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和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性影响的概率分析

发电机和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性影响的概率分析

一、发电机和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性影响的概率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林安妮[1](2020)在《超高占比新能源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及暂态过电压抑制措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全球能源电力系统正处于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关键转型期,可再生能源发电已成为全球主力发电来源。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超高占比新能源电网将是未来清洁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随着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大量电力电子装置改变了传统电网以同步发电机为主的基本形态。以电力电子装置为接口的新能源机组普遍不具有电压调节能力,使得电压稳定问题越来越突出。此外,新能源机组的高压耐受能力差,高压直流故障产生的送端暂态过电压容易传递至近区风电场,导致风机脱网事故发生。基于此,本文在面向未来超高占比新能源电网的背景下,研究了超高占比新能源电网的电压稳定性以及新能源直流外送系统的暂态过电压抑制措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提出了受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的新能源最大接入比例计算方法静态电压稳定方面,基于传统单机单负荷模型,提出了超高占比新能源并网数学模型,给出了受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的新能源最大接入比例理论计算方法;考虑工程实用性,推导了给定静态电压稳定裕度下的新能源最大接入比例计算公式;借助PSASP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模块,利用该方法计算了某实际电网在三种运行状态下的新能源最大接入比例范围。(2)研究了不同水平新能源渗透率下的暂态电压稳定性暂态电压稳定方面,利用时域仿真法,分别针对超高占比双馈风电机组接入送端和受端电网的两种情况,研究了不同风电渗透率时相同故障下系统的极限切除时间和机组无功出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论双馈风电机组是接入送端还是受端系统,由于风电机组的暂态无功出力远弱于同容量同步发电机,随着风电渗透率的提高,暂态电压稳定性均呈现变差的趋势;对比分析了同一水平渗透率的风电机组分别接入送端和受端电网时,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特性差异,对比结果表明相同风电渗透率下,风电机组接入受端系统对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更大。(3)对比分析了常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对新能源直流外送系统的暂态过电压的抑制效果针对直流故障后的暂态过电压问题,分析了新能源直流外送系统发生换相失败和直流闭锁故障时,直流功率特性的暂态变化过程;针对送端加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抑制直流暂态过电压的措施,在基于电磁暂态仿真的简单两区域系统中对比了常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同步调相机对新能源直流外送系统的暂态过电压抑制效果最优;最后,在基于机电暂态仿真的实际大电网算例中验证了两区域系统的结论。

李静宇[2](2019)在《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含风电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大力发展以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比例风电接入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电网的安全性产生了更多不确定的影响。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发生多次由大规模新能源脱网引发的大停电事故,引起了各国电力工作者们针对高比例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问题的关注。这些事故背后的共同点是在系统的电源结构中新能源的渗透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发生大停电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于短时间内大规模新能源从系统中退出运行,巨大的功率缺额引发了连锁故障,最终导致系统崩溃。由此,研究含风电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方法,通过对风电接入后系统的静态安全性和动态安全性综合分析,找出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针对性的加强措施,对预防大停电事故的发生是十分有必要的。传统的电网关键节点识别研究多采用基于网络拓扑的静态分析方法,分析节点发生故障后对网络完整性和连通性的影响。在节点重要性研究中现有方法通过定义相应的网络指标,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但这些方法都依赖于网络中节点的有效性,且认为邻居节点间的连接路径是相对固定,缺乏对电力系统动态特性的考虑等不足。针对这一问题,研究电网中节点之间的电气耦合关系。基于节点间的功率流动方向,建立了网络中源节点和终端节点的依存效用,并对电气耦合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分析节点故障后其状态通过邻域电气耦关系对系统中其他节点运行状态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考虑节点邻域电气耦合系数的改进PageRank算法对节点重要度排序的方法。在含风电接入的IEEE39节点系统中通过设置三相短路故障对所提算法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分析故障节点对整个网络中其他节点运行状态影响的有效性,能够有效识别对系统稳定性影响较大的节点并将其作为脆弱节点。建立了电力系统的类Kuramoto模型,分析电网拓扑结构对系统保持同步能力的影响,将系统内的节点连接关系按照吸收功率或发出功率划分为同质连接关系和异质连接关系,分析同质连接和异质连接对系统保持同步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移除异质连接关系(发电机与负荷)之间的联络线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系统的保持同步的能力。基于上述结论,进一步对风电机组通过负荷节点和同步机节点接入系统的两种方案对系统同步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电通过异质连接关系接入即风电通过负荷节点接入系统有助系统同步能力的提升。建立适合含风电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Kuramoto模型。采用概率分析的方法,生成系统在遭到大扰动后的发电机初始运行状态的样本集,统计其中能够回到系统扰动前平衡点的初始运行点数量,并将这些初始运行点在相空间中投影,以此来对受到扰动后的系统吸引域大小进行估计。这种估计亦可以作为系统发生暂态失稳概率的评价。结合高比例风电脱网引发系统大停电事故的启示,利用所建立的基于耦合振子模型的电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系统参数对系统受到扰动后吸引域大小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节点间的耦合强度即最大传输功率可以显着的增加系统吸引域的大小,提高系统抵御大扰动的能力;在耦合强度不变情况下,增加发电机出力会对系统的暂态稳定概率产生负面的影响,随着出力的增加系统可能出现完全失稳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含风电电力系统的扰动后系统暂态稳定概率估计的特征,进一步分析风电渗透率与系统暂态稳定概率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风电渗透率的逐渐提高,系统的暂态失稳概率也逐渐增加,风电渗透越高,这种影响越明显。结合上述研究内容,针对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安全性综合评价问题选取了包括静态安全性和动态安全性2方面9个评价指标。提出了基于标尺竞争的单指标评估方法,通过构建标杆场景得出了不同渗透率下风电接入电网单指标安全性评估结果;进一步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电力系统安全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实现评价指标动态赋权;最后所提方法结合某省实际数据,对2020年规划的风电源接入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成果为风电接入电网规划提供决策方法指导。

