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中西医结合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中西医结合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一、老年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与中西医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袁晶[1](2021)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评价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女性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探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3.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雌性去势SHR循环和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7个数据库,搜集有关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检测、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采用TSA 0.9软件对降压疗效进行试验序贯分析。2.横断面研究以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分布、昼夜节律分布特点;进一步将纳入患者分为绝经<10年组和绝经≥10年组,分析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年龄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用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变量与BPV的关系。3.动物实验9周龄雌性去势SHR48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SHR组)、雌二醇组(SHR+E2组)、ICA低剂量组(SHR+LI组)、ICA中剂量组(SHR+MI组)、ICA高剂量组(SHR+HI组)、ICA中剂量+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组(SHR+MI+ICI组)。9周龄雌性去势WKY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SHR+E2组给予戊酸雌二醇(0.1 mg/kg/day)灌胃,IC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ICA 10 mg/kg/day、20 mg/kg/day、40 mg/kg/day灌胃,SHR+MI+ICI组给予ICA 20 mg/kg/day灌胃,并予氟维斯群注射液52 mg/kg/month皮下注射。监测各组大鼠体重、血压及心率;对心脏、脾脏及肾脏进行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ngⅡ、Ang(1-7)、E2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 AGT1R、MAS1、ACE1、ACE2、GPR30、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1)Meta分析结果显示: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139例患者。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更年期症状疗效优于西药组;SBP水平、DBP水平、kupperman评分、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低于西药组;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高于西药组。(2)不良反应发生率:补肾法联合降压药组低于西药组。(3)发表偏倚:对降压疗效绘制漏斗图并进行Egger’s法检验,提示纳入文献存在发表偏倚。(4)降压疗效的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提示Meta分析可能过早出现阳性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2.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研究(1)本次研究共纳入214例患者,阴阳两虚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所有纳入患者中,非勺型昼夜节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3)绝经≥10 年组的 24hSBP、nSBP、收缩压极差(maximum-minimum difference betwee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MMD)、24hSBPSD、dSBPSD、24hSBPCV、dSBPCV、dDBPCV、nDBPCV 高于绝经<10 年组(P<0.05 或P<0.01)。(4)24hSBP、dSBP、nSBP、MMD、24hSBPSD、dSBPSD、nSBPSD、dSBPCV、dDBPCV 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 或P<0.01);24hDBP、SBP-BPF、dDBP、nDBP、Hr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或P<0.01)。(5)24hSBPSD的相关因素有:MMD、MAP、日间血压负荷;24hDBPSD的相关因素有:24hDBP、DBP-BPF、MMD、高血压3级、BUN;24hSBPCV的相关因素有:24hSBP、24hDBP、MMD、日间血压负荷;24hDBPCV的相关因素有:MMD、MAP、SBP-BPF、DBP-BPF、BUN。3.淫羊藿苷通过调节RAS对雌性去势SHR发挥血压保护作用(1)平均动脉压(MAP):与WKY组比较,SHR组MAP升高(P<0.05);与SHR 组比较,SHR+E2 组、SHR+LI 组、SHR+MI 组、SHR+HI 组 MAP 降低(P<0.05);与 SHR+MI 组比较,SHR+MI+ICI 组 MAP 升高(P<0.05)。(2)心率:与SHR组比较,SHR+LI组、SHR+MI组、SHR+HI组心率降低(P<0.05 或P<0.01)。(3)脏器系数:①心脏系数:与WKY组比较,6组SHR的心脏系数均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组心脏系数升高(P<0.05)。②左肾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左肾系数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组左肾系数降低(P<0.05)。③右肾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右肾系数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 组、SHR+LI 组、SHR+MI 组、SHR+HI 组左肾系数降低(P<0.05 或 P<0.01)。④脾脏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脾脏系数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组脾脏系数升高(P<0.05)。(4)ACE1-AngⅡ-AT1R轴:①ACE1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ACE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MI组、SHR+HI组ACE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②AngⅡ含量:与WKY组比较,SHR组AngⅡ含量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组、SHR+MI 组、SHR+HI 组 AngⅡ含量降低(P<0.05 或P<0.01)。③AGT1R蛋白:与SHR组比较,SHR+MI组AGT1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5)ACE2-Ang(1-7)-MasR轴:①ACE2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ACE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②Ang(1-7)含量:与WKY组比较,SHR组Ang(1-7)含量升高(P<0.01);与SHR+E2组比较,SHR+LI组Ang(1-7)含量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 组 Ang(1-7)水平降低(P<0.01)。③MAS1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MAS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6)E2及其受体GPR30:①E2含量:与SHR组比较,SHR+E2组、SHR+LI组、SHR+MI组、SHR+HI组的E2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②GPR30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GPR30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7)ERK1/2 通路:①p-ERK1/2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与SHR组比较,SHR+HI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②p-ERK1/2/ERK1/2:与 WKY 组比较,SHR 组 p-ERK1/2/ERK1/2 有升高趋势(P>0.05);与 SHR 组比较,SHR+E2 组、SHR+HI 组 p-ERK1/2/ERK1/2 有降低趋势(P>0.05);与 SHR+MI 组比较,SHR+MI+ICI 组 p-ERK1/2/ERK1/2 升高(P<0.01)。结论:1.针对女性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补肾法联合降压药能够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改善更年期症状、改善性激素水平,疗效优于西药组。2.阴阳两虚证是绝经后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且绝经年限较长的高血压患者的BPV高于绝经年限较短者。3.ICA能够降低雌性去势SHR的血压和心率,上述作用与调节循环和心肌组织RAS 有关。ICA 可以抑制 ACE1-AngⅡ-AT1R 轴,对 ACE2-Ang(1-7)-MasR 轴具有升高的趋势,同时该作用的发挥与抑制ERK1/2通路有关。

