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数码相机厂商如何上演“反垄断”?

国内数码相机厂商如何上演“反垄断”?

一、国产数码相机厂商如何上演“反垄断”?(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1](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李国敏[2](2019)在《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面临的战略风险。对于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国内外有了丰富的研究,但对于海外战略风险,人们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固然战略风险与政治风险关系极其密切,但鉴于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影响后果的特殊严重性,有必要予以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围绕上述核心问题,我们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为主,同时运用历史考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全文。首先弄清企业国际化理论和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史,重点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的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情况,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其次,着重对企业海外战略风险进行解析。在梳理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基础上,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探讨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往往由宏观国际环境格局或中观双边外交关系的重大变动所造成,具有宏观全局性、强烈的政治性和立体多维的关联性,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因果关系和突变式涌现特征,其破坏性极大,并且可能持续发生不利影响。论文还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接着以中兴通讯和华为两个中国高科技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在新时代、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造成的严重战略风险。本文还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案例,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等因素对于中企海外项目造成的战略风险。最后,论文就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提出了应对建议,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利益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万昌海[3](2015)在《A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半导体是周期性较强的行业,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驱动行业开启了复苏周期,与此同时,国家从信息安全、产业安全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多个角度考虑,更加重视该产业国产化进程的发展。扶持政策以创造内生性市场为主,补贴为辅。A公司是内资封测龙头企业,在国内技术优势显着,有望在大陆半导体的发展浪潮中深度受益。在此背景下,为紧跟甚至引领国内封测发展,对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进行系统而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且切实可行的公司发展战略,对A公司来说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A公司的历史沿革和企业状况,以及A公司在产业中所处位置,技术情况。通过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工具对A公司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别挖掘中外部环境给该公司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公司内部所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接着在此分析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设计出公司可能采取的SO,WO,ST和WT等4种战略,然后结合A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A公司现阶段应采用增长型发展战略,企业应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抓住外部机会、尽量克服自身弱点、规避外部环境威胁;本文在改善公司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建立起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战略实施措施,进一步又分析了战略的具体内容和保障环境。

赵淑英[4](2014)在《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析》文中认为模块化具有“持续创新+敏捷制造”的特征,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研发和设计的自由度,对市场多变的个性化的需求能快速响应,所以,在计算机、汽车、手机、建筑、家具等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强调个性化的持续创新的高技术复杂产品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并有日渐扩大趋势,导致这些行业产业组织形态演化出现模块化网络化新趋势。模块化以及模块化生产网络因对高技术复杂产品系统技术创新的独特影响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国内外学者结合计算机、汽车、手机等产业,主要从技术操作层面和产业组织模块化层面关于模块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但模块化是个全球开放系统,应融入模块化带来的全球范围的影响,即从模块化生产网络视角,深入分析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并使用模块化最彻底的计算机制造业行业数据给予实证检验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学术界对这些问题还鲜有研究的情况下。研究结论对引导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如何高效利用模块化生产网络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产业升级意义重大。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角度展开研究。首先使用产业组织理论、分工理论和博弈论等系统地分析了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模块化生产网络通过模块化分工、“背对背”竞争、合作和技术溢出四种途径影响技术创新。