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语的英语教育初级阶段研究

基于双语的英语教育初级阶段研究

一、双语基础上英语教育的起始阶段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唐路佳[1](2021)在《凉山彝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基于浸入式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文中提出为了应对英语教育的浪潮,改善彝族地区英语教学环境,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刻不容缓。因此,通过在彝族地区进行英语教学方法的比较、选择,探寻到适合彝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教育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笔者针对所研究的内容,梳理了浸入式教学法以及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总结了课堂实施基本要求以及课堂实施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教学环境、资源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基本条件。随后本研究采用教育的准实验进行研究实验,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个人访谈等方法,在凉山彝族某小学的英语课堂分别用语法翻译法以及浸入式教学法进行授课,观察、对比两种不同的英语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表现、态度;教师的课后评价以及教学后的效果。总结不同教学方法各自的优势及其劣势,试图结合彝区教学资源环境,探寻出适用于现阶段彝族地区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本论文通过理论以及实践的比较,在理论上,结合凉山彝区当地的教学环境、资源综合对比了两种教学方法实施的基本特点及其要求;在实践中,采用教育准实验的形式用以对比两种不同教学方法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针对凉山彝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能够得出以下结论:通过理论以及实验的对比,在现阶段的凉山彝区小学中语法翻译法比浸入式教学法具有更高的可行程度。继而更深入一步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不是所有更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理论上行得通的教学方法在所有地区都有其生长的土壤。选择更多时候需要考虑客观因素进行选择,是一种被动的选择。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除了依据教学目的、课程性质等因素外还受到教学环境、资源配置、学生适应程度、课堂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对于选择教学方法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刘景珍[2](2021)在《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传播》文中研究说明英语是迄今为止人类语言史上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强的语言,它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相互交织,已经成为塑造世界的力量之一。鉴于语言传播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行为,目前语言传播领域的研究尚未能对此提供有力的解释和指导。但研究者们仍在不断地探索,结合不同的对象国/地区进行挖掘,旨在找到英语传播背后的动因机制。本研究在完善Cooper(1979,1982)的语言传播研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语言政策与规划学、传播学、语言经济学等相关理论,通过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和伊拉克这7个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英语传播以历时与共时、整体与个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和剖析。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地区的传播历经铺垫期、兴盛期和矛盾期。英保护国体制并不是影响英语传播的主要因素。石油经济的兴起才真正促发了英语传播,向知识经济的转型为英语传播接力,而海湾阿拉伯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本土语言文化的重视和回归成为英语进一步传播的阻力;(2)各对象国个案研究的结果印证了经济和文化是影响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国家传播的主导因素,但在人口、历史、政治和地缘因素的调节和制约下,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传播又表现出各自的特色;(3)综合历时与共时、整体与个案的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了英语传播的“经济驱动-文化互化模式”。“经济驱动-文化互化模式”不但验证了 Quirk(1988)语言传播“经济文化模式”的宏观传播思想,还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出具体的英语传播机制。“经济驱动-文化互化模式”的提出不仅为语言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思路,而且给国际中文传播实践也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崔来香[3](2020)在《跨文化理解视角下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 ——以延吉市Y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朝鲜族小学生要同时学习三门语言,即朝鲜语、汉语和英语,语言环境较复杂。大多数朝鲜族小学生在家中有着浓厚的朝鲜语的语言环境,而在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中,学生在外接触的语言更多是汉语,对于英语,朝鲜族学生一般只在英语课堂上接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式”的教学,致使学生在英语学习只靠死记硬背,同时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忽略语言背后丰富的文化知识。本文试图通过调查来了解现有的跨文化理解下的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从中总结出跨文化理解下的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进而探索影响跨文化理解下的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最后针对跨文化理解下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提出可行的教学对策。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延吉市Y小学四、五年级学生,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笔者在Y小学观察了四年级、五年级共50节的英语课,对教师和学生所说的话语全部录音,并将相关内容转写为文字进行分析;在四、五年级发放调查问卷145份,并回收有效问卷145份;收集了四、五年级期中、期末考试卷共142份;收集了四、五年级教师的教案;访谈调查了 5名英语教师和五年级的35名学生,通过访谈了解教师和朝鲜族小学生对跨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调查,本文形成如下研究结论:(1)朝鲜族小学生在语用中的跨文化理解程度相对较高,而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极弱;(2)朝鲜族小学生学习英语可归纳为三种类型:跨文化理解积极型、跨文化理解模糊型和跨文化理解消极型;(3)朝鲜族小学生跨文化理解整体水平低下,致使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薄弱。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如下:(1)教师应加强对英语语言知识中跨文化理解的渗透;(2)教师对跨文化知识内容的讲解应联系实际生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3)教师应提升自身跨文化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创设跨文化交际情境,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王明晓[4](2020)在《私立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北京市H幼儿园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密切,英语教育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向低龄化倾斜,同时也催生出多种英语教育模式。其中,英语浸入式教学作为一种类似于“习得”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逐渐在幼儿园英语教育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国内很多幼儿园开始使用“浸入式”模式进行幼儿英语的教学,但“浸入式”教学模式强调幼儿在语言环境中的“浸泡”,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课程以及教师的要求较高。私立幼儿园在教师聘用、一日活动流程以及教学活动要求上都与公立幼儿园有一定的差异,研究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在私立幼儿园的实施情况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是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育实践的需要,也是幼儿英语教育研究所需要了解的。