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在西山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桌面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在西山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桌面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在西山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秦子豪[1](2020)在《基于DEM模型的三维WebGIS系统设计与开发 ——以浙江工业大学校区为例》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具有三维空间数据处理能力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技术正在各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三维可视化的GIS技术在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的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建立是进行三维GIS分析的基础,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TIN)作为DEM的一种表达方式,在DEM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需求下如何快速构建合适的TIN模型对进一步搭建Web GIS三维数字校园系统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Web GIS技术、DEM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基于Arc GIS平台,针对在实际场景下构建TIN模型所存在的问题,以杭州市浙江工业大学校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改进的逐点插入算法,采用Arc GIS Python并借助于Arc Map自定义脚本工具构建了校园及周边区域的TIN模型。采用J2EE框架以及Arc GIS API for Java Script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基于DEM模型的三维Web GIS可视化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分析了Web GIS、三维GIS与DEM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基础上,介绍了系统开发所需要的前后端开发技术、数据库存储技术以及Arc GIS相关技术。(2)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体系结构、逻辑功能结构,对系统功能及数据库进行详细设计。针对TIN模型的构建问题,详细设计了一种改进的逐点插入算法并构建了实际场景下的TIN模型,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在实际场景下的有效性。(3)基于Arc GIS平台,结合所设计的改进逐点插入算法,采用Arc GIS Python在Arc Map自定义脚本工具中实现了对浙江工业大学校区的TIN模型构建;进一步实现校园三维场景建模;采用SSM框架、Arc GIS API for Java Script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三维Web GIS系统中的可视性分析、统计查询、服务区分析、最短路径分析等功能模块。最后测试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周荃[2](2020)在《基于景观特征评估方法的庄河市景观规划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简称LCA,是近十几年来英国和欧洲地区新兴的能够将场地的景观特征书面化的方法之一,其有着固定的流程并有相应的导则,故输出的评估报告有统一性。LCA促进着景观行业在知识和信息共享上的全球化,弱化由于语言不同而产生的阻碍,推动了景观行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我国近几十年在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忽略了景观风貌的保护。在这种经济发展和景观保护相矛盾的背景下,景观特征评估对于未来景观可持续发展和中国景观行业国际化合作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全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研究背景、方法与框架。第二部分历史和背景研究部分,厘清了在欧洲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景观特征评估的演化背景、操作流程以及输出呈现形式。介绍了景观特征评估在国际范围内的使用状况、普及情况以及应用范畴。第三部分:在充分掌握景观特征内涵的情况下,中外在语言、文化背景、景观管理政策都存在着差异。对景观特征评估在本土的兼容性和适应性进行探讨,分析能够借鉴的原则和策略。第四部分:选取庄河市作为研究案例,对庄河地区进行景观特征评估。评估将庄河市划分为:郊野区、发展区和海岸区三大景观特征区域,并进一步细化为29个景观特色类型,生成庄河市景观特征的评估图,并对各个景观特征类型进行详细描述。接着从重要性、脆弱性、忍耐性和弹性等方面对各个景观特征区域进行评价及发展压力分析。第五部分:在景观特征评估结果指导下对庄河市的绿地系统和水系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探索。以期实现对未来庄河市景观变化的积极引导和有效干预。研究成果提供了国内尚未广泛运用的景观特征评估方法的操作流程以及管理的标准化和统一化的理论支持,为分析探讨国内类似地区的景观评估提供了一种框架方法,对探讨其他地区景观的评估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马俊明[3](2019)在《基于GIS的京津风沙源林业工程监测与评价系统》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林业工程作为保卫空气环境质量的重大林业工程,受到各界的重视,判断该林业工程是否发挥了其作用这一问题便被提出。在此背景下,本文展开了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林业工程监测与评价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研究。本文根据《LY/T 1758-2008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与评价指标》和《DB11/T1099-2014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技术规程》,建立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林业工程监测与评价体系,制定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同时明确效益评价指标计算方法。根据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林业工程监测与评价实际需求,从系统使用用户、实现功能和相应数据以及系统运行等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确定了 C#结合ArcGIS Engine的集成二次开发方式,并进行了结构设计及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结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对监测与评价系统进行了界面设计及功能实现。界面设计包括登录界面、系统主界面及各功能操作界面;实现了用户管理、数据管理、工程监测、工程效益评价以及统计分析等五个功能模块。其中用户管理主要对系统使用用户进行管理,包括增加用户和删除用户两个子功能,增加用户时会根据使用用户进行权限限制;数据管理主要对系统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数据查询、数据更新和图层输出三个子功能,其中数据查询包括工程点查询和监测点查询两个子功能,数据更新包括工程进度更新和基础信息更新两个子功能;工程监测和工程效益评价是该系统的独特和主要的功能,实现了对工程施工进度和样地的监测以及对工程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包括工程进度监测、样地监测、监测样地选择、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评价五个子功能;统计分析主要是对工程施工面积进行统计分析。