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针轴承O型保持架的参数设计

滚针轴承O型保持架的参数设计

一、滚针轴承用O型保持架参数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刚[1](2020)在《旋转导引式铣锥在非坍塌型小通径套损井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目前非坍塌型小通径套损井的错断口反复失稳,找通道、打通道困难实际情况,按照导引磨铣的思路,发明制作了旋转导引式铣锥,创新化的改变常规铣锥内部结构,通过推动轴承与单列无保持架滚针轴承的共同配合,实现了铣锥锥体与导引笔尖同心不同轴的相对转动,可有效防止导引笔尖由于磨铣扭矩折断。旋转导引式铣锥通过现场实践,解决了找到错断口后,错断口反复失稳的施工难题,实现了一体化找、打通道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解决了非坍塌型小通径错断井打通道施工周期长、时效差、施工成本高的问题,使非坍塌型小通径套损井的治理有了长足的进步。

屈名[2](2020)在《自动复位阀门电动执行器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电动阀门执行器是以电动机为动力源,通过机械减速装置将动力传递到最终执行轴,由执行轴通过联轴器带动阀门的阀杆运动从而控制阀门启闭的设备。本文以电厂锅炉燃烧系统油角阀为控制对象,研究设计出一款自动复位阀门电动执行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动阀门执行器在系统故障断电或者其突然失电后不能自动复位的问题。该电动执行器主要有电动减速机、齿轮传动机构、棘轮自锁控制机构、凸轮行程控制机构、弹簧储能机构和驱动分离装置组成。其主要创新点是利用扭转弹簧储能原理来实现自动机械复位的功能,并利用棘轮机构和冲压外圈滚针离合器实现动力自锁和驱动分离的功能。通过对油角阀的结构和实际工况的分析,计算出油角阀开闭过程中转角与转矩的关系,并确定了最大转矩和对应的转角数值;对电动执行器总体及关键部件的结构进行设计,研究设计出弹簧复位装置、齿轮传动机构、凸轮行程控制机构以棘轮机构和冲压外圈滚针离合器为核心的动力自锁装置和驱动分离装置;利用三维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和静力学分析,获取了电动执行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以及关键部件的结构强度,从理论上验证了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关键零部件设计的可靠性;试制了电动执行器的样机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电动执行器在系统失电后自动机械复位时间不超过2s,输出扭矩略大于实际工况中开闭阀门所需扭矩,电动执行器各项关键性能指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从而验证了所提结构方案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实用性。该论文有图57幅,表16个,参考文献96篇。

秦生[3](2020)在《无保持架轴承变速曲面设计及动力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滚动轴承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系统的旋转支撑部位,起着承受载荷、减小摩擦阻力、保证回转精度等作用。而轴承中的重要零件保持架,虽然在旋转过程中将滚动体均匀分布,但同时也导致滚动体与之产生滑动摩擦,致使轴承发热、寿命降低;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无保持架滚动体自动离散轴承,拟在轴承外圈设计一个变速曲面,通过变速曲面对滚动体的变径作用,使滚动体有规律的进行减速、加速运动,进而使滚动体产生自动离散作用。对无保持架轴承变速曲面参数设计进行研究。首先,变速曲面的作用是保障无保持架轴承的滚动体能够自动离散,本文采用几何分析法对滚动体经过变速曲面时的特性进行分析,确定滚动体自动离散原理,建立变速曲面各参数方程及相匹配的滚动体数量;其次,对滚动体在滚道内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确定变速曲面对滚动体的离散作用,建立滚动体公转速度及离散间距方程;最后,基于6206型轴承为例进行验证,合理设计变速曲面结构及参数的几种方案。对带有变速曲面的轴承进行动力学分析。由于变速曲面的结构和参数对轴承的振动有直接影响,首先,对滚动体与变速曲面之间接触进行分析,确定滚动体由于变速曲面的引入所产生的时变位移影响因素,建立滚动体时变位移方程;其次,基于Hertz理论对轴承各零件间的作用力进行分析,建立滚动体与常规滚道、滚动体与变速曲面之间的接触力方程;最后,结合滚动体与变速曲面接触过程中接触变形、时变位移、接触力以及冲击力对振动的影响,建立带有变速曲面的轴承振动微分方程,并基于MATLAB-“Runge-Kutta”法进行求解,优选变速曲面结构参数。为了验证滚动体的运动特性和因变速曲面而产生的冲击振动,对滚动体滚过变速曲面过程进行动力学虚拟仿真验证,结合数值分析结果,对滚动体的离散效果、离散间距、公转速度和振动加速度等参数进行分析,验证之前理论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搭建物理样机,对无保持架轴承滚动体离散情况进行试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变速曲面结构和参数设计的合理性。本文提出的无保持架滚动体自动离散轴承,极大地降低了轴承的摩擦阻力,对提高轴承的寿命具有一定的意义。

