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南阳市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姚丹[1](2021)在《西安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文中认为绿化苗木作为农业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产业,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提升农民收益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也符合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整体布局,对于区域经济稳增长、促就业而言其作用十分显着。西安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绿化苗木生产消费地,也是南北苗木交易的重要中转站。西安市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苗木品种结构、市场供需关系、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学习了解国内外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方向的基础上,对西安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情况现状从品种、产业现状、生产经营情况、市场状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生产技术与国内先进企业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西安市目前主要栽植的苗木品种以传统、常规品种为主,乔木主要有国槐、雪松、大叶女贞等14种,花乔及灌木主要有小叶女贞、大叶黄杨、红叶石楠等13种;西安市在引种方面有一定的探索和成功案例,但是所引品种没有大规模推广和生产应用。(2)西安市苗木产业逐年稳步发展,总体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近年也出现一些行业创新引领者,如务本堂。苗木总栽植面积、绿化总产值、从业人数均稳步增长,五年间,苗木栽植总面积从32万亩增长至98万亩,总产值从10亿元增长至32亿元;绿化从业人数从4万人增长至10万人。(3)西安市苗圃数量众多,一些规模较大的苗圃在品种培育、科学种植、产业转型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整体大规模苗圃占比较小,以中小苗圃及农民散户居多,生产管理水平落后。(4)市场方面:苗木交易市场数量少,目前仅西部裕盛花木城一家规模较大的苗木交易市场;产销一体,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苗木经纪人和自主销售为主;供销结构性不平衡,供大于销,常规、低端苗木存量大,需求弱,高品质、精品苗木供不应求。在上述结论基础上提出西安市绿化苗木行业存在的问题:(1)品种缺乏创新和竞争力;(2)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3)管理科学化程度低;(4)销售网络不健全、渠道单一。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1)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2)完善销售流通体系,加强信息体系建设;(3)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产业跨越式提升。主要是进行品种、产销模式、产业分工的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的发展。
尹霞,李振晓,孙新杰,马来顺[2](2020)在《南阳市城区主要园林绿化树种及生长表现》文中研究说明对南阳市城区园林绿化树木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城区主要绿化树种及花卉有800多种,其中主要品种月季、银杏、红叶石楠、玉兰等生长表现最优,大叶女贞、杨柳、合欢等存在不同的缺陷,生长表现一般,提出了树种选择和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杨角[3](2020)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文中指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市发展绿色转型,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在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今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本文通过综合借鉴政治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相关重要理论和研究范式,基于比较客观而又丰富详实的数据资料,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案例研究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演变历程、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及其可能的原因、我国绿色城镇化的理论机理、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总结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启示以及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现实路径等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科学、客观深入、细致严谨地分析、论证和研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历程可分为起步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深入发展阶段以及蓬勃发展阶段等四个阶段;人口压力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以及城镇布局不当与规模结构不合理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薄弱的现实国情、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经济利益驱动、过快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速度、城镇化建设重心偏离以及部分城镇居民环保意识观念淡薄、我国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力量薄弱、新闻媒体与舆论监督作用略显不足等均是造成当前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的客观原因。第二,与传统城镇化不同,绿色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绿色城市建设,从而推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发展。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能够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是通过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整体向下移动或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左移两种途径来实现的;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系统具有优化或胁迫作用。反过来,生态环境系统对城镇化同样具有促进或约束作用。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两大系统之间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交互耦合关系就构成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内在运行机理;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发展演变可划分为绿色治理阶段和绿色文明阶段两个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城镇绿色发展方式不尽相同。