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多改变观念少改变人

坚持多改变观念少改变人

一、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论文文献综述)

黄润青[1](2020)在《鲁东南地区的社会变迁 ——朱村研究(1949-2000)》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学术界更侧重于集体化时期的乡村被“国家化”的一面,直到1980年代的农村改革之后,相关研究虽再次确立乡村的主体地位,但是乡村社会的主体意识和发展策略却被或多或少有所忽略。当以乡村为研究视角时,可以发现国家对乡村的主导并不能完全取代乡村的主体意识,也抹杀不了乡村社会的发展策略。相反,国家权力的下沉,造就了乡村社会强势的公共权力。山东朱村的半个世纪发展历程和社会变迁表明,乡村社会有其独特的生存规则、价值取向,及其对国家权力的集体应对方式。国家与乡村的“二元对立”的解释模式,一定程度上矮化了乡村社会的发展策略和主体意识。1949年以来,朱村的核心问题是人口增长和人地失衡,朱村要面临其带来的资源短缺、家庭贫困、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1960年代朱村的出生率高于全省平均值,人口暴增,加之水利工程占地,使得朱村的人地冲突问题更为严重。人口的增长与家庭的核心化致使家庭的劳动力比重减少,从而使家庭个体的经济收入和抗风险能力降低。公共资源的紧缺与家庭负担的增大,使朱村村民更加依赖于通过国家建构的集体权力。集体对资产、农产品的支配权,成为乡村公共权力的支点和集体行动的基础。一方面,乡村的组织化、单位化,缩小了村民生活、生产的距离,从而给乡村社会留下了自我管理的空间;另一方面,人地关系的失衡、资源的短缺,也迫使朱村不断地在国家经济体制框架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借以维系生存和寻求发展。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是依靠国家在乡村建立的党政组织基础上实现的。干部是乡村公共权威的直接代表,同时又区别于国家代理人、乡村保护者。干部个人的家庭背景、出身、经历等因素,成为其行为选择的重要原因。朱村在抗战时期即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政权,1949年之后的干部群体基本是革命时期中共党员、干部群体的延续。朱村作为人口众多的主姓村庄,更能体现出国家权力运作和内生的社会关系网络交叠、博弈的复杂性。在乡村与国家博弈和双向渗透的过程中,乡村社会内生的家族、血缘关系对乡村政治产生重要影响,朱村新任干部的血缘关系网络愈加清晰。乡村社会存在多层次、多维度的利益主体,村民以“己”为出发点构建利益共同体和“私人的道德”。“公”与“私”的界限是集体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国家主导下的制度建设、内生性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个体的理性行为选择共同维系着乡村社会秩序。朱村人口众多,其秩序的维系依赖于制度和规则,这既是国家意志在乡村社会的体现,也符合乡村社会生存逻辑。而且,在绝大多数村民不具备向村外发展的能力时,村民维护其自身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对管理者进行监督,相比于国家的权力制约,乡村社会内部的制约往往更具常规和有效。集体化时期分配制度的“平均主义”,并不是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的全部因素,以工分制为基础的分配制度也不能囊括乡村贫困的原因。集体化时期普遍贫穷的状态使乡村社会依靠生存伦理和互惠原则,并将分配制度推向“平均主义”方向。但是,所谓的“平均主义”是以家庭劳动力再生产作为“道义经济”契约的担保。集体化制度的问题并不在于集体经营效率的低下,而在于人口与制度的悖论使乡村无法突破人地冲突的困局,从而导致“过密化”生产愈发严重。作为生产单位的乡村,是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内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人多地少的困境,朱村的首要目标是生存,其次是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并不能完整覆盖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乡村社会利用其受限的自主权和可掌控的“边缘地带”,围绕着“生存”和“发展”不断努力,其中既包括以“反行为”方式呈现的生产劳动和生活需求,也包括朱村在农业生产规划、劳动力分配、农业机械化发展和集体权利的维护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经济理性和自主意识。为解决生产“内卷化”的问题,朱村规划集体副业、林业的生产,鼓励村民从事建筑、运输等工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朱村种植业集体经营的单位面积产出不低于自留地。“集体”并不仅仅是国家权力下延在乡村社会的代表,同时是作为乡村社会利益的角色代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因为土地资源的紧缺,朱村的劳动力逐渐走向市场。与此同时,朱村利用集体化时期的公共积累发展村办企业,农民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公共权力削减,村民的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距离拉大,集体行为的逻辑也慢慢失去其根基。转型期内乡村社会的地方性规则和市场化的发展使乡村管理者具备了利益交换的可能。村民选择向外发展,从而在乡村的公共事务上主动退让。乡村社会中既涵盖个人逻辑、集体逻辑和国家逻辑之间的冲突和博弈,也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契合和渗透。乡村社会的发展策略,并不限于农民的“反行为”。朱村的历史变迁表明,无论是集体化时期还是改革时期,国家权力不能替代乡村社会的主体意识。

