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车四方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南车四方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论文文献综述)

王芝兰[1](2020)在《汉英机器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方案 ——以《高铁风云录》(节选)为例》文中认为近十年,巨大的翻译需求给语言服务行业带来了空前挑战。传统的人工语言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翻译需求,这为机器翻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机器输出的译文常常无法满足终端用户的质量要求,因此对机器翻译进行译后编辑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本报告的翻译素材为《高铁风云录》第五章。笔者使用谷歌译者工具包导出机器翻译版本,并将其作为本报告的分析对象。在翻译质量评估模型的指导下,本文从准确性和流畅性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机器译文中出现的死译、误译、漏译、尬译、错误断句、缺译、不一致、标点八种错误类型。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机器在处理专业表达、中国特色四字词语、歧义字段以及无主句时表现较差。虽然目前的机器翻译系统已经从几年前的统计型翻译系统发展为神经翻译系统,输出的译文质量大大提高,但是大部分译文仍然停留在句法层面,对语境的利用不足,逻辑清晰且语义连贯的译文较少。本文针对每种错误类型分别给出包括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技巧在内的解决方案,并且提出如下建议:译后编辑之前,先提取术语并制作双语术语表,避免在进行译后编辑时耗时费力地重复查找同一术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对原文进行译前编辑,包括补充主语、拆分长句等;在进行译后编辑时,辅以术语提取工具、质量保证工具等,提高工作效率和译文质量。

李国武[2](2019)在《政府调控下的竞争与合作——中国高速列车的创新体系及其演进》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高速列车产业的创新成功依赖于一个政府调控下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创新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三个相互关联的组织机制构成:政府的协调和控制,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寡占竞争,企业之间及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在中国高速列车的产品创新中,作为垄断用户的铁道部扮演着调控者的角色,它设定创新目标及技术发展路径、提供创新所需的启动资金、选择创新参与主体并调控它们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铁道部利用垄断用户的身份,在高铁装备供给侧建立起一个持续至今的寡占竞争格局,既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又避免了重复投资。此外,先是通过策略性地与国外企业合作,进而通过与国内科技部门的对接,铁道部主导构建了一个适应不同创新阶段需要的开放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使得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走向了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这个动态演进的创新体系不仅成功解决了高速列车创新中的专用性技术投资激励问题,而且满足了互补性技术能力的有效供给。不过,中国高速列车所代表的这种创新体系并不一定适用于用户高度分散的产业和高度不确定的原始创新。

