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执法漏洞

消除执法漏洞

一、依法执考杜绝漏洞(论文文献综述)

赵冒森[1](2021)在《新时代深化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丹迪[2](2021)在《妨害公务罪中“依法执行职务”研究》文中指出在传统的刑法国家本位思想下,妨害公务罪作为连接国家权力与公民权益的杠杆极易倾向于对前者的保护而陷入无序的暴力。为了合理控制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圈,避免社会矛盾激化,在司法实务中对“依法执行职务”的研究需要精细化解释与标准化认定。首先,仅从法律范畴界定“职务”概念导致公务行为边缘不断扩大的必然趋势表明,应从妨害公务罪的正当性出发,将彰显国家意志的具体执行行为作为法益加以保护,从宏观功能至微观构成要件对“依法执行职务”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其一,应根据国家和社会在一定时期的实际利益取向,给“职务”的内容、范围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即具有法定性、对外管理性和公权力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手段维护国家事务而非集体事务。其二,规章和不违反上位法规定的非规范性文件应作为依法执行职务的法律依据。其三,执行职务的时间范围应当涵盖从执行保障职务顺利进行的准备工作至作出处理结论的连续性过程。其次,执行职务是一个互动过程,职务行为合法性的认定标准与职务行为的成立要件密不可分。在执法过程中职务成立要件有三,其一,应当将职务行为依据的前提事实予以考虑,以法律规定和程序规范作为职务行为的引导。其二,职务行为成立要具备实质要件,抽象的职务权限由法律授予不应受内部事务的划分限制,而部分职务行为的具体权限需经过特别授权。其三,应将违反法律强制性的职务行为排除在合法性范畴之外,法律、法规对职务行为在程序方面的解释性规定或者具有该解释性属性的程序规范可以作为区分强制性与任意性程序规定的参考。在司法实务中,应当以客观说和裁判时说分别作为认定“依法执行职务”的学说依据和参照时点。最后,对“依法执行职务”认识错误问题存在的学说争议,相较于客观处罚条件说、违法要素说和二分说,构成要件要素说更符合我国刑法具体规定,更有利于妥善解决司法实务中对“依法执行职务”认识错误问题。因此,“依法执行职务”解释为规范构成要素中的法律评价要素更为合理。对“依法执行职务”认识错误的判断要点可以概括为具有认识的可能性不能阻却故意、认识可能性的评价基础是“外行人领域内的平行评价”以及对认识可能性的评价不能忽视相对人对妨害行为的合理预期。

王珈榕[3](2021)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党的制度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通过党的伟大自我革命领导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逐步建立起一套加强党的建设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建设进入到制度化、法治化和现代化的新境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之前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开始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并重,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成为新时代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方式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法治化、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在党内法规制度的制定、清理、执行、监督等方面进行守正出新,使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而实现自身治理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法理依据。本文在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学术史梳理的基础上,以新时代党的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关理论阐释为研究起点,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法规的基本理论和中共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思想为理论基础,展现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的历史逻辑和宝贵经验,从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加大党内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强党内法规建设保障体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从成效、问题两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现状,最后有针对性地从规范党内立法、强化党规执行、健全监督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推进路径。具体来说,本文对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关于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框架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关阐释。分析了党内法规、党内法规制度、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等基本概念,对党内法规与党内制度、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党内法规与党的纪律、党内法规与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概念辨析,在此基础上,从党内法规的划分、特征、效力和功能等方面阐述了党内法规的科学内涵。第三部分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理论渊源及历史基础。阐述了马列主义关于党内法规的基本理论和中共历届领导集体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思想,这是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理论渊源。同时分析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基础,廓清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沿革脉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探索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初步发展,再到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之前党内法规制度的初步形成,并总结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第四部分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新时代下从哪些方面建设党内法规制度,通过各领域各层次建设党内法规制度;其次,在执行力度方面目前是怎么的建设阶段,从领导干部到监督体系的建设目前包含了怎样的内容;最后,从体系上,新时代下体制、注视、组织及人力资源上的建设内容。本章对以上的方面作出了详细的介绍诠释。第五部分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现实状况。根据上一部分阐述的新时代已有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内容,总结其当前的已取得的成效,可以看出我们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执行力、制度的长效机制、领导机制等方面已有飞跃式进步。但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分析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制度体系、执行效能、保障体系等方面仍然是需要继续努力健全。第六部分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路径分析。本章针对上一部分提出得亟需解决的问题,制定了相对相对应的解决路径,更加详细的阐释如何规范党内立法、如何强化执行能力及健全监督机制。