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土工格栅的特性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塑料土工格栅的特性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一、塑料土工格栅的特性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圣明[1](2021)在《高心墙堆石坝抗震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西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高土石坝也多建于此。同时西部地区又属于地震频发区域,在汶川地震中,许多土石坝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对处于强震区域的土石坝进行抗震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些土石坝在强震作用下的破坏大多从坝顶开始,为提高坝体的抗震稳定性,在坝顶区域采取加筋措施成为目前高土石坝抗震的主要手段。但目前来说,对于土石坝的加筋机理研究还相对薄弱,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以坝高300m高黏土心墙堆石坝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加筋方案下的加筋堆石坝进行静动力分析,并从坝坡稳定性和震后永久变形两个角度对加筋堆石坝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坝高300m高黏土心墙堆石坝计算模型。为模拟出土工格栅在受拉时对土体所产生的等效附加应力,采用fortran语言对Duncan-Chang E-B模型子程序进行了改编。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各加筋方案下的堆石坝进行静力分析,结果表明:蓄水期过后,采取加筋措施能够减小坝顶布筋方向上的变形。(2)在动力分析时编写了考虑围压效应的Hardin-Drnevich模型。提取各单元静应力状态作为初始条件,对各加筋方案下的堆石坝进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坝顶采取加筋措施后坝体的响应加速度,动位移,动剪切应变均有所减小,总体上对坝体的抗震性能产生积极的影响。(3)对不同加筋间距下坝坡时程稳定安全系数和滑动体震后永久变形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对坝顶采取加筋措施后,坝坡的稳定性能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加筋间距的缩短,坝坡最危险滑动面的位置会向坝体内部深层方向移动,滑动面上最小安全系数有所提升,安全系数小于1的累积时间和滑动体的永久位移逐渐减小,但加筋间距过密对坝体的抗震性能提升效果较小,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安全评价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土工格栅的最佳铺设间距为3m。

郝羽婷[2](2021)在《土工格栅加筋渣土垫层地基承载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垫层是一种方便、经济的地基处理方法,土工格栅由于其质量轻、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等优点,而被应用于加筋土垫层中。近年来,城市改造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也不断发展,随之产生的是大量的建筑垃圾,其中占比很高的正是建筑渣土。如果建筑渣土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堆放,不仅会占用大量场地,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这也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有效处理并利用建筑渣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可以将建筑渣土运用到加筋技术中,设计出可以运用到工程实践中的加筋渣土垫层,将会获得很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文选取四种抗拉强度、网格尺寸、承力方向不同的土工格栅和三种粒径、级配不同的建筑渣土进行了十四组建筑渣土垫层地基的平板载荷试验,其中三组为无筋渣土垫层,十一组为加筋渣土垫层。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加筋渣土垫层地基的承载力变化、土压力分布情况,对格栅加筋渣土垫层地基的承载特性和应力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无筋渣土与加筋渣土垫层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均无陡降段,无筋渣土垫层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比加筋渣土垫层地基的荷载-沉降曲线更陡,加筋垫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大于无筋垫层地基,且同一荷载下加筋垫层地基的沉降量小于无筋垫层地基。(2)同一种渣土的各不同筋材的垫层地基中,抗拉强度较高的双向土工格栅加筋效果最好,三向土工格栅和四向土工格栅次之,抗拉强度较低的双向土工格栅最差;加筋条件相同时,级配良好的渣土垫层承载性能最好,级配较差且组成颗粒最小的渣土承载性能最差。(3)无筋垫层地基中,不同深度处的土压力均呈抛物线型分布;而加筋垫层地基中,在垫层底部呈马鞍型分布,在500mm深度处土压力呈类抛物线型分布,在1000mm深度处呈抛物线型分布。(4)格栅类型、渣土粒径级配、荷载大小、地基深度均会对垫层下土压力的分布产生影响。垫层加筋使土压力分布曲线的形态由抛物线型转变为马鞍型;渣土类型的改变对土压力分布形态并无影响,但会改变土压力数值;荷载大小也会对土压力产生影响,同一水平位置处的土压力值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大而增大;竖向深度的增加不会改变无筋垫层下土压力分布的形态,但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压力分布范围变广,土压力值变小,此外,随着竖向深度的增加,加筋垫层的土压力分布曲线由马鞍型分布变为抛物线型分布。

刘明[3](2021)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埋地管道受荷特性及减荷措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重型车辆不可避免地从管道上方临时通过。而有些埋地管道是按照一般路段设计与施工的,若该路段管道在敷设时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当重型车辆通过时,很有可能对管道的安全性造成重大威胁,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情况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证管道运行安全。本文通过现场原位试验,研究了短期加载时不同管径、不同埋深、不同车辆载重以及不同车速条件下交通荷载传递规律和管道受力特点。通过相似原理设计室内模型试验,利用激振器施加循环荷载来模拟长期车辆荷载,研究不同管径、不同材质、不同埋深条件下长期循环荷载对管道的影响,并分析在长期循环荷载下管道的安全性。经过试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现场试验测得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竖向土压力随着埋深的增加逐渐减小,且减小趋势呈非线性;土压力沿水平方向传递能力有限。(2)在不同工况下对管道进行应力分析,结果表明:车辆载重和管道埋深对管道应力影响较大;在低速条件下交通荷载动力效应不明显,对管道应力影响较小;不同管径管道在相同工况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3)通过对管道累计应变和疲劳极限分析,当荷载小于管道疲劳极限时,长期循环荷载对管道的影响可以忽略。(4)本文提出的三种减荷措施都有一定的减荷效果:铺设土工格栅在浅层路基中减荷效果较好,深层路基中减小幅度有限;铺设钢板减荷效果显着;管周换填砂石填料后,能够有效地减弱交通荷载对管道的影响。