马莹[3](2017)在《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中的合作与竞争 ——一个新制度主义视角》文中认为中国高铁何以凭借掌握领先世界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高铁是举国体制下合作创新的典范,也有些学者针锋相对地指出政府在创新中的过度干预会扼杀竞争从而导致内在创新动力的缺失。在笔者看来,中国高铁实现技术创新的奥秘恰恰在于行业主管部门通过产业政策同时促进了合作与竞争的深化,通过双轮驱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合作与竞争,在中国高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其表现形式和内涵并不一致,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本文致力于回答在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不同时期,行业内外的合作与竞争呈现出何种特征?竞合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是什么因素最终推动了创新模式的变迁?既有文献对创新模式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市场、网络和政府三种不同的理论视角。市场派将企业家精神作为创新的第一推动力,认为企业家从经济理性出发,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为了企业利润会主动抓住创新机遇,推动技术创新。网络派则更加关注由企业和相关教育及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组成的研究网络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政府派则强调在崇尚计划理性的发展型国家中,政府通过产业政策选定某一产业作为优先发展对象的形式直接干预经济,通过政府配置资源的非市场治理机制组织技术创新。三种理论视角虽然在创新主体、创新机制上各有侧重,但实际上它们共享着同一理论假设,即存在一种先验的理性。不管是企业家、教育科研机构还是政府,都是在趋利避害的先验理性的驱动下,选择相应的手段,竞争或者合作,实现技术创新的目标。显然,理论预设的单一,决定了应用上述理论视角开展的研究,要么强调竞争,要么侧重合作,都不能对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丰富实践,尤其是不同阶段合作与竞争的不同模式及内在原因,给予深入解读和分析。引入新的分析视角显得尤为必要。经济社会学长期以来致力于对经济理性进行反思和批判。尤其是其新制度主义学派,强调理性并非是先验的,它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理性只能是行动者在某一具体场域中的表现,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就技术创新而言,创新主体在场域中的理性是受到当时所处的制度环境和认知框架共同建构的。制度塑造了创新主体所要遵循的社会秩序,而认知提供了创新主体理解世界的图谱,在二者的交互作用下共同建构了场域中的行动理性。因此,本文将以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实践为例,分析一种由政府主导的,既合作又竞争的技术创新模式的独特之处。笔者在原有发展型国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新经济社会学制度和认知两大变量引入本文的分析框架,指出制度环境和认知框架建构出不同的产业政策范式从而影响创新模式的形成。笔者认为,在不同的制度环境和认知框架的作用下,高铁产业在技术创新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分别形成了独立自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全面自主创新三种不同的产业政策范式。正是在这些时代特色鲜明、形态各异的产业政策范式的指引下,以原铁道部和科技部为首的行业主管部门打造出一个集合作和竞争于一体、双轮驱动的高铁创新体系.其中,合作机制表现为政府通过对经济的强有力管控,尤其是凭借原铁道部特有的网运合一、政企不分的大一统体制,整合铁路系统内的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甚至吸纳必要的路外资源,为中国高铁的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全国之力实现技术赶超;竞争机制突出表现为政府管控下的寡占竞争,即一种既区别于自由竞争,又不同于完全垄断的中等竞争程度的市场结构。在这种竞争模式下,市场中只存在少数几家实力相当的大企业进行适度竞争,既维持了市场活力,又防止过度竞争造成资源分散和浪费。在高铁技术创新的三个不同时期,政府均借助大一统体制赋予的支配地位,通过技术发展政策、市场准入政策和促进竞争政策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发展政策确立不同时期技术创新的目标及创新路径;市场准入政策划定行动主体的创新职责与权限;竞争政策营造中等竞争程度市场。通过上述产业政策,行业主管部门一方面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平台为载体,整合创新力量,打造产学研合作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则有意识地打造寡占竞争格局,通过保持适度竞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从新制度主义视角看,中国高铁技术创新模式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由此也意味着,中国高铁的这种创新模式并非普遍适用于所有产业或者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技术发展。运用这种模式推动技术创新需要符合特定的产业制度环境和技术特征:其一,技术特征表现为整体磨合型,这是因为相比于模块化生产的标准化零部件,这类型技术更加需要多行动主体的合作;其二,拥有相对集中的制度环境,这将为政府推行竞合机制提供制度保障,这并不是说大一统的体制优于其他体制,而是大一统体制作为一种结构性条件,在政府推行竞合机制过程中更有利,更有利于政府整合资源,制定市场准入政策,打造产业内部的竞合机制;其三是选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创新道路,这是因为相对集中体制环境下政府推行的竞合机制在保障全球化开放环境下核心技术的引进最有效。以上的三个要素构建起一个适用由政府主导通过竞合机制推动技术创新的模型。

i智库[4](2016)在《轨道交通产业全球专利状况分析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接第十二期小结1.全球轨道交通产业研发活动起步早,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后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从2001年开始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年申请量突破1000件从全球轨道交通产业专利申请发展趋势来看,该领域的研发活动起步较早,十九世纪末即有专利申请,但早期发展较为缓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加快了发展速度,出现了两次较为明显的增长,其发展大

王志玲,蓝洁,谭思明[5](2016)在《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路线图研究》文中提出基于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产业创新路线图编制思路,青岛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编制组组织开展了17个重点产业创新路线图研究。以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为例,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文献分析、SWOT分析等方法,确定"十三五"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发展目标,未来五年重点发展方向,选择共性关键技术,统筹配置创新资源,绘制产业创新路线图,实现规划与计划的有效衔接,提高科技管理与决策水平。

