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

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

一、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赵娇阳[1](2021)在《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在Ⅱ型糖尿病小鼠磨牙(牙合)向运动过程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II型糖尿病小鼠拔牙后在磨牙牙合向运动过程中根尖周组织OPG/RANKL/RANK信号通路中的相关因子的表达,探究其运动机制,为糖尿病患者的牙列缺损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120只C57 BL/6J、体重在20-22 g之间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40只)、空白对照组(40只)、阴性对照组(40只)三组,适应性喂养2周后,糖尿病组小鼠禁食10 h,在此期间可以自由饮水。糖尿病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阴性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与糖尿病组等量的柠檬酸钠缓冲液为阳性对照组,一组不作处理为空白对照组。方法:用柠檬酸钠缓冲液(0.1 mol/l,p H=4.2)溶解STZ粉,每天腹腔注射70 mg/kg,连续5 d,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在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成功以后,分别从每组中各随机选取30只,拔除每组小鼠的右侧上颌三颗磨牙,并在0 d、3 d、6 d、9 d、12 d分别处死小鼠,每次各组均处死6只,取小鼠右侧下颌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来测定根尖周组织中OPG、RANKL、RANK的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根尖周组织OPG、RANKL、RA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糖尿病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小鼠在拔除右侧上颌磨牙的0 d至12 d内,右侧下颌骨根尖周组织OPG、RANKL及RANK基因和蛋白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量有所不同。2.组间对比显示:糖尿病小鼠根尖周组织OPG基因和蛋白表达在3 d、6 d、9 d、12 d均显着低于相应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3 d、6 d、9 d、12 d无明显差异(P>0.05),3组小鼠在0 d的OPG基因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对比显示:3组小鼠根尖周组织OPG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拔牙时间的延长均不断降低。3.组间对比显示:糖尿病小鼠根尖周组织RANKL、RANK基因和蛋白表达在3 d、6 d、9 d、12 d均显着高于相应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3 d、6 d、9 d、12 d无明显差异(P>0.05),3组小鼠在0 d的RANKL、RANK基因和蛋白基因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对比显示:3组小鼠根尖周组织RANKL、RANK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随着拔牙时间的延长均不断增加。结论:糖尿病组小鼠牙齿牙合向伸长过程中根尖周组织的OPG在0 d-12 d表达量均低于相应对照组,而RANKL、RANK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提示在牙齿牙合向伸长过程中糖尿病可能进一步下调根尖周组织内的OPG表达,上调RANKL、RANK表达,同时增加RANKL/OPG比值,加重了骨吸收,抑制骨形成。

刘先博[2](2021)在《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miR-100-5p通过mTOR信号通路调节正畸牙槽骨改建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错畸形在经过正畸治疗后,移动后的牙齿具有恢复到原有位置的趋势,这个现象即为错畸形的复发(Relaspe)。复发是正畸治疗后常见的问题。目前,临床上预防复发的常用方法均存在不足之处。如何使移动后的牙齿保持在一个稳定而理想的位置,并缩短保持时间成为了正畸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研究人员公认的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矫治后牙齿的牙周膜、牙槽骨的改建尚未完成。骨改建主要由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相互偶联共同完成,骨改建动态平衡是骨骼系统维持形态并行使正常功能的基本保障。其中,MSC在调节骨改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牙源性干细胞是来自于口腔颌面部组织中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间充质干细胞。相比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牙源性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更出众的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等优点。因此,研究牙源性干细胞对骨组织改建的作用,探讨牙源性干细胞调节骨改建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对于预防、延缓甚至阻断正畸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Exosome)是活细胞分泌的一种纳米级别囊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在骨改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携带的特定蛋白、m RNA、miRNA等可能是外泌体发挥调节骨改建作用的关键。外泌体的性质稳定、保存容易、免疫原性低、更容易在细胞间递送,因此将外泌体用于调节局部组织的改建和修复具有更好的前景。近年来,外泌体中的micro RNA在细胞间信号交流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外泌体携带的miRNA可以修复大鼠颅骨缺损,促进骨组织的再生。牙源性干细胞外泌体是否可以参与局部牙槽骨的改建目前尚不清楚。mTOR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它是一种丝/苏氨酸激酶。mTOR参与多种病理和生理过程。最新研究发现mTOR对骨改建同样至关重要。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抑制伴随着牙齿移动速度的减慢,推测抑制mTOR可能会有助于抑制正畸牙齿移动后复发。并且前期研究发现,在复发阶段的牙齿周围局部注射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可以抑制其复发。我们推测局部注射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可能通过抑制mTOR,进而促进移动牙齿周围牙槽骨组织的改建,达到抑制复发的作用。因此,明确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抑制矫治后牙齿的复发机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将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PDLSC-Exo)应用于正畸牙移动及抑制复发尚未见报道。综上,本项目拟以外泌体为切入点,探讨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及其携带的生物活性物质对正畸移动牙齿周围牙槽骨改建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为解决临床上正畸矫治后复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通过细胞原代培养的方式获取牙周膜干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以及诱导分化实验对细胞进行鉴定;通过超速离心的方法获取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并通过Western blot、透射电镜以及NTA的手段对外泌体进行表征。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外泌体内吞进入受体细胞。(2)建立大鼠正畸牙齿模型。在正畸移动牙齿复发阶段,局部注射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通过印模记录正畸牙齿复发的情况,分析复发距离以及复发率。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同时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牙周组织成骨破骨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在细胞水平探究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对细胞成骨能力、增殖能力以及迁移能力的影响。(3)通过生物信息学研究手段,挖掘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可能高表达的miRNA并进行验证。体外实验,探究目标miRNA以及外泌体miRNA对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再次利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手段,预测miRNA可能的靶基因,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进行验证。结果:(1)通过细胞原代培养成功提取到了牙周膜干细胞,并成功通过流式细胞术以及成骨成脂分化实验进行了验证;应用超速离心法成功提取了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并通过多种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明确了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可以通过内吞作用进入受体细胞。(2)成功建立大鼠正畸移动模型。动物实验表明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可以抑制大鼠正畸牙齿的移动,减轻复发距离和复发率。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可以提高局部牙周组织的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细胞实验表明,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可以促进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并且也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能力。(3)成功通过数据库挖掘并在外泌体中验证了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高表达miR-100-5p。通过体外实验明确了miR-100-5p以及外泌体miR-100-5p可以促进细胞的成骨分化。成功的通过数据库预测并验证了miR-100-5p的靶基因为mTOR。结论: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miR-100-5p可以通过mTOR调节正畸移动牙齿局部牙槽骨的改进,抑制正畸治疗后的复发。

邵佳琪,张佳男,卢海平[3](2020)在《Runx2基因表达与正畸牙移动牙周改建》文中认为Runx2是一种成骨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在成骨细胞的形成以及分化、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化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畸牙移动(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 OTM)是牙齿在受到一定正畸力的作用后,对牙周膜产生压缩或牵张的力,牙周组织发生生理限度内的改建,继而达到牙齿移动的一个过程。不少学者对加速正畸牙移动和维持正畸牙移动效果的方法感兴趣,研究认为Runx2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改建有重要作用,其基因的表达高低在正畸牙移动牙周改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对该方面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一个阐述。

