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灌溉模量的选择

浅谈灌溉模量的选择

一、浅谈灌溉模数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刘虎[1](2021)在《北疆荒漠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饲草作物水肥响应关系与灌溉水优化配置》文中研究指明北疆干旱荒漠地区地处我国西北牧区,该区域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草畜失衡、灌溉水管理粗放、饲草水肥响应等基础研究相当薄弱,本研究针对该区域灌溉饲草地建设中所面临的灌溉用水规律不明晰、饲草作物系数缺失、灌溉水管理策略缺乏、水肥利用效率低、施肥量与灌水量时空不协调等问题,以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为主要试验对象,并结合苏丹草、披碱草等当地优势且常见的饲草作物,通过在北疆阿勒泰地区开展单作和混间播条件下非充分灌溉试验、水肥耦合试验,从水量平衡原理、饲草作物水模型、灌溉水优化配置、作物混间播高产栽培和水肥耦合理论等角度,提出单作灌溉饲草作物灌溉关键指标和灌溉制度;通过分析间播条件下灌溉饲草作物群体需水规律、产出效应及灌溉水效益,提出紫花苜蓿和青贮玉米最优间播组合模式;优选了缺资料地区ET0简化计算方法,并对FAO推荐的饲草作物系数Kc进行了修正;基于最小二乘法确定了苏丹草、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的饲草作物水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法对灌溉水进行了优化配置,提出了不同可供水量条件下饲草地灌溉水管理决策方案;构建了单作条件和混间播条件下灌溉饲草料的水肥耦合产量数学模型并提出最佳水肥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北疆干旱荒漠地区灌溉饲草作物水肥响应关系与灌溉水优化配置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北疆干旱荒漠地区规模化高效开发利用饲草地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饲草作物不同种植模式下需水规律与滴灌灌溉制度紫花苜蓿在全年中收获两茬,每茬生长期约为60 d,充分灌溉条件下需水量为690 mm。全生育期连续受旱时,需水量为607 mm,仅为充分灌溉时的88%;苏丹草的需水量随着作物受旱情况的加剧而逐渐减少,其充分灌溉的需水量为431 mm,重旱条件下需水量仅为充分灌溉的48.0%;青贮玉米抽穗—开花期不灌水条件下需水量最小,仅为341.0 mm,为充分灌溉时的60%。紫花苜蓿、苏丹草和青贮玉米产量最大时的灌溉定额分别为407 m3/亩、264 m3/亩和367 m3/亩,水分利用效率最大时的灌溉定额为367 m3/亩、172 m3/亩和286 m3/亩。间播条件下,采用2行青贮玉米与12行紫花苜蓿组合可以得到较多的粗蛋白质、钙以及磷,而紫花苜蓿单作是营养产出最高的种植模式。4行青贮玉米与8行紫花苜蓿间播的光能利用率最高,并且对地表会起到较好的覆盖作用,能在保证较低需水水平下(需水量为660.5mm),得到最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2)基于FAO推荐方法的ET0计算方法优选与Kc值修正以FAO56 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的ET0为标准,通过比较与其他4种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性与相关性,在全生育期的大部分时段FA056 PM法与FAO Penman法和IA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PT法和HS法计算的ET0较FAO56 PM计算值总体偏大,且偏差较大。IA法所需要的气象资料仅为气温和日照时间,并且计算结果有较高精度,IA法可以代替FA056 PM法在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完成ET0计算。经过修正后,青贮玉米在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的Kc分别为0.8、0.96、1.03和0.79,全生育阶段平均Kc为0.92。苏丹草在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的Kc分别为0.66、0.77、0.91、和0.84,全生育阶段平均Kc为0.80。紫花苜蓿第一/二茬的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快速生育期的Kc分别为0.94/0.51、1.03/1.18、0.86/1.09,全生育阶段平均Kc为0.93。苏丹草、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的全生育期修正后的全生育期作物系数Kc较FAO56推荐值,分别提高了10.00%、13.04%、5.38%。(3)非充分灌溉条件下饲草产量响应与作物水模型确认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和苏丹草均为充分灌溉条件下产量最高,苏丹草产量与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呈显着的线性相关。紫花苜蓿在返青-分枝期受旱时水分生产效率最高;苏丹草全生育期受轻旱时水分生产效率最低,受重旱时水分生产效率最高;青贮玉米在抽穗-开花期受轻旱时水分生产效率达到最高,拔节期和抽穗-开花期连续受旱时水分生产效率最低。北疆干旱荒漠地区紫花苜蓿、苏丹草和青贮玉米需(耗)水量与饲草料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可用Jensen模型、Stewart模型和Jensen模型来进行模拟预测,三种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51%、9.24%和9.25%,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紫花苜蓿、苏丹草和青贮玉米作物各自生长最为敏感阶段分别是紫花苜蓿的分枝-孕蕾期(第一茬)、苏丹草的灌浆-乳熟期和青贮玉米的苗期。(4)基于饲草作物-水模型与DP法的有限灌溉水量优化配置当灌溉供水量M出现轻度紧缺时(紫花苜蓿420 mm≤M≤500 mm、苏丹草250mm≤M≤360 mm、青贮玉米200 mm≤M≤450 mm),应分别优先保证紫花苜蓿蔓枝延长期、苏丹草孕穗开花期和青贮玉米孕穗开花期的供水量;当灌溉供水量十分紧张时(紫花苜蓿M≤420 mm、苏丹草M≤250 mm、青贮玉米M≤200 mm),紫花苜蓿、苏丹草和青贮玉米应分别优先保证第二茬开花成熟期、苗期、孕穗开花期的供水量。(5)水肥耦合条件下饲草料地水肥响应北疆干旱荒漠地区膜下滴灌青贮玉米,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拔节期青贮玉米的株高和茎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青贮玉米株高增长最快的处理为高肥轻旱,在不受旱和轻度受旱条件下,青贮玉米叶面积指数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中旱和受重旱条件下,中肥和低肥的叶面积指数相当。灌溉量在250m3/亩,追肥施肥量在10 kg/亩,青贮玉米产量可达3000 kg/亩。当灌溉量、追肥施肥量大于上述量时,产量增加幅度不大。水利用效益最大的是高肥重旱处理,化肥利用效益和水肥耦合效益均为低肥不受旱处理;产值较高的为高肥不受旱、中肥不受旱和中肥轻旱处理。紫花苜蓿和不同饲草进行混间播时,混播最优组合为:紫花苜蓿和老芒麦组合,施农家肥量1231 kg/亩,灌溉定额为240 m3/亩;间播的最优组合为:紫花苜蓿和老芒麦、施农家肥量2248.9 kg/亩、灌溉定额180 m3/亩。混播条件下饲草生育期内最大需水强度为5.73 m3/(亩·天),混播饲草料作物干旱年灌水8次,灌溉定额为240m3/亩。混间播饲草地饲草料作物在需水强度、产量、肥料利用等方面都由于单作饲草地。

陈潇洁[2](2021)在《水肥气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耗水及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新疆是中国最大的加工番茄生产基地,膜下滴灌种植模式结合当地丰富的光热资源,促进了新疆加工番茄产业的发展,但同时地膜覆盖阻碍了土壤CO2的排放,破坏了土壤O2生产和扩散的动态平衡系统,改变了土壤的水热条件,加剧了作物根区缺氧的现象,番茄是对土壤氧气供应不足最敏感的作物之一,根区缺氧会影响根系生长,从而阻碍番茄对水肥的吸收,进而抑制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形成。水肥气耦合滴灌是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的基础上,结合首部加气装置为植株根区土壤输送水肥气混合液,既满足作物对水肥需求,又能满足作物根系有氧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有利于植株生长。本研究通过两年试验,研究不同水肥气处理对加工番茄土壤水分、土壤呼吸、氮素吸收及分配、生理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水肥气一体化灌溉模式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方法:试验设W1(4 950 m3/hm2)和W2(4 050 m3/hm2)2个灌溉水平,N1(280 kg/hm2)、N2(250 kg/hm2)、N3(220 kg/hm2)和N4(190 kg/hm2)4个施氮水平,A(加气灌溉,掺气比例15%)和C(不加气灌溉,掺气比例0%)2个加气水平。共计16个处理。加气灌溉试验处理利用文丘里管(Mazzei 1078)进行加气。结果:(1)土壤含水率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大,过高、过低的施氮量下土壤含水率较大,加气处理下0~20 cm和20~40 cm土层平均含水率分别降低了2.71%和0.41%,40~70 cm土层平均含水率增加了0.44%。灌水量的提高增加了加工番茄耗水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耗水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变化,加气处理较不加气处理加工番茄生育期耗水量增加了3.07%,各处理耗水量、耗水模数和耗水强度均在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值。(2)灌水量、施氮量和加气量对加工番茄各个生育期土壤呼吸影响达到极显着水平,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均在加工番茄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值。灌水量的提高降低了土壤呼吸速率,随着施氮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加气处理提高了加工番茄土壤呼吸速率,高灌水量下加气对土壤呼吸提升更为明显。