喻倩[6](2016)在《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高速轨道客车企业专利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国际化,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专利战略是我国高速轨道客车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制胜之道。论文研究工作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资助项目:高速轨道客车车体连接技术专利战略研究(PS2013—005)和吉林省科技厅专利管理处项目:高速轨道客车车身焊接技术专利战略研究(20121612)支持下完成的。本文首先对专利分析和专利战略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利用专利信息服务网站获取我国高速轨道客车相关专利5377件,然后以专利分析相关理论为指导,相关专利文献和专利信息为分析对象,专利管理图和专利技术图为基础,结合专利文献的内容和专利信息的外部特征,对我国高速轨道客车技术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基于专利分析的结论,利用SWOT分析方法评价了我国高速轨道客车企业专利战略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从中发现问题。最后重点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对我国高速轨道客车企业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提供相应的策略和建议。通过专利分析可知:从专利管理层面来看,我国高速轨道客车技术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加,且国内申请人占据主导地位,已培养出了技术集中度高的大型企业,其中以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代表,而国外来华申请数量较少,未在我国形成大量的专利布局。但是,从专利申请质量来看,国内申请专利授权率较低、失效率较高、专利维持年限较短,因此国内申请人应注重技术创新高度和含金量的提升。从专利技术层面来看,我国高速轨道客车专利主要集中在车体、转向架和牵引传动系统,其相关技术发展趋于成熟,专利布局较为完善,专利集中度较高。但是,在制动系统领域,国外企业已经完成了大量的专利布局,我国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打破该技术领域的专利壁垒。另外,我国在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较晚,国内外企业都未形成有效的专利布局,专利集中度较低,是未来我国高速轨道客车的发展重点。

丁叁叁,张忠敏,何丹炉,李智国[7](2014)在《城际动车组总体技术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围绕城际动车组的定位与功能,阐明了设计原则,对城际动车组顶层技术指标进行研究,重点论述了车辆限界、车辆供电、速度等级、载客量、轴重、牵引制动等总体技术设计,介绍了CINOVA技术平台城际动车组型谱、城际动车组研制以及30万km运用考核情况。

闫晓苏,李凤新[8](2013)在《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创新之路——基于专利数据的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该文从专利角度解读了全球高铁领域的技术创新情况,分析了我国高铁产业的创新发展状况。全球范围来看,高铁技术创新步伐稳健,主要国家或地区对外专利布局活跃,但专利申请集中度较低。相比之下,中国高铁产业技术发展迅速,国内优势企业正在形成,各领域技术均衡发展,但在专利布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面临着较为复杂激烈的国内外竞争。

刘曼[9](2007)在《南车四方:引领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潮流》文中提出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由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四方机车车辆厂改制而成。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研发制造实力,曾创造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研发、制造许许多多的第一。通过不断的创新,公司已成为国家高速列车的产业化制造基地,铁路高档客车的主导设计制造企业,国内地铁轻轨车辆的定点生产厂家和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2006年7月,南车四方制造的我国首列CRH2型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成功下线。2007年4月18日实施的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中,南车四方制造的"和谐"号CRH2型动车组占全部运营上线动车组总量的七成以上。南车四方以建成国际一流的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为目标,坚持创新与自主研发,使得南车四方以稳健的姿态创造着更加辉煌的明天,引领着中国铁路动车组技术的潮流。

张文梅[10](2011)在《高速机车车辆转向架缓冲装置技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文中指出通过分析、比较各国申请人的中国专利申请情况,可知中国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已取得了可喜成绩车辆底架相对于转向架的缓冲装置以及将车辆的左右倾斜、偏移、俯仰、颠簸运动减至最少的装置对于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文拟简单介绍各国申请人在该领域向中国提交专利申请的情况。

二、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论文提纲范文)