本文坚持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同时梳理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变迁;追溯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马列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法规的基本思想这一理论渊源,同时又与新时代中国的国情、党情实际相结合。本文运用跨学科分析法进行了尝试性创新。中国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改革开放40年的飞速发展,成功迈入了新时代。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通过结合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全面系统的阐释了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关理论,使文章更具深度与逻辑性;在研究视角上,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和党治国理政的融合视域下来阐述党内法规的性质作用以及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的内容、目标和路径。

艾野[4](2021)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依法治国是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焦点内容和重要命题,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新方向,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随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光辉成果,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及人们的对法治的意识和认知,推动了世界领域的法治文化交流,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战略部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整体把握、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我国未来的法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依法治国被赋予了时代的内涵,对我国法治发展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强调要继续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申和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治国理政的深刻革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和人民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探索出一条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制度体系,并将《决定》定为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永恒追求,也是总结前人经验后作出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将其动态的治理理念和方式融入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之中,将其时代内涵淋漓尽致地发挥到我国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中。依法治国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中的地位和治国理政的作用。本文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为目标,深入地研究了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牢牢把握习近平提出的“十一个坚持”对我国法治发展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规律。这是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理论研究的重要推动,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指明方向。本文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和理论和实际相统一法,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视角高度概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与实践,对依法治国的理论渊源进行系统整理,并对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主要内容、成就、特征、经验、优势、挑战和完善路径进行了全面研究,努力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研究提供理论素材。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组成,具体来讲:第一部分,绪论。重点分析论文的研究基础及研究效用,通过剖析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成果,形成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整体认识,并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为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理清研究的思路,阐述研究方法,从而搭建本研究的基本架构,总结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概述。本章节首先从法治相关的概念进行概述,分别对法治、法制、人治、德治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系统分析。其次从依法治国的内涵入手,对依法治国进行了整体概述,对其理论、核心和本质特征分别进行了论述。从整体的机构上为后续的研究做了理论铺垫。第三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渊源。这一部分首先,深入了解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阐述马克思恩格斯法治思想为依法治国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马克思恩格斯法治思想的时代价值。有利于我们准确的认识法治思想来源。其次,研究列宁斯大林对法制的探索和教训,研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的形成与失败的教训,这部分能有效地为我国法治实践提供依据。之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法治思想进行研究,对我国法治从无到有进行整体分析。最后从我国的传统法治入手,分别对古代法制思想、近代社会法制思想展开论述。阐述了我国古代、近代法治的弊端与发展,从而对新时代依法治国产生启示作用。第四部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新时代。本章是该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深入地对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地进行了概述,从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次,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就进行论述,这部分以法治过程中的实质转变为主要成就的依据,通过向更好的方式转变、更具体的实践操作、更先进的治理模式和更高的目标作为成就的主要表现。最后,从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特征展开论述,明确依法治国在新时代的主要特征、深化时代赋予的内涵。第五部分,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地位与实践价值。本章首先阐述了新时代依法治国的历史地位,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发扬,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补充和丰富。