何江飞[4](2020)在《高陡黄土边坡加固工程加筋土-框锚结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土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发育的地区之一,随着城镇开发不断深入,黄土区产生大量的人工开挖高陡边坡,由于这些高陡边坡紧邻居民区、厂矿及道路,施工作业面狭窄、支护空间受限,传统的治理方法难以实现灾害的快速修复。本文以某高陡黄土边坡加固工程为依托,采用现场调查、室内模型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对加筋土-框锚组合结构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高陡黄土边坡失稳特征;基于协同作用理念,为解决黄土高陡边坡快速修复、支护结构变形位移大的问题,提出了加固高陡黄土边坡的“有限填土加筋土-框锚组合结构”。基于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组合结构协同作用机理,并引入稳定系数和荷载分担比概念,探讨了有限填土加筋土与框锚组合结构稳定影响因素,并对各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组合结构稳定系数和结构荷载分担比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得出锚索预应力设计参数对结构稳定系数和结构荷载分担比影响较大,为后续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提供参考。(2)开展了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有限填土加筋土与框锚结构的作用机理,验证了组合支护结构的协同作用效应。从应力角度分析了组合结构工作机理,根据附加应力法理论,建立了锚索预应力作用下土体的等效应力计算公式;引入条分法理论,建立了考虑预应力锚索附加应力的组合结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通过工程算例分析,探讨了预应力与安全系数关系,表明本文计算方法较好体现了锚索预应力作用,同时表明锚索对支护体系整体稳定极为重要。(3)以铭帝1#边坡为工程背景,构建了有限填土加筋土与框锚组合结构的FLAC3D数值分析模型,考虑自然工况、降雨工况条件下及考虑坡顶交通荷载作用下,有限填土加筋土-框锚组合结构的作用效应,并评价交通荷载对组合结构的稳定性影响。根据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结果获得了组合结构实际应用的变形特性及工作规律,验证了有限填土加筋土-框锚结构的有效性,成功解决了黄土高陡边坡快速修复、支护空间受限、常规加固方案变形量大及变形不协调关键技术难题。

张锐,龙明旭,郑健龙,郭一鹏[5](2020)在《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及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完善加筋膨胀土边坡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分别对土工格栅和膨胀土变形特性、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特性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对土工格栅反包加筋膨胀土边坡"以柔治胀"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思考并建议了相应的分析方法。首先介绍了土工格栅变形特性研究成果,分析了拉伸速率、约束条件等因素对土工格栅拉伸特性的影响,并对土工格栅拉伸变形规律进行阐述;随后回顾了膨胀土变形特性研究进展,证实了膨胀土的膨胀变形存在显着各向异性,且应力状态、含水率等因素对各向异性变形特性存在影响,其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揭示;继而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特性从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常采用拉拔试验获取筋土界面特性参数,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反包作用对加筋膨胀土边坡稳定性具有积极影响,并指出现有研究往往未考虑膨胀土的膨胀各向异性和土体实际状态差异性影响;最后以土工格栅反包加筋膨胀土边坡为例,根据干湿循环显着影响深度将加筋区分为锚固区和自由区两部分,重点分析了自由区膨胀土侧向膨胀对筋土相互作用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筋土变形协调原理,并考虑膨胀土侧向膨胀特性的筋土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王鹏程[6](2020)在《基于路基路面结构一体化的路床加筋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重庆潼南某市政道路H5路面大修的高填方路基沉降处理为依托,提出采用路床加筋减小高填方路段大中修路面沉降的方法,采用数值分析研究了路床加筋的最佳加筋方式,以及软土路基路床加筋对沥青路面结构层的影响,从路床加筋设计状态入手,研究路床加筋与路面结构设计一体化的设计方法。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研究成果如下:(1)为了找出最佳加筋方式和加筋位置,建立不同的路床加筋方式的数值模型,发现首先要明确合适的加筋位置,其次增加加筋层数才有意义,单纯增加加筋层数不一定达到理想的加筋效果;合理的加筋方式是上路床从下往上加筋3层,加筋间距为10cm。筋材的网眼大小和模量会对沥青路面结构各项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分析结果结合实际工程条件,推荐采用网眼尺寸为40~60mm,筋材模量为600~800MPa的土工格栅进行路床加筋。(2)为了研究软基上路床加筋对路面结构层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软基上路床加筋前后两种状态,分析其沥青路面的面层拉应力、拉应变、剪应力、路表弯沉及下路床顶面压应变等的力学响应,发现软基路床加筋有效限制了土体的侧向位移,提高了路基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使得上路床获得了较好的整体性,从而使得面层拉应力拉应变都有了大幅度的降低,说明,路床加筋可以改善路面结构的抗弯拉疲劳性能,从而减少沥青路面车辙的产生。同时加筋使得上路床的弹性模量和整体性有了较高的提高,增大了产生拉应变的范围,有效的消除了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3)从路床加筋的设计状态入手,介绍了路床加筋的设计计算理论、设计指标和标准,用土工试验等试验确定地基土和填料的设计参数,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筋土界面设计参数后,探讨了加筋路床与路面结构一体化设计的方法,结合实际依托工程,介绍了加筋路床与路面一体化结构设计及在高填方路基路面沉降处理中的应用。(4)从施工准备、填前基底处理、加筋路床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系统的总结了路床加筋施工时的施工程序和注意事项。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归纳了土工格栅加筋路床时的施工工序,严格每一道施工程序的把关,联系路床加筋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成果,使得土工格栅加筋土的作用发挥的更加出色。

