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煤矿安全意识教育

论煤矿安全意识教育

一、谈煤矿安全意识的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良灿,李鲁林,王邦兆,张同建[1](2020)在《煤矿企业安全人力资本开发对安全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安全是煤矿生产的核心。我国煤矿行业的事故率较高,是阻碍煤矿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安全人力资本开发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安全人力资本开发包括多种行为要素。基于我国煤矿企业的样本数据,借助于分步回归分析法,基于安全绩效改进的目标,经验性的研究发现,安全文化培育和安全技能改进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安全资金投入、安全经验推广、安全素质开发发挥了一般性的作用。而强化安全意识、安全培训质量、安全心理疏导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研究结论为我国煤矿企业安全人力资本的开发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刘乔[2](2020)在《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尽管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大形势持续向好,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每年因煤矿生产事故伤亡的人数仍旧不可小觑,如何改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依然是安全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亟待解决的课题。研究表明,煤矿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与煤矿事故频发密切相关,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中层管理人员往往在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扮演者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煤矿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现状,深入剖析了影响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因素,建立了可量化的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评价指标体系。希望以此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依据和借鉴。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建立了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影响因素初选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对初选指标进行修正优化,建立了以安全技能、安全态度、安全管理、安全行为为一级指标并包含14个二级指标的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在此指标体系的指导下编制了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调查问卷。该问卷共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采集煤矿中层管理人员个人基本背景,包括年龄、学历以及对安全工作的基本认知等;第二部分是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影响因素的调查。运用编制的问卷对来自四个煤矿的194位中层管理人员样本进行了匿名调查。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4.0对调查问卷进行了项目显着性检验、信效度检验等分析,进而对量表进行了修订。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问卷进一步分析,得到了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值,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安全技能0.308、安全态度0.291、安全管理0.196、安全行为0.205,可知安全技能对煤矿中层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影响最深。最后对样本中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整体得分情况进行了分析,依据得分公式计算出此次调查样本中的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平均得分为4.04,处于较高水平。一级指标平均得分分别为安全技能4.06、安全态度4.01、安全管理4.09、安全行为4.04。根据评价结果,从安全技能、安全态度、安全行为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水平的针对性措施,旨在为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做出贡献。

徐杰胜[3](2019)在《体验式煤矿安全培训项目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CL煤矿为例》文中提出煤矿安全培训一直以来都是按照安全检查及煤炭管理机构的要求,使用固定的教材内容,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室内授课,课程结束考试结业的模式。没有从学员自身对安全培训的需求,以及煤矿企业对安全培训的需求等角度,来细分学员培训内容和模式。目前安全培训课程的时间设置较短,培训效果不能持久,即使安全培训过程中学员认真学习,课程安排合理,培训正常进行,考核结果合格,也只能说明学员在安全培训过程中圆满完成了安全培训的全部课程,能否把培训所学内容和状态带回工作岗位,如何把所学知识、技能及强调的安全意识等在工作岗位上长期持续下去,都是煤矿生产企业关心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经过充分学习和调研,结合煤矿企业及职工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实际需求,立足于特殊工种资格培训和企业文化培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安全心理学理论,突出“技能、意识、体验”,坚持结果导向、分类施策,打造以结果为导向的立体式、复合型、体验式煤矿安全培训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培训教育体系。本安全培训项目结合CL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出发,使用九型人格等心理学手段区分学员的不同情况,对培训学员进行测试并分类,然后针对不同情况,对于有问题的学员按照具体情况实施“一人一策”的方法,分别以心理辅导和疏导、情景体验室、游戏体验室、传统文化熏陶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生产现场和事故现场等手段,对学员进行区别培训。另外,还运用“移动e课堂”手机APP每日一练、心理问卷调查然后分类指导、事故现场再现、工伤结果模拟等多手段并用,手机APP作为培训期间及培训之后长期使用来提升安全培训效果的工具,起到了长期有效的作用。经过一年来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从“三违”总人次、严重“三违”人次、典型一般“三违”人次及一般“三违”人次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另外,典型违章发生率、管理人员违章发生率、班组“三违”超标率、重复违章人数也都不同程度的明显降低。该安全培训项目的实施和效果检验,尤其是其中理论和实践方法的推广应用对煤矿安全培训效果的提升,对减少人为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减少人为违章的发生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论文有图16幅,表10个,参考文献50篇。