其次,因计算机制造业是模块化最彻底的产业,是模块化的典型代表,且本土企业较“三资”企业更能代表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接下来,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模块化生产网络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中国本土PC产业产品设计和生产模块化分析、中国本土PC产业在模块化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分析、参与模块化生产网络后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研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最后,利用1995-2012年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而验证了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机理是否成立。因为创新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增加创新绩效利润,所以进一步完成了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创新绩效利润影响的扩展检验。同时,还做了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R&D经费投入“挤出”效应的进一步分析讨论,以便给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加全面的分析与检验。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论文提出的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机理成立,模块化生产网络内具有垂直专业化分工技术特征的模块化分工深化、模块化分权基因带来“背对背”竞争加剧、合作加强和知识共享带来的更多技术溢出有利于提升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第二,参与模块化生产网络,有利于增加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创新绩效利润。同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R&D经费投入不存在“挤出”效应,即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自主R&D资源没有因垂直专业化分工从创新系统中“漏出”。第三,依据中国台湾以低端价值模块切入全球价值链最终实现成功转型的经验分析,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瓶颈给出一个与文献不同的解释——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自身的原因和没有高效利用好模块化生产网络原因,导致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不能向模块化的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本文研究结论对始终由技术创新驱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存在一定的启示作用,对实施模块化生产方式,参与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其他行业如何高效利用模块化生产网络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产业升级也具有借鉴意义。实证检验的结果也能在某种程度上验证鲍德温、克拉克和青木昌彦等学者与该问题相关的一些理论分析,因为本文提出的影响机理中的一部分是源于他们的思想,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基于他们的理论分析进行后续的实证检验。

常海申[5](2013)在《基于钻石模型的日本家电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过去几十年,日本家电产业在本国资源短缺的局限下,凭借着重视研发和精益生产在全世界攻城略地,创造了松下、索尼、日立、东芝等全球着名品牌,诞生了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等大批实业英雄。日本家电产业不但赢得了世界市场,而且将自身的企业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2011年日本家电产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众多知名公司“断臂求生”。实际上日本家电产业早有衰落之势,从90年代开始其市场份额逐渐被韩国和中国的同行蚕食。如今日本家电产业在白色家电领域全面溃败,黑色家电领域电视机行业亏损严重、尾大不掉,消费类电子领域创新退化、市场需求疲软,只有在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领域还保持着国际级的竞争力。日本家电产业的衰落是个复杂的过程。高度集中的财团经济,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了内部的创新动力。以往精于制造的成功经验束缚了企业的流程再造。20年前日本家电产业错过了数字化革命,如今也没有跟上智能化浪潮。日本家电企业曾是韩国和中国同行模仿和追赶的对象。如今日企的衰落对韩国和中国的同行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情况、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结构、竞争对手、机会和政府行为六个方面对日本家电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比韩国和中国竞争者的情况,结合国际产业发展的历史趋势,分析出日本家电产业竞争力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包括人力成本高昂、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创新环境恶化,竞争战略低利润化、重硬件轻软件以及“以己度人”的思维方式等等。根据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日本家电产业内部可以改进的领域:低端产业国际转移、企业流程再造以及推进产业高级化发展。日本家电产业虽然在众多领域丧失了国际竞争力,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企业积累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如果日本家电企业能够重塑过去那种赶超先进企业的精神,保持虚心学习的状态,改进企业流程,借鉴韩国和中国同行的成功经验,预计可以在高端家电和消费类电子领域保持竞争力。