杜常博[7](2020)在《土工格栅-尾矿复合体界面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尾矿库是一种特殊的工业构筑物,它的运营好坏,不仅影响到一个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与库区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周边环境息息相关。对尾矿坝做加筋处理,不仅能提高尾矿坝稳定性,还能增加坝体外坡比增加尾矿库库容,节约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日渐宝贵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鞍钢风水沟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土工格栅加筋尾矿界面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研制了一台可视加筋土界面特性宏细观分析的试验仪器,可开展不同土工合成材料与填料的直剪和拉拔试验;使用新研制仪器分别进行了土工格栅和土工布加筋尾矿的直剪和拉拔试验。为了更准确分析土工格栅加筋尾矿的效果,将格栅-尾矿界面摩擦作用从界面综合摩擦作用中分离出来,得到土工格栅加筋尾矿的合理网孔尺寸应控制格栅-尾矿界面与剪切面面积比在0.4左右。(2)通过对土工格栅和土工布进行加筋层数为0、1、2、4层的加筋尾矿三轴压缩试验,获得了不同层数下加筋尾矿的应力-应变特性及其加筋效果。土工格栅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硬化特性,而土工布的应力-应变曲线具有应变软化性质,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大,其硬化(软化)特性越来越明显;不同加筋层数下土工格栅和土工布加筋尾矿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可用邓肯-张模型进行拟合。(3)提出了一个能够预测筋材任意位置拉力和位移的界面拉拔公式,并给出了其具体的应用和分析步骤,并将界面拉拔公式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针对土工格栅和土工布拉拔时出现的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现象,提出了双线性剪应力-位移弹塑性硬化模型和三线性剪应力-位移弹塑性软化模型,基于筋土界面基本控制方程,分别推导了拉拔荷载下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两种筋材不同阶段界面拉力、剪应力和位移的计算表达式,很好的反映了筋土拉拔界面的渐进性破坏。(4)提出了表征土工格栅长期低应力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的非线性四参数粘弹塑性模型,建立了粘弹塑性土工格栅弹塑性加筋尾矿的简化流变模型,将整个加筋尾矿复合体受力分析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对应尾矿处于弹性状态和塑性状态,把尾矿到达塑性状态的时间(塑性到达时间)作为两个阶段的分界点,给出了两个阶段的加筋复合体本构关系表达式。(5)通过正交法设计单指标多因素试验,选取了弹性模量(E)、铺设长度(L)、铺设间距(d)、筋-尾矿界面似粘聚力(cif)和筋-尾矿界面似摩擦角(φif)五个影响因素;设计L25(56)正交表进行了25组计算方案,获得了五种影响因素对加筋尾矿堆积坝安全系数的敏感性,其表现为铺设长度(L)>筋材模量(E)>铺设间距(d)>似粘聚力(cif)>似摩擦角(φif)。(6)通过开展加筋尾矿堆积坝模型试验和现场原型试验,获得了同加筋层数、上覆压力、加水量、筋材类型和堆积坝外坡比情况下坝顶表面沉降、坝体内部浸润线和竖向压力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常规坝、格栅加筋坝和土工布加筋坝在排浆后坝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坝体加筋后加固效果以及作用机理。该论文有图138幅,表46个,参考文献150篇。

欧强[8](2020)在《移动荷载下土工加筋路堤动力响应特性及其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土工加筋路堤是由基层与土工合成材料所形成的一种软土地基处治形式,因其能够增加路堤的承载力和提高路堤的稳定性,对软土路堤具有良好的处治效果,以及在施工成本与时效方面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领域的地基处理。然而,目前其理论研究仍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特别是“路面结构层-路堤填土-加筋垫层”共同作用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有限元数值模型,对移动荷载下土工加筋路堤动力响应特性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土工加筋体的作用机制,总结了土工加筋体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加筋体-垫层-填土”三者组成的复合体相互作用的变形机理以及荷载传递机制,提炼了常用土工加筋体的受力变形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土工加筋路堤在移动荷载下的研究提供思路。其次,基于弹性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梁和Timoshenko梁计算模型,讨论了静荷载下考虑梁-土界面摩阻效应的弹性地基梁变形分析方法,其摩阻力分布形式分别考虑为常数、线性分布、与侧向位移成正比以及考虑纵横位移耦合的幂级数解等。在此基础上,针对移动荷载作用下土工加筋路堤,将路面结构层视为黏弹性地基梁。在Kelvin地基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路面结构层与路基填土的界面摩阻效应影响,进而分析交通荷载下黏弹性地基有限长梁的瞬态问题,通过三角级数展开法和Laplace-Fourier积分变换以及逆变换得到黏弹性地基梁在半正弦波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解析解。将路堤上部的路面结构层,路堤填土层,土工格室或多层土工加筋垫层视作一个复合系统,土工格室或多层土工加筋垫层视作一个路堤填土层以下的梁高较浅的复合地基梁。考虑路面结构层的抗弯刚度,提出了一个扩展的双层EulerBernoulli梁模型在对称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分析方法。此方法综合考虑了梁-土界面摩阻力和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耦合的影响,并且系统考虑了上部路面结构和路堤填土的性质对土工格室或多层土工加筋路堤系统的影响。再次,针对交通荷载的特点,基于前文的双层Euler-Bernoulli梁模型,考虑加筋垫层的抗弯刚度以及路堤填土的重度,改进Euler-Bernoulli双层地基梁模型去预测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土工加筋路堤系统的性能。首先获得了路面结构层的弯曲刚度和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碎石垫层的修正的弯曲刚度,然后建立了移动荷载下土工加筋路堤的双层地基梁分析模型。与此同时,还考虑了上、下两层梁的耦合效应对上、下梁的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利用一阶摄动理论推导了双层梁系统的控制微分方程并获得了相应的解答。最后,分析了交通荷载的特性,选取移动面荷载进行模拟,并且自行编制了Fortran子程序用于控制移动荷载的幅值、作用范围以及移动速度等等。在边界处采用无限元处理以减小由于模型尺寸带来的边界效应。针对路堤填土的黏弹性,利用ABAQUS的用户材料子程序,编制了等效线性黏弹性模型模拟路堤填土。土工格栅加筋体采用二维桁架单元模拟,土工格室采用三维膜结构模拟,由此建立了移动荷载下土工加筋路堤的有限元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并对数值模型的空间分布特性、平面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了不同加筋类型、车辆超载、移动荷载速度、路堤填土高度以及路面结构层刚度、双层梁抗弯刚度比、上下土层刚度比等因素对土工加筋路堤受力变形的影响,并给出了合理的设计施工建议。

