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结构的一种新的计算机方法

门结构的一种新的计算机方法

一、闸门结构的一种新的电算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龙[1](2019)在《深海机械密封端面变形及辅助密封圈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深海推进器等水下作业设备具有多方面性能指标,而旋转轴密封对系统稳定性及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机械密封作为常用旋转密封的一种形式,具有密封性能稳定、寿命长等特点,随设备工作水深及航速的改变,机械密封环温度场及端面变形受水压、低温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复杂的热-力耦合作用。此外,辅助密封圈内部应力及变形情况随工况改变而改变,密封性能受初始条件因素影响较大。本文以深海推进器等水下作业设备用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对机械密封环温度场、端面变形规律及辅助密封圈密封性能、微动特性等进行研究,探索海洋环境下机械密封端面变形控制方法,提高密封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机械密封环有限元模型,对机械密封环受力状态分析;研究其端面受力变形规律及力变形后端面实际接触状态。(2)对机械密封环温度场研究,针对深海推进器等水下作业设备工作特点,研究机械密封环在不同水深、不同航速下的温度场及端面温升规律;通过整体法与分离法两种分析方法研究其端面热变形及变形后端面实际接触状态。(3)采用间接耦合分析方法对稳态工况下机械密封环端面热-力耦合变形研究,将分析结果与力变形、热变形结果比较,总结端面变形规律;采用直接耦合分析方法对瞬态工况下机械密封环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4)基于机械密封环温度场及端面变形的研究,提出几种结构优化方案,旨在降低端面温度,减小端面热变形及边缘应力集中。(5)对辅助密封圈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初始压缩率、材料硬度以及介质压力对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影响,并对补偿环与轴处密封圈的微动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微动对密封圈的影响。

苏小丽[2](2017)在《泄洪洞水击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泄洪洞作为水利枢纽的主要泄水建筑物,保障枢纽安全运行。工作闸门位于泄洪洞末端,闸门的安全运行是泄洪洞发挥泄洪作用的必要条件,闸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水击可能引起闸门结构振动破坏。采用已发展成熟的特征线法进行泄洪洞水击的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可为工作闸门的设计和闸门运行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洞的特点是水流流速高,应考虑流速对水击压强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1)当工作闸门匀速启闭时,尽管闸门启闭速度较小,但其运行过程中仍然伴随有水击现象的产生,水击压强周期性变化,往复作用于闸门上,可使闸门产生振动和噪音,甚至发生共振现象,导致闸门结构破坏。水击问题对泄洪洞的安全运行很重要,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研究。(2)保持恒定流时工作闸门前水流压强不变且闸门启闭时间一定,数值模拟L=100m、L=300m、L=600m和L=900m四种洞长情况下的水击压强,分析对比计算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工作闸门匀速启闭时,泄洪洞不同洞长情况下均有水击现象产生。泄洪洞洞长越大,水击压强振幅越大、振荡时间越长,水击作用于闸门上的瞬时荷载越大且作用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闸门结构共振。在设计闸门结构和制定闸门启闭方案时,需考虑泄洪洞洞长对水击压强特性的影响,尤其当泄洪洞较长时,应尽量避免因水击作用时间过长、水击压强振幅过大而引起闸门结构破坏,影响泄洪洞以及整个水力枢纽的安全运行。(3)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测出陕西省三河口水利枢纽泄洪底孔工作闸门上典型测点的脉动压力,再运用特征线法数值计算三河口泄洪底孔水击压强,最后将水击压强特性和脉动压强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击压强振荡频率大于脉动压强脉动频率,水击压强振幅大于脉动压强振幅,即水击压强振荡强度大于脉动压强脉动强度。当水击压强振荡频率和工作闸门自振频率接近时,由于水击压强作用于闸门上的瞬时荷载大于脉动压强作用于闸门上的瞬时荷载,所以水击压强比脉动压强更容易引起闸门结构振动。当设计三河口泄洪底孔工作闸门时,应当着重考虑水击压强对闸门结构的影响,而非脉动压强,并且闸门自振频率应当尽量避开水击压强振荡频率(5.39Hz),防止因闸门自振频率和水击压强振荡频率耦合而发生闸门结构共振破坏,为泄洪洞的安全泄洪提供保障。(4)在茨哈峡水电站泄洪洞工作闸门开启和关闭两种闸门运行工况下,对泄洪洞水击进行数值计算,并保持工作闸门启闭时间不变,改变闸门启闭方式,数值模拟泄洪洞工作闸门不同启闭方式下的水击压强,分析模拟结果可得:当工作闸门匀速开启时,水击发生于闸门开启初始阶段,水击压强振幅呈对数规律递减;当工作闸门匀速关闭时,水击发生于闸门关闭后阶段,水击压强振幅呈指数规律递减;工作闸门关闭工况下的水击压强振荡时间大于闸门开启工况下的水击压强振荡时间。在设计茨哈峡水电站泄洪洞工作闸门时,应避免因工作闸门自振频率和泄洪洞水击压强振荡频率(0.42Hz)耦合而引发闸门共振破坏。闸门运行方式对水击压强振荡频率没有影响,但对水击压强振幅影响较大。工作闸门加速开启、减速关闭的运行方式可有效降低水击对闸门结构的影响,甚至可忽略水击影响,排除了因水击压强振荡而引起闸门结构破坏的安全隐患,故推荐泄洪洞工作闸门采用加速开启、减速关闭的运行方式,例如当茨哈峡水电站泄洪洞工作闸门以0.000016m/s2的加速度开启、以-0.000016m/s2的加速度关闭时,水击对闸门结构的影响可显着减小。

彭云[3](2013)在《矿井通风系统降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矿井能否正常、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还是矿井通风技术日常管理,都要尽力降低矿井通风阻力、提高有效风量率,达到减小通风费用和提高系统稳定性的目的。目前国内外矿山相继进入深部资源开采和采用机械化开采,深部地温升高和设备散热增大,矿井热害突出,致使矿井需风量增大;同时通风线路增长、巷道变形加大,通风阻力增大,致使矿井实际供风量减小,矿井通风系统能力严重制约矿井生产能力的提升,因此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降阻优化研究尤显重要和迫切。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网络解算、现场实测及工程实践等研究手段,对矿井通风系统降阻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分析了矿井通风系统影响因素及稳定性、降阻技术与方法,得到了相关影响因素、两翼对角排风网和三角形排风网系统稳定性定量分析公式、矿井通风系统降阻技术与方法主要有:调整网络结构、增加并联巷道、刷大巷道断面积、调节风机工况点(变频控制)及增减风机等。探讨了通风网络等效变换,提出了等效变换求解方法—风压源效应叠加准则,推导了三角形—星形等效变换公式,系统分析了角联网络风阻特性,得到了角联网络总风阻随角联分支风阻的增大依次存在一个递减区间和递增区间、角联分支可有效降低角联网络总风阻、角联分支存在最佳风阻及通过改变矿井主要角联分支风阻可降低矿井总风阻等结论及角联网络风阻特性智能测试系统方案。全面测定了周源山煤矿目前通风系统及其启用主要角联分支时通风系统2种状态下通风参数,掌握了矿井通风现状,验证了角联分支的存在可有效降低角联网络总风阻等结论。针对周源山煤矿通风系统,提出了4种可行降阻优化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了通风参数网络解算及综合评价,论证了通过改变矿井主要角联分支风阻降低矿井总风阻这一降阻方法的可行性,并以最佳方案指导矿井通风系统降阻工程实践。