闫喜平[4](2019)在《基于现代化管理煤矿安全通风的重要性》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煤矿行业作为我国基础性保障产业具有鲜明的重要性与作用性。本文通过对基于现代化管理煤矿安全通风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现代化管理的影响性、作用性进行全面阐述,并根据井下现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优化措施及管理对策,以现代化管理的角度进行具体诠释,进而为我国煤矿事业的整体顺利提供相关参考。

侯刚[5](2019)在《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M居住建筑项目施工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化快速推进加剧了居住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居住建筑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建筑施工项目数量急剧增多,从业人员需求数量剧增,部分居住建筑施工企业单纯追求工程进度或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管理,造成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淡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个人安全意识及技能缺乏,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努力寻求提高居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的高效方法,成为促进居住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结合国内外安全管理研究及项目安全管理实践,人与组织的不安全行为等因素成为影响居住建筑施工安全的主要原因。本文依据行为理论、安全理论,结合行为安全理论的内涵研究,为开展居住建筑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识别分析提供理论指导,采用专家打分法、调研法、案例分析法选取居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影响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从个人行为因素、组织行为因素、环境及氛围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构建居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最后,以实际居住建筑项目M为研究对象,以行为安全理论为基础,运用居住建筑施工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M居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集及指标权重,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M居住建筑施工过程中各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确定M居住项目安全管理状态。本文通过居住建筑施工行为安全理论研究及安全评价模型构建,为居住建筑施工提供有效的安全评价方法,为居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李洪梅[6](2017)在《煤矿安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的几项对策》文中研究指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重大原因之一,人的不安全行为受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的,要解决好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解决从业人员"病态心理活动"。因此在,煤矿安全培训活动过程中要强化安全意识教育,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强化心理教育在安全培训中的作用。

李霞[7](2016)在《基于思想教育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安全问题是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子。企业安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其中,思想教育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战略中居于首位。煤矿特别是民营煤矿是事故高发的重灾区,安全事故频发已经严重羁绊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着名的“3E对策”安全理论揭示出:在安全生产所需要的三个保障中,科技、管理和文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8%、27%和15%。安全文化的单独贡献率虽然不高,但它在发挥自身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的同时,也对科技效能的发挥和监管作用的大小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安全文化既是安全生产的自变量,也是安全生产的因变量。煤矿安全生产需要科技和装备等硬实力的投入,更需要思想文化理念这种软实力的打造,只有注重软实力与硬实力的有效结合,以软实力有效促进硬实力作用的发挥,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从思想教育这一独特视角,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思想教育德性教育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企业文化人本理论和心理资本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审视了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揭示了思想教育对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论文进行实证研究,选择山西晋城地区李村煤矿作为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证样本,并选取处于同一地区、具有相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陈庄国有煤矿作为参照系,实证研究的整体思路:建立三个剖析面、构建两个对比系。三个剖析面为:2010年李村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五圈层剖析面、2010年陈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五圈层剖析面、2015年李村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五圈层剖析面;两个对比系为:2010年李村煤矿与2010年陈庄煤矿的安全文化剖析面的横向对比系和李村煤矿2010年与2015年自身安全文化剖析面的纵向对比系。实证研究揭示出:国营煤矿发展较为成熟的安全文化并不能简单的在民营煤矿照搬套用,必须结合民营煤矿自身特点建设符合自身实际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而且尤其要注重发挥思想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深入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思想教育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向,培养民营煤矿的安全责商、创新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方式,把思想教育深度融入煤矿中心工作、为安全文化建设搭建平台,高度重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使其成为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论文注重创新:一是在剖析传统的“三圈层理论”、“四圈层理论”、“陀螺模型”、“雷达模型”等各种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民营煤矿的实际,第一次提出了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五圈层雷达模型”,将“安全科技文化”作为煤矿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圈层,并努力揭示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该模型是对以往圈层理论与模型的丰富与拓展。二是本文在剖析个人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教育是解决民营煤矿个人不安全行为重要手段的新观点。三是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从思想教育的视域,对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并针对当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过于注重外部环境的营造,提出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要围绕“本质安全人”来进行。