李晨昊[3](2019)在《计及故障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电力能源与消费存在空间逆向分布问题。随着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的投入运行,电网规模日益扩大,区间电气联系增强,在提高电网输送能力、改善能源时空分布的同时,也给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国际上多起大停电事故的报告表明,相继故障是引发大停电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录波设备的广泛应用使人们认识到大停电事故中后期的快速崩溃与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相关,相继故障的暂态稳定问题受到了工程界与学术界的重视。因此,相继故障的暂态稳定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提升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相继故障研究以静态安全分析为主,重点关注首个故障后的潮流转移计算和故障概率分析。相继故障的暂态稳定性分析仅被当作故障链搜索的约束条件进行研究。由于模型、积分技术和稳定分析工具的制约,过去最为普遍的处理方法是忽略相继故障间的暂态过程,按照同时故障或逐个故障进行分析。但是,随着电网渗透率的增长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和复杂控制器致使相继故障时差的时间尺度缩小。。传统方法可能无法适应故障时差较小的相继故障问题;故障时差的随机性又进一步加大了问题的困难程度。因此,本文针对相继故障的暂态稳定性问题,研究计及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提出了一种给定时差下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裕度计算方法。为了满足相继故障暂态稳定分析定量性、快速性和鲁棒性的要求,本文利用EEAC法将相继故障逐摆次解耦的特性,推导了相继故障暂态稳定裕度的解析表达式。该方法通过病态FEP和病态DSP的识别避免了稳定性质的误判。通过比较SEEAC、DEEAC和IEEAC三种算法的计算速度和精度,提出以SEEAC分析机理并以IEEAC研究各类时变因素影响的协调研究框架;(2)分析了相继故障主导模式随故障时差的变化机理。基于EEAC主导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相继故障影响主导模式的途径。首先以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分析单故障与相继故障主导模式的关系。然后证明了导致主导模式随故障时差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候选OMIB映像的裕度灵敏度差异。最后,讨论了主导模式变化与系统最优紧急控制量之间的关系:当主导模式领前群扩大时,相继故障需要追加适量的紧急控制措施;(3)进一步研究相继故障稳定裕度随故障时差的变化机理。本文提出了能量注入方向的概念,并基于该概念深入研究相继故障时差对稳定裕度的影响机理。文章首先在哈密顿系统中挖掘稳定裕度随故障时差的变化规律,发现相继故障稳定裕度随故障时差变化的周期性。然后,进一步研究了相继故障的稳定裕度的极大值与极小值特征,证明了若第二个故障为短路故障,在第一个故障的DCP时刻发生最(不)稳定,若第二个故障为开断故障,在第一个故障的各摆次起始时刻发生最(不)稳定。最后,在分析中逐步计及阻尼、控制器、模式变化等时变因素的影响,阐述了稳定裕度随故障时差变化的复杂性。(4)最终提出了一种考虑故障时差不确定性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传统的计及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只能通过穷尽式地仿真试探实现。本文建议以最不稳定的相继故障时差保守地对相继故障做出评估。为了破解评估中故障时差与主导模式的死锁问题,基于EEAC提供的稳定裕度相对故障时差的二阶灵敏度指标,提出了一种计及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该方法的计算代价仅为穷尽式方法的1%左右,使计及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评估具备了工程实用价值。通过本文方法与基于同时假设、准稳态假设的方法的对比,指出传统方法可能得到过于乐观的评估结果。