汪天兴[9](2020)在《土工格栅加筋路堤边坡稳定及其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土工格栅作为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工合成材料,一方面它具有强度高、延伸率低、稳定性强等优点,另一方面土工格栅和土体相互作用力强,所以它一直作为加筋材料的首选。本文以土工格栅加筋路堤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为工具,首先对不同边坡比、路堤高度、加筋间距和加筋长度的土工格栅加筋路堤边坡的稳定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这四个因素关于加筋边坡的安全系数作一个敏感性分析。本文主要工作包括:(1)简要介绍了土工格栅,并对其构造、力学特性、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强度特性以及施工特点进行详细阐述。对加筋路堤加筋机理进行归类,它包括:准粘聚力原理、摩擦加筋机理、等效围压原理、张力膜理论。(2)对加筋路堤计算方法进行概括,它包括:将筋、土分开考虑的算法、筋土整体考虑法和等效围压法,同时对筋土界面特性研究的试验方法总结:直剪试验和拉拔试验。(3)介绍了有限元分析原理并对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概述,随后引入了强度折减法的概念,对不同边坡比、路堤高度以及加筋间距和加筋长度的加筋路堤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并对比了四种因素对加筋路堤边坡安全系数的敏感性,最后提出改善加筋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建议。

许飞[10](2020)在《公路软土路基加固处理及沉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交通量日益增大,大量的公路建设往往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地质情况,其中软土给公路建设带来了较大的麻烦,成为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软土的特性,导致软土路基强度低、稳定性差,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及稳定性。所以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显得十分重要,如果不对地基进行合理的处理,路基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使得道路无法正常使用,为了保证公路在使用时安全舒适,在公路设计和施工时需要严格要求控制沉降。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几种常用处理方法的加固原理和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并对这些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处理深度、施工进度、施工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滁来全快速通道为案例简述其软土的分布和加固处理方法的选择,然后选取土工格栅和水泥搅拌桩复合加固断面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整个施工过程。并且分别对案例中使用的土工格栅和水泥搅拌桩两种加固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最后分析讨论不同因素对路基沉降的影响。所得的结论成果如下:(1)基于滁来全快速通道建设项目,经土工格栅和水泥搅拌桩复合加固后,路基的沉降和侧向位移明显减小,降低了地基中土体的竖向应力水平。(2)通过ABAQUS软件数值模拟,分别对土工格栅和水泥搅拌桩两种加固方法进行分析。对土工格栅加固分析,分析结果为:在路堤底部和路堤底部向下0.5m处加土工格栅对于路基沉降的影响很小,对路基侧向位移减小较明显,随着土工格栅层数的增加对路基侧向位移的减小可以叠加;对水泥搅拌桩加固分析,分析结果为:水泥搅拌桩能有效的降低路基的沉降和侧向位移。(3)基于ABAQUS软件数值模拟,对路基沉降的不同影响因素分析。对桩模量、桩间距、桩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桩长变化对路基沉降的影响最大,桩模量、桩间距变化对路基沉降影响次之,当桩模量较大时,继续增加桩模量对路基沉降影响变弱,当桩间距较小时,继续减小桩间距对路基沉降影响也变弱;对淤泥层模量、淤泥层粘聚力、淤泥层摩擦角、淤泥层渗透系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淤泥层渗透系数变化对路基沉降影响较大,淤泥层模量变化对路基沉降的影响较小,淤泥层粘聚力和摩擦角对路基沉降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桩端以下土层的模量、粘聚力、摩擦角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模量和摩擦角变化对路基沉降影响较大,粘聚力变化对路基沉降影响较小;对路堤填土速率、路堤施工间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填土速率和路堤施工间歇变化对路基沉降影响都较大,路堤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好填土速率和施工间歇;对路堤填土高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路堤填土越高路基沉降越大,路堤填土高度对路基沉降影响很大。图:[58]表:[27]参:[51]。

二、塑料土工格栅的特性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塑料土工格栅的特性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心墙堆石坝抗震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土石坝的动力反应分析
        1.2.2 边坡稳定性分析
        1.2.3 加筋技术的应用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计算原理与方法
    2.1 土的静动力本构模型
        2.1.1 Duncan-Chang E-B模型
        2.1.2 考虑围压效应的Hardin-Drnevich模型
    2.2 动力反应计算方法
        2.2.1 动力平衡方程
        2.2.2 自振特性
        2.2.3 动力方程求解
第三章 加筋技术理论研究
    3.1 加筋土结构与加筋材料简介
        3.1.1 加筋土结构的组成
        3.1.2 土工格栅简介
        3.1.3 土工格栅加筋土计算方法
    3.2 土工格栅加筋机理及应用
        3.2.1 摩擦加筋理论
        3.2.2 准粘聚力理论
第四章 加筋堆石坝静动力分析
    4.1 计算模型的建立和参数介绍
    4.2 加筋模拟方案
        4.2.1 土工格栅布置方案
        4.2.2 土工格栅模拟方法