以2013~2017年林业工程为例,从工程监测、工程效益评价以及统计分析等方面进行系统应用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很好的实现了设计的功能,并对工程的后续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敏[4](2016)在《无人机飞行路线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无人机是通过无线遥控的方式完成自动飞行和执行各种任务,具有安全零伤亡、低能耗、重复利用率高、控制方便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各个国家、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尤其以美国为代表,无论是在军事、民用、环境保护还是科学研究中,都将无人机的使用发挥到淋漓尽致,其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捕食者”和“全球鹰”战斗无人机、监测鸟类的“大乌鸦”无人机、民用用途的“伊哈纳”无人机等等。我国在无人机研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拥有技术卓越的“翔龙”和“暗箭”高空高速无人侦查机、多用途的“黔中”无人机、探测海洋的“天骄”无人机、中继通讯的“蜜蜂”无人机等等。在未来,随着现代化工业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机技术将日趋成熟,性能日益完善,为此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确保无人机能够有效地完成各种飞行任务,研发者开发了各种技术方式的飞行控制系统,完成对无人机的起飞、飞行控制、着陆以及相应目标任务等操作的控制。飞行路线控制是飞行控制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功能控制部分,其它所有的飞行任务控制都是飞行路线控制的基础之上实现。目前对于无人机飞行路线的控制已有各种各样方式的系统,但大多数系统都存在一定缺陷,如有些系统操作过于繁杂,不够智能化;有些系统只能在视距范围遥控无人机,严重限制了无人机的使用;有些系统过于专用化,不能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无人机;有些比较完善的系统,造价又过于昂贵,等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成本低、遥控距离远、智能化、高效化、适用性广的无人机飞行路线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方案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操作人员所处的地面监控系统,一部分是无人机端的受控系统,实现的机制主要是无人机不断地将自身的定位信息实时地传送给地面控制系统,地面控制系统将无人机位置信息通过电子地图可视化显示给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结合本次飞行任务,采用灵活的鼠标绘制方式在地图上绘制预定的飞行路线,地面控制系统对绘制路线进行自动处理生成可用的路线控制信息帧并发送给无人机受控系统,无人机受控系统接收到位置控制信息帧,不断结合实时的方位信息得到飞行控制信息,从而遥控无人机按照预定路线飞行。此外,为方便用户以后对历史数据的查看,以分析总结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地面监控系统还包含了对预定路线和无人机历史飞行路线的存储、查询和在地图中回放功能。基于GIS技术的地面监控系统的具体实现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采用Visual Basic作为系统开发环境并结合MSComm串口通信技术、Mapx二次开发组件技术、Winsock网络接口技术以及Access数据库技术完成软件设计,实现与无人机受控系统的无线通信、GIS系统操作和监控、历史数据存储和重现等,其中实验区域的电子地图采用Mapinfo Professional开发软件绘制完成,并创新性地设计并绘制了画面简洁的带高层信息的二点三维矢量地图,而对于绘制路线的优化和提取处理采用了垂距比值法和最小R值法。无人机端使用BDS-2/GPS双卫星系统对无人机实时位置进行高精度的定位,采用双串口单片机进行运算控制处理,实时的飞行控制信息采用了几何空间算法得到,另外采用LCD显示输出控制信息。空地两端系统的通信连接采用近距离的无线数传电台和远距离的GPRS两种通信技术结合的方式,实现广域环境下低费用的双向通信。对于本系统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都采用了模块化和接口化的设计,使得系统易于改进优化和扩展添加,在本系统的基础上能够很容易地嵌入其它任务控制系统,由此本系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适用于各领域行业的无人机的飞行路线控制,如科学研究、军事训练、航空拍摄、电线巡查、农药喷洒等等;(2)既可通过地面控制系统的地图界面展现无人机实时定点位置,又可通过地图绘制预定飞行路线并遥控无人机按此路线飞行,还可以通过地图重现历史路线信息,实现监视、控制和查询于一体的多功能系统;(3)由于不再需要驾驶人员亲自驾驶无人机进行飞行,当需要飞往某些危险区域中执行飞行任务时,操作人员只需要安全地待在远处的地面监控中心便可清楚地监视和可靠地控制无人机飞行前进;(4)由于操作人员只需要呆在远处对无人机的飞行进行遥控,省去了驾驶人员的具体操作,从长远来看更加经济,并且繁琐的驾驶控制由系统高速的完成,提高了准确性和效率性;(5)监视和控制都具有较强的实时性,操作人员在任何时刻都可获取无人机的位置信息,并对飞行路线迅速做出控制或改动操作。

王延鹏[5](2015)在《基于MapInfo和MFC的导航动态电子信息研究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到来,军事行动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全面及时的了解仿真演习战场的战略部署情况,导航动态电子信息系统在军事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武器的更新换代使得现代军事行动速度相较过去大大加快了,军事行动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强弱的的重要指标。全面及时的了解战场的态势变化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把握战机,赢取战斗胜利。为了满足仿真战场中态势可视化的需求,本系统对电子地图技术及导航定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的弊端,选择了应用VC++对MapInfo进行二次开发的方式,完成基于MapInfo和MFC的导航动态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本系统可以将各种复杂的多维战术消息转化成清晰、直观、简洁的图像,迅速展示仿真战场的敌我态势,并对其中的海量作战信息进行分析,将多种作战信息在统一的大平台上进行展示,以最佳的视角为作战指挥人员提供排兵布阵、作战决策的依据,将信息的优势转化成决策的优势,从而提高决策速度,把握战斗时机,为赢取战斗的胜利奠定基