孙鑫[4](2019)在《计及风电不确定性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的可用输电能力(Available Transfer Capability,ATC)既是评估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测度指标,也是引导电力市场交易决策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参考信号,对多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调度运行和建设规划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清洁化、低碳化和多元化的能源革命背景下,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并网发电是我国电力系统当前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潜在特征。在含风电并网电力系统中,受风电出力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影响,系统的运行方式变得愈发复杂多变,电力电量平衡也呈现出概率化特征。尽管关于ATC计算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如何合理地计及风电等不确定性因素,提出兼顾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ATC计算方法,依然是一个热点问题。为此,本文从不确定性量化分析和随机规划的角度,着重关注风电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静态运行特性的影响,对含风电并网电力系统的ATC计算方法开展研究工作。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提出一种基于稀疏混沌多项式的概率潮流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广义多项式逼近理论,以正交混沌多项式拟合输入随机变量和输出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基于压缩感知的随机配点法确定多项式展开系数的稀疏解。将构造得到的稀疏混沌多项式作为概率潮流计算的代理模型,快速获得待求潮流量的概率统计特征。压缩感知技术的应用使得该方法克服了经典计算框架下,潮流计算次数随输入随机变量个数增长而迅速增加的缺点。算例分析表明,相较于蒙特卡洛模拟法,所提方法能够以较小的计算量获得准确的概率潮流计算结果。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随机响应面法的概率潮流计算方法。针对经典随机响应面法不能处理随机变量相关性、且计算效率随输入随机变量个数增长而迅速下降的缺点,应用奇异值分解技术将具有相关性的高维随机变量转换成一组低维空间中的独立随机变量,以实现减少潮流计算次数的目的。针对经典随机响应面法无法处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不足,结合灵敏度法开断潮流分析和全概率理论公式,实现支路N-1随机开断的快速模拟。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能够准确、高效地评估计及相关和离散随机变量条件下的电网潮流分布特征。提出一种基于低秩近似函数的概率ATC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小规模采样样本下的确定性ATC仿真计算结果,建立具有统计意义上等价效果的低秩近似函数作为概率ATC计算的代理模型。通过代理模型下的代数运算可以快速生成充足的ATC样本,进而统计得到ATC的相关概率指标。在所提方法中,构造有效代理模型所需要的ATC样本规模与输入随机变量个数呈现近似线性关系。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典型概率ATC计算方法,所提方法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实现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协调。提出一种电网ATC的全局灵敏度快速分析方法。在概率ATC计算的基础上,引入全局灵敏度分析,构建完整的电网ATC不确定性量化闭环分析框架。该方法首先根据少量次确定性ATC仿真计算结果,建立稀疏混沌多项式或低秩近似函数作为ATC计算的代理模型,然后根据输入随机变量的相关性结构,选择合适的灵敏度指标表达式,通过代理模型下的代数运算快速求取全局灵敏度指标。该方法计算量小,在实际大规模电网中具有应用潜力。全局灵敏度指标量化了输入随机变量不确定性对ATC方差的贡献重要度,可以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规划提供新的视角。提出一种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ATC计算模型和求解方法。该方法通过高斯混合模型描述多个风电场功率的复杂联合概率分布特征,再结合线性化直流潮流方程推导机会约束条件中随机变量累积分布函数及其反函数的解析表达式,最终将机会约束规划问题转化成一个线性优化问题求解。算例分析验证了直流潮流模型下,所提机会约束条件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外,算例分析还表明,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ATC计算模型,能够反映风电功率不确定性对电网静态运行特征的影响,其ATC计算结果能够兼顾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雷淇[5](2019)在《适用于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交流电网元件短路计算建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由于整定计算的计算量大,为提高计算效率,交流保护整定计算所采用的多为简化模型。随着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和运行方式日益复杂,这对现有整定计算中的电力系统元件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对发电机模型、负荷模型以及串联电容补偿装置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提出了适用于后备保护整定计算的发电机模型。分析了发电机模型对后备保护整定计算所涉及故障量的影响,确定了发电机模型对不同后备保护整定计算的影响;结合次暂态发电机模型和阶段式发电机模型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后备保护整定计算的发电机模型采用建议。在DSP-BPA平台上进行仿真,结合南方电网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在进一步提高后备保护整定计算精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提出了适用于整定计算的负荷建模方法。分析了负荷对故障计算的影响,提出了负荷对故障后节点电压和短路电流的影响因子;基于电压和电流影响因子,提出了适用于整定计算的负荷筛选方法;探讨了不同的负荷模型对故障计算的影响,提出了负荷模型的采用建议。IEEE标准节点系统仿真表明,负荷大小、位置和模型对故障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负荷筛选方法在保证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大大减少了计算量。针对含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线路的故障计算,提出了计及MOV动作特性的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建模方法。分析了计及MOV动作特性的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等效阻抗模型,基于节点导纳矩阵建立了计及MOV动作特性的故障计算的非线性方程组,引入牛顿-拉夫逊法得到了计及MOV动作特性的短路电流和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等效容抗,实现了精细化短路电流计算。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陈春敏[6](2017)在《异步联网背景下的交直流电力系统暂态频率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南方五省区电网的快速发展,南方电网已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网络之一。2016年云南电网鲁西直流背靠背工程已经建成投运,云南电网与南方电网主网实现了异步互联。异步联网后,云南电网作为网架结构较为薄弱、负荷水平较低的多端直流送端电网,电网频率稳定问题突出的风险十分严峻。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以异步联网背景下的交直流电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负荷模型、负荷参数、调速系统参数以及重合时序等对云南电网暂态频率稳定性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负荷模型对暂态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计及频率特性的静态负荷模型、考虑配电网络的负荷模型以及含感应电动机的综合负荷模型等3种负荷模型的机理。在电力系统暂态仿真程序PSD-BPA中建立3种云南电网负荷模型,仿真分析异步联网背景下,特高压直流系统分别发生单极和双极直流闭锁故障时,负荷模型对系统频率峰值和故障恢复过程的影响。负荷参数对暂态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在对云南电网工业负荷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工业负荷中的典型用电设备电解槽为研究对象。在充分了解其用电设备生产工艺和用电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等值电路,建立电解槽用电设备的负荷模型。理论和仿真分析电源侧频率扰动对负荷消耗功率的影响,计算电解槽高耗能用电设备的频率特征系数。并结合电弧炉的频率特性分析结果,以及对云南电网负荷数据进行聚类所得到的推荐负荷模型和参数,修正云南电网负荷仿真模型,分析大扰动下静、动态负荷模型比例和频率特征系数对异步联网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影响。调速系统参数对暂态频率稳定性的影响。结合云南电网的电源绝大部分为大、中型水轮机组的装机特点,分析水轮机调速系统对系统暂态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并阐述调速系统的调差系数、调速器响应时间、软反馈时间以及水锤效应时间等参数与水轮机组调频能力关系。负荷模型分别采用恒功率负荷模型、传统负荷模型以及推荐负荷模型三种情况下,以3机9节点系统和异步联网系统为例,仿真验证了水轮机组调速系统参数对异步联网系统暂态频率的影响。重合时序对暂态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当交直流电力系统的交流输电线发生三相永久性故障时,通过修改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导纳阵,得到故障线路首端重合和末端重合时的导纳阵,利用Ward等值法得到各发电机节点间的等值互导纳,根据相关理论,推导出不同三相重合时序下暂态频率的表达式,在考虑系统容量和故障距离等因素下,根据频率偏移安全量化评估指标得到系统的暂态频率稳定裕度,从而提出对系统暂态频率稳定有利的三相重合时序整定策略。在2机系统和异步联网系统中验证了三相重合时序整定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罗钢[7](2014)在《电网可用输电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可用输电能力(Available Transfer Capability, ATC)不仅是指导电力市场交易顺利进行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系统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测度,对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与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与ATC相关的输电断面辨识、确定性ATC计算、概率性ATC计算等问题在分析计算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在大型区域电网互联、新能源发电系统广泛接入的条件下,传统方法在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计算速度与计算精度的平衡、不确定性因素的处理等方面遇到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弱互联的大型电网存在更多的稳定性问题,为了考虑暂态稳定性等动态约束条件,传统确定性方法的计算时间将大幅度增加,难以满足实用需求;另一方面,系统运行方式的复杂多变导致不确定性因素大幅度增加,传统概率分析方法在计算速度上遇到了瓶颈,而且针对风电场、光伏电站等新增不确定性因素也需要建立更加适用的概率分析模型。本文以输电断面辨识、确定性ATC计算和概率性ATC计算为研究重点,从计算方法的角度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输电断面快速辨识方法。该方法基于电网的小世界特性提出了输电介数指标用于从输电线路中辨识关键输电环节,然后采用GN算法对电网分区得到与关键输电环节相关的分区断面,最后通过分区断面的优化组合快速辨识输电断面同时给出重要性排序。对CEPRI-36系统与某省级电网的算例表明,新算法计算量小,辨识结果能够完整地反映出电网拓扑结构与运行方式的特点并计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对于复杂多变的大电网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考虑方向性和风险性的大型互联电网ATC快速计算方法。该方法在以重复潮流为基本框架的ATC计算过程中,引入了3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功率增长方向以考虑不同功率增长过程对ATC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考虑暂态失稳概率,求取系统在承担不同失稳风险时的ATC。此外,该方法还通过优化校验过程与自适应步长控制提高了计算速度。某省级电网的算例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满足大型互联电网在线应用需求,不同功率增长方向和失稳风险下的ATC结果将为运行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输电能力信息。提出了一种重复潮流与连续潮流相结合的主从迭代ATC改进算法。该方法以重复潮流为主迭代过程,自适应地计算迭代步长和功率增长方向,当潮流不收敛时转入连续潮流的从迭代过程,并将重复潮流的步长与方向作为连续潮流的功率调整目标,从而既发挥了重复潮流灵活性的特点,也确保了潮流轨迹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此外,还将连续潮流应用到N-1约束校验过程和多断面功率控制。CEPRI-36系统和华中-华北联网系统的算例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灵活地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计算速度快,而且对潮流收敛性较差的大型电网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和聚类思想的概率ATC快速计算方法。该方法在蒙特卡罗仿真的采样过程中,采用拉丁超立方采样提高采样效率,并利用Cholesky分解处理输入随机变量的相关性;对于得到的大量样本,采用聚类分析技术得到相似度较高的分类场景,推导出最优潮流灵敏度快速计算这些分类场景的ATC。IEEE-RTS系统的算例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计算速度快,计算结果精度高、鲁棒性好,并且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实现计算精度与计算时间的协调。此外,算例结果还表明风速相关性增强了ATC的波动性,需要在计算模型中予以考虑,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概率ATC快速计算方法。该方法将随机响应面法应用到概率ATC计算中,将输入随机变量和输出响应表达为标准正态随机变量的函数关系,利用小规模的采样快速得到ATC的概率分布。为了处理分布函数未知且具有相关性的连续随机变量,引入了多项式正态变换结合正交变换技术;在考虑离散随机变量时,将ATC概率分布分解为连续部分与离散部分分别求取。对含风电场的IEEE-RTS系统的算例表明随机响应面法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满足实用需求。针对考虑时序特性的概率ATC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仿真的风光发电功率时间序列模拟方法。该模型直接对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进行时序状态转移过程建模,采用Gibbs抽样生成单个或多个间歇性电源的发电功率时间序列,将高阶马尔科夫链的思想应用到多间歇性电源模拟以考虑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对德国2家电力公司所管辖的风电场、光伏电站进行了发电功率时间序列模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而且能很好地考虑多个间歇性电源间的相关性。