(3)高灌水量下0~6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降低,增加施氮量会提高土壤无机氮含量,加气处理下0~60 cm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99%和7.12%,加气灌溉对20~40 cm土层无机氮含量提升最大。不同处理下加工番茄各器官中氮素累积量均表现为果实>叶>茎,灌水量的提高增加了各器官全氮含量,加气处理下加工番茄全氮累积量增加14.80%。(4)灌水量增加提高加工番茄株高、Pn(净光合速率)、Tr(蒸腾速率)、Gs(气孔导度)和干物质量,但减小了作物茎粗和Ci(胞间CO2浓度);随施氮量增加,加工番茄茎粗、Pn、Tr、Gs、Ci和干物质量先增加后减小;与不加气处理相比,加气处理下加工番茄株高、茎粗、Pn、Tr、Gs和干物质量(P<0.05)分别显着提高4.98%、3.70%、6.84%、11.41%、12.33%和10.74%,但Ci降低了4.63%。(5)灌水量增加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但减小了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加工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先增加后减小,氮肥偏生产力逐渐减小;与不加气处理相比,加气处理下产量显着增加2.32%~10.02%(P<0.05),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着提高6.12%和6.19%(P<0.05)。加工番茄可溶性糖、番茄红素、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加气处理较不加气处理增加可溶性糖、有机酸、番茄红素、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降低了果实糖酸比。结论:本试验综合考虑加工番茄耗水规律、干物质积累、生理生长特性、产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等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综合隶属函数值评定结果,研究认为加气处理下灌溉定额为4 050m3·hm-2,施氮量为250 kg·hm-2为较优的滴灌加工番茄水肥气管理模式。

戴文渊[3](2021)在《基于W-SENCE-PSR框架的河西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流域水生态安全事关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稳定,国家关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将流域水生态安全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西北内陆河流域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水文循环及生态功能出现了衰退现象,生态环境恶化,有向系统性水危机转变的风险。因此,开展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关于内陆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结构框架及水生态安全基本属性的分析运用不够,对水生态安全的发展变化趋势研究不足,忽视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优化等步骤。那么如何构建基于W-SENCE-PSR(以水为主线的复合生态系统-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的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如何运用生态学相关理论进行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如何综合开展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现状和趋势分析,并提出对应调控对策?鉴于此,本研究以河西内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生态位宽度、模糊系统分析确定的指标权重和BP神经网络模型确定的指标预测值,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2009-2018年间3大内陆河流域的水生态安全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现状及趋势分析,确定系统调控策略,筛选最主要影响因子,为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调控提供数据支持。(1)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水生态安全的内涵涉及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等子系统,又涉及到对水生态安全状况所做出的实际反应,同时也体现了现状评价、预测评价的时间因素,这个过程也反映了复合系统发生功能变化的过程。水生态安全演变过程在于水的相互作用关系安全(PSR系统)及相对状态安全(SENCE系统)因素状况的发展,因系统相对状态及相互关系自身演变的存在,导致了安全状态或者不安全状态。水生态安全是影响维、领域维、时间、以及安全主体的函数,其评价指标体系由基于W-SENCE-PSR框架的38指标构成。(2)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指标Z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Z19(汛期水质综合指数)、Z37(受灾面积)、Z36(单位面积化学需氧量排放量)、Z35(单位面积氨氮排放量)的指标权重相对最小且小于0.0167,指标生态位宽度值相对最小且小于6.03,预测这5个指标对水生态安全的影响均大致呈中性。表明指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小且适应性差,指标不会成为限制性因子,在指标体系优化中剔除,得到了由33指标构成的优化后评价指标体系。(3)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现状评价、预测评价。现状评价中,疏勒河、黑河、石羊河流域年均模糊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5322、0.40545、0.303;预测评价中,年均模糊综合评价值依次为:0.524、0.517、0.342。表明水生态安全状况疏勒河流域最好,但今后有恶化趋势;黑河居中,将有明显好转趋势;石羊河最差,将有小幅提升,但差距明显,列为水生态安全优先调控区。改进健康距离法得到的疏勒河、黑河、石羊河流域的健康距离值分别为:0.468、0.595、0.697,表明疏勒河水生态安全状况最好,其次为黑河,石羊河最差,该结果跟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一致,从侧面说明了评价结果的正确性。(4)流域水生态安全现状及趋势分析,确定系统调控方向。分别从W-SENCE系统视角和PSR系统视角进行流域水生态安全现状和趋势分析,现状评价中发现,各子系统水生态安全状况疏勒河流域相对最好,W-SENCE各子系统综合指数年均值0.1<YW-SENCE<0.127,PSR系统综合指数年均值0.149<YPSR<0.228;黑河次之,0.08<YW-SENCE<0.115,0.116<YPSR<0.149,石羊河最差,YW-SENCE<0.08,YPSR<0.120;在预测评价中,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表明,石羊河流域正向影响指标8个,负向影响指标10个,将基本维持现状;疏勒河流域正向影响指标4个,负向影响指标8个,将有恶化趋势;黑河流域正向影响指标12个,负向影响指标8个,将有好转趋势。W-SENCE系统视角和PSR系统视角预测评价表明,疏勒河、黑河、石羊河流域的环境子系统状况相对最差,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0.08、0.08、0.05,同时疏勒河流域的状态系统、黑河流域的响应系统、石羊河流域的压力系统状况相对最差,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0.143、0.141、0.104。从系统的敏感性来看,疏勒河的敏感性相对最高,为10.3‰,其社会子系统和压力系统敏感性最高,依次为8.4‰、14.1‰;黑河敏感性次之,为6.8‰,且其生态子系统和状态子系统敏感性最高,依次为6.5‰、12.0‰;石羊河敏感性最低,为3.2‰,其资源子系统和压力系统敏感性最高,依次为6.2‰、12.7‰。(5)内陆河流域优先调控指标及对策。根据3大内陆河流域系统调控重点,结合指标权重和指标健康距离确定的YZ1(人均GDP)、YZ20(一产比重)、YZ13(蓄水占地表供水量比例)等前10个优先调控指标,提出了各流域具体调控对策。发现疏勒河流域和黑河流域的水生态安全调控指标分布相对较为集中,石羊河流域调控指标分布分散但调控面较广。疏勒河流域要注意降水变化对其水生态安全的不良影响,关注其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要加强对牲畜量的控制,谨防出现因过载而导致的草场退化问题。黑河流域蓄水能力建设对提高水的保障能力,提升水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重要作用;要重视对雨水的收集利用;避免工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问题,加强对生态环境用水的重视。

