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表面张力仪的研究

肺泡表面张力仪的研究

一、肺泡表面张力计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柴小龙,赵群,田森林,耿迎雪,张林丰,徐琳桢,曹妍,李英杰[1](2020)在《碳纳米管对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界面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人体在大气细颗粒物中长期暴露可诱发潜在的肺健康风险.本研究以可吸入碳纳米管(CNT)为模型颗粒物,研究了其对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NPS)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NT导致NPS的气-液界面表面张力增加,且CNT浓度越高,表面张力增加越明显;表面压力-面积等温线(π-A)随CNT浓度的增加向面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越明显,气相到液相的相转变点变化越明显;CNT对肺表面活性物(PS)的发泡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CNT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通过研究NPS组分的发泡能力发现,NPS中的蛋白组分是影响NPS发泡能力的关键组分.NPS组分的吸附实验发现,CNT对NPS中的主要活性物质磷脂和特异性蛋白组分均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其吸附率分别为96%和77%.由此可见,CNT对NPS组分的吸附作用是导致其表面活性异常的原因.

刘远洋,陈正龙,宋元林,黄湘岳,张春元,胡兆燕[2](2020)在《肺内液黏度和表面张力测量的临床意义与测量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内液主要指由气道黏液和肺泡内表面衬里液所形成的一连续液体薄层,对于维持肺的健康至关重要。介绍肺内液流变学特性在维持气道稳定性、保证肺正常的屏障与清除功能、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表面活性剂替代治疗等方面的临床意义,同时总结Langmuir-Wilhelmy天平法、捕获气泡法、毛细管黏度计和旋转黏度计等液体表面张力和黏度测量的经典方法,以及粒子追踪微流变仪、轴对称液滴边缘形状分析等新技术,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研究肺内液流变学特性辅助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柴小龙[3](2020)在《纳米颗粒物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界面性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十年以来,由于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颗粒物(Nanoparticles,NPs)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环境中,NPs由于粒径小、质量轻,可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极易通过呼吸作用进入人体,肺是人体与外环境直接接触的唯一内器官,人体暴露于大气细颗粒物中,将对肺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Ps可导致一系列的呼吸疾病。因此,本研究以纳米SiO2、纳米碳粉、纳米ZnO、纳米SnO2、纳米Si C、纳米Fe3O4、纳米Co3O4和纳米CuO作为NPs的代表物质,研究了其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界面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s对PS中的磷脂和蛋白组分都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其中纳米SiO2和纳米Fe3O4分别对磷脂和蛋白组分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率分别为89.3%和82.5%。NPs的暴露将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其中纳米SiO2的效果最为显着。纳米Si C等颗粒物会引起肺表面活性物质膜的π-A等温线的内缩,而纳米SiO2等颗粒物则会引起肺表面活性物质膜的π-A等温线的外扩,且颗粒物浓度越高,π-A等温线内缩或外扩的现象越明显。NPs会影响PS的起泡能力,其中以纳米Si O2为代表的NPs使PS的起泡能力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纳米SiO2对BSA的吸附和纳米SiO2嵌入PS膜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当嵌入作用大于吸附作用时,PS的起泡能力增强,而当嵌入作用小于吸附作用时,PS的起泡能力减弱,而以纳米SiC为代表的NPs对PS的起泡能力却一直呈现抑制作用,由此可见,尽管纳米颗粒物的种类各异但都会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界面化学性质产生显着的影响。当纳米颗粒物对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影响的同时,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也会对纳米颗粒物的性质和状态产生影响,因此研究了PS及其活性组分对NPs的水动力学直径、Zeta电位和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PS使纳米SiO2的水动力学直径减小,而使纳米SiC的水动力学直径增大;对于PS的活性组分磷脂而言,其使纳米SiO2和纳米SiC的水动力学直径都变大,但对于PS的活性组分蛋白质,却使纳米SiO2和纳米SiC的水动力学直径都变小。在Zeta电位实验中,PS使纳米SiO2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增大,而使SiC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减小;磷脂使纳米SiO2和纳米SiC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绝减小,蛋白质使纳米SiO2和纳米Si C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都变大。随着PS浓度的增加,纳米SiO2和纳米Si C的接触角均变大,但纳米SiO2增大的效果不明显,而纳米SiC增大的效果却较显着。由于·OH自由基是人体内最具活性和最具破坏性的自由基,因此,研究了PS对NPs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影响。NPs入肺后,有的NPs产生了·OH自由基,例如纳米SiO2,而有的NPs却使体系中的·OH自由基含量减小。随着PS浓度的升高,微塑料、纳米SiO2、和纳米SnO2产生·OH自由基的量都逐渐升高,而纳米SiC随着PS浓度的逐渐升高,其·OH自由基的量却逐渐减小。随着磷脂浓度的升高,纳米SiO2的·OH自由基的含量逐渐升高,纳米SiC的·OH自由基的含量逐渐减小,与PS的结果是一致。对于BSA而言,纳米SiO2和纳米SiC的·OH自由基的含量均随着蛋白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王丹[4](2012)在《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的构象和取向及其吸附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压缩过程中纯组分磷脂分子在界面上的构象和取向的变化。从能量守恒定律和表面特性曲线出发,利用Gaussian98确定了磷脂分子初始状态的构象及其单点能,建立了分子构象能变与分子二面角的关系曲线,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构象变化历程。在构象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不同压缩状态下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取向,并将压缩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倾角变化阶段、分子重叠阶段和单分子膜弯曲阶段。研究了磷脂向含有表面结合蛋白SP-C的肺泡单分子膜上吸附的动力学。假设磷脂的吸附包括扩散和吸附两个步骤:1)磷脂囊泡从体相扩散至次表面,2)到达次表面的磷脂囊泡与SP-C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磷脂-蛋白质聚集体,磷脂分子以聚集体为中心在表面铺展。结合π~t曲线的变化特征,将吸附过程分为诱导期、快速增长期和介平衡期,分别建立动力学模型,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生长模型、扩散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分别描述上述三个阶段的吸附动力学行为。以新鲜猪肺为原料,采用凝胶层析法提取了表面结合蛋白SP-C,利用膜天平测定不同温度下含SP-C肺泡单分子膜的π~t等温线。对各阶段的动力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阶段的模型能描述磷脂在单分子膜上的吸附动力学。