马世英[8](2013)在《全时域多目标电压安全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过多起典型的电压崩溃性事故,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的后果。随着对电压稳定问题研究的深入,在电压稳定机理、判据、仿真评价方法上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部分研究成果在实际系统中得到了应用,但因为电压崩溃性事故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复杂,失稳特征各异,并跨越不同的时间过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针对不同时间过程和失稳特征的电压崩溃防控体系,因此需要针对电压稳定进行全时域过程的监测、分析,进而实现对电压崩溃的全面防御及控制。本文在梳理电压稳定的特征和机理基础上,结合电压失稳事故发展的不同时间过程的特征,提出构建电力系统全时域多目标电压安全预警及防控系统。对涉及的核心算法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防御电压崩溃的综合控制措施,主要创新点如下:(1)在总结典型电压失稳事故特征基础上,结合实际系统的电压稳定全过程仿真案例,给出了电压失稳特征的总体描述方法和分类方法;结合典型电压失稳事故特征和仿真计算,分析了影响电压失稳过程发展的动态调节因素的作用,针对不同事故特征给出了机理解释。(2)结合电压稳定的不同分类方法,在总结仿真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电压稳定仿真建模的流程和方法。针对静态、暂态及中长期电压失稳的特征,给出了静态、暂态及中长期电压稳定的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大干扰电压稳定概率性评价方法。(3)提出了全时域多目标电压安全预警及防控系统的主要目标及功能框架,基于EMS/WAMS/安稳控制等多信息源,实现包括静态、暂态及中长期在内的多时间尺度电压稳定全过程预警及防控;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电压安全性进行评估,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运行状态进行校正;对电压失稳事故做出快速反应,并为调度人员及控制装置提供电压安全防控策略。(4)在总结梳理以往关于电压稳定防控的关键算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线性模拟的改进连续潮流算法和考虑发电机组励磁电流限制的精确计算方法以及全过程递进的电压稳定故障排序方法;把基于时域仿真的戴维南等值参数跟踪计算方法应用于暂态及中长期电压稳定的失稳判别;(5)提出了低压减载配置的原则和流程;提出了基于PV曲线的低压切负荷预测性控制策略;提出基于DSA(在线动态安全分析)在线确定预防电压崩溃的集中切负荷措施。本论文提出基于EMS、WAMS多信息源,综合利用电力系统的静态、暂态和中长期电压稳定的预警分析结果,构建集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监测、安全评估、预警分析、安全防御及协调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时域多目标电压安全预警及防控系统。本系统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