秦蕊[2](2021)在《祛风化痰方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风痰上扰证)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祛风化痰方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风痰上扰证)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把纳入的符合课题要求的66例病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两组病例均予相关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祛风化痰方,两组病例疗程均为14天。试验结束后比较和分析两组病例的血压晨峰值、血压晨峰疗效、24h动态血压各项值、动态血压疗效、中医单项症状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晨峰值、24小时动态血压值、各项中医症状都较治疗前有明显疗效(P<0.01),治疗组在改善血压晨峰值、头重如裹、头胀痛、胸闷痞满症状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明显比对照组疗效好(P<0.01),在血压晨峰疗效、24小时收缩压、白天收缩压、24小时动态血压疗效及呕吐痰涎症状方面,两组病例相比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而在改善24小时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及改善耳鸣、少食思睡方面,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前后比较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祛风化痰方能够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风痰上扰证)血压晨峰现象患者的血压晨峰值,能够起到有效的降压作用,还能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

彭云慧[3](2021)在《掉眩方治疗老年高血压风阳上扰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掉眩方干预老年高血压风阳上扰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科学客观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中医药进一步治疗老年高血压增添新的临床依据。方法:本次研究收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高血压风阳上扰证受试者,遵循随机对照法,分治疗与对照两组。两组均以厄贝沙坦片为基础降压治疗,若用药第7天测量血压不达标(SBP≥150mm Hg和(或)DBP≥90mm Hg),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为基础治疗+空白对照,治疗组为基础治疗+中药掉眩方,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病例诊室血压、动态血压、中医证候等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统计分析,客观评判掉眩方对老年高血压风阳上扰证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诊室血压对比:治疗组降压有效率90%,对照组降压有效率73%。两组治疗方案均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组间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2.动态血压对比:治疗后两组间对比,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6项动态血压指标,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后组间比较,单项中医证候积分中主症(眩晕、头痛且胀)、次症(急躁易怒、失眠、耳鸣、面红目赤、肢体麻木),经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缓解次症(震颤)症状上,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治疗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掉眩方联合西药治疗风阳上扰型老年高血压在降低血压、缓解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无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明显,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蔡琼娇[4](2021)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AASI、LVMI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的相关性,探索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分析不同证型的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左心室肥厚情况,同时分析可能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医辨证及中医药防治老年高血压病、尽早地有针对性地干预动脉硬化及靶器官损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中心、心血管科住院确诊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47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及动态血压的结果,并计算得出AASI及LVMI。参照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中心《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3月优化方案》辨证分型,将老年高血压病分为: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肾精不足证。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纳入的4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涉及的中医证型构成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痰浊中阻证(28.5%)>气虚血瘀证(26.8%)>肝阳上亢证(25.5%)>肾精不足证(19.2%)。2.4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共有男性224例,女性254例,男女比例约为1:1.13,四组证型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证型年龄从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肾精不足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和肾精不足证间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年龄比较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年龄分层比较,肝阳上亢证、痰浊中阻证以60-79岁为主,肾精不足证、气虚血瘀证以70-89岁为主。4.各组证型病程由长到短依次为:肾精不足证/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p<0.01)。5.各组证型血脂的比较:痰浊中阻证和气虚血瘀证的TG、TC数值均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p<0.01);气虚血瘀证和肾精不足证的LDL-C数值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虚血瘀证明显高于痰浊中阻证(p<0.01);肝阳上亢证和肾精不足证的HDL-C数值均明显高于痰浊中阻证、气虚血瘀证(p<0.01)。6.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体重指数(BMI)、左心房内径(LAD)均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p<0.01)。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血肌酐数值(SCr)高于肝阳上亢证(p<0.05)。各组证型间血尿酸(UA)、空腹血糖、射血分数(E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7.各证型间血压分级结果示,高血压3级占比最高,秩和检验示各证型间血压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压分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肾精不足证>肝阳上亢证。8.血压分级上,高血压3级的LVMI值和AASI值最高(p<0.05)。各证型间LVMI的比较: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肾精不足证(p<0.01);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异常率均高于肝阳上亢证(p<0.01),痰浊中阻证的异常率高于肾精不足证(p<0.05)。各证型间AASI的比较: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肾精不足证>肝阳上亢证(p<0.01);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异常率高于肝阳上亢证(p<0.01)。9.4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合并最多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79.70%)。各组证型间心脏疾病的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1),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肾精不足证、肝阳上亢证。各组证型间糖尿病的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1),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肾精不足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各组证型间脑血管病、肾脏疾病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1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LDL-C、TG是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女性发生左心室肥厚的概率大于男性(OR=8.492);HDL-C、LDL-C、TG是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1.