烧技术还能减小四角配风不均所引起的气流切圆偏斜,避免由于配风不均导致的结渣问题。改后的现场运行情况证明该技术不仅较好的解决了锅炉存在的结渣、超温问题,同时将NOx排放量降低近40%。本文结合一台410t/h四角切圆燃烧煤粉炉实施煤粉再燃和SNCR改造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高级再燃技术的整套实施方案。同时对实施煤粉再燃技术后锅炉的燃烧、流动和污染物生成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现场调试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现场的运行情况和数值模拟结果来看,通过合理控制切圆大小,并结合浓淡燃烧技术,将煤粉燃烧集中在炉膛中部区域,可以保证水冷壁附近具有较高的氧浓度,从而防止结渣和高温腐蚀。为了获得较高的脱硝率,并尽量减少对煤粉燃尽的影响,要合理确定各层喷口(特别是再燃风和燃尽风)高度,并在运行过程中控制好风量分配。在空气分级和煤粉再燃技术中,OFA射流和再燃射流的穿透深度,以及与主烟气之间的混合扩散情况是脱硝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对这两股射流的流动规律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OFA射流和再燃射流都属于典型的横流中的射流(JICF:jet in cross flow)。本文采用大涡模拟和RANS模拟方法模拟了雷诺数为16600的圆形和椭圆形的JICF射流(jet in cross flow),得到了JICF射流的中心轨迹并拟合了轨迹方程,并与前人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大涡模拟捕捉到的射流上游的剪切层涡卷、逆向旋转涡对和垂直上升尾涡,比较了两种射流的涡系结构的区别,并由此分析得出椭圆形射流比圆形射流具有更强的穿透力。SCR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烟气脱硝技术,本文结合国内电厂引进国外SCR脱硝技术的工程应用实例,研究了SCR系统的技术特点,包括各组成子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通过投运后的调试试验,考核了该系统的实际脱硝效果和氨泄漏情况。电站锅炉在选择脱硝技术时,除了考虑脱硝率,还需要分析其经济性,本文总结了从工程总投资和运行费用两个主要方面来评价电站锅炉脱硝技术经济性的具体方法,基于这套方法,结合具体实例锅炉计算了各种技术的工程总投资和投用后单位发电量的增加成本,并对各种技术的经济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比。

樊融,张海,吕俊复,李建锋,岳光溪,徐秀清[8](2007)在《三次风细煤粉再燃脱硝技术的可行性》文中提出对于我国为数众多带中储式制粉系统的燃煤锅炉,如何将三次风系统进行细煤粉再燃技术改造以降低NOx的排放是一个重要课题。给出了多种实现三次风细粉再燃脱硝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技术分析,并讨论了再燃脱硝技术开发时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将三次风系统进行综合改造后形成的三次风再燃脱硝技术,在燃用高挥发分烟煤和褐煤时是可行的。

斯东波,池作和,黄郁明,应明良,李剑,李风瑞,方磊,蔡尚齐,戚亮[9](2007)在《200MW煤粉锅炉实施超细煤粉再燃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对某台200MW四角切圆燃烧煤粉炉实施了超细煤粉再燃系统的改造,并进行了现场调试试验。该再燃系统利用三次风中的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并通过烟气再循环来降低三次风中的氧浓度。通过试验研究了燃尽风风速、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和烟气再循环对NOx排放量的影响,并考察了增大三次风带粉量后的脱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况下,该文的再燃系统可以取得约40%的脱硝率,同时对锅炉的运行和性能影响很小,飞灰含碳量仅比原始工况增加1.4%。

张丹,魏砾宏[10](2007)在《影响超细煤粉再燃NOX排放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超细煤粉再燃技术是一项清洁、高效的新型燃烧技术,具有稳燃效果好、燃烧效率高、NOX排放低、综合经济性高等优点。阐述了超细煤粉再燃还原NOX的机理,对影响超细煤粉再燃NOX排放的因素如细度、投入量、煤种、再燃温度、再燃区停留时间等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世界各国对超细煤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研究的进展情况。

二、超细煤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细粉分离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细煤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细粉分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超细粉再燃的旋流燃烧锅炉低NOx排放优化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
    1.1 锅炉概况
    1.2 多种超细粉再燃工况
    1.3 三维建模及网格划分
2 计算结果及分析
    2.1 计算方法及模型选择
    2.2 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
    2.3 再燃燃料喷入方式以及配风的影响
    2.4 出口结果统计分析
3 结论

