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一、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1](2020)在《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手术与常规胸正中切口心脏停跳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可行性,并分析两组手术方式的优劣。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就诊,明确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52例,分别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或常规胸正中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手术组)25例,年龄(36.36±15.60)岁,体重(55.28±11.78)kg,心脏彩超提示房间隔缺损长径(29.32±5.21)mm;对照组(常规胸正中心脏停跳手术组)27例患者,年龄(36.17±19.89)岁,体重(50.11±17.23)Kg,心脏彩超提示房间隔缺损长径(28.52±8.69)mm。分别通过统计两组患者术中监测指标:手术时间(min)、CPB时间(min)、主动脉阻断时间(min)、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min)、术中输血量(ml);术后观察指标包括:呼吸机辅助时间(h)、术后24小时引流量(ml)、ICU时间(h)、术后住院天数(d)、住院天数(d)、围术期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完成顺利。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呼吸机辅助时间[(10.80±4.70)h比(14.28±6.13)h,t=2.282,P=0.027]、监护室(ICU)时间[(28.19±9.15)h比(46.54±21.51)h,t=4.053,P=0.000]、术中输血量[(216.00±172.43)ml比(366.67±227.02)ml,t=2.679,P=0.010]、术后24小时引流量[(146.32±157.78)ml比(315.37±251.87)ml,t=2.893,P=0.006],住院天数[(14.84±3.33)d比(19.48±7.46)d,t=2.933,P=0.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无残余漏、死亡等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结果满意。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不仅取得了传统手术的疗效,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钟宏[2](2014)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过程中心肌保护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多学者认为手术过程中心肌保护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已有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心脏不停跳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本文就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做一综述。

杨胜壮[3](2014)在《心脏不停跳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左心室肥厚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对于心功能较差,特别是合并心肌肥厚的大心脏病人,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大多学者认为手术过程中心肌保护成为手术成败的关键[1]。已有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冷晶体心停搏液结合浅~中度低温体外循环(CPB)是一种有效的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方法,并且已为很多医疗机构常规应用。然而,由于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心肌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尤其是对大心脏、心功能差及术中阻断主动脉时间较长的病人,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等并发症常明显升高,这也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2]。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不断寻找更理想的心肌保护的办法,20世纪80年代,逐渐开始采取一种新的保护方法即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的条件下不阻断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进行手术,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但是,至今对于心功能差并合并心肌肥者外科手术中心肌保护的还没有较具针对性的临床对比研究。本课题拟以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将分别采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及心脏停跳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病人的相关指标和愈后情况作对比研究。目的探讨和评价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左心室肥厚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9例,采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手术方式;对照组17例,采用心脏停跳手术方式,统计两组病人治疗相关指标及愈后情况,分别以下时间点:T1(转机前);T2(阻断主动脉30min);T3(开放主动脉30min);T4(开放主动脉1h);T5(术后6h);T6(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钙蛋(Troponin I)和心肌酶(Myocardial enzyme,ME)血清浓度。结果经比较,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在多巴胺使用量和ICU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术后死亡3例,其中,心脏不停跳组1例,心脏停跳组2例;心脏不停跳组未出现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停跳组出现2例低心排综合征;不停跳组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停跳组1例。两组超氧歧化酶(SOD)血清浓度自转机后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1),以不停跳组增高明显,但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Troponin I)、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阻断主动脉后30min(T2)、开放主动脉后30min(T3)、开放主动脉1h(T4)都明显升高(P<0.01),术后6h(T5)、术后24h(T6)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转机前(P<0.01),且心脏不停跳组血清浓度明显低于心脏停跳组(P<0.01)。结论利用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行AVR治疗重度AS并左室心肌肥厚,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和临床效果。

何振波,张福维,李东涛,高军,刘成昌,陈秀科,罗佩,陈凤坤[4](2012)在《右腋下侧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附23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7例,室间隔缺损3例,左房黏液瘤2例,二尖瓣中度狭窄1例。结果全组术后无死亡,无栓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38.4±16.2)min,术后胸液引流量(150.5±36.8)ml,住院时间为(7.0±1.5)d。全组患者随防3~12个月,心脏无杂音,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无残余分流或瓣周漏,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均能参加正常活动。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具有该术式适应证的患者采用经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安全可靠,术中术后出血少、疗效好,切口隐蔽、美观,符合微创外科原则。