其次阐述了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实践价值,分别从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人类的法治文化的角度对新时代依法治国进行了有效的定位和评价,从而体现出其在我国社会发展全过程中的价值。第六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基本经验和优势。在基本经验上,以法为主要研究目标,分别对其与党、权、民主、依规治党的关系进行研究。在现实生活中,党的领导、权力、民主自由、法规制度都与法无法分割,其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监督、促进和相统一的。国外法治实践的经验对中国而言是宝贵的,但对经验的学习依然要建立在我国的发展实际上,没有国情为基础的借鉴学习所得到的结果可能与所想背道而驰。在优势上,依法治国发挥出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党的领导是我国制度优势的最大体现,人民主体、以德治国、人人平等和中国实际出发都是依法治国的在新时代的优势,依法治国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公平正义,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最优结合,保持中国实际为基本准则才能把握依住依法治国的优势和未来法治发展的前景。第七部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理性思考。理性的分析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所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正视存在的问题,是促进依法治国再进步的最佳途径。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给依法治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对依法治国潜力深层挖掘的契机。通过理性思考,从八个方面完善新时代依法治国的路径,集中地将“十一个坚持”主要内涵融入新时代依法治国的实践当中,从而将问题和挑战转化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强大动力。总之,通过系统地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依法治国,论文主要提出以下创新观点:一是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时代内涵,从社会发展中蕴含的古今的哲学智慧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经验和中国实践。二是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从社会主要矛盾、法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新时代依法治国完善路径,深入研究我国依法治国理论的发展与实践。三是从新时代依法治国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实践逻辑的阐释,为国家的发展建设提出科学的指南和正确的价值引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周怡萌[5](2021)在《政治新常态下公务员行政动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格局与政治生态进入从严治党、反贪腐、纠四风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公务员行政能力建设成为政府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支撑,因此对于保障政府廉效运行的公务员的高标准严要求将长期、常态化的存在。这对公务员队伍建设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政治新常态对公务员的约束越来越多,一些公务员不能良好适应政治新常态带来的新的工作状态,以及不能掌握足以适应新常态的新的方法和手段,公务员队伍中仍然存在一些多干少干一样、真干不如假干、假干不如不干等不会作为、不敢作为等现象,影响了行政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这就需要对公务员行政动力开展深入探究。本文采用以案例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从深化改革任务、反腐工作、管理政策、指标评定四个方面阐述政治新常态对公务员行政动力的影响,并对政治新常态下部分公务员行政动力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包括深化改革下的庸政、高压反腐下的恐政、作风建设下的非利不为和法治中服务思想弱化等现象。为深入研究政治新常态下部分公务员行政动力弱化的成因,本文以勒温场动力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双因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构建起公务员行政动力的结构框架,可细分为核心动力——理想信念、基础动力——物质来源、提升动力——文化氛围、维持动力——制度体制,并从优化行政动力结构的视角,提出加强公务员思想教育、调整薪酬结构、建立人文关怀文化环境、优化监督问责制等提升公务员行政动力的对策建议,以此来加强公务员自身建设,使其提供更加令群众满意的服务,从而加快构建服务型政府,进一步促进提高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水平,为整个国家廉洁高效运行提供强大推动力。

高源[6](2020)在《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为例》文中认为

钟云松[7](2020)在《山东省济宁市医疗美容行业政府监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个人收入的不断增加,在满足衣食住行基本要求之后,人们开始追求容貌形体的美丽,医疗美容市场发展起来,医疗美容服务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但是,消费者对医疗美容原理并不是很了解,医疗美容广告注重宣传美容效果和优惠价格,很少告知手术风险。医疗美容行业利润丰厚,吸引着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人员违法提供医疗美容服务。高额利益下,医疗美容纠纷不断,行业乱象亟需整顿。政府对医疗美容行业管理的力度急需加强,并成为维护医疗美容产业良好秩序的必要条件。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的视角,描述了济宁市医疗美容行业现状和监管情况,并分析济宁市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原因,提出对策。济宁市作为鲁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近几年医疗美容机构数量快速增加,政府监管不到位弊端也逐渐显现。为了解济宁市医疗美容监管情况,笔者收集了济宁市医疗美容监督方面的大量数据,并基于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同时设计调查问卷,将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总结归纳。文章首先介绍了济宁市医疗美容行业近况和监管基本情况。具体监管手段,包括医疗美容机构经营许可和人员准入许可,实行日常随机抽查和多部门联合督查措施等。调查发现医疗美容监管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配套的地方性法规政策缺乏;医师准入制度不健全,医疗美容机构及医师审批不规范;医疗美容的服务质量监管不到位;医疗美容广告监管难;医疗美容监督力量薄弱,全市卫生健康监督员人数配备不足,未达到国家卫健委标准,监督人员执法水平有待提升;监管手段有限,监管主体配合协调难等。为了让消费者享受到安全可靠的医疗美容服务,政府应加大医疗美容行业监管。笔者结合济宁市医疗美容行业调查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先进经验,提出从以下四个方面规范医疗美容行业秩序,即:完善法规细则,明确行业规范;加强信用约束,强调行业自律;加强卫生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多方配合,提高监管效果。面对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卫生监管对策也应及时调整,不断加强。