赵晓巍[5](2008)在《全氟化碳汽化吸入对海水淹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动物治疗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制作海水淹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seawaterrespireatory distress syndrome,SW-RDS)动物模型,观察PFC汽化吸入对SW-RDS的治疗作用,同时从肺组织结构变化、肺泡表面张力、磷脂组分、表面蛋白SP-B,SP-C mRNA的表达和SP-B蛋白定量分析等层面探讨PFC汽化吸入治疗SW-RDS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雌性新西兰兔43只(平均体重3.00±0.18kg),随机分为5组实验组,每组8只及空白组3只:①常规通气组(CMV组):Vt=8ml/kg,PEEP=0cmH2O,PFC=0ml/kg.h;②PFC汽化吸入组(PFC组):Vt=8ml/kg,PEEP=0cmH2O,PFC=7ml/kg.h;③呼气末正压组(PEEP组):Vt=8ml/kg,PEEP=8cmH2O,PFC=0ml/kg.h;④PFC汽化吸入+呼气末正压组(PEEP+PFC组):Vt=8ml/kg,PEEP=8cmH2O,PFC=7ml/kg.h;⑤对照组(C组):模型制作成功后,撤离呼吸机,记录自然死亡时间。前4组动物按照不同的实验分组进行相应的通气治疗2小时,后调整为基础参数继续观察4小时后处死。每组取6只动物游离并结扎右肺,左肺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右肺进行肺组织病理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指标检测。空白组3只直接处死,取右肺组织甲醛固定,观察正常肺组织结构。第一部分:观察SW-RDS兔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2小时和后续4小时期间呼吸力学指标、血液动力学指标、气体交换指标的变化;观察光学显微镜下肺泡、肺泡间质的变化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观察透射电镜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以及细胞胞浆内板层体和线粒体的改变。第二部分:从表面活性物质方面探讨PFC汽化吸入治疗SW-RDS的作用机制。1、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泡表面张力变化,进行表面活性物质功能的评价;2、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从基因水平观察表面活性蛋白SP-B和SP-C mRNA的表达;3、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SP-B在蛋白水平上的变化;4、应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肺组织磷脂组分的变化。结果1实验动物建立SW-RDS模型成功后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峰压、平台压、肺静态顺应性)明显恶化,氧合指数下降,应用CMV治疗上述指标无改善,肺组织损伤明显,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板层体出现空泡化和排空现象,应用PEEP、PFC和PFC+PEEP治疗后,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肺组织损伤减轻,肺泡不同程度复张,板层体空泡化程度减轻。三组与CMV组比较呼吸力学指标与氧合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PFC汽化吸入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未产生不良影响。在停止PFC汽化后,氧合改善作用仍能维持一段时间。PFC汽化吸入与PEEP在联合治疗期间具有一定的叠加作用,但PEEP并不利于这种协同作用的维持。在停止治疗后,PFC+PEEP组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在1小时内降到单纯PFC汽化吸入水平。C组动物在脱机15分钟内全部死亡。2 SW-RDS动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us alveolarlavage fluids,BALF)表面张力明显升高,应用PFC和PFC+PEEP治疗后,表面张力显着下降,二组与CMV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EP组表面张力虽有下降趋势但与CMV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 PFC组、PEEP组和PFC+PEEP组SP-B、SP-C mRNA水平较CMV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FC+PEEP组升高最明显,与PEEP组基因表达水平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证实PFC组和PFC+PEEP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SP-B表达较CMV组明显增强。4将表面张力和氧合指数与肺组织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SP-B mRNA、SP-C mRNA、SP-B蛋白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表面张力与SP-B mRNA、SP-C 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氧合指数与磷脂酰胆碱、SP-B mRNA、SP-C mRNA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表面活性蛋白与磷脂酰胆碱对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和气体交换有重要的影响。结论1、PFC汽化吸入能明显改善SW-RDS动物的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指标,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表面张力,促进肺泡复张,减轻肺组织损伤,减少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板层体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同时PFC汽化吸入和PEEP联合治疗在改善气体交换方面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2、PFC汽化吸入对SW-RDS动物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改善作用以及后续效应可能与PFC汽化吸入促进了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合成有关。PFC汽化吸入增加了磷脂酰胆碱的含量,改变了肺组织中不同磷脂组分的比例,也促进了SP-B、SP-C mRNA表达,增加了肺组织中SP-B含量,使表面活性物质中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大聚体比例增加,气体交换和肺顺应性得到改善。