(2)煤粉再燃中着火与脱硝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模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NOx 生成途径
        1.2.2 燃煤 NOx 的抑制技术
        1.2.3 再燃机理研究综述
        1.2.4 再燃过程中宏观参数影响的研究综述
        1.2.4.1 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
        1.2.4.2 再燃区温度的影响
        1.2.4.3 再燃区停留时间的影响
        1.2.4.4 再燃燃料比的影响
        1.2.4.5 再燃燃料性质的影响
        1.2.5 煤粉热解研究综述
        1.2.5.1 煤粉热解的实验研究
        1.2.5.2 煤粉热解的模型研究
        1.2.6 煤粉着火的理论研究综述
        1.2.6.1 单颗粒煤粉着火的理论研究
        1.2.6.2 煤粉颗粒群着火的理论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煤粉快速热解特性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2.2.1 实验装置
        2.2.2 实验样品
        2.2.3 实验过程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4 热解动力学参数计算与分析
        2.4.1 热解动力学参数计算
        2.4.2 热解动力学参数分析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考虑热解产物组分的煤粉燃烧瞬态模型
    3.1 前言
    3.2 煤粉燃烧瞬态模型
        3.2.1 模型的假设条件
        3.2.2 煤粉热解模型
        3.2.3 可燃挥发分氧化反应速率
        3.2.4 控制方程组
        3.2.5 控制方程组无量纲化
        3.2.6 控制方程组求解
        3.2.7 煤粉颗粒方程
    3.3 煤粉着火及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3.3.1 计算参数与流程
        3.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主要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煤粉气流着火状态的简化预报方法
    4.1 前言
    4.2 单颗粒煤粉均相着火简化模型
        4.2.1 模型理论思想
        4.2.2 煤粉热解模型
        4.2.3 表面氧化反应模型
        4.2.4 可燃气体着火极限
        4.2.5 颗粒能量方程
        4.2.6 计算参数与流程
        4.2.7 计算结果及分析
    4.3 煤粉气流均相着火特性的数值模拟
        4.3.1 模型理论思想
        4.3.2 模型方程
        4.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4.4 非均相热力着火模型
    4.5 煤粉燃烧能量分配系数的研究
    4.6 煤粉气流着火状态预报方法
    4.7 本章小结
    主要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再燃煤粉着火模式对脱硝过程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系统
    5.3 实验工况
    5.4 煤粉着火状态的判断方法
    5.5 实验结果及分析
        5.5.1 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对脱硝过程的影响
        5.5.1.1 均相着火对脱硝过程的影响
        5.5.1.2 联合着火对脱硝过程的影响
        5.5.1.3 煤焦扩散控制燃烧对脱硝过程的影响
        5.5.2 再燃区温度对脱硝过程的影响
        5.5.3 再燃煤粉粒径对脱硝过程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再燃煤粉着火时间对脱硝过程的影响
    6.1 前言
    6.2 实验系统及实验工况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6.3.1 煤粉尚未着火时停留时间对脱硝过程的影响
        6.3.2 煤粉发生均相着火时停留时间对脱硝过程的影响
        6.3.3 煤粉发生联合着火时停留时间对脱硝过程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3)再燃煤粉着火特性及炉内脱硝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NOX 的危害及排放标准
    1.3 NOX 排放控制技术概述
        1.3.1 低NOx 燃烧技术
        1.3.2 烟气脱硝技术
    1.4 煤粉再燃技术的研究概况
        1.4.1 煤粉再燃还原NOx 的实验研究
        1.4.2 煤粉再燃过程的数值模拟
        1.4.3 超细煤粉再燃技术的前景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1.5.1 本文研究目的
        1.5.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煤粉快速热解动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煤粉热解的主要影响因素
    2.3 煤粉快速热解的实验研究
        2.3.1 快速热解实验方法
        2.3.2 居里点裂解器工作原理
    2.4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2.4.1 实验样品
        2.4.2 实验系统装置
        2.4.3 试验工况及试验过程
    2.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5.1 快速热解失重特性分析
        2.5.2 快速热解动力学参数计算及分析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再燃煤粉着火—脱硝综合实验系统
    3.1 引言
    3.2 实验系统及实验装置
        3.2.1 实验系统
        3.2.2 配气系统
        3.2.3 实验炉体
        3.2.4 电源及温控系统
        3.2.5 给粉系统
        3.2.6 取样系统
        3.2.7 烟气分析系统
    3.3 实验煤样的制备
        3.3.1 煤样制备
        3.3.2 煤的物理化学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再燃条件下煤粉均相着火特性的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煤粉着火的研究概述
        4.2.1 煤粉着火的实验研究方法
        4.2.2 煤粉着火的判据
        4.2.3 煤粉的着火方式
        4.2.4 煤粉着火的数学模型研究