李世波[8](2016)在《煤矿安全标识设计及其效果评估研究》文中提出安全标识被各国广泛地应用于安全管理和日常生活中,并借此来对人们的安全行为进行指导和管控。随着我国一系列标准与安全法律法规的出台,安全标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安全标识的设计、设置、效果评估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鉴于此种情况,本文通过对某煤矿的分析,着重针对煤矿企业,较为深入的研究了煤矿安全标识的设计和效果评估。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查找安全标识的相关文献,研究各个行业、企业安全标识、安全标识本身特征作用及组合研究和安全标识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在研究上述三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安全标识,并研究安全标识的评价指标,最后依据安全标识的评价指标对设计出的安全标识进行效果检验。关键技术是煤矿安全标识的设计依据,研究步骤是从行为安全“2-4”模型入手,研究煤矿不同生产位置员工的不安全动作,在找到相应不安全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安全标识本身特征作用及其组合研究和安全标识设计标准等,设计出安全标识。(1)研究煤矿安全标识设计依据,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设计煤矿安全标识必须依据的参考标准或资料等,得出煤矿安全标识设计的的五大依据,分别为:法律法规层面的依据、作业人员的三违类别、作业区域的隐患分析、作业现场的事故分析、目视化管理状况。文中详细的阐述了五大依据作为煤矿安全标识设计基础的必要性,并分析了五个层次对煤矿安全标识设计的指导作用。(2)以某煤矿的三违记录、隐患排查记录、事故案例记录为基础,详细统计了某煤矿采煤工作面、副井口作业单元和机加工电气焊车间的三违数据、隐患数据和事故情况。其中,在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分析时,由于其工作环境的复杂性,把其按照作业条件和工艺流程分为移动变电站泵站单元、刮板输送机单元、皮带作业单元、超前支护作业单元和采煤作业面单元。(3)为了研究所设计的安全标识的有效性,本文采用访谈、问卷测试、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煤矿安全标识有效性评价指标和调查问卷,得出了煤矿安全标识有效性评价的13个指标,分别是位置、颜色、亮度、尺寸、图案、文字信息、排版、关注度、危险感知、安全提示、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煤矿安全标识调查问卷,设计了问卷的类型、试题的形式、个数、内容和类型。分析了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发现调查问卷的信度比较高,效标关联效度较好。(4)以所建立的煤矿安全标识效果评估体系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设计的某煤矿的安全标识进行了效果评估,评估时从作业人员的类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水平、是否在安全标识设置区域工作、是否经历安全事故、是否经历相关安全培训7个方面分别进行综合评估。(5)通过问卷的方法对所设计的机加工电气焊车间、副井口和采煤工作面的各区域的安全标识进行评估,最终得出以下评估结果:管理层对安全标识的满意度平均为78%,一线员工对安全标识的满意度平均为75.7%;各年龄段员工对安全标识的满意度均超过70%;各学历水平的员工对安全标识整体满意,而且随着员工学历水平的提升,对安全标识的满意度增加;5年以下工作年限员工满意度为77.9%,510年工作年限员工满意度为75.8%,10年以上工作年限员工满意度为81.6%;接受过安全标识培训的员工的满意度为81.9%;未接受培训的员工的满意度仅为51.2%;经历过安全事故的员工的满意度为79.6%,未经历过安全安全事故的员工的满意度为77.4%;场所固定工作员工对新设置的安全标识的满意度为87.3%,而流动员工的满意度为66.8%。