闫飞[6](2014)在《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为了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经过五十余年的努力,构建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体系,并以5年为一个调查周期最终汇总形成面向全国的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报告。其关键技术是精确测定同一固定样地的初查和复查数据,并利用所取得的成对值进行直接分析比较,以得到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消长变化。本文围绕“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这一重要的林业科学技术问题展开了较为创新和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利用误差传播定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森林资源调查中包含的各种误差及其相互关系,为了尽可能消除这些误差,研发高精度的森林调查仪器并验证其在固定样地调查中的使用效果和精度,研究利用多边形法进行森林蓄积量估测。首先,将森林资源调查中产生的误差分为抽样误差和观测误差。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精度是以抽样误差的大小来表示,不包括观测误差,因此可能会出现抽样精度很高,但实际精度较低的情况。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样地抽样设计不当,导致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产生误差,而根据误差产生的不同环节,我们将观测误差分为样地面积误差、样地量测误差和样地模型误差,利用误差传播定律和数理统计方法,结合若干实际算例介绍了每种误差和总误差的计算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系统改进设想。其次,为了尽可能的消除误差提高调查精度,对森林资源调查的关键技术与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自主研发的FTS-2型测树全站仪为森林资源调查装备,以30块大型乔木固定样地,约24500棵样木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高精度FTS-2型测树全站仪进行森林固定样地调查,可以得到固定样地中每棵树木的三维坐标,其中坐标测量中误差<±4mmm,高程中误差<±7mm;每木树高值测量精度约为97%,平均用时<5秒;每木胸径值测量相对误差仅为2%,平均用时约为3秒;每木冠幅测量值相对误差<10%,并实现树冠体积量测和三维表达;立木材积测量值精度可达95%。同时实现样木分布成图、样地样木精准复位与样地数字化三维建模;此外,以全站仪每木三维坐标为离散点信息,利用Voronoi多边形算法实现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信息化提取和分析,最后介绍了其他先进设备--三维激光扫描仪和电子测树枪在样地调查中的应用,旨在为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关键技术与方法提供先进精准的仪器装备和调查手段。最后,以FTS-2型测树全站仪为调查仪器,以多边形法为森林蓄积量调查方法,在北京市区及周边区县实验林场中随机抽取共计70个角规抽样点进行调查。通过与传统角规蓄积量调查方法比较得出多边形样地形状为六边形即样地边界木选择6棵时,林分蓄积量估测精度较高。同传统角规样地调查相比,利用多边形样地进森林蓄积量、林分密度、每公顷断面积、林分平均高等林分因子的调查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精度均可达90%左右,该方法为我国森林蓄积量估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张婵婵[7](2013)在《县域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空间变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可以有效地揭示土壤养分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县域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单元,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因其对评价土壤肥力水平高低具有很好的表征作用,常作为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的对象,县域尺度下研究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平衡的空间变异特征对于科学的制定农田施肥方案,提高养分资源利用率,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传统农业中并没有考虑土壤的空间变异特性,在同一区域的所有农田上,单位面积上肥料的投入量基本一致,其中化肥施用氮、磷、钾配比不当亦是重要方面。这种方式使得施肥缺乏针对性,肥料利用率低,农田土壤养分比例失调。为了便于土壤养分的管理,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为研究对象,采集了3184个表层(0-20cm)土壤样品,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该县土壤速效氮(N)、磷(P)、钾(K)含量的空间结构和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土壤速效氮、磷、钾平衡进行了评价,并制作了土壤速效氮、磷、钾的空间分布格局图和土壤养分平衡评价图。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域内,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1.30mg/kg、17.79mg/kg和126.15mg/kg,碱解氮和速效钾属于高含量水平,有效磷含量偏低;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8.27%、81.06%和47.31%,属于中等变异强度。从分布类型上看,三种速效养分的数据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符合地统计学对于土壤空间变异研究的前提条件。2.应用GS+软件对养分数据进行半方差函数分析及理论模型的拟合。碱解氮和有效磷的最佳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速效钾的最佳理论模型为线性模型。碱解氮的C0/(C0+C)值为11.88%,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表明碱解氮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空间相关距离为16.21km。有效磷的C0/(C0+C)值为27.47%,表现出中等的空间自相关,表明有效磷的空间变异是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空间相关距离为21.57km。速效钾的C0/(C0+C)值为88.70%,空间相关性很弱,表明其空间变异主要受随机因素的影响,空间相关距离为22.40km。3.在经过不同趋势阶数土壤速效氮、磷、钾Kriging插值误差的综合比较的基础上,表明3种养分的趋势效应参数都宜选取0阶。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根据已建立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进行等级划分,绘制了土壤速效氮、磷、钾的空间分布图。碱解氮含量几乎全部处于中等和高等水平;有效磷含量整体偏低,含量小于25mg/kg的面积占整个研究区的91%;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4.通过ArcGIS栅格数据计算得到土壤养分平衡评价图。经统计,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极不平衡区域占研究区总的面积的40.46%,不平衡区域占38.81%,平衡区域占20.73%,平衡区域面积最小,且平衡区域速效氮、磷、钾含量均处于中等或高等水平。平原区三种平衡情况都有分布且无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张旸[8](2012)在《北京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与实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实现方法,借鉴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理念,针对现代城市林业管理实践中已经具备的基础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托北京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建设项目支撑,紧密结合北京城市林业建设和管理的业务实际,对北京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建设的背景条件、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化关键技术、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标准体系、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的基本要素、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系统运行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重点提出了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的内涵、目标。