陈伟业[4](2013)在《T型PVC三通管局部水头损失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文中提出T型三通管是输配水管网连接的最主要形式之一,管道连接处水流情况较为复杂,研究三通管的局部水头损失有助于正确的确定输水管网中水流局部能量损失。本文选取灌溉管网上较为常用的几种管径的三通管,通过实验确定不同边界条件下不同管径的三通的的局部水头损失,以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灌溉管网布置和管道工程的计算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将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为为局部阻力特性的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办法。试验管段为PVC三通管输水管,管径分别采用外径50mm、75mm、90mm的PVC输水管,试验时用相同外径的三通管连接。竖直管道为主管,两个水平管道为支管,分别进行主支管同径和异径的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管径相同的三通管道输水时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变化规律:三通管局部水头损失受入口雷诺数的影响较大,在入口雷诺数在10000以下时,三种试验管径的局部水头损失都比较小;当雷诺数超过10000时,水头损失的增长基本和雷诺数呈二次函数的关系。管径越小的三通管在分流处水流动紊动更为强烈,从主管道支管的水流发生强烈的弯曲流,产生的漩涡也剧烈,因而产生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三通管两支管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有所差别,但相差不大。水流由主管进入通过三通管分流至两水平支管,随着分流比的不同,两支管处水流改变而形成的弯曲流程度不一。在分流比为0.40.6附近变化时,两支管内流速相近,产生的漩涡相互影响较小,故局部水头损失变化相对较小;而在其他分流比条件下,两支管内的流速差异较大,流速较大的支管处产生的水流紊动以及漩涡强度较大,对另一支管处水流的扰动影响加大,故产生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所以在用三通管供水分流时,应将分流比控制在0.5附近较好。支管管径与主管管径比的不同,对局部水头损失亦有影响。实验中,随着支管管径的增大,局部水头损失减小,而管径比越小,支管的流速就相对较大,同时流速断面面积发生改变,流速分布不均匀,导致局部水头损失愈大,故工程设计中中应当考虑管径比的影响,尽量避免支管管径比主管管径小。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实验值与模拟值相对误差最小为3%,最大为36%。本文选取的紊流模型准确的描述了管内水流流速紊动与压力脉动情况,RNG k-ε紊流模型适合此类模拟,达到收敛稳定;通过模拟给出了110mm管径的三通管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与入口雷诺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在T型三通管中,局部阻力产生剧烈作用的位置一般处于主流和支流汇合并发生碰撞的位置,随着轴向距离的延长,其作用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水流弯曲造成的剪切作用以及流体内的漩涡剧烈程度,压强分布的梯度大小都是影响局部水头损失重要因素。

欧礼坚[5](2010)在《船舶螺旋桨及推进装置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推进装置是船舶动力的核心,与船舶航行的快速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性能紧密相关。船舶推进装置作为一个系统,由主机、轴系和螺旋桨三部分组成,其故障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推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螺旋桨不但自身会发生桨叶磨损、变形和折断等故障,而且螺旋桨故障也会产生周期变化的离心力和水动力,将进一步导致轴系和主机故障的发生。为了实现推进装置故障的监测与诊断,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本文拟对船舶螺旋桨及推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思路是通过分析螺旋桨不同故障工况时的水动力性能和流场特点,并研究其对轴系振动和主机性能的影响,提出螺旋桨桨叶折断故障诊断技术、螺旋桨导致轴系振动故障诊断技术和螺旋桨导致主机故障诊断技术。目前,船舶推进装置故障的诊断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船舶主机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然而,推进装置作为动力系统,其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对于其故障的监测与诊断技术,应作为一个系统去研究。论文研究了船舶螺旋桨故障诊断技术、螺旋桨导致船舶轴系故障技术和螺旋桨导致主机故障的诊断及治理技术。因此,本论文能够较系统、深入地研究因船舶螺旋桨导致推进装置故障产生的机理、提高诊断技术水平、能够较高效和准确地排除故障,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本文采用理论研究、CFD和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试验和实船应用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螺旋桨不同故障工况的水动力性能和流场变化特点的研究;螺旋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螺旋桨导致轴系振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针对推进装置的故障,提出相应故障治理技术和方法,并在实船实践应用。首先,对不同故障工况下的常规螺旋桨和导管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和流场特点进行研究,获得了螺旋桨的推力、扭矩、侧向力和脉动压力等水动力载荷的变化规律及螺旋桨流场特点和变化趋势。采用基于CFD方法的常规螺旋桨定常水动力性能研究,并结合模型试验,得到了常规螺旋桨某1桨叶折断时的折断量与其推力、扭矩的变化关系以及螺旋桨直径切割量与推力、扭矩变化关系。基于CFD方法的导管螺旋桨非定常水动力性能进行研究,对导管螺旋桨某1桨叶不同位置折断工况进行非定常数值解析,获到了不同工况时螺旋桨推力、扭矩、侧向力和导管内壁脉动压力随时间的周期变化关系;并研究伴流场不均匀程度、导管与叶梢之间的间隙值的大小等参数对导管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获得螺旋桨不同故障工况下的水动力载荷,为下一步对推进装置的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数据信号和水动力载荷。其次,研究螺旋桨桨叶折断故障的诊断技术。通常,故障诊断的数据或信号是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获取。为了简化信号提取和处理的细节,将更多精力集中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本文建立基于CFD方法的导管螺旋桨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通过提取导管内壁的压力脉动数据,并分析压力脉动数据的变化规律来诊断螺旋桨桨叶折断故障。CFD数值计算结果可看作为理想状态下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获得的信号。通过对导管螺旋桨某1桨叶不同位置折断时导管内壁的脉动压力时间波形图进行对比分析和FFT变换,提出了波形分析法和频谱法相结合的导管螺旋桨桨叶折断故障诊断技术。并尝试通过改变信号处理时的窗函数,对比分析以便获取更合适的信号处理方法。第三,研究螺旋桨折断导致轴系振动故障的诊断技术。螺旋桨桨叶折断产生了离心力和水动力侧分力,导致轴系产生剧烈的回旋振动。对轴系回旋振动的研究,在合理简化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因素是准确确定螺旋桨的水动力侧向力,该力是周期变化的,并受桨叶折断位置及工作伴流场的影响。本文对螺旋桨不同故障工况下轴系回旋振动的研究,采用的水动力载荷均为对应工况下准确计算值。采用有限元法对轴系回旋振动进行瞬态分析,对螺旋桨在不同故障工况下,通过改变螺旋桨的转速、不均匀伴流场等参数,获得在离心力、水动力载荷的作用下的轴系回旋振动时间位移响应曲线。对回旋振动的时间位移响应曲线进行FFT变换获得频谱图,并合成螺旋桨轴心轨迹图,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振动法和轴心轨迹法相结合的螺旋桨导致轴系振动故障的诊断技术。最后,结合船舶推进装置故障的特点,提出因螺旋桨引起推进装置故障的治理技术和方法,并在实船上成功应用,为故障诊断和治理提供了典型案例。分析了基于远程网络的推进装置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原理,选取基于行为的诊断模式。诊断系统由船载专家、公司专家和研究机构三级诊断子系统组成,子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结构。