王燕萍[2](2018)在《卫恒: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山西有大批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党的方针路线发生"左"倾时,把坚持党性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统一起来,与全省人民同舟共济,节衣缩食,共度时艰。其间,卫恒以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坚韧毅力全身心投入纠"左"和改变全省贫

李玉明[3](2014)在《太行青松挺且直 丹心化雪昭三晋——纪念卫恒百年诞辰》文中提出谷雨过,阳光普照,老树新花,峥嵘绚丽。耄耋之年,总爱忆往。2014年5月,正是卫恒同志的百年诞辰,我望着晋府梅山钟塔和省府5号楼东边那个办公室,依稀可见卫恒省长伏案起草讲话稿或与郑林、武光汤等副省长研究工作……卫恒艰苦奋斗的一生历历在目。卫恒1914年5月生于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沙泊池村一个贫农家庭。生父姓王。幼时过继于远房亲戚——附城镇中农魏米海做养子,名魏兰玉。1923年入附城小学,1932年陵川县第二高级小学毕业后又入本县高小附设二年制师范学校学习,1935年秋至1937年初在陵

李军银[4](2012)在《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中用人机制创新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被国家赋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任,武汉在国务院批准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被确定为中部中心城市,武汉实现跨越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然而,历史沉积的用人机制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实行创新。为此,本文提出,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干部选任实现人岗相适;建立健全"治庸问责"长效机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激活释放科技和管理人员创新的动力。

王健[5](2011)在《结合是生命 服务是根本 谈如何有效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只有在"结合"、"服务"上有所创新,体现特色,做出成效,企业党的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肖华文[6](2010)在《锻造传奇——访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姚晋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他给人的印象,总是披着梦幻般的色彩!他眉宇间透着坚毅与自信,眼神内透着果断与干练,脚步中透着坚实与活力;他稳重深沉不失豪放,内敛低调不掩内秀,洋溢着一股让人无法抗拒的魔力。这就是姚晋川其人,那么其事呢?他是如何对梦想与愿景进行守望与超越?又是怎样宵衣旰

本刊编辑部,于璐娜,刘洁,曹杰[7](2008)在《2008新加速度下的基层供销社》文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影响和改变着许多当代中国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与30年改革的步伐息息相关。

许察金[8](2008)在《当前“解放思想”应克服的误区及解决的问题》文中研究指明

胡兰[9](2007)在《此剑不亮待何时!——访昆明高新区主任张兴华》文中指出短短三年,昆明高新区实现了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跨越各项经济指标在2003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还多,相当于再造了一个高新区。数字是枯燥乏味的。但出自科技部火炬中心的这组数字

李服役[10](2007)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辩证法》文中提出◆确定大政方针:不偏不倚——思维方式的辩证法◆协调全盘工作:不乱不杂——工作方法的辩证法◆搞好班子团结:不扯不闹——角色分工的辩证法◆处理政务财务:不盖不藏——服务目的的辩证法◆化解矛盾纠纷:不压不欺——领导技巧的辩证法

二、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论文提纲范文)