通过业务梳理,从网格化管理的视角,全新地定义了网格化管理的的对象、业务和事件。将现代城市林业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包括业务原型模式、三级平台模式、体系建设模式和系统构架模式。在理论上建立了四大模型,如地理空间网格模型、对象资源网格模型、业务数据网格模型和责任主体网格模型。在北京城市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行政职能和业务的规范,将数据流程与业务流程整合,做到业务管理的协同、指挥调度的统一、突发应急的快速反应、决策的科学果断、监督考核的量化。城市林业网格化区划是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本研究在融合了林业与城市园林现有区划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林业网格化区划以及编码方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实现做了大量的研究。系统设计分为五个子系统,分别为系统构建与维护子系统、网格信息采集子系统、综合查询子系统、网格化数据交换子系统和网格化专题应用子系统。本研究完成了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从概念提出、理论创建、模型设计、标准制定和指导信息系统研发的全过程。在北京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建设项目完成后,在全市推广应用。为全局核心业务和职能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手段,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推动我国城市林业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具有典型示范性作用。

刘鹤[9](2011)在《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教育中的应用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越来越多,导致土地、能源、资源面临枯竭的严重局面,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不断发生且加剧,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威胁。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与此同时,日本的核电站受地震影响被严重破坏。但是,日本人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的秩序和冷静,在灾难降临时还能表现出很高的文明素质,确实令人动容,其背后是日本一直坚持在国民素质教育中强调灾难意识。由此可见,灾害教育更加突显出其重要性。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是面对自然灾害,人类可以做出尽量降低灾害程度的决定,预测灾害的发生、形成防灾减灾意识、及时正确应对灾害、进行灾害评估和重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的地理教学辅助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但学生们仅仅是盲目观看,机械记忆,而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信息量大、空间性强、分析功能丰富和更新速度快等特点,为地理学科的学习尤其是灾害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满足地理学科课程内容本身的广阔性、空间性等特点,为更方便、更直观准确的进行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适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灾害教育是必要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过程可以增强对基础知识(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外在特征、成因及内在规律、分布规律、危害性、一般对策等)的掌握,将受灾前后的卫星遥感图像处理后,使学生对受灾程度一目了然。意识到各种灾害的破坏性,可以增强学生防灾减灾意识。也可针对假设个人所面临自然灾害,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虚拟现实,探询、学习一些紧急应对策略。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灾害教育也是可行的。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灾害教育中符合现今的教育理论,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灾害教育提供了可能,互联网的发展和免费的遥感卫星图片的获得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资源,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正逐步走进中学地理教学,有部分学校的软硬件都能满足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到灾害教育中的需要。本文主要是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为例,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其教学中。因为地理信息系统信息量大、空间性强、分析功能丰富和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巩固学生对灾害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够形成良好的防灾减灾意识,最后掌握面对各种灾害的逃生技能。与传统的地理教学相比较,引入地理信息系统操作增加了可视性、互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广阔的前景。

安业[10](2011)在《高中地理信息技术课程探究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被统称为地理信息技术,其作为地理学目前最活跃的分支学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实际应用价值。地理信息技术的出现优化了传统的地理基础教育模式和教学手段,给地理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变革。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地理基础教育中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与国外地理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然后针对目前人教版的地理信息技术部分的教科书进行了评述,根据对高考题目命题的趋势,以及在教学中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给出教材编写的意见和建议。紧接着探索了在高中阶段什么样的人群适宜开设地理信息技术课程。最后,给出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范例。得出的结论是,现行人教版教材还有潜力可挖,还有很多可以提高和改进的部分,教材的改革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更深层次的挖掘教材时提供了一个范例。

二、桌面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在西山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桌面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在西山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DEM模型的三维WebGIS系统设计与开发 ——以浙江工业大学校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WebGI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DEM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实现关键理论及技术