任义[6](2009)在《长距离重力流输水管道系统的水锤防护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驶入快车道,城市化建设步伐也随之加快,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呈持续增长趋势,而水污染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越发严重,这无疑使得我国本就存在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为了彻底缓解此矛盾,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大力支持长距离输水工程的兴建。如近年来的天津引滦工程、大连引碧工程、青岛引黄济青工程、西安黑河饮水工程、上海黄浦江上有饮水工程、秦皇岛饮水工程、内蒙古引黄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而随之而来的是频发的工程爆管事故,由于输水工程爆管会导致巨大的损失,故相关防爆技术的研究无疑引起了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关注。长距离重力流输水管道系统的防爆技术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输水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本文基于国内近年来的大型输水工程——唐山曹妃甸输水工程与新疆塔城白杨河输水工程,详细地阐述了水锤数值计算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电算方法,通过对管道爆管的水力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多个边界条件下的水锤数学模型,并给出了长距离输水管道中常用的水锤防护边界条件。运用C语言编写可视化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计算。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气液两相流在输水管道中的各种流态,以及流态间的转化,并对管道中气囊运动的升压问题、危害以及管道排气最佳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长距离重力流管道水锤防护的有效措施是分级设减压装置,并且在管线重要部位安装超压泄压阀以及注意管线末端阀的关阀时间的控制。对常用的水锤防护措施的结构原理、性能特点及选择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选择水锤防护措施时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最后以曹妃甸与新疆白杨河输水工程为例,进行了相应的水锤防护模拟电算。其研究结果不仅对这两个工程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类型工程的水锤防护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黄俊歆[7](2007)在《矿井通风系统仿真可视化研究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煤矿事故中,重特大事故大多与矿井通风因素相关,因此解决好通风问题就能有效地减少煤矿恶性事故的发生。目前矿井通风系统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矿井通风系统的复杂性,给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能快速准确地解算、分析井下的通风状况,对减少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有重大意义。1953年,Scott和Hinsley首先使用计算机来解算通风网络问题。在我国,矿井通风网络解算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较晚,已开发的矿井通风网络解算软件的界面、操作方法同当今商业软件相比,功能、界面相差较大;同时对网络参数变化对整个网络的影响研究甚少。在系统检索了有关矿井通风网络解算软件的已有研究成果,特别是统计分析了近十年的国内矿井通风网络解算软件的操作平台、用户界面、开发语言、数据存储形式、软件主要结构及功能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矿井通风系统可视化仿真研究,解决了原来矿井通风系统图输入难、分支与节点编号复杂且易出错、不能图形化输入输出等问题,并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图形交互接口,实现了通风系统图的可视化输入及数据与图形的绑定输入、输出,只需输入通风系统图而无需作任何简化并在图形输入的同时自动建立拓扑结构,分支、节点自动编号且对用户透明;运用当前较为先进的软件设计方法和编程技术,自行开发了一套矿井通风系统仿真可视化软件(MVNSO),并详细介绍了编制MVNSO软件的关系技术和图形绘制程序的理论基础及设计思想;软件实现了直接读取AutoCAD单线图自动生成矿井通风系统图,无需对系统图进行简化、巷道编号、节点编号等操作;提供方便的风机管理,用户可输入风机性能测试数据或直接输入风机性能曲线图上若干点,很快地拟合出风机性能曲线图,并能对其进行自定义坐标范围、移动曲线、局部缩放、打印预览、打印等操作;结合科研课题“东庞矿东风井通风系统优化及可靠性研究”,对东庞矿三区混合通风的复杂矿井通风网络进行了分析,阐述如何利用MVNSO软件对东庞矿通风系统改造的几个备选方案进行选优,从而到达对矿井通风网络改造、优化的目的。最后还将现场实测数据与MVNSO软件计算结果相比较,基本吻合,从而充分证明了软件系统的可行性。本文还就研究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以后的发展方向和改善意见。

汤建忠[8](2007)在《邵仙套闸闸基渗流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闸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水工建筑物,渗流是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地基渗流控制不当会导致闸坝发生渗流事故和破坏,从而诱发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近年来,水利建设管理部门对工程建设安全问题愈加重视,渗流已成为评价工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重要内容,因此,对闸坝地基渗流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与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水闸设计和运行管理中,闸基渗流计算往往占有重要的位置,渗流分析为选择合理的渗流控制措施以及评价闸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提供必要的依据。本文在对邵仙套闸闸基渗流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工程渗流安全性做出了合理评价。该成果对邵仙套闸工程今后的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对今后同类型工程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近年来关于闸基的渗流计算已不鲜见,但往往是在设计阶段考虑,以后在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少再对闸基渗流问题进行分析及判断工程防渗设施的防渗效果。本文用《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复核邵仙套闸工程的防渗长度是否满足要求、防渗设施是否合理。详细介绍了邵仙套闸闸基渗流现场观测的具体方法,并依据2004年下半年现场观测数据,对观测资料的可靠性作了系统分析,对主要观测装置——测压管的运行状态作了评判。分别采用改进阻力系数法和基于有限元法的Geo-Slope计算软件,计算了5种不同上下游水位组合的邵仙套闸闸基渗流,依据现场观测结果和计算结果,对改进阻力系数法和数值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对邵仙套闸闸基地下连续墙深度进行了优化分析,选择了具有不同地下连续墙深度的共11种工况,进行了闸基渗流流场计算,从渗流水头改变量大小、性价比高低等多方面,优化选择地下连续墙深度。