姜新[8](2020)在《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离开共产党来谈国情是不现实的,党内治理牵动着国家治理的每一条神经。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已经超过9000万,其中约有80%的国家公务员,以及超过95%的领导干部具有中共党员身份,办好中国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社会肌理和国家结构在加速转型,经济结构、政治布局、利益分配格局、意识形态等方面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同时,党内腐败和思想混乱等治理窠臼问题被新媒体无限扩大,更加直白地摆在了名为信息社会的“砧板”之上。党内治理问题在削弱党的执政效力的同时,更是通过溢出效应辐射整个国家的治理进程。党内治理的迫切程度可谓前所未有,但党内治理理论架构,以及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话语体系还处于成长时期,难以与西方现代法治和政党理论抗礼。本文以依规治党为切入点,意在回答五个问题:依规治党的定义是什么?推行依规治党的依据是什么?依规治党的经验是什么?依规治党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深入推进依规治党的对策是什么?以此实现巩固现有党内制度优势的同时将制度优势更高效地转换为治理效能,丰富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首先,依规治党的定义是什么?本文将依规治党的概念概括为:依规治党是法治思维在党内建设领域的深化,中国共产党在构建科学、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的基础之上,运用制度手段对党内事务、党员行为和党内政治生活进行治理。依规治党的本质:明确权责划分,规范权力运行。依规治党的目标:借鉴法律属性管党治党,使政党保持生机活力,引领法治中国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次,推行依规治党的依据是什么?本文分别从政党理论、执政党理论、法治理论三方面阐释依规治党的理论根据;从世情、国情、历史经验三个角度充实依规治党的现实根据;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规治党逐渐演变的理论架构阐释依规治党的制度根据。再次,依规治党的经验是什么?依规治党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本文总结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新时期、新时代四个时期的标志性成果和经验教训。以此为依据总结出新时代依规治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依规治党概念本身不够明确凝练。二是,依规治党的研究重点需转移,由横向思辨转向执行细节。三是,党内法规的内容和执行程序存在碎片化、不规范以及广泛性不足的问题。四是,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同期推行,法治思维还没有得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完全认可,依规治党出现监督不足和矫枉过正并存的现实悖论。同时,依规治党的容错纠错措施存在匮乏。五是,依规治党软环境面临信仰缺失、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最后,深入推进依规治党的对策是什么?本文从党内法规生成机制和依规治党执行效力两方面入手,在巩固制度优势的同时,将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党内法规生成领域:一是,明确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原则(坚持科学理论、人民立场、法治精神)。二是,提出新时代优化党内法规生成机制的切入点(法规队伍的配置、交流培训和民主参与)。三是,明确法规生成机制的未来关注点(补足合规审查机制,形成闭环的党内法规的生成机制)。依规治党执行效力:一是,通过“圆桌学习”和新的选人用人模式,实现从严治吏。二是,以党内监督为保障,规范权力运行。三是,在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下,从立法契合、过程衔接两方面,推进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一体化。四是,补足兜底措施,充实依规治党的救济措施。

邓颖[9](2020)在《我国疫苗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种类,疫苗是当前社会已知的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疫苗的安全与否严重影响着广大民众生命健康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疫苗安全事件频发,显示了我国疫苗安全监管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以疫苗安全监管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介绍与评析。其次通过分析我国疫苗安全监管中包含疫苗研制和注册阶段、生产和批签发阶段、流通阶段和使用阶段四个主要阶段在内的全过程环节,结合长春长生生物疫苗造假案件和新冠疫苗的研制,介绍了我国疫苗安全监管领域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各个环节存在的监管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接着介绍了国外疫苗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从中为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提出值得学习的经验。并探析了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主要在于疫苗安全监管领域立法不完善、监管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及监管信息化建设不成熟最终探讨了完善我国疫苗安全监管的具体措施,总结如下:一是完善疫苗安全监管领域立法;二是积极完善疫苗安全监管各项制度;三是强化监管部门信息化监管能力和检验检测能力;四是建立健全疫苗救济保障制度。

李俊勇[10](2020)在《审计视角下我国招标采购制度实践成效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招标采购制度是目前市场经济活动中一种竞争性交易制度,这一制度具有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的内在功能,招标采购广泛应用于货物买卖、工程建设、财产出租、中介服务等经济业务中,该制度使得市场主体的买卖活动更加规范、透明和安全,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投资收益等。在实践中,招标采购活动在日常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招标采购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舞弊行为,与招标采购制度设计的初衷背离,直接影响到招标采购活动今后的正常发展。笔者从招投标的全过程入手,按照招标、投标、评标、中标等流程步骤列举分析出现的舞弊行为,来说明违法违规行为对正常经济环境的破坏,然后从内外部两个方面分析的舞弊产生的原因。作者在分析问题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之法,一是社会制度的持续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二是招标采购制度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三是招投标采购方式方法的不断完善;四是纠纷处理机构与采购机构、监督机构分立;五是招标采购中各参与方素质提升;六是招投标采购过程的标准化:七是社会监督力量更好发挥作用;八是从业者道德水平的提升;九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作者认为,我国的招标采购制度是适应当前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的市场制度,只要通过各种力量的共同努力克服其存在的弊端,是可以不断优化发展的,招投标制度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好制度。

二、依法执考杜绝漏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依法执考杜绝漏洞(论文提纲范文)

(2)妨害公务罪中“依法执行职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依法执行职务”概述
    1.1 对“职务”的剖析
        1.1.1 法益一元论对界定“职务的必要性”
        1.1.2 “职务”的内涵与外延
        1.1.3 实践中相关争议问题
    1.2 对“依法执行”的界定
        1.2.1 对“依法”的理解
        1.2.2 法的范围
    1.3 时间范围的划定
        1.3.1 相关学说背景
        1.3.2 时间范围
2 对“依法执行职务”的判断
    2.1 “依法执行职务”的成立要件
        2.1.1 “依法执行职务”的前提事实
        2.1.2 “依法执行职务”的实质要件