吴军,何巍,冯旭[5](2011)在《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和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和中低温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方法:分析56例3岁以下心脏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停跳组(组Ⅰ)26例和不停跳组(组Ⅱ)30例。比较2组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不停跳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均较停跳组短(P<0.01),并且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停跳组短(P<0.05);不停跳组患者术后低心排发生率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停跳组低(P<0.05)。结论: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矫治。

谢晓勇[6](2011)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减轻术后肺损伤机制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肺损伤是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CPB心内直视手术肺保护措施一直是心外科研究领域热点。近年来,有临床研究表明,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减轻术后肺损伤,但未对其作用机制进行阐明。因此,应进一步研究,详细阐述其减轻肺损伤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理论基础。CPB心内直视手术后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CPB术后肺损伤多与其诱发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及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两大主要因素有关,SIRS是诱发CPB术后肺损伤首要因素。目前研究表明,多形性中性粒细胞(PMN)在肺内的聚集与激活并释放各种毒性产物是CPB术后肺损伤机制的中心环节。在肺损伤研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是反映肺部炎症的重要指标。核转录因子-κB (NF-κB)能启动和调节炎症反应有关的基因转录,对PMN激活及分泌各种炎性因子、趋化因子等信号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是调节炎症反应重要机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细胞外发挥“晚期”炎性因子作用,证明参与内毒素、烧伤、出血等引起的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及发展,是否参与CPB术后肺损伤病理过程,未见报道。HMGB1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高等真核生物细胞核中蛋白,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HMGB1释放出细胞外发挥炎性作用,HMGB1在炎性反应中出现时间晚且持续时间长被称为“晚期”炎性因子。目前HMGB1胞外的致炎作用在国内外被高度关注,证实参与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IRI、ALI等很多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在动物研究中,针对HMGB1的治疗,能明显改善实验动物的愈后,在炎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CPB能诱发SIRS,目前认为这种炎性过程是CPB术后低心排综合征、ALI或急性呼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出血疾病及脑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病理基础。CPB心内直视手术诱发SIRS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多种机制参与了其发生及发展。HMGB1作为“晚期”炎性因子,是否在CPB心内直视手术表达增加及表达规律如何,是否参与CPB心内直视手术后SIRS的病理过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避免心肌IRI,能减少TNF-α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是否能减轻HMGB1释放?国内外未见报道。目的主要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减轻术后肺损伤炎性作用机制及HMGB1在CPB心内直视手术表达水平及变化规律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MVR)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CPB手术,实验组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1.监测术前及术后各时点的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静态肺顺应性(Cs)及呼吸机通气时间,评价呼吸功能变化。2.在开胸后及CPB后30min两个时点抽血检测左右心房PMN计数,计算左右心房PMN跨肺计数差值;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MN粘附分子CDllb/CD18荧光阳性百分率;分别于开胸后及CPB结束30min两个时点采集肺组织,比色法测量肺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TNF-α及IL-8浓度;western印迹法检测肺组织NF-κB及HMGB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术前、术中及术后各时点血清NE浓度。3.ELISA法检测CPB前及CPB术后各时点血清中TNF-α、IL-8及HMGB1浓度。结果1.呼吸功能变化①RI值:两组在停机后三个时点与手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P<0.01);对照组在停机后三个时点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②OI值:两组在停机后三个时点与手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P<0.01);对照组在停机后三个时点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③Cs值:对照组在停机后三个时点与手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在停机时及CPB后1h两个时点,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在停机后三个时点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④呼吸机通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MN在肺部集聚、黏附及NE的释放①左右心房PMN跨肺差值:对照组及实验组在CPB后30min都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在CPB后30min时点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②CDllb/CD18荧光阳性百分率:对照组及实验组在CPB后30min都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在CPB后30min时点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③肺组织匀浆MPO活性:对照组及实验组在CPB后30min都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在CPB后30min时点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④血清NE浓度:对照组在CPB 30min后各时点明显升高(P<0.05,P<0.01);实验组在CPB 30min、CPB停机时、CPB后3h及CPB后6h4个时点明显升高(P<0.05,P<0.01);对照组在CPB30min、CPB停机时、CPB后3h及CPB后6h 4个时点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3.肺部TNF-α及IL-8浓度变化①肺组织匀浆TNF-α浓度:对照组及实验组在CPB后30min都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在CPB后30min时点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②肺组织匀浆IL-8浓度:对照组及实验组在CPB后30min都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在CPB后30min时点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4.肺组织NF-κB及HMGB1蛋白表达①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对照组及实验组在CPB后30min都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蛋白表达水平在CPB后30min时点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②肺组织HMGB1蛋白表达:对照组及实验组CPB后30min蛋白表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PB后30min对照组蛋白表达高于实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TNF-α、IL-8及HMGB1浓度变化①血清TNF-α浓度:两组CPB停机时、CPB后6h、CPB后12h及CPB后24h4个时点与CPB前比较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在CPB停机时、CPB后6h、CPB后12h及CPB后24h4个时点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②血清IL-8浓度:两组在CPB停机时后各时点血清浓度明显升高(P<0.01,P<0.05);对照组在CPB停机时、CPB后6h、CPB后12h及CPB后24h4个时点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③血清HMGB1浓度:两组在CPB停机时血清浓度未明显升高(P>0.05),在CPB后6h后各时点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血清浓度在CPB后6h后各时点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P<0.05)。④TNF-α、IL-8及HMGB1术后血清浓度变化趋势:TNF-α及IL-8血清浓度在CPB结束后明显升高,在CPB结束时及CPB后24h两个时点达到峰值,在CPB后48h时点基本恢复正常;HMGB1血清浓度在CPB后6h后开始升高,在CPB后24h时点达到峰值,在CPB后48h仍明显升高。结论1.与中低温心脏停跳手术比较,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减轻术后肺损伤;但对肺脏也可能造成一定损伤。2.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减轻CPB术后肺损伤机制可能与减少PMN在肺部滞留、积聚,降低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及NE释放,减轻肺部炎性反应,抑制NF-κB活性等有关。3.在CPB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HMGB1可能作为“晚期”炎性因子参与CPB术后SIRS的发生及发展;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减少CPB术后HMGB1释放,减轻CPB术后SIRS。