本研究将着重研究私立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通过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育现状的研究,探索发现浸入式英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育的实施提供建议。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一所私立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主要分析了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育的基本情况、教师队伍、实施现状以及家校配合等几个方面的现状,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园存在教师队伍年轻化,浸入式英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内容单一,缺少科学性,教学方法策略生搬硬套,忽视日常活动中的浸入式英语教育,忽视家园合作的作用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重视教师培训问题,稳定教师团队。2、整合教学内容,适当改编教材。3、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4、丰富浸入式英语教育实施途径的内容。5、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作用。

刘微[5](2020)在《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研究(1862-1937)》文中研究表明近代中国英语教育的兴起是中国被迫融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产物。从改变政治外交的被动局面到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主动诉求,英语凭借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藉以近代新学制被正式确立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学科。本文以近代中国早期英语的传播为背景,从香港地区的英语教育着手,对近代中国本土英语学科的建立及教育发展进行全景式勾勒与历时性考察,研究内容既有对英语学科教育每个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也有对相应时期英语教育政策的梳理;既有对全国英语学科教育的整体描述,也有对个别地区、个别教学机构英语教育的深层剖析;既有以英语教育活动为对象的本体研究,也有对英语教育与财政经济互动关系的探讨;既有对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范式的归纳,也有对其社会功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经验启示的总结。论文主要内容分述如下:文章导论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对研究的相关概念与范围进行界定,通过对本选题相关的学术史进行回顾,总结了之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本文的研究思路,最后交待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了英语在中国早期的传播情况。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之间的矛盾催生了近代英语通事与中国洋泾浜英语。本章通过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梳理,论述了两者在扫除语言障碍、沟通中西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后急需开展正规英语教育的诉求。第二章分析了近代中国香港早期的英语教育。笔者对英华书院、马礼逊学堂等几所具有代表性的教会学校进行考察,揭示其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形及特点。此外,还分析了香港地区英语教育政策的变化以及该地区对近代中国英语教育产生的影响。第三章探讨了处于起步阶段的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笔者除了对洋务运动时期外语学堂与军事技术学堂的英语教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还对京沪粤三地的同文馆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通过回顾这一时期教会学校关于“英语教学”问题争论的整个过程,阐述了这次争论对本土英语教育产生的重要意义。第四章论述了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制度化的过程。笔者讨论了从清末到民国几次重要学制变革以及不同学制下初等、中等、高等三个不同阶段英语学科教育的情况;分别以南开中学与北京大学为个案,从历史沿革、教学师资、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对这两所学校的英语学科教育进行微观层面分析及历史评价,揭示了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水准与运行实态;最后,从经费的筹措与使用探究了英语教育与财政经济的关系。第五章分晚清时期与民国初中期两个时间段对近代中国的英语教育政策进行了历时梳理,展现其演变进程、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从教育目标、教材使用、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总结了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基本范式。第六章从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入手,揭示了武汉地区英语学科教育由改制传统书院再到创设新式学堂的发展路径,通过学制的更迭分析不同时期武汉地区英语学科教育的发展变化,并结合全国英语学科教育的格局归纳出近代武汉地区外语学科教育的特点。结语部分是对近代英语学科教育的历史评价,包括英语教育的社会功能与历史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启示。本文通过研究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历程,藉以重新审视当下英语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以历史关照现实。笔者期望在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语境中,科学认识英语学科的地位,挖掘英语学科教育的内涵,通过深化英语学科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在与世界交往的过程中,以英语为通用语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

赵耀[6](2020)在《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的多源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外语是所有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课程设置和语种布局由国家统一规划。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外语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特征使得外语生活呈现出多语种、多模态、超文本的时代面貌,外语的社会功能被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向未来的外语教育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在国际理解教育主阵地作用,并以发展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为目标,促进我国从“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进入“新时代”的基础外语教育立足语言资源观,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进行了科学的外语语种规划:改革后的中学外语课程调整了外语规划语种,学生可在英、日、俄、德、法、西六种外语中自主选择第一外语进行学习、参加高考,基础外语教育自此开启了多语种并举的新篇章。本文以基础教育的“外语语种规划”为切入点,应用多源流政策理论模型,充分运用历史文献法、质性访谈法和话语分析,回顾了我国自晚清时起不同历史时期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的变迁脉络,深度解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的政策议程。研究发现,我国自进入“新时代”时起同欧盟、法国、德国确立了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此举促进了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在中国的推广,已成为我国推动双边、多边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其中,世界“四化”新格局凸显出的多语种语言价值、我国加强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是推动改革的“问题源流”;“两会”代表与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地方学校积极开展多语种教学实践是促进改革的“政策源流”;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立德树人”指导国际理解教育,以及智能时代发展国家语言能力的需求是促进语种增加的“政治源流”;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新一轮基础外语教育改革,则为各源流耦合提供了“机会之窗”。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在人文外交、经济建设、知识传播、信息空间安全等方面所发挥出的社会功能,成为了我国政策决策者增加其进入基础教育国家课程的重要因素。