李锐,高雁[9](2010)在《发电机和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影响》文中认为针对发电机和负荷的数学模型,然后以一个3台发电机7个节点系统图为例,应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进行仿真,分析不同的发电机模型和负荷模型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影响,得出采用不同的元件模型,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计算的影响是不同的。

范广伟[10](2010)在《电力系统负荷建模与电压稳定性分析的研究》文中提出负荷模型在电力系统的稳定计算、数字仿真和决策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负荷模型是决定仿真结果可信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电力负荷具有随机时变性、地域分散性、严重非线性等特点,致使负荷模型相对粗糙,已影响到仿真结果的可信度,甚至有些情况下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同时,随着电压稳定研究的深入,在影响电压稳定性的诸多因素中,负荷特性是最活跃、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它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压失稳和电压崩溃的进程。在电压稳定性分析中,负荷模型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不恰当的负荷模型会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从而构成系统的潜在危险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本文通过总体测辨法负荷建模的基础理论研究,采用一种适合描述综合负荷特性的GMDH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新的非机理式负荷模型。实例证明该方法能够较好的描述负荷中实测的所有样本,同时该法还具有物理意义清晰、实用方便等特点。其次,根据负荷特性与电压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负荷模型、动态负荷参数、空调动态负荷及无功补偿电容对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负荷模型结构与参数的不同对电力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得的结论对今后的负荷建模工作,特别是建立适合暂态电压稳定分析的负荷模型结构和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发电机和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性影响的概率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电机和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性影响的概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超高占比新能源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及暂态过电压抑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超高占比新能源电网发展现状
        1.1.2 超高占比新能源电网的电压特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超高占比新能源电网的静态电压稳定
    2.1 静态电压稳定的研究方法
    2.2 传统单机单负荷模型
    2.3 超高占比新能源并网模型
    2.4 受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的新能源临界渗透率计算
        2.4.1 新能源临界渗透率理论值计算与分析
        2.4.2 某实际电网的新能源临界渗透率实用工程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超高占比新能源电网的暂态电压稳定
    3.1 暂态电压稳定的研究方法
    3.2 超高占比风电接入送端系统
    3.3 超高占比风电接入受端系统
    3.4 超高占比风电接入送受端系统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高占比新能源电网的暂态过电压抑制措施
    4.1 新能源直流外送系统的暂态过电压
        4.1.1 受端交流系统故障引发暂态过电压
        4.1.2 直流闭锁引发暂态过电压
    4.2 加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抑制暂态过电压
    4.3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对暂态过电压抑制效果对比
        4.3.1 简单两区域直流算例
        4.3.2 实际电网-天中直流算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经历
致谢