王庆锋[4](2020)在《TGR5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骨是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调节的一种精细的动态器官,在调节骨周转率中起着关键作用。成骨细胞对骨形成很重要,破骨细胞负责骨吸收。成骨细胞来源于间充质干细胞和成骨前细胞,通过成骨分化形成。成骨分化功能障碍导致正常骨重塑或骨翻转功能受损,并伴有多种骨代谢紊乱,包括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特征为骨密度降低、骨稳态崩溃、骨脆性增加。成骨细胞的成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由细胞增殖、分化、矿化等多个步骤调控。前体细胞成功的分化和矿化成功能性成骨细胞被认为是骨形成的关键步骤。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被报道参与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过程。例如,AMPK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可刺激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磷酸化,增加成骨前细胞MC3T3-E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产生,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提高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AMPK/eNOS通路的激活导致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表达,该转录因子通过调节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黏连蛋白(osteonectin)、骨桥蛋白(osteopontin)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参与成骨细胞成熟。促进成骨分化被认为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等骨疾病的重要治疗策略。G蛋白偶联受体TGR5是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家族的重要成员。它最初被鉴定为胆汁酸的膜受体。据报道,TGR5在调节胆汁酸和能量稳态以及葡萄糖代谢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TGR5存在于多种组织和细胞中,通过异三聚体G蛋白转导细胞外信号,具有多种药理特性。例如,最近报道TGR5激活在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全身急性胃炎症中起关键作用,该过程主要是通过抑制IκBα/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完成的。也有报道称TGR5在治疗肾脏炎症相关疾病中具有抑制NF-κB和STAT3信号的作用。TGR5在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小鼠模型中也通过减轻神经炎症和改善预后显示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关于TGR5在成骨分化中的作用的信息以前很少有报道。目的本课题拟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究TGR5对成骨细胞分化和骨骼发育形成的影响,以及参与调控成骨细胞正常分化的具体作用机制,不仅研究TGR5在骨形成过程中的生理功能,为骨代谢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临床治疗骨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靶点。方法正常成骨细胞分化障碍与骨质疏松等骨丢失相关疾病有关。G蛋白偶联受体TGR5被认为是胆汁酸和能量稳态的重要调节因子。关于TGR5对成骨细胞骨形成和基质矿化的影响,以往报道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利用RNA-seq检测了 β-GP/AA诱导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前后基因表达差异,确定了目的基因TGR5可能参与调控β-GP/AA诱导的成骨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前体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然后,我们利用TGR5激动剂GPBARA和siRNA技术证明了 TGR5的活性能够调控MC3T3-E1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ALP、OCN、Osx)、成骨细胞分化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影响细胞ALP活性及基质钙化。之后,我们通过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TGR5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促进MC3T3-E1向成骨细胞的分化。最后,我们通过TGR5缺失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体内证明TGR5通过影响AMPK信号通路对小鼠骨骼的发育和成骨细胞的分化产生影响。结果(1)β-GP/AA诱导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前后基因表达差异β-甘油磷酸/抗坏血酸(β-glycerophosphate/ascorbicacid,β-GP/AA)能够诱导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形成。我们利用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作为成骨细胞前体细胞(osteoblastprecursors,OBPs),该细胞能够诱导分化成成骨细胞。我们用4 mMβ-GP和25 μg/mlAA分别处理MC3T3-E1 24h、48h和72h后,收取不同组的RNA,送公司行二代测序。RNA-seq和生物反应路径分析(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发现β-GP/AA诱导24h有1488个基因表达上调,诱导48h有1417个基因表达上调,诱导72h有337个基因表达上调,其中TGR5是三组中表达上调最明显的。因此,我们推测TGR5可能参与调控β-GP/AA诱导的成骨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前体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2)β-GP/AA 诱导促进 MC3T3-E1 TGR5 的表达TGR5在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中表达。然而,目前尚不清楚TGR5是否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因此,我们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了 TGR5是否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小鼠MIN6细胞作为TGR5表达的阳性对照[16]。与预期一样,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我们在MC3T3-E1细胞的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分别检测到了 TGR5的表达。接下来,我们发现在成骨培养基(含4mMβ-GP和25 μg/mlAA的α-MEM)培养的MC3T3-E1细胞中,TGR5的表达从第3天到第14天逐步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这些结果提示TGR5可能是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说明TGR5参与MC3T3-E1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3)TGR5激动剂能够促进MC3T3-E1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GPBARA作为TGR5的特异性激动剂被广泛应用于TGR5的激活研究[17]。前面已经证明TGR5可能参与MC3T3-E1细胞成骨细胞的分化,下面我们利用TGR5特异性激动剂做进一步的验证。我们利用含TGR5激动剂GPBARA(3μM)的成骨培养基培养MC3T3-E1细胞,然后测定成骨细胞ALP活性、茜素红S染色及成骨细胞分化标志物基因表达情况,用于检测成骨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GPBARA(3μM)能够显着提高MC3T3-E1的ALP活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地,茜素红S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GPBARA(3μM)能够显着促进MC3T3-E1细胞在第14天的矿化作用,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RT-PCR结果表明,TGR5激动剂GPBARA(3μM)的使用能够显着增强成骨细胞相关标记基因的表达,包括ALP、OCN、Osx和Col-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TGR5能够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与成骨细胞分化相关的标记基因的表达主要受转录因子Runx-2调控。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GPBARA(3μM)处理能够显着促进MC3T3-E1Runx2的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TGR5敲低能够抑制MC3T3-E1向成骨细胞的分化为了进一步验证TGR5在成骨分化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TGR5 siRNA转染敲除TGR5的表达。western blot证明TGR5敲除成功。重要的是,TGR5的沉默部分阻止了 ALP活性增加、基质矿化以及成骨细胞分化标记基因的表达,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均提示TGR5可能在成骨分化中起重要作用。(6)TGR5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eNOS 的磷酸化和 AMP 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产生NO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我们检测了 GPBARA(3μM)是否能够影响MC3T3-E1eNOS/NO信号通路。结果发现:GPBARA(3μM)能够显着促进MC3T3-E1eNOS的磷酸化,且具有时间依赖性。DAF-FMDA染色用于检测MC3T3-E1NO的产生。结果表明,GPBARA处理将MC3T3-E1NO的产生时间从1h增加到6h。此外,我们还发现GPBARA(3μM)能够促进MC3T3-E1AMPK和ACC的磷酸化,且具有时间依赖。因此,我们推测TGR5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促进MC3T3-E1向成骨细胞的分化。(7)AMPK抑制剂能够抑制MC3T3-E1向成骨细胞的分化为了进一步证实AMPK在调节GPBARA诱导的成骨分化作用中的作用,我们使用了特定的AMPK抑制剂化合物C来处理MC3T3-E1。利用条件性成骨培养基培养MC3T3-E1细胞,培养时间为14天。结果发现,复合物C的存在抑制了 GPBARA诱导的ALP活性升高、基质矿化和成骨细胞分化标记基因表达。同时我们还发现,使用复合物C阻断AMPK的活化,可以抑制GPBARA诱导的Runx-2表达。这些结果表明,TGR5在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是由AMPK介导的。(8)在骨骼形成过程中TGR5是成骨细胞分化必不可少的为了体内证明TGR5对小鼠骨骼发育和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我们构建了 TGR5缺失的转基因小鼠,通过原位杂交分析TGR5的表达对骨骼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在E14.5,与TGR5野生型小鼠相比,TGR5缺失的小鼠ECM矿化的面积明显较少,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on Kossa染色用于检测骨骼中的钙含量以及ECM的矿化程度。与TGR5野生型小鼠相比,TGR5缺失的小鼠骨骼中的钙含量更低,ECM的矿化程度更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尔新蓝染色发现TGR5缺失的小鼠骨骼ECM中大部分为软骨一类细胞,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我们还发现与TGR5野生型小鼠相比,TGR5缺失的小鼠骨骼中成骨细胞分化的相关基因OCN、Col-Ⅰ的表达也显着降低,成骨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也显着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骨骼形成和发育过程中,TGR5能够影响骨骼中钙的沉积,调控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9)TGR5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影响骨骼发育前面己经证明了 TGR5主要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我们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给TGR5缺失的小鼠给予AMPK激动剂GSK621(2mg/kg)注射,结果发现AMPK激动剂能够促进TGR5缺失小鼠骨骼的发育,也会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OCN、Col-Ⅰ以及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因此,在骨骼形成和发育过程中,TGR5能够通过AMPK信号通路影响骨骼的发育,调控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总之,TGR5能够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影响成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成骨细胞的分化和骨骼的发育。本研究不仅阐明了 TGR5在骨形成过程中的生理功能,为骨代谢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临床治疗骨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靶点。