李文彦[7](2020)在《美国双语沉浸式课程管理研究 ——以美国加州菲尔德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对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不断高涨。双语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双语课程。相对于我国双语教育发展几十年历史,美国的双语教育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历史,经历过多种双语教育模式的尝试和探索,现已经形成一套成熟和完整的教育体系,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目前美国主流双语教育为双语沉浸式教育(双语浸入式教育),本研究主要研究美国双语沉浸式教育的课程管理,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地区公立小学——菲尔德小学为案例,分析和总结沉浸式课程管理特征及其给中国的双语教育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案例法、观察法和非结构访谈法对沉浸式课程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美国加州菲尔德小学为研究案例,实地考察双语沉浸式课程管理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前和教师沟通,被邀请进入教室进行课堂观察。笔者以美国菲尔德小学的在职教师、校长、家委员会负责人作为访谈对象,就课程管理相关话题进行自由交谈,将访谈资料整理并分析作为研究资料。本研究研究的主要结论是:通过总结菲尔德小学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内容与发展路径,分析出该学校沉浸式课程管理的优势在于,课程设计采用全学科教学模式和工作坊授课模型;课程实施中采用层级式发展战略;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带来的认知优势。另一方面,课程管理中有待改善的部分有,课程设计中未重视教材的开发;课程实施中师资不稳定;课程评价未全面兼顾公平。本研究对我国双语课程管理的启示主要有:认识脑科学发展规律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实施策略优化,促进学生认知思维提升;课程评价多元化,建立非学术性评价指标

陈刚[8](2019)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将外语学习文化定义为特定人群关于外语学习共有的一种特征性的认知系统、价值诉求和行为方式的体系。一种文化在其历史发生、发展过程中,常会与其他相关文化乃至异质文化发生历史性遭遇,从而产生文化的涵化现象。所谓涵化,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的接触碰撞、相互作用而导致其中的一方或双方其原有文化发生相应的结构性、机制性、内涵性变化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为我国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提供了现实条件。以现行国家课程标准所规范的课程化、制度化的外语教学为例,从课程设计与实施,直至与之相应的教学法体系的建设、制定和选择,不论是交际法还是任务型,其所折射出的课程及学科教学理念,包括基于这些理念和教法由中外合作编写或改编的教材,相对于传统外语教学,无不强烈表现出其文化内涵的异质性,这是两种文化接触所产生的生态结果——外语教学包括与之相应的外语学习文化及其当代范式的“涵化”。因此,深入研究在这一特定情境中我国外语学习文化涵化现象的实际状况及内在机制,揭示在这一进程中其模式建构与范式变换的规律,不仅有助于呈现特定学习场域中存在问题,也有助于克服并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对我国外语学习文化指向未来的发展,包括其创新模式的建构及外语教学的深化改革,产生积极影响。在当今学习化社会的大环境下,学习文化研究越来越得到国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而学习文化理念在外语学习研究领域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包括“华人学习者悖论”等现象,也为解释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并直接促成了文化协同论等理论流派和研究成果的出现。目前,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多集中在传统文化与学习或外语学习间关系的相关问题上,研究对象也更多地偏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较少,而从涵化理论的角度研究外语学习文化的,则尚未闻见。基于对文化作为复杂人类形态复合体的本体认识,本研究融合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的涵化概念和理论视角,以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试图考察、理解、解释中国师生外语学习文化涵化之现状和成因,并对其复杂关系结构及其机制、规律与规律的某些方面,在知识分析和概念抽象的基础上给予可能的、贯通的理论综合。本研究首先对有“学”无“习”的外语学习环境做了分析,对学习者特点研究做了全面梳理,并回顾了国内外对于学习文化研究的既有成果,进而对二语习得研究和学习文化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包括其针对中国学习者研究的理论取向之异同进行了学理辨析,与二语习得的研究相比,学习文化的研究视域则更倾向于学习特征的共享性和普遍性。在此基础上,梳理、提炼并确定了本研究的外语学习文化的理论视角及工作定义,进而提出了探索性的概念框架;继而以此概念框架为基点,对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溯源,概括出包括语言意识形态理论、文化融合理论、文化心理学在内的基础理论及其相关前沿信息。参照前人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的态度、文化观念及心理特征的相关探索,尝试性地从外语学习的六个相关维度,包括学习目的和态度、对好的外语教师和好的外语学生的看法、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选择、对课堂、教材、师生关系的态度和看法等外语学习的基本面,给予综合的文化考察。由于教与学紧密的关系,以及学习观念、态度对外语教学、外语学习方式方法的生态影响,本研究特别关注教与学的双向互补与互动,从而将研究重心确立为教师和学生、教法和学法。依据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的需要,本研究选择了多学科综合的混合研究法,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叙事探究、内容分析、原型法,以及多种研究手段:问卷调查、集体访谈、个人访谈、课堂观察等。复合研究方法的使用可以全面反映外语学习文化的现状,也可以在不同数据之间进行相互印证。根据对外语学习文化主要维度的考察,在呈现外语学习文化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中国外语学习文化在不同情境中的三种涵化类型的假设,基于数据分析和讨论,证实或者部分证实上述三个研究假设为真,并有了新的发现:在理论研究和文化建构层面,涵化形态接近同化形态;在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方面,多呈现假晶形态;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之间亦呈现出假晶形态;而在学习生活及学习者个体实践层面,突出表现为涵化的融合形态。在特定的外语学习场域中,中国教师特有的外语教学管理、以问题链为实现路径的高效课堂实践、中国特色的语码转换教学法等,则成为外语学习文化更具专业特质的创新涵化形态。基于外语学习文化发现的新维度,笔者完成了对研究概念框架的修订。在对中国学生外语学习文化涵化的形态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回到研究的基础理论,对涵化的成因从语言意识形态、文化涵化以及中国文化心理角度等进行了深度透视,尝试初步建立外语学习文化涵化模式: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是内在需求和外部推动相结合的双动力系统,两者存在承传变异的双向互动关系。整合性的涵化策略被自然地采用,涵化特征表现为融合、创新和多元。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外语学习文化中普遍存在着涵化现象。第二,同化、假晶和融合是中国师生在特定外语学习环境和生态中采取的涵化策略。第三,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揭示了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习者具有区别性特征的文化特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论的融合赋予了本研究创新的视角,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运用在外语学习领域,而且是基础外语教育领域,同时实现了研究对象的创新;涵化新维度的发现与涵化模式的构建是本研究的理论新意。