(2)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含风电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清洁能源的机遇与挑战
        1.1.2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
        1.1.3 国内外历次系统大停电事故
        1.1.4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电力系统关键节点和关键线路辨识研究现状
        1.2.2 耦合振子模型及其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应用的研究现状
        1.2.3 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考虑动态耦合的电网关键节点辨识
    2.1 引言
    2.2 基于动态耦合的关键节点辨识
        2.2.1 节点电气耦合性
        2.2.2 邻域节点耦合特征
        2.2.3 邻域节点耦合特征的动态传播
    2.3 仿真算例
        2.3.1 仿真设置
        2.3.2 电力系统故障场景下关键节点辨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耦合振子模型的电力系统同步问题
    3.1 引言
    3.2 Kuramoto耦合振子模型及同步
        3.2.1 耦合振子模型及同步
        3.2.2 Kuramoto振子模型
    3.3 基于耦合振子模型的电力系统模型
        3.3.1 电力系统的类Kuramoto模型
        3.3.2 基于类Kuramoto模型的电力系统的临界耦合强度
    3.4 仿真算例
        3.4.1 拓扑结构改变对电力系统同步能力的影响
        3.4.2 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同步能力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耦合振子模型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
    4.1 引言
    4.2 基于耦合振子模型的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模型
        4.2.1 网络收缩的电力系统Kuramoto模型
        4.2.2 风电机组的Kuramoto建模分析
    4.3 基于Kuramoto模型的系统扰动后同步能力评估
        4.3.1 传统的暂态稳定分析方法
        4.3.2 基于吸引域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
        4.3.3 基于概率分析的电力系统吸引域估计
    4.4 仿真算例
        4.4.1 发电机参数对系统暂态稳定概率的影响
        4.4.2 不同风电渗透率水平下的暂态稳定概率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标尺竞争的含风电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
    5.1 引言
    5.2 考虑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指标
        5.2.1 考虑风电的电力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5.2.2 考虑风电的电力系统安全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5.3 风电接入电力系统安全性综合评价方法
        5.3.1 基于标尺竞争思想的单指标评价方法
        5.3.2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
    5.4 仿真算例
        5.4.1 仿真算例设置
        5.4.2 安全性综合评价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3)计及故障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的概念
        1.2.1 相继故障概念的扩展
        1.2.2 相继故障的时间尺度
    1.3 电力系统相继故障的研究现状
        1.3.1 相继故障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静态安全分析
        1.3.3 动态安全分析
        1.3.4 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的研究范畴
    1.4 现有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1 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定量分析存在困难
        1.4.2 相继故障的暂态稳定机理不明确
        1.4.3 相继故障分析忽视了故障时差的影响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1 研究内容
        1.5.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固定时差的相继故障稳定裕度计算
    2.1 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分析的要求
        2.1.1 暂态稳定性的量化能力
        2.1.2 暂态稳定分析的快速性
        2.1.3 分析方法的鲁棒性
    2.2 扩展等面积准则简介
        2.2.1 EEAC的基本原理及优势
        2.2.2 摆次稳定裕度与轨迹稳定裕度
        2.2.3 主导模式的识别
    2.3 考虑多时段故障场景的EEAC法
        2.3.1 相继故障的基本数学模型
        2.3.2 IEEAC对相继故障分析的适应性
        2.3.3 SEEAC和 DEEAC对多时段故障场景的处理
        2.3.4 相继故障分析中多种EEAC算法的协调
    2.4 算例分析
        2.4.1 IEEE39 节点系统
        2.4.2 浙江系统算例
    2.5 小结
第三章 相继故障时差对主导模式的影响机理
    3.1 主导模式简介
        3.1.1 主导模式的定义与识别方法
        3.1.2 相继故障影响主导模式的途径
    3.2 主导模式的集合关系
        3.2.1 单故障主导模式间的集合关系
        3.2.2 相继故障主导模式与单故障主导模式间的集合关系
    3.3 相继故障主导模式随时差变化的机理
        3.3.1 相继故障主导模式随故障时差变化的现象
        3.3.2 相继故障各R1 映像的裕度灵敏度与模式变化的关系
    3.4 算例验证与讨论
        3.4.1 模式集合关系验证
        3.4.2 裕度灵敏度与模式变化的关系
        3.4.3 讨论:主导模式变化与控制量的关系
    3.5 小结
第四章 相继故障时差对稳定裕度的影响机理
    4.1 相继故障的注入能量方向
        4.1.1 正能量与反能量
        4.1.2 注入能量方向对稳定裕度的影响
    4.2 哈密顿系统中相继故障时差对稳定裕度影响的机理
        4.2.1 稳定裕度随时差变化的周期性
        4.2.2 稳定裕度-时差曲线的分段特征和极值分析
        4.2.3 故障类型的影响
    4.3 时变因素对稳定裕度变化的影响
        4.3.1 非哈密顿因素对稳定裕度变化的影响
        4.3.2 非自治因素对稳定裕度变化的影响
    4.4 算例仿真
        4.4.1 仿真平台介绍
        4.4.2 算例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考虑时差不确定性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
    5.1 考虑时差不确定性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基本思路
        5.1.1 以最严重的故障场景作为代表
        5.1.2 逐级分解的搜索思路
    5.2 实现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的关键技术
        5.2.1 暂态稳定性的量化表征
        5.2.2 最不稳定故障时差的搜索技术
    5.3 相继故障最不稳定时差的迭代搜索方法
        5.3.1 故障时差观察窗口的选择
        5.3.2 最不稳定时差
        5.3.3 最不稳定模式
        5.3.4 时差-模式的迭代搜索方法
        5.3.5 与极限参数搜索方法的不同点
    5.4 算例分析
        5.4.1 评估结果
        5.4.2 与穷尽式搜索方法的比较
    5.5 相继故障暂态稳定评估方法的比较与讨论
        5.5.1 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常用假设
        5.5.2 常用假设与考虑时差分析结果的对比
        5.5.3 算例验证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A:3机系统数据
附录B:IEEE39 节点系统数据
附录C:计及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过程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
致谢

(4)计及风电不确定性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电网输电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2 基于广义多项式逼近的概率潮流计算
    2.1 引言
    2.2 广义多项式混沌的基础理论
    2.3 应用压缩感知技术构造稀疏混沌多项式
    2.4 基于sPCE的概率潮流计算
    2.5 算例分析
    2.6 小结
3 计及相关和离散随机变量的随机响应面法概率潮流计算
    3.1 引言
    3.2 随机响应面法
    3.3 随机变量相关性处理
    3.4 离散随机变量处理
    3.5 改进的SRSM概率潮流计算
    3.6 算例分析
    3.7 小结
4 基于低秩近似的概率可用输电能力计算
    4.1 引言
    4.2 基于最优潮流的ATC计算模型
    4.3 基于LRA的概率ATC计算
    4.4 算例分析
    4.5 小结
5 电网可用输电能力的全局灵敏度分析
    5.1 引言
    5.2 全局灵敏度分析
    5.3 ATC的全局灵敏度快速分析方法
    5.4 算例分析
    5.5 小结
6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
    6.1 引言
    6.2 ATC计算的机会约束规划模型
    6.3 高斯混合模型
    6.4 ATC计算流程
    6.5 算例分析
    6.6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3 英文缩写对照表