    4.3 加筋堆石坝动力反应计算过程
    4.4 坝体静力有限元计算结果
        4.4.1 坝体静力反应分析
        4.4.2 结构自振频率计算
        4.4.3 坝体动力反应分析
第五章 加筋堆石坝动力稳定性分析
    5.1 坝坡稳定性分析
        5.1.1 计算原理与参数
        5.1.2 最危险滑动面的确定
        5.1.3 有限元动力时程稳定性分析
    5.2 震后永久变形分析
        5.2.1 计算理论
        5.2.2 计算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土工格栅加筋渣土垫层地基承载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加筋土技术简介
        1.1.1 加筋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1.2 加筋土的界面特性及加筋机理
        1.1.3 加筋土地基的承载力特性
        1.1.4 加筋土筋材的变形特性
    1.2 土工合成材料的简介
        1.2.1 土工合成材料的概述
        1.2.2 土工合成材料的分类
        1.2.3 土工格栅
    1.3 建筑垃圾的概述
        1.3.1 建筑垃圾的现状及危害
        1.3.2 建筑渣土在加筋土中的应用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2章 试验材料物理力学性质
    2.1 土工格栅的基本指标
    2.2 建筑渣土的基本指标
第3章 加筋渣土垫层地基承载力试验
    3.1 试验概况
    3.2 试验仪器
        3.2.1 加载系统
        3.2.2 数据采集系统
    3.3 试验方案
        3.3.1 试验分组
        3.3.2 试验步骤
    3.4 试验注意事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荷载-沉降曲线
        4.1.1 各组荷载-沉降曲线
        4.1.2 格栅类型对荷载-沉降曲线的影响
        4.1.3 渣土粒径级配对荷载-沉降曲线的影响
    4.2 土压力结果分析
        4.2.1 土压力的水平分布规律
        4.2.1.1 格栅类型对土压力水平分布的影响
        4.2.1.2 渣土粒径级配对土压力水平分布的影响
        4.2.1.3 荷载对土压力水平分布的影响
        4.2.1.4 竖向深度对土压力水平分布的影响
        4.2.2 土压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埋地管道受荷特性及减荷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埋地管道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管道土压力研究现状
        1.2.2 车辆荷载的研究现状
        1.2.3 埋地管道安全性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
2 交通荷载作用下埋地管道室外原位试验
    2.1 试验内容
    2.2 试验材料及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数据采集设备
    2.3 试验方案
        2.3.1 车辆荷载及埋深设计
        2.3.2 应变花的布置
        2.3.3 动土压力盒的布置
        2.3.4 单点沉降计的布置
    2.4 试验过程
        2.4.1 管道沟槽的开挖
        2.4.2 测试元件的埋设
        2.4.3 铺设管道
    2.5 试验数据分析
        2.5.1 不同埋深的影响
        2.5.2 管径的影响
        2.5.3 车速的影响
        2.5.4 载重的影响
    2.6 本章总结
3 循环荷载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室内模型试验设计
    3.1 模型试验设计
        3.1.1 相似三定律
        3.1.2 附加荷载的计算
        3.1.3 模型试验的相似比例
        3.1.4 模型试验荷载
    3.2 模型试验方案
        3.2.1 试验材料及设备
        3.2.2 方案设计
        3.2.3 试验加载系统
    3.3 试验过程
        3.3.1 应变花的粘贴
        3.3.2 击实试验和最佳含水率
        3.3.3 应变监测元件的埋设
        3.3.4 填土压实度检测
    3.4 本章小结
4 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压力分布和管道应力应变情况
    4.1 管顶压力分析
        4.1.1 管顶压力沿深度分布规律
        4.1.2 PVC管与钢管管顶压力对比分析
    4.2 动荷载作用下管道的应力应变分析
        4.2.1 管道埋深对管道应力的影响
        4.2.2 管道纵向距离对管道应力的影响
        4.2.3 管径大小对管道应力的影响
        4.2.4 PVC管与钢管管道应变的对比分析
    4.3 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管道的力学性能分析
        4.3.1 累计应变分析
        4.3.2 疲劳极限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长期循环荷载下不同减荷措施对管道的影响
    5.1 土工格栅的减荷效果分析
        5.1.1 土工格栅概述
        5.1.2 土工格栅的减荷方案
        5.1.3 动荷载下土工格栅的减荷效果分析
    5.2 钢板的减荷效果分析
        5.2.1 铺设钢板的工程意义
        5.2.2 动荷载下钢板的减荷效果分析
    5.3 砂石填料减荷效果分析
        5.3.1 管土相对刚度的概念
        5.3.2 换填砂石填料方案
        5.3.3 长期循环荷载下管道的受荷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高陡黄土边坡加固工程加筋土-框锚结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加筋土挡墙的研究现状
        1.2.2 预应力锚杆(索)框架梁的研究现状
        1.2.3 加筋土组合结构研究现状
        1.2.4 协同作用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2 有限填土加筋土-框锚组合结构的提出
    2.1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1.1 位置与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气象与水文地质条件
        2.1.4 地质构造
        2.1.5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2 研究区开挖型高陡黄土边坡失稳特征
        2.2.1 开挖型高陡边坡失稳后壁特征
        2.2.2 开挖型高陡边坡失稳后缘裂缝特征
        2.2.3 开挖型高陡黄土边坡破坏过程
    2.3 工程开挖型黄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
        2.3.1 试验取样
        2.3.2 试验方案
        2.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开挖型高陡黄土边坡治理存在的问题
        2.4.1 边坡通用治理修复技术