    2.1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2.1.1 前端架构
        2.1.2 后端架构
        2.1.3 数据库存储技术
    2.2 ArcGIS相关技术
        2.2.1 ArcGIS Desktop
        2.2.2 CityEngine建模技术
        2.2.3 ArcGIS Online
        2.2.4 ArcGIS API for Java Script技术
    2.3 不规则三角网模型
        2.3.1 不规则三角网概念
        2.3.2 TIN模型的构建
        2.3.3 Delaunay三角网
    2.4 Delaunay三角网生成算法
        2.4.1 逐点插入法的LOP优化
        2.4.2 Lawson算法
        2.4.3 Bowyer-Watson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建模需求分析
        3.1.1 TIN模型与三维矢量化需求
        3.1.2 建模数据需求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1 基础功能需求分析
        3.2.2 分析功能模块需求分析
    3.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3.1 Web端性能需求
        3.3.2 服务端性能需求
    3.4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3.5 系统架构设计
        3.5.1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3.5.2 系统物理架构设计
    3.6 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
        3.6.1 系统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
        3.6.2 系统关系数据库结构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系统TIN模型构建算法设计
        4.1.1 改进的逐点插入法构建Delaunay三角网
        4.1.2 实例分析与应用
    4.2 系统三维模型纹理规则设计
        4.2.1 纹理素材收集
        4.2.2 纹理规则设计
    4.3 系统可视性分析模块设计
    4.4 系统统计查询模块设计
    4.5 设备服务区分析模块设计
    4.6 最短路径分析模块设计
    4.7 系统数据库详细设计
        4.7.1 空间数据库设计
        4.7.2 MySQL数据库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开发平台
    5.2 系统三维TIN模型构建
        5.2.1 基于改进逐点插入算法构建系统TIN模型
        5.2.2 系统三维模型实现
        5.2.3 系统三维模型发布
    5.3 系统实现及测试
        5.3.1 系统主界面
        5.3.2 系统可视域分析模块
        5.3.3 系统统计查询模块
        5.3.4 系统服务区分析模块
        5.3.5 系统最短路径分析模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软件着作权
    5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景观特征评估方法的庄河市景观规划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下的景观风貌问题
        1.1.2 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
        1.1.3 生态城市空间和区域维度的思考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框架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本研究的意义与创新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创新
2 景观特征评估的定义、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景观特征评估的定义原则与重点
        2.1.1 景观特征评估的定义
        2.1.2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的中文翻译
        2.1.3 景观特征评估的研究对象
        2.1.4 景观特征评估的原则
        2.1.5 景观特征评估的重点
        2.1.6 景观特征评估的主要目的与作用
    2.2 景观特征评估的背景与发展历史
        2.2.1 评估概念的面世
        2.2.2 《欧洲风景公约》和《全球风景公约》的发布
        2.2.3 景观特征评估指导文件的发布
        2.2.4 景观特征评估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2.3 景观特征评估的操作流程
        2.3.1 确定评估的目的和范围
        2.3.2 书面研究
        2.3.3 实地调研
        2.3.4 景观特征的分类和描述
    2.4 国际景观特征评估的当代实践案例
        2.4.1 威尔士landmap信息系统
        2.4.2 欧洲景观特征图
        2.4.3 比利时景观特征地图
        2.4.4 新西兰的景观评估
        2.4.5 美国的SITES评估体系
        2.4.6 小结
    2.5 国内相关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2.5.1 中国香港景观特征评估的实践与经验
        2.5.2 以北京长峪城为例的乡村景观管理研究
        2.5.3 以上海市苏州河为例的河流景观特征评估研究
3 景观特征评估的本土化应用方法分析
    3.1 方法与经验总结
        3.1.1 LANMAP2 方法
        3.1.2 书面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3.1.3 GIS技术的辅助
        3.1.4 景观地图作为输出的主要形式
    3.2 与国内景观评估的比较分析
        3.2.1 研究者的身份不同
        3.2.2 景观特征分区的详尽程度不同
        3.2.3 评估结果的输出途径不同
        3.2.4 评估的价值和作用不同
    3.3 可借鉴的原则和策略
        3.3.1 统一且完整的评估框架
        3.3.2 具有弹性和兼容性的方法论
        3.3.3 价值中立的原则
        3.3.4 在城市高速发展与景观特征保护中寻求一个“和谐点”
        3.3.5 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景观特征评价体系
    3.4 景观特征评估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4 庄河市景观特征的信息收集与系统性评估
    4.1 庄河市景观特征信息收集
        4.1.1 评估的目的和范围界定
        4.1.2 景观特征信息的书面研究
        4.1.3 相关政策背景
    4.2 庄河市景观特征的实地调研
        4.2.1 庄河市公园绿地现状信息
        4.2.2 庄河市防护绿地现状信息
        4.2.3 庄河市广场绿地现状信息
        4.2.4 庄河市附属绿地现状信息
        4.2.5 庄河市区域绿地现状信息
        4.2.6 庄河市水文现状信息
    4.3 庄河市景观特征分区与描述
        4.3.1 以景观特色方法绘制庄河市景观特征分区
        4.3.2 景观特征的划分类型的确定
        4.3.3 郊野区景观特征描述
        4.3.4 发展区景观特征描述
        4.3.5 海岸区景观特征描述
    4.4 庄河市景观弹性评价
        4.4.1 景观重要性
        4.4.2 脆弱性
        4.4.3 忍耐性
        4.4.4 弹性
        4.4.5 庄河市景观弹性评价结果数据与分析