张苏[9](2015)在《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文中指出煤矿运输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常年位于煤矿事故的前列,近年来运输事故死亡人数所占比重上升趋势非常明显,因此研究煤矿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对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关于煤矿运输事故的原因研究仅仅得到了一些初步规律性的结论,并没有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煤矿企业管理人员无法根据这些结论得到预防事故的有效方法。以行为安全“2-4”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案例分析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80-2014年间发生的死亡3人及以上的80起煤矿运输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进行研究。首先识别出导致煤矿运输事故的所有不安全动作原因,然后分别对事故案例样本中的四类运输事故的不安全动作进行分析,之后从总体上对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的规律进行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危险度,并以煤矿运输事故中危险度较高的违章乘车为例,设计了三维动画视频。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得到了我国煤矿运输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1981-2012年这三十二年间,我国煤矿运输事故的死亡人数呈波动式下降趋势。然而煤矿运输事故的死亡人数占煤矿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的变化趋势和死亡人数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而是以2004年为分界。2004年以前,运输事故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与煤矿运输死亡人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2004年以后,我国煤矿运输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运输事故所占比例却不降反增,上升趋势非常明显。93%以上的煤矿运输事故是死亡三人以下的一般事故,发生重大伤亡的事故相对较少,但较大及以上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煤矿运输事故易发时间段为0时、8-11时、14-16时,其次是18-23时时间段;0点、8点、14时和16点的运输事故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2)研究了煤矿斜井跑车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得到以下结论:①斜井跑车事故中有115种不安全动作,共发生332次、639人次。发生次数最多的是未处理跑车防护装置失效的隐患(32次),发生人次数最多的是违章乘坐矿车(125人次)。②斜井跑车伤害事故分为三阶段:车辆脱离控制、防护设施失效、人员处于危险区域。导致车辆脱离控制最关键的不安全动作包括:发现钢丝绳磨损严重仍未停止提升作业、使用无闭锁装置的连接插销、未将矿车插销插到底、未及时处理钢丝绳断丝超限的隐患。防护设施失效最主要的不安全动作有:未处理跑车防护装置失效的隐患、串车提升未加挂保险绳、未安装跑车防护装置。伤亡人员违章导致的跑车伤害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4.55%,包括两类动作:违章乘车和危险地点候车/行走/作业。③涉及的人员层级包括一线员工、班组长、中层管理人员、II高层管理人员、组织外人员共5类,其中一线员工的不安全动作占总人次数的81.38%。一线员工中预防事故的关键工种是斜井把钩工、设备检修工和绞车司机。中、高层管理人员中预防事故的关键人员是机电队长和机电副矿长。④斜井跑车事故中包括四类违章类型: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章行动、不违章,违章不安全动作的人次数高达99.22%。其中违章行动发生次数占总人次数的87.17%。⑤斜井跑车事故中有12种共性不安全动作,共发生51次、324人次,分别占总次数的15.36%和总人次数的50.70%。其中违章乘车和危险地点候车、行走这两类动作发生的次数占共性不安全动作总次数的80.39%,是共性不安全动作培训的重点。(3)分别研究了立井提升运输事故、平巷电机车事故、无轨胶轮车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得到以下结论:1)①立井提升运输事故有56种不安全动作,共发生76次,91人次。②涉及的人员层级包括一线员工、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组织外人员共4类,其中一线员工的不安全动作占总人次数的50.55%,中层管理人员占37.36%。