谭家磊[9](2005)在《矿井通风系统评判及安全预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生产矿井中,矿井通风系统作为重要的生产系统之一,对维护矿井的正常生产和安全生产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矿井的通风系统是否优良,对矿井的节能降耗和抗灾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评判、确定一个矿井的通风系统优劣,则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矿井通风系统评判方式与方法,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类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初步研究。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作者主要依据模糊综合评判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在深入分析以往的矿井通风系统评判指标的前提下,初步建立了一种切合当前现场应用实际的矿井通风系统评判预警模式与方法;依据所建立的矿井通风系统评判预警方法,作者重新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和矿井通风系统预警指标体系,并确定了相对应的隶属度函数及相应的权重值;最后,结合算例进一步验证了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判预警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在对矿井通风系统评判预警模式与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中,本文建立了几种可行的评判预警方式,其中一种方式则主要是按照规程和法规中对矿井通风系统指标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经验数据,根据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数据、矿井实测技术指标以及矿井通风系统网络解算结果等,对生产矿井的通风系统状况进行评判预警和系统研究。在这种评判预警方法中,作者研究提出了生产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状态的预警指标以及矿井通风系统安全隐患排查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并编制了计算机软件予以初步实现。 在计算机软件的编制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VB和MATLAB语言编制了矿井通风系统单指标、多指标和利用BP网络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评判和预警的应用软件。在利用BP网络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评判预警的软件中,作者提出了以反正切函数为激励函数的ATN型BP网络。这种形式的BP网络相对于传统的BP网络来说,具有训练和预测精度高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具有少量样本的BP网络进行分类分析的过程中。 利用所编制的应用软件系统,作者对三河口矿的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评判预警,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俞建[10](2004)在《平面闸门可视化CAD集成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平面闸门是闸门最常见的形式,其设计任务繁重,出图量大。本文根据水工金属结构CAD研究现状,着眼于国内平面闸门的主要结构形式,借鉴了相关CAD系统的开发经验,研制开发了一套平面闸门CAD集成系统(PGCAD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探讨了CAD的系统结构;根据平面闸门的设计过程和特点,采用集平面结构设计——有限元建模——施工图绘制——计算说明书生成于一体的设计方法。选用当前流行的VC、VB开发工具混合编程,使系统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和高效的计算能力。 2、依据现行的《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水电站机电设计手册》,综合相关的钢结构设计原理,研究了平面闸门的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并研制开发了平面闸门结构设计子系统。 3、根据平面闸门的结构特点,在ANSYS中建立平面钢闸门的几何模型,系统自动生成APDL命令流,部分实现了闸门有限元建模自动化。 4、探讨了平面闸门参数化绘图的程序开发技术,研究建立了水工金属结构图形库,开发了平面闸门布置图绘制子系统,实现了平面闸门布置图的自动绘制。 5、研究了Word软件的VB开发技术,探讨了计算设计报告的自动生成技术,初步实现了平面钢闸门计算说明书自动生成。

二、闸门结构的一种新的电算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闸门结构的一种新的电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深海机械密封端面变形及辅助密封圈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械密封环端面变形研究
        1.2.2 机械密封环温度场研究
        1.2.3 机械密封环耦合场研究
        1.2.4 辅助密封圈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机械密封环端面力变形研究
    2.1 模型建立与边界条件
        2.1.1 机械密封主要参数
        2.1.2 运行工况及密封环材料参数
        2.1.3 几何模型建立与边界条件加载
    2.2 端面力变形求解及后处理
    2.3 不同工况下动、静环端面力变形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机械密封环稳态温度场及端面热变形研究
    3.1 传热数学模型
        3.1.1 导热微分方程
        3.1.2 导热微分方程边界条件
        3.1.3 机械密封环稳态热传导方程
    3.2 密封环传热边界条件确定
        3.2.1 端面摩擦系数计算
        3.2.2 运行工况及密封环材料热物理参数
        3.2.3 热流密度计算
        3.2.4 动、静环边界对流换热系数确定
        3.2.5 机械密封动、静环热量分配
    3.3 机械密封环稳态温度场研究
        3.3.1 整体法温度场研究
        3.3.2 分离法温度场研究
        3.3.3 不同工况下端面温度研究
    3.4 密封环热变形研究
        3.4.1 整体法研究动、静环端面热变形
        3.4.2 分离法研究动、静环端面热变形
    3.5 本章小结
4 机械密封环热-力耦合变形研究
    4.1 稳态热-力耦合研究
    4.2 瞬态热-力耦合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机械密封环结构优化
    5.1 静环结构优化
    5.2 动环结构优化
    5.3 本章小结
6 辅助密封的密封性能研究
    6.1 O形密封圈模型
        6.1.1 数学模型
        6.1.2 实体模型
    6.2 计算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压缩率下应力分布及变形
        6.2.2 材料硬度对密封性能影响
        6.2.3 不同介质压力对O形密封圈的影响
        6.2.4 O形密封圈微动特性研究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泄洪洞水击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必要性
    1.3 研究现状
        1.3.1 水击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1.3.2 泄洪洞水击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泄洪洞水击计算的数值模拟方法
    2.1 泄洪洞非恒定流的基本方程组