5 景观特征评估指导下的庄河市景观规划探索
    5.1 庄河市发展区景观规划优化
        5.1.1 市域绿地结构布局规划
        5.1.2 中心城区绿地结构系统规划
        5.1.3 特色区域景观风貌优化
        5.1.4 城市修补策略
    5.2 庄河市海岸区景观规划优化
        5.2.1 水面修复与补偿措施
        5.2.2 水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与修复
        5.2.3 滨水区规划布局
        5.2.4 水景观建设布局
    5.3 庄河市郊野区景观规划优化
        5.3.1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生态管理对策
        5.3.2 古树名木保护策略
    5.4 预期规划成果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GIS的京津风沙源林业工程监测与评价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林业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林业中的应用
        1.2.4 本文待解决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林业工程实施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象水文
        2.1.3 土壤植被
        2.1.4 社会经济
    2.2 北京市京津风沙源二期林业工程概况
        2.2.1 北京市京津风沙源二期林业工程规划
        2.2.2 北京市京津风沙源二期林业工程实施情况
3. 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林业工程监测与评价体系建立
    3.1 工程监测目标
    3.2 工程监测体系
        3.2.1 工程施工进度监测
        3.2.2 样地监测
    3.3 工程效益评价体系
        3.3.1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3.3.2 生态效益评价
4. 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4.1 系统需求分析
        4.1.1 用户需求分析
        4.1.2 功能需求分析
        4.1.3 数据需求分析
        4.1.4 系统运行需求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设计原则
        4.2.2 系统设计目标
        4.2.3 系统结构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3.2 数据库详细设计
5. 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林业工程监测与评价系统开发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登录
    5.2 系统主界面
    5.3 图层基本操作
    5.4 用户管理
    5.5 数据管理
    5.6 工程监测
    5.7 工程效益评价
    5.8 统计分析功能
6. 北京市京津风沙源二期林业工程监测与评价
    6.1 工程监测
        6.1.1 工程进度监测
        6.1.2 样地监测
    6.2 工程效益评价
        6.2.1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6.2.2 生态效益评价-以生物多样性价值为例
    6.3 统计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监测与评价系统主要代码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4)无人机飞行路线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设计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与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无人机发展动态
        1.2.2 国内外飞行路线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设计方案及相关技术研究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地面监控系统人机交互方式研究
        2.2.1 地理信息系统GIS基本内容研究
        2.2.2 组件式ComGIS开发技术研究
    2.3 路线规划算法研究与决策
    2.4 定位技术方案分析
        2.4.1 定位方案选择
        2.4.2 GPS和BDS技术研究
        2.4.3 定位实现与精度研究
        2.4.4 GPS和BDS-2 在系统中的应用
    2.5 无线数据传输方案研究选取
        2.5.1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技术研究
        2.5.2 无线数传电台技术研究
    2.6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第3章 电子地图的研究与制作
    3.1 电子地图技术研究
        3.1.1 电子地图构成要素研究
        3.1.2 电子地图分类研究
        3.1.3 电子地图坐标体系研究与选择
        3.1.4 电子矢量地图制作方式研究
    3.2 电子矢量地图制作
        3.2.1 位置数据和栅格地图获取
        3.2.2 坐标系设置和地图配准
        3.2.3 特征位置点创建
        3.2.4 图层绘制
        3.2.5 高度层图层添加
        3.2.6 综合文件生成
第4章 无人机飞行路线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无人机受控系统定位部分设计
        4.1.1 定位模块的选用
        4.1.2 BDS-2/GPS接收机电路设计
    4.2 无人机受控系统无线通信部分设计
        4.2.1 GPRS通信设计
        4.2.2 无线数]电台研究
    4.3 控制处理模块的设计
    4.4 系统硬件连接
第5章 无人机飞行路线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地面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5.1.1 地面监控系统软件结构框架设计
        5.1.2 MapX组件开发技术研究
        5.1.3 地图展示实现
        5.1.4 飞行监视实现
        5.1.5 飞行路线定制实现
        5.1.6 路线处理算法和路线信息发送实现
        5.1.7 历史数据管理实现
        5.1.8 通信连接实现
    5.2 无人机受控系统软件设计
        5.2.1 串口通信
        5.2.2 提取方位信息实现
        5.2.3 综合运算得出飞行控制信息实现
        5.2.4 通信方式切换
        5.2.5 无人机受控系统软件流程
    5.3 系统整体测试结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基于MapInfo和MFC的导航动态电子信息研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所取得的成果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GIS技术
        2.1.1 GIS的概念
        2.1.2 GIS的应用
        2.1.3 GIS开发技术
    2.2. 卫星导航技术介绍
        2.2.1 卫星导航系统概念
        2.2.2 卫星导航系统的用途
        2.2.3 卫星导航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2.2.4 星定位的原理和误差控制
        2.2.5 GPS全球定位系统
        2.2.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2.3 OLE技术简介
        2.3.1 OLE概念
        2.3.2 组件对象模型