叶振海,曹相原[6](2007)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ES)时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成分、功能等均发生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防治ALI/ARD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肺表面活性物质在ALI/ARDS中的组成成分、代谢、功能改变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薛立军[7](2007)在《人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备和研究》文中提出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是一种主要由磷脂和特异性蛋白质组成的脂蛋白复合物。PS的缺乏可引起呼吸窘迫综合症,特别在早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自1980年PS首次被临床应用后,许多国家竞相研制PS新药。迄今已研制出10多种药物。根据来源不同,将PS药物分为4类:1.天然型PS(Natural Pulmonary Surfactant)从动物肺或人羊水中提取。主要从猪肺和小牛肺灌洗液或肺匀浆中制备。2.改进的天然型PS(Modified Natural PulmonarySurfactant):在天然型PS中补充适当比例的某些PS主要成分,如二棕榈酰卵磷脂(Dipalmitoyllecithin,DPPC)和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 glycerol,PG)。使天然型药物更加有效。3.人工型PS(Artificial or Synthetic Pulmonary Surfactant):由几种人工合成的PS主要磷脂成分或其它代用品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其主要特点是不含PS蛋白质。4.合成的“天然”型PS(Synthetic″Natural″Pulmonary Surfactant):由人工合成的PS主要磷脂成分加一定比例的用基因工程生产的PS蛋自质配制而成。我国市场上仅有两种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被批准上市销售,一是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的固尔苏(Curosurf),剂型为混悬剂,价格昂贵,每支售价为4500元。另外一种是首都儿科研究所与双鹤药业公司合作开发的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剂型为冻干粉,于2005年11月取得国家药检局的新药证书,每支售价为3750元。本文研究的人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Hominine PulmonarySurfactant,HPS)从矽肺病人双肺大容量灌洗液中提取,是一种全新的PS产品。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我们在北戴河煤矿工人疗养院,对废弃的肺灌洗液鉴定了PS和人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Hominine Pulmonary Surfatcant-associated Protein A,SP-A)水平。确定有利用价值后,优选了提取和纯化的条件,并利用这些条件提纯了PS和SP-A,进行了体外活性实验和化学成份分析。对比前人,我们的PS和SP-A来自于人体肺灌洗液,有人源性的优势。同时在技术上利用透析方法简化实验劳动,利用层析纯化的方式纯化PS和SP-A,都是目前为止没有报道过的创新之处,希望对未来患病的新生儿带来福祉。最后对矽肺病人肺内PS水平进行了测定,对大容量灌洗后肺内PS水平不同时间段恢复情况进行了测定,希望可以造福于值得我们尊敬和热爱的煤矿工人们。第一部分矽肺病人双肺大容量灌洗液的鉴定目的了解矽肺病人大容量肺灌洗液中提取PS是否可行。方法矽肺病人大容量全肺灌洗:手术室诱导麻醉,支气管双腔导管插管;纯氧通气,分隔两肺,支气管套囊注气3ml;单肺通气,送检血气分析,监测血压、心电图、PaO2;左肺灌洗,0.9%氯化钠灌洗液500ml/次,连续8-16次。采用Carlens管;观察情况,一般情况好的(血压、心电图、PaO2稳定)行右肺灌沈。方法同前。不稳定的择期再灌洗右肺。(2-3天后)鉴定肺灌洗液:显微镜检12例灌洗液细胞成分比例,Ⅰ期和Ⅱ期病人各6例。灌洗液在4℃、1500×g离心15min,上清液在4℃、13000×g离心60min,收集所得的乳白色沉淀,即为HPS粗品,共收集12人次,Ⅰ期和Ⅱ期病人各6例。ELISA方法鉴定PS含量:两组矽肺病人分Ⅰ、Ⅱ期各6人次。孔雀绿直接显色法检测无机磷含量,间接推测磷脂含量。SP-A单抗B6B4E9H4D做40ug/ml稀释,包被板条,4℃过夜,10%小牛血清封闭过夜,加入上述提取的样品SP-A,加入酶标抗体,37℃孵育1h,PBS洗板条,显色,判定结果。结果本实验Ⅰ期和Ⅱ期病人可提取粗品磷脂分别是每人次222.92±26.04mg和121.31±29.62mg,Ⅰ期多于Ⅱ期病人。两组SP-A分别是每人次提取87.21±17.23mg和56.97±13.44 mg,也是Ⅰ期多于Ⅱ期病人。两组比较P分别为0.000和0.007,有统计学意义。显微镜检Ⅰ期和Ⅱ期病人肺灌洗液中细胞成分和比例,Ⅰ期病人肺灌洗液中嗜中性粒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64.04±10.35%,显着多于Ⅱ期病人。Ⅱ期病人有核细胞中巨噬细胞占59.76±12.78%,显着多于Ⅰ期病人。两组比较P分别为0.001和0.000,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矽肺病人大容量肺灌洗液中提取PS是可行的。在Ⅰ期病人肺内嗜中性粒细胞较多,Ⅱ期巨噬细胞较多。相信在各自的期别具有各自介导炎性反应的途径。第二部分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大容量矽肺病人灌洗液粗提PS的条件目的筛选从矽肺病人双肺大容量灌洗(Whole-Lung Lavage,WLL)回收液体中粗提人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Hominine Pulmonary Surfactant,HPS)的方法。方法以HPS的获得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一个人的双肺灌洗回收液均分9份。筛选不同初离心条件、不同孔径透析袋浓缩、不同高速离心条件和不同化学试剂萃取,共9次实验。结果以初离心:3000g,15min;3KD孔径透析袋浓缩;高速离心条件10000g,15min;化学试剂正丁醇萃取为最佳条件。利用该条件从6人单肺灌洗液(共72000ml)中提取了PS粗品7968.6222mg。结论该方法克服了矽肺病人肺灌洗液大容量和吸入金属物极多的问题,可以用来粗提HPS。第三部分凝胶色谱提纯HPS目的利用凝胶色谱提纯HPS粗品。方法摸索提纯HPS条件,制备SEPHROSE凝胶色谱柱。结果提取HPS色谱条件:层析柱: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柱(15mm×400mm)。把正丁醇萃取的粗品PS用氯仿-甲醇(1∶1/v∶v)溶解后上样。流动相:氯仿-甲醇(1∶1/v∶v),流速:1.0ml/min;收集220nm滤片以PC为主峰液体。将收集液旋转蒸发,40℃,15min,乙醇洗出,超净台抽风吹干,得到纯品HPS。水浴温度为44℃。纯化的HPS纯品12646.76 mg。结论本产品天然HPS纯序高。实验方法可行。第四部分HPS化学成分分析目的分析和比较HPS和其他PS制剂的化学组分。方法1 HPS的各组分含量测定:总磷脂含量测定采用硫酸—过氯酸消化孔雀绿显色法;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兰法、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测定均按酶比色法进行操作。2 HPS中磷脂的各组分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Phase Chromatography,HPLC)。3所得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 8例病人肺灌洗液共约192000ml。利用前述离心、透析、萃取、色谱提纯的方法,8例病人总共提取12646.76mg。HPS产物中各化学成分分别为:磷脂(95.74±1.95)%,甘油三脂(1.09±0.69)%,胆固醇(1.02±0.21)%,蛋白质(2.15±1.03)%。2 HPS的各磷脂组分的构成比为:磷脂酰胆碱PC(80.43±5.05%)、磷脂酰甘油PG(6.67±0.45%)、磷脂酰乙醇胺PE(6.78±2.02%)、磷脂酰肌醇PI(3.77±2.20%)、磷脂酰丝氨酸PSE(2.35±1.61%)。HPS中磷脂含量达到95%以上其中PC含量达到80.43%,而TC、TG、蛋白质含量均较低,磷脂酰胆碱含量较高且磷脂成分比较齐全,说明HPS中磷脂成分较齐全,符合PS制剂的要求。3本实验所采用的HPLC,各磷脂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来动态分析生产过程中各磷脂组分的含量,在HPS制备过程中和制备后及时分析是确保产品质量可靠性的关键,对提高HPS的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本研究制备的HPS产物中化学组分含量和磷脂组分的构成符合PS制剂标准。第五部分亲和层析提纯SP-A目的提取矽肺病人灌洗液中的SP-A。方法制备亲和层析柱,摸索提纯SP-A的条件。利用ELISA法鉴定SP-A。利用色谱谱图计算SP-A含量。和光度计测定的总蛋白含量对比,计算产物的纯度。结果本方法每人次提纯SP-A含量为1.3692±0.3885g。纯度达到92.20±7.00%。对SP-A制备的方法和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备SP-A的最佳条件为:提纯:制备Sepharose 4B-抗人SP-AmAbs亲和层析柱:(15mm×400mm)。0.1Mol/LpH2.4甘氨酸—HCl缓冲液,流速1ml/min,收集解吸附下来的成分,沈出液OD280<0.02为止。立即以1Mol/LNaHCO3中和到pH7.0,以免蛋白变性。结论萃取、透析和色谱分离的方法在大容量肺灌洗液体提取SP-A可行。