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业期刊编辑观念的转变

论林业期刊编辑观念的转变

一、论林业期刊编辑观念的转型(论文文献综述)

袁梦,谷俊朝,程慧娟[1](2021)在《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对学术期刊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5G技术的应用,线下内容搬到线上服务广泛开展,开放获取已是大势所趋;基于移动端的智能化、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不断成为主流,新一代知识服务模式已经开启。本文主要围绕学术期刊面临的现状,分析其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当下探讨学术期刊转型及其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提出学术期刊不仅要将创意、技术和学术推向一体化融合,还要坚持内容为王、以人为本,抓住新兴技术下的全新机遇,促进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

董维春,袁家明,刘晓光[2](2021)在《二十世纪前半叶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考略——以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为主线》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社的一批核心成员学成归国来到南京,他们以中央大学农学院(含其前身)和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中心,促成了清末农务学堂办学模式向现代农业科学教育模式的转型。这批农学家先后参与创办了民国时期10个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了50多种学术期刊,促进了现代农业与生物科学知识在中国的引进、传播、本土化和学术共同体建设,为改造中国传统农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以中央大学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主线,对其师生参与创建的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学术期刊的创立过程、主要负责人、关注主题、发展演变等历史事实进行了整理,为研究近现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演变提供系统史料。

蔡小虎,王晓琴,欧亚非,刘天浩[3](2018)在《《四川林业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与发展对策》文中指出期刊影响因子是期刊质量和论文水平的重要指标。以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09年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分析了期刊在学科中所处位置、即时年度动态等,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突出刊物特色,制定用稿规划;更新投稿系统,缩短审稿周期;加强编辑管理,强化服务意识等三大对策,促进期刊的稳定发展。

诸葛寰宇[4](2017)在《中国林业传媒融合现状调研报告》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和互联网科技技术的不断普及,“媒体融合”逐渐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我国产业领域、学术领域和政治领域皆颇为关注的重大问题。针对林业行业的“媒体融合”,不仅对林业甚至生态文化层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急迫的、切实的、积极的意义,也对各个林业媒体的数字化转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其传媒事业的推陈出新。林业媒体在宣传国家林业政策、公布公开林业信息、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的出现对林业传媒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它不仅能够带来信息的快速发布以及获得途径变多等优势,同时也会带来信息真假难以分辨等负面影响。传统林业传媒自身是具备一定优势的,在未来的发展中只需将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两个形式融合在一起,通过专业化的定位、多媒体共同发展、采取多种营销策略以及抓住政策机遇,林业传媒一定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为我国的林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林业拥有大量丰富的其他专业无法替代的内容资源,故文章对我国林业传媒中的期刊、报社、网络、电视、出版社,一共5个传媒系统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剖析各个传媒系统的数据和资料,了解媒介融合相关现状及问题寻找突破,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我国林业媒体找到适合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发展转型之路。因此,对林业传媒融合发展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利于我国林业发展、生态建设展示自己的形象、发出自己的声音。

李甜江[5](2017)在《论云南森林康养业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森林康养是近年来国际非常流行的一种健康体验模式,集林业、医疗、卫生、养老、旅游、教育、文化等于一身,并逐渐发展为一个新兴产业,是未来森林服务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云南省森林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森林康养业的充分条件。文中介绍了中国森林康养业的发展概况;探讨了云南省森林康养业的发展途径,主要包括编制规划、建设内容及保障制度等。

周晓辉[6](2017)在《2010-2016年《地理教学》杂志文献计量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地理教育类期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体现国家、地区的教育发展,还可以体现地理学科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发展,也可以侧面反映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有助于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的目的是:本文对2010-2016年《地理教学》杂志进行文献计量学评价及研究,了解期刊现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为期刊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期刊学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提供一些可借鉴和参考的建议。研究的结果是:(1)栏目设计总体较合理,类型多样,不乏特色栏目,但栏目数量过多且名称不统一;(2)改版为半月刊后,载文量增大,为3621篇,期均载文量为21.55篇,但信息密度和期均篇数在不断下降,总页数和篇均页数则在不断增加,期刊学术质量下滑;(3)基金论文总数呈增长趋势,基金论文比为7.40%,期刊学术质量为"良";(4)杂志拥有一批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人数为179人,作者主要来源于普通中学和高等院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但分布极不均衡;(5)作者的增量较小,复量过大,新老力量比例不恰当;(6)该刊引文量为5147篇,篇均引文量为1.63篇,引文语种以中文为主,引文类型以期刊、图书和学位论文为主;(7)期刊的普赖斯指数为38.74%,年度自引率为6.53%。