贾浩[4](2021)在《水氮耦合对降解膜覆盖滴灌加工番茄耗水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发展节水节肥农业,解决残膜问题,推广降解膜实践应用,保障绿洲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水氮耦合对降解膜覆盖滴灌加工番茄耗水及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根据作物部分指标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对适宜于新疆区域内膜下滴灌应用的可降解地膜进行评价,再基于该区域最适宜降解膜覆盖下的适宜灌水施氮量进行综合评价,为该区域内适宜降解膜种类的确定和优化滴灌加工番茄水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开展大田小区试验,供试材料加工番茄品种为“heniz1015”,2019、2020年设置降解地膜种类、灌水定额、施氮量三因子,其中设置材料、颜色、功能(降解能力)等不同的五种地膜处理(PE、BM1、WM1、BM2、WM2)以及对照组(裸地),设置3个灌溉定额(W1:3600m3/hm2、W2:4200m3/hm2、W3:4800m3/hm2),设置3个施氮水平(N1:200kg/hm2、N2:250kg/hm2、N3:290kg/hm2),进行完全组合设计,共45个处理,各处理设3个重复。结果:(1)不同地膜处理对滴灌加工番茄的土层含水率、地温的影响显着(P<0.05)。从两年不同土层含水率均值可以看出,降解膜处理0~60cm土层内土壤平均含水率较PE处理低1.69%~4.17%,保水效果排序为BM2>BM1>WM1>WM2,普通地膜能够显着提高土壤水分1.5%~3%,可降解地膜提高土壤水分0.5%~1.5%(P<0.05)。降解膜处理苗期土壤5~20cm平均温度较PE处理低2.04~3.52℃(P<0.05),较CK高2.03~3.52℃(P<0.05)。整个生育期内,覆膜处理平均地温比对照组(裸地)升高0.71~1.89℃,保温效果排序为:PE>BM2>BM1>WM2>WM1,其中PE地膜的保水保温能力优于其他降解地膜,黑色地膜的保水保温效果优于白色地膜。(2)不同地膜处理、水氮耦合作用对滴灌加工番茄的生理生长指标的影响显着(P<0.05)。滴灌加工番茄两年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指标、荧光参数具有相同表现,总体表现为BM2>BM1>PE>WM2>WM1>CK,说明适宜的降解膜覆盖层可以使滴灌加工番茄各生育时期的株高、茎粗、LAI、Pn、Tr、Gs、Ci、Fv/Fm、Fv/F0、qP、ΦPSⅡ、Y(NO)、NPQ等指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各生理、生长指标随着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各指标与参数均在果实膨大期达到最高水平,其中W2N2处理达到最高水平。(3)不同地膜处理、水氮耦合作用对滴灌加工番茄的产量、品质、WUE、产投比、灌溉水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显着(P<0.05),2020年加工番茄各指标略优于2019年,各覆膜处理的果实产量分别较CK处理高13.26%~26.59%(P<0.05),黑色降解膜处理的平均总产量比白色降解膜处理高2.56%~5.48%(P<0.05),降解膜处理的各项品质指标、WUE、产投比较PE处理平均高0.56%~3.85%、-1.16%~6.63%、-2.78%~9.44%(P<0.05)。加工番茄产量、品质随水氮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即N2>N3>N1),各指标最高水平均出现在W2N2处理,产量最高水平比最低水平超出10.59%,同时得出灌水因素对氮肥偏生产力不存在显着影响,施氮因素对灌溉水利用效率不存在显着影响(P>0.05)。(4)水氮耦合作用对降解膜滴灌加工番茄全生育期总耗水量以及干物质的积累和氮素的分配的影响均达到了显着水平(P<0.05)。全生育期各处理土壤含水率随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生育期的延伸,加工番茄的耗水量呈现一种先增后减的趋势,果实膨大期的耗水量最高,达到了243.5mm,其中耗水模数和耗水强度与耗水量有着相似的规律。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趋势为:果实>茎>叶,成熟期的茎、叶、果实中氮素比值约为1.75:1:7.9,果实膨大期对滴灌加工番茄氮素积累与分配影响显着(P<0.05)。结论:基于主成分和关联度分析法对滴灌加工番茄的响应指标株高、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产量、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出BM2处理的黑色降解膜应用经济效益较好。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关联度分析法对降解膜滴灌加工番茄的响应指标株高、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产量、灌溉水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VC、TSS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优水氮处理W2N2(灌水量为4200m3/hm2,施氮量为250kg/hm2),采用多元回归法构建滴灌加工番茄各评价指标与水氮用量的二元二次方程,运用归一化方法,以≥85%可接受区域定义为合理的可接受范围,综合评价得出拥有特殊气候及地理环境的五一农场地区滴灌加工番茄适宜灌水区间为4017~4443m3/hm2,施氮区间为230~267kg/hm2。

朱赟[5](2021)在《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研究》文中提出国家高度重视农业节水工作,中央1号文件多次明确提出要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在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的同时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能有效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水资源承载力作为评价一个地区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农业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的经济核心区和农业优先发展区域,但受自然条件约束,也是云南省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为缓解滇中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国家启动了滇中引水工程,批复了滇中引水工程可研报告。为实现二期工程和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同步建成、同步发挥效益”,本文对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在弄清农业水资源对滇中农业生产发展支撑能力的基础上,推进二期工程可研工作,更好地从农业全局把握水资源的价值,为滇中受水区节水政策、方案、措施等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本次研究以2019为现状年,对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状况及在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基础上的农业水资源发展预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在现状发展基础上确定了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并对滇中现状年2019年、规划水平年2030、2040年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对于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从有限的数据中对其进行模糊概念评价是很难的。现已有诸如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背景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有限元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常规趋势法、神经网络法、灰色聚类分析法和多目标规划法等方法用于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但是这些方法往往忽略了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忽略了问题本身的模糊性与随机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定性定量的转化模型。例如传统计算指标因子权重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并不能准确的判断指标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而处理模糊问题的传统方法之一——模糊数学,利用隶属度函数转化不确定性时就已经改变了问题模糊的性质。本次研究,结合云模型可以实现定性定量相互转化的特性,改进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三者结合,建立了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在指标体系及指标数据的基础上对滇中2019年、2030年、2040年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滇中高原经济区整体角度分析,规划水平年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较现状年有一定的好转,承载力状态由饱和状态向有一定承载力状态转变。从各受水片区角度分析,大理、楚雄、昆明片区在2019、2030、2040年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均处于临界状态。玉溪、红河片区2030、2040年承载力状态由临界状态恢复至有一定承载力状态。丽江片区承载力状态在2040年就由临界状态恢复至有一定承载力状态。

郑宇阳[6](2021)在《洋河丘陵盆地侵蚀小流域的SWAT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WAT模型是研究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探究不同尺度流域的土壤侵蚀和产流产沙时空分布中被广泛使用。本文针对洋河丘陵盆地的水土流失问题,构建了太平寨村侵蚀小流域和洋河流域的SWAT模型,模拟得到了径流泥沙输出的较好结果,分析了两个尺度上SWAT模型率定参数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选取青羊岭小流域为案例,验证了洋河流域SWAT模型参数对侵蚀小流域的适用性。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太平寨村小流域设立野外自动气象站、通量站、径流小区等方式获取水文数据,运用无人机扫描地形获得数字高程图(DEM),通过实验获取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基于所获取的数据,建立SWAT模型并率定参数,通过径流泥沙模拟发现,径流模拟相关性达到0.97,效率系数达到0.71,泥沙模拟相关性达到0.90,效率系数达到0.68,表明径流泥沙模拟结果较好。对研究区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研究发现,太平寨村小流域的土壤侵蚀度为强烈,小流域中心沟道位置土壤侵蚀度达到剧烈程度,侵蚀有由沟道向坡面扩张的趋势。(2)由于太平寨村小流域地表覆被情况较为复杂,本文将实地取样和模拟计算相结合,探讨了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对模拟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发现最大潜在叶面积指数(BLAI)与草地和荒地的土壤侵蚀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对草地土壤侵蚀度影响大,变化幅度达到54.89%;对荒地土壤侵蚀度影响小,变化幅度仅为0.064%。最优叶面积生长曲线对应于第一点的最大叶面积指数百分率(LAIMX1)和最优叶面积生长曲线对应于第二点的最大叶面积指数百分率(LAIMX2)对草地土壤侵蚀度影响较大,分别具有一次正相关和二次负相关关系,对荒地侵蚀度无影响。(3)构建洋河流域的SWAT模型,根据响水堡站的水文观测资料率定模型参数并进行径流模拟,得到检验期径流的相关性系数为0.82,效率系数为0.62,表明模拟结果较为理想。将太平寨村小流域和洋河流域的主要率定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洋河流域与太平寨村小流域的率定参数相关性达到0.90。选取尺度介于两者之间的青羊岭小流域,并套用洋河流域SWAT模型的率定参数。对不同尺度流域的土壤侵蚀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青羊岭小流域和太平寨村侵蚀小流域与洋河流域的侵蚀模数相对误差分别为-6.07%与-22.42%,误差较小,表明洋河流域SWAT模型率定参数和土壤侵蚀模拟结果在洋河丘陵盆地上具有适用性。该结果对洋河丘陵盆地侵蚀小流域的SWAT模型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SWAT模型,对太平寨村侵蚀小流域和洋河流域的径流泥沙输出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并探讨了不同空间尺度流域之间SWAT模型率定参数和土壤侵蚀模拟结果的关系,得到了洋河流域一组具有适用性的SWAT模型参数,为洋河丘陵盆地缺乏观测资料的侵蚀小流域的SWAT模型构建提供了参考。

