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鱼工程调研报告贵州

稻鱼工程调研报告贵州

问:在贵州以稻田养鱼稻田养鸭为主的立体模式是什么因地制宜发展起来
  1. 答:在贵州以稻田养鱼稻田养鸭为主的立体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起来是。
    1、我国的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考古发掘和历史告正胡文献表明,至迟东汉时期,我国已经开清盯始进行稻田养鱼。巴蜀地区农民利用袜拦夏季蓄水种稻期间,放养鱼类。
    2、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在这个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食物,鱼则发挥耕田除草、松土增肥、提供氧气、吞食害虫等多种功能,这种生态循环大大减少了系统对外部化学物质的依赖,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3、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不仅蕴含丰富的传统农业知识、多样的稻鱼品种和传统农业工具,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和饮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
问:稻田养鱼的现代养殖模式,稻田养鱼新技术
  1. 答:在我国稻田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水产科技工作者对传统稻田养鱼方式进行了多次的改进。特别是近年来提出,发展稻田养殖必须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我国的传统稻田养殖方式,正朝着现代稻田养殖业的方向发展。
    1.改善养鱼稻田工程设施。将传统的平板式稻田养鱼改革为宽沟式、沟凼式、垄沟式等稻田养鱼新方式,增加了稻田养殖水体,改善了水产品的生活条件。
    2.改鱼种单养为混养。混养的品种园地制宜进行选择,如草鱼、鲤、尼罗罗非鱼、鲢、鳙、鲫、革胡子鲶等。
    3.改常规品种为名特优水产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地名特水产品发展迅猛。许多名特水产品也很适合稻田的养殖,如蟹、蛙、鳖、虾等,极大地提高了稻田综合种养殖的经济效益。
    4.提高鱼种的放养规格。以草、鲤鱼等常规鱼为例,改放鱼苗为放养夏花,改放3厘米左右的小规格鱼种为放10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
    5.改稀养为适当密养。根据土壤肥力和供饵量灵活调节。以草、鲤鱼等常规鱼为例,养成鱼每亩放l龄鱼种500尾,养鱼种每亩放养夏花1000尾,条件好的稻田还可适当增加。
    6.改迟放早捕为早放迟捕。沟凼式和垄沟式养鱼稻田均有永久性鱼幽,可提早到冬季放养,中、晚稻收割后灌深水继续养鱼,冬季种春花作物,可在种麦、油菜前半个月起捕。
    7.改不投饵为投饵施肥。
    8.改一次放养一次捕捞为轮捕轮放。经过技术改革,各地涌现出了许多高产典型,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养殖亩产100千克、200千克鱼的农户相继出现。
问:稻田养鱼给我们的启示有
  1. 答:稻田养鱼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
    发展稻田养鱼,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实践证明,养鱼稻田只要管理得当一般可增产一成左右,高的可达三成。
    一、解决了稻田除草问题
    长期以来稻田除草,主要靠人工拔除。近年来亦有用化学除草剂的,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加大了,而且后者还造成土壤的板结和谷粒与环境的污染。
    稻田养殖水产品可以消灭田中的杂草、和落水害虫,变害为利,省去了人工除草的繁重劳动,既节省费用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没有养鱼的稻田,尽管经过二三次中耕除草,杂草量还是迅速增加,而养鱼稻田的杂草,越到中后期越少。
    二、增加了通风透光能力
    一方面稻田养鱼工程的沟凼增大了稻田稻秧之间的行距。另一方面,在水稻生长前期,鱼吃食稻田中的杂草,可减少杂草与秧苗争肥、争光的机会,降低肥料的损失。
    到水稻生长中后期,鱼体长大,食性逐渐变得广泛,摄食能力增强,而稻田中杂草已很稀少,鱼取食部分已失去功能的稻脚叶,从而改善了稻田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水稻的抽穗灌浆。
    三、减轻稻田病虫害
    稻田中养鱼还可以防治水稻病虫害。鱼类对三化螟、、纵卷叶虫和稻叶蝉等虫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由于虫害的减少及通风条件的改善,病害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
    四、有效增加稻田肥源
    稻田养鱼后,可以把许多外溢的物质和能量拦截下来,为水稻增产服务。水产品通过其摄食活动,排出大量的粪便,促进稻禾的生长。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稻田养鱼产量,除了利用稻田中的天然饵料、肥料以外,还需投入大量的青绿饲料、饼麸及人畜粪等,这也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大量肥源。
    此外,由于鱼类在稻田中游动觅食时,翻松泥土,增加氧的含量,促使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为被水稻吸收利用,养鱼稻田的土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
稻鱼工程调研报告贵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