第三,从2012—2017年: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不高;该阶段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整体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并且可明确划分为三个演变阶段;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基本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总体格局,并且这一总体格局尚未出现较大改变,东部地区城市绿色发展实力依然最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绿色发展实力依然相对较弱,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区域不平衡性和空间分异性,梯度分布特征较为显着;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状况呈现出显着的规模特征,城市规模越大,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状况就越好;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状况还呈现出显着的行政级别特征,城市行政自主性权利越大,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状况就越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政府环境规制是影响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因素、技术创新因素和政府环境规制因素对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对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有着不显着的负向影响。第四,国外绿色城镇化实践起步较早,目前其已积累起极为丰富的成功经验。这些国家既包括美国、日本、德国、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众多发达国家,同时也包括巴西、南非等部分发展中国家。北京、上海和贵阳是国内践行绿色城镇化理念和实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它们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发展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且已经积累起了比较丰富的成功经验。总结与分析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实践的共同经验与普遍规律对今后推动我国绿色城镇化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第五,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在绿色城镇化发展中的关系、要高度重视绿色城市规划的重要引领作用、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政府重要的引导作用、要构建与绿色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产业结构、要全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城市管理与运营、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在绿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来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以及要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是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必须要遵循的九大基本原则。第六,绿色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路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层次目标路径共同组成的有机统一体。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大力弘扬绿色生态文化、着力推动社会绿色进步发展以及切实改善与修复生态环境是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终极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本文最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研究视角创新。城镇化问题和绿色发展问题是当前国内外学界研究中的两个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以往绝大多数学者都是单独研究这两个问题,要么是单独研究城镇化相关问题,要么是单独研究绿色发展相关问题,较少有学者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做一交叉研究。本文试图将城镇化问题和绿色发展问题这二者结合起来,基于现阶段我国绿色发展这一全新的现实背景,站在绿色发展这一全新的研究视角下重新审视和看待我国城镇化问题,着重研究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实现路径问题,以期取得与以往研究成果有所不同的新的研究观点和研究结论,进一步指导今后我国绿色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本文最重要和最突出的创新之处就在于研究视角创新。第二,研究方法创新。以往大多数学者在对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和综合评价过程中,绝大多数都选择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TOPSIS法等综合评价方法,鲜有学者使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并且考虑到研究方法的适用性问题,本文选择使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和综合评价。因此,研究方法创新就成为本文的一点创新之处。第三,研究观点创新。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观点。具体如下:一是,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两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交互耦合关系构成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内在运行机理。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发展演变可划分为绿色治理阶段和绿色文明阶段两个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城镇绿色发展方式不尽相同。二是,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显着的规模特征和行政级别特征:城市规模越大,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城市行政级别越高,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也越高。三是,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发挥政府的重要引导作用,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向前发展。四是,要以城市管理与运营方面的不断创新持续推动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五是,要促进信息化和绿色城镇化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引领和推动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这些新观点也是本文的一点创新之处。