陈晓军[6](2012)在《论跨国公司在华限制性商业行为的法律管制》文中研究表明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由竞争,即维持市场主体在经营过程中享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促进产业质量的发展。有竞争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着排除竞争,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现象。这种限制竞争的行为被统称为限制性商业行为。为了独占市场,获取超过竞争环境下的更多地垄断利润,市场主体总是存在着限制其他主体与之竞争的意愿和动机。而作为市场调控主体的政府机构,为了避免因限制竞争对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实力提高造成的负面影响,必然要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采用法律、行政以及其他手段管制相关的行为。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代企业发展历史较短,本土企业无法和跨国公司这类实力雄厚的主体抗衡。因此,在我国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采取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大多属于跨国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而我国对跨国公司限制性商业行为的法律管制也起步较晚。同时,由于跨国公司已经在我国的许多产业占据了大量份额,其限制性商业行为已经成为其惯用手法。《反垄断法》颁布后,我国对限制性商业行为有了统一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在系统分析跨国公司的历史以及跨国公司采用的限制行为的典型形式的基础上,本文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立法,对我国应对跨国公司限制性商业行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本文一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跨国公司及限制性商业行为:该部分拟从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与限制性商业行为的变迁为主要内容,研究跨国公司采取的各类限制性商业行为的表象特征。第二部分:各国反垄断法及竞争法的比较研究:通过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监管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对于限制性商业行为应当具备的管制特征和标准。第三部分:介绍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沿革,系统解读了跨国公司在华限制性商业行为的几种典型表现,结合案例分析了这些表现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借鉴经济学相关概念,对限制性商业行为做了分析并总结出法律规制的关键。进而从我国的现状出发,分析在华跨国公司的限制性商业行为的特点,结合现有的管制法律,为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实务操作提出可行的见解和意见。

刘佳[7](2011)在《“山寨”文化传播内容研究》文中认为2008年,“山寨”一词开始流行并达到近乎泛滥的地步,形形色色的“山寨”产品粉墨登场,林林总总的“山寨”现象层出不穷,各大媒体纷纷对其进行报道。“山寨”迅速从单纯的经济行为演变成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山寨”文化。“山寨”文化热潮历经三年依然没有冷却的迹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山寨”文化为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山寨”文化主要传播了什么样的内容?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本文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本文第一章对“山寨”一词及“山寨”文化的来源进行追溯,并对“山寨”文化表现出的特点进行阐述,以期对“山寨”文化现象有根本性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本文的第二章着重论述“山寨”文化的主要传播内容,从“山寨”手机、“山寨”品牌及“山寨”春晚三个代表性的“山寨”现象来深入探究“山寨”文化的具体发展来源。因为“山寨”手机是公认的“山寨”文化的鼻祖,所以本部分着重阐述了“山寨”手机的发展背景,并对“山寨”手机形成过程中的技术和制度两个必要条件加以详细介绍,这样就探究“山寨”手机为什么可以以品牌手机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价格出售依然有利可图的秘密。本文第三章通过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进一步对“山寨”文化这一现象进行理论上的支持。本部分首先对狂欢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追溯中国式的狂欢,得出中国过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狂欢,网络媒体与信息传播技术为中国人提供了现实中难以找到的狂欢“广场”,在此中国人才有了真正的狂欢。“山寨”文化在我国广泛兴起,受到草根阶层的欢迎一定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本文第四章总结了需求因素、市场因素、网络因素、逐利因素和国情因素五个方面的原因,从各个角度深入分析“山寨”文化背后值得生产商和广大消费者都为之痴迷的真实缘由。“山寨”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它的兴起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那么它对主流文化造成怎样的影响,本文本着辩证的态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加以解析。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对“山寨”文化该何去何从进行探讨,我们应该怀着宽容的心态接纳这一新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真正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是采取敌对的态度,这样的文化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

翟真[8](2009)在《山寨文化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山寨文化中的"山寨"最早见于香港"山寨厂"一词中,"山寨"被大陆公众所熟知起源于山寨手机所代表的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山寨文化是指在大众传播文化领域非主流的、非正统的、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种发自民间的、通过模仿正统文化而挑战主流文化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其基本内核是创造性地模仿、挑战正统、超越原版的敢做敢为的山寨精神。山寨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挑战性、"仿""造"性和平民化。山寨文化的历史久远,从过去的山寨政权、山寨历史、山寨文学到当今的"恶搞"绵延不绝。第二媒介时代"拟仿文化"、名利驱动、符号化消费需求是山寨文化盛行的原因。山寨文化利弊互现,某种山寨文化的前途是或主流化,或被剿灭,但山寨文化现象将与人类发展史共存。

薛业忠[9](2009)在《今天你“山寨”了吗》文中研究表明【话题引入】公元2008年的中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雪灾、地震、奥运、股市、金融危机、土地流转等等,都是各大媒体年终盘点的关键词,而其中还有一个词不得不提,因为它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并且从最初