一线员工中预防事故的关键工种是主提升机司机、提升机检修工和立井把钩工。中、高层管理人员中预防事故的关键人员是机电队长和机电副矿长。③立井提升运输事故中包括四类违章类型: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章行动、不违章,其中违章不安全动作的人次数高达97.80%。④立井提升运输事故中有4种共性不安全动作,共发生8次、17人次,分别占总次数的10.26%和总人次数的18.68%。共性不安全动作包括两类,一是无证上岗作业,二是违章乘罐。2)平巷电机车事故有6种不安全动作,共发生7次,15人次。发生次数最多的不安全动作是沿车道行走。事故涉及的人员层级包括一线员工、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组织外人员共4类,其中一线员工的不安全动作占总人次数的60%。事故中包括三类违章类型:违章操作、违章行动、不违章,其中违章不安全动作的人次数高达80.00%。该类事故有3种共性不安全动作,分别是沿车道行走、擅自脱岗、无证驾驶。3)无轨胶轮车事故有10种不安全动作,共发生19次、41人次。发生次数最多的3种动作分别是:乘坐非专用人车、开车前未确认制动系统是否良好、未及时检修车辆的刹车系统。事故涉及的人员层级包括一线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两类,其中一线员工的不安全动作占总人次数的90.24%。事故中包括三类违章类型:违章操作、违章行动、违章指挥。其中违章乘车发生人次数最多,占不安全动作总人次数的60.98%。该类事故有2种共性不安全动作,分别是乘坐非专用人车和无证驾驶。(4)对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的总体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煤矿运输事故的不安全动作总人次数共786次,涉及的人员层级包括一线员工、班组长、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组织外人员共5类。其中一线员工产生的不安全动作次数最多,有612人次,占总人次数的77.86%。一线员工共涉及30个工种,不管是涉及的不安全动作种类,还是不安全动作人次数,斜井把钩工均是一线员工中最多的工种,其次是设备检修工、绞车司机、主提升机司机、提升机检修工。这五类工种产生的不安全动作次数占除通用作业人员外的一线员工总人次数的60.62%,是预防煤矿运输事故的关键工种。预防煤矿运输事故的关键中、高层管理人员包括机电队长、运输队长和机电副矿长。2)煤矿运输事故有18种共性不安全动作,共发生67次、378人次,占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总次数的15.37%,占总人次数的48.09%。63.75%的煤矿运输事故中涉及共性不安全动作。发生次数最多的共性不安全动作是违章乘坐矿车,其次是危险地点候车、行走。这两类动作发生的次数占共性不安全动作总次数的74.63%,55%的煤矿运输事故涉及这两类不安全动作,避免了这两类动作可使一半以上的煤矿运输事故避免伤亡扩大,因此应重点加以预防。3)煤矿运输事故共发生436次不安全动作,包括四类违章类型: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章行动、不违章。统计发现,违章的不安全动作次数占总次数的98.17%。对煤矿运输事故各违章类型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发生的总体规律:①未及时处理设备设施隐患发生次数最多,对76.25%的煤矿运输事故有重要影响作用。②违章操作、缺少应有的作业程序和作业行动错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动作,导致了91.25%的煤矿运输事故发生。③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不安全动作主要有两类,违章指挥和未配备应有的人员/设备,他们对至少51.25%的煤矿运输事故有重要影响作用。④61.25%的煤矿运输事故因伤亡人员违章造成事故损失扩大。未制止违章对28.75%的煤矿运输事故有重要影响作用。(5)为了识别出煤矿运输事故危险度较高的动作,建立了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了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危险度评价模型:A=0.1880*R1+0.0846*R2+0.0439*R3+0.4468*R4+0.2367*R5。识别出危险度最高的10种不安全动作,从高至低排序为:违章乘坐矿车;未处理跑车防护装置失效的隐患;串车提升未加挂保险绳;明知未安装跑车防护装置,仍未停止提升作业;在绞车道行走;未安装跑车防护装置;在危险地点候车;未制止工人乘坐矿车;挂钩完毕后未对车辆的连接插销再详细检查一遍;明知有重车提升却未躲避到安全地点。以煤矿运输事故中危险度较高的违章乘车为例,设计了三维动画视频,煤矿企业员工通过学习观看动画视频学习事故案例知识,记住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动作,提高其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进而有效预防煤矿运输事故的发生。