张媛媛[5](2020)在《miR-21在PAOO加速正畸牙齿移动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正畸治疗的机理是牙齿受力后压力侧牙槽骨吸收张力侧牙槽骨增生,从而引起牙齿移动。正畸治疗过程通常需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加速正畸牙齿移动可能是缩短矫治疗程的最好方法。提高正畸治疗效率,缩短治疗疗程,使牙齿安全快速的在牙槽骨中移动,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牙周加速成骨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将手术范围局限于需要移动的牙齿区域,在骨皮质施行线状和/或点状切口,创伤小,针对骨皮质过薄的患者可以同时在术区辅助植骨,增加了正畸治疗的安全性与应用范围,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缩短正畸治疗时间。动物实验表明在牙槽骨骨皮质切开后,可加速周围骨组织的改建,引起成骨及破骨相关因子活性的改变,主要特征为暂时性的降低局部骨密度,产生局部加速现象(Regional acceleratory Phenomenon,RAP),在减弱牙齿移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同时加速牙槽骨的自我改建,从而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miRNA是一类内源性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属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表达调控分子。研究表明miRNA作为骨形成的重要调解者参与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形成的各个复杂环节。在成骨、破骨分化过程中,特异性miRNA及其作用靶点,通过调节靶基因mRNA的表达,来调控成骨、破骨分化中某些重要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及受体的表达水平。目前,关于在PAOO加速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与成骨或破骨相关的miRNA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未见明显报道。本研究建立大鼠PAOO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动物模型,检测牙齿周围骨组织成骨、破骨活性的改变;并取牙齿周围骨组织,通过miRNA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选择差异表达最为显着的miRNA,通过antagomiR、agomiR来抑制或增强其大鼠移动牙齿周围骨组织的表达,研究miRNA及其调控的下游的成骨或破骨相关基因在PAOO加速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PAOO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方法:1.PAOO加速牙齿移动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对骨改建影响的研究。通过施加正畸矫治力牵引PAOO牙齿移动组(PAOO+TM)及传统牙齿移动组(TM)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建立大鼠牙齿移动模型。分别于加力后的0 d、3 d、7 d、14 d,摘取上颌骨。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制作大鼠上颌牙槽骨的石蜡切片,并HE染色观察移动牙周围牙槽骨的组织学变化。qRT-PCR分别检测PAOO牙齿移动组及传统牙齿移动组加力0 d、3 d、7 d、14 d移动牙周围牙槽骨组织中RUNX2、ALP、TRAP、RANKL、OPG、CTSK的mRNA水平。2.PAOO加速牙齿移动miRNA基因芯片筛查及验证。选取加力7 d的PAOO牙齿移动组及传统牙齿移动组牙齿周围牙槽骨组织,提取总RNA,进行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s,选取表达显着上调的miRNA,作为下一步的研究对象。qRT-PCR验证miR在大鼠牙槽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3.miR-21靶向PDCD4在PAOO加速牙齿移动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选取加力7d的PAOO牙齿移动组及传统牙齿移动组牙槽骨组织,qRT-PCR检测两组牙槽骨组织中PTEN、ACVR2b、PDCD4、Fasl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antagomiR-21及agomiR-21抑制或增强PAOO大鼠移动牙齿周围骨组织中miR-21的表达,加力7 d后取材。qRT-PCR检测牙槽骨组织中RANKL、ACVR2b、PDCD4、C-fos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牙槽骨组织中ACVR2b、PDCD4、C-fos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牙槽骨组织中PDCD4、C-fos的表达;从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验证miR-21靶向PDCD4在PAOO加速牙齿移动中的作用机制。结果:1.成功建立大鼠PAOO加速牙齿移动动物模型。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PAOO牙齿移动组较传统牙齿移动组破骨细胞活跃,牙槽骨吸收较多;测量牙齿移动距离显示,PAOO牙齿移动组移动速度加快,尤其是在第7 d(p<0.05)。qRT-PCR显示PAOO牙齿移动组破骨相关因子RANKL、OPG较传统牙齿移动组表达升高,尤其是在第7 d(p<0.05)。2.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出4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在PAOO牙齿移动组,miR-21、miR-188、miR-500-3p表达上调,miR-483-3p表达下调。qRT-PCR验证miR-21、miR-483-3p在各组大鼠牙槽骨组织的表达模式与芯片结果一致,miR-188、miR-500-3p表达上调不显着。3.qRT-PCR检测PAOO牙齿移动组与传统牙齿移动组牙槽骨组织中PTEN、ACVR2b、PDCD4、Fasl的mRNA水平,发现与传统牙齿移动组相比,PAOO牙齿移动组中ACVR2b、PDCD4的表达降低(p<0.05);PTEN、Fasl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与PAOO牙齿移动组相比,在agomir-21+PAOO牙齿移动组,PDCD4的mRNA表达量下降明显(p<0.05),C-fos的mRNA表达量上调明显(p<0.05);antagomiR-21+PAOO牙齿移动组,PDCD4的mRNA表达量升高明显(p<0.05),C-fos的mRNA表达量下降明显(p<0.05);而两组中,ACVR2b的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蛋白水平的变化,与RNA水平一致。另外,与PAOO牙齿移动组相比,在agomir-21+PAOO牙齿移动组,RANKL的mRNA表达量上调明显(p<0.05);antagomiR-21+PAOO牙齿移动组,RANKL的mRNA表达量下降明显(p<0.05)。结论:1.PAOO可以加速大鼠正畸牙齿移动速度;PAOO牙齿移动组中破骨相关因子RANKL的表达及RANKL/OPG的比率都升高。2.应用基因芯片筛查,PAOO牙齿移动组大鼠牙齿周围牙槽骨中miR-21表达明显上调,提示其可能参与PAOO牙齿移动中牙槽骨的改建。3.大鼠PAOO加速牙齿移动动物模型中,PAOO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机制是通过上调的miR-21负向调节靶基因PDCD4,解除对C-fos的抑制,从而促进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的生成,局部牙槽骨骨质疏松,使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发生不同于传统正畸的牙槽骨改建,从而加速了正畸牙齿在牙槽骨中的移动。