周悦[7](2016)在《四川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管理冲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川省作为大熊猫“人口大省”,已建立42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全省61.5%的野生大熊猫和49.5%的大熊猫栖息地在自然保护区内获得有效保护。为保障野生大熊猫生态廊道完整性,全省共有12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将周边社区集体林纳入到保护区中统一管理,造成社区经济发展与保护区资源保护产生冲突。随着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民的权属意识快速加强,权益主张逐步凸显,既有的利益矛盾存在加剧的可能。鉴于此,本研究对当前自然保护区内的集体林管理冲突问题给予关注,并分别从保护区和社区视角探究影响冲突产生、冲突强度的因素,为提高保护区内集体林地管理有效性和促进保护区与社区的和谐发展提供借鉴参考。首先,本文基于对文献成果和相关理论的总结,构建集体林管理冲突分析的理论框架,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对四川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及区内集体林形成历史进行梳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大熊猫保护区的集体林分布和管理现状进行研究。第三,着重对集体林管理冲突的主体、类型、特征、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保护区层面导致冲突产生的因素。第四,运用二元Logit和Probit回归模型,结合针对社区群众调研获得的一手数据,对影响是否产生冲突及冲突是否激烈的因素进行量化研究。研究表明,集体林管理冲突普遍存在于保护区与社区之间;就保护区层面而言,区内集体林比重、集体公益林比重、补偿补助机制、社区共管、管理机构人才素质等因素对冲突的产生具有显着影响;就社区群众层面而言,家庭纳入保护区的集体林面积、在本地居住时间、年均干柴使用量、保护区建立是否造成家庭收入减少、遇到不公平待遇是否维权等因素对冲突产生具有显着正影响;家庭是否有集体林纳入保护区对激烈冲突产生具有显着正影响;此外,是否知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于冲突是否产生的影响效果因受访家庭中是否有村干部而产生差异,相比于普通村民,村干部更容易因改革给区外集体林发展带来的惠益而与保护区产生冲突。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科学调整保护区内集体林比重;第二,优化保护区集体林补偿机制;第三,提高保护区自身管理能力;第四,提倡社区共管方式;第五,建立管理冲突预防与治理机制。