李荣华[10](2008)在《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的有效竞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信产业的垄断、竞争与规制一直是学术界和实业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电信产业改革的目标是电信业的良性发展,而促进电信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有效竞争。目前中国电信产业在一些业务范围内已经有竞争,但本地电话、移动电话等领域仍处于双寡头垄断状态。在解决自然垄断附生问题的方式中,中国选择了国有化。国家经营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被部分集团占有的问题,但同时滋生了无监管、低效率和官僚传统。事实上,由政府同时担任垄断者和管制者的角色,易导致价格无管制、服务欠质量的结果。在中国电信业规模不断增长、内部产业组织结构不断变化的总体背景下,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的行业规制政策趋向也日益明朗,那就是顺应全球电信业发展大势,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培育有效竞争市场为主要政策取向,这也意味着我国电信市场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后进入者,后进入者与在位者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在这种竞争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政府主管部门如何制定有效的规制政策,以培育一个有效的竞争市场,使后进入者有能力与在位者展开竞争。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对中国电信市场有效竞争具有重要意义的后进入者,从中观的层面上分析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的产业进入路径、规制影响和竞争效果。力求通过这种研究达到如下目的:(1)从产业进入和电信行业特征两个角度,揭示电信市场后进入者在与在位主导运营商竞争中的独特博弈轨迹,探究电信市场后进入者实现有效竞争的路径;(2)从产权制度与有效竞争相互影响的角度,解释竞争主体的形成依赖于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揭示我国电信市场竞争失效、竞争无序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国家资本“一股独大”等产权因素的影响;(3)通过对我国电信规制改革与开放竞争实践的考察,对规制理论和政策在促进后进入者有效竞争实践中的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寻求规制理论政策与实践的结合点,为深化后进入者竞争与规制理论的研究及规制政策的改革提供基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文运用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综合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规制经济学、网络经济学、电信经济学和有关垄断竞争理论,运用理论推理与经验证据相结合、构建模型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与结论:1.探讨了我国电信市场培育后进入者的产业进入方式,即在引入新的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同时,拆分重组在位主导运营商,以这两种方式共同培育新的竞争主体。对于世界上其他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国家而言,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除非企业违反了反垄断法,否则政府没有权利去拆分一个有着私有产权的电信企业,而中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中国电信企业的国有性质,反而使这种对企业的拆分成本相对较低,这也为世界电信业的改革提供了一个特例。2.提出了必要的重复建设是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实现有效竞争的重要措施。电信产业中重复建设是指传输能力和网络容量增长不能被用户有效吸纳的情况。即使是多家电信运营商同时投资某种网络和服务于某一市场,只要传输能力和网络容量的增长能被增长的用户有效吸纳,对市场而言,仍是有效竞争,这种建设就不能简单认定为重复建设。必要的重复建设可以使后进入者快速健全网络设施,实现基于设施的竞争。3.从系统的和历史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梳理和剖析了电信市场有效竞争演变的机理。边缘性进入便成为能够平衡各方面的选择。也就是说我国电信业规制放松具有“边缘性进入”的独特性。而这一特征与电信业仍然存在的网络经济效应结合起来,使中国电信业至今尚未建立起真正的有效竞争体制而处于一种“闭锁状态”:部门垄断基础上的市场垄断和合谋。4.提出了第三次重组后的三大全业务运营的电信集团之固网和移动网在同一集团公司(或上市公司内)应采取母子公司的运营体制,而不能采取事业部制的体制。在事业部体制下,移动业务与固网业务混合核算,将在客观上限制了后进入者的投资,特别是在引入民营资本和海外资本的过程中,抬高了后进入者的成本。5.根据我国电信体制变迁的历史轨迹研究和探讨了电信市场后进入者实现有效竞争的路径及特征,提出了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实现有效竞争的路径选择,必须基于自身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进行适当的产业重组,作出相应的产权安排,并辅以合理的适度准入、全业务经营等规制政策,推进数网融合等。在分析了多个重组版本后,认为中国电信业的症结是国营化与独家垄断(分地区或分业务垄断),没有新的市场主体的参与。国有国营化使得国家并不希望这几个国有企业激烈竞争,而损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营化使得所有方案都在讲均衡,寻找节约国家资源的办法,难以破除行政垄断。关键是新的竞争主体数量太少,必须引进电信市场后进入者。6.把电信市场规制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与我国电信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分析了垄断制度改革对电信市场后进入者实现有效竞争的影响问题。认为规制制度的改革重点在于为规制机构建立一套有效的规制治理制度,而规制机构的独立化又是规制治理的中心内容。提出了深化我国电信规制体制改革、促进电信市场后进入者有效竞争的对策建议。

二、国产数码相机厂商如何上演“反垄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产数码相机厂商如何上演“反垄断”?(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2)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核心问题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论
    三、思维方法、创新与不足
    四、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 企业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
        一、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二、经济全球化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外部条件
        三、跨国公司
    第二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及其初期实践
        一、中国企业的早期海外拓展
        二、“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三、“走出去”战略的初期实践(2000——2010)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进入新时代(2010-)
        一、后危机时代
        二、“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打开新空间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分析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非政治风险