邢洪波[6](2019)在《CCR2在正畸牙移动骨改建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正畸牙移动是在机械刺激下继而做出反应的牙周膜和牙槽骨的重建来实现的。此过程依赖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功能活动,受压部位骨被破骨细胞再吸收,牵张部位成骨细胞形成新骨。迁移的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成骨细胞分泌多种炎性因子,如生长因子、趋化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参与了这一进程。细胞间隙中的CC趋化因子配体2(Cysteine-Cysteine motif ligand 2,CCL2,又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结合于CC趋化因子受体2(Cysteine-Cysteine receptor 2,CCR2)上,从而介导胞内信号传递,促进破骨细胞的趋化、分化和活化。有研究显示,CCL2在正畸负荷的牙周组织、牙周疾病和根尖周骨溶解等其他炎症状况中表达显着增加,然而CCR2是否在正畸牙移动中发生改变尚不明确。本研究即对CCR2在正畸牙齿移动中角色进行研究。研究目的使用野生型和CCR2-/-小鼠构建正畸牙齿移动小鼠模型,研究CCR2在破骨细胞募集和活动中的作用,揭示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CCR2是否作为关键调节因子调控下游信号影响骨重塑,并初步探讨同成骨细胞的关系,为临床正畸牙移动(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OTM)提供相对应的理论依据和机制内涵。研究方法采用CCR2基因敲除和CCR2功能抑制两种实验进行研究。在CCR2基因敲除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实验中,选择野生型和CCR2基因缺陷型(CCR2-/-)小鼠共60只,用于构建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在成功构建正畸牙移动模型后,我们检测了两组小鼠的牙齿移动量,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检测破骨细胞数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ssay,RT-qPCR)检测野生型和CCR2-/-小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Nuclear factor B receptor activating factor,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Nuclear factor B receptor activating factor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生物标志物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野生型和CCR2-/-小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成骨细胞标志胶原Ⅰ型蛋白(Collagen-1,COL-1)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情况。在CCR2功能抑制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实验中,采用20只野生型小鼠构建正畸牙齿移动模型,以作用剂量逐渐上升的P8A(一种CCL2抑制剂)进行实验干预,观察P8A处理下小鼠的正畸牙齿移动量的改变。研究结果在研究CCR2基因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中,30只野生型小鼠和30只CCR2-/-小鼠建立了正畸牙移动模型构建,所有动物均耐受实验全程。在成功构建野生型和CCR2-/-小鼠的正畸牙移动模型后,两组小鼠的牙齿移动量和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经检测发现,野生型小鼠和CCR2-/-小鼠在机械负荷14天时,牙齿移动量出现显着变化,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机械负荷第7天时,牙齿移动量无显着变化;同机械加载前相比,在机械负荷7天和14天后,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均显着增加(P<0.05)。此外,两组间相比,机械负荷7天后两组之间牙齿移动量和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均没有显着差异,机械负荷14天后,CCR2-/-小鼠的牙齿移动量和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均显着少于野生型小鼠(P<0.05)。机械负荷后,两组小鼠的RANK和RANKL mRNA水平均显着增加(P<0.05),但在机械负荷72h时,CCR2-/-小鼠RANK和RANKL mRNA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机械压力诱导OPG mRNA水平显着增加(P<0.05),但机械负荷12h和72h时,野生型小鼠和CCR2-/-小鼠组间OPG 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相应地,机械负荷后两组小鼠OCN和COL-1 mRNA水平均显着增加(P<0.05),且在CCR2-/-小鼠中,二者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在研究CCR2功能抑制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中,经P8A处理后,小鼠的牙齿移动量显着降低,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即P8A剂量越大数值降低越显着。研究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缺乏CCR2或抑制CCR2功能会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和成骨细胞分化能力降低。CCL2和CCR2形成的信号轴与破骨细胞募集、骨吸收、正畸牙移动正相关,同时参与成骨细胞的活性调节,推测成骨细胞活性降低可能与破骨细胞减少,以及破骨细胞对成骨细胞的调控减少有关,导致CCR2-/-小鼠骨吸收减少。

龙杨[7](2018)在《Adrb2激动剂、拮抗剂对大鼠牙移动中牙槽骨微结构改建及RANKL因子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讨论Adrb2激动剂、拮抗剂对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微结构改建、破骨细胞生成以及RANKL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2周龄200g左右的雌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成四组:异丙肾上腺素组、普萘洛尔组、阴性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在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及中切牙用正畸拉簧建立大鼠牙移动模型,并加力,用正畸测力计使加力力量为50g。每d19点,检查加力装置是否脱落,再称体重,并按体重分别在大鼠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异丙肾上腺素组:溶于0.9%生理盐水的异丙肾上腺素(5mg/kg),普萘洛尔组:溶于0.9%生理盐水的普萘洛尔(lmg/kg),阴性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在加力Od、7d、14d、21d后每组各处死大鼠4只。通过游标卡尺测量大鼠第一磨牙移动距离,通Mirco-CT观察牙槽骨骨密度和骨微结构,通过HE染色观察牙根及牙槽骨吸收情况,通过TRAP染色法观察破骨细胞数量,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牙周组织中Adrb2和RANKL因子的表达。结果:1、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的移动距离:建模的三组大鼠加力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第7d时,只有异丙肾上腺素组与普萘洛尔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d时,异丙肾上腺素组、生理盐水组与普萘洛尔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1d时,各组差异最明显,三组之间都有统计学(P<0.05)。2、HE染色:张力侧成骨细胞出现,不同程度新骨形成;异丙肾上腺素组、生理盐水组与普萘洛尔组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在压力侧,破骨细胞增多,牙根及牙槽骨表面出现吸收陷窝,由于压力的作用牙周膜变狭窄。7d时,建模各组压力侧多核破骨细胞数增多,骨吸收活跃,牙根开始吸收,异丙肾上腺素组、生理盐水组、普萘洛尔组较阴性对照明显,但建模各组之间差异不明显;14d时建模组压力侧破骨细胞数目增加,牙槽骨及牙根吸收最为明显,异丙肾上腺素组较其余各组最为明显;21d破建模各组骨细胞减少,牙槽骨及牙根吸收减慢,生理盐水组与普萘洛尔组间差异不明显,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明显。3、TRAP染色:7d建模组破骨细胞数目增多,异丙肾上腺素组数目最多,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4d建模组破骨细胞数目增多,实验各组之间都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1d建模各组破骨细胞减少,生理盐水组、普萘洛尔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Mirco-CT:在第7、14、21d时,异丙肾上腺素组压力侧牙槽骨的各项骨参数较普萘洛尔组与生理盐水组都有差异,而多数指标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异丙肾上腺素组压力侧牙槽骨骨质比其余各组更加疏松。平均骨密度:建模各组从加力开始逐渐降低,第7d时,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都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第14d时,生理盐水组表现为升高,而普萘洛尔组继续降低,异丙肾上腺素组变化不明显,除了异丙肾上腺素组与生理盐水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1d时,异丙肾上腺素组、普萘洛尔组、生理盐水组均变现为升高,各组之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5、免疫组化:压力侧RANKL因子的density值:建模各组从加力开始逐渐升高,第7d时,异丙肾上腺素组、普萘洛尔组、生理盐水组均高于阴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d时,生理盐水组、普萘洛尔组变化不明显,而异丙肾上腺素组明显升高,除了普萘洛尔组与生理盐水组两两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1d时,异丙肾上腺素组降低,普萘洛尔组变化不明显,生理盐水组升高,且都高于阴性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P<0.05),建模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侧Adrb2的density值:第7d时,异丙肾上腺素组升高,普萘洛尔组、生理盐水组变化不明显,异丙肾上腺素组与其余三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组之间的两两相互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d时,丙肾上腺素组升高,普萘洛尔组降低,生理盐水组升高,除了生理盐水组与阴性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两两相互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1d时,异丙肾上腺素组、普萘洛尔组变现为升高,生理盐水变化不明显,但都高于阴性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组、普萘洛尔组、生理与盐水三组之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1.肾上腺素能够加速大鼠正畸牙的移动,普萘洛尔能够减缓牙齿移动。2.异丙肾上腺素能够促进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的牙槽骨与牙根的吸收,在14d时吸收最为明显;而普萘洛尔能够减缓牙槽骨与牙根的吸收。3.异丙肾上腺素能够促进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的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生成;普萘洛尔能够抑制大鼠压力侧的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生成。4.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异丙肾上腺素能促进压力侧牙槽骨骨质的丢失,使得压力侧牙槽骨变得疏松,密度下降,从而加速牙齿的移动,而普萘洛尔能够逆转这一过程。5.异丙肾上腺素能够使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牙周组中β2肾上腺受体表达增加,而普萘洛尔能使β2肾上腺受体表达减少。6.异丙肾上腺素能够增加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牙周组织中RANKL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破骨细胞的增值与分化;普萘洛尔能够减少大鼠牙周组织中RANKL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增值与分化。