邢旺[7](2010)在《小型猪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小型猪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方法:小型猪12例,常规建立CPB,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下行三尖瓣成形术。,采用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方案。麻醉诱导:氯胺酮3~5 mg·kg-1。肌注,3%戊巴比妥钠15~20 mg·kg-1静注;麻醉维持:异氟烷持续1~1.5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AC)吸入,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5~20 ug·kg-1、维库溴铵0.10~0.15 ug·kg-1和咪唑安定0.1~0.2 mg·kg-1。检测有创动脉血压,动脉血气分析。CPB期间维持肛温35~37℃上,CPB转机流量60~80 ml·kg-1·min-1,平均动脉压(MAP)5.33~9.33 kPa(60~90mmHg),血红蛋白浓度(Hb)60~80g/L,红细胞压积(Hct)25~30%。记录麻醉诱导时间、CPB转机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等,观察CPB期间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变化,记录麻醉及CPB相关并发症。结果:麻醉诱导10.0±2.9 min、CPB转机83.4±8.0 min、麻醉维持248.7±46.8 min、呼吸机辅助344.3±37.5 min。CPB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乳酸值转机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胸即刻恢复;Hb及Hct转机后降低(P<0.05),停机后恢复。无窒息、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死亡3例,其中2例非麻醉及CPB因素,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结论: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效果稳定,苏醒快;心脏不停跳CPB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并发症少。两种技术联合应用,优化了围术期麻醉和CPB管理方案,减少了组织器官的损伤,为心内直视手术较理想的选择。

李军朋,王军,张会军,解启莲,申红,赵友为,赵剑,高义[8](2010)在《体外循环阻断与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术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不阻断升主动脉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选择分为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组(n=15),不阻断升主动脉停跳组(n=15),阻断升主动脉组(n=15)。比较心肌细胞三磷酸腺苷含量、血浆丙二醛和心肌钙蛋白Ⅰ浓度,以及电子显微镜下对比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阻断升主动脉组心肌细胞三磷酸腺苷含量、血浆丙二醛浓度、血浆心肌钙蛋白-Ⅰ浓度均小于不阻断升主动脉停跳组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组,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阻断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较为严重,而不阻断升主动脉停跳组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跳动或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陈华夏,刘邕波,刘陶文[9](2009)在《未成熟心肌保护的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心肌保护极为重要,直接影响心脏手术及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对婴幼儿患者尤为重要。有关最佳的心肌保护方法,至今仍无统一的规定,看法也不完全一致。目前有关心肌保护的研究课题仍主要集中在低温、心脏停跳液、对心肌有保护作用的药物、灌注方法等方面。而心脏不停跳手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心肌保护方法,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陈荣林,李勇,芮玉峰,陶勇,陈后鹏,李长青,耿耿,杨坤[10](2009)在《体外循环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疗效评价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总结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12例施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不阻断主动脉,鼻咽温维持在32~35℃,阻断上、下腔静脉,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心脏手术结束能顺利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0%,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1例心房切口缝合针眼渗血,行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第32h发生急性肺梗塞,均经治疗痊愈。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避免再灌注损伤,有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B 个人简历
附录 C 综述
    参考文献