        2.1.3 “依法执行职务”的形式要件
    2.2 “依法执行职务”的认定标准
        2.2.1 以客观说作为认定“依法执行职务”的学说依据
        2.2.2 以裁判时说作为认定“依法执行职务”的参照时点
    2.3 与“依法执行职务”相关政策协调适用
        2.3.1 对“依法治疫”相关《意见》的解读
        2.3.2 对“隐性”执法行为的认定
        2.3.3 发挥刑法政治功能维护法治序统一
3 “依法执行职务”的认识错误
    3.1 认识错误问题的学说现状
        3.1.1 构成要件要素说
        3.1.2 客观处罚条件说
        3.1.3 违法要素说
        3.1.4 二分说
    3.2 构成要件要素说的完善解释
        3.2.1 构成要件要素说的合理性分析
        3.2.2 构成要件要素说的完善论证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关阐释
    2.1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关概念
        2.1.1 党内法规
        2.1.2 党内法规制度
        2.1.3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2.2 党内法规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2.2.1 党内法规与党内制度
        2.2.2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
        2.2.3 党内法规与党的纪律
        2.2.4 党内法规与规范性文件
    2.3 党内法规的科学内涵
        2.3.1 党内法规的划分
        2.3.2 党内法规的特征
        2.3.3 党内法规的效力
        2.3.4 党内法规的功能
第3章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理论渊源及历史基础
    3.1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理论渊源
        3.1.1 马列主义关于党内法规的基本理论
        3.1.2 历届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思想
    3.2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基础
        3.2.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3.2.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3.2.3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3.2.4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第4章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4.1 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4.1.1 统筹推进各位阶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4.1.2 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4.1.3 统筹推进各层面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4.1.4 统筹推进各环节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4.2 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
        4.2.1 培育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4.2.2 健全监督检查和追责问责体系
    4.3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
        4.3.1 体制机制保障
        4.3.2 组织机构保障
        4.3.3 人力资源保障
第5章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评价
    5.1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现状
        5.1.1 初步形成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5.1.2 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不断强化
        5.1.3 建立起党内法规制度长效机制
        5.1.4 建立起党内法规制度领导机制
    5.2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作用
        5.2.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保障
        5.2.2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长远、根本之策
        5.2.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2.4 能够为世界治理以及其他国家政党治理提供借鉴
    5.3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特征
        5.3.1 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统一
        5.3.2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
        5.3.3 坚持制度制定与制度执行相统一
        5.3.4 坚持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相统一
    5.4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5.4.1 党内法规制定质量有待提高
        5.4.2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亟待完善
        5.4.3 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效能不够
        5.4.4 党内法规制度保障体系仍需提升
第6章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6.1 规范党内立法,大力提升党内法规制度的制定质量
        6.1.1 完善党内法规制定机制
        6.1.2 扩充党内法规解释机制
        6.1.3 科学制定党内法规立法规划
    6.2 推进制度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6.2.1 形成由党章统领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
        6.2.2 统筹推进中央和地方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6.2.3 提升党内程序性法规与实体性法规的协调
    6.3 强化党规执行,形成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
        6.3.1 加强制度供给,健全党内法规统一发布制度
        6.3.2 强化党规意识,健全党内法规学习教育制度
        6.3.3 完善执行机制,强化党内法规制度实施责任
    6.4 健全保障机制,形成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保障体系
        6.4.1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
        6.4.2 统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多方力量
        6.4.3 做好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监督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难点
        1.4.1 创新之处
        1.4.2 论文难点
第2章 依法治国的相关概念
    2.1 系列概念
        2.1.1 法治
        2.1.2 法治与人治
        2.1.3 法治与德治
        2.1.4 法治与法制
    2.2 依法治国的内涵
        2.2.1 依法治国的概述