气虚血瘀证和肾精不足证的年龄最大,病程最长,老年高血压患者随年龄增长、病程进展,中医证型大致由实证向虚证演化。2.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指标异常率较高,可认为痰浊、瘀血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因素。3.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3级占比最高,气虚血瘀证的血压分级最高。4.高血压3级的LVMI值和AASI值最高,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AASI、LVMI异常率最高,即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最高,AASI、LVMI可作为证型间辨证区别的依据。5.4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合并最多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合并心脏疾病、糖尿病的风险最高。6.性别、LDL-C、TG是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女性发生左心室肥厚的概率大于男性;HDL-C、LDL-C、TG是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方成端[5](2021)在《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气虚痰瘀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4小时动态血压、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来探讨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气虚痰瘀型)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气虚痰瘀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予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疗程均为4周。通过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相关指标结果来综合评定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气虚痰瘀型)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对老年高血压病(气虚痰瘀型)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水平均有一定改善。治疗组单项症状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脉压治疗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试验期间药物对三大常规(血、尿、粪便+OB)、血脂、肝肾功、心电图等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联合西药(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气虚痰瘀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及血压水平,同时是安全的。

张俊鹏[6](2021)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估预测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危险性,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258例高血压病患者,依据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试行)》中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证候分型,分为4个证型(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同时分别运用WHO/ISH风险预测图、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模型)对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在40~79岁之间)进行CVD短期风险评估(10年),并运用China-PAR模型对高血压病患者(经China-PAR模型计算CVD短期风险处于中、低危水平且年龄在40~59岁之间)进行CVD长期风险评估,并分别计算短期和长期发病风险分层,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危险因素与不同中医证型与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纳入258例患者,其中痰瘀互结证110(42.64%)例,阴虚阳亢证86(33.33%)例,肾气亏虚证38(14.73%)例,肝火亢盛证24(9.30%)例。2.本研究258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0.45、13.60、14.73、11.52,P<0.05)。3.本研究258例患者,经WHO/ISH风险预测图判定CVD短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21.77,P=0.00),且阴虚阳亢证组高于痰瘀互结证组、肾气亏虚证组和肝火亢盛证组(P<0.05);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CVD短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6.05,P=0.00),且痰瘀互结证组高于肝火亢盛证组、肾气亏虚证组和阴虚阳亢证组(P<0.05);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CVD长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5.28,P=0.00),且痰瘀互结证组高于肾气亏虚证组、阴虚阳亢证组和肝火亢盛证组(P<0.05)。4.本研究258例患者,以WHO/ISH风险预测图计算CVD短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史、吸烟、年龄、SBP、TC呈正相关(rs=0.57、0.35、0.40、0.55、0.32,P<0.05);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44、0.39、0.37,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呈正相关(rs=0.52、0.41、0.50,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呈正相关(rs=0.49、0.57,P<0.05)。5.本研究258例患者,以China-PAR模型计算CVD短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TC、WC呈正相关(rs=0.27、0.25、0.20、0.27、0.41,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27,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50、0.47、0.53,P<0.05);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28、0.39、0.42、0.24,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35,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年龄、SBP、WC呈正相关(rs=0.49、0.42、0.48、0.47,P<0.05)。6.本研究258例患者,以China-PAR模型计算CVD长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TC、WC呈正相关(rs=0.38、0.32、0.47、0.44、0.39,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年龄、SBP呈正相关(rs=0.77、0.61、0.51,P<0.05);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WC呈正相关(rs=0.30、0.48、0.39、0.32,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41,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76、0.73、0.73,P<0.05)。结论:本研究258例患者,经WHO/ISH风险预测图测得CVD短期发病风险分层,阴虚阳亢证组最高;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测得CVD短期与长期发病风险分层,均为痰瘀互结证组最高。提示阴虚阳亢证和(或)痰瘀互结证可能是CVD风险较高的中医证型,在临床中需要重点关注。

林心尹[7](2020)在《东直门医院高血压病在各年龄层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运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东直门医院不同年龄层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和规律,探讨各年龄层高血压患者各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本地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在东直门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3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层次分为3个不同的组别:18-39岁青年组、40-59中年组、60-80岁老年组。