冒叶琳[8](2018)在《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GSK-3β/β-catenin通路调节正畸牙张力侧的骨形成目的:探究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张力诱发的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来自苏州大学的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的35只8周雄性大鼠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大鼠重约200-250克,大鼠被分成7组:不加力空白对照组(Control,0d,n=5),牙移动7天组(7d,n=5),牙移动14天组(14d,n=5);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正畸牙移动7天组(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OTM group,n=5),LICL干预的牙移动7天组(OTM+Li Cl group,n=5),ICG-001干预的牙移动7天组(OTM+ICG group,n=5),及Li Cl和ICG-001共同干预的牙移动7天组(OTM+Li Cl+ICG group,n=5)。采用10%水合氯醛按3 mg/ml剂量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将0.25mm直径的结扎丝从大鼠左侧上颌第一和第二磨牙之间穿过并拉伸镍钛拉簧,使其产生0.49N的力。Li Cl组及Li Cl+ICG-001组的大鼠按照200 mg/kg/d的剂量胃灌注。ICG-001组每天按照10μg的剂量局部注射于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的近中腭侧牙根的粘骨膜下方直到处死。此外使用LICL灌胃的大鼠每天接受同样剂量的PBS或者ICG001的局部注射(10μg),在正畸力开始应用之前直到处死。然后分别行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结果:Micro-CT与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结果显示,正畸力加载的大鼠在术后14天,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的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0 vs 0.24mm,P<0.05);在实验组大鼠中,牙周膜间隙增宽,牙周纤维被拉伸细化,而对照组中没有观察到这些现象;Micro CT显示:张力侧牙槽骨骨参数,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To Tissure Volume Ratio,BV/TV)和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均有显着增加,而在正畸力作用下,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e,Tb.Sp)明显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作为成骨细胞早期发育和活性的分子标记物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成骨锌指结构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OSX)阳性细胞在大鼠正畸力加载牙的张力侧牙槽骨内显着增多;正畸牙移动所加载的机械负荷可以显着增加张力侧牙槽骨β-catenin的表达;在正畸牙移动的第7天,张力侧牙槽骨内的phospho-Ser9-GSK-3β的表达水平显着增高,第14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然而,机械负荷对大鼠张力侧牙槽骨的GSK-3β表达影响不大。对于经过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etase kinase 3β,GSK-3β)抑制剂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LICL)干预的正畸牙移动7天的大鼠,牙槽骨张力侧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BMD(132.3 versus 160.8mg/cm3;P<0.01)显着增加,BV/TV和Tb.Th三项指标亦显着升高,但Tb.Sp指标显着降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正畸牙移动张力侧牙槽骨中丝氨酸9位点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Ser9 glycogen synthetase kinase 3β,p-Ser9-GSK-3β)染色信号更强,然而,机械负荷药物干预对大鼠张力侧牙槽骨的GSK-3β表达水平影响不大,正畸牙移动7天的大鼠使用GSK-3β选择性抑制剂灌胃7天后,下调的GSK-3β显着增加了β-catenin的表达。药物干预结果显示,与未经干预的大鼠相比,经过载荷力诱导处理的大鼠,氯化锂可以使phospho-ser9-gsk-3β表达明显增加,在GSK-3β抑制剂干预组中有更多阳性细胞,ALP和Osterix因子阳性细胞显着增多;而经Wnt/β-catenin拮抗剂ICG-001局部注射后,大大削弱了氯化锂对骨量、ALP和Osterix表达的影响。药物毒性检测结果:正畸牙移动药物干预7天时,各组大鼠的血样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尿素氮(usea nitrogen,BUN)、肌酐(creainine,CRE)、尿酸(Uric acid,UA)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与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张力侧的牙槽骨形成相关。GSK-3β抑制剂可以加速张力诱导的骨形成,但不影响牙齿移动速度。可见,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激活后有助于正畸力引起的骨改建,可作为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第二部分GSK3β/β-catenin通路调节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压力侧骨吸收目的:探究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压力侧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与第一部分相同。从形态学的角度出发,利用H&E和Micro-CT检测牙槽骨形态及骨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压力侧破骨细胞调节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基因以及GSK-3β/β-catenin通路效应分子GSK-3β、p Ser9-GSK-3β、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H&E和Micro-CT结果表明,当加载正畸力时,第一磨牙偏离近中移动,与第二磨牙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机械负载诱导的大鼠在术后第14天,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的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0 vs 0.18mm,P<0.05)。机械负载压力作用下,移动牙压力侧的牙周膜纤维排列无规则,形态不完整。加力7天时,压力侧牙周间隙明显缩窄,牙槽骨破坏严重,骨质边缘蚕食状不规则吸收,见骨吸收陷窝(Howship陷窝)。而对照组牙周纤维排列规则,宽度均匀,成纤维细胞均匀分布在牙周纤维间,胞浆胞核结构清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结果显示染色结果显示,所有组的大鼠移动牙周组织内均可见破骨细胞,0天时可见的破骨细胞较少,随着加力时间的增加,大鼠移动牙压力侧牙槽骨边缘可见多核、红色胞浆,蓝色胞核的破骨细胞,且大多数位于骨吸收陷窝内,破骨细胞的数目随着加力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当加力天数为7天时达到最大值,同时可见明显的牙槽骨吸收现象,加力14天时开始破骨细胞数量开始下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棕黄色的MMP9和RANKL阳性细胞的数量均随着加力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当加力0天时,MMP-9和RANKL阳性细胞数量较少,当加力7天后,MMP-9和RANKL阳性细胞数量显着增加,当加力到14天后,MMP-9和RANK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再次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K-3β、Phospho-Ser9-GSK-3β、β-catenin、三种阳性细胞的数量随着加力天数变化不同:当加力0天时,压力侧牙槽骨Phospho-Ser9-GSK-3β、β-catenin阳性细胞数量较少;正畸牙加力7天时,Phospho-Ser9-GSK-3β、β-catenin阳性细胞数量上升,表达最多,GSK-3β阳性细胞数量下降,表达最少;加力14天时,与加力7天相比,Phospho-Ser9-GSK-3β、β-catenin阳性细胞数量下降,但比0天时多;整个加力过程中,GSK阳性细胞数量上升或无显着性差异;对于经过GSK-3β抑制剂刺激的大鼠,压力侧BV/TV和Tb.Th两项指标显着减少;TRAP染色显示:所有实验对照组的大鼠被移动牙的压力侧牙周组织内均可见破骨细胞,但各组阳性细胞的数量有所不同,其中OTM+Li Cl组最多;当给压力诱导的大鼠灌胃7天Li Cl时,β-catenin和Phospho-Ser9-GSK-3β阳性细胞的数量增加,GSK-3β阳性细胞的数量减少,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激活,MMP-9、RANKL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当给压力诱导的大鼠局部注射7天ICG001时,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牙槽骨的MMP-9、RANKL阳性细胞细胞明显减少,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抑制,表现为β-catenin和P-GSK阳性细胞的数量减少,GSK-3β阳性细胞的数量增加。当给压力诱导的大鼠进行Li Cl干预的同时局部注射ICG001时,激活的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同时受到抑制,与单纯使用Li Cl干预组相比,β-catenin和P-GSK表达下降,GSK-3β表达上升,MMP-9和RANKL阳性细胞个数减少,骨量增多,但仍多于对照组。结论: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移动牙压力侧破骨细胞的形成与加力时间有关;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了正畸牙移动过程,并与正畸牙压力侧骨吸收破骨细胞形成起正调控的作用。第三部分体外实验:机械张力作用下GSK-3β/β-catenin通路调控成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目的:通过对细胞加力以模拟正畸牙移动的过程。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影响正畸牙移动中,张力对成骨相关指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正畸牙移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文选取SAOS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外实验,通过对体外培养细胞施加牵引力(0、1、3、6、12小时)模拟机体细胞受力环境,采用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和OSTERIX等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GSK-3β、Phospho-Ser9-GSK-3β、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合以上的生物学检测探讨影响正畸牙移动过程的成骨分化的相关因子作用及机制。结果:光镜下观察:加力前(0h),细胞多呈现不规则的、单核、圆形或椭圆形状,可见细胞凸起发生,整个胞体均被这些细胞占据,加力后,细胞形状逐渐从类似圆形生长成为纤维状,并且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并且,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纤维状细胞数量越来越多。经ALP活力测试试剂盒检测发现:ALP的活性随着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加力到6h时,ALP的活性显着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ALP和OCN基因随着加力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当加力时间达到6h时,ALP和OCN均达到最大值,RUNX2在1h与3h表达下降,但6h时显着增加;OSTERIX则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法(Western bolt,WB)检测结果显示,应用拉伸幅度15%,加载频率0.5HZ的机械牵张力刺激能有效增加RUNX2和OCN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OCN的表达在各加力组1h、3h和6h时间点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UNX2的表达与OCN的表达情况不同,RUNX2的表达随着加力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然后再增加的趋势,加力组与对照组的RUNX2表达具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GSK-3B、P-GSK、β-catenin蛋白均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数量有所增加,加力6h后蛋白表达达到高峰;ALP活性测试结果还显示成骨细胞+LICL共培养与成骨细胞+LICL+ICG001共培养,加力6h后,其ALP活性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ICG001干预后,ALP活性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p Ser9-GSK-3β与GSK-3β的比值以及β-catenin的含量均显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当ICG001加入后,p Ser9-GSK-3β与GSK-3β的比值以及β-catenin的含量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机械张力影响成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其机制与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相关。