第四,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本文在对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与综合评价过程中,是在对绿色城镇化概念内涵重新界定并基于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借鉴的基础上,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动态性、典型性与可比性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与其他研究成果有所不同的由经济发展、资源高效、环境友好和社会进步等4个一级指标及其所属20个二级指标所组成的比较全面的、科学合理的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在该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2012—2017年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与综合评价,这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段景东,常建磊[4](2019)在《南阳市园林绿化工作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搞好城市绿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陶冶情操,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于提升城市品味和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南阳市各级城市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以推进"以绿靓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开展城市绿化工作,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环境,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面提高南阳市城市绿化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城市,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本文结合南阳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提出做好南阳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建议。
常建磊,段景东[5](2019)在《南阳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序推进河南省南阳市园林绿化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为南阳市人居环境水平持续提升提供强力支撑,通过认真分析南阳市园林绿化工作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内外园林绿化工作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快南阳市园林绿化工作开展的对策。
吴玉姣[6](2019)在《地方立法谦抑论》文中提出“谦抑”一词体现了谦让、抑制、慎密、恭谨等意思。大致说来,地方立法谦抑一般是指地方立法者以及地方立法参与者在进行地方立法活动时有必要秉承审慎、节制的宗旨,尽可能地达到地方性法规数量恰当以及地方性法规质量良好的目的。事实上,在古今中外的很多立法思想和实践中都蕴含着谦抑的理念。例如,在西方世界中,无论是柏拉图对法律的不信任,奥古斯丁要求世俗法必须遵循永恒法,孟德斯鸠所提到的立法权需要制约,还是萨维尼反对的立法狂热,莱奥尼有关立法之法泛滥会背离个人自由的论证,爱波斯坦所直言的简约法律的力量等,都是西方社会有关立法谦抑思想的重要理论论述。我国古代“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汉初约法省刑”、“唐律疏而不漏”、“持法深者无善治”等思想及制度实践,以及我国清末民国时期开展的习惯调查运动、新中国时期“成熟一部,制定一部”和“试点立法”等立法原则和方针,这些思想理论与制度运行无不体现了立法的谦抑精神。然而,尽管历史上立法谦抑有丰富的思想渊源和制度实践,也有相当多中外学者的肯定,但在现实的立法实践中,包括地方立法谦抑在内的立法谦抑的相关原理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也极少有学者对其进行梳理总结。结合近年来我国立法领域出现的许多新变化和新特征,有必要从地方立法谦抑的角度去总结我国地方立法的相关问题并反哺地方立法实践。随着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的修订,地方立法主体扩容至全国所有设区的市和四个不设区的市。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省一级地方立法主体,以及自治州这类市一级地方立法主体,我国地方立法主体的数量多达354个。地方立法主体数量的增加,又直接导致地方性法规的数量也呈井喷式增长。截止至2019年1月1日,仅新增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243个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总数已达906部,其中程序性地方性法规206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700部。然而,地方立法谦抑的现实要求不仅表现在地方立法主体数量急剧增加、地方性法规数量飞速增长等数量方面,设区的市地方立法趋同化现象愈发明显、各地仅因规范对象“有特色”而争先立法、地方性法规超出地方立法权限范围的情形时有发生等内容方面,也对地方立法谦抑提出了现实要求。从地方立法谦抑的这一现实要求出发,深入研究和探讨后发现,既有从立法理论上展开地方立法谦抑研究的必要性,又有从地方立法实践上讨论地方立法谦抑的迫切性。从立法理论的角度看,主要是代议制立法失灵和法律局限性两个方面向地方立法谦抑提出的要求。所谓代议制立法失灵,即是指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并不总是能刻意设计,而在很大程度上或实实在在地是立法者表述的成果,而且由于人的有限理性、立法表达媒介的误差以及现代法律理论研究也证明,法律在立法表达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再加上代议制本身在“代表”、公意”、“选举”等方面存在不少被质疑的地方,这使得制定法在其根基上存在问题。法律局限性主要在于,法律仅仅是道德、习俗、政策、市场规则等多元社会规范中的一元,因而其管辖范围有限;且因为绝对的公正不可得、耗费的成本巨大等原因,法律无法达到至善至美的公正,而由于人的认知有限、社会复杂多变、立法过程漫长等原因,法律还往往滞后于社会生活;法律繁杂也可能会存在众多危害,比如可能会干预私人领域进而吞噬自由,可能会带来权利主张的狂热进而妨碍公正,还可能会使得人们因害怕承担法律风险而不敢创新,进而束缚人类进步。因而,从立法理论的角度来看,地方立法谦抑确有其必要性。从地方立法实践的角度看,主要是地方立法能力不足、地方立法不成熟、地方立法权异化等三个方面对地方立法谦抑所提的要求。地方立法能力不足,既包括地方立法主体资格受限、地方立法权限范围不清等权利能力方面的不足,又包括地方立法机构不健全、地方立法队伍力量薄弱以及地方立法技术不到位等行为能力方面的不足。地方立法不成熟包括省一级、较大的市以及新增享有地方立法权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频繁修改所体现的地方立法不完善,祁连山事件、潘洪斌事件以及其他违法型地方性法规所体现的地方立法不规范,《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2012)、《青岛市养犬管理条例》(2016)等诸多观赏型地方性法规所体现的地方立法不实用。地方立法权异化则主要表现在,一些政府部门会借助地方性法规来“要人”、“要钱”、“要权”以及“推责”。比如在地方性法规中通过设立增设专门机构、增设下属事业单位、为协调性虚职机构挂牌设编的条款来增设编制,通过设立巧设罚款明目、增加收费项目、侵占第三方经费的条款来创设经费,通过设立新设或扩充部门职权的条款来增加权力,以及通过设立剥夺公民权利、增加公民义务的条款来推脱责任。因而,从地方立法实践的角度来看,地方立法谦抑确有其迫切性。上述地方立法谦抑的实际操作,就其有效路径来看,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把握:第一,地方立法权的规制,包括尊重和保障个人权利以防止地方立法权侵犯公民权益,强化和落实地方立法者责任以确保地方立法权不被滥用,转变地方立法参与者的意识以保证地方立法权科学行使,厘清社会规范的管辖范围以防止地方立法权不当干预法外空间,明晰央地立法领域以防止地方立法权超出法定权限。第二,地方立法活动的规范,包括健全地方立法程序、落实地方立法审批备案制度、推进地方开门立法制度。第三,地方立法活动的统筹,包括普遍性的地方立法事项由省或全国进行统一立法,以及加强省市之间权力机关的联合立法。第四,地方立法活动的优化,包括强化地方立法的立项论证以及地方性法规内容的论证,完善地方立法前和地方立法后的评估,以及合理配置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与其他规范性文件。以上措施旨在确保地方立法谦抑,以提升地方立法的质量,进而实现地方立法科学化。而由于地方治理优先化、地方治理的差异性和自主性,以及地方立法相较于中央立法的成本效益优势,地方立法权的适度下放成为了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客观需求,这也在我国地方立法扩张的事实中得到体现。并且从地方立法实践来看,我国地方立法在地方立法主体、地方立法权限范围等方面还有待进行适度扩张。因此,地方立法在秉承谦抑理念的同时,还应该注意适度扩张,二者不可偏颇。当然,现今在我国地方立法暂不成熟之时,地方立法应该以谦抑为主,辅之以稳步适度的扩张。综上,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的运用,在《立法法》修改后,地方立法扩容限权的这一新背景下,深入研究地方立法谦抑这一主题,希冀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立法繁杂的现状,进而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推进我国地方法治建设,且补白地方立法领域的相关研究,以丰富法学理论。