        2.4.2 高陡黄土边坡治理存在的问题
    2.5 加筋土-框锚组合结构的提出
        2.5.1 协同作用的理念
        2.5.2 有限填土加筋土概念
        2.5.3 有限填土加筋土-框锚组合结构的提出
        2.5.4 技术原理
        2.5.5 基本特点
    2.6 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问题
    2.7 小结
3 组合结构作用机理及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3.1 边坡治理工程概况
    3.2 组合支护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3.2.1 强度折减法的计算原理
        3.2.2 FLAC3D的分析方法
        3.2.3 模型建立
        3.2.4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3.3 组合结构协同作用机理
    3.4 结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4.1 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
        3.4.2 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3.5 小结
4 加筋土-框锚组合结构模型试验
    4.1 试验目的及内容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内容
    4.2 模型相似比
    4.3 试验模型设计
        4.3.1 试验模型
        4.3.2 试验材料的选取
        4.3.3 试验方案
        4.3.4 试验数据采集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水平位移
        4.4.2 土工格栅应变
        4.4.3 墙背土压力
        4.4.4 锚杆应变
        4.4.5 框架梁应变
    4.5 组合结构作用机理分析
    4.6 小结
5 基于协同作用的组合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
    5.1 锚索预应力作用下的协同机理理论分析
    5.2 考虑协同作用的锚索预应力值确定
    5.3 锚索预应力等效计算
        5.3.1 附加应力法基本理论
        5.3.2 锚索预应力等效计算
    5.4 基于协同作用的整体稳定性分析
        5.4.1 稳定性计算模型
        5.4.2 工程算例分析
    5.5 小结
6 加筋土-框锚组合结构工程应用效果分析
    6.1 自然工况下组合结构的作用效果
        6.1.1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6.1.2 变形特征
    6.2 暴雨条件下组合结构的作用效果
    6.3 交通荷载作用下组合结构的作用效果
    6.4 边坡现场监测与效果评价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土工格栅变形特性研究现状
3 膨胀土变形特性研究现状
4 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特性研究现状
    4.1 试验研究现状
    4.2 数值模拟现状
5 评述
6 基于筋土变形协调原理的筋土相互作用研究
    6.1 土工格栅反包加筋膨胀土边坡结构
    6.2 筋土相互作用分析
    6.3 筋土变形特性参数获取
7 结论

(6)基于路基路面结构一体化的路床加筋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背景
    1.2 国内外加筋技术研究现状
        1.2.1 软基处理及不均匀沉降研究现状
        1.2.2 加筋技术研究现状
        1.2.3 加筋土数值分析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路床加筋的最佳布设方法研究
    2.1 路床加筋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2.2 ABAQUS概述及其计算流程
    2.3 基本假定与路面结构参数
    2.4 路床加筋力学分析
    2.5 筋材结构参数对路面各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
        2.5.1 筋材网眼尺寸影响分析
        2.5.2 筋材模量的影响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软基路段的路床加筋对路面结构受力的影响研究
    3.1 基本假定与路面结构参数
    3.2 建立有限元模型
    3.3 不同路床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特点分析
        3.3.1 路表垂直变形响应分布特性
        3.3.2 沥青面层应力及应变分布特性
        3.3.3 上路床拉应力响应分布特性
        3.3.4 下路床顶面压应变响应分布特性
    3.4 小结
第四章 加筋路床与路面一体化结构设计研究
    4.1 典型路床加筋的设计状态
        4.1.1 路床加筋的失效模式
        4.1.2 路床加筋的设计状态
    4.2 路床加筋设计计算
        4.2.1 设计计算理论
        4.2.2 容许残余变形研究
        4.2.3 设计流程及步骤
    4.3 设计指标和标准
    4.4 设计参数的确定和取值
        4.4.1 地基土设计参数的确定和取值方法
        4.4.2 填料设计参数的确定和取值方法
        4.4.3 筋材设计参数的确定和取值方法
        4.4.4 确定筋土界面设计参数和取值方法
    4.5 设计示例
    4.6 加筋路床加固软基路面应用案例
        4.6.1 工程项目背景
        4.6.2 旧路面病害技术状况调查
        4.6.3 高填方沉降路段的加筋路床路面结构设计研究
    4.7 小结
第五章 加筋的路床施工
    5.1 施工准备
    5.2 基底处理技术
        5.2.1 除根、伐树及表土处理
        5.2.2 加筋土结构基底处理的施工技术
    5.3 加筋土路床施工技术
        5.3.1 第一层土工格栅加筋材料铺设方法
        5.3.2 填料的摊铺与压实
        5.3.3 土工格室反包与连接
    5.4 质量控制措施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7)土工格栅-尾矿复合体界面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格栅-尾矿复合体界面特性试验研究
    2.1 直剪拉拔试验仪器研制
    2.2 试验填料及筋材参数指标
    2.3 直剪拉拔试验原理及步骤
    2.4 筋-尾矿界面宏细观特性分析
    2.5 不同网孔尺寸格栅-尾矿界面特性分析
    2.6 加筋尾矿复合体强度特性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格栅-尾矿复合体界面力学模型
    3.1 筋土界面基本方程
    3.2 拉拔试验结果分析
    3.3 筋-尾矿拉拔界面弹塑性模型
    3.4 应变硬化筋材拉拔界面分析
    3.5 应变软化筋材拉拔界面分析
    3.6 土工格栅加筋尾矿流变模型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加筋尾矿坝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4.1 概述
    4.2 堆积坝加筋因素敏感性分析
    4.3 加筋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加筋尾矿堆积坝模型试验研究