黄广远[8](2012)在《北京市城区城市森林结构及景观美学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和功能是其首要特征,了解城市森林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协调城市森林多种功能的发挥是更好地建设城市森林的关键。而城市森林景观质量是其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北京市城区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以群落学调查为基础,对城市森林的植物组成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对景观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典型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和主要树种的单体景观美学质量进行了评价、对景观美学质量预测检验进行了研究。以此阐述北京市城区城市森林的结构特征、探究结构与景观质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影响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主要因子。以进一步为北京城市森林的景观建设和改造优化实践提供参考、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北京市城区城市森林依据群落外貌的优势种类型可划分为71个群落类型,分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四种外貌类型和七种生活型类型。城区城市森林植物108科323属633种,分别占北京市植物总科、属、种数的63.12%、33.82%和29.62%,总体数量偏低;在木本植物中,松科、杨柳科、蔷薇科等构成了城区城市森林植物群落的优势科;乡土种仅占全北京乡土种的22.00%,比例偏低,而引进种占全北京引种植物的48.30%,国外引进种占20.68%,比例偏高;木本植物乡土种低于外来种;乡土乔木、灌木、草本种占北京山区野生乔木、灌木、草本种的62.22%、53.45%和23.56%。受地带性的影响同时在城市化建设的人为干扰下表现出一定的变异性;乡土植物利用不够,尤其灌木和草本植物乡土种有十分大的应用潜力;少数几个种应用频度高而多数种应用频度低,是造成植被景观单一的原因之一。(2)受人为因素干扰,乔、冠、草不同层次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城市森林绿地有一定的差异,总体多样性指数以草本层最高;乔、冠、草不同层次的Patrick指数为以草本层最高、灌木层最低、乔木层居中;Pielou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城区城市森林的建设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规律性较差,木本Simpson指数、Patrick指数、草本和乡土草本Patrick指数都呈高斯模型的变化趋势;草本Simpson指数呈指数模型变化趋势;乡土木本种Patrick指数呈球状模型变化趋势;半方差曲线中木本Patrick指数、乡土草本种Patrick指数和草本Patrick指数的基台值最高;木本Patrick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结构方差比最高;木本Simpson指数各个方向异质性差;乡土木本种Patrick指数在不同方向上,基台值、块金值和变程均不相同,具有条带状各向异性的特征,表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木本Patrick指数在大斑块中间分布有值更高或更低的小斑块,南、北部有一定的差异;草本Patrick指数值除西北部较高、市中心区较低外,其余地方插值图斑块边界复杂、斑块破碎化较严重、斑块呈交错分布;乡土种Patrick指数值规律性明显,市中心区低、向市区四周延伸逐渐增加;北京城区城市森林植物种组成状况明显受到人为干扰,种类和分布都产生了复杂变化。(3)以实际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初选评价因子,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层次分析法、统计评判法等对影响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指标进行筛选,最后确定郁闭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胸径分布、林分密度、枯枝明显度、空间联系性、观赏特性多样性、灌草统一度、枯树倒木、枯枝落叶等23个指标是影响北京城区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4)应用AHP法、SMPPC法、TOPSIS法和SBE法四种方法分别对城市森林景观样地进行评价,四种不同评价方法获得的景观值不存在显着性差异,都能够体现整体景观特征,可信度较强。心理物理学的SBE法以大众品味作为评判标准,评价结果具有数量基础,操作简单易行,且结果可信度高,SBE法仍然是当前行之有效的城市森林景观评价方法;其余三种方法评价客观性强,但过程比较复杂。实践中四种评价方法可以结合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评价方法不断涌现,对于城市森林景观建设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5)采用SBE法评价城市森林景观质量,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景观美景度以近自然公园最高、郊野公园最低;不同植被类型景观质量以阔叶纯林、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最高、常绿针叶纯林最低;采用多元数量化方法,构建了不同城市森林类型景观美景度模型;利用曲线回归构建了单因素模型,各模型拟合度高,可以反映不同城市森林绿地和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美学质量特征,郁闭度、草本盖度、林分密度对景观的影响都呈二次曲线模型;调整林分结构使林分密度、郁闭度等处于中等级别以形成良好的景观空间是今后建设的重点;这为进一步城市森林的景观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据。(6)景观美景度法和灰色关联法对城市森林树种单体景观的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单体景观评价显示,针叶树景观质量高于阔叶树、外来种高于乡土种;城区城市森林中Ⅰ、Ⅱ级景观乔木树种各占18.97%和63.79%,它们在城市森林中出现频率和单种数量均占绝对优势,体现了北京城市森林的整体景观面貌和风格特色;外来树种丰富了城市森林景观内容,但更要加大乡土种的应用力度,使其充分发挥景观效果。(7)以不同模型对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进行预测评价,卡方统计检验说明实测值与五种模型的预测值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五种模型的预测值都是合理的。进一步分析,BP模型预测精度高、稳定性好、风险低,预测合格率达90%,同时其决定系数高,线性关系好;总体上BP模型的预测检验效果最好,建议使用BP模型进行城市森林景质量的预测评价。(8)典型公园城市森林景观引入POE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城市森林景观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景观质量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要以多学科知识为指导、循序渐进,不断提高景观质量。

赵铁珍,赵萱,许勤[9](2011)在《SCI林业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特点分析及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林业科技期刊对于林业科技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概述了SCI收录的16种林业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分析了期刊在出版运作、期刊评价、编辑机构建设、论文投稿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可供我国林业科技期刊办刊借鉴的启示性建议,即专业化、集团化、市场化、专门化和网络化办刊。

王秋平[10](2009)在《行业期刊的生存现状及数字化未来》文中认为一、我国行业期刊的现状我国行业期刊大多出身于所属行业,一般是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主办或下属的研究所、出版社等主办的,也有一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主办的。行业期刊具有出身不同、贫富悬殊,种类繁多、发展不均,观念陈旧、包装落伍,和难破体制,难越自身的特点。

二、论林业期刊编辑观念的转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林业期刊编辑观念的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1)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面临的现状
二、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
    (一)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二)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措施
三、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
    (一)借助网络优势,建立期刊网站和微信公众号
    (二)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优先出版模式
    (三)引进和培养新媒体编辑人才,重视人才建设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刊媒深度融合
四、结语