        2.2.2 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
        2.2.3 依法治国理论的本质特征
    2.3 依法治国的核心
        2.3.1 依宪治国
        2.3.2 依法执政
第3章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渊源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治思想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
        3.1.2 列宁斯大林对法制的探索和教训
    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法治国理论
        3.2.1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开端
        3.2.2 从法制到法治建设
        3.2.3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
        3.2.4 依法治国理论体系的建立
    3.3 中国传统法制思想
        3.3.1 中国古代法制思想
        3.3.2 中国近代法制思想
第4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新时代
    4.1 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概述
        4.1.1 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形成
        4.1.2 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主要内容
    4.2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就
        4.2.1 从治国基本方略转变为全面推进
        4.2.2 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
        4.2.3 从依法管理向治理现代化
        4.2.4 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建设
    4.3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特点
        4.3.1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全面性
        4.3.2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创新性
        4.3.3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性
        4.3.4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第5章 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地位与实践价值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地位
        5.1.1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5.1.2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5.1.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理论地位
        5.1.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现实意义
    5.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实践价值
        5.2.1 新时代依法治国为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5.2.2 新时代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最集中体现
        5.2.3 新时代依法治国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
        5.2.4 新时代依法治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5.2.5 新时代依法治国为人类法治文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第6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基本经验和优势
    6.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基本经验
        6.1.1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法的关系
        6.1.2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法与权的关系
        6.1.3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6.1.4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6.1.5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立足国情与借鉴中外法治经验的关系
    6.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优势
        6.2.1 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最大特色和优势
        6.2.2 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力量源泉和重要保障
        6.2.3 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客观要求
        6.2.4 以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为实现路径
        6.2.5 以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为重要原则
第7章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理性思考
    7.1 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7.1.1 法治发展不平衡制约了整体法治水平的提升
        7.1.2 法治发展不充分难以发挥法治的功能
        7.1.3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依法治国的影响
    7.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完善路径
        7.2.1 科学立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键
        7.2.2 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7.2.3 公正司法是现代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防线
        7.2.4 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
        7.2.5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7.2.6 依法治国、依法治党、依法治军全盘考虑
        7.2.7 全面贯彻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
        7.2.8 国家、地方、个人协调一致共同发力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致谢

(5)政治新常态下公务员行政动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交叉研究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政治新常态
        2.1.1 常态与新常态
        2.1.2 政治新常态
    2.2 行政动力
        2.2.1 行政动力的概念
        2.2.2 行政动力的结构分析
    2.3 理论基础
        2.3.1 勒温场动力理论
        2.3.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3 双因素理论