安晶涛[9](2017)在《去势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槽骨显微结构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及目的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移动与牙槽骨改建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接受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特别是绝经后的老年患者中,由于雌激素缺乏和增龄变化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进而影响牙周组织在正畸力作用下骨吸收和骨生成的正常平衡机制,成为严重制约中老年患者正畸治疗的关键因素。对正畸过程中牙槽骨显微结构,即骨小梁显微结构的研究,有利于探究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机制。本研究旨在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大鼠磨牙正畸受力情况下,牙根表面的应力分布特点,进而应用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研究去卵巢大鼠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槽骨显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和磨牙的位移情况,探讨骨质疏松状态下牙槽骨骨小梁显微结构的变化和牙齿移动的规律,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Micro-CT扫描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和周围牙槽骨,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的牙颈部,沿近中根和远中颊根的中心,分别模拟加载25 g和75 g指向近中的拉力,测定不同加载力值情况下,牙根表面的应力分布特点。选取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平均分为双侧卵巢切除组(Ovariectomy,OVX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在分别施行OVX手术和假手术后3个月,从两组中各随机选取60只大鼠,安放正畸牙齿移动装置,施加牵引力近中移动上颌左侧第一磨牙。根据施加牵引力值的不同,每组又分为轻力亚组(30只,25 g)和重力亚组(30只,75 g)。分别在装置安放后的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从各亚组中随机选取10只大鼠,包括两组中没有被安放移动装置的20只大鼠,在麻醉下处死并分离左侧上颌骨作为实验标本。使用Micro-CT对标本进行扫描,计算第一磨牙远中颊根近中侧牙槽骨的骨小梁显微结构的各项参数,同时测量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Micro-CT扫描结合三维有限元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受载时的应力分布情况;两种不同力值作用下,牙根表面的应力分布情况相似;随着加载力值的增大,牙根表面相应部位的应力值均增大。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的五个牙根中,近中颊根远中侧的颈1/3表面的应力值最大;对于牙根体积相对粗大的远中颊根而言,其近中侧的颈1/3表面的应力值最大。近中颊根远中侧;远中颊根和近中根远中侧的颈、中1/3;远中舌根远中侧的中1/3均为应力分布区域。同时位于舌侧的近中舌根和远中舌根,其应力值均明显小于位于颊侧的近中颊根和远中颊根。四个亚组大鼠在加力前至加力后第3天各项参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从加力后第3天至第7天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和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均明显减少(P<0.05),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均明显增加(P<0.05);不同之处表现在加力后第7天至第14天:sham轻力亚组BMD、BV/TV和Tb.Th明显增加(P<0.05),Tb.Sp和SMI明显减少(P<0.05);sham重力亚组各项参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虽然OVX轻力亚组各项参数的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MD、BV/TV和Tb.Th明显呈现减少趋势,Tb.Sp和SMI明显呈现增加趋势;而OVX重力亚组BMD、BV/TV和Tb.Th继续明显减少(P<0.05),Tb.Sp和SMI继续明显增加(P<0.05)。在相同牵引力值作用下,OVX组大鼠磨牙在不同时间点的近中移动距离均大于sham组(P<0.05);但在两个组内,重力亚组在加力后第3天和第7天的移动距离仅轻微大于轻力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在第14天明显大于轻力亚组(P<0.05)。结论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根近中侧颈1/3对应的牙槽骨是观测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槽骨改建的最适合部位。雌激素缺乏可加速大鼠的牙齿移动,但易导致牙槽骨的过度吸收。虽然轻力作用下的大鼠牙齿移动距离小于重力,但相对更安全。