(2)二十世纪前半叶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考略——以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为主线(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一)《中华农学会报》/《作物学报》
    (二)《中国农学通报》
    (三)《农学学报》
    (四)其他期刊
二、中国林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一)《森林》
    (二)《林学》
    (三)《林业科学》
    (四)其他期刊
三、中国园艺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四、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五、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一)《中国植物学杂志》
    (二)《中国植物学汇报》/《植物学报》
    (三)其他学术期刊
六、中国动物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一)《中国动物学杂志》/《动物学报》
    (二)《生物学通报》
    (三)《动物分类学报》
    (四)其他学术期刊
七、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八、中国昆虫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一)《昆虫学报》
    (二)《昆虫知识》
    (三)《中国昆虫学会通讯》
    (四)《环境昆虫学报》
九、中国土壤学会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创办情况
结语

(3)《四川林业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期刊计量指标
    2.2 期刊影响因子总体水平
    2.3 期刊即年影响因子动态
3 期刊发展对策

(4)中国林业传媒融合现状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调研的背景、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1.1.1 调研的背景
        1.1.2 调研的意义
        1.1.3 可行性分析
    1.2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1.3 国内研究综述
        1.3.1 我国“媒体融合”研究现状
        1.3.2 我国“媒体融合”研究观点综述
    1.4 本文关键点和创新点
        1.4.1 本文关键点
        1.4.2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林业传媒融合现状分析
    2.1 中国林业传媒总体概述
    2.2 中国林业传媒融合基本情况
        2.2.1 出版社
        2.2.2 期刊
        2.2.3 报纸
        2.2.4 网站
        2.2.5 电视
第三章 中国林业传媒融合存在的问题
    3.1 版权机制尚不健全
    3.2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3.3 现有加工和传播方式不适应媒体融合
    3.4 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架构不关联
    3.5 缺乏具有媒体融合思维的复合型编辑专业人才
    3.6 服务内容不够丰富,信息平台资源整合不足
    3.7 林业门户网站信息数据量大,更新不及时
第四章 中国林业传媒融合的策略建议
    4.1 实现组织机构和渠道的融合
    4.2 增强技术创新,构建传播体系
    4.3 立足林业特色,加强内容建设
    4.4 加速推进跨媒体融合
    4.5 以复合型人才为保障
    4.6 促进更深层次的媒体融合
    4.7 完善新媒体传播平台
第五章 结论
    5.1 本文研究结论
    5.2 本文的局限性
    5.3 本文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2010-2016年《地理教学》杂志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择《地理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一、《地理教学》是地理教育研究重要的前沿阵地
        二、《地理教学》辐射范围广
        三、《地理教学》发展的困境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一、对于期刊的研究
        二、地理类期刊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综述
    第一节 文献计量学
        一、文献计量学的定义
        二、文献计量学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
    第二节 其他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专家访谈法
        三、数理统计分析法
        四、内容分析法
    第三节 期刊研究时段的选取
        一、《地理教学》刊期的历史变化
        二、研究时段的备选方案
        三、研究时段的最终确定
    第四节 期刊研究过程
        一、研究流程
        二、研究目的、意义和特色
第三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探讨
    第一节 期刊栏目概况及分析
        一、栏目设置概况
        二、栏目设置特点
        三、栏目设置分析
    第二节 载文情况统计与分析
        一、载文分析相关指标
        二、各年份载文分析
        三、高频栏目载文分析
    第三节 文章作者数据分析
        一、核心作者群
        二、作者地区分布
        三、作者所属机构
        四、作者合作分析
        五、单位合作度
        六、作者增复量
    第四节 基金论文数据分析
        一、基金论文比
        二、基金论文发表趋势
    第五节 期刊引文分析
        一、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二、期刊参考文献数据分析
        三、引文语种的统计分析
        四、引文类型的统计分析
        五、普赖斯指数
        六、期刊自引分析
第四章 《地理教学》杂志刊发论文的特点及未来发展建议
    第一节 《地理教学》刊发论文的特点
        一、栏目设计较合理,但名称不统一
        二、载文量大,但信息量小
        三、基金论文比较低
        四、文章作者特点
        五、参考文献的特点
        六、普赖斯指数偏低
    第二节 《地理教学》未来发展建议
        一、精简栏目数量,统一栏目名称
        二、设置二级子栏目,或不定期设置专门的研究主题
        三、规范论文格式,确保校对质量
        四、关注基金论文及引文量,提高期刊学术质量
        五、进一步发挥编委的影响力,提高期刊品牌形象
        六、精选封面和彩页,增强主题性和连贯性
        七、提高经营意识,扩大杂志的资金来源
第五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定性研究较少
    二、对比分析不足
    三、欠缺国际比较
    四、评价指标的两面性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7)四川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管理冲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简介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自然保护区及保护区周边社区
        2.1.2 保护区土地权属
        2.1.3 集体林与自然保护区集体林
        2.1.4 冲突、保护区冲突及保护区集体林管理冲突
    2.2 理论基础
        2.2.1 复合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理论
        2.2.2 产权理论
        2.2.3 冲突理论
        2.2.4 农户行为理论
    2.3 本研究理论分析框架
3 四川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集体林分布及权属管理现状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2 四川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与现状
        3.2.1 四川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
        3.2.2 四川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3.3 四川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集体林形成、分布及权属现状
        3.3.1 集体林纳入保护区原因分析
        3.3.2 保护区内集体林面积及比重特征
        3.3.3 保护区内集体林分布区域及林种特征
        3.3.4 保护区内集体土地权属管理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四川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管理冲突现状分析(以样本自然保护区为例)
    4.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4.2 样本保护区区域概况