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BMI、病程、食盐量超标、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史、锻炼、吸烟、饮酒、合并症、使用降压药物史等)进行统计分析,将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4型,并分析其证型分布的规律性,进而考察各年龄层次高血压的特点,对影响各证型分布的相关因素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而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三组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在证型分布上具有一定差异(P<0.05),与中年组相比,老年组在证型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血压分级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在血压分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在高血压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合并症情况青年组合并症共计15例,中年组合并症共计52例,老年组中合并症共计137例,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症明显偏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年组患者相比,老年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概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青年组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青年组中肝火亢盛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BMI(OR=3.92,P=0.00)、吸烟(OR=2.41,P=0.01)、高血压家族史(OR=4.02,P=0.01);阴虚阳亢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OR=3.24,P=0.01)、饮酒(OR=4.37,P=0.01);阴阳两虚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OR=4.12,P=0.03)、饮酒(OR=3.36,P=0.01),痰湿壅盛证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BMI(OR=3.15,P=0.03)、饮酒(OR=1.01,P=0.01)、高血压家族史(OR=3.27,P=0.02)。5.中年组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中年组中肝火亢盛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病程(OR=2.38,P=0.02)、饮酒(OR=3.02,P=1.07);阴虚阳亢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病程(OR=3.66,P=0.01)、高血压家族史(OR=4.15,P=0.01);阴阳两虚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糖尿病史(OR=4.05,P=0.02)、饮酒(OR=3.17,P=0.01),痰湿壅盛证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病程(OR=3.42,P=0.01)、糖尿病史(OR=3.38,P=0.01)、高血压家族史(OR=3.19,P=0.01)。6.老年组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老年组肝火亢盛证型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病程(OR=3.42,P=0.01)、高血压家族史(OR=3.29,P=0.01);阴虚阳亢证型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饮酒(OR=3.46,P=0.01)、高血压家族史(OR=3.17,P=0.02);阴阳两虚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家族史(OR=3.22,P=0.01);痰湿壅盛证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饮酒(OR=3.21,P=0.01)、高血压家族史(OR=3.35,P=0.01)。结论:1.高血压病在不同年龄层次的中医证型分布有所差异。青年组中以肝火亢盛证为主,中年组以痰湿壅盛证主,老年组以阴阳两虚证为主。对一线临床医生中医辨证诊治高血压有一定指导意义。2.针对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层,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人群各自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积极改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分别予以不同的一级预防的健康管理与指导,从而有效减缓高血压的进展,减少高血压并发症。

杨东升[8](2020)在《补肾抗衰片干预阴阳两虚证清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补肾抗衰片干预阴阳两虚证清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清晨高血压(阴阳两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次5mg,1日1次)、缬沙坦片(1次40mg,1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叠加补肾抗衰片口服治疗(1次6片,1天3次),疗程共4周。观察清晨血压控制达标率和疗效、清晨血压下降水平和幅度,以及平均血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 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 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血压昼夜节律、中医证候积分及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积分等指标变化。结果:(1)清晨血压控制达标率和疗效:治疗后,试验组清晨血压控制达标率(97%)优于对照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清晨血压下降水平和幅度:较治疗前,两组治疗后清晨SBP和DBP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清晨SBP和DBP下降水平和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清晨SBP降压幅度较对照组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平均血压:和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时段平均SBP、DBP皆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各时段平均SBP、DBP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压昼夜节律:试验组治疗后杓型节律较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5)中医证候:较治疗前,两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及主症积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在改善主症(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生活质量:较治疗前,试验组治疗后的总积分、躯体和生理症状、睡眠情况、抑郁、焦虑、生气或活力等项积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功能失调、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工作状态、敌对等方面积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较治疗前,对照组的总分、躯体和生理症状、睡眠情况等项积分有所升高(P<0.05);而生气或活力、焦虑、抑郁、性功能失调、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工作状态、敌对等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焦虑、抑郁积分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生气或活力、睡眠状况、性功能失调、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工作状态、敌对等方面较对照组则无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单项症状胸闷、容易感到紧张和害怕、耳鸣积分升高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肢冷症状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抗衰片联合常规降压药能够提高清晨高血压(阴阳两虚证)患者的清晨血压达标率和降压疗效,提高清晨血压下降水平、降压幅度,降低平均血压(24h SBP、24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而且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以及生活质量。

唐梅玲[9](2020)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以及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动态血压监测数据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各证型的全天血压波动特点及时辰平均血压差异,挖掘有助于指导临床辨证分型及治疗的相关指标,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269例,根据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将其分为风痰上扰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及瘀血阻络证6型,按不同证型分类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相关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详细数据,以时辰为界将各证型的动态血压数据分成12段,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在纳入的233例高血压病患者中,风痰上扰证72例(30.9%),阴阳两虚证48例(20.6%),肝阳上亢证42例(18.0%),阴虚阳亢证37例(15.9%),肝肾阴虚证31例(13.3%),瘀血阻络证3例(1.3%)。2.各证型的性别、民族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均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汉族多于壮族。3.