李传江[9](2018)在《学前儿童双语学习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基于fNIRS脑成像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学前中英双语教育市场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双语幼儿园和培训机构拔地而起,良莠不齐的双语教育观点借助新媒体广泛传播,广大家长对儿童是否学和如何学英语等问题表现出愈加严重的教育焦虑。目前关于学前双语教育的学术研究多采用理论思辨和教育实验等方法,并且局限于我国学前英语教育的基本定位和教育模式的多角度探索等双语学习的社会价值的范畴。这些研究尤其一些教育实验研究可能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难以回应双语学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这一家长关注的根本问题,对充斥于社会的各种双语教育观点尤其是借助于脑科学外衣的虚假观点也不能有效回击。执行功能涉及一系列与任务相关的高级认知能力和机制,对个体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学前阶段发展迅速。本研究将依托fNIRS脑成像技术,将传统教育调查和新兴脑科学方法结合,探索基础问题“双语学习对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和大脑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将聚焦(1)学前双语学习是否产生儿童“双语认知优势”,即我国以汉语为主导的不平衡型双语儿童学习英语是否对执行功能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体现在行为任务表现和脑功能成像上有何特征;(2)儿童“双语认知优势”的缘由和制约因素,即寻求该优势产生的内在机制,探究儿童英语学习经验及活动如何对其产生影响;(3)儿童“双语认知优势”的提升方式,即在发现的认知优势内在机制和制约因素基础上,初步探索在图画书故事听读和动画片两种自然情境下的英语学习方式对儿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影响。研究第一板块,分析双语儿童是否产生“双语认知优势”。随机抽取平均月龄为75个月的38名(男19)双语儿童和66名(男31)单语儿童,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童智商、年龄和语言发展水平等干扰变量的基础上,对比他们在执行功能行为测试和前额叶激活水平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双语儿童在执行功能行为测试上的表现显着优于单语儿童,并且与双语熟练程度显着相关,英语水平越高其执行功能表现越好。此外,双语儿童与单语儿童激活脑区不同,他们更多依靠左侧前额叶(左额下回和左背外侧前额叶)处理执行控制任务。因此研究验证了我国以汉语为主导的不平衡型双语儿童同样表现出双语认知优势效应,他们的早期双语学习经验对大脑认知功能脑区具有积极的塑造作用,促进了“双语脑”的形成。研究第二板块,分析了儿童双语认知优势的成因机制及制约因素。结果发现,双语儿童在认知控制和语言控制任务中激活共享脑区:左额下回和左背外侧前额叶。这表明儿童的双语选择和控制机制锻炼了大脑负责执行控制的认知脑区,也解释了双语认知优势的脑机制原因,同时呼应了板块一的研究发现:双语和单语儿童在执行控制任务中具有不同激活范围。此外,儿童英语熟练程度、综合性英语学习活动的频率都与共享脑区的激活呈显着正相关,并影响着双语认知优势的发挥。研究认为双语转换机制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根源,开展促进儿童英语理解和表达的综合性英语学习活动能够显着提高儿童的英语熟练程度,对塑造双语脑具有极大帮助。研究第三板块,分析了图画书听读和动画片两种多媒体学习形式对双语认知优势的影响。结果发现,双语儿童在听英语故事时比听汉语故事更强地激活前额叶,且激活程度受英语难度的影响:在儿童可理解的范畴内,高难度的英语句子将会显着提高前额叶的激活强度。此外,双语儿童单纯地看英语动画《毛毛虫》和汉语动画《毛毛虫》,前额叶激活强度没有显着差异,依据多媒体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研究推论这一现象是动画影像和英语理解的双重认知负荷造成的。据此,本研究推论在儿童可理解的根本前提下,图画书听读对儿童英语学习和认知发展有积极帮助,而对于原版英语动画片,需要考虑动画片对儿童的认知负荷以及适宜的使用方式。基于上述研究得出如下教育启示及建议。(1)社会各界需肯定双语能力对儿童认知发展和大脑发育的积极影响,但只有在遵循“双语转换锻炼认知控制”的内在机制,尊重儿童语码转换现象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的学前双语教育模式,才会产生这一优势。比如开展促进儿童理解英语和使用英语表达的综合性活动从而提高儿童的双语熟练程度,能够塑造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双语脑”。(2)在“听读英语图画书比观看英语动画片更有益于塑造双语脑”的研究结论基础上,本研究推论:坚持适宜儿童理解和与成人互动的原则,合理选择多元媒介(如图画书、动画片、交互式多媒体等)并设计适宜的课程体系,能够发挥多媒体资源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3)教育部门应注重双语对儿童发展带来的价值,并依托当地双语教育支持系统,适时适宜出台学前儿童英语学习与教育指导方针以及参考意见。同时,坚持“学术研究与试点实践”两条腿走路的指导原则,在儿童双语学习与发展学术研究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学前双语教育的实践探索。本研究在选题、方法和发现上均具有创新性。在教育学、心理学与脑科学交叉学科视角下,研究发现学前双语学习有利于个体认知发展,双语脑的塑造来源于双语的选择和控制机制;只有控制多媒体资源使用的制约因素和儿童对其的认知负荷,才能发挥这一双刃剑对儿童语言学习及双语脑塑造的价值。这对社会各界关注的儿童要不要学英语、如何学英语等问题做出了初步回应,在国际“语言经验塑造大脑”的相关学术研究中增加了新的实证基础。对于丰富我国学前儿童双语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研究和学前双语教育的应用研究都有建设意义,在研究方法上初步开拓了研究学前教育问题的跨学科思维。

尹悦[10](2017)在《认同视角下的韩国语言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正在引起相关领域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二战”之后,许多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语言问题,即国语和官方语言的选择问题。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正是在这一时期,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出现并蓬勃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西方许多学者开始从社会、经济、政治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语言政策与规划中的诸如语言消亡、语言复兴、语言变异、语言接触、语言转用以及语言传播与扩张等问题,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与西方相比,中国的语言政策研究起步更晚,研究成果也较少。但是进入21世纪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逐渐引起了中国学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语言政策的国别研究是国内学者关注的一个重点,近几年,国内先后出现了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及欧盟的语言政策研究。但是,关于中国的亚洲邻国的语言政策研究还较少。韩国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韩国的语言文化、语言生态及语言政策方面,都与中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对韩国语言政策的全方位的考察、剖析,可以找到值得我国的语言规划借鉴及规避之处。因此,本文对韩国政府工作报告、法律条文、新闻报道等进行了细致的查阅,并辅以大量相关韩文文献(论文、着作),进行梳理、分析。重点对韩国的国语政策、移民语言政策及外语政策进行了历时和共时的研究。历时层面,从国家需要、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了韩国语言政策的动因机制、发展演变等。共时层面,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每个阶段的语言政策文本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总结了每个阶段语言政策的重点和特点,并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几个语言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新时期韩国的语言生活和语言政策面临的几大问题:母语安全危机、多元文化家庭的语言权利和语言资源问题、英语教育的“费时低效”问题、语言文化单一性等问题。最后,在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结合韩国政府提出的“培养世界公民”的战略构想,指出了韩国语言政策的改进措施。总结部分,梳理了韩国语言政策的价值取向特征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韩国语言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对韩国语言政策的梳理,我们发现韩国在语言政策的制定上,始终坚持了民族认同和权力认同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在韩国光复初期,以民族认同为主导的国语醇化政策和韩文专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韩民族的民族认同,增强了韩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但是,现阶段,韩国已脱离单一民族社会而开始进入多元文化社会。而韩国政府仍坚持“民族认同”为主导的价值取向,表现在具体的语言政策上,即对多元文化家庭子女进行单一的韩国语教育政策,这显然剥夺了多元文化家庭子女的双语教育权利,也造成了韩国语言资源的浪费。而以权力认同为主导的外语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导致英语教育在韩国一家独大,其他语种发展缓慢;国民的母语认同弱化,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较低。本文认为,在现阶段,韩国语言政策的价值取向必须作出调整,建立超越“民族认同”的“国家认同”意识,在强调国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提高国内其他移民语言的地位,保护移民家庭的语言权利。同时,树立“多元文化认同”的理念,加大对英语以外的其他外语语种的支援力度,促进韩国外语语种的均衡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只有在坚持“国家认同”的基础上,加强“多元文化认同”,才能适应现阶段韩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维护韩国社会的统一,实现韩国的“世界公民”战略。本文在系统、全面地理清韩国语言政策的演变发展的同时,力求以客观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和评价,不仅肯定了韩国语言政策取得的一些积极效果,也以具体的数据为支撑,指出了韩国在语言政策的制定及实施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失。由于韩国语言政策的研究在国内较少,因此,本文不仅可以丰富我国语言政策的国别研究的内容,亦可以丰富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学科的内容。同时,通过对韩国语言政策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规避其错误,为我国语言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二、双语基础上英语教育的起始阶段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语基础上英语教育的起始阶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凉山彝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基于浸入式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学生其自身发展需要掌握英语