        2.3.3 OLE实现方法
    2.4 MapInfo开发技术介绍
        2.4.1 MapInfo简介
        2.4.2 在VC++中集成MapInfo
    2.5 多进程和多线程
        2.5.1 程序、进程和线程
        2.5.2 多进程和多线程的选择
        2.5.3 多线程实现方法
    2.6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导航动态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3.1 导航动态电子信息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3.2 系统工作流程
    3.3 导航动态电子信息系统功能划分
    3.4 数据格式设计
    3.5 数据格式转化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导航动态电子信息系统实现
    4.1 系统开发平台
        4.1.1 硬件环境
        4.1.2 软件环境
    4.2 界面显示功能实现
        4.2.1 界面显示框架搭建
        4.2.2 数据收发功能实现
        4.2.3 用户管理功能实现
        4.2.4 位置调整功能实现
        4.2.5 数据回放功能实现
        4.2.6 数据检索功能实现
    4.3 多线程机制实现
    4.4 态势显示功能实现
    4.5 GPS串口数据采集功能实现
    4.6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导航动态电子信息系统测试
    5.1 测试目的
    5.2 系统测试环境
    5.3 功能测试
        5.3.1 GPS串口数据采集功能测试
        5.3.2 数据收发功能测试
        5.3.3 态势显示功能测试
        5.3.4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5.3.5 数据回放和检索功能测试
        5.3.6 最佳位置调整功能测试
    5.4 测试结果分析
    5.5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背景
        1.2.1. 世界森林资源清查发展历史及现状
        1.2.2. 中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发展历史及现状
        1.2.3. 中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关键技术及其精度标准
        1.2.4. 森林调查误差分析、仪器研究及样地调查方法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及章节安排
2. 森林资源调查误差系统分析
    2.1. 森林资源调查误差分类及相关概念
    2.2. 森林调查抽样误差
    2.3. 森林调查观测误差
        2.3.1 样地面积误差
        2.3.2 样地量测误差
        2.3.4 样地模型误差
    2.4. 固定样地一次观测总误差
    2.5. 固定样地动态监测误差
    2.6. 系统设计与调查方法改进设想
        2.6.1 分层成团布设样地
        2.6.2 部分重复联合估计
    2.7. 小结
3. 森林固定样地调查信息化方法研究
    3.1 研究区及仪器介绍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仪器简介
    3.2 研究方法与技术流程
        3.2.1 样地控制网建立
        3.2.2 样木三维坐标测量
        3.2.3 样木复位
        3.2.4 样木树高测量
        3.2.5 样木胸径测量
        3.2.6 样木树冠冠幅及体积测量
        3.2.7 样木材积测量
        3.2.8 样木测量程序实现
        3.2.9 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提取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坐标测量精度分析及应用
        3.3.2 树高测量精度分析
        3.3.3 胸径测量精度分析
        3.3.4 冠幅测量精度分析
        3.3.5 树冠体积计算及三维建模
        3.3.6 立木材积精度分析
        3.3.7 固定样地连续清查结果汇总
        3.3.8 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3.4 其他先进设备在固定样地调查中的应用
        3.4.1 三维激光扫描仪树冠因子提取技术
        3.4.2 测树枪固定样地调查技术
    3.5 小结
4. 森林蓄积量调查方法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研究区及仪器介绍
        4.2.1 研究区概况
        4.2.2 仪器介绍
    4.3 研究方法与技术流程
        4.3.1 多边形样地调查方法
        4.3.2 研究路线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多边形样地最佳形状确定
        4.4.2 多边形样地法与角规法调查精度对比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介绍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7)县域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空间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 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软件平台
    2.2 研究区域概况
    2.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4 样品采集与处理
    2.5 研究区边界及 shapefile 样点文件的获得
    2.6 研究方法
        2.6.1 地统计学方法
        2.6.1.1 区域化变量
        2.6.1.2 半方差函数及理论模型
        2.6.2 克里格插值法
        2.6.3 栅格数据空间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养分数据的预处理
        3.1.1 异常值的判断与替换
        3.1.2 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
    3.2 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空间变异特性分析
        3.3.1 半方差函数模型的选取
        3.3.1.1 各向同性下速效氮、磷、钾的空间变异特性分析
        3.3.1.2 各向异性下速效氮、磷、钾的空间变异特性分析
        3.3.2 全局趋势分析
    3.4 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克里格插值分析
    3.5 土壤速效氮、磷、钾平衡的空间分布特征
        3.5.1 定级单元分值的计算
        3.5.2 栅格计算
        3.5.3 生成土壤养平衡评价图
4 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结论
    4.2 讨论
    4.3 创新点
    4.4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与课题情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北京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与实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城市林业研究与发展
        1.3.2 林业信息化研究与发展
        1.3.3 网格计算研究与发展
        1.3.4 网格化管理研究与发展
        1.3.5 网格GIS研究与发展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3 研究地点
2 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理论与技术基础