        4.2.1 样本保护区的选择
        4.2.2 样本保护区基本情况
    4.3 样本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管理现状
        4.3.1 资源利用管理现状
        4.3.2 资源补偿管理现状
        4.3.3 资源管理冲突现状
    4.4 样本保护区集体林管理冲突分析
        4.4.1 冲突主体
        4.4.2 冲突类型
        4.4.3 冲突特征
        4.4.4 冲突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农户视角的集体林管理冲突影响因素研究(以样本自然保护区为例)
    5.1 研究方法
    5.2 关于冲突产生和冲突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5.2.1 变量选择及研究假设
        5.2.2 描述统计分析
        5.2.3 实证分析结果
        5.2.4 结果讨论
    5.3 本章小结
6 四川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管理冲突解决对策建议
    6.1 科学调整保护区内的集体林比重
    6.2 优化集体林补偿机制
    6.3 提高保护区管理机构管理能力
    6.4 提倡社区共管方式
    6.5 建立管理冲突的预防与治理机制
7 结论与思考
    7.1 结论
    7.2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创新
        7.2.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调查问卷
附录二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村层面调查问卷
附录三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层面调查问卷
附录四 实地调研进展情况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8)北京市城区城市森林结构及景观美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国内外城市森林研究进展
    1.1 城市森林基本概念
    1.2 国外城市森林的发展历史
    1.3 国内城市森林的发展历史
    1.4 城市森林的组成结构的研究进展
        1.4.1 城市森林组成类型研究进展
        1.4.2 城市森林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1.5 城市森林景观美学及其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5.1 相关概念
        1.5.2 森林景观美学评价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1.6 城市森林结构及景观美学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6.1 城市森林结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6.2 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区概况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区概况
    2.2 技术路线
3 北京城区城市森林景观使用状况评价
    3.1 使用状况评价概述
    3.2 城市森林景观的使用状况评价
        3.2.1 使用者基本情况分析
        3.2.2 使用者的需求倾向分析
        3.2.3 POE感知值综合评价
    3.3 本章小结与讨论
4 北京市城区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4.1 样地设置
    4.2 研究方法
        4.2.1 群落调查
        4.2.2 指标计算方法
        4.2.3 城市森林结构指标空间分析方法
    4.3 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4.3.1 群落类型分析
        4.3.2 种类组成分析
        4.3.3 物种多样性分析
        4.3.4 物种使用频度分析
        4.3.5 城市森林群落层次结构分析
        4.3.6 植株平均大小分析
        4.3.7 城市森林植物组成空间分布分析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
5 北京城区城市森林树种单体景观质量评价
    5.1 城市森林树种单体景观美景度评价
        5.1.1 对象的确定和样本数据的获取
        5.1.2 乔木树种景观评价
        5.1.3 灌木树种景观评价
    5.2 城市森林树种单体景观灰色关联评价
        5.2.1 研究方法
        5.2.2 乔木树种单体景观的灰色关联评价
        5.2.3 灌木树种单体景观的灰色关联评价
    5.3 单体景观质量特征分析
        5.3.1 乔木类单体景观质量特征
        5.3.2 灌木类单体景观质量特征
    5.4 本章小结与讨论
6 北京市城区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
    6.1 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评价指标的筛选
        6.1.1 景观美学评价指标的初选
        6.1.2 灰色系统理论法评价指标筛选
        6.1.3 统计筛选
        6.1.4 评价指标鉴别力分析
    6.2 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6.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6.2.2 基于单纯形法-投影寻踪模型的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6.2.3 基于景观美景度的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6.2.4 基于TOPSIS法的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6.2.5 四种评价方法比较
    6.3 本章小结与讨论
7 北京市城区典型城市森林景观质量评价
    7.1 北京城区典型城市森林景观美景度值结果分析
        7.1.1 城市公园森林景观美景度
        7.1.2 郊野公园城市森林景观美景度
        7.1.3 近自然公园城市森林景观美景度
        7.1.4 附属绿地城市森林景观美景度
        7.1.5 城市森林景观质量比较
        7.1.6 典型城市森林景观质量特征分析
    7.2 典型城市森林景观模型及分析
        7.2.1 模型建立方法
        7.2.2 城市公园典型城市森林景观模型
        7.2.3 郊野公园典型城市森林景观模型
        7.2.4 近自然公园典型城市森林景观模型
        7.2.5 附属绿地典型城市森林景观模型
    7.3 主要城市森林结构指标对景观美学质量影响分析
        7.3.1 郁闭度对景观美学的影响
        7.3.2 草本盖度对景观美学的影响
        7.3.3 林分密度对景观美学的影响
        7.3.4 灌木高度度对景观美学的影响
        7.3.5 胸径变异对景观美学的影响
        7.3.6 物种丰富度对景观美学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与讨论
8 北京城区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预测评价
    8.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预测评价
        8.1.1 BP神经网络模型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预测评价
        8.1.2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模型城市森林景观质量预测评价
    8.2 基于投影寻踪回归的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预测评价
        8.2.1 投影寻踪回归方法介绍
        8.2.2 投影寻踪回归模型预测评价
    8.3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城市森林景观美学质量预测评价
        8.3.1 支持向量机介绍
        8.3.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景观美景度预测评价
    8.4 模型的比较
    8.5 本章小结与讨论
9 结论与讨论
    9.1 结论
    9.2 讨论、建议
    9.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SCI林业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特点分析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SCI简介
2 SCI收录的林业经济管理相关期刊介绍
3 SCI收录的林业经济管理相关期刊特点分析
    3.1 出版运作
        3.1.1 出版简况
        3.1.2 运作方式及特点
    3.2 期刊评价
        3.2.1 出版周期和发文量
        3.2.2 影响因子
        3.2.3 总被引频次
        3.2.4 出版时滞
    3.3 编辑机构建设
    3.4 论文投稿
4 对我国林业科技期刊办刊的几点启示
    4.1 专业化办刊
    4.2 集团化办刊
    4.3 市场化办刊
    4.4 专门化办刊
    4.5 网络化办刊