        1.1.2 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凉山彝族当地教学环境加以衡量
        1.1.3 个人参与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项目实验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浸入式教学法
        1.4.2 语法翻译法方法
        1.4.3 教学方法选择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英语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1.5.2 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相关研究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思路
    1.8 研究创新
2 理论上教学方法的对比选择研究
    2.1 浸入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1.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2.1.2 系统功能主义语言学理论
    2.2 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
        2.2.1 语言的机械原子观
    2.3 教学方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2.3.1 浸入式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2.3.2 语法翻译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2.4 教学方法的课堂实施特点
        2.4.1 浸入式教学法的课堂实施特点
        2.4.2 语法翻译法的课堂实施特点
    2.5 理论层面的教学方法课堂选择比较分析
3 实证研究设计
    3.1 实验对象
    3.2 实验所用教材
    3.3 实验过程
        3.3.1 实验时间
        3.3.2 实验分步过程
        3.3.3 变量控制
    3.4 评价手段与研究统计
        3.4.1 测试数据的分析手段
        3.4.2 课堂观察的分析手段
    3.5 课堂实例
        3.5.1 语法翻译法的课堂实例
        3.5.2 浸入式教学法的课堂实例
4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课堂观察结果统计分析
        4.1.1 语法翻译法下的学生学习态度较浸入式教学法下的更为积极
        4.1.2 两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技术情况均呈较好发展
        4.1.3 语法翻译法下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好
        4.1.4 课堂观察总结
    4.2 试卷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4.2.1 试卷检测具体结果
        4.2.2 试卷检测结果的分析总结
    4.3 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统计分析
        4.3.1 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4.3.2 访谈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的结论
        5.1.1 理论上的对比选择结论
        5.1.2 实证研究中的对比选择结论
    5.2 凉山英语教学现状相关启示
    5.3 本研究的局限及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
        1.1.1 语言传播研究中英语的凸显
        1.1.2 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区域国别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语言传播的理论研究
        1.2.2 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英语传播研究
        1.2.3 本节小结
    1.3 研究问题与方法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语言传播研究分析框架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语言传播
        2.1.2 英语传播
        2.1.3 海湾阿拉伯国家
        2.1.4 地租经济
        2.1.5 知识经济
        2.1.6 文化互化
    2.2 语言传播研究的五大要素
        2.2.1 传播背景
        2.2.2 传播主体
        2.2.3 传播内容
        2.2.4 传播模式
        2.2.5 传播成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地区的现状
    3.1 海湾阿拉伯地区复杂的语言环境
        3.1.1 多元文化汇集下的多语共存
        3.1.2 阿拉伯语的双言及式微现象
    3.2 英语的多面角色
        3.2.1 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2.2 外籍人口的沟通桥梁
        3.2.3 国民就业的制约筹码
        3.2.4 教育改革的焦点
        3.2.5 外宣和外交的工具
        3.2.6 西方文化的象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地区的传播历程
    4.1 英语传播的铺垫期(1820s~1910s)
        4.1.1 奥斯曼帝国时期英语传播的萌芽
        4.1.2 英国保护国体制下英语的缺席
        4.1.3 阿英双语者的出现
    4.2 英语传播的兴盛期(1920s~1990s)
        4.2.1 促发英语传播的石油经济
        4.2.2 现代化建设中兴起的英语传播
        4.2.3 西方文化助推英语传播
    4.3 英语传播的矛盾期(2000s~现在)
        4.3.1 “9.11”事件后英语的强势传播
        4.3.2 经济转型对英语传播的影响
        4.3.3 本土语言民族主义的觉醒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湾阿拉伯各国的英语传播
    5.1 阿联酋
        5.1.1 语言社区概述
        5.1.2 缺乏语言接触的英保护体制
        5.1.3 经济驱动的英语传播
        5.1.4 助推英语传播的四次教育改革
        5.1.5 本土文化回归与英语传播的制衡
    5.2 阿曼
        5.2.1 语言社区概述
        5.2.2 契约关系下有限的英语输入
        5.2.3 石油催生的英语传播
        5.2.4 强调英语交际的教育改革
        5.2.5 英语传播带来的社会与文化冲击
    5.3 巴林
        5.3.1 语言社区概述
        5.3.2 保护体制对巴林行政英语的影响
        5.3.3 石油和外籍劳工共助英语传播
        5.3.4 通过教育改革提升英语能力
        5.3.5 国家发展战略中英语的淡化
    5.4 卡塔尔
        5.4.1 语言社区概述
        5.4.2 保护国时期英语外来词的传播
        5.4.3 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对英语的矛盾需求
        5.4.4 以英语为中心的教育转向
        5.4.5 阿拉伯语回归中的语言平衡
    5.5 科威特
        5.5.1 语言社区概述
        5.5.2 保护国时期的行政和外交语言
        5.5.3 随着石油经济兴起的英语
        5.5.4 助推英语传播的教育体制
        5.5.5 亲美文化下英语的流行
    5.6 沙特
        5.6.1 语言社区概述
        5.6.2 英国与英语的到来
        5.6.3 石油业带动的英语传播
        5.6.4 从自发到被迫的英语教育
        5.6.5 西方文化与瓦哈比思想的悖逆
    5.7 伊拉克
        5.7.1 语言社区概述
        5.7.2 委任统治下英语教育的推广
        5.7.3 英语从二语到外语的变迁
        5.7.4 伊拉克战争后英语的流行
        5.7.5 牵制英语传播的多方因素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经济驱动-文化互化传播模式
    6.1 经济驱动-文化互化模式的构成
        6.1.1 五大传播要素的特征
        6.1.2 传播机制的多维双重结构
    6.2 经济驱动与文化互化在语言传播中的互动