李彦达[7](2019)在《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南阳月季洲际大会月季博览园为例》文中认为近些年来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在中国发展的风生水起。随着党和国家对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的提出,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工具与提升城市生态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基础也随之丰富与完善。民众对于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与专门化的趋势,博览园本身也已呈现规模多样与类型多样的发展态势。2010年在常州和2016年在北京大兴举办的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是国际组织承认的、在中国以单一种植物为主题举办的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为我国的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又增加了一种类型,同时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式的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的展示形式。本文系统总结了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源起、分类与发展,并对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特征进行分析。对世界月季洲际大会进行研究,对于历届世界月季大会以及世界月季洲际大会进行梳理,总结出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在中国以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形式举办的经验与理论基础。对世界月季名园的月季园进行研究分类,总结其特点进行分类,总结其设计中对月季展示的分类体系。在结合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园区的特点与月季专类园的基础上,提出月季专类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园区设计的原则、规划布局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对月季专类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园区月季的应用方式、品种选择、种植配置进行研究讨论之后,结合南阳的基本情况来进行对于南阳月季洲际大会月季博览园的设计实践。
蔡雪琪[8](2019)在《浅丘型城市河岸带生态防护与整治规划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先人云“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城因水而起,与水相融。河岸带作为河流水系往城市建设用地过渡延伸的区间,与城市的关系更为密切。如今,河岸两翼高地被高强度建设掠夺性开发后,城市及其水环境陷入了灾害与污染的泥潭。河岸带作为城市与水系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是保护城市安全及水系生态环境质量最强有力的一道屏障。因此,如何通过河岸带的合理规划与建设,使得保障自身生态功能的同时,提高对外界风险的抵御能力,值得在城乡规划领域予以关注。在浅丘型城市中,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孕育出丰富的山水格局,其在资源分布、系统组成、空间布局及关联用地形式上都明显区别于平原城市,这也导致河岸带在生态防护与整治建设上面临诸多的挑战与问题:如河岸带防护与整治问题认知片面、复杂的河岸林带结构及功能遭到系统性破坏、关联区用地行为加重城市灾害及污染、河岸带空间布局与其主要生态功能脱节、防护与整治措施割裂等。针对浅丘型城市河岸带现存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以相关文献研究为基础,论文结合调研实例与工程实践,归纳出多尺度共轭、多功能复合、多区段差异化建设与管控的规划方法:(1)防护与整治对象及关联过程识别——按照区段差异化资源特征与建设特点,对河岸带进行现状调研与资料收集,甄别防护与整治空间对象及其规划诉求,并由此确立规划导向;(2)纵向系统构建与功能设定——以河岸带纵向整体为视角,搭建以生态防护与整治为导向的河岸带系统结构及分区体系,并明确各区段复合功能及相应规划目标;(3)横向土地利用布局与场地设计——以河岸带横向局部为视角,基于各分区特定问题,进行河区河岸带土地调整优化与河段河岸带场地空间设计;(4)差异化的管控方式——衔接各层级各类型规划,制定多层级管控体系及适应性管理对策。文章具体内容如下:1、第一章,指出研究对象及针对问题。明确相关概念与研究边界范围,总结出当前浅丘型城市河岸带以被动防护为主导、景观整治为目的、片段式规划措施、均质化规划方法与欠协调的管理机制等系列规划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重点、意义与目的。此外,本章还概述了论文研究方法、框架等结构性内容。2、第二章,基础性研究分析。进一步解读与剖析了河岸带生态防护与整治规划问题的潜在原因:研究对象特征及过程认知模糊;关联复合功能考虑不足;区域系统架构断裂;区段差异化特征被忽视;规划层级模糊、衔接力度不够。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找寻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实践案例的解决措施,总结已有研究的突破口与相关经验,为后文具体规划方法提供理论支撑。3、第三、四、五章为文章的核心章节,其分别从综合现状认知(三章)、宏观系统构建(四章)、中观用地布局和微观场地设计(五章)四个层面提出了河岸带生态防护与整治规划的内容及方法。第三章,从特性认知的角度出发,首先了解了浅丘城市生态防护与整治导向下河岸带的显着特征,了解其相应的规划诉求;接着以桐柏为案例进行了现状调研及相关资料分类收集与处理,总结当前河岸带防护与整治的主要空间对象及其关联过程,并提出系统性的规划导向。第四章主要为纵向整体系统构建与功能目标设定,首先构建综合生态与社会价值诉求的全域防护与整治空间结构体系;其次阐述如何建立河流生态属性与城乡样条断面相结合的河岸带纵向分区;接着对各区进行生态防护与整治对象匹配及功能设定;最后明确各区段总体规划目标。第五章承接分区功能目标的基础上,在横向局部的角度对各分区河岸带进行差异化设计,首先根据区段用地特征及防护与整治潜在威胁,在中观层面对河区河岸带进行有针对性的用地调整;其次在微观层面对河段河岸带进行断面设计,并对其宽度、坡度、植被及驳岸形式等空间组成要素进行差异化生态控制;最后植入相关绿色基础设施。4、第六章,针对目前河岸带生态防护与整治管理及运行等问题,提出相关规划衔接、分区指标管控及相应的管控对策,以确保规划后的可持续发展。5、第七章,对核心规划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文章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最终得出了浅丘型城市河岸带生态防护与整治规划需1)确立尊重自然过程的、防护与整治相结合的复合型规划导向;2)建立系统、结构性的整体规划功能与目标;3)措施制定层面需与关联地区空间、功能联动;4)并推动差异化的河岸带管控方式四大主要研究结论。