曲海军,赵睿[10](2014)在《浅析煤矿职工安全意识特性及教育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职工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参与主体,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当前国家、社会大的安全环境下,矿井能否实现安全生产,主要取决于职工能否安全作业。而职工的作业行为是其思想或者意识的实际反映。因此,要确保职工主动遵章操作,必须采取措施为职工塑造规范的安全意识。该文对煤矿职工安全意识的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这些特性提出了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可作为煤矿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及职工安全意识教育的参考。

二、谈煤矿安全意识的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煤矿安全意识的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企业安全人力资本开发对安全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煤矿企业人力资本开发的意义
二、研究模型的构建
三、研究模型的检验
    (一)安全绩效与人力资本开发要素等级的设计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
    (三)实证检验
四、研究结论

(2)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安全意识定义研究综述
        1.3.2 安全意识维度研究综述
        1.3.3 安全意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1.3.4 安全意识评价研究综述
        1.3.5 煤矿矿工安全意识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基础理论分析
    2.1 安全意识的概念
    2.2 安全意识的特点
    2.3 安全意识的形成机制
    2.4 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
    2.5 扎根理论简述
    2.6 本章小结
3 指标的设计与问卷的编制
    3.1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的界定
    3.2 资料来源
        3.2.1 半结构化访谈
        3.2.2 相关文献资料
    3.3 编码分析
        3.3.1 开放性编码分析
        3.3.2 主轴编码分析
        3.3.3 选择性编码
        3.3.4 理论饱和性检验
    3.4 指标筛选与优化
    3.5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问卷的编制
        3.5.1 安全意识调查问卷的相关研究
        3.5.2 安全意识调查问卷的设计
        3.5.3 问卷基本内容统计
    3.6 本章小结
4 问卷修正与指标权重确定
    4.1 问卷修正
        4.1.1 显着性检验
        4.1.2 信度检验
        4.1.3 效度检验
        4.1.4 问卷调整
    4.2 探索性因子分析
    4.3 指标权重确定
        4.3.1 因子分析原理
        4.3.2 一级指标权重
        4.3.3 二级指标权重
    4.4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4.5 本章小结
5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评价与提升对策
    5.1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评价分析
        5.1.1 安全技能评价分析
        5.1.2 安全态度评价分析
        5.1.3 安全管理评价分析
        5.1.4 安全行为评价分析
        5.1.5 安全意识评价分析
    5.2 安全意识相关性分析
        5.2.1 安全意识指标
        5.2.2 安全技能指标
        5.2.3 安全态度指标
        5.2.4 安全管理指标
        5.2.5 安全行为指标
    5.3 提升对策
        5.3.1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技能提升对策
        5.3.2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态度提升对策
        5.3.3 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行为提升对策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
    6.2 结论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3)体验式煤矿安全培训项目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CL煤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理论依据
    2.1 煤矿安全心理学
    2.2 矿工心理因素
    2.3 九型人格
    2.4 矿工安全认知
    2.5 OBE基本概念及其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3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需求分析
    3.1 我国煤矿安全培训在历史和现阶段产生的问题分析
    3.2 影响煤矿安全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
    3.3 当前煤矿企业对安全培训的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内容
    4.1 九型人格心理定位
    4.2 心理辅导及心理疏导
    4.3 情景体验(情景体验室、游戏体验室)
    4.4 虚拟现实技术(VR)模拟事故现场
    4.5 传统文化熏陶
    4.6 CL煤矿“移动e课堂”手机APP应用
    4.7 本章小结
5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管理方案及实施效果
    5.1 项目进度分析
    5.2 项目成本分析
    5.3 项目人员保障
    5.4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成果
    5.5 煤矿安全培训项目效果考核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现代化管理煤矿安全通风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现代化管理模式概述
2. 煤矿矿下通风概述
3. 现代化管理煤矿安全通风的重要性
4. 现代化管理在煤矿通风安全中的具体应用
    (1) 提升通风安全基础性管理
    (2) 加强计算机管理
    (3) 构建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
    (4) 建立现代化管理组织机构
结论

(5)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M居住建筑项目施工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安全管理研究
        1.2.2 国内安全管理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行为科学理论
        2.1.1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1.2 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2.1.3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
        2.1.4 常见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2.2 安全管理理论
        2.2.1 安全管理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2.2.2 安全管理的原则
        2.2.3 经典安全管理理论
    2.3 行为安全理论
        2.3.1 行为安全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2.3.2 行为安全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安全管理理论的联系区别
        2.3.3 行为安全理论基本内容
        2.3.4 行为安全理论基本原理
        2.3.5 行为安全理论相关经典理论
    2.4 居住建筑施工概述
        2.4.1 居住建筑施工特点
        2.4.2 居住建筑施工事故类型
        2.4.3 居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3 居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居住建筑事故统计及原因分析
        3.1.1 居住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3.1.2 居住建筑安全事故统计
        3.1.3 居住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3.2 居住建筑施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3.2.1 居住建筑施工个人行为因素
        3.2.2 居住建筑施工组织行为因素
        3.2.3 居住建筑施工环境及氛围影响因素
4 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居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构建
    4.1 居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4.1.3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4.2 居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4.2.1 安全评价的含义
        4.2.2 安全评价的内容
        4.2.3 安全评价的一般方法
        4.2.4 居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方法确定
    4.3 居住建筑施工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4.3.1 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原理
        4.3.2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5 M居住建筑项目施工安全评价
    5.1 M居住建筑项目概况
    5.2 M居住建筑施工安全综合评价
        5.2.1 构建M居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5.2.2 确定M居住建筑施工安全影响因素指标集合
        5.2.3 构建M居住建筑施工安全评价集
        5.2.4 基于AHP法确定M居住建筑施工安全指标权重
        5.2.5 建立M居住建筑施工安全模糊判断矩阵
        5.2.6 M居住建筑施工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5.3 M居住建筑项目施工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居住建筑施工安全影响因素调研问卷

(6)煤矿安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的几项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煤矿安全意识教育及从业人员不良心理活动的现状
    1.1 我国煤矿安全意识教育的现状
        1.1.1 煤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
        1.1.2 为了培训而培训,培训效果较差
        1.1.3 煤矿安全培训课程中缺少对安全心理学方面的教育
    1.2 从业人员不良心理活动现状
        1.2.1 侥幸的心理
        1.2.2 从众的心理
        1.2.3 惰性心理
        1.2.4 压抑和逆反的心理
2 在煤矿安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的对策
    2.1 提高对安全培训重要性认识
    2.2 设置“心理干预”课程,进行安全心理教学活动
    2.3 建立安全培训奖励机制
    2.4 采用案例分析法
    2.5 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2.6 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3 总结