(5)适用于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交流电网元件短路计算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及章节安排
2 适用于后备保护整定计算的发电机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发电机模型概述
    2.3 后备保护整定计算特征
    2.4 适用于后备保护整定计算的发电机模型
    2.5 算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适用于整定计算的负荷建模研究
    3.1 引言
    3.2 负荷典型模型概述
    3.3 负荷接入对故障计算的影响
    3.4 算例分析
    3.5 适用于整定计算的负荷模型推荐及负荷筛选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计及MOV动作特性的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建模及故障计算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计及MOV动作特性的串联电容补偿装置模型
    4.3 基于牛顿-拉夫逊法的含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故障计算研究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目录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6)异步联网背景下的交直流电力系统暂态频率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负荷模型对暂态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1.2.2 负荷参数对暂态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1.2.3 调速系统参数对暂态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1.2.4 重合时序对暂态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负荷模型对暂态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负荷模型
        2.2.1 计及频率特性的静态负荷模型
        2.2.2 考虑配电网络的负荷模型
        2.2.3 含感应电动机的综合负荷模型
    2.3 3种负荷模型下异步联网系统暂态频率稳定性分析
        2.3.1 单极闭锁故障
        2.3.1.1 鲁西背靠背直流单极闭锁
        2.3.1.2 普侨直流单极闭锁
        2.3.1.3 永富直流单极闭锁
        2.3.2 双极闭锁故障
        2.3.2.1 鲁西背靠背直流双极闭锁
        2.3.2.2 普侨直流双极闭锁
        2.3.2.3 永富直流双极闭锁
    2.4 本章结论
第三章 负荷参数对暂态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电解槽的负荷建模
        3.2.1 供电系统及负载等效电路
        3.2.2 饱和电抗器的工作原理
        3.2.3 电解槽负荷特性分析
        3.2.4 电解槽负荷建模及仿真分析
    3.3 高耗能负荷模型及参数的确定
    3.4 负荷模型及参数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3.4.1 直流系统故障
        3.4.1.1 单极闭锁故障
        3.4.1.2 双极闭锁故障
        3.4.2 交流系统故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速系统参数对暂态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电力系统频率调节过程
    4.3 水轮机调速系统
        4.3.1 水轮机调速器数学模型
        4.3.2 水轮机调速系统参数
        4.3.2.1 调差系数
        4.3.2.2 调速器响应时间
        4.3.2.3 软反馈时间
        4.3.2.4 水锤效应时间
        4.3.3 水轮机调速系统仿真模型
    4.4 恒功率负荷模型仿真
        4.4.1 3机9节点系统
        4.4.1.1 调差系数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4.4.1.2 调速器响应时间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4.4.1.3 软反馈时间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4.4.1.4 水锤效应时间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4.4.2 异步联网系统
        4.4.2.1 直流故障
        4.4.2.2 交流故障
    4.5 传统负荷模型仿真
        4.5.1 直流故障
        4.5.1.1 鲁西直流单极闭锁故障
        4.5.1.2 鲁西直流双极闭锁故障
        4.5.2 交流故障
        4.5.2.1 调差系数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4.5.2.2 调速器响应时间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4.5.2.3 软反馈时间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4.5.2.4 水锤效应时间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4.6 推荐负荷模型仿真
        4.6.1 直流故障
        4.6.1.1 鲁西直流单极闭锁
        4.6.1.2 鲁西直流双极闭锁
        4.6.2 交流故障
        4.6.2.1 调差系数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4.6.2.2 调速器响应时间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4.6.2.3 软反馈时间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4.6.2.4 水锤效应时间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相重合时序对暂态频率稳定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三相重合时序对暂态频率影响的分析
        5.2.1 三相重合时序对频率影响的机理分析
        5.2.1.1 三相重合闸至线路首端
        5.2.1.2 三相重合闸至线路末端
        5.2.2 频率偏移安全性量化评估指标
    5.3 仿真验证
        5.3.1 2机系统
        5.3.1.1 故障距离
        5.3.1.2 系统容量
        5.3.2 异步联网系统
        5.3.2.1 七甸—圭山线路发生三相短路故障
        5.3.2.2 思茅—墨江线路发生三相短路故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电网可用输电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电力系统可用输电能力概述
    1.3 输电断面辨识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确定性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1.5 概率性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2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输电断面辨识
    2.1 引言
    2.2 输电断面辨识问题
    2.3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输电断面自动辨识方法
    2.4 不确定性因素的处理方法
    2.5 算例分析
    2.6 小结
3 基于重复潮流的大型互联电网可用输电能力计算
    3.1 引言
    3.2 动态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模型
    3.3 功率调整模式
    3.4 改进的重复潮流法计算过程
    3.5 暂态失稳风险对输电能力的影响
    3.6 其它改进策略
    3.7 算例分析
    3.8 小结
4 基于连续潮流的大型互联电网可用输电能力改进算法
    4.1 引言
    4.2 连续潮流法与重复潮流法的特点分析
    4.3 基于连续潮流模型的可用输电能力改进算法
    4.4 可用输电能力改进算法流程
    4.5 算例分析
    4.6 小结
5 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和聚类思想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
    5.1 引言
    5.2 输入随机变量的概率模型
    5.3 计及相关性的拉丁超立方采样
    5.4 场景聚类分析
    5.5 基于最优潮流灵敏度的可用输电能力快速计算模型
    5.6 概率可用输电能力的评估指标
    5.7 算例分析
    5.8 小结
6 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
    6.1 引言
    6.2 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概率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模型
    6.3 输入随机变量的处理方法
    6.4 算例分析
    6.5 小结
7 风光发电功率时间序列模拟方法
    7.1 引言
    7.2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方法
    7.3 风光发电功率时间序列模型
    7.4 模型的评价指标
    7.5 算例分析
    7.6 小结
8 全文总结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3 基于最优潮流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模型
附录4 英文缩写对照表