第3章 政治新常态下公务员行政动力现状
    3.1 政治新常态对公务员行政动力的挑战
        3.1.1 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更重
        3.1.2 反腐败工作力度更大
        3.1.3 管理政策更严
        3.1.4 指标评定综合化
    3.2 政治新常态下部分公务员行政动力弱化的表现
        3.2.1 深化改革下的庸政
        3.2.2 高压反腐下的恐政
        3.2.3 作风建设下的非利不为
        3.2.4 法治中的服务思想弱化
第4章 政治新常态下公务员行政动力弱化的成因
    4.1 核心动力有待提高
        4.1.1 精神上“缺钙”,理想信念不坚定
        4.1.2 工作内容单调重复,缺乏成就感
        4.1.3 不注重学习,个人能力不足
    4.2 基础动力不完善
        4.2.1 薪资福利分配均等化,物质激励不足
        4.2.2 晋升体系不科学,发展空间受限
    4.3 提升动力有待优化
        4.3.1 工作环境不宽松
        4.3.2 组织文化不成熟
    4.4 维持动力不足
        4.4.1 监督问责制度不清
        4.4.2 救济制度有待完善
第5章 政治新常态下提升公务员行政动力的对策建议
    5.1 激发公务员的核心动力,要明确新的要求
        5.1.1 加强公务员思想教育,增强自我约束力
        5.1.2 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增强个人能力
    5.2 激发公务员的基础动力,要构建新的制度
        5.2.1 践行精准有效与合法合规有机结合
        5.2.2 做到公正用人与差异激励
        5.2.3 关注关怀信任与容错纠错结合
    5.3 激发公务员的提升动力,要营造新的环境
        5.3.1 构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组织环境
        5.3.2 建立榜样文化和人文关怀文化环境
        5.3.3 打造新型组织文化克服组织中梗阻
    5.4 激发公务员的维持动力,要采取新的举措
        5.4.1 优化监督问责制
        5.4.2 完善行政救济制度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山东省济宁市医疗美容行业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医疗美容
        2.1.2 生活美容
        2.1.3 医疗美容监管
    2.2 相关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第3章 济宁市医疗美容行业政府监管现状
    3.1 济宁市医疗美容行业介绍
        3.1.1 医疗美容机构
        3.1.2 医疗美容从业人员
    3.2 济宁市医疗美容监管情况
        3.2.1 医疗美容监督机构
        3.2.2 医疗美容监管手段
    3.3 济宁市医疗美容行业监管评价
第4章 济宁市医疗美容行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4.1 医疗美容行业准入监管不到位
        4.1.1 医疗美容机构审批不规范
        4.1.2 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低
    4.2 医疗美容服务质量监管存在漏洞
        4.2.1 医疗美容机构服务质量规范不足
        4.2.2 非法医疗美容机构监管难度大
    4.3 医疗美容广告监管缺失
        4.3.1 虚假广告较多
        4.3.2 医疗美容功效宣传片面
    4.4 医疗美容费用监管薄弱
        4.4.1 医疗美容定价混乱
        4.4.2 费用监督主体多元
第5章 济宁市医疗美容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配套法律法规缺乏
        5.1.1 处罚条款力度小
        5.1.2 准入监管标准不完善
    5.2 监管手段有限
        5.2.1 执法手段单一
        5.2.2 行业协会约束不够
    5.3 监督人员不足
        5.3.1 执法人员较少
        5.3.2 执法水平有待提高
    5.4 监管主体协调配合难
        5.4.1 监管系统权限不清
        5.4.2 监管部门配合不力
第6章 济宁市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对策
    6.1 完善法规细则
        6.1.1 制定配套法规
        6.1.2 严格主诊医师准入规定
    6.2 加强信用约束
        6.2.1 建立信用档案和公示制度
        6.2.2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6.3 加强卫生执法力量
        6.3.1 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
        6.3.2 建立城乡卫生健康五级监管网格
    6.4 提高监管效果
        6.4.1 规范广告宣传
        6.4.2 完善投诉举报渠道
结话
附录
参考文献
    1、着作类
    2、期刊类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依规治党研究现状评析
        二、国外政党建设研究评析
    第三节 研究方案、目标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标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及难点
        一、研究的创新
        二、研究的难点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概念意涵
    第一节 依规治党的语义
        一、“依”阐释理论出发点
        二、“规”意指法律性规范
        三、“治”强调治理落实
        四、“党”表明治理对象
    第二节 依规治党的构成要素
        一、依规治党的主体
        二、依规治党的客体
        三、依规治党的前提
        四、依规治党的治理切入点
    第三节 依规治党的概念界定
        一、依规治党的概念
        二、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概念辨析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根据
    第一节 依规治党的社会根据
        一、国际社会新形势
        二、新时代中国国情
        三、国内外实践经验
    第二节 依规治党的理论根据
        一、政党理论
        二、执政党理论
        三、法治理论
    第三节 依规治党的制度根据
        一、依法治国框架下依法执政建设
        二、依治国框架下的依规治党建设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依规治党的实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依规治党的发展历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依规治党的经验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依规治党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依规治党的发展历程
        二、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依规治党的经验教训
    第三节 新时期依规治党的实践
        一、新时期依规治党的发展历程
        二、新时期依规治党的经验总结
    第四节 新时代依规治党的创新探索
        一、新时代依规治党创新性发展
        二、新时代依规治党成效总结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依规治党的价值和核心范畴
        一、依规治党的价值理念需凝练
        二、依规治党的核心范畴需转移
    第二节 党内法规的制定程序和内容方面
        一、党内法规的制定程序不够严谨
        二、党内法规的内容有待规范
    第三节 依规治党的执行效力方面
        一、执行落实不到位
        二、法治思维、规矩意识不足
        三、监督、救济体系制待完善
        四、依规治党的软环境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实现路径
    第一节 完善党内法规的生成机制
        一、明确党内法规的生成原则
        二、优化党内法规制定队伍