(1)汉英机器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方案 ——以《高铁风云录》(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port
    1.2 Source Text and Translation Project
    1.3 Purposes of the Report
    1.4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1.5 Layout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Work Design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3 After-translation Management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Machine Translation
        3.1.1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chine Translation
        3.1.2 Machine Translation Platform Adopted in This Report
    3.2 Transl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3.2.1 Previous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s
        3.2.2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Adopted in This Report
    3.3 Post-editing
        3.3.1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st-editing
        3.3.2 Scope of Post-editing
    3.4 “Machine Translation Plus Post-editing”Approach
        3.4.1 Definition of“Machine Translation Plus Post-editing”Approach
        3.4.2 Studies on“Machine Translation Plus Post-editing”Approach
CHAPTER FOUR MACHINE TRANSLATION ERROR TYPES AND THE POST-EDITING SOLUTIONS
    4.1 Error Types of Machine Translation Outputs
    4.2 Errors Relating to Accuracy
    4.3 Errors Relating to Fluency
CONCLUSIONS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port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CES
    Appendix A Source Text,Machine Translation Outputs and Post-edited Version
    Appendix B Translation Automation User Society’s Error Category Model
    Appendix C Glossary

(2)政府调控下的竞争与合作——中国高速列车的创新体系及其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政府调控下的竞争与合作
    (一) 政府的协调与控制
    (二) 设备制造商之间受控的寡占竞争
    (三) 企业之间及产学研之间的合作
三、独立探索阶段:分权化改革背景下的分散竞争和系统内产学研合作
    (一) 铁路行业分权化改革带来的分散竞争
    (二) 系统内的产学研合作
    (三) 企业技术能力的积累与不足
四、技术引进阶段:铁道部调控下的寡占竞争和国际合作
    (一) 铁道部调控下的技术引进和寡占竞争
    (二)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的国际合作和产学研合作
    (三) 企业制造技术能力的大幅提升
五、自主创新阶段:开放创新体系下的寡占竞争和产学研合作
    (一) 寡占竞争格局的强化
    (二) 产学研合作的扩展
    (三) 企业技术能力的全面进步
六、总结和讨论

(3)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中的合作与竞争 ——一个新制度主义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创新点
    四 资料获取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 市场视角:经济人理性下的竞争机制
        二 网络视角:经济人理性下的合作机制
        三 政府视角:计划理性下的竞合机制
        四 经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理性的社会建构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分析框架
        一 产业政策范式的社会建构
        二 政府职能的转变
第三章 中国高铁技术发展历程
    第一节 技术积累期
        一 技术线路发展滞后
        二 多元化的高速列车
    第二节 技术引进期
        一、技术线路跨越式发展
        二、高速列车逆向本土化
    第三节 自主创新期
        一、核心技术自主化
        二、跻身国际市场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产业政策范式的社会建构
    第一节 独立自主的产业政策范式
        一 市场化改革的制度环境
        二 自力更生的认知框架
        三 高铁独立自主的政策范式
    第二节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业政策范式
        一 抓大放小
        二 市场换技术
        三 高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政策范式
    第三节 全面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范式
        一 政府救市 扩大内需
        二 创新型国家
        三 高铁全面自主创新政策范式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高铁技术创新的竞合模式
    第一节 路局多元竞争下的系统内产学研合作模式
        一 系统内产学研合作网络
        二 路局多元化竞争格局
    第二节 寡占竞争格局下的中外联合产学研合作模式
        一 中外联合产学研合作网络
        二 四大中外联合体寡占竞争
    第三节 双寡头竞争格局下的国家级政产学研合作模式
        一 国家级政产学研合作网络
        二 政府调控下的双寡头竞争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 理性的社会建构
    二 竞合模式的普适性讨论
    三 后铁道部时期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5)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路线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竞争格局
    1.1 世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竞争格局
        1.1.1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1.1.2 五家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1.2 国内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格局调整
        1.2.1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1.2.2 南北车合并带来竞争格局大调整
2 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础与现状
    2.1 产业链现状
    2.2 SWOT分析
    2.3 创新链基础
3 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路线图
    3.1 确定发展目标
    3.2 明确研发重点
    3.3 创新链配置
    3.4 描绘发展路径
    3.5 提出对策建议