(2)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过程中心肌保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与现状
2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心肌保护的基本原理
    2.1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的解剖学基础
    2.2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的心肌保护机制
3 手术方法
    3.1 CPB的建立
    3.2 逆行灌注的基本方法
        3.2.1 直视插管法
        3.2.2 非直视插管法
4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4.1 适应证
        4.1.1 心脏瓣膜病手术
        4.1.2 先天性心脏病 (CHD) 手术
        4.1.3 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4.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同时行瓣膜手术
    4.2 手术禁忌证
5 心肌保护效果的评价
    5.1 血液生化检查
    5.2 心肌超微结构
    5.3 临床表现
6 优缺点及解决办法
    6.1 优点
    6.2 缺点及解决方法
        6.2.1 手术术野问题
        6.2.2 排气困难问题
    6.3 血尿问题
7 展望

(3)心脏不停跳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左心室肥厚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过程中心肌保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4)右腋下侧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附2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5)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和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6)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减轻术后肺损伤机制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本课题创新与不足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

(7)小型猪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立题依据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常用实验药品
        1.2 常用器械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麻醉方法
        2.3 CPB管理
        2.4 手术过程
        2.5 术后监护
        2.6 恢复期管理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
    1 一般情况
    2 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特征及血气分析结果
    3 麻醉及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
讨论
    1 麻醉管理
    2 体外循环管理
    3 术后管理
        3.1 拔管后管理
        3.2 胸腔引流的管理
        3.3 术后喂养的观察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历史回顾
    2 浅低温体外循环的特点
        2.1 理论依据
        2.2 基本方法
        2.3 心肌保护
    3 优点
    4 缺点及预防
        4.1 气栓
        4.2 术野
        4.3 血尿
        4.4 应用
    5 心肌保护效果
        5.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5.2 并发症及死亡率
        5.3 存在的问题
    6 评价
    7 展望
    参考资料
在研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体外循环阻断与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术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方法:
    3.研究指标及监测方法:
    4.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3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比较, 见表2。
    2.
    3.
讨 论
    1.心肌保护是心内直视手术的重要环节, 严重影响心脏术后早期疗效和早期病死率[2]。
    2.对于不阻断升主动脉停跳或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3.

(9)未成熟心肌保护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未成熟心肌的特点
2 传统手术方式心肌保护方法—高钾心脏停跳液
    2.1 冷晶体停跳
    2.2 冷含血停跳
    2.3 超极化停跳
    2.4 温血停跳
    2.5 心脏停跳液灌注方法
3 心肌缺血预适应
4 不停跳心脏手术
5 结 语

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临床疗效分析[D]. 王鹏.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2]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过程中心肌保护研究进展[J]. 钟宏. 微创医学, 2014(04)
  • [3]心脏不停跳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左心室肥厚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D]. 杨胜壮.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4]右腋下侧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附23例报告)[J]. 何振波,张福维,李东涛,高军,刘成昌,陈秀科,罗佩,陈凤坤. 广西医学, 2012(06)
  • [5]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和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对比[J]. 吴军,何巍,冯旭.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1(06)
  • [6]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减轻术后肺损伤机制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影响研究[D]. 谢晓勇. 广西医科大学, 2011(08)
  • [7]小型猪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D]. 邢旺. 兰州大学, 2010(11)
  • [8]体外循环阻断与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术临床研究[J]. 李军朋,王军,张会军,解启莲,申红,赵友为,赵剑,高义. 医学研究杂志, 2010(03)
  • [9]未成熟心肌保护的研究现状[J]. 陈华夏,刘邕波,刘陶文. 医学综述, 2009(22)
  • [10]体外循环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J]. 陈荣林,李勇,芮玉峰,陶勇,陈后鹏,李长青,耿耿,杨坤.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9(04)

标签:;  ;  ;  ;  ;  

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