        二、政治风险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与类型
        一、“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局性”
        二、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强烈政治性
        三、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系统复杂性
        四、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生成类型与严重危害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战略风险
        一、国际格局大变革带来企业战略风险
        二、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若干形态
        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海外战略风险比较
第三章 美国对华全面遏制与中国企业战略风险—以中兴通讯和华为公司为例
    第一节 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演变
        一、美国对华战略敌视(1949—1971)
        二、美国对华战略接触与遏制(1972-2016)
        三、“美国优先”与特朗普政府对华全面战略遏制(2017-)
    第二节 美国对中兴通讯的两次制裁
        一、中兴通讯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二、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一次制裁
        三、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二次制裁
        四、美国制裁中兴通讯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第三节 美国对华为的全力“围剿”
        一、华为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二、“孟晚舟事件”及其影响
        三、美国遏制华为手机和5G业务全球拓展
        四、华为反制美国打压与自强自卫的应对策略
    第四节 美国对华遏制造成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
        一、新时代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原因
        二、中兴通讯与华为公司应对美国打压政策比较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项目遭受的战略风险—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例
    第一节 缅甸密松电站项目及其搁置
        一、密松电站的设想与立项
        二、密松电站项目的突然中止与长期搁置
    第二节 密松电站项目战略风险的系统分析
        一、缅甸国内复杂的政治社会因素
        二、美西方因素与密松电站项目搁置
        三、中方认识和处置密松电站战略风险之反思
        四、“一带一路”倡议与密松电站项目
    第三节 利比亚中企项目经受的战略风险
        一、中国企业走进利比亚
        二、“阿拉伯之春”与利比亚战乱
        三、中企利比亚项目蒙受重大损失
    第四节 中资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比较
        一、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相似之处
        二、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不同之处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对策
    第一节 加强合规管理认清海外环境
        一、中国企业要加强合规管理,提高国际化水平
        二、认清东道国的政治状况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三、认清中国对外投资国际背景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二节 中国企业应对海外战略风险的策略机制
        一、战略风险预防性策略机制
        二、战略风险分散性策略机制
        三、战略风险补救缓解性策略机制
    第三节 中国政府如何帮助企业管控海外战略风险
        一、政府帮助“走出去”企业加强与东道国的互动
        二、综合利用国内、国际双层法律手段防范战略风险
        三、同东道国主要利益集团和民众建立友好和谐关系
结论
    一、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是复杂的系统风险
    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需要危机意识与复杂系统思维
    三、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A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结构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2 论文结构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环境分析理论
        2.1.1 外部环境分析理论
        2.1.2 内部环境分析理论
    2.2 SWOT分析理论
    2.3 公司层战略理论
    2.4 业务层战略理论
第3章 A公司发展的内部条件分析
    3.1 A公司发展概况
        3.1.1 A公司发展历史沿革
        3.1.2 A公司业务结构
    3.2 A公司技术资源分析
    3.3 A公司人力资源分析
    3.4 A公司产品结构分析
    3.5 A公司财务资源分析
第4章 A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4.1 A公司发展一般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技术环境
        4.1.4 社会文化环境
    4.2 A公司发展的竞争环境分析
        4.2.1 供应商议价能力
        4.2.2 顾客议价能力
        4.2.3 潜在进入者威胁
        4.2.4 替代品威胁
        4.2.5 现存竞争者
    4.3 小结
第5章 A公司发展战略设计
    5.1 A公司SWOT分析
    5.2 战略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5.2.1 战略设计指导思想
        5.2.2 战略设计原则
    5.3 A公司战略目标设计
        5.3.1 战略总目标设计
        5.3.2 具体目标设计
        5.3.3 发展战略选择
        5.3.4 补充性成长战略
    5.4 A公司部门战略设计
        5.4.1 人力资源战略
        5.4.2 营销战略
        5.4.3 技术研发战略
        5.4.4 成本控制战略
    5.5 小结
第6章 A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制度保障
        6.1.1 优化治理结构
        6.1.2 建立规范化管理
        6.1.3 强调企业精神
    6.2 组织保障
        6.2.1 完善组织体系