王冰[9](2018)在《基于南阳市气候类型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文中认为气候因素是地域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园林景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南阳气候的基础之上,提出适合南阳地区的植物景观设计策略.同时,力求在未来能够为该区域提供更加适宜当地气候的设计依据,对未来南北气候过渡带地区的风景园林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赵欣宇[10](2018)在《南阳市东方欢乐世界主题游乐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主题乐园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而且这一话题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主题游乐园正处于发展建设的黄金时期,主题游乐园建设的需求逐步增多。然而,因为大批量的盲目建设,导致主题游乐园缺少个性化的景观设计,“景观同质化和大众化”、“形式单一化”成为如今游乐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结合主题游乐园项目所在地的景观特色和游乐主题,设计出更贴近市场需求,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游乐园景观成为了目前的研究重点。东方欢乐世界主题游乐园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为了使游乐园在建设开发过程中打造出具有当地文化特点的主题,满足于旅游市场,同时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景观感受。本研究首先对主题游乐园的景观设计进行了解析。整理了影响主题游乐园的景观设计的相关基础研究,并基于景观规划层面,对主题在游乐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作出了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总结其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需要引以为戒的方面。其次,对南阳市东方欢乐世界主题游乐园的背景、现状调研和预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南阳市东方欢乐世界主题游乐园现存的问题以及未来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最后,分别从南阳市东方欢乐世界主题游乐园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规划层面的主题表达以及景观层面的主题诠释三方面对南阳市东方欢乐世界主题游乐园进行了剖析与研究。通过对南阳市东方欢乐世界主题游乐园的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能够有效指导主题游乐园在满足于当地基础条件的前提下,开发建设成为主题新颖、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具有活力的旅游集散点。希望本研究成果对国内主题乐园的发展前景、旅游景观的研究、旅游城市建设、现代主题游乐园的景观体验等课题,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提高南阳市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南阳市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 |
1.2 国内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
1.2.1 国外苗木产业现状 |
1.2.2 国内苗木产业现状 |
1.3 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调查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2.1 调查内容 |
2.1.1 西安市苗木产业现状调查 |
2.1.2 生产技术对比调查 |
2.2 调查研究的方法 |
2.2.1 文献查阅法 |
2.2.2 实地调研法 |
2.2.3 数据分析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2.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西安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
3.1 概述 |
3.2 绿化苗木品种调查 |
3.2.1 主要绿化苗木品种 |
3.2.2 引种情况调查 |
3.3 产业发展情况 |
3.3.1 绿化种植面积 |
3.3.2 总产值和销售收入 |
3.3.3 从业人数和人均收入 |
3.4 苗圃生产和经营状况 |
3.4.1 苗圃数量及规模 |
3.4.2 苗圃生产经营状况 |
3.5 西安市绿化苗木市场状况 |
3.5.1 苗木交易市场调查 |
3.5.2 苗木销售渠道调查 |
3.5.3 生产和市场需求分析 |
3.6 与发达地区生产技术情况对比调查 |
3.6.1 注重产品研发,产品科技含量高 |
3.6.2 苗圃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科技化程度高 |
3.6.3 标准化、容器化生产技术 |
3.6.4 各种造型及苗木产品新形态技术 |
第四章 问题及建议 |
4.1 存在问题 |
4.1.1 品种缺乏创新和竞争力 |
4.1.2 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 |
4.1.3 管理专业化程度低 |
4.1.4 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
4.1.5 销售网络不健全,渠道单一,市场缺乏多元化 |
4.2 建议及对策 |
4.2.1 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 |
4.2.2 完善销售流通体系,加强信息体系建设 |
4.2.3 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产业跨越式提升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南阳市城区主要园林绿化树种及生长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南阳市城区园林绿化状况 |
2 主要园林绿化树种 |
3 主要树种的生长表现 |
4 园林绿化栽植树种建议 |
(3)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框架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 |
2.2 国内文献 |
2.3 文献简要评述 |
第三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城镇化 |
3.1.2 “城镇化”与“城市化”概念辨析 |
3.1.3 新型城镇化 |
3.1.4 绿色发展 |
3.1.5 绿色城镇化 |
3.1.6 耦合 |
3.2 相关理论介绍 |
3.2.1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 |
3.2.2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
3.2.3 可持续城镇化理论 |
3.2.4 生命周期理论 |
3.2.5 系统理论 |
3.2.6 PSR框架模型 |
第四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历史、面临问题及原因剖析 |
4.1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历程 |
4.1.1 起步发展阶段 |
4.1.2 稳步发展阶段 |
4.1.3 深入发展阶段 |
4.1.4 蓬勃发展阶段 |
4.2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
4.2.1 人口问题影响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
4.2.2 资源问题限制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
4.2.3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
4.2.4 城镇布局不当与规模结构不合理问题严重影响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
4.3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剖析 |
4.3.1 资源环境承载力薄弱的现实国情 |
4.3.2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 |
4.3.3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
4.3.4 经济利益驱动 |
4.3.5 过快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速度 |
4.3.6 城镇化建设重心偏离 |
4.3.7 其他原因 |
第五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的理论机理分析 |
5.1 绿色城镇化的理论依据 |
5.1.1 绿色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
5.1.2 绿色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
5.2 绿色城镇化的库兹涅茨分析 |
5.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5.2.2 绿色城镇化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5.3 绿色城镇化的作用机理分析 |