(6)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高速轨道客车企业专利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专利
    2.2 专利文献和专利信息
        2.2.1 专利文献
        2.2.2 专利信息
    2.3 专利分析
        2.3.1 专利分析的发展
        2.3.2 专利分析的方法
        2.3.3 专利分析的应用
    2.4 专利地图
        2.4.1 专利地图的发展与应用
        2.4.2 专利地图的分类
        2.4.3 专利地图的制作
    2.5 企业专利战略
        2.5.1 企业专利战略的作用
        2.5.2 企业制定专利战略的原则
第3章 我国高速轨道客车专利信息数据的采集
    3.1 专利信息数据的来源
    3.2 专利信息的检索
    3.3 专利数据检索结果
第4章 我国高速轨道客车专利管理面分析
    4.1 专利申请数量分析
    4.2 专利类型占有比例分析
    4.3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4.4 专利发明人分析
    4.5 专利申请人分析
        4.5.1 申请人类型分布
        4.5.2 专利技术集中度分析
        4.5.3 企业申请人分析
        4.5.4 高校或研究机构申请人分析
        4.5.5 企业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分析
    4.6 专利申请区域分布
        4.6.1 各省份专利申请状况
        4.6.2 各国专利申请状况
    4.7 专利法律状态分析
        4.7.1 专利授权率分析
        4.7.2 专利失效率分析
        4.7.3 专利维持年限分析
    4.8 IPC分类分析
        4.8.1 IPC部类分析
        4.8.2 IPC小类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高速轨道客车专利技术面分析
    5.1 我国高速轨道客车的核心技术领域
    5.2 我国高速轨道客车核心技术领域专利分析
        5.2.1 总成技术
        5.2.2 车体技术
        5.2.3 转向架技术
        5.2.4 制动系统
        5.2.5 牵引传动系统
        5.2.6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高速轨道客车企业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的建议
    6.1 我国高速轨道客车企业专利战略SWOT分析
        6.1.1 SWOT分析法
        6.1.2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高速轨道客车企业专利战略SWOT分析
    6.2 我国高速轨道客车企业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的建议
        6.2.1 国家层面
        6.2.2 企业层面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核心技术专利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8)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创新之路——基于专利数据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高铁领域技术创新及布局状况
    1.1 全球高铁技术创新步伐稳健
    1.2 主要国家/地区对外专利布局活跃
    1.3 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集中度较低
2 中国高速铁路产业创新及发展状况
    2.1 中国高速铁路产业技术发展迅速
    2.2 国内优势企业正在形成
    2.3 国内企业各项技术发展均衡
    2.4 我国企业面临复杂的国内竞争
    2.5 国内企业对外专利布局欠缺

(10)高速机车车辆转向架缓冲装置技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该领域专利申请整体情况
中国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情况
外国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情况
中外申请人专利申请情况比较
结语

四、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英机器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方案 ——以《高铁风云录》(节选)为例[D]. 王芝兰.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2]政府调控下的竞争与合作——中国高速列车的创新体系及其演进[J]. 李国武.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3]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中的合作与竞争 ——一个新制度主义视角[D]. 马莹. 上海大学, 2017(02)
  • [4]轨道交通产业全球专利状况分析报告[J]. i智库. 城市轨道交通, 2016(04)
  • [5]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路线图研究[J]. 王志玲,蓝洁,谭思明. 科技和产业, 2016(09)
  • [6]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高速轨道客车企业专利战略研究[D]. 喻倩. 吉林大学, 2016(11)
  • [7]城际动车组总体技术设计[J]. 丁叁叁,张忠敏,何丹炉,李智国. 机车电传动, 2014(06)
  • [8]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创新之路——基于专利数据的统计分析[J]. 闫晓苏,李凤新. 科学观察, 2013(05)
  • [9]南车四方:引领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潮流[J]. 刘曼. 中国科技投资, 2007(08)
  • [10]高速机车车辆转向架缓冲装置技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J]. 张文梅.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1(08)

标签:;  ;  ;  ;  ;  

南车四方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