肖洪[4](2018)在《月面钻取采样行星传动部件温升及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回转驱动部件是月面探测器钻取采样装置的回转动力输出部件,为系统执行末端的采样钻具提供足够的回转碎岩动力。回转驱动部件由回转电机及行星传动部件两部分组成,行星传动部件由双排2K-H型行星齿轮机构串联而成。与地面环境相比,月球表面环境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具有高真空、强辐射、昼夜温差大等特点。本文将针对月面极端的环境条件,以行星传动部件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月面工作过程中的温升特性以及考虑温度因素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理论研究,并进行相应的验证试验。月面昼夜温差达到340℃以上,最高温度超过160℃,月球的大气压力在10-10kPa左右,在缺少气体介质的情况下,行星传动部件产生的热量无法实现热对流,只能通过热辐射和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出去,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润滑剂失效、材料强度下降以及电子元器件的不可逆损坏等严重后果。行星传动部件是外壳固定的封闭结构,内部零部件均围绕自身轴线及中心轴线回转,无法直接测量其内部温度。本文将采用理论计算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行星传动部件温升预测理论体系。首先使用热网络法对其内部温升进行理论计算,将其二维模型划分为热网络节点,计算节点间的辐射热阻及导热热阻,根据热节点间的传热关系得到行星传动部件的热网络模型,基于拟Newton法进行求解,快速得到行星传动部件内部温度场及温升较高区域。其次使用有限元法对其内部温升进行仿真分析,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行星传动部件的三维模型,根据热网络法的计算结果对模型合理划分网格,对温升较高的位置划分细致的网格,准确设置接触面并在相应位置施加热源载荷,实现基于有限元法的行星传动部件内部温度场高效率计算。最后,引入一组工作参数,得到行星传动部件内部温度场的计算结果。为了验证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基于高低温真空箱搭建了模拟月面环境的温升测试试验平台。通过改变工作转速、工作负载和环境温度,共进行了60组温升对比试验。通过对比热网络法计算结果、有限元法仿真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验证了热网络法的正确性以及有限元法的准确性;通过对比热网络法与有限元法中相同节点的温升值,确定了行星传动部件内部的温度场分布及传热路径;通过对比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温升结果,分析了工作转速、工作负载及环境温度对温升的影响,并得到了行星传动部件内部温度最高区域的温升计算模型;最后引入一组行星传动部件考核试验的工作参数,使用理论方法预测了内部温度场分布,基于计算结果指导并改善了采样器的工作模式。基于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到行星传动部件温度场预测体系,并对实际工程进行指导。行星传动部件在月面工作过程中,温度的大范围变化会对其齿形及传动特性产生显着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轮齿受热变形机理,得到了发生热变形后的实际齿廓极坐标参数方程,绘制了齿侧间隙及啮合刚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建立了36自由度的行星传动部件平移-扭转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时变啮合刚度、啮合阻尼、齿侧间隙、误差等因素。在Matlab软件中编写程序并求解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到了行星传动部件固有频率及对应的振型。基于振动台进行了行星传动部件固有特性测试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引入温度因素,分别计算了300℃和-300℃条件下行星传动部件的固有频率及振型,研究了温度对固有特性的影响。为了避免刚度与响应之间由于量级相差过大而产生误差,将运动微分方程组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基于Runge-Kutta法编写求解程序,对运动微分方程组进行了求解。通过时域响应历程、相平面图、Poincare映射图等分析手段,对各构件在各方向上的振动响应进行了研究。搭建了行星传动部件测试试验台,通过改变工作转速和负载进行了对比试验,测试行星传动部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时域及频域特性,对比了转速和负载对振动响应的影响。最后,引入温度因素,基于分岔理论,研究了啮合刚度、啮合误差和阻尼比等随温度变化的参数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梁顺生[5](2018)在《乙烯装置干燥器电动阀故障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根据乙烯裂解装置干燥器进出口电动阀执行机构频繁故障情况,结合阀门的工作情况、选型、结构形式,分析电动执行机构故障原因,并从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上提出了改进方法,从而延长电动阀寿命。