5.3.1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机理 |
5.3.2 生态环境系统对城镇化的作用机理 |
5.3.3 绿色城镇化的运行机理 |
5.4 绿色城镇化的动态演化分析 |
5.4.1 城镇化与环境压力关系的动态分析 |
5.4.2 绿色城镇化演变的阶段分析 |
第六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
6.1 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6.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6.1.2 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依据 |
6.2 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方法选择 |
6.2.1 评价方法选择 |
6.2.2 权重的确定 |
6.2.3 评价样本选择 |
6.2.4 数据来源 |
6.3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
6.4 中国绿色城镇化影响因素分析 |
6.4.1 研究假设与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
6.4.2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
6.4.3 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七章 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案例研究 |
7.1 国外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 |
7.1.1 德国埃朗根 |
7.1.2 瑞典马尔默 |
7.1.3 美国伯克利 |
7.1.4 日本北九州 |
7.1.5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
7.1.6 巴西库里蒂巴 |
7.1.7 南非约翰内斯堡 |
7.2 国内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 |
7.2.1 北京 |
7.2.2 上海 |
7.2.3 贵阳 |
7.3 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实践发展共同经验总结 |
第八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原则、路径与对策 |
8.1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
8.1.1 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在绿色城镇化发展中的关系 |
8.1.2 要高度重视绿色城市规划的重要引领作用 |
8.1.3 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政府重要的引导作用 |
8.1.4 要构建与绿色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产业结构 |
8.1.5 要全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
8.1.6 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城市管理与运营 |
8.1.7 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在绿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8.1.8 要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来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
8.1.9 要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
8.2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
8.2.1 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
8.2.2 大力弘扬绿色生态文化 |
8.2.3 着力推动社会绿色进步发展 |
8.2.4 切实改善修复生态环境 |
8.3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8.3.1 加快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城镇经济发展 |
8.3.2 着重加强城市绿色发展薄弱环节投入与建设 |
8.3.3 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城市绿色发展政策 |
8.3.4 不断优化城镇布局,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
8.3.5 适当减少城市行政层级,适度扩大城市自主权 |
8.3.6 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工作 |
第九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9.1 主要结论 |
9.2 研究不足及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A 2012—2017年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南阳市园林绿化工作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南阳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情况 |
2 南阳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南阳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开展对策 |
3.1 以规划设计为引领,严格执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3.2 加强城市游园绿地精细化管理 |
3.3 政府主导,多元投资 |
3.4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
(5)南阳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南阳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效 |
1.1 抓项目建设,打造优质工程 |
1.2 抓管理,强化绿化建设景观效果 |
2 南阳市园林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
3 南阳市园林绿化工作开展对策 |
3.1 狠抓园林绿化工程建设 |
3.2 全面提升养护管理水平 |
3.3 深化“文化进园林”活动 |
3.4 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
3.5 注重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
4 结语 |
(6)地方立法谦抑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之处 |
第2章 地方立法谦抑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
2.1 地方立法谦抑的界定 |
2.1.1 谦抑的词义及法学上的涵义 |
2.1.2 地方立法谦抑的具体涵义 |
2.2 地方立法谦抑思想及制度的脉络梳理 |
2.2.1 地方立法谦抑思想渊源的概述 |
2.2.2 地方立法谦抑制度实践的追溯 |
第3章 地方立法谦抑的现实要求 |
3.1 地方立法数量方面的现状要求地方立法谦抑 |
3.1.1 地方立法主体数量急剧增加 |
3.1.2 地方性法规数量飞速增长 |
3.2 地方立法内容方面的现状要求地方立法谦抑 |
3.2.1 设区的市地方立法趋同化现象愈发明显 |
3.2.2 各地仅因规范对象“有特色”而争相立法 |
3.2.3 地方立法超出权限范围的情形时有发生 |
第4章 从立法理论的角度看地方立法谦抑的必要性 |
4.1 代议制立法失灵对地方立法谦抑的要求 |
4.1.1 法律在立法表达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 |
4.1.2 代议制本身在“代表”、“公意”、“选举”等方面存在问题 |
4.2 法律局限性对地方立法谦抑的要求 |
4.2.1 法律仅是道德习俗等多元社会规范中的一元 |
4.2.2 法律无法达到至善至美的公正且具有滞后性 |
4.2.3 法律繁杂会吞噬自由公正以及束缚人类进步 |
第5章 从地方立法实践的角度看地方立法谦抑的迫切性 |