        2.1.1 非恒定流的连续性方程
        2.1.2 非恒定流的运动方程
    2.2 泄洪洞水击的基本方程组
        2.2.1 水击基本方程组
        2.2.2 关于水击基本方程组的讨论
    2.3 泄洪洞水击计算的特征线法
        2.3.1 特征线方程及特征方程
        2.3.2 特征方程组的求解
    2.4 初始、边界条件
        2.4.1 初始条件
        2.4.2 边界条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泄洪洞洞长和水击压强特性关系
    3.1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实例1-三河口水利枢纽泄洪底孔水击数值模拟
    4.1 工程概况
        4.1.1 建筑物说明
        4.1.2 泄洪底孔概况
    4.2 脉动压强试验模型布置
    4.3 工作闸门脉动压强
        4.3.1 脉动压强随机分布特征
        4.3.2 脉动压强时域幅值特征
        4.3.3 脉动压强频域能量分布特征
    4.4 泄洪底孔水击压强
    4.5 水击压强和脉动压强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2-茨哈峡水电站泄洪洞水击数值模拟
    5.1 工程概况
    5.2 泄洪洞水击压强数值模拟
        5.2.1 计算模型
        5.2.2 计算结果分析
    5.3 工作闸门启闭方式和水击压强特性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矿井通风系统降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特征分析及优化方法
    2.1 矿井通风系统影响因素及降阻技术
        2.1.1 矿井通风系统影响因素
        2.1.2 矿井通风阻力及降阻技术
    2.2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法
        2.2.1 基于最小能耗优化数学模型
        2.2.2 优化方法
    2.3 角联分支风流稳定性及优化分析
        2.3.1 一般角联分支风流稳定性
        2.3.2 多排风井网络中角联分支稳定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角联通风网络特性及降阻分析
    3.1 三角形—星形网络等效变换
        3.1.1 等效变换
        3.1.2 网络解算论证
        3.1.3 误差分析
    3.2 角联网络风阻特性
        3.2.1 角联分支风阻特性
        3.2.2 边缘分支风阻特性
    3.3 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
        3.3.1 数值模拟及分析
        3.3.2 实验及测试系统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井通风系统降阻优化综合评价
    4.1 评价方法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模糊模式识别
    4.2 评价模型的建立
        4.2.1 评价指标
        4.2.2 评价权值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风系统测定及降阻优化
    5.1 通风系统测定及分析
        5.1.1 阻力测定
        5.1.2 风机性能测定
        5.1.3 改变网络结构系统测定
        5.1.4 测定结果分析
    5.2 解算结果准确性验证
        5.2.1 目前通风系统解算
        5.2.2 改变网络结构通风系统解算
        5.2.3 解算误差分析
    5.3 系统降阻优化及其解算
        5.3.1 通风系统降阻优化分析
        5.3.2 北翼改变结构、南翼刷大断面(方案一)
        5.3.3 改变结构缩短两翼公共巷道长度(方案二)
        5.3.4 降低主要角联分支风阻(方案三)
        5.3.5 刷大回风巷断面积、减小局阻(方案四)
    5.4 降阻优化综合评价
        5.4.1 综合评价
        5.4.2 最优方案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

(4)T型PVC三通管局部水头损失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进展
    1.3 存在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T 型 PVC 等径三通管局部水头损失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装置
        2.1.3 试验方案设计
        2.1.4 试验内容与步骤
    2.2 试验结果分析
        2.2.1 等径三通管局部水头损失情况
        2.2.2 支管管径不等情况下的局部水头损失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 型三通管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计算
    3.1 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公式
    3.2 各管径系数的计算结果
        3.2.1 50mm 等径三通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3.2.2 75mm 等径三通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3.2.3 90mm 等径三通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3.3 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与管径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 型三通管紊流数学模型
    4.1 紊流流及其基本方程
        4.1.1 紊流
        4.1.2 紊流的基本方程
    4.2 数学模型的发展
        4.2.1 紊流流动计算方法
        4.2.2 常用紊流模型
    4.3 T 型三通管的湍流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 型三通管局部水头损失 CFD 模拟
    5.1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
        5.1.1 计算流体动力学概述
        5.1.2 CFD 常用计算方法
    5.2 Fluent 简介
    5.3 模型的建立
        5.3.1 基本方程及模型计算参数
        5.3.2 边界条件
        5.3.3 离散方法与网格划分
    5.4 模拟结果
        5.4.1 残差图
        5.4.2 速度图
        5.4.3 流线图
        5.4.4 压强图
    5.5 结果分析
        5.5.1 不同入口雷诺数下的模拟
        5.5.2 不同管径三通管的压强分布
        5.5.3 局部水头损失模拟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5.5.4 110mm 管径三通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模拟值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存在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船舶螺旋桨及推进装置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本研究有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船舶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研究进展
        1.2.2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船舶轴系回旋振动研究进展
        1.2.3 故障监测与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1.2.4 远程故障监测与诊断系统的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CFD 的常规螺旋桨定常水动力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船舶螺旋桨CFD 数值试验理论及求解过程