铁晓艳,张振潮,侯喜林,徐禹田,侯亚新[6](2017)在《PK型保持架兜孔拉削装置的设计》文中认为针对PK型保持架兜孔结构,设计专用拉削兜孔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传动系统、工件支承机构、工件夹紧机构以及工件上下料机构组成。通过伺服电动机驱动传动系统,借助蜗轮蜗杆实现摆动分度运动,由电气控制工件的支承与夹紧,从而实现兜孔拉削装置的全自动工作循环。新装置改善了PK型保持架兜孔的表面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王澔潼[7](2017)在《液压挖掘机履带支重轮密封失效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支重轮是液压挖掘机履带行走装置的重要组成元件,其工作环境恶劣,承受载荷复杂,失效率较高,影响着挖掘机的工作安全和生产效率。本文结合校企合作项目“XE60CA液压挖掘机履带行走装置性能分析及故障机理研究”,对液压挖掘机履带支重轮的密封失效问题进行了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通过挖掘机整机试验得到了支重轮在典型工况下的受力,并基于实测载荷对支重轮总成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设计并制造了支重轮测试试验台,通过试验对支重轮的漏油原因及密封失效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在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履带行走装置故障机理及浮动油封的研究现状,归纳了目前对于履带故障机理及浮动油封研究的主要方法。对液压挖掘机履带行走装置的结构进行了介绍,并通过理论计算和虚拟样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挖掘机履带支重轮在典型行驶及挖掘工况下的受力进行了分析。通过液压挖掘机整机试验,实测了挖掘机直行、转向及挖掘等典型工况下的支重轮的实际受力情况。利用实测载荷对支重轮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极限工况下支重轮总成各部分的应力状态。分析结果表明,支重轮自身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支重轮漏油并不是由于其自身强度刚度不足导致的。对支重轮的密封结构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密封性能进行了理论计算,对支重轮可能发生漏油的位置进行了分析。设计并制造了支重轮测试试验台,利用该试验台对支重轮进行了实际工况的模拟试验,确定了支重轮的实际漏油位置及密封失效原因。在ABAQUS软件中建立了浮封胶圈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浮封胶圈工作时的应力及压力状态。为了减少支重轮漏油故障的发生,延长支重轮的使用寿命,针对支重轮密封失效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本文通过试验的方法实测了支重轮在典型工况下的实际受力情况,通过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支重轮的漏油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为支重轮及其密封组件的改进设计及优化提供了参考。

卢泽宸[8](2016)在《环孔应力释放设备及工艺》文中研究表明深部地下工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高应力环境,地下工程的开采均是在高应力环境下进行,围岩岩爆、塌方、大变形等高应力灾害成为影响深部岩土工程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因素,准确测量深部应力场对确定岩体稳定性以及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环孔应力释放法是一种测量围岩应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环孔非完全应力释放测量法能够提高深部高应力测量精度,但尚未有成熟通用的释放设备。本文就是围绕该方法对应力释放设备和工艺开展研究工作,首先研发了围岩表面应力环孔释放钻机,解决了钻进释放过程中表面应力变化信息的连续传输问题,实现了钻进释放过程中应力变化的实时测量;优化了钻机结构;采用ABAQUS软件模拟了围岩应力钻孔释放过程,揭示了释放规律,分析了孔径、孔距等因素对释放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自主研发的释放设备成功的在红透山铜矿地下1200m深部巷道内进行了围岩表面应力释放原位试验,总结了释放工艺。结果表明该设备方便有效。