(8)全时域多目标电压安全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水平综述
        1.2.1 电压稳定机理和分析方法
        1.2.2 电压稳定仿真分析与在线应用
        1.2.3 基于WAMS响应信息的电压稳定动态评估
        1.2.4 预防电力系统电压崩溃的控制措施
    1.3 论文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电压失稳特征及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电压失稳的特征
        2.2.1 电压崩溃性事故特征的仿真分析
        2.2.2 暂态电压失稳的特征
        2.2.3 中长期电压失稳的特征
    2.3 电压失稳的机理
        2.3.1 简单系统电压失稳机理
        2.3.2 静态电压失稳的机理
        2.3.3 暂态电压失稳的机理分析
        2.3.4 中长期电压失稳的机理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电压稳定的仿真分析及评价
    3.1 引言
    3.2 电压稳定建模及仿真分析
        3.2.1 电压稳定建模方法及仿真分析
        3.2.2 电压稳定仿真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3.3 电压稳定评价
        3.3.1 静态电压稳定评价
        3.3.2 暂态及中长期电压稳定评价
        3.3.3 大干扰概率电压稳定性评价
    3.4 小结
第四章 全时域多目标电压安全预警及防控系统的目标及功能框架
    4.1 引言
    4.2 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
        4.2.1 系统的建设目标
        4.2.2 系统的设计思想
    4.3 系统架构及功能模块
        4.3.1 系统架构
        4.3.2 主要功能模块
    4.4 电压安全全过程防控系统高级应用功能
        4.4.1 静态电压安全评估及辅助决策
        4.4.2 暂态电压安全评估及辅助决策
        4.4.3 中长期电压安全评估及辅助决策
        4.4.4 基于WAMS电压安全评估及辅助决策
        4.4.5 电压稳定全过程电压预警及防控策略
    4.5 小结
第五章 全时域多目标电压安全预警及防控关键技术
    5.1 引言
    5.2 考虑各种限制因素的改进连续潮流算法
        5.2.1 改进连续潮流法原理
        5.2.2 改进连续潮流法算法流程
        5.2.3 算例分析
    5.3 考虑励磁电流限制因素的精确计算方法
        5.3.1 发电机励磁电流限制下无功出力模拟
        5.3.2 改进部分算法流程
    5.4 全过程递进电压稳定故障排序方法
        5.4.1 全过程递进电压稳定故障排序流程
        5.4.2 静态电压稳定故障排序
        5.4.3 暂态电压稳定量化排序方法
    5.5 基于时域仿真的戴维南等值参数跟踪计算方法
    5.6 基于戴维南等值跟踪的失稳模式判别
    5.7 基于WAMS的在线电压安全监测
        5.7.1 基于局部响应信息的戴维南等效参数跟踪辨识
        5.7.2 基于响应的静态电压稳定在线监测
    5.8 小结
第六章 预防电压崩溃的综合切负荷控制措施
    6.1 引言
    6.2 低压减载措施配置
        6.2.1 低压减载措施配置考虑的因素
        6.2.2 低压减载配置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6.2.3 低压减载措施的配置方法
    6.3 基于PV曲线的低压减载措施优化配置方法
    6.4 集中式的快速切负荷措施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9)发电机和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2 负荷的数学模型
    2.1 负荷静态模型
    2.2 负荷动态模型
3 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的影响算例分析
    3.1 发电机模型的影响
    3.2 不同负荷模型的影响
    3.3 关于感应电动机负荷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3.3.1 定子电抗X1和转子电抗X2
        3.3.2 转子电阻R2
        3.3.3 感应电动机负荷惯性时间常数的影响
4 结论

(10)电力系统负荷建模与电压稳定性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概述
        1.2.1 电力系统负荷建模的意义
        1.2.2 国内外负荷建模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3 电压稳定性问题概述
        1.3.1 电压稳定性问题研究的意义
        1.3.2 负荷特性对电压稳定分析的意义和必要性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负荷建模的理论基础
    2.1 负荷建模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2 电力系统负荷模型的结构
    2.3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2.3.1 神经元结构模型
        2.3.2 神经网络的特性及实现
    2.4 负荷模型参数辨识
        2.4.1 遗传算法
        2.4.2 遗传算法的改进策略
        2.4.3 参数辨识中的改进遗传算法
    2.5 小结
3 基于GMDH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负荷建模
    3.1 神经网络在负荷建模中的应用
        3.1.1 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建模理论
        3.1.2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系统建模
    3.2 基于GMDH网络的负荷建模
        3.2.1 GMDH算法的基本原理
        3.2.2 GMDH算法在负荷建模中的应用
    3.3 算例分析
    3.4 小结
4 负荷模型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4.1 电压稳定的含义、分类及其研究方法
        4.1.1 电压稳定的含义与分类
        4.1.2 电压稳定研究方法
    4.2 负荷模型结构与参数对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4.2.1 负荷模型接在不同电压等级下的比较
        4.2.2 综合负荷模型中的静态部分分析
    4.3 综合负荷模型中的动态部分分析
        4.3.1 不同动态负荷比例的分析
        4.3.2 动态负荷参数对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4.4 不同模型参数下的暂态电压稳定性比较
    4.5 空调动态负荷的暂态电压稳定性
    4.6 无功补偿电容对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4.7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5.2 今后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成果

四、发电机和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性影响的概率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超高占比新能源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及暂态过电压抑制措施研究[D]. 林安妮.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2]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含风电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价研究[D]. 李静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3]计及故障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研究[D]. 李晨昊. 东南大学, 2019(05)
  • [4]计及风电不确定性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方法研究[D]. 孙鑫.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5]适用于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交流电网元件短路计算建模研究[D]. 雷淇.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6]异步联网背景下的交直流电力系统暂态频率稳定性研究[D]. 陈春敏.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7]电网可用输电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D]. 罗钢. 华中科技大学, 2014(07)
  • [8]全时域多目标电压安全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D]. 马世英.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13(02)
  • [9]发电机和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影响[J]. 李锐,高雁. 山西电力, 2010(03)
  • [10]电力系统负荷建模与电压稳定性分析的研究[D]. 范广伟.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2)

标签:;  ;  ;  ;  ;  

发电机和负荷模型对暂态稳定性影响的概率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