各证型的年龄、病程分布存在显着差异(P<0.05),年龄大小表现为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风痰上扰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病程长于肝阳上亢证。4.各证型的高血压分级、心血管风险分层无明显差异(P>0.05),均以3级高血压、很高危组为主。5.各证型的“冠心病”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各证型在糖尿病、脑梗死、血脂异常、慢性胃炎、脂肪肝、焦虑抑郁等疾病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一般生化指标中,肝阳上亢证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其他证型,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糖化血红蛋白A1C、肌酐、尿素水平高于肝阳上亢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各证型的时辰平均收缩压在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差异显着(P<0.05)。风痰上扰证的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肝肾阴虚证,申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证,子时、巳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阳两虚证;肝阳上亢证的巳时、午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风痰上扰证,巳时、午时、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肝肾阴虚证,巳时、午时、未时、戌时、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证,丑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的寅时、卯时、辰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风痰上扰证,寅时、巳时、申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证,寅时、辰时、巳时、申时、酉时、戌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阳两虚证;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的时辰平均舒张压在十二个时辰上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时辰平均舒张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与阴阳两虚证的时辰平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各证型的血压昼夜节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均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各证型的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均大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各证型均存在清晨高血压现象,其中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的清晨收缩压均值高于阴阳两虚证、风痰上扰证,各证型的清晨舒张压均值高低表现为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肝阳上亢证的峰值血压时辰位于巳时,风痰上扰证峰值血压时辰位于酉时,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峰值血压时辰均位于辰时。11.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日间脉压和夜间脉压均大于风痰上扰证、肝阳上亢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的日间心率快于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风痰上扰证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瘀血阻络证则较少单独出现。虚证患者较实证患者年龄偏大,病程偏长。2.血压级别高、心血管风险大,易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疾病特征,以虚证患者表现更为突出。3.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间的时辰平均血压差异在某些特定的时辰段保持稳定。肝阳上亢证的时辰平均血压在巳时、午时、未时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肝肾阴虚证的时辰平均收缩压在寅时、卯时、辰时高于其他证型,阴虚阳亢证与阴阳两虚证的十二时辰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4.峰值血压时辰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肝阳上亢证的峰值血压时辰位于巳时,风痰上扰证的峰值血压时辰位于酉时,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峰值血压时辰均位于辰时。

郭瑞[10](2020)在《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与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研究高血压合并靶器官(心、脑、肾、血管)损害患者的中医证素(证候)分布特点。揭示其中医证候特征规律,为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2、探索合并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与反映靶器官损害指标(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射血分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肌酐、血尿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1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对符合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303例患者进行病例资料采集,填写病例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诊室血压、高血压病史等;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如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肌钙蛋白T、脑钠肽、射血分数、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脑CT/核磁、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血尿酸、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肌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等;四诊资料。根据证素评分表结合四诊资料、客观指标进行中医证素的诊断及靶器官损害的评估,统计合并不同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的频数和构成比,总结靶器官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比较不同血压分级的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病性证素、靶器官损害分布情况。研究2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候与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提取纳入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射血分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血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资料,分析纳入的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素与反映靶器官损害理化检查等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1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1.病位证素分布特征(1)总体分布特征303例患者中共提炼出6个病位证素:肝、心、脾、肺、肾、经络,分布特征为:肝(71.29%)>心(20.46%)>脾(19.47%)>肺(12.21%)>经络(6.27%)>肾(4.62%)。(2)单一病位证素单一病位证素的患者共216例,占总体的71.29%,分布情况为:肝(47.85%)>心(9.57%)>肺(6.27%)>脾(5.61%)>经络(1.65%)>肾(0.33%)。(3)两病位证素两病位证素组合的患者共71例,占总体的23.43%,占比大于1%的两病位证素组合分布情况为:肝+脾(8.58%)>肝+心(5.61%)>肝+经络(2.64%)>肝+肺(1.65%)>心+脾(1.32%)。其他病位证素组合为肝+肾、心+肺各3例,心+经络、肺+脾各2例,心+肾仅1例。(4)多病位证素多种病位证素叠加组合分布情况为:三病位证素组合的患者15例,其中肝+脾+心、肺+心+肾各3例,肝+脾+肾、肝+脾+肺、肝+肾+经络各2例,肝+脾+经络、肝+肾+肺、肺+脾+经络仅1例;四病位证素组合的患者仅1例,为肝+脾+肺+肾。2.病性证素分布特征(1)总体分布特征303例患者中共提炼出12个病性证素,分为4个虚性证素(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与8个实性证素(阳亢、痰、湿、热、气滞、血瘀、动风、寒)。病性证素分布特征为:痰(74.26%)>气虚(37.62%)>血虚(37.29%)>湿(28.71%)>阳亢(11.22%)>热(7.92%)>阴虚(7.59%)>阳虚(6.93%)>血瘀(5.61%)>动风(1.65%)>气滞(1.32%),寒仅1例。(2)单一病性证素单一病性证素的患者共136例,占总体的44.88%。其中痰证最多54例,占总体的17.82%,然后依次是气虚证(28例、9.24%)、血虚证(28例、9.24%)、阳亢证(11例、3.63%)、湿证(4例、1.32%)、热证(4例、1.32%)、阴虚证(3例、0.99%)、血瘀证(3例、0.99%)、动风证(1例、0.33%)。(3)两病性证素两病性证素组合的患者共85例,占总体的28.05%。痰+湿证(26例、8.58%)、气虚+血虚证(21例、6.93%)患者占比较多,痰+血虚证(8例、2.64%)、痰+阳亢证(6例、1.98%)、痰+气虚证(5例、1.65%)、痰+血瘀证(4例、1.32%)、痰+阳虚证(3例、0.99%)次之,其他各1例。