    4.3 实验工况和实验方法
        4.3.1 实验工况
        4.3.2 实验方法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低氧浓度下的煤粉着火特征
        4.4.2 氧浓度对煤粉均相着火温度的影响
        4.4.3 粒径对煤粉均相着火温度的影响
        4.4.4 氧浓度对着火初期燃料型NO 生成的影响
        4.4.5 对煤粉再燃降低氮氧化物的一些影响因素的进一步考虑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煤粉着火模式对再燃脱硝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煤粉再燃过程的反应机理
        5.2.1 再燃区煤粉还原NOx 机理
        5.2.2 再燃区煤粉氧化机理
    5.3 实验系统及工况
        5.3.1 实验装置
        5.3.2 实验工况
        5.3.3 煤粉着火模式的判据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再燃区初始氧浓度的影响
        5.4.2 再燃区温度水平的影响
        5.4.3 煤粉粒径对再燃脱硝的影响
        5.4.4 炉内停留时间对再燃脱硝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结论
    6.2 今后工作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4)超细煤粉再燃和深度空气分级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煤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和还原机理
    1.3 燃煤电站锅炉的炉内燃烧脱硝技术
    1.4 煤粉炉内流动、燃烧和污染物生成过程的综合数值模拟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200MW煤粉锅炉实施超细煤粉再燃的方案设计研究
    2.1 引言
    2.2 改造对象设备概述
    2.3 超细煤粉再燃实施方案介绍
    2.4 再燃方案可行性论证和重要参数的设计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200MW煤粉锅炉实施超细煤粉再燃的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4炉实施超细煤粉再燃改造前试验
    3.3 #4炉完成再燃系统改造后的调试试验
    3.4 对本文中超细煤粉再燃系统的几点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三次风再燃技术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网格划分和数值模拟方法
    4.3 研究工况介绍
    4.4 变三次风带粉率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5 提高OFA喷口高度后的数值模拟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1000MW单炉膛双切圆燃烧锅炉的冷模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台架简介
    5.3 试验工况和主要试验内容
    5.4 冷模试验中主要模化试验参数的计算
    5.5 试验测量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在百万千瓦锅炉上应用多级SOFA燃尽风的数值模拟研究
    6.1 引言
    6.2 多级SOFA风的方案介绍
    6.3 网格划分和数值模拟方法
    6.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论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四角切圆燃煤锅炉超细煤粉再燃技术数值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NOx的生成/还原机理及其控制原理
        1.1.1 热力型NO的生成机理及其控制原理
        1.1.2 快速型NO的生成机理及其控制原理
        1.1.3 燃料型NO的生成机理及其控制原理
        1.1.4 NO的还原机理
        1.1.5 湍流流动中的NO生成
    1.2 NOx排放控制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1.2.1 炉内脱氮技术
        1.2.2 尾部脱氮
    1.3 燃料再燃技术
        1.3.1 燃料再燃技术的发展历程
        1.3.2 燃料再燃技术的试验研究
        1.3.3 燃料再燃技术的数值研究
    1.4 燃煤锅炉流动、传热、燃烧及NOx生成子模型
        1.4.1 气相湍流流动模型概述
        1.4.2 气固两相湍流流动模型概述
        1.4.3 气相湍流燃烧模型概述
        1.4.4 辐射换热模型概述
        1.4.5 挥发分析出模型概述
        1.4.6 焦炭燃烧模型概述
        1.4.7 NOx模型概述
        1.4.8 碳黑生成模型概述
    1.5 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2 数学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
    2.1 煤粉燃烧过程数学模型
        2.1.1 气相湍流流动模型
        2.1.2 气固两相湍流流动模型
        2.1.3 气相湍流燃烧模型
        2.1.4 辐射换热模型
        2.1.5 挥发分析出模型
        2.1.6 焦炭燃烧模型
    2.2 NOx生成与煤粉再燃还原数学模型
        2.2.1 热力型NO生成模型
        2.2.2 快速型NO生成模型
        2.2.3 燃料型NO生成模型
        2.2.4 煤粉再燃还原NO模型
        2.2.5 湍流中NO生成模型
    2.3 碳黑生成模型
    2.4 数值计算方法
    2.5 边界条件
        2.5.1 气相方程边界条件
        2.5.2 颗粒相方程边界条件
    2.6 计算流程
    2.7 本章小结
3 空气分级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3.1 400t/h四角切圆煤粉锅炉简介
    3.2 数值模拟
        3.2.1 煤粉性质分析
        3.2.2 数学模型
    3.3 计算工况
    3.4 网格划分
        3.4.1 结构化网格数值模拟结果比较与分析
        3.4.2 非结构化网格数值模拟结果比较与分析
    3.5 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3.5.1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3.5.2 OFA风率对炉内燃烧过程的影响
        3.5.3 OFA喷口高度对炉内燃烧过程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超细煤粉再燃过程NOx生成特性与飞灰含碳量的数值模拟
    4.1 35t/h四角切圆煤粉锅炉简介