用萃取、透析和色谱分离的方法能较好地提纯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第六部分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体外活性测定目的了解HPS的表面活件特征和加入SP-A后的效果。方法1采用JM04动态膜压记录仪测定HPS的表面活性特征。2所得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测得代表HPS降低表面张力和膜稳定性的指标如下:蒸馏水表面张力改变的数量,压缩80%再张开到原有面积,由原先的14.16±2.07mN/m变化到1.13mN/m,变化幅度达到13.04±0.40mN/m。加入HPS 50ul后,由21.38±2.20mN/m降低到0.74±0.08mN/m,变化幅度达到20.64 mN/m。较大地改变了膜表面张力。给蒸馏水加入HPS+SP-A后,表面张力在膜表面积压缩和张开过程中,由25.67±2.91mN/m降低到0.51±0.17mN/m,降低幅度达到25.16mN/m。较前明显改变了膜表面张力。三组数据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均数均有差异,P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方法提纯的HPS纯品具有改变蒸馏水表面张力作用,在膜压缩过程中保持稳定性。加入SP-A,在蒸馏水表面膜压缩过程中,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优于单纯HPS制品。提示SP-A优化了HPS在蒸馏水表面的分布,进一步降低了膜表面张力。因此,本法提取的HPS和SP-A可用于人与动物实验和临床替代治疗的应用和研究。HPS制剂加入蒸馏水后可有效降低表面张力,具备PS的表面活性特征。SP-A可以协助HPS进一步降低表面张力。第七部分矽肺病人和肺泡蛋白沉积症一例肺灌洗液HPS水平比较目的侧证矽肺病人不同时期HPS水平变化。方法利用前述提取HPS和SP-A方法,提取矽肺病人24人(灌洗液12000ml/人)和肺泡蛋白沉积症一例肺灌洗液(27000m1)中HPS和SP-A并比较之。结果该PAP病人肺内HPS、蛋白质、SP-A的水平均较Ⅰ期矽肺病人高2-3倍之多。达到HPS 287.4mg/l,Protein 4.42g/l,SP-A 2.89g。Ⅰ期矽肺病人各项数据分另4是HPS 137.13±17.40mg/l,Protein 1.62±0.45 g/l,SP-A 0.95±0.20g。相对而言,矽肺病人肺内堆积的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不足该例PAP病人的30%。Ⅱ期HPS32.6±3.89 mg/l,Protein0.98±0.39g/l,SP-A0.61±0.16g,Ⅲ期HPS29.9±6.43mg/l,Protein 0.43±0.11g/l,SP-A 0.52g±0.23g。矽肺病人肺内堆积的表面活性物质逐期下降。三期数据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均数均有差异,P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矽肺发病初期,表面活性物质大量堆积。但是数量仅为该PAP病人肺泡内表面活性物质堆积数量的30%。随期别增加,肺内堆积的表面活性物质水平下降。第八部分大容量肺灌洗后肺内PS恢复情况目的了解全肺大容量灌洗术术后肺内HPS水平变化。方法给矽肺病人行全肺大容量灌洗,鉴定术后不同时间肺内洗出液体的HPS浓度,了解术后HPS的变化。间接反映肺泡Ⅱ型细胞代偿性分泌HPS增加的情况。结果三个时间段的数据方差分析显示组间均数均有差异,P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三期病人三个时间段比较都有恢复。Ⅰ、Ⅱ、Ⅲ期矽肺病人肺内PS水平分别在263.4±20.37mg/l、183.8±19.34mg/l、77.7±01.94mg/l。以此为基础,没有继续灌洗(丢失),Ⅰ期矽肺病人术后10分钟检测肺内PS水平即达到460.4±22.03mg/l,30分钟达到842.8±34.17mg/l,P为0.000。Ⅱ期矽肺病人术后10分钟检测肺内PS水平达到191.2±18.9mg/l,术后30分钟达到425.8±20.04mg/l,与术后即时水平比较P均为0.000。Ⅲ期矽肺病人术后30分钟检测肺内PS水平达到81.5±03.40mg/l,与术后即时77.7±01.94mg/1的水平比较P为0.000,虽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出现代偿,但是总体水平仍然高出不多,不能明显改善病人灌洗后呼吸困难的情况,不能起到多少实际效果。结论灌洗可以引起PS丢失。但I期矽肺病人灌洗后可以在很短时间(<10min)出现代偿并恢复肺内PS水平。Ⅱ期矽肺病人PS丢失,10min左右还没有出现明显代偿情况。大约30min出现代偿并恢复肺内PS水平。Ⅲ期矽肺病人术后30分钟出现了代偿但无实际意义。小结1本研究运用ELISA方法和离心方法初步验证了大容量肺灌洗液中含有高水平的HPS、SP-A。2本研究优选了透析、化学萃取和离心的最佳条件为:以初离心:3000g,15min;3KD孔径透析袋浓缩,高速离心条件10000g,15min;化学试剂正丁醇为最佳条件。利用该条件从6人次单肺灌洗液(各12000 ml)中提取了PS粗品7968.6222mg。3本研究利用透析、化学萃取、色谱提纯方法分离提取HPS,获得提纯的HPS12646.76 mg。对HPS纯品制备的方法和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备HPS的最佳条件为:提纯:层析柱: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柱(15mm×400mm)。把正丁醇萃取的粗品PS用氯仿-甲醇(1∶1/v∶v)溶解后上样。流动相:氯仿-甲醇(1∶1/v∶v),流速:1.0ml/min;收集220nm滤片以PC为主峰的液体,将收集液旋转蒸发,44℃,15min。乙醇洗出,超净台抽风吹干,得到纯品PS,水浴温度44℃。4本研究分析了HPS制剂的化学组分和磷脂的各组分。8例病人肺灌洗液共约192000ml。利用离心、透析、萃取、色谱提纯的方法,8例病人总共提取12646.76mg。人均提取HPS为1580.85mg。HPS产物中各化学成分分别为:磷脂(95.74±1.95)%,甘油三脂(1.09±0.69)%,胆固醇(1.02±0.21)%,蛋白质(2.15±1.03)%。HPS的各磷脂组分的构成比为:磷脂酰胆碱PC(80.43±5.05%)、磷脂酰甘油PG(6.67±0.45%)、磷脂酰乙醇胺PE(6.78±2.02%)、磷脂酰肌醇PI(3.77±2.20%)、磷脂酰丝氨酸PSE(2.35±1.61%)。HPS中磷脂含量达到95%以上,其中PC含量达到80.43%,而TC、TG、蛋白质含量均较低,磷脂酰胆碱含量较高且磷脂成分比较齐全,说明HPS中磷脂成分较符合人体需要。5本研究利用色谱提纯方法分离提取SP-A。对SP-A制备的方法和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备SP-A的最佳条件为:提纯:制备Sepharose 4B-抗人SP-AmAbs亲和层析柱:(15mm×400mm)。0.1Mol/L pH2.4甘氨酸—HCl缓冲液,流速1ml/min,收集解吸附下来的成分,洗出液OD280<0.02为止。立即以1Mol/L NaHCO3中和到pH7.0,以免蛋白变性。本方法每人次提纯SP-A含量为1.3692±0.3885g。纯度达到92.20±7.00%。萃取、透析和色谱分离的方法在大容量肺灌洗液体提取SP-A可行。用萃取、透析和色谱分离的方法能较好地提纯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6测得代表HPS降低表面张力和膜稳定性的指标如下:蒸馏水表面张力改变的数量,压缩80%再张开到原有面积,由原先的14.16±2.07mN/m变化到1.13±0.40mN/m,变化幅度达到13.03mN/m。加入HPS 50ul后,由21.38±2.20mN/m降低到0.74±0.08mN/m,变化幅度达到20.64 mN/m。较大地改变了膜表面张力。给蒸馏水加入HPS+SP-A后,表面张力在膜表面积压缩和张开过程中,由25.67±2.91mN/m降低到0.51±0.17mN/m,降低幅度达到25.16mN/m。较前明显改变了膜表面张力。本方法提纯的HPS纯品加入蒸馏水后可有效降低表面张力,具备PS的表面活性特征。SP-A可以协助PS进一步降低表面张力。7本文比较了矽肺病人和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患者HPS、SP-A水平。该PAP病人肺内HPS、蛋白质、SP-A的水平均较Ⅰ期矽肺病人高2-3倍之多。达到HPS287.4mg/l,Protein 4.42g/l,SP-A 2.89g。Ⅰ期矽肺病人各项数据分别是HPS137.13±17.40 mg/l,Protein 1.62±0.45 g/l,SP-A 0.95±0.20g。相目对而言,矽肺病人肺内堆积的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不足该例PAP病人的30%。Ⅱ期HPS32.6±3.89mg/l,Protein 0.98±0.39g/l,SP-A0.61±0.16g,Ⅲ期HPS29.9±6.43mg/l,Protein 0.43±0.11g/l,SP-A 0.52g±0.23g。矽肺病人肺内堆积的表面活性物质逐期下降。矽肺发病初期,表面活性物质堆积。但是数量仅为PAP病人肺泡内表面活性物质堆积数量的30%。随期别增加,各种物质含量持续下降。8三期病人术后三个时间段(0、10、30min)比较PS水平都有恢复。Ⅰ、Ⅱ、Ⅲ期矽肺病人肺内PS水平分别在263.4±20.37mg/l、183.8±19.34mg/l、77.7±01.94mg/l。以此为基础,没有继续灌洗(丢失),Ⅰ期矽肺病人术后10分钟检测肺内PS水平即达到460.4±22.03mg/l,30分钟达到842.8±34.17mg/l,P为0.000。Ⅱ期矽肺病人术后10分钟检测肺内PS水平达到191.2±18.9mg/l,术后30分钟达到425.8±20.04mg/l,与术后即时水平比较P均为0.000。Ⅲ期矽肺病人术后30分钟检测肺内PS水平达到81.5±03.40mg/l,与术后即时77.7±01.94mg/1的水平比较P为0.000,虽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出现代偿,但是总体水平仍然高出不多,不能明显改善病人灌洗后呼吸困难的情况,不能起到多少实际效果。灌洗可以引起PS丢失,但Ⅰ期矽肺病人灌洗后可以在很短时间(<10min)出现代偿并恢复肺内PS水平。Ⅱ期矽肺病人PS丢失,10min左右还没有出现明显代偿情况。大约30min出现代偿并恢复肿内PS水平。Ⅲ期矽肺病人术后30分钟出现了代偿但无实际意义。