(7)基于思想教育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依据
3 思想教育之于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3.1 思想教育与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高度契合性
    3.2 思想教育是解决个人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手段
    3.3 思想教育对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特殊作用
    3.4 本章小结
4 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4.1 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4.2 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特殊背景
    4.3 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4 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5 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思想教育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实证研究
    5.1 民营煤矿与国有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差异性
    5.2 2010年李村煤矿安全文化建设
    5.3 李村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5.4 思想教育深度介入后的李村煤矿安全文化建设(2010年以来)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思想教育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路径
    6.1 思想教育把握核心价值观为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引领方向
    6.2 思想教育运用安全责商管理创新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方式
    6.3 思想教育整合资源促进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平台建设
    6.4 思想教育借鉴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智慧支持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煤矿安全标识设计及其效果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安全标识及其效果评估的研究现状
2.1 安全标识的研究现状
    2.1.1 国内研究现状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安全标识效果评估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
3.1 安全标识的分类及概述
    3.1.1 安全标识的分类
    3.1.2 安全标识的设计要素
3.2 行为安全理论
    3.2.1 事故归因理论
    3.2.2 行为安全―2-4‖模型理论
    3.2.3 行为安全―2-4‖模型在安全标识设计中的作用
3.3 目视化管理基本理论
    3.3.1 目视化管理的内涵
    3.3.2 安全标识的目视作用
3.4 信息传递理论
    3.4.1 视觉传递理论
    3.4.2 人对安全标识信息的认知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安全标识的设计依据
4.1 法律法规层面的依据
    4.1.1 依据法律法规的必要性
    4.1.2 煤矿安全标识设计规范
    4.1.3 安全标识设计的法定规定
4.2 煤矿作业场所的隐患分析
    4.2.1 隐患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4.2.2 隐患分析对安全标识设计的指导
4.3 作业人员―三违‖数据的统计
    4.3.1 统计―三违‖数据的目的
    4.3.2 ―三违‖统计的范围和内容
    4.3.3 ―三违‖统计分析对安全标识设计的作用
4.4 事故统计与分析
    4.4.1 事故分析的目的
    4.4.2 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
    4.4.3 事故分析对安全标识设计的作用
4.5 目视化管理
    4.5.1 目视化管理的内容
    4.5.2 目视化管理分析对安全标识设计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煤矿安全标识设计
5.1 某煤矿基本概述
    5.1.1 某煤矿情况简介
    5.1.2 某煤矿厂区分类
    5.1.3 某煤矿安全标识现状
    5.1.4 安全标识设计单元的选取
5.2 某煤矿作业场所隐患统计
    5.2.1 隐患统计结果
    5.2.2 统计结果分析
5.3 某煤矿作业人员―三违‖统计
    5.3.1 ―三违‖统计结果
    5.3.2 统计结果分析
5.4 某煤矿的事故统计分析
    5.4.1 2013年某煤矿事故统计
    5.4.2 某煤矿事故分析
5.5 某煤矿目视化管理应用分析
    5.5.1 某煤矿的安全目视管理状况
    5.5.2 某煤矿目视化管理的内容
5.6 某煤矿安全标识设计
    5.6.1 某煤矿安全标识设计内容
    5.6.2 某煤矿安全标识设计展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煤矿安全标识设计改进与效果评估
6.1 安全标识的效果评估内容
    6.1.1 安全标识的设计改进研究
    6.1.2 安全标识的看法调查研究
6.2 设计改进与效果评估方法
    6.2.1 问卷调查法
    6.2.2 访谈法
6.3 安全标识评价指标体系
    6.3.1 指标体系的综述研究
    6.3.2 指标体系的确定
6.4 调查问卷的设计
    6.4.1 问卷的类型
    6.4.2 问卷的形式
    6.4.3 题目数量
    6.4.4 试题的内容
    6.4.5 试题的类型
6.5 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分析
    6.5.1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6.5.2 效度检验
6.6 效果评价与结果分析
    6.6.1 安全标识的效果评价
    6.6.2 统计结果分析
6.7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局限及展望
    7.3.1 本文的不足
    7.3.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理论依据
        1.3.1 研究方法
        1.3.2 理论依据
    1.4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煤矿运输事故的定义
    2.2 煤矿运输事故预防对策研究综述
        2.2.1 工程技术方面研究综述
        2.2.2 一般性事故预防对策研究综述
        2.2.3 煤矿运输事故行为原因研究综述
        2.2.4 评述
    2.3 行为安全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 国内研究综述
        2.3.3 评述