    4.2 数值模拟
        4.2.1 煤粉性质分析
        4.2.2 数学模型
        4.2.4 网格划分
    4.3 计算工况
    4.4 焦炭燃烧模型的有效性考核与分析
    4.5 煤粉再燃NOx生成/还原模型的有效性考核与分析
        4.5.1 焦炭N转化为NO模型
        4.5.2 焦炭N转化为HCN模型
        4.5.3 改进模型的提出
    4.6 超细煤粉再燃NOx的生成特性
        4.6.1 NOx浓度的沿程分布
        4.6.2 NOx的脱除率
    4.7 本章小结
5 不同粒度的超细煤粉再燃的数值模拟
    5.1 数学模型
    5.2 计算结果与分析
        5.2.1 再燃区长度的影响
        5.2.2 再燃燃料投射位置的影响
        5.2.3 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
        5.2.4 再燃量的影响
        5.2.5 再燃煤粉粒度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不同煤种的超细煤粉再燃的数值模拟
    6.1 数值模拟
        6.1.1 5种不同煤化程度煤粉的性质分析
        6.1.2 数学模型
    6.2 计算结果与分析
        6.2.1 再燃区长度的影响
        6.2.2 再燃燃料投射位置的影响
        6.2.3 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
        6.2.4 再燃量的影响
        6.2.5 再燃煤粉的煤种对炉内温度与NOx浓度分布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7 400t/h四角切圆煤粉锅炉四个改造方案的对比分析
    7.1 四个改造方案的介绍
    7.2 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7.2.1 温度场
        7.2.2 组分浓度分布
        7.2.3 炉内NOx浓度分布
        7.2.4 飞灰含碳量与碳黑(soot)排放浓度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符号说明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大型电站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锅炉氮氧化物的生成
        1.1.1 煤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
        1.1.2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1.2 NO_x的控制技术
        1.2.1 低NO_x燃烧器
        1.2.2 空气分级燃烧
        1.2.3 燃烧优化技术
        1.2.4 燃料分级技术
        1.2.5 SNCR烟气脱硝技术和富化学剂喷射
        1.2.6 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1.3 横流中的射流
        1.3.1 横向紊动射流的形成和旋涡结构
        1.3.2 横向射流数值模拟的国内外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410t/h锅炉空气分级改造方案的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
    2.1 410t/h电站锅炉实施空气分级改造的方案设计
        2.1.1 锅炉原设计燃烧系统介绍
        2.1.2 燃烧系统改造方案及设计计算
    2.2 燃烧系统空气分级改造方案的数值模拟
        2.2.1 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2.2.2 数值模拟工况
        2.2.3 模拟结果
    2.3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煤粉再燃控制NO_x排放的工程改造实例
    3.1 引言
    3.2 100MW锅炉进行煤粉再燃的改造方案设计
        3.2.1 锅炉概况
        3.2.2 改造方案的主要设计参数
        3.2.3 改造方案具体内容
        3.2.4 对改造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
    3.3 1#炉改造后的煤粉再燃调试试验结果
        3.3.1 试验煤质参数及测试方法
        3.3.2 煤粉再燃的脱硝效果和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横流中的射流(JICF)运动规律的研究
    4.1 JICF研究在锅炉炉内脱硝技术中的重要性
    4.2 圆形JICF的运动规律研究
        4.2.1 物理模型
        4.2.2 湍流模型
        4.2.3 模拟结果及讨论
    4.3 椭圆形JICF的运动规律研究
        4.3.1 物理模型
        4.3.2 与圆形JICF模拟结果的对比讨论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600MW锅炉实施尾部烟气SCR脱硝的工程实例
    5.1 引言
    5.2 SCR工程催化剂的选择
        5.2.1 无水氨的物理特性
        5.2.2 催化剂的更换
    5.3 SCR脱硝塔的系统结构
        5.3.1 整体工艺流程
        5.3.2 SCR反应器及辅助系统
        5.3.3 液氨卸载和存储系统
        5.3.4 注氨系统
        5.3.5 安全辅助设施
        5.3.6 压缩空气系统
        5.3.7 干除灰系统
    5.4 SCR脱硝系统的调试试验
        5.4.1 5#机组锅炉主要设计参数及SCR系统性能参数
        5.4.2 SCR脱硝系统的性能调试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站锅炉脱硝技术的经济性比较
    6.1 引言
    6.2 脱硝技术经济性分析的方法
        6.2.1 空气分级燃烧
        6.2.2 再燃技术
        6.2.3 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
        6.2.4 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6.2.5 两种技术联合运用情况的经济性计算
    6.3 不同脱硝技术的技术经济性比较实例
        6.3.1 技术经济性计算对象简介
        6.3.2 计算结果及经济性对比
    6.4 电站锅炉脱硝技术选择的实例分析
        6.4.1 300MW机组W型炉
        6.4.2 300MW四角切圆直流炉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三次风细煤粉再燃脱硝技术的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细煤粉再燃脱硝的技术分析
2 三次风细煤粉再燃脱硝技术分析
3 三次风细煤粉的分离技术
4 三次风细煤粉再燃脱硝的预期结果
5 结束语