        2.2.1 船舶螺旋桨流场的控制方程
        2.2.2 湍流模型
        2.2.3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2.2.4 划分计算网格
        2.2.5 离散方程
        2.2.6 给定求解控制参数
        2.2.7 求解离散方程
        2.2.8 解的收敛性分析
        2.2.9 显示和输出计算结果
        2.2.10 螺旋桨流场计算模型选取
    2.3 常规螺旋桨水动力性能CFD 数值计算与螺旋桨模型敞水试验
        2.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2.3.2 计算域与网格的生成
        2.3.3 计算模型选择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2.3.4 CFD 数值计算、螺旋桨敞水试验的结果对比分析
    2.4 螺旋桨某1 桨叶折断引起水动力性能变化的研究
        2.4.1 某1 桨叶折断之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计算结果
        2.4.2 某1 桨叶折断之螺旋桨表面压力分布分析
        2.4.3 某1 桨叶折断之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变化的回归分析
    2.5 螺旋桨直径切割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
        2.5.1 切割螺旋桨水动力性能计算
        2.5.2 螺旋桨直径切割后引起水动力性能变化的回归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FD 的导管螺旋桨非定常水动力性能研究
    3.1 概述
    3.2 船舶导管螺旋桨CFD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3.2.1 控制方程~([87]) 及数值计算方法
        3.2.2 导管螺旋桨几何模型的建立
        3.2.3 计算域的确定及网格划分
        3.2.4 边界条件设定
    3.3 导管螺旋桨敞水水动力性能计算及流场分析
        3.3.1 CFD 计算结果与模型敞水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3.2 导管螺旋桨表面压力分布的分析
        3.3.3 导管螺旋桨工作流场分析
    3.4 不均匀伴流场的定义
    3.5 导管螺旋桨在不均匀流场中的水动力性能研究
        3.5.1 导管螺旋桨在不均匀流场中的水动力性能计算
        3.5.2 导管螺旋桨在不均匀流场中的水动力特点分析
    3.6 螺旋桨某1 桨叶折断时导管内壁脉动压力及流场的变化分析
        3.6.1 螺旋桨某1 桨叶折断时导管内壁的脉动压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3.6.2 导管螺旋桨桨叶折断对流场的影响分析
    3.7 导管螺旋桨桨叶折断水动力性能研究
        3.7.1 导管螺旋桨某1 桨叶折断后,时均KT 和KQ 的变化分析
        3.7.2 螺旋桨某1 桨叶折断后,非定常水动力性能研究
        3.7.3 螺旋桨某1 桨叶折断后,伴流场对非定常水动性能影响研究
    3.8 导管与桨叶叶稍之间的间隙对水动力性能的研究
        3.8.1 取不同间隙时,导管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计算
        3.8.2 导管与桨叶叶稍之间的间隙对水动力性能影响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螺旋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4.1 概述
    4.2 基于CFD 的导管螺旋桨桨叶折断故障监测与诊断系统的建立
    4.3 导管螺旋桨桨叶折断故障的波形分析法诊断技术
        4.3.1 导管内壁脉动压力数值模拟和提取
        4.3.2 螺旋桨桨叶折断故障的波形分析诊断法
        4.3.3 螺旋桨桨叶折断故障的波形分析诊断法的特点
    4.4 故障诊断信号处理技术
        4.4.1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4.4.2 频谱信号分析中的窗函数
        4.4.3 窗函数对螺旋桨桨叶折断故障信号分析的影响
    4.5 导管螺旋桨桨叶折断故障频谱诊断技术
        4.5.1 导管内壁压力脉动时间波形图的FFT 变换
        4.5.2 螺旋桨桨叶折断故障的频谱法诊断技术
    4.6 波形分析法和频谱法对螺旋桨桨叶折断故障的监测与诊断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螺旋桨导致轴系振动故障的诊断技术研究
    5.1 概述
    5.2 有限元法研究轴系振动的相关理论
        5.2.1 固有振动特性的分析
        5.2.2 瞬态动力学分析
    5.3 回旋振动的载荷分析
        5.3.1 螺旋桨加工精度不同引起的离心力
        5.3.2 桨叶折断离心力
        5.3.3 螺旋桨某1 桨叶折断时水动力侧向分力
    5.4 轴系回旋振动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建立
        5.4.1 轴系回转振动计算模型的简化
        5.4.2 轴系回旋振动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5.5 基于有限元的轴系回旋振动研究
        5.5.1 螺旋桨加工精度对轴系回旋振动的研究
        5.5.2 螺旋桨某1 桨叶折断量对轴系回旋振动的研究
        5.5.3 螺旋桨转速对轴系回旋振动的研究
        5.5.4 伴流场对轴系回旋振动的研究
        5.5.5 轴承刚度对轴系回旋振动研究
        5.5.6 离心力与水动力对轴系回旋振动的作用比较
    5.6 螺旋桨某1 桨叶折断导致轴系回旋振动的频谱特征分析
        5.6.1 螺旋桨桨叶折断量对轴系回旋振动的特征分析
        5.6.2 转速对轴系回旋振动的特征分析
        5.6.3 伴流场对轴系回旋振动的特征分析
    5.7 螺旋桨引起轴系故障的振动诊断技术
    5.8 螺旋桨引起轴系故障的轴心轨迹法诊断技术
        5.8.1 螺旋桨不同加工等级对应的轴心轨迹
        5.8.2 螺旋桨折断后,轴心轨迹的变化过程研究
        5.8.3 螺旋桨桨叶折断量对轴心轨迹的影响研究
        5.8.4 螺旋桨转速对轴心轨迹的影响研究
        5.8.5 轴承刚度在水平、垂直方向差异对轴心轨迹的影响研究
        5.8.6 轴心轨迹分析法对螺旋桨桨叶折断故障的监测与诊断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螺旋桨导致主机故障的诊断与治理技术
    6.1 概述
    6.2 螺旋桨偏重导致主机故障的机理及诊断技术
        6.2.1 螺旋桨偏重导致主机热负荷偏高的原因和机理分析
        6.2.2 螺旋桨偏重导致主机增压器喘振故障的原因和机理分析
        6.2.3 热力参数分析法对主机负荷偏重的诊断
    6.3 螺旋桨偏重故障的治理技术
        6.3.1 消除螺旋桨偏重的半理论和半经验法
        6.3.2 基于CFD 计算的螺旋桨偏重故障的治理技术
    6.4 螺旋桨偏重导致主机故障的治理案例分析
        6.4.1 螺旋桨偏重导致主机热负荷高的治理案例分析
        6.4.2 螺旋桨偏重导致主机增压器喘振故障的治理案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远程网络的推进装置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7.1 概述
    7.2 船舶螺旋桨导致推进装置故障的诊断与治理技术与应用分析
        7.2.1 船舶螺旋桨导致推进装置故障的诊断技术
        7.2.2 船舶螺旋桨导致推进装置故障的治理技术及典型案例分析
    7.3 基于远程网络的螺旋桨引起推进装置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
        7.3.1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组成