丁婷婷[7](2020)在《低压管道灌溉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使用低压管道进行农田灌溉,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缓解水资源紧缺,同时也能提高农田灌溉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低压管道,分析了低压管道灌溉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低压管道灌溉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董越[8](2021)在《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探究黑龙港流域典型半干旱半湿润区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生长、耗水、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规律,为确定该区域青贮玉米节水减氮丰产高效的水肥管理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2019年4月至8月在河北省巨鹿县河北农业大学综合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试验期间总降雨量294.64mm。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青贮巡青818”,试验设计灌水量和施氮量2个因素,设置4个灌水水平分别为:0.251(W1)、0.501(W2)、0.751(W3)、1.001(W4)(I为高水处理的灌水量),高水处理(W4)的灌水量采用土壤含水率上下限控制,苗期的灌水下限为55%±2%田间持水量,其余生育阶段灌水下限为60%±2%田间持水量,上限为95%田间持水量,该灌水量记为I。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N1:120kg/hm2、N2:240kg/hm2、N3:360 kg/hm2,共计12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计36个小区,各处理小区随机排列。试验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灌水是影响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施氮。在拔节期灌水和施氮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交互作用,增加灌水量和施氮量,能显着提高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2)W4N3处理总耗水量最大为492.67 mm,耗水量较其余各处理显着增加6.15%~41.11%,在W4和W3灌水水平下,减少施氮量可显着降低青贮玉米耗水,每减少1 kg/hm2氮肥可降低2.26 m3/hm2、1.26 m3/hm2作物耗水量。3)青贮玉米鲜重产量变化范围为59.65-107.49 t/hm2,干重产量变化范围为12.75-29.56 t/hm2;干鲜重产量最大值均为W4N3处理,干鲜重产量较W4N2处理仅增加3.43%和1.61%,差异性不显着,与其余各处理差异均显着。随着灌水和施氮的增加,青贮玉米果穗干物质占比先增加后平稳;W3N3处理果穗占比最大,但较W3N2处理仅增加2.02%,无显着差异。4)灌水、施氮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青贮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UE有极显着影响。青贮玉米全生育期W4N2处理WUE最大,W3N2处理与W4N2处理差异不显着。果穗氮素吸收量占比最大为W3N2处理的66.43%,适度的水分亏缺和适宜的施氮量能获得较高的果穗氮素吸收量占比,还能减少灌水量和施氮量。W3N2处理的氮素利用效率NUE达113.52 kg/kg,与最大NUE处理W4N3无显着差异,却减少了 49.17mm灌水量和120kg/hm2的施氮量。施氮量和灌水量对青贮玉米的氮肥偏生产力PFPN和氮素回收率NRE有极显着的影响,相同施氮水平下,灌水量与PFPN及NRE成正比关系,而施氮量与PFPN及NRE成反比关系。5)采用轻度亏水处理W3(灌水量141.57 mm)、中施氮水平N2(240 kg/hm2施氮量)可达到节水减氮丰产高效目的。

温燕华[9](2020)在《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典型小流域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是北京、河北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地处北方干旱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较大、面临水少、水脏的严峻形势,严重影响流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近年来,随着北京、河北地区生态治理体系的不断优化,环境改善效果显着,但是由于人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生态治理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依然存在。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以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为工程北背景,提出一种治理与发展相结合的模式,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和提高经济的目的,从而实现小流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经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梳理了流域内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社会和地理等多方面问题,并采用ArcGIS技术和遥感(RS)方法分析小流域地理现状;从流域生态状况、环境污染、社会发展以及地理状况4个层面确定流域功能区划分指标;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流域划分成“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区”三大功能区;分别确定各功能区的治理目标和治理措施,得到适用于该密云水库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其中“生态修复区”以实施封禁保护为主,加强监督管理和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区”主要以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为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生态保护区”主要以河流湿地系统为对象,实现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目的。通过进一步计算经济、生态、社会和保土蓄水效益评价密云水库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证明本研究治理模式的可行性。在基本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目标的基础上提高区域经济,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改善人民生活状态,减少自然灾害等,为其他相似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吴悠[10](2020)在《灌溉量和施肥模式对温室番茄水肥利用及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温室蔬菜种植中过量灌溉和施肥极易导致水肥资源浪费、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农作物品质降低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化肥减施、化肥有机替代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温室作物产量和品质、水分养分利用以及土壤环境的影响是当前我国设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实现温室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研究在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日光温室内开展了4个连续番茄生长季的灌溉施肥试验,设置了100%ETc(W1)、75%ETc(W2)和50%ETc(W3)3个灌水量和基施鸡粪+追施无机肥(CC)、追施可溶性有机肥(SO)、追施无机肥(SC)和可溶性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SOSC)4种施肥模式,高水(W1)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共13个处理。