        6.2.1 经济驱动是语言传播的源动力
        6.2.2 文化互化是语言传播的博弈场
        6.2.3 经济驱动与文化互化的辩证统一
    6.3 经济驱动-文化互化模式的意义
        6.3.1 对语言传播理论研究的推进
        6.3.2 对中文国际传播实践的启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研究局限
参引文献

(3)跨文化理解视角下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 ——以延吉市Y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理论与政策依据
    2.1 理论依据
    2.2 政策依据
第三章 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3.1 学校简介
    3.2 研究设计与实施
    3.3 跨文化理解视角下的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3.4 跨文化理解视角下的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特征
第四章 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及影响因素
    4.1 跨文化理解视角下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
    4.2 影响跨文化理解视角下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跨文化理解视角下的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D 学生访谈提纲

(4)私立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北京市H幼儿园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社会对英语教育的需求
        二、幼儿语言发展的需求
        三、个人专业与兴趣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第二语言学习
        二、幼儿英语教育
        三、浸入式英语教学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输入假说
        二、语言输出假说
        三、互动假说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相关研究
        二、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学的研究
        三、已有研究述评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幼儿园教师
        二、园所幼儿
        三、幼儿家长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育的实施背景
        一、园所介绍
        二、幼儿园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三、幼儿园教学环境
    第二节 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育的实施现状
        一、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学理念
        二、幼儿园浸入式英语课程设置
        三、浸入式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
        四、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实施现状
        五、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浸入式英语教育
    第三节 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育实施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园教师对英语教育的认知
        二、家长对于幼儿英语学习的认知
        三、家庭教育对浸入式英语教育的影响
第五章 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年轻化,浸入式英语教学经验不足
        二、教学内容单一,缺少科学性
        三、教学方法策略生搬硬套
        四、忽视日常活动中的浸入式英语教育
        五、忽视家园合作的作用
    第二节 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育的建议
        一、重视教师培训问题,稳定教师团队
        二、整合教学内容,适当改编教材
        三、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四、丰富浸入式英语教育实施途径的内容
        五、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私立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私立幼儿园浸入式英语教育现状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研究(1862-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20世纪上半叶的相关研究
        (二)20世纪下半叶的相关研究
        (三)近二十年的相关研究
    三、相关界定
        (一)选题研究的语言
        (二)研究的时间跨度
        (三)英语学科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英语在华早期传播的回溯
    一、通事:早期英语的主要操持者
        (一)明清两朝政府机构中的通事
        (二)不同贸易体制下的通事:从澳门通事到广东通事
        (三)从通事到买办:条约时期核心“中介”角色的转移
    二、洋泾浜英语的发展:从“广州英语”到“上海洋泾浜英语”
        (一)中国别式英语:别琴(皮钦)英语、广州英语、上海洋泾浜英语
        (二)洋泾浜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三、洋泾浜英语的传播
        (一)洋泾浜英语的传播途径
        (二)洋泾浜英语的学习读物
    四、正规英语教育的诉求
        (一)清政府政治外交的被动局势
        (二)西学东渐、救国图存的外语需求
第二章 中国英语教育的先声:香港早期的英语教育
    一、以教会学校为中心的英语教育
        (一)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
        (二)香港政府对教会学校英语教育的政策
    二、香港英语教育世俗化的转向
        (一)政府对中文学校英语教育的资助
        (二)理雅各计划:突出英语教育
    三、香港早期英语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一)为内地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二)向内地输送外语人才
第三章 英语学科教育的正式起步
    一、近代中国英语教育之滥觞——京师同文馆
        (一)创办的社会背景
        (二)招生、办学及历史沿革
        (三)课程、师资与教学
        (四)办学成效及影响
    二、京沪粤同文三馆之比较
        (一)招生范围与条件
        (二)学年制度
        (三)课程设置
        (四)英语教学
        (五)实践教学
    三、“西艺”学堂的英语教学:以福州船政学堂为例
        (一)教习与学员
        (二)课程体系
        (三)教学特色
    四、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发展:传教士关于英语教学的争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争论的全面爆发
        (三)结果及其影响:“英语”地位的确立
第四章 英语学科教育的制度化发展
    一、清末英语学科教育的制度化
        (一)壬寅·癸卯学制的颁布
        (二)各类学校英语教学概览
    二、民国时期英语学科教育的调整与个案分析
        (一)壬子·癸丑学制下的英语学科教育
        (二)壬戌学制及之后的英语学科教育
        (三)中学英语学科教学个案分析——南开中学
        (四)高校英语学科教学个案分析——北京大学
    三、英语学科教育经费
        (一)教育经费的筹措与来源
        (二)教育经费的使用与开支
第五章 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政策与范式
    一、英语学科教育政策的演变
        (一)晚清时期英语教育政策的分析
        (二)民国初中期英语教育政策的分析
    二、英语学科教育的基本范式
        (一)教育目标
        (二)教材使用
        (三)教育研究
        (四)教学评价
第六章 武汉地区英语学科教育的考察
    一、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与武汉地区英语学习的萌发
        (一)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
        (二)传统书院改制以及英语学习的萌发
    二、新式学堂的创设及其英语学科教育
        (一)外语学堂——从湖北自强学堂到方言学堂
        (二)非外语类学堂
    三、学制的更迭与英语学科教育:从本土学校到教会学校
        (一)不同学制下本土学校英语学科教育的发展
        (二)教会学校英语学科教育的历史演变
    四、近代武汉地区英语学科教育的特点
        (一)地方决策者的引领作用突出
        (二)教会教育与官办教育相互渗透、各具优势
        (三)凸显本地“自强”文化特色
结语: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历史评价