5.1 地方立法能力不足对地方立法谦抑的要求 |
5.1.1 地方立法在主体资格与权限范围等权利能力方面的不足 |
5.1.2 地方立法在机构、队伍、技术等行为能力方面的不足 |
5.2 地方立法不成熟对地方立法谦抑的要求 |
5.2.1 地方性法规频繁修改所体现的地方立法不完善 |
5.2.2 地方性法规违法型立法所体现的地方立法不规范 |
5.2.3 地方性法规观赏型立法所体现的地方立法不实用 |
5.3 地方立法权异化对地方立法谦抑的要求 |
5.3.1 在地方性法规中设立增设编制的条款来“要人” |
5.3.2 在地方性法规中设立创设经费的条款来“要钱” |
5.3.3 在地方性法规中设立新设或扩充职权的条款来“要权” |
5.3.4 在地方性法规中设立忽视公民权益的条款来“推责” |
第6章 地方立法谦抑的路径 |
6.1 地方立法权的规制 |
6.1.1 尊重和保障个人权利以防止地方立法权侵犯公民权益 |
6.1.2 强化和落实地方立法者责任以确保地方立法权不被滥用 |
6.1.3 转变地方立法参与者的意识以保证地方立法权科学行使 |
6.1.4 厘清社会规范的管辖范围以防止地方立法权不当干预法外空间 |
6.1.5 明晰央地立法领域以防止地方立法权超出法定权限 |
6.2 地方立法活动的规范 |
6.2.1 健全地方立法程序 |
6.2.2 落实地方立法审批备案制度 |
6.2.3 推进地方开门立法制度 |
6.3 地方立法活动的统筹 |
6.3.1 普遍性地方立法事项由省或全国进行统一立法 |
6.3.2 加强省市之间权力机关的联合立法 |
6.4 地方立法活动的优化 |
6.4.1 强化地方立法的立项论证以及地方性法规内容的论证 |
6.4.2 完善地方立法前和地方立法后的评估 |
6.4.3 合理配置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与其他规范性文件 |
余论: 地方立法谦抑与地方立法适度扩张之间的平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7)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南阳月季洲际大会月季博览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内容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2. 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及世界月季洲际大会 |
2.1 园林园艺类博览会概况 |
2.1.1 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源起 |
2.1.2 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分类 |
2.1.3 我国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发展 |
2.2 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2.3 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特征 |
2.3.1 事件性 |
2.3.2 节事性 |
2.3.3 参与性 |
2.3.4 实验性 |
2.3.5 展示性 |
2.4 世界月季洲际大会概况 |
2.4.1 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的诞生及发展 |
2.4.2 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的功能作用 |
2.4.3 世界月季名园 |
2.5 本章小结 |
3. 国内外经典案例研究 |
3.1 国外经典案例 |
3.1.1 2015年里昂世界月季大会 |
3.1.2 惠灵顿植物园诺伍德夫人月季园 |
3.1.3 大卫奥斯汀月季园 |
3.1.4 马恩河谷月季园 |
3.2 国内经典案例 |
3.2.1 2016 年北京世界月季洲际大会 |
3.2.2 常州紫荆公园 |
3.3 案例小结 |
3.3.1 月季专类园分类 |
3.3.2 月季专类园月季的系统分类 |
3.3.3 月季专类园月季历史演变体系 |
4. 月季专类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园区设计研究 |
4.1 月季专类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园区设计原则 |
4.1.1 统一性原则 |
4.1.2 多样性原则 |
4.1.3 生态性原则 |
4.1.4 文化性原则 |
4.2 月季专类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园区规划布局 |
4.3 月季专类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园区月季植物配置 |
4.3.1 月季在月季专类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园区的应用方式 |
4.3.2 月季在月季专类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园区的品种的选择 |
4.3.3 月季在月季专类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园区的种植配置 |
4.4 本章小结 |
5. 南阳月季洲际大会月季博览园规划设计 |
5.1 项目背景 |
5.1.1 世界月季洲际大会 |
5.1.2 南阳与世界月季洲际大会 |
5.2 现状分析 |
5.2.1 城市区位 |
5.2.2 场地区位 |
5.2.3 场地周边用地及场地条件分析 |
5.2.4 南阳举办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的优势 |
5.2.5 场地SWOT分析 |
5.3 设计理念 |
5.3.1 设计愿景 |
5.3.2 设计原则 |
5.3.3 设计策略 |
5.4 规划方案 |
5.4.1 山水空间格局规划 |
5.4.2 公共区域月季大景观规划 |
5.4.3 布展体系与功能分区规划 |
5.4.4 会后协调发展规划 |
5.5 分区规划 |
5.5.1 公共景区布展体系规划 |
5.5.2 月季展示布展体系规划 |
5.5.3 文化博览区 |
5.5.4 商业服务区 |
5.6 专项设计 |
5.6.1 山水空间专项 |
5.6.2 道路专项设计 |
5.6.3 边界空间专项 |
5.6.4 园区建筑专项 |
5.6.5 服务设施专项 |
5.6.6 游憩专项 |
5.6.7 节事活动策划 |
5.6.8 夜景照明专项 |
5.6.9 标识系统专项 |
5.6.10 经济技术指标 |
5.7 种植设计专项 |
5.7.1 种植地形分析 |
5.7.2 月季展示体系 |
5.7.3 世界月季发展 |
5.7.4 世界月季系统分类 |
5.7.5 月季主题园月季种植专项 |
5.7.6 园区景观植物种植策略 |
5.7.7 主题体验区植物种植设计 |
5.7.8 文化博览区植物种植设计 |
5.8 会后运营规划 |
5.8.1 会后运营规划策略 |
5.8.2 会后运营规划设计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附件 |
(8)浅丘型城市河岸带生态防护与整治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区域空间规划与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的时代背景 |
1.1.2 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双修推动城市转型的发展契机 |
1.1.3 城乡空间河岸带生态环境的现实问题 |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
1.2.1 浅丘型城市 |
1.2.2 河岸带 |
1.2.3 生态防护与整治 |
1.2.4 城市规划区研究范围 |
1.3 针对规划问题 |
1.3.1 以被动方式为主导的生态防护实效性欠佳 |
1.3.2 以景观美化为目的的生态整治导致复合功能缺失 |
1.3.3 片段式的规划措施致使整体环境绩效低下 |
1.3.4 均质化的规划方法与分异环境特征不匹配 |
1.3.5 欠协调的管理机制造成规划管控乏力 |
1.4 研究重点、意义与目的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意义 |
1.4.3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2 河岸带生态防护与整治规划问题及相关研究 |
2.1 河岸带生态防护与整治规划主要问题 |
2.1.1 以被动方式为主导——研究对象特征及过程模式认知模糊 |
2.1.2 以景观美化为目的——关联复合功能考虑不足 |
2.1.3 片段式的规划措施——区域系统架构断裂 |
2.1.4 均质化的规划方法——区段差异化特征被忽视 |
2.1.5 欠协调的管理机制——规划层级模糊、衔接力度不够 |
2.2 相关理论及文献研究综述 |
2.2.1 河岸带生态规划理论 |
2.2.2 城市化对河岸带的影响 |
2.2.3 河岸带生态防护与整治相关方法技术 |
2.2.4 河岸带生态防护与整治空间组成要素 |
2.3 国内外实践案例 |
2.3.1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与加冷河修复 |