研究不同水肥供应模式对温室番茄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养分吸收与转运、土壤环境、水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揭示了不同水肥供应模式对番茄生长、生理和耗水特性的影响不同水肥供应模式对番茄茎粗、叶面积、干物质量和叶片SPAD值有极显着影响(P<0.01)。适宜的灌水量有利于提高温室番茄叶面积、干物质量和叶片SPAD值。与秋季相比,春季的温度环境更适宜提高番茄株高和干物质量。在同一灌水条件下,SOSC处理能够显着提高温室番茄的株高、干物质量和叶片SPAD值。SC处理在春季W1条件下养分与水分供应充足,导致番茄植株徒长,抑制了后期番茄果实部位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并获得最小的叶片SPAD值。不同水肥供应模式对温室番茄耗水有显着的影响(P<0.05)。SC和SOSC处理提高了苗期和开花坐果期耗水量,而CC处理最小。除2017春季外,SO和SOSC处理的果实膨大期耗水量显着大于SC(P<0.05)。在收获期,SO和SOSC的耗水量仍显着大于SC处理(P<0.05)。此外,SOSC处理下各生育期耗水强度均最大。W2条件下CC处理降低了苗期、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的耗水强度。SC处理在W1条件下增加了开花坐果期耗水强度,在W2条件下降低了收获期耗水强度且增加了苗期和开花坐果期耗水模数。(2)探明了温室番茄各器官的养分吸收对不同水肥供应模式的响应灌水量减少,番茄植株氮(N)、磷(P)和钾(K)吸收量也随之降低。SOSC处理有效促进了各器官的N吸收,且SO提升了果和根的N吸收量。SOSC和SO处理能够增加各器官和总植株P和K吸收量。SO处理植株总P吸收量在2016年和2017年春季W1和2017年春季W3条件下小于SOSC处理。2016春季后,SC处理的植株P吸收量在W1和W2条件下均显着大于CC处理(P<0.05)。SC处理的植株K吸收量在2015秋季W3处理下显着大于CC处理(P<0.05)。(3)明确了不同水肥供应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环境的影响SC处理在秋季W1条件和春季W3条件下增加了土壤NO3--N残留量,而在W2条件下春秋季残留量均高于其他施肥模式。W1和W2条件下SOSC处理30 cm以下土层土壤NO3--N残留低于其他施肥模式。其次,SC处理土壤速效磷累积峰值随着时间下移至30 cm土层,而W3条件下增加了表层土壤速效磷残留量。CC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在表层土壤含量较低,在深层土壤却偏高。SC处理增加了0~60 cm总土壤速效钾残留量。在W1条件下SO和SC处理增加了速效钾残留量,而在W2和W3处理下速效钾残留量降低。W1和W3处理分别降低了30~40 cm土层和0~1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SC处理维持或减少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种植季的累积,CC、SO和SOSC处理具有改善土壤有机质存储的潜力。CC、SO和SOSC处理提高了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但SC处理呈相反趋势。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所得在春季W3供水条件下CC和SOSC处理对土壤环境具有消极影响。不同生长季和灌水条件下,肥料类型能够对土壤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的排序为SOSC>SO>CC>SC。(4)分析了不同水肥供应模式对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番茄总产量和经济产量均与灌水量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灌水量减少,不同施肥模式处理下产量差异变小。W2处理降低了弃果产量,其次是W1和W3。SOSC处理提高了番茄单果重和单株果数,且显着增加产量(P<0.05)。CC与SC处理减少了单果重和单株果数,且无显着差异(P>0.05)。灌水量减小时CC与SC处理产量的差异缩小。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灌水量减少而增加。有机肥添加提高果实品质并降低硝酸盐含量。CC处理提高了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而SC处理增加了糖酸比。与CK相比,施肥增加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不同施肥模式差异不显着(P>0.05)。(5)提出了适合当地温室番茄高效优质生产的最佳灌水量和施肥模式组合番茄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加而减小。SOSC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大。W1和W2有利于促进SC处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CC处理仅在W3条件下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除2015秋外,四种施肥模式氮吸收效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表现为SOSC>SO>SC>CC。2016秋和2017春SOSC处理氮农艺效率高于其他施肥模式。W1收获了更多重量小于100 g的果实,而W2提升了中大果毛收益。SOSC处理增加了各果重毛收益和总净收益,CC处理在W1和W2条件下降低了经济效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秋季优先推荐W2SOSC处理,春季综合排名第一处理为W1SOSC。

二、浅谈灌溉模数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灌溉模数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北疆荒漠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饲草作物水肥响应关系与灌溉水优化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ET_0与作物系数K_c研究
        1.2.2 作物水分模型及水资源配置研究
        1.2.3 饲草高产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1.2.4 饲草作物对水肥耦合响应机制研究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田间试验基础数据
    2.1 研究区代表性分析
    2.2 试验区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条件
        2.2.3 农业气象灾害
        2.2.4 植被土壤
    2.3 试验饲草料作物选择
        2.3.1 供试作物
        2.3.2 供试材料
    2.4 主要试验观测仪器设备
    2.5 基本土壤物理化学指标测定
        2.5.1 田间持水量与容重
        2.5.2 土壤物理化学组成
        2.5.3 土壤粒径分析
    2.6 基于定位通量法的地下水补给量测定
3 饲草作物单作条件下需水规律与滴灌灌溉制度
    3.1 引言
    3.2 试验方法
        3.2.1 田间试验设计
        3.2.2 观测技术指标
    3.3 灌溉饲草作物单作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3.3.1 适宜水分条件下饲草作物单作需水量
        3.3.2 适宜水分条件下饲草作物单作需水强度
        3.3.3 不同水分处理下饲草作物单作需水量与需水模数
    3.4 基于作物灌水特征的不同目标灌溉制度
        3.4.1 灌溉饲草作物单作条件下不同水分处理的灌水特征
        3.4.2 不同目标条件下单作饲草作物灌溉制度
    3.5 小结
4 间播饲草作物群体需水规律与产出效应及种植模式
    4.1 前言
    4.2 试验方法
        4.2.1 田间试验设计
        4.2.2 观测技术指标
    4.3 间播饲草作物群体需水规律与产出效应
        4.3.1 间播条件下灌溉饲草作物群体需水规律
        4.3.2 间播条件下灌溉饲草作物生长指标
        4.3.3 间播条件下灌溉饲草作物产量及其品质
        4.3.4 间播条件下灌溉饲草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和水分经济效益
    4.4 基于SPSS主因子方法的间播模式综合评价
        4.4.1 饲草作物综合评价指标的优选
        4.4.2 饲草料作物综合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4.4.3 饲草作物综合评价结果
    4.5 小结
5 基于FAO推荐方法的ET_0计算方法优选与K_C值修正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数据来源
        5.2.2 计算方法
    5.3 干旱地区气象资料缺失条件下ET_0算法优选
        5.3.1 不同水平年下ET_0计算结果比较
        5.3.2 不同计算方法结果偏差与原因分析
        5.3.3 潜在腾发量ET_0与对应气象要素间的灵敏性分析
    5.4 灌溉饲草料作物不同生育阶段作物系数K_C值修正
        5.4.1 基于FAO推荐的单作物系数法推求饲草作物K_c
        5.4.2 基于田间试验实测数据计算饲草作物Kc
        5.4.3 饲草作物实测K_c与FAO推荐K_c值比较分析
    5.5 小结
6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饲草产量响应与作物水模型确认分析
    6.1 引言
    6.2 不同水分处理对单作饲草作物产量影响
        6.2.1 对单作饲草料作物产量影响
        6.2.2 对单作饲草料作物减产率的影响
    6.3 国内外常用作物水—模型
        6.3.1 作物水模型定义
        6.3.2 模型基本假定
    6.4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作物水模型确认分析
        6.4.1 模型选取
        6.4.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作物敏感指标推求
        6.4.3 饲草作物敏感指标分析与作物水模型优选
    6.5 饲草作物-水模型表达式及验证
        6.5.1 饲草作物-水模型表达式
        6.5.2 饲草作物-水模型验证
    6.6 小结
7 基于饲草作物-水模型与DP法的有限灌溉水量优化配置
    7.1 引言
    7.2 DP法基本原理
    7.3 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构建
        7.3.1 目标函数