        三、充实党内法规生成环节
    第二节 提高依规治党的执行力
        一、以用人为切入点,从严治吏
        二、以党内监督为保障,规范权力运行
        三、坚持法治原则,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协同推进
        四、完善党内救济机制,补足依规治党的兜底环节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我国疫苗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
2 疫苗安全监管概述
    2.1 疫苗的定义及其特点
    2.2 疫苗安全监管定义
    2.3 疫苗安全监管领域相关主管部门
    2.4 疫苗安全监管领域立法现状
3 全过程视角下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3.1 疫苗研制和注册阶段存在的问题
    3.2 疫苗生产和批签发阶段存在的问题
    3.3 疫苗流通阶段存在的问题
    3.4 预防接种阶段存在的问题
4 疫苗安全监管问题原因探析
    4.1 疫苗安全监管领域立法不完善
    4.2 监管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4.3 监管信息化建设不成熟
5 国外疫苗安全监管制度介绍及对我国的启示
    5.1 国外疫苗安全监管制度介绍
    5.2 国外疫苗安全监管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6 完善我国疫苗安全监管制度的建议
    6.1 完善疫苗安全监管领域立法
    6.2 积极完善疫苗安全监管各项制度
    6.3 强化监管部门信息化监管能力和检验检测能力
    6.4 建立健全疫苗救济保障制度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审计视角下我国招标采购制度实践成效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提出问题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外内招标采购制度的研究成果
        1.2.1 招标采购制度在国外概况
        1.2.2 招标采购制度在我国概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内容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2 有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有关概念
        2.1.1 招标代理机构
        2.1.2 评标专家库
        2.1.3 招标公共服务平台
    2.2 理论基础
        2.2.1 权力制衡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寻租理论
3 我国招标采购制度概述及实践成效
    3.1 我国招标采购制度内容概述
        3.1.1 招标采购的含义、原则、方式、流程及特点
        3.1.2 我国招标采购制度的特点
        3.1.3 我国招标采购制度基本框架
    3.2 我国招标采购制度的实践成效
        3.2.1 保障公共资金的安全
        3.2.2 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2.3 控制项目造价和工期
        3.2.4 优化招标和投标单位的管理体系
        3.2.5 规范合作双方权利义务
4 我国招标采购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1 招标阶段
        4.1.1 采用集体决议对抗招标采购制度
        4.1.2 肢解工程项目规避招投标
        4.1.3 通过招标文件舞弊
    4.2 投标阶段
        4.2.1 伪造资质入围
        4.2.2 投标文件的承诺不实、技术指标不符
    4.3 评标阶段
        4.3.1 专家的舞弊行为
        4.3.2 业主代表的舞弊行为
        4.3.3 代理中介机构的舞弊行为
    4.4 中标后合同实施阶段
        4.4.1 中标后不能履约
        4.4.2 通过工程量变动舞弊
        4.4.3 通过标的物后续质保及维修舞弊
5 问题原因分析
    5.1 内在因素
        5.1.1 信息获得的不对称性
        5.1.2 市场的无序竞争
        5.1.3 管理部门权力寻租
        5.1.4 道德水准的下滑
    5.2 社会环境、法律环境及经济环境的影响
        5.2.1 行政监管制度存在监管漏洞
        5.2.2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5.2.3 市场主体自身短板
6 问题的解决方法
    6.1 深化社会改革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6.1.1 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6.1.2 政府监管模式的转变
    6.2 招标制度体系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6.2.1 招标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
        6.2.2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6.3 招投标采购方式方法的不断完善
        6.3.1 招标方式的多样化
        6.3.2 推广无标底招标制度
    6.4 重构纠纷处理体系
        6.4.1 现实中存在的矛盾
        6.4.2 建立三方分立的构架
    6.5 招标采购中各参与方素质提升
        6.5.1 采购方对招标采购的正确认识,完善行为
        6.5.2 投标方树立正确的理念,遵纪守法
        6.5.3 专家管理制度的完善
    6.6 招投标采购过程的标准化
        6.6.1 评标标准的规范化
        6.6.2 非公开招标采购方式标准化
    6.7 提升招标采购活动的透明度
        6.7.1 社会力量发挥作用
        6.7.2 审计力量的跟综
    6.8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提升
        6.8.1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6.8.2 坚持遵纪守法的行为准则
    6.9 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6.9.1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的广泛应用
        6.9.2 网络监督的广泛推行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依法执考杜绝漏洞(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深化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路径研究[D]. 赵冒森. 青岛科技大学, 2021
  • [2]妨害公务罪中“依法执行职务”研究[D]. 丹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
  • [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D]. 王珈榕. 吉林大学, 2021(01)
  •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研究[D]. 艾野. 吉林大学, 2021(01)
  • [5]政治新常态下公务员行政动力研究[D]. 周怡萌.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6]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为例[D]. 高源. 新疆农业大学, 2020
  • [7]山东省济宁市医疗美容行业政府监管研究[D]. 钟云松. 山东大学, 2020(10)
  • [8]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研究[D]. 姜新. 华侨大学, 2020(12)
  • [9]我国疫苗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 邓颖.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10]审计视角下我国招标采购制度实践成效与问题研究[D]. 李俊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消除执法漏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