陈丽[10](2017)在《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建立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正畸牙移动实验动物模型,检测大鼠不同时期血液中的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含量,胫骨近端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BMD),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同时观测正畸牙移动大鼠牙周组织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AA,PDGF-AA)的表达情况。探讨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对正畸牙移动及牙周改建的影响,为有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习惯的患者正畸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雌性大鼠48只,2月龄,体重210±15g,清洁级,普通饲料饲养,动物自由饮水摄食。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24只。将两组大鼠根据加力天数又随机分为0天(0d)、7天(7d)、14天(14d)、21天(21d)四小组,分别6只。对照组大鼠给予水喂养的同时实验组给予定量的碳酸饮料喂养,3个月后为各组大鼠安装正畸牙移动装置,分别于当天的同一时间段内处死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Ca、血P及ALP含量,分离左侧胫骨测定BMD,量取正畸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离断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及牙周组织块制成组织学切片,利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对切片染色,利用IPP6.0软件包半定量分析第一磨牙牙周张力侧PDGF-AA表达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PDGF-AA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mean optical density,MOD)。结果1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血Ca、ALP含量及BMD降低,血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延长,两组大鼠血Ca含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不同时间段内实验组的第一磨牙移动距离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加力的时间延长,两组第一磨牙移动距离逐步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两组大鼠牙周组织中可见PDGF-AA阳性表达,主要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PDLF)、成骨细胞(osteoblast,OB)、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htelial cell,VEC)的胞浆中出现。4实验组大鼠牙周牵张侧PDGF-A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力后两组大鼠的牙周牵张侧PDGF-AA表达逐步加强,在7d到达高峰,随后逐步下降,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1实验证实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的正畸牙近中移动距离大于正常大鼠;随时间延长,移动距离增加。提示临床考虑加力值的问题。2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牙周牵张侧PDGF-AA的表达低于正常大鼠,提示PDGF-AA刺激骨修复和成骨作用降低,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会对牙周组织骨改建造成负面影响。

二、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在Ⅱ型糖尿病小鼠磨牙(牙合)向运动过程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磨牙(牙合)向伸长过程中下颌骨组织OPG/RANKL/RANK的基因表达
    2.2 磨牙(牙合)向伸长过程中下颌骨组织OPG/RANKL/RANK的蛋白表达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在牙槽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miR-100-5p通过mTOR信号通路调节正畸牙槽骨改建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牙周膜干细胞及其外泌体的提取和鉴定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对正畸牙齿移动局部牙牙槽骨改建的作用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 miR-100-5p 通过 mTOR调节正畸牙槽骨改建的作用及机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外泌体与骨稳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Runx2基因表达与正畸牙移动牙周改建(论文提纲范文)

1 Runx2的结构及特性
    1.1 Runxx家族
    1.2 Runx2特性
2 正畸牙移动
    2.1 正畸牙移动中牙周膜反应
    2.2 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反应
3 Runx2与正畸牙移动中牙周膜反应
    3.1 Runx2与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3.2 Runx2与牙周膜干细胞
4 Runx2与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改建
    4.1 Runx2与成骨细胞
        4.1.1 Runx2与Notch信号通路
        4.1.2 Runx2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4.1.3 Runx2与Fgf信号通路
    4.2 Runx2与间充质干细胞
    4.3 Runx2与骨吸收
5 结 论

(4)TGR5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细胞培养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1.4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1.5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
    1.6 Western-blot
    1.7 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测定
    1.8 矿化试验茜素红S染色
    1.9 测量一氧化氮(NO)的产生
    1.10 siRNA构建及细胞转染
    1.11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β-GP/AA诱导前成骨细胞系MC3T3-E1前后基因表达差异
    2.2 β-GP/AA诱导促进MC3T3-E1 TGR5的表达
    2.3 TGR5激动剂能够促进MC3T3-E1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2.4 TGR5能够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
    2.5 TGR5敲低能够抑制MC3T3-E1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2.6 TGR5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2.7 AMPK抑制剂能够抑制MC3T3-E1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2.8 在骨骼形成过程中TGR5是成骨细胞分化必不可少的
    2.9 TGR5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影响骨骼发育
3. 讨论
    1. 成骨细胞: 来源和发生
    2. 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取决于一系列生长因子和信号通路
    3. 促使成骨细胞分化的各种机械信号
    4. 机械刺激作为骨疾病治疗的方案
    5.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相互作用
全文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成骨细胞的调控网络及其与骨相关疾病的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miR-21在PAOO加速正畸牙齿移动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建立大鼠PAOO加速正畸牙齿移动动物模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主要试剂
        2.1.2 仪器设备、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2.2 手术过程
        2.2.3 牙齿移动距离测定
        2.2.4 组织学切片制作及形态学观察
        2.2.5 牙槽骨组织RNA提取、质量鉴定
        2.2.6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合成cDNA
        2.2.7 qRT-PCR测定mRNA的表达
        2.2.8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齿移动距离的比较
        3.2 HE染色结果
        3.3 移动牙齿周围牙槽骨组织中相关成骨、破骨基因mRNA的表达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PAOO加速牙齿移动中差异性表达miRNA基因芯片的筛查及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主要试剂
        2.1.2 仪器设备、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2.2 手术过程
        2.2.3 miRNA基因芯片检测
        2.2.4 牙槽骨组织RNA提取、质量鉴定
        2.2.5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合成cDNA
        2.2.6 qRT-PCR测定miRNA的表达
        2.2.7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miRNA基因芯片结果
        3.2 基因芯片结果q RT-PCR验证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mi R-21在PAOO加速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靶基因的探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主要试剂
        2.1.2 仪器设备、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antagomi R-21及agomi R-21 注射液配置
        2.2.2 动物实验
        2.2.3 手术过程
        2.2.4 牙槽骨组织RNA提取、质量鉴定及q RT-PCR
        2.2.5 Western blot检测
        2.2.6 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Dual Luciferase Assay)验证miR-21与PDCD4 3‘UTR结合情况
        2.2.7 组织切片制作
        2.2.8 免疫组化染色
        2.2.9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注射antagomi R-21及agomi R-21 后大鼠牙槽骨组织中mi R-21 表达的变化
        3.2 qRT-PCR检测牙槽骨组织RANKL的mRNA表达
        3.3 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mi R-21 下游靶基因的m RNA及蛋白表达
        3.4 miR-21靶向调控PDCD4的研究
        3.5 免疫组化检测牙周组织PDCD4、C-fos 的表达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CCR2在正畸牙移动骨改建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CC趋化因子受体2在正畸牙移动中的效应和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第二章 抑制CC趋化因子受体2活性对正畸牙移动的效应影响
    1 前言
    2 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破骨细胞分化
    2 机械负荷
    3 TNF-α介导的机械负荷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
    4 细胞因子对机械载荷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
    5 M-CSF对机械载荷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
    6 根吸收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致谢