(1)鲁东南地区的社会变迁 ——朱村研究(1949-200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综述
    三、研究框架
    四、资料概述
第一章 朱村早期的自然生态和社会历史
    第一节 村落形成与对外联系
        一、傍水而居的生态地理
        二、自然灾害与宗族迁居
        三、经济地理空间
        四、婚姻圈与社会交往
    第二节 文化背景与社会变革
        一、科举传统与文化教育
        二、中共党组织的建立
        三、土改与朱村权力结构
    小结
第二章 集体化与朱村的人口家庭变迁
    第一节 人地冲突与调整
        一、人口增长与人地失衡
        二、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影响
        三、人地冲突与人口外迁
    第二节 人口增长与家庭制度的变迁
        一、家庭规模变化
        二、核心家庭趋向
        三、家庭周期与经济负担
    第三节 家庭困境及其应对
        一、合作化前的家庭经济
        二、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化
        三、人民公社时期的家庭收入
        四、灾荒与家庭经济生活
    小结
第三章 集体财产与家庭经济
    第一节 集体财产与家庭财产
        一、合作社与生产资料的集体化
        二、“大跃进”与资产的“再集体化”
        三、核算单位变更与资产下放
        四、农村改革与资产分配
    第二节 超支借款与家庭经济
        一、集体化与超支欠款
        二、借款与经济依赖
        三、欠款问题的解决
    小结
第四章 国家、乡村与公共权力
    第一节 组织与管理者
        一、乡村社会的组织结构
        二、主要干部的新陈代谢
        三、家族关系的强化
    第二节 制度建设与权力制约
        一、“四清”与财务整顿
        二、整党与队伍净化
        三、民主理财与政治、经济路线的监督
        四、双向表达与“向下”的权力
    第三节 公共权力与乡村秩序
        一、“看青”与社会管理空间
        二、多维利益与“公”“私”界限
        三、围绕公共食堂的利益冲突
    小结
第五章 经济变迁中的乡村理性
    第一节 农业种植的有限自主
        一、生产计划中的国家与乡村
        二、计划中的“反行为”视角
        三、种植结构的人为因素
    第二节 劳动力分配
        一、合作化与劳动定额
        二、劳动报酬与“退社”风波
        三、公社时期的劳动管理
        四、集体经济与联产承包
    第三节 劳动力、机械化与集体经营
        一、集体经营与密集型生产
        二、六七十年代的机械化发展
        三、剩余劳动力与副业生产
    第四节 土地、水利与作为共同体的乡村
        一、土地登记与地权集中
        二、水利占地与林业发展
        三、维权与共同行动
    小结
结语:乡村社会的主体意识
    一、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
    二、集体行为的经济理性
附录
    附录一 《庭训琐言》
    附录二 常胜社部分社员土地股金登记表(1955年)
    附录三 金星社固定财产投资表(1955年)
    附录四 朱村固定财产统计表(1975年)
    附录五 部分朱村人口迁出表(1940-1963年)
    附录六 部分家庭土地、住宅情况表(1952年)
    附录七 部分家庭户口统计表(1958年)
    附录八 阶级家庭阶级成分统计表(1966年)
    附录九 部分家庭土地收入表(1953年)
    附录十 朱村劳动致富登记表(部分)(1983年)
    附录十一 小麦、地瓜劳动定额分类表
    附录十二 朱村主要粮食作物面积表(集体经营)(1958—1977年)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卫恒: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论文提纲范文)

努力纠“左”, 力倡实事求是的作风
因地制宜, 制订全省农业发展规划
爱护干部, 提出“多换思想少换人”
亲笔写稿, 躬身垂范务实文风
相关链接

(7)2008新加速度下的基层供销社(论文提纲范文)

“5号文件”的新时代新注解
穷则思变富不贪安的广东
乐从:非典型性经验的典型意义
河北供销社的呼声:重建合作制
经营和服务两者是统一的
用品牌面对金融危机的合作社
一个基层社的商业地标打造之路
供销社要想农民所想
“现在就是机遇期”
合作经济事业要坚守更要发展
2008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报告
    基层供销社发展成就:改革提高
    基层社发展困惑:缺乏支持差距扩大
    基层供销社发展方向:完善网络专业合作社
    工作思路:新网工程服务创新

(8)当前“解放思想”应克服的误区及解决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解放思想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二、当前解放思想要解决的几个具体问题

四、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论文参考文献)

  • [1]鲁东南地区的社会变迁 ——朱村研究(1949-2000)[D]. 黄润青. 山东大学, 2020(09)
  • [2]卫恒: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J]. 王燕萍. 党史文汇, 2018(09)
  • [3]太行青松挺且直 丹心化雪昭三晋——纪念卫恒百年诞辰[J]. 李玉明. 党史文汇, 2014(05)
  • [4]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中用人机制创新的思考[J]. 李军银. 企业导报, 2012(01)
  • [5]结合是生命 服务是根本 谈如何有效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J]. 王健. 企业家天地, 2011(10)
  • [6]锻造传奇——访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姚晋川[J]. 肖华文. 施工企业管理, 2010(10)
  • [7]2008新加速度下的基层供销社[J]. 本刊编辑部,于璐娜,刘洁,曹杰. 中国合作经济, 2008(12)
  • [8]当前“解放思想”应克服的误区及解决的问题[J]. 许察金.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8(S1)
  • [9]此剑不亮待何时!——访昆明高新区主任张兴华[J]. 胡兰. 中国高新区, 2007(08)
  • [10]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辩证法[J]. 李服役. 山西农业(村委主任), 2007(08)

标签:;  ;  ;  ;  ;  

坚持多改变观念少改变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