        7.3.2 船舶推进装置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推理模式的选取
        7.3.3 推进装置故障诊断系统的知识规则
        7.3.4 推进装置故障诊断系统的数据实现
        7.3.5 推进装置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网络和软件系统设计
    7.6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长距离重力流输水管道系统的水锤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水锤现象概述
        1.2.1 水锤的定义及成因
        1.2.2 水锤的分类
        1.2.3 水锤的危害
    1.3 国内外水锤问题研究概况和动态
        1.3.1 国外水锤问题研究概况
        1.3.2 国内水锤问题研究概况
        1.3.3 研究动态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水锤防护计算方法
    2.1 水锤波的波速
    2.2 水锤微分方程式
    2.3 特征线方程式
        2.3.1 特征线微分方程式
        2.3.2 特征线有限差分方程式
第三章 输水管道爆管的水力因素分析
    3.1 有压输水管道中气、水两相流的六种流态
    3.2 六种流态的产生阶段及相互转化
    3.3 管道气体来源及危害
        3.3.1 管道气体大体的五种来源如下
        3.3.2 其主要危害
    3.4 长距离重力流输水管道中压力特点
        3.4.1 重力流输水的分类
        3.4.2 重力流输水的特点
    3.5 长距离重力流输水管道中压力特点
第四章 重力流系统水锤防护的边界条件
    4.1 重力流输水管道中防水锤技术分析
    4.2 水锤防护的边界条件
        4.2.1 隔离水池的边界条件
        4.2.2 排气阀的边界条件
        4.2.3 调压塔的边界条件
        4.2.4 超压泄压阀的边界条件
        4.2.5 两阶段关闭缓闭蝶阀的边界条件
第五章 长距离重力流水锤计算的工程实例
    5.1 唐山曹妃甸输水工程
        5.1.1 基本工程情况
        5.1.2 管线技术参数确定
        5.1.3 输水管道优化方案及运行水压状况
        5.1.4 曹妃甸供水工程电算结果分析
    5.2 新疆塔城白杨河输水工程
        5.2.1 基本工程情况
        5.2.2 管线技术参数确定
        5.2.3 新疆塔城白杨河输水工程电算算结果分析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矿井通风系统仿真可视化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概述
        1.1.2 近年研究成果
    1.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基本理论简介
    2.1 基本术语
    2.2 通风网络中风流流动的基本规律
        2.2.1 风量平衡定律
        2.2.2 风压平衡定律
        2.2.3 阻力定律
    2.3 矿井风量调节
        2.3.1 局部风量调节
        2.3.2 矿井总风量的调节
    2.4 复杂通风网络解算原理
        2.4.1 回路风量及独立回路的选择
        2.4.2 风压逐渐平衡试算法
        2.4.3 H·克罗斯迭代法解算过程
        2.4.4 矿井通风网络解算迭代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视化仿真技术简介
    3.1 可视化仿真综述
        3.1.1 可视化技术简介
        3.1.2 可视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3.2 可视化的基本概念
    3.3 仿真的基本概念
    3.4 可视化的作用及其体现
    3.5 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可视化开发的难点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井通风系统仿真可视化软件的开发
    4.1 系统分析和软件项目计划
        4.1.1 系统分析
        4.1.2 可行性分析
        4.1.3 需求分析
    4.2 软件开发
        4.2.1 软件开发方法的选择
        4.2.2 开发工具的选择
    4.3 MVNSO软件的开发
        4.3.1 图形输入子系统
        4.3.2 网络解算子系统
        4.3.3 风量调节子系统
        4.3.4 数据可视化输出子系统
        4.3.5 MVNSO主要关键技术简介
    4.4 MVNSO软件界面总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VNSO软件在东庞矿的应用实例
    5.1 东庞矿简介
        5.1.1 矿区概述
        5.1.2 东庞矿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现状
        5.1.3 计划目标
    5.2 东风井贯通后的过渡时期通风方案
    5.3 用MVNSO软件对东庞矿通风系统进行模拟仿真
        5.3.1 MVNSO软件中建立东庞矿的通风系统模型
        5.3.2 AutoCAD中建立通风系统单线图
        5.3.3 MVNSO软件中读取.DXF文件建立通风系统模型
        5.3.4 输入巷道参数
        5.3.5 添加通风构筑物
        5.3.6 添加通风动力装置
        5.3.7 解算通风网络
        5.3.8 网络增阻调节
    5.4 解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
    5.5 施工进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8)邵仙套闸闸基渗流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渗流基本理论及有限单元法
    2.1 概述
        2.1.1 常见的渗流问题
        2.1.2 水闸的渗流
        2.1.3 渗流变形的5 种形式
    2.2 渗流基本理论
        2.2.1 达西定律
        2.2.2 裘布衣近似假定
        2.2.3 渗流基本方程式—运动方程
        2.2.4 渗流基本方程式—连续方程
        2.2.5 渗流基本方程式—稳定渗流微分方程式
        2.2.6 渗流基本方程式—非稳定渗流微分方程式
        2.2.7 渗流计算的定解条件
    2.3 稳定渗流场有限单元法的变分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邵仙套闸工程基本资料及防渗排水布置
    3.1 工程兴建缘由
    3.2 工程概况
    3.3 工程项目管理
    3.4 主要项目施工过程及技术问题处理
    3.5 质量评定、验收及工程运行效益
        3.5.1 质量评定、验收
        3.5.2 工程运行效益
    3.6 主要技术标准及参数
    3.7 工程所在地气象、水文及地质情况
    3.8 邵仙套闸工程设计特点
        3.8.1 邵仙套闸布置特点
        3.8.2 邵仙套闸防渗特点
    3.9 渗流控制措施及邵仙套闸防渗长度校核
        3.9.1 渗流控制措施
        3.9.2 钢筋砼地下连续墙(防渗墙)施工工艺
        3.9.3 邵仙套闸防渗排水布置型式
        3.9.4 用新《水闸设计规范》复核邵仙套闸工程闸室的防渗长度
    3.10 本章小结
4 邵仙套闸闸基渗流现场观测
    4.1 测压管的特点与组成
    4.2 测压管的设计
        4.2.1 测压管进水管段的长度
        4.2.2 测压管的沉淀段
        4.2.3 测压管的管径
        4.2.4 测压管的种类
    4.3 测压管的布设原则
    4.4 测压管的施工
    4.5 测压管观测方法
    4.6 测压管的管理
        4.6.1 测压管管口高程测量
        4.6.2 测压管灵敏度试验
        4.6.3 测压管管身淤积检查
        4.6.4 测压管是否受降雨影响的检查
        4.6.5 测压管观测设备的维护
    4.7 对测压管“滞后”现象的分析
        4.7.1 产生“滞后”现象的原因