赵丹[9](2008)在《滚动轴承参数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文中指出滚动轴承是典型的通用机械零部件,其应用范围几乎涉及所有民用和国防领域。从滚动轴承的结构特点出发,结合现代的参数化设计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基于三维设计软件Pro/ENGINEER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滚动轴承进行设计和分析,使得设计模型能够迅速地重构,有利于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对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滚动轴承的外形尺寸与安装使用有关,且已标准化,但其内部结构参数要根据使用场合进行设计,系列化程度较高,适合采用参数化设计方法。通过对三维设计软件Pro/ENGINEER的二次开发,创建了滚动轴承的参数化设计系统,通过输入滚动轴承的外形参数,实现了滚动轴承其他各参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校核,以及滚动轴承三维实体模型的迅速重构。该系统能够协助设计人员进行滚动轴承设计,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滚动轴承的性能分析是其设计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的难点在于滚动体和内外套圈滚道的接触分析问题。滚动轴承的接触分析是非线性问题,赫兹理论对这类接触问题的计算给出了解析方法,但该方法计算过程繁琐,且由于其所做假设的理想化,该方法的应有范围有一定的限制。本文借助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滚动轴承的接触问题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与赫兹理论计算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分析精度可以通过网格单元长度进行控制。应用ANSYS对滚动轴承接触问题进行分析,为滚动轴承接触分析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丁兴柱,侯勇,李炜,辛晓民[10](2003)在《滚针轴承用O型保持架参数设计》文中提出外圈带双挡边直径径向定位用O型保持架 ,采用大间隙内冲窗孔直接形成内锁口的冲裁斜度实现内锁针 ,比原来采用车制K型保持架减少了车槽工序、增加窗梁厚度 ,使强度增强 ,变形扭曲小 ,锁针可靠

二、滚针轴承用O型保持架参数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滚针轴承用O型保持架参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旋转导引式铣锥在非坍塌型小通径套损井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旋转导引式铣锥整体结构
2 工作原理
3 施工工艺及要求
    3.1 下井前检查
    3.2 施工步骤及要求
4 现场应用及效果分析
5 结论