        7.3.2 阶段变量、决策变量与状态变量
        7.3.3 系统方程及约束条件
        7.3.4 初始条件与递推方程
    7.4 作物水模型的有限水量优化配置求解
        7.4.1 DP法所需计算参数
        7.4.2 作物水模型优化配置求解
    7.5 基于DP法的优化配置结果与灌溉管理策略
        7.5.1 优化配置结果
        7.5.2 饲草作物灌溉管理策略
    7.6 小结
8 水肥耦合条件下饲草料地水肥响应分析
    8.1 引言
    8.2 试验方法
        8.2.1 单作条件下灌溉饲草作物水肥响应
        8.2.2 混间播条件下多年生灌溉饲草作物水肥响应
    8.3 单作条件下灌溉饲草料作物水肥响应分析
        8.3.1 水肥耦合对青贮玉米生长指标的影响
        8.3.2 水肥耦合对青贮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8.3.3 青贮玉米水肥耦合产量数学模型构建
        8.3.4 水肥耦合利用效率与综合经济效益评价
    8.4 混、间播条件下多年生灌溉饲草作物-水肥响应研究
        8.4.1 水肥因子对多年生灌溉饲草料作物产量的影响
        8.4.2 基于回归分析的试验结果分析
        8.4.3 混间播饲草作物水肥耦合产量数学模型
        8.4.4 混间播饲草料作物生育期需水量与灌溉制度优选
    8.5 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水肥气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耗水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试验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项目测定与方法
第三章 水肥气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土壤水分运移及耗水规律的影响
    3.1 水肥气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3.2 水肥气耦合对加工番茄各生育时期耗水量及耗水强度的影响
    3.3 水肥气耦合对加工番茄各生育时期土壤呼吸的影响
    3.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水肥气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氮素吸收及转化分配的影响
    4.1 水肥气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4.2 水肥气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土壤全氮和总碳含量的影响
    4.3 水肥气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各器官全氮吸收利用及分配的影响
    4.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水肥气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生理生长的影响
    5.1 水肥气耦合下加工番茄株高的变化
    5.2 水肥气耦合下加工番茄茎粗的变化
    5.3 水肥气耦合下加工番茄光合指标的变化
    5.4 水肥气耦合下加工番茄干物质积累量的吸收及分配
    5.5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水肥气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6.1 水肥气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
    6.2 水肥气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6.3 水肥气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品质的影响
    6.4 基于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指标对不同水肥气处理进行综合评价
    6.5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3)基于W-SENCE-PSR框架的河西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水生态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意义
        1.2.2 水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水生态安全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基于文献计量的水生态安全研究概况
        1.3.1.1 发文量时间分布
        1.3.1.2 主要研究国家
        1.3.1.3 主要发文期刊
        1.3.1.4 高产作者
        1.3.1.5 研究热点分布
        1.3.2 水生态安全相关概念
        1.3.2.1 水安全
        1.3.2.2 生态安全
        1.3.2.3 水生态安全
        1.3.3 水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1.3.3.1 水生态安全评价概念及特点
        1.3.3.2 水生态安全评价框架模型
        1.3.3.3 水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1.3.3.4 水生态安全预测评价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研究难点及问题
第二章 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基础理论
    2.1 基于W-SENCE-PSR框架的水生态安全再定义
        2.1.1 水生态系统
        2.1.2 基于W-SENCE-PSR框架的水生态安全再定义
        2.1.3 流域水生态安全演变趋势及调控机理
        2.1.4 W-SENCE-PSR框架的特点
    2.2 基于W-SENCE-PSR框架的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优化
        2.2.1 评价指标初选的基本原则
        2.2.2 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2.2.3 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2.2.3.1 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的主要思想
        2.2.3.2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指标值预测
        2.2.3.3 基于模糊系统分析的指标体系优化
        2.2.3.4 基于改进生态位宽度的指标体系优化
    2.3 基于W-SENCE-PSR框架的水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2.3.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生态安全评价
        2.3.2 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敏感性分析
        2.3.3 基于健康距离的优先调控指标确定及评价结果验证
第三章 河西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
    3.1 流域水生态安全概况
        3.1.1 社会经济概况
        3.1.2 水资源概况
        3.1.3 蓄水动态分析
        3.1.4 水资源开发利用
        3.1.5 水质调查评价
        3.1.6 主要水灾害情况
    3.2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指标值预测
    3.3 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3.3.1 基于改进生态位宽度的指标体系优化
        3.3.2 基于模糊系统分析的指标体系优化
        3.3.3 基于综合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3.4 河西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
        3.4.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水生态安全现状评价
        3.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水生态安全预测评价
    3.5 基于改进健康距离法的水生态安全评价结果验证
    3.6 小结
第四章 河西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4.1 河西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现状分析
        4.1.1 W-SENCE系统视角的评价结果分析
        4.1.2 PSR系统视角的评价结果分析
    4.2 河西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趋势分析
        4.2.1 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预测结果分析
        4.2.2 水生态安全预测评价结果分析
        4.2.2.1 W-SENCE系统视角的预测评价结果分析
        4.2.2.2 PSR系统视角的预测评价结果分析
        4.2.3 河西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系统敏感性分析
        4.2.3.1 W-SENCE系统视角的敏感性分析
        4.2.3.2 PSR系统视角的敏感性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河西内陆河水生态安全调控及对策建议
    5.1 水生态安全优先调控指标确定
    5.2 水生态安全系统调控策略