    5.1 模型试验装置及材料
    5.2 模型试验方案及步骤
    5.3 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加筋尾矿坝现场试验及工程应用
    6.1 现场试验方案设计
    6.2 现场试验工序
    6.3 现场测量数据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查新结论
附录 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移动荷载下土工加筋路堤动力响应特性及其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土工加筋路堤概述
        1.2.1 土工加筋路堤概念及特性
        1.2.2 土工加筋材料分类及特性
    1.3 土工加筋路堤研究现状
        1.3.1 土工加筋路堤试验研究
        1.3.2 土工加筋路堤数值研究
        1.3.3 土工加筋路堤理论研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本文研究意义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土工加筋体作用机理及其常用分析方法
    2.1 概述
    2.2 土工加筋体作用机理
        2.2.1 侧向约束作用
        2.2.2 调整不均匀沉降
        2.2.3 网兜效应和柔性筏基效应
        2.2.4 应力扩散作用
        2.2.5 土工加筋路堤破坏模式
    2.3 加筋体-垫层-土共同作用
        2.3.1 协调变形、共同承载
        2.3.2 提高稳定性
        2.3.3 构成良好的排水体系
    2.4 土工加筋体受力变形分析
        2.4.1 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分析方法
        2.4.2 基于弹性地基板理论的分析方法
        2.4.3 基于弹性薄膜理论的分析方法
        2.4.4 土工加筋体数值分析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梁土界面摩阻效应的弹性地基梁变形分析方法
    3.1 概述
    3.2 地基梁模型简介
        3.2.1 Winkler地基—Euler-Bernoulli梁模型
        3.2.2 Winkler地基-Timoshenko梁模型
        3.2.3 弹性半空间—Timoshenko梁模型
    3.3 静荷载下考虑梁土界面摩阻效应的弹性地基梁变形分析方法
        3.3.1 考虑摩阻力为常数
        3.3.2 考虑摩阻力沿地基梁呈线性分布
        3.3.3 考虑摩阻力与地基梁侧向位移成正比
        3.3.4 考虑纵横位移耦合的水平摩阻效应的弹性地基梁的解
    3.4 移动荷载下考虑梁土水平摩阻效应的弹性地基梁变形分析方法
        3.4.1 计算模型
        3.4.2 控制方程建立
        3.4.3 方程求解
    3.5 算例分析
    3.6 参数分析
        3.6.1 水平摩擦系数
        3.6.2 移动速度
        3.6.3 黏性阻尼
        3.6.4 单元弹簧刚度
        3.6.5 路面抗弯刚度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双层弹性地基梁理论的土工加筋路堤受力变形方法研究
    4.1 概述
    4.2 基于双层地基梁模型受力变形分析
        4.2.1 基本模型与假定
        4.2.2 控制方程的建立
        4.2.3 控制方程求解
    4.3 算例验证
    4.4 参数分析
        4.4.1 界面抗力
        4.4.2 路堤填土弹性模量(E_e)
        4.4.3 路面结构抗弯刚度(E_1I_1)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移动荷载下土工加筋路堤双层弹性地基梁解析方法研究
    5.1 概述
    5.2 交通荷载的特性
        5.2.1 静态均布荷载
        5.2.2 移动恒定荷载
        5.2.3 移动简谐荷载
        5.2.4 半正弦波荷载
        5.2.5 冲击荷载
        5.2.6 经验模型
        5.2.7 随机荷载
    5.3 基于双层弹性地基梁理论的土工加筋模型受力变形分析
        5.3.1 计算模型与假定
        5.3.2 控制方程的建立
        5.3.3 方程组求解
    5.4 算例验证
        5.4.1 算例1
        5.4.2 算例2
    5.5 参数分析
        5.5.1 上下土层刚度比(α_k)
        5.5.2 上下梁的弯曲刚度比(α_D)
        5.5.3 上层填土的高度(h_e)
        5.5.4 移动荷载的速度(v)
        5.5.5 黏滞阻尼(ξ)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移动荷载下土工加筋路堤数值模型
    6.1 概述
    6.2 数值模型相关概念
        6.2.1 材料本构
        6.2.2 相互作用(Interaction)
    6.3 模型建立
        6.3.1 基本假设
        6.3.2 分析方法
        6.3.3 模型尺寸与参数取值
        6.3.4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设置
        6.3.5 单元类型与网格
    6.4 模型验证
        6.4.1 算例1
        6.4.2 算例2
        6.4.3 算例3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移动荷载下土工加筋路堤动力响应数值分析
    7.1 概述
    7.2 移动荷载作用下土工加筋路堤路面结构层的空间特性
        7.2.1 动应力空间特性
        7.2.2 动应变空间特性
    7.3 路基动态响应平面特性
        7.3.1 横断面动应力
        7.3.2 纵断面动应力
        7.3.3 横断面动变形
        7.3.4 竖向动应力
        7.3.5 竖向动应变
    7.4 影响因素分析
        7.4.1 不同加筋类型
        7.4.2 车辆超载
        7.4.3 移动荷载速度
        7.4.4 路堤填土高度(h_e)
        7.4.5 双梁的抗弯刚度比(α_D)
        7.4.6 上下土层刚度比(α_k)
    7.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9)土工格栅加筋路堤边坡稳定及其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加筋边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加筋边坡试验性研究现状
        1.2.2 加筋边坡安全系数的研究现状
        1.2.3 加筋边坡有限元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
        1.4.1 本文研究内容
        1.4.2 本文预期成果
第二章 土工格栅性能及其加筋机理
    2.1 引言
    2.2 土工合成材料概述及其工程应用
    2.3 土工格栅分类及其应用现状
        2.3.1 土工格栅分类
        2.3.2 土工格栅构造特性
        2.3.3 土工格栅力学特性
        2.3.4 土工格栅荷载长期作用下的强度特性
        2.3.5 土工格栅施工特性
    2.4 加筋机理分析
        2.4.1 摩擦加筋机理