(2)自动复位阀门电动执行器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电动阀门执行器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章节安排
2 油角阀工况分析及研究
    2.1 油角阀的工作原理
    2.2 油角阀转矩计算
    2.3 本章小结
3 电动执行器总体方案设计及理论分析
    3.1 电动执行器的总体设计
    3.2 弹簧复位装置的设计
    3.3 传动系统的设计
    3.4 动力自锁与分离装置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电动执行器及关键部件的性能分析
    4.1 基于SolidWorks的三维模型建立及其虚拟装配
    4.2 有限元分析软件
    4.3 关键部件的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4.4 电动执行器的模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电动执行器的性能测试试验
    5.1 试验装置选择及简介
    5.2 试验内容
    5.3 试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无保持架轴承变速曲面设计及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特殊轴承结构研究现状
        1.2.2 轴承动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无保持架轴承变速曲面设计及运动性能分析
    2.1 无保持架轴承变速曲面整体方案设计
        2.1.1 滚动体自动离散原理
        2.1.2 变速曲面方案设计
    2.2 滚动体运动性能分析及变速曲面参数确定
        2.2.1 滚动体与变速曲面接触几何分析
        2.2.2 轴承滚动体运动特性分析
        2.2.3 变速曲面参数的确定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带有变速曲面的轴承动力学模型分析
    3.1 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接触位移与时变位移
        3.1.1 滚动体与常规滚道之间的弹性位移量
        3.1.2 变速曲面引起的时变位移
    3.2 带有变速曲面的轴承各零件间的作用力分析
        3.2.1 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接触力分析
        3.2.2 滚动体与局部变速曲面之间的接触力分析
    3.3 带有变速曲面的轴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3.1 局部变速曲面所引起的振动机理分析
        3.3.2 轴承动力学微分方程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带有变速曲面的轴承仿真及试验分析
    4.1 轴承运动学仿真分析
        4.1.1 仿真模型的建立及仿真参数确定
        4.1.2 轴承滚动体离散仿真分析
        4.1.3 轴承滚动体冲击加速度仿真分析
    4.2 轴承滚动体离散试验验证
        4.2.1 轴承变速曲面的加工原理及分析
        4.2.2 轴承滚动体离散试验物理样机的搭建
        4.2.3 轴承滚动体离散试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月面钻取采样行星传动部件温升及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月球环境概述与探测活动
        1.2.2 行星传动部件温升特性分析研究现状
        1.2.3 行星传动部件动力学特性分析研究现状
        1.2.4 分析与启示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月面钻取采样行星传动部件温升预测体系理论
    2.1 引言
    2.2 月面钻取采样任务需求及行星传动部件结构设计
        2.2.1 月面钻取采样任务需求
        2.2.2 月面钻取采样回转驱动部件的组成
        2.2.3 月面钻取采样行星传动部件的结构设计
    2.3 行星传动部件内部摩擦热源计算
        2.3.1 齿轮摩擦热源的计算
        2.3.2 轴承摩擦热源的计算
    2.4 基于热网络法的温度场分析模型建立
        2.4.1 热网络法的基本原理
        2.4.2 热阻的计算
        2.4.3 行星传动部件热网络法研究
    2.5 基于有限元法的温升预测体系模型建立
        2.5.1 温度场热平衡方程及边界条件
        2.5.2 齿轮摩擦热源的计算与施加
        2.5.3 有限元法瞬态温度场分析技术路线
    2.6 基于理论方法的行星传动部件温度场计算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月面钻取采样行星传动部件温升特性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行星传动部件模拟月面环境试验台概述
        3.2.1 模拟月面环境试验台的搭建
        3.2.2 磁流体密封装置的阻抗力矩测试
        3.2.3 热真空试验矩阵
    3.3 温升理论值与测试值对比分析
        3.3.1 摩擦功率损失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对比
        3.3.2 表面节点温升理论值与试验值对比分析
        3.3.3 温度场分布及传热路径分析
        3.3.4 行星传动部件温升敏感度分析
    3.4 温度最高区域的温升历程及温升数学模型
    3.5 实际工况下温度最高区域的温升历程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温度因素的行星传动部件固有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考虑温度因素的渐开线圆柱齿轮轮齿变形机理分析
    4.3 轮齿受热变形对行星传动部件的影响机理分析
        4.3.1 轮齿变形对齿侧间隙的影响研究
        4.3.2 轮齿变形对啮合刚度的影响研究
    4.4 行星传动部件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4.1 行星传动部件坐标系及弹性变形研究
        4.4.2 行星传动部件的受力分析及动力学方程
    4.5 行星传动部件固有特性理论分析
        4.5.1 系统特征值问题描述
        4.5.2 高速级行星轮系振动模态及分析
        4.5.3 低速级行星轮系振动模态及分析
        4.5.4 两级行星轮系耦合振动模态及分析
    4.6 行星传动部件固有特性试验研究
        4.6.1 行星传动部件振动试验方案设计
        4.6.2 行星传动部件振动试验结果分析
    4.7 温度对行星传动部件固有特性影响研究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温度因素的行星传动部件动力学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运动微分方程的无量纲化处理
    5.3 行星传动部件动力学特性理论研究
        5.3.1 数值求解方法原理
        5.3.2 行星传动部件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
    5.4 行星传动部件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5.4.1 行星传动部件动态特性测试试验台搭建
        5.4.2 动力学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温度对行星传动部件动力学特性影响研究
        5.5.1 啮合误差变化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5.5.2 啮合刚度变化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5.5.3 阻尼比变化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乙烯装置干燥器电动阀故障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故障现象
2 故障原因分析
    2.1 对阀门轴向力的核算
    2.2 原因分析
3 措施及对策

(6)PK型保持架兜孔拉削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PK型保持架结构及技术要求
2 兜孔拉削装置设计方案
3 机械结构
    3.1 传动系统与工作循环
        3.1.1 主传动
        3.1.2 进给运动
        3.1.3 分度摆动机构
    3.2 工件支承机构
    3.3 工件夹紧机构
    3.4 自动上下料机构
    3.5 关键技术说明
4 控制系统
    4.1 电气控制
    4.2 动作循环
5 改进效果
6 结束语