    5.3 河西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调控对策建议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6.3.1 研究的局限性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4)水氮耦合对降解膜覆盖滴灌加工番茄耗水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试验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思路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降解膜对水氮处理下滴灌加工番茄生长的影响研究
    3.1 不同降解膜覆盖处理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3.2 不同覆盖处理耕层土壤温度变化
    3.3 不同降解膜覆盖处理对加工番茄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
    3.4 不同覆盖处理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5 干旱绿洲地区滴灌加工番茄适宜覆膜种类的综合评价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氮耦合对降解膜滴灌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
    4.1 水氮耦合对降解膜滴灌加工番茄生长特性的影响
    4.2 水氮耦合对降解膜滴灌加工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
    4.3 水氮耦合对降解膜滴灌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氮耦合对降解膜滴灌加工番茄耗水规律、氮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研究
    5.1 水氮耦合对降解膜滴灌加工番茄耗水规律的影响
    5.2 水氮耦合对降解膜滴灌加工番茄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5.3 水氮耦合对降解膜滴灌加工番茄植株氮素吸收利用及分配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降解膜滴灌加工番茄水氮适宜用量综合评价
    6.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降解膜滴灌加工番茄水氮适宜用量综合评价
    6.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降解膜滴灌加工番茄水氮适宜用量综合评价
    6.3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法的降解膜滴灌加工番茄水氮适宜用量综合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对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
        1.2.2 国内外对农业水资源承载力模型的研究
        1.2.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社会经济
        2.1.3 河流水系
    2.2 滇中引水二期工程概况
        2.2.1 工程任务
        2.2.2 工程规模
第3章 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
    3.1 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理论
    3.2 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开发现状
        3.2.1 水资源开发现状
        3.2.2 农业生产水平
        3.2.3 农业用水水平
        3.2.4 存在问题
    3.3 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3.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3.2 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
    4.1 研究方法
        4.1.1 云模型理论
        4.1.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
    4.2 基于云模型的改进层次分析法赋权
        4.2.1 构建判断矩阵
        4.2.2 计算权重
    4.3 基于云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
        4.3.1 构建云模糊评价矩阵
        4.3.2 模糊综合评价
    4.4 基于云模型的滇中高原经济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4.1 指标体系构建
        4.4.2 评语集云模型表述
        4.4.3 滇中高原经济区评价指标赋权
        4.4.4 基于云模型的综合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估
    5.1 现状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5.1.1 农业用户端
        5.1.2 农业供水端
        5.1.3 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5.2 基于滇中引水工程的水资源配置
        5.2.1 农业发展预测
        5.2.2 种植结构
        5.2.3 农业节水预测
        5.2.4 农业需水预测
        5.2.5 农业供水预测
        5.2.6 滇中引水水资源配置
    5.3 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5.4 滇中引水对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洋河丘陵盆地侵蚀小流域的SWAT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SWAT模型的应用
        1.2.2 SWAT模型的修正、集成和耦合
        1.2.3 国内SWAT模型研究热点
    1.3 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自然地理环境
        2.1.2 农业生产情况
    2.2 SWAT模型的概述
        2.2.1 SWAT模型原理
        2.2.2 SWAT模型结构
第三章 太平寨村典型侵蚀小流域的SWAT模型研究
    3.1 SWAT模型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3.1.1 小流域研究区域划分
        3.1.2 土壤理化性质数据的获取
        3.1.3 气象数据
        3.1.4 土地利用类型
        3.1.5 径流泥沙数据
    3.2 SWAT模型的构建与运行
        3.2.1 模型的构建
        3.2.2 模型的运行
    3.3 SWAT模型的模拟结果评价与分析
    3.4 叶面积指数对土壤侵蚀影响的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洋河流域SWAT模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适用性研究
    4.1 洋河流域SWAT模型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4.1.1 数字高程图
        4.1.2 土壤数据
        4.1.3 气象数据
        4.1.4 土地利用类型
        4.1.5 降雨径流数据
    4.2 洋河流域SWAT模型模拟结果的评价与分析
        4.2.1 参数率定
        4.2.2 模拟结果验证及评价
        4.2.3 不确定性分析
    4.3 与太平寨村小流域SWAT模型主要参数指标的对比分析
    4.4 洋河流域SWAT模型参数对侵蚀小流域的适用性验证
        4.4.1 青羊岭小流域的选取
        4.4.2 青羊岭小流域SWAT模型的建立
        4.4.3 不同尺度流域的侵蚀模拟结果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7)低压管道灌溉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低压管道简述
2 低压管道灌溉的优点
    2.1 节水
    2.2 时间快
    2.3 增加灌溉量
    2.4 增产增收
3 低压管道灌溉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1 详细收集参数资料
    3.2 科学确定灌溉模数
    3.3 合理确定管网布置形式
    3.4 制定完善的操作管理制度
4 结束语

(8)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氮互作对作物生长影响研究
        1.2.2 作物耗水规律研究现状
        1.2.3 水氮互作对作物产量影响研究
        1.2.4 作物水氮利用效率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方法与试验方案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2.3.1 土壤基础指标测定
        2.3.2 青贮玉米生长指标及叶绿素
        2.3.3 青贮玉米耗水及作物系数
        2.3.4 青贮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生长及叶绿素的影响
    3.1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株高的影响
    3.2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茎粗的影响
    3.3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叶面积的影响
    3.4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3.5.1 结果与讨论
        3.5.2 结论
4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耗水的影响
    4.1 青贮玉米全生育期ET0变化规律
    4.2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耗水量的影响
    4.3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耗水强度和耗水模数的影响
    4.4 水氮互作对Kc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4.5.1 结果与讨论
        4.5.2 结论