2.3.2 宁国市河岸带绿地景观规划 |
2.4 本章小结 |
3 浅丘型城市河岸带生态防护与整治特征认知及规划导向 |
3.1 浅丘型城市建设特点与河流水系特征 |
3.1.1 浅丘型城市建设特点 |
3.1.2 河流水系特征 |
3.2 城市河岸带及其防护与整治特征认知 |
3.2.1 系统结构特征 |
3.2.2 空间分异特征 |
3.2.3 边缘效应特征 |
3.3 河岸带建设现状及生态防护与整治规划要素甄别 |
3.3.1 区域河岸带现状梳理 |
3.3.2 现状河岸带规划建设实效性分析 |
3.3.3 生态防护与整治系统过程及空间对象识别 |
3.4 生态防护与整治目标下的河岸带规划导向 |
3.4.1 规划诉求 |
3.4.2 规划总体定位 |
3.4.3 规划应对思路 |
3.5 本章小结 |
4 生态防护与整治导向下河岸带纵向系统构建与功能设定 |
4.1 防护与整治并行的河岸带空间结构组织 |
4.1.1 自然属性结构体系修复 |
4.1.2 社会属性开放体系建设 |
4.2 次级流域河网河岸带纵向系统分区 |
4.2.1 基于河流生态过程的自然样条分区 |
4.2.2 基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城乡样条分区 |
4.2.3 城乡空间河岸带纵向样条分区 |
4.3 分区生态防护与整治对象匹配及功能设置 |
4.3.1 分区生态防护与整治对象匹配 |
4.3.2 融合生态与社会诉求的分区功能设置 |
4.4 多功能导向下区段规划目标设定 |
4.4.1 空间规划目标 |
4.4.2 环境控制目标 |
4.5 本章小结 |
5 融合生态防护与整治的河岸带横向用地布局与场地设计 |
5.1 分异河区河岸带土地利用布局 |
5.1.1 河岸带关联区土地利用特征及影响分析 |
5.1.2 关联区影响下河岸带用地布局策略 |
5.1.3 河岸带用地构成建议 |
5.2 局地河段河岸带场地空间设计 |
5.2.1 河岸带空间要素组成形式 |
5.2.2 河岸带差异化生态控制 |
5.2.3 河岸带生态修复技术方法 |
5.3 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配置 |
5.3.1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
5.3.2 区段绿色基础设施选取 |
5.3.3 典型河段断面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河岸带生态防护与整治规划管控与实施管理 |
6.1 相关规划衔接 |
6.1.1 阶段性规划衔接 |
6.1.2 专项规划衔接 |
6.2 多层级管控体系 |
6.2.1 城乡区域——系统结构管控导引 |
6.2.2 中心城镇——土地利用管控导引 |
6.2.3 街区场地——空间要素管控导引 |
6.3 适应性管理对策 |
6.3.1 综合管理模式 |
6.3.2 明确管理内容 |
6.3.3 创新管理机制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语 |
7.1 主要结论 |
7.2 论文创新点 |
7.3 研究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南阳市桐柏县河岸带调研报告 |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9)基于南阳市气候类型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南阳地区气候特征 |
1.1 日照特征 |
1.2 气温特征 |
1.3 水环境特征 |
1.4 风环境特征 |
2 气候与植物景观设计的关系 |
2.1 光照与植物景观设计 |
2.2 气温与植物景观设计 |
2.3 水环境与植物景观设计 |
2.4 风环境与植物景观设计 |
3 南阳气候特征下植物景观设计策略 |
3.1 植物种类应用 |
3.2 植物种类搭配 |
3.2.1 常绿和落叶的搭配 |
3.2.2 乔、灌、草多层搭配 |
3.3 植物种植方式 |
4 结语 |
(10)南阳市东方欢乐世界主题游乐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题游乐园相关概念界定 |
1.3.1 主题游乐园的定义 |
1.3.2 主题游乐园的特征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
2.1 主题游乐园的景观解析 |
2.1.1 主题游乐园的景观作用 |
2.1.2 主题游乐园的景观特点 |
2.1.3 主题游乐园的景观要素 |
2.1.4 主题游乐园的景观分类 |
2.1.5 主题游乐园的景观设计方法 |
2.1.6 主题游乐园的景观问题 |
2.2 主题游乐园景观设计的相关基础理论 |
2.2.1 需求导向分析 |
2.2.2 旅游资源在景观设计中的利用 |
2.2.3 环境心理在景观设计中的影响 |
2.2.4 景观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
2.3 基于景观规划层面的游乐园主题诠释 |
2.3.1 主题的选择与确定 |
2.3.2 地形山水格局与主题基底 |
2.3.3 总体规划构图对主题的赋形 |
2.3.4 规划结构与主题支撑 |
2.3.5 分区主题与游乐园主题的偶合 |
2.4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 |
2.4.1 上海迪士尼主题游乐园 |
2.4.2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 |
2.4.3 深圳华侨城主题游乐园 |
2.4.4 常州恐龙园 |
2.4.5 韩国乐天世界主题游乐园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东方欢乐世界主题游乐园现状调研及分析 |
3.1 背景研究 |
3.1.1 旅游政策解读 |
3.1.2 总体规划分析 |
3.1.3 旅游地产评估 |
3.1.4 人群结构分析 |
3.1.5 南阳历史文化调研 |
3.2 东方欢乐世界主题游乐园现状情况 |
3.2.1 周边用地性质概况 |
3.2.2 周边环境评价 |
3.2.3 道路交通现状 |
3.2.4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分布 |
3.2.5 场地内部条件分析 |
3.3 东方欢乐世界主题游乐园预期问题分析 |
3.3.1 旅游业相对落后 |
3.3.2 文化水平处于基础阶段 |
3.3.3 文化产业难以整合 |
3.3.4 行业及区域竞争日益加剧 |
3.3.5 周边用地规划不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东方欢乐世界主题游乐园景观设计策略 |
4.1 游乐园主题的选择与确定 |
4.1.1 体现历史文脉的核心主题 |
4.1.2 多元文化并存的主题框架 |
4.2 基于规划层面对主题的表达 |
4.2.1 场地设计对主题的诠释 |
4.2.2 规划结构强化主题表达 |
4.2.3 分区布局激发文化内涵的释放 |
4.3 基于景观层面对于主题的诠释 |
4.3.1 标志性构筑物突出主题 |
4.3.2 景观氛围渲染主题呈现 |
4.3.3 商业营销促进主题外延 |
4.3.4 游乐设施强化主题概念 |
4.3.5 梳理场地条件承载主题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提高南阳市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调查报告[D]. 姚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南阳市城区主要园林绿化树种及生长表现[J]. 尹霞,李振晓,孙新杰,马来顺. 现代园艺, 2020(15)
- [3]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D]. 杨角. 西北大学, 2020(07)
- [4]南阳市园林绿化工作现状及对策[J]. 段景东,常建磊. 乡村科技, 2019(22)
- [5]南阳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J]. 常建磊,段景东. 乡村科技, 2019(22)
- [6]地方立法谦抑论[D]. 吴玉姣. 湘潭大学, 2019(12)
- [7]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南阳月季洲际大会月季博览园为例[D]. 李彦达.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8]浅丘型城市河岸带生态防护与整治规划方法研究[D]. 蔡雪琪. 重庆大学, 2019(01)
- [9]基于南阳市气候类型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 王冰.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 [10]南阳市东方欢乐世界主题游乐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赵欣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标签:月季论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论文; 地方立法权论文; 立法原则论文; 园林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