(7)液压挖掘机履带支重轮密封失效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履带行走装置失效机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浮动密封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液压挖掘机履带支重轮受力分析
    2.1 履带行走装置结构
    2.2 液压挖掘机履带支重轮受力理论分析
        2.2.1 工况确定
        2.2.2 直行工况支重轮受力分析
        2.2.3 转向工况支重轮受力分析
    2.3 液压挖掘机履带支重轮受力仿真分析
        2.3.1 液压挖掘机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2.3.2 直行工况仿真分析
        2.3.3 原地转向工况仿真分析
        2.3.4 典型挖掘工况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实测载荷的支重轮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3.1 液压挖掘机履带支重轮结构
    3.2 支重轮总成所受载荷及测试方法分析
        3.2.1 支重轮所受垂向载荷
        3.2.2 支重轮所受侧向载荷
        3.2.3 支重轮载荷测试方案
    3.3 支重轮载荷测量试验研究
        3.3.1 直行工况支重轮受力
        3.3.2 原地转向工况支重轮受力
        3.3.3 差速转向工况支重轮受力
        3.3.4 挖掘工况支重轮受力
    3.4 支重轮总成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3.4.1 几何模型的建立
        3.4.2 支重轮总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3 分析工况的确定与载荷分析
        3.4.4 挖掘工况下支重轮有限元计算及结果分析
        3.4.5 原地转向工况下支重轮有限元计算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支重轮密封失效原因试验研究
    4.1 支重轮总成浮动油封密封性能计算
        4.1.1 支重轮内部浮动油封结构
        4.1.2 浮动油封密封性能理论分析
        4.1.3 密封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4.2 支重轮漏油原因试验研究
        4.2.1 试验装置
        4.2.2 支重轮试验
        4.2.3 支重轮试验结果
        4.2.4 支重轮具体漏油位置及漏油原因分析
    4.3 浮动油封橡胶圈有限元分析
        4.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4.3.2 材料属性的定义
        4.3.3 施加约束及载荷
        4.3.4 有限元模型的划分
        4.3.5 浮封胶圈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支重轮密封失效改进方案
    5.1 优化浮封胶圈材料
    5.2 改进装配工艺
    5.3 改进轴座加工工艺
    5.4 采用多层密封
    5.5 加装平面推力滚针轴承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的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8)环孔应力释放设备及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钻孔设备的研究现状
        1.3.1 潜孔钻机
        1.3.2 麻花钻
        1.3.3 矿用岩芯钻机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2章 岩体应力测量方法及原理
    2.1 地应力基本概念
    2.2 岩体的力学性质
        2.2.1 岩石的强度
        2.2.2 岩石的变形性质
    2.3 地应力测量方法
        2.3.1 水压致裂法
        2.3.2 应力解除法
        2.3.3 声发射法
        2.3.4 应力恢复法
        2.3.5 应力释放法
    2.4 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和改进方法
        2.4.1 环境因素的影响及温度补偿技术
        2.4.2 岩石特性的影响及其修正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孔应力释放钻机设计
    3.1 研发钻机的意义
    3.2 钻机设计思路
        3.2.1 设备核心设计
        3.2.2 减重设计
        3.2.3 传动设计
    3.3 钻机主体
        3.3.1 电机整体组成
        3.3.2 钻机机身
        3.3.3 冷却系统
    3.4 行进机构
        3.4.1 丝杠及螺母套
        3.4.2 滚珠丝杠支撑座
        3.4.3 导轨及滑块
    3.5 传动系统
    3.6 钻机性能评述
        3.6.1 钻机优点
        3.6.2 钻机性能参数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齿轮传动系统及优化
    4.1 齿轮传动强度理论分析
        4.1.1 标准直齿轮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4.1.2 标准直齿轮齿根弯曲强度计算
    4.2 轮齿啮合强度模拟分析
        4.2.1 基于ANSYS软件的轮齿啮合建模