5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其器官分配的影响
    5.1 水氮互作下青贮玉米各生育期干鲜重的变化
    5.2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5.2.1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鲜重产量和地上部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5.2.2 灌水量和施氮量与鲜重产量的回归分析
        5.2.3 单因素效应分析
        5.2.4 单因素边际效应分析
        5.2.5 水氮交互效应分析
    5.3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不同器官干物质产量及分配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5.4.1 结果与讨论
        5.4.2 结论
6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6.1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1.1 青贮玉米各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
        6.1.2 青贮玉米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
    6.2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氮素吸收量的影响
    6.3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各器官氮素吸收量占比的影响
    6.4 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6.5.1 结果与讨论
        6.5.2 结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9)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典型小流域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小流域治理概况
        1.3.2 国内小流域治理概况
        1.3.3 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数据来源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治理问题分析
    2.1 流域基本概况
        2.1.1 小流域划分过程
        2.1.2 小流域划分结果
        2.1.3 小流域水系现状
        2.1.4 小流域自然现状
    2.2 分析主要问题
        2.2.1 土地利用问题
        2.2.2 水土流失问题
        2.2.3 污水处理问题
        2.2.4 垃圾处理问题
        2.2.5 点源污染问题
        2.2.6 面源污染问题
        2.2.7 社会经济不均衡问题
    2.3 小结
第3章 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功能区聚类分析
    3.1 划分原则及分区指标
        3.1.1 分区原则
        3.1.2 分区指标
    3.2 分区方法
    3.3 分区结果
第4章 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4.1 流域规划目标
    4.2 生态修复区建设
    4.3 生态治理区建设
        4.3.1 经济林建设
        4.3.2 水土保持林措施
        4.3.3 强风化岩坡面治理
        4.3.4 节水灌溉措施
        4.3.5 生活垃圾处理
        4.3.6 污水收集处理
        4.3.7 村庄美化措施
        4.3.8 农厕改造措施
        4.3.9 农路建设措施
    4.4 生态保护区建设
        4.4.1 生态护岸措施
        4.4.2 河道清淤措施
        4.4.3 湿地
    4.5 流域规划措施总体布局
    4.6 效益预测
        4.6.1 经济效益预测
        4.6.2 社会效益预测
        4.6.3 生态效益预测
        4.6.4 保土蓄水效益预测
    4.7 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灌溉量和施肥模式对温室番茄水肥利用及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肥供应模式对作物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1.2.2 水肥供应模式对作物耗水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1.2.3 水肥供应模式对作物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1.2.4 水肥供应模式对作物土壤环境的影响
        1.2.5 水肥供应模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材料
    2.4 主要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生长和生理指标
        2.4.2 耗水指标
        2.4.3 各器官养分吸收
        2.4.4 土壤环境指标
        2.4.5 产量和品质
        2.4.6 水氮利用效率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水肥供应模式对温室番茄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3.1 株高和茎粗
    3.2 叶面积指数
    3.3 干物质量和根冠比
    3.4 叶片SPAD值
    3.5 灌水、肥料与生长季对温室番茄生长生理特性影响的方差分析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水肥供应模式对温室番茄各生育期耗水规律的影响
    4.1 不同生育期耗水量
    4.2 不同生育期耗水强度
    4.3 不同生育期耗水模数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水肥供应模式对温室番茄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5.1 番茄各器官吸收N量
    5.2 番茄各器官吸收P量
    5.3 番茄各器官吸收K量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水肥供应模式对温室番茄土壤环境的影响
    6.1 生长季内土壤硝态氮分布变化及残留量
    6.2 生长季内土壤速效磷分布变化及残留量
    6.3 生长季内土壤速效钾分布变化及残留量
    6.4 土壤有机质分布变化
    6.5 土壤微生物
    6.6 土壤酶活性
    6.7 土壤环境综合分析
    6.8 讨论
    6.9 小结
第七章 水肥供应模式对温室番茄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7.1 产量及其构成要素
        7.1.1 产量构成
        7.1.2 产量
    7.2 果实品质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温室番茄的水氮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及其综合评价
    8.1 水分利用效率
    8.2 氮素利用效率
    8.3 经济效益
    8.4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8.5 讨论
    8.6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浅谈灌溉模数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北疆荒漠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下饲草作物水肥响应关系与灌溉水优化配置[D]. 刘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水肥气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耗水及品质的影响研究[D]. 陈潇洁.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3]基于W-SENCE-PSR框架的河西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 戴文渊.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4]水氮耦合对降解膜覆盖滴灌加工番茄耗水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D]. 贾浩.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5]滇中高原经济区农业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研究[D]. 朱赟.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6]洋河丘陵盆地侵蚀小流域的SWAT模型研究[D]. 郑宇阳.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7]低压管道灌溉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丁婷婷.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23)
  • [8]水氮互作对青贮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D]. 董越.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9]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典型小流域治理研究[D]. 温燕华.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10]灌溉量和施肥模式对温室番茄水肥利用及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D]. 吴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浅谈灌溉模量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