        2.4.2 .准粘聚力原理
        2.4.3 等效围压原理
        2.4.4 张力膜理论
    2.5 加筋路堤的计算方法研究
        2.5.1 将筋、土分开考虑的算法
        2.5.2 筋土整体考虑
        2.5.3 等效附加应力法
    2.6 筋土界面特性研究的试验方法
        2.6.1 直剪试验
        2.6.2 拉拔试验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边坡有限元模拟
    3.1 引言
    3.2 有限元分析原理与软件概述
        3.2.1 有限元分析原理
        3.2.2 ABAQUS软件的简介
    3.3 安全系数的定义
    3.4 强度折减法
        3.4.1 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
        3.4.2 有限元中边坡破坏判断依据
    3.5 土体本构模型的分析与选用
    3.6 计算模型建立
        3.6.1 基本假定
        3.6.2 加筋边坡模型建立
        3.6.3 土工格栅设置
    3.7 影响加筋路堤边坡稳定性各因素
        3.7.1 不同边坡比
        3.7.2 不同路堤高度
        3.7.3 不同加筋长度
        3.7.4 不同加筋间距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4.1 引言
    4.2 边坡稳定敏感性分析
        4.2.1 边坡比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4.2.2 路堤高度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4.2.3 加筋间距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4.2.4 加筋长度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
    4.3 各影响因素对边坡安全系数的敏感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需要更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公路软土路基加固处理及沉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固结理论的研究现状
        1.2.3 沉降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软土路基的工程性质和常用处理方法
    2.1 软土路基的工程性质
        2.1.1 软土的概念及类型
        2.1.2 软土路基的沉降过程
    2.2 常用加固处理方法
        2.2.1 换填法
        2.2.2 强夯法
        2.2.3 土工合成材料法
        2.2.4 袋装砂井排水法
        2.2.5 塑料板排水法
        2.2.6 真空预压法
        2.2.7 水泥搅拌桩法
        2.2.8 碎石桩法
    2.3 常用加固处理方法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周边地形
        3.1.2 软土的分布和加固措施
        3.1.3 地质条件
    3.2 有限元软件ABAQUS简述
        3.2.1 概述
        3.2.2 ABAQUS主要模块介绍
        3.2.3 ABAQUS软件分析的流程
    3.3 材料的本构模型
        3.3.1 线弹性模型
        3.3.2 Mohr-Coulomb塑性模型
    3.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1 几何模型的建立
        3.4.2 材料属性的定义
        3.4.3 分析步的设置
        3.4.4 施工过程的模拟
        3.4.5 网格划分
    3.5 数值模拟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3.5.1 数值模拟计算过程
        3.5.2 计算结果分析
    3.6 加固处理分析
        3.6.1 土工格栅加固
        3.6.2 水泥搅拌桩加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基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4.1 水泥搅拌桩对路基沉降影响分析
        4.1.1 桩体的模量对路基沉降影响
        4.1.2 桩间距对路基沉降影响
        4.1.3 桩长对路基沉降影响
    4.2 淤泥层对路基沉降影响分析
        4.2.1 淤泥层模量对路基沉降影响
        4.2.2 淤泥层粘聚力对路基沉降影响
        4.2.3 淤泥层摩擦角对路基沉降影响
        4.2.4 淤泥层渗透系数对路基沉降影响
    4.3 桩端以下土层对路基沉降影响分析
        4.3.1 桩端以下土层模量对路基沉降影响
        4.3.2 桩端以下土层粘聚力对路基沉降影响
        4.3.3 桩端以下土层摩擦角对路基沉降影响
    4.4 路堤施工时间对路基沉降影响分析
        4.4.1 路堤填土速率对路基沉降的影响
        4.4.2 路堤施工间歇对路基沉降的影响
    4.5 路堤填土高度对路基沉降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塑料土工格栅的特性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心墙堆石坝抗震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措施研究[D]. 胡圣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土工格栅加筋渣土垫层地基承载性能研究[D]. 郝羽婷.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埋地管道受荷特性及减荷措施研究[D]. 刘明.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4]高陡黄土边坡加固工程加筋土-框锚结构作用机理研究[D]. 何江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5]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及思考[J]. 张锐,龙明旭,郑健龙,郭一鹏. 中外公路, 2020(S2)
  • [6]基于路基路面结构一体化的路床加筋设计方法研究[D]. 王鹏程.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7]土工格栅-尾矿复合体界面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D]. 杜常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1)
  • [8]移动荷载下土工加筋路堤动力响应特性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 欧强. 湖南大学, 2020(01)
  • [9]土工格栅加筋路堤边坡稳定及其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D]. 汪天兴.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10]公路软土路基加固处理及沉降分析[D]. 许飞.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塑料土工格栅的特性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