    一、社会功能和历史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的多源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古已有之
        1.1.2 多语化是世界多国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1.1.3 中国基础外语教育改革成绩瞩目
    1.2 前期研究回顾
        1.2.1 关于“政策”与“规划”
        1.2.2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1.2.3 外语教育规划研究中的相关研究
        1.2.4 中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
        1.2.5 外语语种规划研究
    1.3 研究问题及意义
        1.3.1 对前人研究的反思
        1.3.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3 研究的意义与可行性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理论基础
        2.1.1 政策系统及政策变迁
        2.1.2 多源流政策理论模型
    2.2 研究数据
        2.2.1 论域界定
        2.2.2 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思路
第3章 中国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的历史变迁
    3.1 近现代中国基础教育的外语语种规划
    3.2 新中国初期基础教育的外语语种规划
    3.3 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的外语语种规划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时代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的驱动因素
    4.1 焦点事件:中国发展“新时代”特色“人文外交”
    4.2 问题源流
        4.2.1 世界“四化”新格局凸显多语种语言价值
        4.2.2 开设多语种课程的中小学校增多
        4.2.3 多语种发展不均衡遏制教育公平
    4.3 政策源流
        4.3.1 “两会”代表对外语教育规划建言资政
        4.3.2 外语特色国际化课程管理的探索
    4.4 政治源流
        4.4.1 教育国际化带动民间“多语种热”
        4.4.2 “立德树人”指导国际理解教育
        4.4.3 智能时代拓展外语能力内涵
    4.5 机会之窗: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讨论
    5.1 研究发现
    5.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础外语教育政策专家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基础外语教育政策专家访谈大纲示例
    附录3: 基础外语教育政策专家访谈转写稿示例
    附录4: 全国中小学各外语语种教师学历分布(2009—2018)

(7)美国双语沉浸式课程管理研究 ——以美国加州菲尔德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沉浸式教育综述
    第二节 课程管理文献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三章 菲尔德小学沉浸式课程管理内容和发展路径
    第一节 课程开发背景与课程研发团队组建
    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设计建设
    第三节 课程实施建设
    第四节 课程评价建设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启示
    第一节 菲尔德小学沉浸式课程管理的优势和劣势
    第二节 对中国双语课程管理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8)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对转型中外语教学的理论反思与探索
        1.1.2 学习化社会呼唤外语教育的理论跟进
        1.1.3 研究者之学术旨趣与人文情怀的驱动
    1.2 研究价值
        1.2.1 生活价值—揭示外语学习者当下学习生活的实际
        1.2.2 知识价值—从学习者个体的角度透视课程的实施
        1.2.3 实践价值—外语学习文化涵化模式的建构
        1.2.4 理论价值—中国人外语学习文化机制的抽象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思路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导言
    2.2 外语学习环境分析和学习者特点研究综述
        2.2.1 有“学”无“习”的外语学习条件和环境
        2.2.2 汉语外语学习者的文化与心智结构的差异
    2.3 外语学习文化概念及多元视角的理论综述
        2.3.1 外语学习文化的概念与辨析
        2.3.2 文化的涵化及文化协同模式
        2.3.3 国内外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研究
        2.3.4 从文化角度突破外语学习研究的必要性
        2.3.5 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2.4 外语学习文化涵化研究的基础理论综述
        2.4.1 语言意识形态理论
        2.4.2 文化融合理论
        2.4.3 中国文化心理学
        2.4.4 研究方法论基础
    2.5 课程标准与中国外语教育传统的对比分析
        2.5.1 外语课程标准的“三观”
        2.5.2 外语教育传统研究及历史嬗变
        2.5.3 从对照中看涵化研究的可能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导言
    3.2 方法的选择
        3.2.1 多学科综合的混合研究法
        3.2.2 多种研究手段的综合运用
        3.2.3 研究方案的设计建构实施
    3.3 数据采集
        3.3.1 叙事探究
        3.3.2 问卷调查
        3.3.3 课堂观察
        3.3.4 集体访谈
        3.3.5 个别访谈
        3.3.6 原型法
    3.4 数据分析
    3.5 信度和效度
    3.6 研究伦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语学习文化现状
    4.1 导言
    4.2 外语学习目的态度的取向
        4.2.1 目的
        4.2.2 态度
    4.3 教与学方法的适应性选择
        4.3.1 方式
        4.3.2 方法
        4.3.3 管理
    4.4 对好的外语教师的看法
        4.4.1 师德
        4.4.2 专业
    4.5 对好的外语学生的看法
        4.5.1 特征
        4.5.2 表现
    4.6 对待教材的态度及用法
        4.6.1 看法
        4.6.2 使用
        4.6.3 经典“新概念”
    4.7 师生关系及角色认同
        4.7.1 师生关系
        4.7.2 课堂礼貌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外语学习文化涵化形态及其成因
    5.1 导言
    5.2 课程层面的同化型涵化
        5.2.1 同一个声音
        5.2.2 不同的声音
    5.3 课堂教学层面的假晶、融合型涵化
        5.3.1 公开课与常态课
        5.3.2 不可能完成之“任务”
        5.3.3 问题链与高效课堂
    5.4 学习者层面的协同、融合型涵化
        5.4.1 课堂
        5.4.2 课后
    5.5 多种涵化形态的实践会聚及文化心理分析
        5.5.1 强化信念:苦功夫与中国式激励的融合
        5.5.2 控制策略:以考代练与文语并重的融合
        5.5.3 应用导向:问题链与语码转换的融合
        5.5.4 抵近管理:高效课堂与高效管理的融合
        5.5.5 技术嫁接: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5.5.6 多元取向:中外文并蓄互补中的融合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外语学习文化涵化模式的实践建构
    6.1 导言
    6.2 涵化的层级及实现方式
        6.2.1 本体观层面的涵化
        6.2.2 学习观层面的涵化
        6.2.3 课程观层面的涵化
    6.3 涵化的机制与模式
        6.3.1 生成中的涵化机制
        6.3.2 建构中的涵化模式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小结
    7.2 主要发现
    7.3 研究启示
    7.4 创新之处
    7.5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1 外语学习方法调查问卷(试测)
附录2 外语学习方法调查问卷
附录3 课题研究邀请信
附录4 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生活访谈提纲
附录5 X女士的外语学习生活访谈要点和学习故事
附录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译作

(9)学前儿童双语学习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基于fNIRS脑成像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双语儿童
        2.fNIRS近红外光谱脑成像技术
        3.被动式多媒体
    二、双语儿童认知优势的表现
        1.儿童执行功能发展概述
        2.双语对儿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影响