        4.2.2 结果分析
    4.3 齿枪动态啮合分析
        4.3.1 ABAQUS动态分析介绍
        4.3.2 齿轮动态分析步骤
        4.3.3 结果分析
    4.4 模态分析
        4.4.1 模态分析的意义
        4.4.2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4.4.3 模态分析方法
        4.4.4 齿轮模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孔应力释放过程模拟
    5.1 环孔释放模拟分析过程
    5.2 结果分析
        5.2.1 不同应力条件下应力释放规律研究
        5.2.2 不同钻孔直径条件下应力释放规律研究
        5.2.3 钻孔间距对释放规律的影响
        5.2.4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释放规律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红透山铜矿深部巷道围岩应力释放试验
    6.1 红透山铜矿介绍
    6.2 红透山铜矿矿岩性质
    6.3 红透山铜矿地应力分布
    6.4 测量工艺
        6.4.1 测量准备
        6.4.2 测点选取
        6.4.3 测量步骤
    6.5 实验数据整理
    6.6 数据分析
        6.6.1 应变随钻孔深度变化
        6.6.2 应力随钻孔深度变化
        6.6.3 应力释放率随钻孔深度变化
        6.6.4 数值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
    6.7 误差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滚动轴承参数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滚动轴承工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滚动轴承参数化设计系统的研究现状
    1.5 滚动轴承有限元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1.6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2 滚动轴承参数化设计系统
    2.1 滚动轴承参数化设计内容
    2.2 系统模块划分与功能目标
    2.3 系统开发工具
    2.4 系统开发流程
    2.5 本章小结
3 滚动轴承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
    3.1 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过程
    3.2 Pro/Toolkit应用程序开发环境设置
    3.3 设计参数
    3.4 主参数设计
    3.5 内、外圈设计
    3.6 保持架设计
    3.7 铆钉选取
    3.8 本章小结
4 滚动轴承的赫兹接触分析
    4.1 接触问题的研究内容
    4.2 滚动轴承接触分析的基本知识
    4.3 接触应力和变形
    4.4 接触应力和变形的简化计算
    4.5 深沟球轴承的接触应力和变形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 ANSYS的滚动轴承接触分析
    5.1 接触问题特性
    5.2 ANSYS分析接触问题的过程
    5.3 球与板的接触
    5.4 球与滚道的接触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10)滚针轴承用O型保持架参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持架结构改进
2 外圈尺寸确定外圈滚道直径D1由下式确定
3 保持架尺寸确定
    3.1 保持架公称外径Dc
    3.2 保持架内径dc1
    3.3 窗孔引导部位的公称宽度bc
    3.4 窗孔内锁口宽度bc2的选取
    3.5 斜角β的确定
    3.6 β角与ε′的关系
    3.7 窗孔宽度b′c2的计算
4 冲裁间隙δ与ε′、β的关系

四、滚针轴承用O型保持架参数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旋转导引式铣锥在非坍塌型小通径套损井中的应用[J]. 李刚.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11)
  • [2]自动复位阀门电动执行器设计与研究[D]. 屈名.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无保持架轴承变速曲面设计及动力学研究[D]. 秦生.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4]月面钻取采样行星传动部件温升及动力学特性研究[D]. 肖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5]乙烯装置干燥器电动阀故障分析及对策[J]. 梁顺生. 化工管理, 2018(31)
  • [6]PK型保持架兜孔拉削装置的设计[J]. 铁晓艳,张振潮,侯喜林,徐禹田,侯亚新. 轴承, 2017(11)
  • [7]液压挖掘机履带支重轮密封失效分析及试验研究[D]. 王澔潼. 吉林大学, 2017(09)
  • [8]环孔应力释放设备及工艺[D]. 卢泽宸. 东北大学, 2016(07)
  • [9]滚动轴承参数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D]. 赵丹. 山东科技大学, 2008(02)
  • [10]滚针轴承用O型保持架参数设计[J]. 丁兴柱,侯勇,李炜,辛晓民. 轴承, 2003(01)

标签:;  ;  ;  ;  ;  

滚针轴承O型保持架的参数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