武荣[8](2006)在《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备和研究》文中认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是一种主要由磷脂和特异性蛋白质组成的脂蛋白复合物。PS的缺乏可引起呼吸窘迫综合症,特别在早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PS的替代治疗被证实是预防及治疗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有效手段,对其它肺部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目前我国市场上仅有两种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被批准上市销售,一是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的固尔苏(Curosurf),剂型为混悬剂,价格昂贵,每支售价为4500元。另外一种是首都儿科研究所与双鹤药业公司合作开发的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剂型为冻干粉,于2005年11月取得国家药检局的新药证书,每支售价为3750元。本文研究的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roliposomes of pig pulmonary surfactant,PPPS)是一种全新的PS制剂,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PPPS主要特点是一种空白前体脂质体,具有前体脂质体的特性,其剂型为颗粒剂型,易于长期保存和运输,也适合于工业生产,生产成本较低,来源丰富,预计每支售价在1500元左右;临床使用时加入注射用水后可以形成等张的脂质体溶液;此外,此制剂还可以作为一些药物的载体(如地塞米松针剂、病毒唑及青霉素等抗菌素)肺部给药,临床使用时加入相关药物的水溶液振荡后即可形成相关的药物脂质体的溶液,估计可能对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的治疗有一定应用价值;我国每年有新生儿约两千万,其中早产儿约占2%,大约有数十万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需要救治。因此,研究和制备PPPS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第一部分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提纯目的运用SFE-CO2技术提纯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计算提纯的PPS的得率。方法1 PPS粗品的制备:猪肺支气管肺泡的灌洗,灌洗液在4℃、1000×g离心15min,上清液在4℃、13000×g离心60min,收集所得的乳白色沉淀,即为PPS粗品,共收集200只新鲜猪肺,分5批次保存,每批次40只。2 SFE—CO2法提纯PPS:精确称取PPS粗品1g,用10ml无水乙醇、乙醚混合溶液充分溶解后(无水乙醇、乙醚按1:3体积比配制成混合溶液),加入1.5 g的硅藻土,搅拌混匀,用氮气吹干,得到干粉状混合物。将得到的干粉状混合物放入萃取槽中,采用压强范围为25-30Mpa;萃取温度为35-40℃,超临界CO2静态浸提20分钟,再给予4小时的动态连续萃取。萃取结束后取出萃取槽中物料并称重,加入前述乙醇乙醚混合液10-20ml搅拌混匀后抽吸过滤,滤出之澄清液氮气吹干,得淡黄色粘稠状物质,即为提纯后的PPS,充氮气-20℃保存。结果本实验共提取PPS粗品180.515g,获得提纯的PPS 55.361g,提纯的PPS得率为30.521±1.700(%)。与赵倩的研究结果比较十分接近,验证了赵倩对SFE提纯PPS的萃取条件选择的正确性和可重复性。结论1运用SFE-CO2技术提纯PS,有许多优点:萃取速度快、操作步骤少: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如压力、温度等易于控制;本实验提纯的PPS得率为30.521±1.700(%)。验证了赵倩对SFE提纯PPS的萃取条件选择的正确性和可重复性。2影响SFE提纯PPS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萃取压力、温度、动态萃取时间、静态萃取时间,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前三种。SFE提纯PPS的最佳萃取条件为:采用压力范围为25-30Mpa;选择萃取温度为35-40℃;选择动态萃取时间方面,采取经超临界CO2静态浸提20分钟后,再给予4小时的动态连续萃取。第二部分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备目的采用上述提纯的PPS,通过旋转蒸发仪制备PPPS,探讨制备PPPS的方法和工艺过程。方法1前体脂质体的制备:采用旋转蒸发仪进行制备。2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分别对钢网筛孔径、PPS的加入量、加样速率、水浴温度、进样针位置、旋转蒸发仪的转速及旋转蒸发仪的倾斜角度等进行单因素考察;然后根据预实验及单因素考察实验的结果,确定正交实验的因素和范围,进行正交实验。3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0.05作为显着性差异的指标。结果单因素考察结果发现,PPS的加入量在1.6-1.8g时,PPPS的产品率都在90%以上,在加入量超过2.0g后,产品率明显下降;PPPS的产品率随着PPS加样速率的升高而下降,尤其是当加样速率大于1.1ml/5min时产品率明显下降;方差分析表明,PPS的加入量的三个水平间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04),以加入量为1.8g时的产品率最高;PPS加样速率的三个水平间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29),以加样率在0.9ml/5min时的产品率最高;而水浴温度的三个水平间差异均没有显着性意义(P=0.549)。各因素对产品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PS的加入量>PPS加样速率>水浴温度。结论1在制备PPPS的过程中,氯化钠晶体颗粒量为1.8g,PPS的加入量为1.8g、加样率在0.8-0.9ml/5min、温度在42-46℃范围内比较合适。最佳制备条件为:PPS的加入量为1.8g;PPS加样速率0.9ml/5min;水浴温度为44℃。2在制备PPPS的过程中,各因素对产品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PS的加入量>PPS加样速率>水浴温度。第三部分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化学组分分析目的分析和比较PPPS和其他PS制剂的化学组分。方法1 PPPS的各组分含量测定:总磷脂含量测定采用硫酸—过氯酸消化孔雀绿显色法;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兰法、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测定均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2 PPPS中磷脂的各组分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3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 PPPS产物中各化学组分含量为磷脂(91.82±1.77)%,甘油三脂(0.76±0.14)%,胆固醇(0.98±0.14)%,蛋白质(1.72±0.18)%。甘油三脂、胆固醇及蛋白质含量均较低,磷脂含量较高,均在90%以上,提示本研究制备的PPPS产物中磷脂的含量符合PS制剂标准。2 PPPS的各磷脂组分的构成比为:磷脂酰胆碱(80.5±2.32%)、磷脂酰甘油(7.48±0.80%)、磷脂酰乙醇胺(3.80±0.76%)、磷脂酰肌醇(2.98±0.85%)、神经鞘磷脂(2.26±1.0%)、磷脂酰丝氨酸(1.69±0.58%),磷脂酰胆碱含量比其它PS制剂高,并且磷脂成分齐全,提示所制备的PPPS在磷脂组成成分方面已达到PS制剂标准。结论本研究制备的PPPS产物中各化学组分含量和各磷脂组分的构成符合PS制剂标准。第四部分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目的了解PPPS的物理化学的性质。方法1用精密酸度计、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乌式粘度计等仪器测定和分析PPPS的物理化学的性质。2用SPPS13.0软件统计分析,以0.05作为显着性差异的指标。结果1 PPPS外观平呈淡黄色疏松颗粒状,休止角为34℃,流动性较差。PPPS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颜色与粘度变化较大,当温度大于20℃时,PPPS在很短的时间内颜色变黄,粘度增加,各组(4-8℃、20℃、40℃、60℃)间,变黄时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χ2=16.773,P=0.001);变粘时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χ2=17.703,P=0.001)。