    2.4 不安全动作定义综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矿运输事故发生规律研究
    3.1 煤矿运输事故总体趋势分析
    3.2 煤矿运输事故导致死亡人数特点分析
        3.2.1 2000年之前煤矿运输事故死亡人数特点分析
        3.2.2 2000年之后煤矿运输事故死亡人数特点分析
    3.3 煤矿运输事故易发时间段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分析方法研究
    4.1 煤矿运输事故分析方法
        4.1.1 行为安全―2-4‖模型介绍
        4.1.2 行为安全―2-4‖模型预防事故的优势
        4.1.3 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范围及分析原则
    4.2 事故案例样本介绍
        4.2.1 事故案例样本选取依据及来源
        4.2.2 事故案例样本统计分析
    4.3 典型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分析
        4.3.1“9·25”斜井跑车事故
        4.3.2“9·1”提升运输事故
        4.3.3“4·20”平巷车辆撞轧事故
        4.3.4“8·23”防爆胶轮车事故
        4.3.5 分析结果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煤矿斜井跑车事故不安全动作研究
    5.1 斜井跑车事故不安全动作识别
        5.1.1 各统计指标的定义介绍
        5.1.2 斜井跑车事故不安全动作库
    5.2 不安全动作发生频次统计分析
        5.2.1 不安全动作次数统计分析
        5.2.2 不安全动作人次数统计分析
        5.2.3 分析结果讨论
    5.3 事故发展过程的不安全动作分析
        5.3.1 导致车辆脱离控制的不安全动作分析
        5.3.2 防护设施失效的不安全动作分析
        5.3.3 伤亡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分析
    5.4 各层级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分析
        5.4.1 一线员工的不安全动作分析
        5.4.2 班组长的不安全动作分析
        5.4.3 中层管理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分析
        5.4.4 高层管理人员的不安全动作分析
        5.4.5 组织外人员不安全动作统计分析
    5.5 不安全动作按违章类型统计分析
    5.6 共性不安全动作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其他类型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研究
    6.1 立井提升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分析
        6.1.1 立井提升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库
        6.1.2 不安全动作按事故子类别统计分析
        6.1.3 不安全动作按人员类型统计分析
        6.1.4 不安全动作按违章类型统计分析
        6.1.5 共性不安全动作分析
    6.2 平巷电机车事故不安全动作分析
        6.2.1 事故基本信息介绍
        6.2.2 不安全动作分析
    6.3 无轨胶轮车事故不安全动作分析
        6.3.1 事故基本信息介绍
        6.3.2 不安全动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分析及预防对策设计
    7.1 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分析
        7.1.1 煤矿运输事故关键人员识别
        7.1.2 煤矿运输事故共性不安全动作研究
        7.1.3 煤矿运输事故各违章类型的规律分析
    7.2 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危险度研究
        7.2.1 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7.2.2 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7.2.3 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危险度排序
    7.3 煤矿运输事故的不安全动作预防对策设计
        7.3.1 三维动画的概念及优点
        7.3.2 煤矿运输事故的三维动画制作
        7.3.3 煤矿运输事故的三维动画效果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附录A 一线员工不安全动作统计表(斜井跑车事故)
    附录B 中层管理人员不安全动作统计表(斜井跑车事故)
    附录C 一线员工不安全动作统计表(立井提升运输事故)
    附录D 中层管理人员不安全动作统计表(立井提升运输事故)

四、谈煤矿安全意识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企业安全人力资本开发对安全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刘良灿,李鲁林,王邦兆,张同建.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煤矿中层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评价研究[D]. 刘乔.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体验式煤矿安全培训项目开发及应用研究 ——以CL煤矿为例[D]. 徐杰胜.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4]基于现代化管理煤矿安全通风的重要性[J]. 闫喜平. 当代化工研究, 2019(07)
  • [5]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的M居住建筑项目施工安全评价研究[D]. 侯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6]煤矿安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的几项对策[J]. 李洪梅.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7(07)
  • [7]基于思想教育的民营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 李霞.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8]煤矿安全标识设计及其效果评估研究[D]. 李世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6(07)
  • [9]煤矿运输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研究[D]. 张苏.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5(08)
  • [10]浅析煤矿职工安全意识特性及教育策略[J]. 曲海军,赵睿. 科技资讯, 2014(35)

标签:;  ;  ;  ;  ;  

论煤矿安全意识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