(10)行业期刊的生存现状及数字化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行业期刊的现状
二、我国行业期刊在数字化环境中的生存困境
三、我国行业期刊的数字化生存
    路径一:寻求《辽宁林业》新的发展, 数字化嫁接成为首选。
    路径二:通过生产数字化产品, 促进《辽宁林业》生产方式的转型。传统的媒体适应数字化生存, 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实现基准在于创新。

四、论林业期刊编辑观念的转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研究[J]. 袁梦,谷俊朝,程慧娟. 传播与版权, 2021(05)
  • [2]二十世纪前半叶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考略——以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为主线[J]. 董维春,袁家明,刘晓光. 中国农史, 2021(01)
  • [3]《四川林业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与发展对策[J]. 蔡小虎,王晓琴,欧亚非,刘天浩. 四川林业科技, 2018(01)
  • [4]中国林业传媒融合现状调研报告[D]. 诸葛寰宇. 北京印刷学院, 2017(04)
  • [5]论云南森林康养业的发展[A]. 李甜江. 第七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二:绿色经济产业发展, 2017
  • [6]2010-2016年《地理教学》杂志文献计量学研究[D]. 周晓辉.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7]四川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管理冲突研究[D]. 周悦.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9)
  • [8]北京市城区城市森林结构及景观美学评价研究[D]. 黄广远. 北京林业大学, 2012(10)
  • [9]SCI林业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特点分析及启示[J]. 赵铁珍,赵萱,许勤. 林业经济, 2011(07)
  • [10]行业期刊的生存现状及数字化未来[J]. 王秋平. 记者摇篮, 2009(01)

标签:;  ;  ;  ;  ;  

论林业期刊编辑观念的转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