经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为,在各个温度(4-8℃、20℃、40℃)下,不同天数测定的过氧化值数值之间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F=4584.027,P<0.001);不同天数测定的过氧化值数值在不同温度组别之间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F=3091.756,P<0.001);在光照(20℃)下,不同天数测定的过氧化值数值之间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F=972.340,P<0.001)。2 PPPS用注射用水再分散后形成脂质体微粒,脂质体微粒直径在100—900nm之间,呈球状和囊泡状;pH值为6.361±0.032;特性粘数为1.36±0.12 mPas。结论PPPS具备前体脂质体的物理化学特性,符合PS制剂标准,应低温(4-8℃)避光保存。第五部分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体外活性测定目的了解PPPS的表面活性特征。方法1采用JM99A动态膜压记录仪测定PPPS的表面活性特征。2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测得代表PPPS降低表面张力和膜稳定性的指标如下:最小表面张力rmix=4.55±0.72mN/m,最大表面张力rmax=44.88±4.33mN/m,稳定系数SI=1.85±0.36,反弹系数RI=39.05±6.67。PPPS能自动在气-液界面上快速吸附、扩展,形成单分子膜,并且在表面压缩时,能将表面张力降到10mN/m以下。结论PPPS制剂加入注射用水水化后可有效降低表面张力,具备PS的表面活性特征,SI和RI都符合PS制剂要求,达到外源性PS替代制剂标准。第六部分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整肺灌洗兔呼吸窘迫模型的影响目的观察PPPS对整肺灌洗兔呼吸窘迫模型的影响。方法制备整肺灌洗兔呼吸窘迫模型,将PPPS用注射用水水化,经气管滴入模型兔(剂量为100mg/kg体重),观察其心率(heart rate, HR)、呼吸频率(breathing rate, B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血气、潮气量(tidal volume, TV)和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 Cdyn)等指标以及肺的病理学变化。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各个指标数值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以0.05作为显着性差异的指标。结果整肺灌洗后模型兔的血气pH,PaO2急剧下降,PaCO2轻度上升,心率明显减慢而呼吸频率增加,SBP和DBP均明显下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S含量明显下降;病理检查提示出现肺出血、肺不张、肺泡萎缩、透明膜形成等病变。符合Ⅰ型重症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经气管滴入PPPS后,可以使RDS模型兔的各项指标(pH、PaO2、PaCO2、HR、BR、SBP,DBP)明显改善,肺部的病理改变也明显减轻。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pH(F值=4.572,P=0.046)、PaO2(F值=557.586,P<0.001)、PaCO2(F值=96.798,P<0.001)、TV(F值=117.851,P<0.001)、Cydn(F值=276.996,P<0.001)、HR(F值=34.975,P<0.001)、BR(F值=28.167,P<0.001)、SBP(F=124.751,P<0.001)和DBP(F=108.672,P<0.001)的数值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之间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在治疗组中,各个时间点的pH、PaO2、PaCO2、TV、Cydn、HR、BR、SBP和DBP的数值的比较,之间的差异均也有显着性意义(P<0.001。)结论PPPS可明显改善肺灌洗呼吸窘迫模型兔的心肺功能,减轻肺的病理改变,表明PPPS对呼吸窘迫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小结1本文运用SFE-CO2方法提纯PS,获得提纯的PPS 55.361g,提纯的PPS得率为30.521±1.700(%)。验证了SFE提纯PPS的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范围为25-30Mpa;萃取温度为35-40℃;选择动态萃取时间方面,采取经超临界CO2静态浸提20分钟后,再给予4小时的动态连续萃取。2本文通过旋转蒸发仪将提纯的PPS制备成PPPS,并且对PPPS制备的方法和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备PPPS的最佳条件为:PPS的加入量为1.8g;PPS加样速率0.9ml/5min;水浴温度为44℃。3本文分析了PPPS制剂的化学组分和磷脂的各组分,PPPS产物中各化学组分含量分别为磷脂(91.82±1.77)%,甘油三脂(0.76±0.14)%,胆固醇(0.98±0.14)%,蛋白质(1.72±0.18)%;PPPS的各磷脂组分的构成比为:磷脂酰胆碱(80.5±2.32%)、磷脂酰甘油(7.48±0.80%)、磷脂酰乙醇胺(3.80±0.76%)、磷脂酰肌醇(2.98±0.85%)、神经鞘磷脂(2.26±1.0%)、磷脂酰丝氨酸(1.69±0.58%)。表明本研究制备的PPPS符合PS制剂对化学成分和磷脂的各组分的要求。4本文分析了PPPS的物理化学的性质,PPPS外观平呈淡黄色疏松颗粒状,休止角为34℃,流动性较差。PPPS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颜色与粘度变化较大,当温度大于20℃时,PPPS在很短的时间内颜色变黄,粘度增加。光照对PPPS的过氧化值有较大的影响,在20℃下,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过氧化值升高;在各个温度(4-8℃、20℃、40℃)下,随着保存时间的增加,过氧化值升高。因此,建议PPPS应低温(4-8℃)避光保存。PPPS用注射用水再分散后形成脂质体,脂质体颗粒直径在100—900nm之间,呈球状和囊泡状。pH值为6.361±0.032。特性粘数为1.36±0.12 mPas。表明PPPS具备前体脂质体的物理化学特性。5本文分析了PPPS的体外表面活性特征,其最小表面张力rmix=4.55±0.72mN/m,最大表面张力rmax=44.88±4.33mN/m,稳定系数SI=1.85±0.36,反弹系数RI=39.05±6.67。PPPS能自动在气-液界面上快速吸附、扩展,形成单分子膜,并且在表面压缩时,能将表面张力降到10mN/m以下,表明本研究制备的PPPS具备良好的PS制剂体外表面活性。6本文成功建立了整肺灌洗兔RDS模型,观察了PPPS对整肺灌洗兔呼吸窘迫模型的各项指标(pH、PaO2、PaCO2、HR、BR、SBP,DBP)和肺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PPS对整肺灌洗兔RDS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薄玉龙,李文志,徐咏梅,林长赋,马玉娟,张瑞芹[9](2004)在《SP-C对重组肺表面活性物质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相关蛋白C(SP-C)与合成脂质构成的重组PS活性的变化。方法 从新鲜猪肺的灌洗液中提取PS,从PS中分离出SP-C。将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磷脂酰胆碱和棕榈酰油酰磷脂酰甘油按60:20:20的重量比混合,即为合成脂质(SL),将SP-C按1%、2%、3%(与脂质的重量比)加入SL中,制成三种重组PS:RS-1、RS-2和RS-3。将上述物质溶于生理盐水中即为实验液体。用气泡型表面张力计测定各实验液体的表面张力。将PS缺如的未成熟胎兔随机分为4组:PS、SL、RS-3和对照组。分别向PS、SL和RS-3组气道内注入PS、SL、RS-3液;对照组未注入任何物质。然后进行人工通气,通气后5、10、15、20min测定各组潮气量。结果 PS的最小表面张力(γmin)为(0.9±0.3)mN/m,SL的γmin为(22.6±1.3)mN/m,明显高于PS(P<0.01);随SP-C浓度的增加γmin逐渐降低,RS-3的γmin降至(0.7±0.1)mN/m(与PS相比,P>0.05)。通气20min时,PS组、RS-3动物的潮气量分别达到(25±7)ml/kg、(25±4)ml/kg,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L组(P<0.01)。结论 不含SP-C的合成脂质表面活性低,加入SP-C后构成的重组PS表面活性明显增强。