        4.7.2 消除测压管“滞后”时间的方法
    4.8 测压管资料整理与分析论证
        4.8.1 测压管的可靠性分析
        4.8.2 测压管水位观测值异常分析
    4.9 本章小结
5 邵仙套闸闸基渗流近似计算
    5.1 渗流计算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5.2 直线比例法
    5.3 改进阻力系数法
        5.3.1 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原理
        5.3.2 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方法
    5.4 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邵仙套闸测压管管中水位
    5.5 本章小结
6 邵仙套闸闸基渗流流场分析
    6.1 Geo-Slope 软件中二维渗流 Seep/W 模块简介
    6.2 邵仙套闸闸基二维渗流数值模拟
        6.2.1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6.2.2 材料参数选择
        6.2.3 网格划分
        6.2.4 计算工况
        6.2.5 计算结果
    6.3 近似方法、数值方法与实际人工观测值的分析比较
    6.4 优化选取地下连续墙深度
        6.4.1 计算工况
        6.4.2 数值计算结果
        6.4.3 地下连续墙深度优化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主要符号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9)矿井通风系统评判及安全预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2 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实用)评判理论和方法
    2.1 单因素评判法
    2.2 模糊综合评判法
    2.3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在矿井通风系统评判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3 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判
    3.1 矿井通风系统评判指标体系
    3.2 通风系统评判指标权值的确定
    3.3 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判过程
    3.4 本章小结
4 矿井通风系统预警理论及预警系统
    4.1 预警理论概述
    4.2 矿井通风系统预警指标体系分析
    4.3 矿井通风系统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5 应用实例
    5.1 矿井基本状况
    5.2 通风系统评判
    5.3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10)平面闸门可视化CAD集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1.1 水工金属结构设计过程特点
        1.1.2 国内外水工金属结构CAD技术应用状况
    1.2 PGCAD软件开发的目标、意义、内容
        1.2.1 目标和意义
        1.2.2 内容
    1.3 本论文所做工作
第二章 平面钢闸门结构设计方法
    2.1 平面钢闸门的组成和结构布置
        2.1.1 闸门的组成
        2.1.2 平面钢闸门的结构布置
    2.2 平面钢闸门的结构设计
        2.2.1 面板设计
        2.2.2 次梁设计
        2.2.3 主梁设计
        2.2.4 横隔板和门背联结系设计
        2.2.5 边梁设计
第三章 PGCAD软件开发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3.1 软件工程方法
        3.1.1 软件生存期模型
        3.1.2 软件工程的基本目标
        3.1.3 面向对象方法
        3.1.4 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
    3.2 系统开发的若干约定
        3.2.1 对软件功能的限定
        3.2.2 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
        3.2.3 软件功能的一体化集成
        3.2.4 软件界面
    3.3 软件框架和软件开发过程
第四章 软件的数据管理与实现
    4.1 平面钢闸门的数据信息和数据流分析
    4.2 工程数据的组织和管理
    4.3 软件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4.3.1 用Access 2000构建数据库
        4.3.2 常用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4.3.3 PGCAD软件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4.3.4 VC和VB用DAO技术访问Access数据库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平面钢闸门结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5.1 软件的结构设计模块
        5.1.1 结构设计模块的数据结构
        5.1.2 构件截面设计程序研究
        5.1.3 结构设计模块的界面
    5.2 平面钢闸门的有限元分析
        5.2.1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5.2.2 用命令流在ANSYS中建模
    5.3 闸门有限元分析实例
        5.3.1 实例简介
        5.3.2 应力和变形分析
第六章 布置图和计算说明书的自动生成探讨
    6.1 软件的闸门布置图模块
        6.1.1 VB和AutoCAD二次开发
        6.1.2 闸门布置图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6.2 软件的计算说明书模块
        6.2.1 VB和Word二次开发
        6.2.2 计算说明书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第七章 结束语
    7.1 总结
    7.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闸门结构的一种新的电算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深海机械密封端面变形及辅助密封圈性能研究[D]. 李龙.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0)
  • [2]泄洪洞水击数值模拟研究[D]. 苏小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1)
  • [3]矿井通风系统降阻优化研究[D]. 彭云. 湖南科技大学, 2013(03)
  • [4]T型PVC三通管局部水头损失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 陈伟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5]船舶螺旋桨及推进装置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欧礼坚.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6)
  • [6]长距离重力流输水管道系统的水锤防护研究[D]. 任义. 长安大学, 2009(12)
  • [7]矿井通风系统仿真可视化研究及其应用[D]. 黄俊歆. 湖南科技大学, 2007(06)
  • [8]邵仙套闸闸基渗流分析研究[D]. 汤建忠. 扬州大学, 2007(06)
  • [9]矿井通风系统评判及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 谭家磊. 山东科技大学, 2005(07)
  • [10]平面闸门可视化CAD集成系统研究[D]. 俞建. 河海大学, 2004(03)

标签:;  ;  

门结构的一种新的计算机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