        3.双语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
        4.双语儿童认知优势的影响因素
        5.“双语认知优势”理论的争鸣与反思
    三、双语认知优势的内在成因机制
    四、多媒体与儿童双语学习
        1.多媒体与儿童语言学习
        2.多媒体与儿童双语学习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思路
        1.中英双语学习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
        2.双语认知优势的成因机制研究
        3.不同英语学习方式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
    二、研究的具体设计
        1.研究对象
        2.研究材料与工具
        3.数据收集与处理
    三、研究伦理的规范
第四章 双语学习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
    一、研究一双语学习对儿童执行功能行为的影响
        1.研究背景
        2.研究设计
        3.研究结果与分析
        4.研究结论
    二、研究二双语学习对儿童执行功能脑区的影响
        1.研究背景
        2.研究设计
        3.研究结果与分析
        4.研究结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语认知优势的成因机制研究
    一、研究三双语认知优势的成因机制
        1.研究背景
        2.研究设计
        3.研究结果与分析
        4.研究结论
    二、研究四双语学习经验与儿童“双语脑”核心脑区激活的相关性分析
        1.研究背景
        2.研究设计
        3.研究结果与分析
        4.研究结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英语学习方式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
    一、研究五英语听读方式对儿童大脑激活的影响
        1.研究背景
        2.研究设计
        3.研究结果与分析
        4.研究结论
    二、研究六英语动画片方式对儿童大脑激活的影响
        1.研究背景
        2.研究设计
        3.研究结果与分析
        4.研究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综合讨论与教育建议
    一、肯定儿童双语认知优势的价值
    二、重视儿童双语认知优势的内因
    三、关注双语认知优势的制约条件
    四、优选学前双语学习的有效方式
    五、审慎地提出学前双语教育政策
第八章 研究展望
    一、研究创新性
    二、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瑞文测试样题
    附录2 PPVT测试样题
    附录3 EVT测试样题
    附录4 KITE幼儿英语测试样题
    附录5 儿童执行功能发展问卷
    附录6 儿童发展家长调查问卷
    附录7 华东师范大学人体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函
    附录8 3D定位通道对应的BA/AAL/MNI
    附录9 双语儿童在ANT和VCST实验中的激活情况举例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认同视角下的韩国语言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
        1.2.2 韩国语言政策
        1.2.3 小结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问题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对象
        1.3.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1.5 研究思路
    1.6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
        2.1.1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2.1.2 多元文化认同
        2.1.3 语言与认同
        2.1.4 世界公民
    2.2 分析框架
        2.2.1 语言政策的主体和客体
        2.2.2 语言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动因机制
        2.2.3 语言政策的效果评价
        2.2.4 分析框架构建
第3章 韩国的国语政策
    3.1 日本殖民地时期的国语发展
    3.2 重建民族身份的国语醇化政策
        3.2.1 国语醇化运动的背景
        3.2.2 国语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
        3.2.3 国语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2.4 对国语醇化运动的评价
    3.3 强化民族认同的韩文专用政策
        3.3.1 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及使用
        3.3.2 韩文专用政策的背景
        3.3.3 韩文专用政策的发展过程及内容
        3.3.4 对韩文专用政策的评价
第4章 移民及其子女语言教育政策
    4.1 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及现状
        4.1.1 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
        4.1.2 多元文化家庭的现状
    4.2 强势民族认同下的单语教育政策
        4.2.1 单语教育政策背景
        4.2.2 单语教育政策内容及实施
        4.2.3 单语教育政策效果及评价
    4.3 强势民族认同影响下的“有限制的双语教育”政策
        4.3.1 双语教育政策出台背景
        4.3.2 双语教育政策内容及实施
        4.3.3 双语教育政策效果及评价
第5章 外语教育政策
    5.1 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
        5.1.1 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5.1.2 第二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5.2 全球化时代“权力认同”主导下的外语教育政策
        5.2.1 外语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
        5.2.2 五次英语教育课程的内容及实施
        5.2.3 《强化公共英语方案》的内容及实施
    5.3 外语教育政策的评价
第6章 韩国当前面临的语言问题及启示
    6.1 母语安全危机
        6.1.1 母语的四大安全问题
        6.1.2 加强母语规划
    6.2 多元文化家庭的语言权利和语言资源问题
        6.2.1 语言权利和语言资源
        6.2.2 树立语言权利和语言平等意识
    6.3 英语教育的“费时低效”问题
        6.3.1“费时低效”、“哑巴英语”
        6.3.2 对英语正确定位,革新英语评价体系
    6.4 语言文化单一性问题
        6.4.1 外语语种单一,国家外语能力不足
        6.4.2 文化多样性差,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低
        6.4.3 开展多元外语和多元文化教育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双语基础上英语教育的起始阶段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凉山彝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选择研究 ——基于浸入式教学法与语法翻译法[D]. 唐路佳.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英语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传播[D]. 刘景珍.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3]跨文化理解视角下朝鲜族小学生英语学习问题研究 ——以延吉市Y小学为例[D]. 崔来香. 延边大学, 2020(05)
  • [4]私立幼儿园英语浸入式教育现状研究 ——基于北京市H幼儿园的调查[D]. 王明晓.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5]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研究(1862-1937)[D]. 刘微. 武汉大学, 2020(07)
  • [6]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外语语种规划的多源流分析[D]. 赵耀.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7]美国双语沉浸式课程管理研究 ——以美国加州菲尔德小学为例[D]. 李文彦. 南京大学, 2020(02)
  • [8]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外语学习文化的涵化研究[D]. 陈刚.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9]学前儿童双语学习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基于fNIRS脑成像技术的研究[D]. 李传江.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 [10]认同视角下的韩国语言政策研究[D]. 尹悦.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基于双语的英语教育初级阶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