王士锋,王卫[10](2003)在《肺泡表面张力计的研究》文中指出

二、肺泡表面张力计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泡表面张力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碳纳米管对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界面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Experimental section)
    1.1 药品与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表面张力实验
    1.4 π-A等温线
    1.5 π-t等温线
    1.6 布鲁斯特角显微镜表征实验
    1.7 发泡实验
        (1)PS组分发泡能力探究
        (2)CNT对PS发泡能力的影响
    1.8 CNT对PS活性组分的吸附
2 结果和讨论(Results and discussion)
    2.1 CNT对NPS表面张力的影响
    2.2 CNT对NPS的π-A等温线和π-t等温线的影响
    2.3 CNT对NPS发泡性能的影响
3 结论(Conclusion)

(2)肺内液黏度和表面张力测量的临床意义与测量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肺内液流变学测量的临床意义
    1.1 维持气道的稳定性
    1.2 影响肺的屏障与清除功能
    1.3 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1.4 表面活性剂替代治疗
2 肺液体黏度的测量方法
    2.1 毛细管黏度计
    2.2 旋转黏度计
    2.3 磁性微流变仪
    2.4 粒子追踪微流变仪
3 肺液体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
    3.1 Langmuir-Wilhelmy天平法
    3.2 脉动气泡法
    3.3 捕获气泡法
    3.4 悬滴法
4 结论