(9)200MW煤粉锅炉实施超细煤粉再燃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超细煤粉再燃系统简介
2 试验内容和主要测试项目及方法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燃尽风风速的影响
    3.2 单/双磨投运方式的影响
    3.3 烟气再循环的影响
    3.4 超细煤粉再燃试验
        3.4.1 试验工况及主要参数的控制
        3.4.2 再燃脱硝的效果分析
        (1) 再燃燃料不足。
        (2) 再燃区停留时间偏短。
        3.4.3 再燃对锅炉的运行和性能的影响
4 结论

(10)影响超细煤粉再燃NOX排放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超细煤粉再燃还原NOX的机理
2 影响超细煤粉再燃还原NOX的主要因素
    2.1 超细煤粉的细度
    2.2 煤种
    2.3 超细化煤粉的投入量
    2.4 升温速率
    2.5 再燃区温度
    2.6 再燃区停留时间
3 超细煤粉再燃的工程应用

四、超细煤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细粉分离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超细粉再燃的旋流燃烧锅炉低NOx排放优化模拟[J]. 薛海鹏,熊扬恒,范波,王家林. 热力发电, 2018(07)
  • [2]煤粉再燃中着火与脱硝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及其模化[D]. 齐永锋.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7)
  • [3]再燃煤粉着火特性及炉内脱硝的实验研究[D]. 肖佳元.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4)
  • [4]超细煤粉再燃和深度空气分级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 斯东波. 浙江大学, 2008(04)
  • [5]煤粉再燃降低NOx燃烧技术[J]. 戚红梅,崔大伟. 节能, 2008(11)
  • [6]四角切圆燃煤锅炉超细煤粉再燃技术数值试验研究[D]. 贾艳艳.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5)
  • [7]大型电站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比较[D]. 杨华. 浙江大学, 2007(06)
  • [8]三次风细煤粉再燃脱硝技术的可行性[J]. 樊融,张海,吕俊复,李建锋,岳光溪,徐秀清. 电站系统工程, 2007(05)
  • [9]200MW煤粉锅炉实施超细煤粉再燃的试验研究[J]. 斯东波,池作和,黄郁明,应明良,李剑,李风瑞,方磊,蔡尚齐,戚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26)
  • [10]影响超细煤粉再燃NOX排放的研究进展[J]. 张丹,魏砾宏. 黑龙江电力, 2007(04)

标签:;  ;  ;  ;  ;  

超细煤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的细粉分离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