        6.2.2 调整产业布局
        6.2.3 加快研发创新
    6.3 政策保障
        6.3.1 国家政策支持
        6.3.2 基金政策支持
        6.3.3 信息安全保障
    6.4 资金保障
        6.4.1 产业基金扶持
        6.4.2 建设四大发展平台
    6.5 战略控制保障
        6.5.1 控制及时响应
        6.5.2 控制并重视风险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研究
        2.1.1 国外关于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研究
        2.1.2 国内关于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研究
    2.2 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2.2.1 国外关于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
    2.3 其他相关的研究
    2.4 简要评析
第3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演化历史回顾
    3.1 生产方式变革带来产业组织形态演化
    3.2 产业组织形态演化历史
        3.2.1 以单体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组织形态
        3.2.2 以大型层级制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组织形态
        3.2.3 产业组织模块化网络化新趋势
第4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与技术创新概述
    4.1 模块化
        4.1.1 模块的定义及特征
        4.1.2 模块化的定义及特征
        4.1.3 模块化系统的构成
        4.1.4 模块化系统的主要创新方式
        4.1.5 模块化的三种基本形式
        4.1.6 模块化的几个层面
    4.2 模块化生产网络
        4.2.1 网络组织含义及特征
        4.2.2 模块化生产网络含义及特征
    4.3 技术创新
        4.3.1 技术创新相关概念界定
        4.3.2 模块化系统技术创新新特征
        4.3.3 研发与技术创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影响机理
    5.1 分工机理
        5.1.1 模块化对专业化分工的影响
        5.1.2 模块化分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5.2 竞争机理
        5.2.1 模块化的分权基因加剧竞争
        5.2.2 网络内竞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5.3 合作机理
        5.3.1 网络内两种合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5.3.2 网络内合作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博弈分析
    5.4 溢出机理
        5.4.1 SECI 模型与网络内知识创造
        5.4.2 网络内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5.5 模块化生产网络内抑制技术创新因素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模块化生产网络与技术创新
    6.1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发展历史回顾
        6.1.1 计算机制造行业(产业)含义
        6.1.2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成长历程
    6.2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的模块化生产网络
        6.2.1 中国本土 PC 产业模块化
        6.2.2 模块化生产网络内影响创新因素
    6.3 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研制和创新能力
        6.3.1 高性能计算机研制能力
        6.3.2 专用和特种计算机创新能力
        6.3.3 本土 PC 产业创新能力
        6.3.4 国产通用处理器研制能力
        6.3.5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模块化生产网络对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经验分析
    7.1 文献回顾与假说提出
        7.1.1 文献回顾
        7.1.2 假说提出
    7.2 变量测算和说明
        7.2.1 被解释变量
        7.2.2 解释变量
    7.3 计量模型设定
    7.4 计量结果、分析与检验
        7.4.1 回归结果及分析
        7.4.2 稳健性检验
        7.4.3 进一步讨论:基于创新绩效利润的扩展检验
        7.4.4 再进一步讨论:基于 R&D 经费“挤出”效应的扩展检验
        7.4.5 实证结论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启示
    8.1 结论
    8.2 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基于钻石模型的日本家电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综述
        二、 国内文献综述
        三、 文献评述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第二章 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产业的概念
        二、 家电产业界定
        三、 竞争力的概念
        四、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第二节 波特钻石模型
        一、 钻石模型的起源
        二、 钻石模型的要素分析
        三、 钻石模型的演变
第三章 日本家电产业的现状和竞争环境
    第一节 日本家电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日本家电产业主要竞争对手发展历史和现状
第四章 基于钻石模型的日本家电产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生产要素分析
        一、 自然资源
        二、 资本资源
        三、 基础设施
        四、 人力资本
        五、 知识资源
    第二节 需求状况分析
        一、 国内市场规模和成长模式
        二、 类似的国内外需求结构
        三、 国内“挑剔”的客户
    第三节 相关支持性产业分析
        一、 大企业首选在“相关性产业”上进行多元化发展
        二、 产业集群效应显着
        三、 商社促进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四、 大众传媒产业发达
    第四节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分析
        一、 和谐的企业文化
        二、 追求经营效率的公司战略
        三、 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
    第五节 机会