(4)三病性证素在53例三病性证素组合的患者中,气虚+血虚+痰证最多(10例、3.30%),血虚+痰+湿证(5例、1.65%)、气虚+血虚+阴虚证(4例、1.32%)、气虚+阳虚+痰证(4例、1.32%)次之。气虚+血虚+阳虚证、气虚+痰+湿证各3例,气虚+血虚+湿证、痰+湿+血瘀证、阴虚+阳亢+痰证、血虚+动风+痰证、血虚+痰+血瘀证较少各2例,其他各1例。(5)四病性证素四病性证素组合的患者占比较少,共19例,其中气虚+血虚+痰+湿证6例,气虚+阳虚+痰+湿证4例,气虚+血虚+阳虚+痰证3例,其他各1例。(6)五病性证素多种病性证素组合的患者占比最少,共10例,其中大部分是在痰+湿+气虚/血虚的基础上兼夹一些虚实证素(7例,2.31%)。3.靶器官损害分布情况(1)总体分布特征病性证素分类中例数<10例的不纳入统计,分析数据得出:阳亢患者合并血管、心脏损害最多,阴虚次之;阴虚患者合并脑损害较多;阳虚患者合并肾脏、心脏损害较多。热证患者合并肾脏损害最少。(2)心脏损害分布情况阴虚患者合并左室肥厚最多,阳虚次之;血瘀患者合并心绞痛最多;阳虚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最多;气虚患者合并心律失常最多。(3)脑损害分布情况合并脑梗死、脑出血患者痰证最多,其次是血虚、气虚。(4)肾脏损害分布情况气虚、血瘀患者合并肾损害最多;湿证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最多,其次是痰、阳虚。(5)血管损害分布情况阳虚患者合并颈动脉斑块最多,湿证患者合并颈动脉斑块最少;热证患者合并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最少。4.不同血压分级病性证素、靶器官损害分布情况(1)病性证素分布情况1级高血压气虚证最多,痰证次之;2级高血压痰证最多,血虚证次之;3级高血压痰证最多,气虚证次之。(2)靶器官损害分布情况1级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脏损害最多,2级、3级高血压患者合并血管损害最多,心脏损害次之。随血压级别升高,合并肾脏损害、血管损害的比例有所增加。研究2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候与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1.气虚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IVST、EF与气虚证呈负相关(P<0.05),IVST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气虚证”是原来的0.588倍,EF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气虚证”是原来的0.591倍。e GFR与气虚证呈正相关(P<0.05),e GFR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气虚证”是原来的2.102倍。2.血虚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LVEDd、UA与血虚证呈负相关(P<0.05),LVEDd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血虚证”是原来的0.489倍,UA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血虚证”是原来的0.584倍。3.阴虚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UA与阴虚证呈负相关(P<0.05),UA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阴虚证”是原来的0.361倍。4.阳虚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LVEDd、UA与阳虚证呈正相关(P<0.05),LVEDd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阳虚证”是原来的4.210倍,UA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阳虚证”是原来的3.053倍。EF与阳虚证呈负相关(P<0.05),EF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阳虚证”是原来的0.220倍。5.痰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UA与痰证呈正相关(P<0.05),UA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痰证”是原来的2.040倍。6.阳亢证与靶器官损害指标IMT与阳亢证成呈正相关(P<0.05),IMT每提高一个等级,辨证为“阳亢证”是原来的2.384倍。结论1、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患者病位证素主要以肝、心、脾为主,病性证素中虚性证素以气虚、血虚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湿、阳亢为主。病性证素组合以单证素最多,依次是双证素、三证素、四证素、五证素。单证素中占比前三位为痰、血虚、气虚,占比超2.0%的组合证素中实性兼夹证素为痰+湿、痰+阳亢,虚性兼夹证素为气虚+血虚,虚实兼夹证素为气虚+血虚+痰、痰+血虚、气虚+血虚+痰+湿。2、阳亢患者合并血管、心脏损害最多;阴虚患者合并脑损害最多;阳虚患者合并肾脏最多。阴虚患者合并左室肥厚最多;血瘀患者合并心绞痛最多;阳虚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最多;气虚患者合并心律失常最多。气虚、血瘀患者合并肾损害最多;湿证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最多。3、1级高血压气虚证最多,2级、3级高血压痰证最多。1级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脏损害最多,2级、3级高血压患者合并血管损害最多,心脏损害次之。随血压级别升高,合并肾脏损害、血管损害的比例有所增加。4、e GFR是气虚证的独立预测因素,IVST、EF是气虚证的保护性因素;LVEDd、UA是血虚证的保护性因素;UA是阴虚证的保护性因素;LVEDd、UA是阳虚证的独立预测因素,EF是阳虚证的保护性因素;UA是痰证的独立预测因素;IMT是阳亢证的独立预测因素。

二、老年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与中西医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与中西医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绝经后高血压研究进展
        1 绝经后高血压概述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概述
        3 雌激素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治疗绝经后高血压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绝经后高血压的认识
        2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理论依据
        3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3.3 纳入文献的用药规律统计
        3.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5 Meta分析结果
        3.6 不良反应分析
        3.7 发表偏倚检测
        3.8 敏感性分析
        3.9 亚组分析
        3.10 试验序贯分析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高血压分级分布
        3.3 中医证型分布
        3.4 昼夜节律类型分布
        3.5 不同绝经年限动态血压参数比较
        3.6 年龄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
        3.7 血压变异性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淫羊藿苷通过调节RAS对雌性去势SHR发挥血压保护作用
    1 研究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淫羊藿苷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5.3 淫羊藿苷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5.4 淫羊藿苷对大鼠心率的影响
        5.5 淫羊藿苷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5.6 淫羊藿苷对大鼠ACE1-AngⅡ-AT1R轴的影响
        5.7 淫羊藿苷对大鼠ACE2-Ang(1-7) -MasR轴的影响
        5.8 淫羊藿苷对大鼠E_2含量及GPR30蛋白表达的影响
        5.9 淫羊藿苷对大鼠心肌组织ERK1/2通路的影响
    6 讨论
        6.1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
        6.2 SHR和WKY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RAS组分存在差异
        6.3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RAS组分的影响
        6.4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E_2及其受体GPR30的影响
        6.5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心肌组织ERK1/2通路的影响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祛风化痰方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风痰上扰证)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说明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及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纳入及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4 剔除、脱落及终止实验标准
        4.1 剔除标准
        4.2 脱落标准
        4.3 终止试验标准
    5 临床观察方法
        5.1 病例分组
        5.2 治疗方法
    6 观察指标
        6.1 一般情况
        6.2 安全性指标(见附录2)
        6.3 疗效性观测指标
    7 疗效判定标准
        7.1 血压晨峰疗效判定
        7.2 动态血压临床疗效标准