(7)Adrb2激动剂、拮抗剂对大鼠牙移动中牙槽骨微结构改建及RANKL因子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一: Adrb2激动剂、拮抗剂对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变化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二: Adrb2激动剂、拮抗剂对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三: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中Adrb2及RANKL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附图
致谢
综述: Adrb2拮抗剂、激动剂对骨改建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

(8)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GSK-3β/β-catenin通路调节正畸牙移动张力侧的骨形成
    1.1 引言
    1.2 材料和方法
        1.2.1 主要仪器
        1.2.2 主要试剂
        1.2.3 实验动物
        1.2.4 动物分组、模型制备和给药
        1.2.5 标本采集
        1.2.6 Micro-CT扫描
        1.2.7 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
        1.2.8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实验动物一般情况
        1.3.2 张力在牙齿移动过程中对骨形成的影响
        1.3.3 张力下正畸牙齿移动和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
        1.3.4 在OTM中 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的张力诱导骨形成
        1.3.5 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和牙齿移动速率
        1.3.6 大鼠肝肾功能生化检测
    1.4 讨论
    1.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GSK3β/β-catenin通路调节正畸牙移动压力侧骨吸收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主要设备
        2.2.2 主要试剂
        2.2.3 实验动物
        2.2.4 动物模型的制备和给药
        2.2.5 Micro-CT扫描
        2.2.6 HE染色
        2.2.7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artrat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 Staining,TRAP)
        2.2.8 免疫组化染色
        2.2.9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压力在牙齿移动过程中对骨吸收的影响
        2.3.2 TRAP染色结果
        2.3.3 免疫组化染色大鼠牙槽骨压力位置MMP-9和RANKL表达
        2.3.4 正畸牙移动中压力与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关系
        2.3.5 在OTM中 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的压力诱导破骨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体外实验:GSK-3β/β-catenin通路在正畸牙张力侧成骨细胞中的功能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细胞系及细胞培养条件
        3.2.2 仪器设备
        3.2.3 材料
        3.2.4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加力前后细胞形态
        3.3.2 ALP活性检测结果
        3.3.3 RT-PCR结果
        3.3.4 Western bolt检测RUNX2和OCN因子的表达
        3.3.5 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
        3.3.6 药物干预对人骨肉瘤细胞成骨指标与GSK-3β/β-catenin通路指标的影响
    3.4 讨论
    3.5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生物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9)去势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槽骨显微结构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文献综述
    1.1 骨质疏松症
        1.1.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1.1.2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1.1.3 骨质疏松症对骨质量的影响
        1.1.4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1.2 Micro-CT
        1.2.1 Micro-CT简介及在骨组织研究中的优势
        1.2.2 Micro-CT在骨质疏松症及骨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1.2.3 Micro-CT在正畸牙齿移动研究的进展
    1.3 三维有限元分析
        1.3.1 三维有限元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1.3.2 三维有限元建模的方法
        1.3.3 三维有限元法在正畸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的研究进展
2.前言
3.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标本的制备
        3.1.3 Micro-CT扫描
        3.1.4 基于CT图像的三维模型重建
    3.2 结果
        3.2.1 加载25g作用力时,牙根表面的应力分布情况
        3.2.2 加载75g作用力时,牙根表面的应力分布情况
    3.3 讨论
        3.3.1 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意义
        3.3.2 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评价
        3.3.3 本实验中关于大鼠牙根表面应力分布的评价与分析
4.去卵巢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槽骨显微结构变化的Micro-CT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动物
        4.1.2 OVX动物模型的制备
        4.1.3 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的制备
        4.1.4 实验标本的制备
        4.1.5 Micro-CT扫描
        4.1.6 大鼠牙槽骨和胫骨显微结构参数测量
        4.1.7 大鼠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的测量
        4.1.8 统计学分析
    4.2 结果
        4.2.1 两组大鼠在分别施行手术后3个月,牙槽骨和胫骨的Micro-CT扫描及显微结构分析
        4.2.2 Sham 组大鼠牙槽骨显微结构参数在不同时间点的的变化
        4.2.3 OVX组大鼠牙槽骨显微结构参数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
        4.2.4 大鼠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的测量
    4.3 讨论
        4.3.1 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评价与分析
        4.3.2 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的评价与分析
        4.3.3 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槽骨改建的评价与分析
        4.3.4 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距离的评价与分析
5.结论
6.致谢
7.个人简历
8.参考文献

(10)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对大鼠骨密度及正畸牙移动距离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各组大鼠血Ca的比较
        1.2.2 各组大鼠血P的比较
        1.2.3 各组大鼠血液中ALP的比较
        1.2.4 各组大鼠BMD的比较
        1.2.5 各组大鼠牙齿移动距离的比较
    1.3 讨论
        1.3.1 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的创建
        1.3.2 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骨密度的变化
        1.3.3 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牙齿移动距离的变化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PDGF-AA在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牙周组织内的表达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HE染色结果
        2.2.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2.2.3 各组大鼠PDGF-AA表达的MOD值比较
    2.3 讨论
        2.3.1 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区的选择
        2.3.2 PDGF-AA对牙周组织改建的调节作用
        2.3.3 碳酸饮料对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PDGF-AA表达的影响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骨相关因子与正畸牙移动中牙周改建的研究进展
    3.1 bFGF与牙周改建的相关研究
        3.1.1 bFGF的结构特点与生物学特性
        3.1.2 bFGF与牙周组织改建
    3.2 IGF与牙周改建的相关研究
        3.2.1 IGF-I结构特点和生物学特性
        3.2.2 IGF-I与牙周组织改建
    3.3 PDGF与牙周改建的相关研究
        3.3.1 PDGF的结构特点与生物学特性
        3.3.2 PDGF对骨代谢的调节
        3.3.3 PDGF与牙周组织改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OPG/RANKL/RANK信号通路在Ⅱ型糖尿病小鼠磨牙(牙合)向运动过程的实验研究[D]. 赵娇阳.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miR-100-5p通过mTOR信号通路调节正畸牙槽骨改建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刘先博.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Runx2基因表达与正畸牙移动牙周改建[J]. 邵佳琪,张佳男,卢海平. 口腔医学, 2020(09)
  • [4]TGR5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 王庆锋. 苏州大学, 2020(06)
  • [5]miR-21在PAOO加速正畸牙齿移动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张媛媛.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6]CCR2在正畸牙移动骨改建中的作用研究[D]. 邢洪波. 青岛大学, 2019(01)
  • [7]Adrb2激动剂、拮抗剂对大鼠牙移动中牙槽骨微结构改建及RANKL因子表达的影响[D]. 龙杨. 西南医科大学, 2018(05)
  • [8]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 冒叶琳.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9]去势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槽骨显微结构变化的研究[D]. 安晶涛. 哈尔滨医科大学, 2017(04)
  • [10]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陈丽.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