        一、 二战后日本家电产业崛起的重大机会
        二、 90 年代后日本家电产业面临的不利机会
    第六节 政府行为
        一、 政府优先发展特定产业促进出口
        二、 选择性保护国内市场
        三、 对卡特尔的官方认可
        四、 管制的金融市场
        五、 政府资助合作开发
第五章 日本家电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日本家电产业竞争力不足分析
        一、 人力成本高昂,人口少子化、老龄化严重
        二、 创新环境恶化
        三、 竞争战略低利润化
        四、 重硬件轻软件
        五、 “以己度人”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 日本家电产业自身可以改进的领域
        一、 低端产业国际转移
        二、 企业流程再造
        三、 推进产业高级化发展
    第三节 日本家电产业的外部机遇
        一、 劳动市场改革
        二、 移动互联网浪潮方兴未艾
        三、 日元量化宽松政策改善出口
        四、 中日关系改善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论跨国公司在华限制性商业行为的法律管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跨国公司与限制性商业行为概述
    (一) 跨国公司及其发展
    (二) 跨国公司限制性商业行为及其特征
    (三) 跨国公司限制性商业行为的理论研究现状考察
    (四) 几种常见的限制性商业行为概述
        1. 卡特尔协议
        2. 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
        3. 滥用知识产权
二、 其他国家和地区及中国相关法律制度概述
    (一) 美国
    (二) 欧盟及部分发达国家
    (三) 部分发展中国家
    (四) 中国
三、 跨国公司在华限制性商业行为的现状
    (一)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概述
    (二) 跨国公司在华限制性商业行为的具体表现
        1. 卡特尔协议在华典型表现——以“码头费”事件为例
        2. 跨国公司在华限制性商业行为的最主要形式——滥用市场地位
        3. 较为隐秘和复杂的限制性商业行为——滥用知识产权
四、 跨国公司在华限制性商业行为的法律反思与对策
    (一) 制定相关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1.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以及卡尔多-希克斯改进
        2. 交易成本与机会成本
        3. 对跨国公司限制性商业行为法律管制的关键——实现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并提高限制竞争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
    (二) 我国现行相关法律的缺陷
        1. 立法缺失
        2. 缺乏统一的反限制性商业行为调查管制机构
    (三) 中国应对跨国公司限制性商业行为的具体法律建议
        1. 在现有基础上完善我国反垄断的相关立法
        2. 建立统一的反垄断机构
        3. 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进一步设想——建立垄断税及垄断税分配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山寨”文化传播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思路与指向
    三、研究方法
    四、目前研究的基本层面和进展
第一章 "山寨"文化溯源
    1.1 "山寨"溯源
    1.2 "山寨"文化渊源
    1.3 "山寨"文化的特点
第二章 "山寨"文化主要传播内容
    2.1 "山寨"手机:开山寨先锋
        2.1.1 技术条件——联发科芯片
        2.1.2 制度条件——撤销手机牌照许可制度
    2.2 "山寨"品牌:入山寨生活
        2.2.1 "山寨"服装
        2.2.2 "山寨"食品和日用品
        2.2.3 "山寨"店铺名
        2.2.4 "山寨"药品
        2.2.5 "山寨"明星
    2.3 "山寨"春晚:圆草根梦想
第三章 狂欢化的"山寨"文化
    3.1 狂欢理论介绍
    3.2 中国式"狂欢"
    3.3 "山寨"文化的狂欢化表现
第四章 "山寨"文化兴起的原因
    4.1 需求因素
    4.2 市场因素
    4.3 网络因素
    4.4 逐利因素
    4.5 国情因素
第五章 "山寨"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影响
    5.1 积极影响
    5.2 消极影响
第六章 "山寨"文化何去何从
    6.1 辩证的看待
    6.2 正确的引导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个人简况和联系方式

(9)今天你“山寨”了吗(论文提纲范文)

【话题引入】
【精彩片段及认识点选择】
    一、“山寨现象”之概念篇
【点击】
    二、“山寨现象”之渊源篇
【点击】
    三、“山寨现象”之现实篇
        1.攻城略地的发展态势
【点击】
    2.“山寨现象”夺人眼球。
【点击】
    四、“山寨现象”之调查篇
【点击】
    五.“山寨现象”之观点篇
        1.正方观点:我山寨, 我快乐!
【点击】
    2.反方观点:想说爱你不容易
【点击】
【参考资料】
【针刺文】
【述评】

(10)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的有效竞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文献回顾
        1.2.1 自然垄断产业特征的相关研究
        1.2.2 产业进入方式及其进入障碍的研究
        1.2.3 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研究
        1.2.4 有效竞争理论和电信市场竞争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1.2.5 电信规制的相关研究
        1.2.6 民营(私人)资本进入电信业的相关研究
        1.2.7 已有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线
    1.4 研究框架与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信市场后进入者有效竞争理论基础
    2.1 有效竞争理论的内涵
        2.1.1 国外理论基础
        2.1.2 国内理论基础
    2.2 电信市场后进入者与先进入者比较
        2.2.1 市场先入者与先发优势的一般理论
        2.2.2 电信市场先进入者优势
        2.2.3 电信市场后进入者优势
    2.3 电信市场进入壁垒与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2.3.1 电信市场进入壁垒
        2.3.2 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2.4 电信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
        2.4.1 有效竞争的一般衡量标准
        2.4.2 电信有效竞争的具体度量
    2.5 运营商有效竞争的数量优化数学模型
    2.6 双寡头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
        2.6.1 博弈论视角的分析与解释