        7.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8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2 疗效性观测指标分析
        2.1 西医疗效指标比较
        2.2 中医疗效指标比较
    3 安全性指标评价及不良反应记录
讨论
    1 西医对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的认识
        1.1 西医对老年高血压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1.2 现阶段西医对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的治疗
    2 中医对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的认识
        2.1 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祛风化痰方作用机制
    3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3.1 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各项观测指标分析
        3.2 西医疗效指标分析
        3.3 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3.4 安全性指标分析
    4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现象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1 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现象的西医诊治进展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及危害
        1.3 MBPS病因及发病机制
        1.4 治疗
    2 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现象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中医病名的溯源
        2.2 老年高血压及血压晨峰的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血压晨峰现象的现状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一般情况登记表
    附录2 安全性观测指标
    附录3 动态血压监测表
    附录4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5 患者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掉眩方治疗老年高血压风阳上扰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设计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学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比较
        1.1 一般资料比较
        1.2 两组病例高血压分级、危险分层、合并疾病情况比较
        1.3 两组病例诊室血压、动态血压比较
        1.4 两组病例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5 两组病例联合用药情况比较
    2 疗效分析
        2.1 诊室血压比较
        2.2 动态血压比较
        2.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 安全性指标比较
    4 不良事件情况比较
讨论
    1 老年高血压病西医认识
        1.1 老年高血压降压目标
        1.2 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
    2 中医对老年高血压(风阳上扰证)认识
    3 掉眩方临床特点
        3.1 掉眩方来源
        3.2 掉眩方组方特点
        3.3 掉眩方方药当代药理研究
    4 临床疗效分析
        4.1 诊室血压结果分析
        4.2 动态血压结果分析
        4.3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老年高血压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AASI、LVMI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方案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估算
        1.3 诊断标准
        1.4 入选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的采集
        2.2 临床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老年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的一般情况比较
        2.1 不同证型性别的比较
        2.2 不同证型年龄及年龄分层的比较
        2.3 不同证型病程的比较
        2.4 不同证型血脂的比较
        2.5 不同证型BMI的比较
        2.6 不同证型空腹血糖的比较
        2.7 不同证型LAD和EF的比较
        2.8 不同证型SCr和UA的比较
        2.9 不同证型血压分级的比较
        2.10 不同级别高血压LVMI和 AASI的比较
        2.11 不同证型LVMI和 AASI的比较
        2.12 不同证型LVMI和 AASI异常发生率的比较
    3.老年高血压病不同证型并存临床疾病的比较
        3.1 不同证型间并存心脏疾病的比较
        3.2 不同证型间并存脑血管病的比较
        3.3 不同证型间并存肾脏疾病的比较
        3.4 不同证型间并存糖尿病的比较
    4.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4.1 LVH相关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4.2 AS相关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老年高血压病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型分布情况
    2.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一般情况及指标的关系
        2.1 与性别、年龄及年龄分层、病程的关系
        2.2 与血脂的关系
        2.3 与BMI、LAD、SCr的关系
        2.4 与血压分级的关系
        2.5 与LVMI和 AASI的关系
    3.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并存临床疾病的关系
    4.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老年高血压病与AASI、LVMI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表1 老年高血压病临床调查表
附表2 中医辨证分型依据
致谢

(5)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气虚痰瘀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研究方案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4.脱落、剔除及终止病例标准
    5.临床试验方法
    6.观察指标
    7.疗效判定
    8.安全性评定
    9.统计方法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1.病例收集
    2.治疗组及对照组病例基本情况比较
    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
讨论
    1.中医理论探讨
    2.方药组成分析及主要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
    3.对本课题研究结果讨论
    4.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西医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中医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3.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临床资料采集
        1.6 调查方法
        1.7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1.8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258例高血压病患者一般资料研究
        2.2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危险因素分析
        2.3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2种风险预测模型短期与长期发病危险度分层情况分析
        2.4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2种风险预测模型短期与长期发病风险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高血压及其危险性的研究现状
        3.2 高血压中医证候学研究特色
        3.3 风险评估的意义
        3.4 本研究高血压中医证型判定依据说明
        3.5 本研究结果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3.6 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3.7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发病危险分析
    4 结语
        4.1 结论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综述一 高血压病患者CVD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研究进展
        1 CVD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
        2 CVD短期风险评估与长期风险评估
        3 CVD风险评估模型