(3)纳米颗粒物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界面性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纳米颗粒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2.1.1 纳米颗粒物的性质和来源
        2.1.2 纳米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2.2 肺表面活性物质
        2.2.1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
        2.2.2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组成
        2.2.2.1 肺表面活性物质中的磷脂组分
        2.2.2.2 肺表面活性物质中的蛋白组分
        2.2.3 肺表面活性物质膜的性质
    2.3 纳米颗粒物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第三章 纳米颗粒物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药品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方法
        3.1.3.1 吸附实验
        3.1.3.2 NPs对PS中磷脂组分的吸附
        3.1.3.3 NPs对PS中蛋白组分的吸附
        3.1.3.4 表面张力实验
        3.1.3.5 π-A等温线
        3.1.3.6 π-t等温线
        3.1.3.7 发泡实验
    3.2 结果与讨论
        3.2.1 NPs对PS中活性组分的吸附
        3.2.2 NPs对 EPS表面张力的影响
        3.2.3 NPs对 PS气-液界面π-A和π-t等温线的影响
        3.2.4 NPs对 EPS起泡能力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的吸入纳米颗粒物性质的影响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1.2.1 粒径分析
        4.1.2.2 Zeta电位
        4.1.2.3 接触角
    4.2 结果与讨论
        4.2.1 EPS及其成分对NPs粒径的影响
        4.2.2 PS及其成分对NPs Zeta电位的影响
        4.2.3 PS对NPs接触角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纳米颗粒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影响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1.2.1 NPs对产生·OH自由基的影响
        5.1.2.2 EPS及其成分对NPs产生·OH自由基的影响
    5.2 结果与讨论
        5.2.1 NPs对产生·OH自由基的影响
        5.2.2 PS 及其成分对 NPs 产生·OH 自由基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硕士期间的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目录
附录 B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的构象和取向及其吸附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组成及应用
        1.1.1 脂类成分
        1.1.2 蛋白质成分
        1.1.3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
    1.2 肺泡单分子膜研究进展
        1.2.1 表面压的测定
        1.2.2 单分子膜的表面状态
        1.2.3 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上的构象和取向
        1.2.4 SP-C在肺泡单分子膜中的行为特性
    1.3 表面活性剂吸附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1.3.1 吸附机理的研究
        1.3.2 吸附模型的研究
    1.4 本文工作
第2章 磷脂单分子膜中分子的构象和取向
    2.1 纯组分磷脂单分子膜的特征状态
    2.2 纯组分磷脂单分子膜中分子的构象变化
        2.2.1 压缩过程系统能量变化
        2.2.2 表面自由能变ΔE_(int)(A)
        2.2.3 构象能变ΔE_(con)
        2.2.4 初始状态的分子构象和单点能E_(spe)(A_f)
        2.2.5 磷脂分子的构象变化
    2.3 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取向
        2.3.1 倾角变化阶段
        2.3.2 分子重叠阶段
        2.3.3 单分子膜弯曲阶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磷脂在单分子膜上的吸附动力学模型
    3.1 吸附机理探讨
    3.2 磷脂在单分子膜上的吸附模型
        3.2.1 生长模型
        3.2.2 扩散模型
        3.2.3 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3.3 回归结果
        3.3.1 生长模型
        3.3.2 扩散模型
        3.3.3 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磷脂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实验验证
    4.1 提取表面活性蛋白SP-C
        4.1.1 实验原理
        4.1.2 实验原料及仪器
        4.1.3 实验步骤
        4.1.4 分析结果
    4.2 肺泡单分子膜π~t等温线的测定
        4.2.1 实验原理
        4.2.2 实验原料和试剂
        4.2.3 实验装置
        4.2.4 实验步骤
        4.2.5 结果与讨论
    4.3 吸附动力学模型的实验验证
        4.3.1 生长模型
        4.3.2 扩散模型
        4.3.3 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全氟化碳汽化吸入对海水淹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动物治疗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全氟化碳汽化吸入对海水淹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动物治疗效果及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 全氟化碳汽化吸入治疗海水淹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兔的实验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一、呼吸力学指标
        二、气体交换指标
        三、血流动力学指标
        四、肺组织形态学改变
        1 光学显微镜下肺病理损伤评分
        2 光学显微镜下肺组织结构改变
        3 透射电镜下肺组织结构改变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全氟化碳汽化吸入改善海水淹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兔氧合作用的机制研究
        第一节 全氟化碳汽化吸入对海水淹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兔表面活性物质生物学功能的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全氟化碳汽化吸入对海水淹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兔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构的影响
        2.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全氟化碳汽化吸入对海水淹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兔肺组织磷脂组分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2.2 全氟化碳汽化吸入对海水淹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兔肺组织SP-B SP-C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文献综述一 液体通气治疗ALI/ARDS临床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二 肺表面活性物质与肺损伤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人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备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PS的组成
    2 PS的合成与分泌
    3 PS的生理功能
    4 PS的临床应用
    5 PS制剂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6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研究进展
    7 矽肺发病机理与治疗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 矽肺病人双肺大容量灌洗液的鉴定
    对象、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大容量矽肺病人灌洗液提取PS的条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凝胶色谱提纯PS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HPS化学成分分析
    材料、仪器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五部分 亲和层析提纯SP-A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六部分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体外活性测定
    材料,仪器与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七部分 矽肺病人和肺泡蛋白沉积症—例肺灌洗液PS水平比较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八部分 大容量肺灌洗后肺内PS恢复情况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小结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一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应用
综述二 肺泡蛋白沉积症研究概观
参考文献
致谢
统计证明

(8)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备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提纯
    材料与仪器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备
    仪器与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化学分析
    材料与仪器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仪器与材料
    实验方法与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五部分 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体外活性测定
    材料与仪器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六部分 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整肺灌洗兔呼吸窘迫模型的影响
    材料与仪器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着和论文
致谢
统计学审稿合格证明

(10)肺泡表面张力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肺泡表面张力计介绍
3小结

四、肺泡表面张力计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碳纳米管对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界面性能的影响[J]. 柴小龙,赵群,田森林,耿迎雪,张林丰,徐琳桢,曹妍,李英杰. 环境化学, 2020(09)
  • [2]肺内液黏度和表面张力测量的临床意义与测量方法[J]. 刘远洋,陈正龙,宋元林,黄湘岳,张春元,胡兆燕. 医用生物力学, 2020(03)
  • [3]纳米颗粒物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界面性质影响的研究[D]. 柴小龙.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的构象和取向及其吸附动力学研究[D]. 王丹.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5]全氟化碳汽化吸入对海水淹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动物治疗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 赵晓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8(08)
  • [6]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J]. 叶振海,曹相原. 国际呼吸杂志, 2007(12)
  • [7]人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备和研究[D]. 薛立军. 第一军医大学, 2007(02)
  • [8]前体脂质体型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备和研究[D]. 武荣. 第一军医大学, 2006(12)
  • [9]SP-C对重组肺表面活性物质活性的影响[J]. 薄玉龙,李文志,徐咏梅,林长赋,马玉娟,张瑞芹.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4(01)
  • [10]肺泡表面张力计的研究[J]. 王士锋,王卫. 医疗卫生装备, 2003(S2)

标签:;  ;  ;  ;  ;  

肺泡表面张力仪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