        2.6.2 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信产业特征与有效竞争
    3.1 电信产业的特征对后进入者有效竞争的影响
    3.2 电信市场引入竞争的原因
    3.3 电信市场有效竞争边界
        3.3.1 电信市场有效竞争边界的动态性
        3.3.2 决定电信市场垄断和竞争边界的主要因素
        3.3.3 电信市场垄断——竞争边界分析框架
    3.4 电信网络的互联互通与有效竞争
        3.4.1 网间互联的历史渊源和概念界定
        3.4.2 网间互联是实现有效竞争的基础
        3.4.3 电信网间互联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3.4.4 对在位主导运营商的规制激励
    3.5 瓶颈设施与有效竞争
        3.5.1 电信运营商的“瓶颈”垄断
        3.5.2 在位主导运营商的市场影响力
        3.5.3 瓶颈垄断、市场势力与网间互联规制
    3.6 重复建设、转换成本与有效竞争
        3.6.1 电信产业重复建设与有效竞争
        3.6.2 电信消费者的转换成本与有效竞争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信市场后进入者有效竞争与规制研究
    4.1 政府规制对电信市场后进入者行为的影响
        4.1.1 竞争条件下电信市场的政府规制成因
        4.1.2 政府规制对后进入者行为的影响
    4.2 电话号码可携带与有效竞争的规制
        4.2.1 电话号码可携带的概念与类型
        4.2.2 号码携带与后进入者有效竞争
        4.2.3 对号码携带的规制
    4.3 软预算约束与进入阻止
        4.3.1 软预算约束问题概述
        4.3.2 模型设定
        4.3.3 博弈均衡分析
    4.4 规制放松与边缘性进入
        4.4.1 规制放松的理论分析
        4.4.2 边缘性进入
        1、MCI的边缘性进入过程
        2、边缘性进入分析
    4.5 路径依赖与“闭锁状态”
        4.5.1 电信规制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契合
        4.5.2 中国移动“一家独大”下的中国电信市场结构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有效竞争的路径选择
    5.1 适度准入与我国电信产业竞争模式
        5.1.1 电信市场准入中数量控制的理论依据
        5.1.2 电信市场集中度
        5.1.3 中国基础电信业务的市场准入
    5.2 所有制改革与产权制度安排
        5.2.1 产权界定和治理效率
        5.2.2 产权体制与有效竞争的关系
        5.2.3 中国电信企业产权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5.2.4 我国电信企业产权制度的完善
    5.3 产业重组
        5.3.1 电信产业重组的目的与模式
        5.3.2 中国电信产业重组方案选择
        5.3.3 重组路径选择:政府引导、市场选择
    5.4 全业务经营
        5.4.1 基于消费者微观决策的电信市场分业经营模型
        5.4.2 全业务经营模式的实现
        5.4.3 国外四个全业务运营商的样本分析
        5.4.4 中国电信业第三次重组后全业务经营的模式研究
    5.5 网络融合与数网竞争
        5.5.1 数网融合及其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
        5.5.2 三网的现状
        5.5.3 数网融合与有效竞争
    5.6 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
        5.6.1 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5.6.2 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产业链竞争模式
        5.6.3 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产业链整合路径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有效竞争的实证研究
    6.1 我国电信产业改革和重组的总体分析
        6.1.1 我国电信产业改革的历史过程与政策变迁
        6.1.2 我国电信产业重组特征
        6.1.3 我国电信产业改革效果及其背后的制度问题
    6.2 中国联通进入移动电话市场分析
        6.2.1 中国联通的进入
        6.2.2 不对称的双寡头垄断对中国联通成长的障碍分析
        6.2.3 非对称规制与中国联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6.3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相互进入分析
        6.3.1 电信网通相互进入后的竞争效果分析
        6.3.2 电信、网通两大集团《合作协议》后果分析
    6.4 民营资本进入电信市场分析
        6.4.1 泰龙模式分析
        6.4.2 我国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产业壁垒的形成机制
        6.4.3 拆除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产业壁垒的制度选择
    6.5 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有效竞争的对策建议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工作
    7.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国产数码相机厂商如何上演“反垄断”?(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2]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D]. 李国敏.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3]A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万昌海. 南昌大学, 2015(03)
  • [4]模块化生产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中国本土计算机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析[D]. 赵淑英. 辽宁大学, 2014(11)
  • [5]基于钻石模型的日本家电产业竞争力研究[D]. 常海申. 云南财经大学, 2013(05)
  • [6]论跨国公司在华限制性商业行为的法律管制[D]. 陈晓军.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2)
  • [7]“山寨”文化传播内容研究[D]. 刘佳. 山西大学, 2011(06)
  • [8]山寨文化探析[A]. 翟真. 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9]今天你“山寨”了吗[J]. 薛业忠.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 2009(04)
  • [10]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的有效竞争研究[D]. 李荣华. 中南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国内数码相机厂商如何上演“反垄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