        4 高血压是导致CVD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5 高血压风险评估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
        1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型研究现状
        2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相关危险因素
        3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靶器官损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7)东直门医院高血压病在各年龄层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对于高血压的认识
        2. 现代中医学家对高血压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 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
        2.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3. 治疗进展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及方法
        1. 一般资料
        2. 高血压分级标准
        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4. 纳入及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6. 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
        2. 证型特点
        3. 血压分级
        4. 合并症情况
        5. 青年组中医证型分布影响因素
        6. 中年组中医证型分布影响因素
        7. 老年组中医证型分布影响因素
    讨论
        1.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2. 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的特征
        3. 影响高血压分型的因素
    不足与展望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附表1 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表2 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
    附表3 高血压证候量表

(8)补肾抗衰片干预阴阳两虚证清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病例来源
    1.4 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退出和剔除标准
    1.8 治疗方案及疗程
    1.9 观察指标
    1.10 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的测量方法
    1.11 疗效评价标准
    1.12 统计学方法
2 伦理学设计
    2.1 伦理学审查体系
    2.2 受试者的医疗与保护
    2.3 知情同意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者清晨血压达标率比较
    3.4 两组患者清晨降压疗效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血压比较
    3.6 两组患者清晨降压幅度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压比较
    3.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比较
    3.9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3.10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3.1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讨论
    1 中医治疗清晨高血压的现状
    2 清晨高血压的中医证候研究现状
    3 清晨高血压阴阳两虚证病机探讨
    4 补肾抗衰片组方原理和药物分析
    5 补肾抗衰片对清晨血压和平均血压的影响
    6 补肾抗衰片对清晨高血压阴阳两虚证中医证候的影响
    7 补肾抗衰片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8 研究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治疗清晨高血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1.1 高血压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1.2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
    2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2.1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对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认识
    3 动态血压与十二时辰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样本量估算
        1.4 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采集
        2.2 观察指标
        2.3 动态血压监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部分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高血压病患者总体特征
        1.2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1.3 高血压病各证型性别、民族分布
        1.4 高血压病各证型年龄、病程比较
        1.5 高血压病各证型高血压分级、心血管风险分层比较
        1.6 高血压病各证型常见合并病发生率比较
        1.7 高血压病各证型一般生化指标比较
    2 观察指标
        2.1 高血压病各证型时辰平均血压比较
        2.2 高血压病各证型十二时辰血压变化曲线
        2.3 高血压病各证型血压昼夜节律比较
        2.4 高血压病各证型清晨血压比较
        2.5 高血压病各证型峰值血压时辰分布
        2.6 高血压病各证型脉压比较
        2.7 高血压病各证型心率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及一般资料分布特征
    2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时辰平均血压的相关性
    3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
    4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清晨血压、峰值血压时辰的相关性
    5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脉压、心率的相关性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六部分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与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流程
研究一 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研究小结
研究二 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候与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研究小结
讨论与分析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合并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候与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老年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与中西医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D]. 袁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祛风化痰方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风痰上扰证)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D]. 秦蕊.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掉眩方治疗老年高血压风阳上扰证的临床研究[D]. 彭云慧.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AASI、LVMI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D]. 蔡琼娇.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气虚痰瘀型)疗效观察[D]. 方成端.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D]. 张俊鹏.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东直门医院高血压病在各年龄层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临床研究[D]. 林心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补肾抗衰片干预阴阳两虚证清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D]. 杨东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 唐梅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高血压病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与靶器官损害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郭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中西医结合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