    2.1 概念与方法
        2.1.1 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概念的提出
        2.1.2 方法论
        2.1.3 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的定义
    2.2 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基本要素
        2.2.1 对象、事件和业务要素
        2.2.2 网格区划的概念
    2.3 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应用模式研究
        2.3.1 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业务模式
        2.3.2 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三级平台模式
        2.3.3 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模式
    2.4 业务梳理与责任主体
        2.4.1 业务梳理方法
        2.4.2 业务梳理例举
        2.4.3 机构与责任主体
    2.5 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2.5.1 空间数据访问与可视化
        2.5.2 基于GIS的业务定制
        2.5.3 跨GIS平台的中间件
        2.5.4 标准化服务平台
        2.5.5 无线信息采集与数据传输
        2.5.6 数据存储管理
    2.6 小结
3 北京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建立
    3.1 宏观发展规划
        3.1.1 发展目标
        3.1.2 总体布局
        3.1.3 重点建设工程
        3.1.4 管理与效益的提升
    3.2 网格区划与编码
        3.2.1 网格分级与划分原则
        3.2.2 网格编码
        3.2.3 属性要求
    3.3 要素编码
        3.3.1 编码原则与分类
        3.3.2 编码与属性要求
    3.4 责任主体编码
        3.4.1 编码原则
        3.4.2 代码结构
        3.4.3 属性要求
    3.5 系统组织与网格模型
        3.5.1 系统组织
        3.5.2 网格模型
    3.6 小结
4 服务于北京城市林业网格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需求分析
        4.1.2 系统流程分析
        4.1.3 系统总体构架与组成
    4.2 数据管理
        4.2.1 信息采集模块
        4.2.2 数据库管理模块
    4.3 平台管理
        4.3.1 系统构建与维护模块
        4.3.2 数据共享与交换模块
    4.4 网格化管理应用
        4.4.1 综合信息查询模块
        4.4.2 专题应用模块
    4.5 小结
5 系统运行实例
    5.1 数据的定义与维护
    5.2 数据采集与入库
    5.3 数据展示与应用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个人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导师简介
致谢

(9)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教育中的应用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标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方法
一、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灾害教育研究综述
    (一) 地理信息系统的内涵
    (二) 灾害以及灾害的分类
        1. 气象灾害
        2. 地质灾害
        3. 生物灾害
        4. 水文灾害
    (三) 灾害教育的重要性
    (四)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 国外地理信息系统教育
        2. 国内地理信息系统教育
        3. 国外灾害教育
        4. 国内灾害教育
二、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灾害教育的必要性
    (一) 地理信息系统对学生掌握灾害知识的培养
    (二) 地理信息系统对学生防灾意识的培养
    (三) 地理信息系统对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培养
三、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灾害教育的可行性
    (一) 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灾害教育符合现今教育理论
    (二)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灾害教育提供了可能
    (三) 互联网的发展和免费遥感卫星图片的获得为我们提供教学资源
    (四) 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正在走进中学地理教学
    (五) 部分学校的软硬件满足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灾害教育中的需要
四、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到灾害教育的教学方案设计
    (一) 做好教学方案设计的准备工作
        1.《自然灾害与防治》教学相关知识的选定
        2. 地理数据库的引入和操作系统的应用
    (二) 教学方案设计
        1. 课标要求
        2. 教材分析
        3. 教学目标和策略
        4. 教学重点
        5. 教学难点
        6. 课时安排
        7. 教具
        8. 教学过程
    (三) 教学反思
五、 结论与展望
    (一) 总结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二) 创新之处
    (三)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高中地理信息技术课程探究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提出的背景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目的
    (四)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地理信息系统的内涵
    (二) 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 国外专业教育概述
        2. 国内专业教育概述
    (三) 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教育发展现状
        1. 国外基础教育概述
        2. 国内基础教育概述
三、地理信息技术教材研究与评述
    (一) 现行教材的成功与不足
        1. 现行教材评述
        2. 教材成功之处
        3. 教材不足之处
    (二) 教材重点和考点的阐述
        1. 地理信息技术教材重点
        2. 2010 年高考地理信息技术考点
四、地理信息技术课程适宜性研究与教学案例
    (一) 适宜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学生群体研究
        1. 研究假设
        2. 研究方法
        3. 研究过程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二)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应用于必修教材的课程建议
        1. 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点
        2. 针对组织教学的建议
    (三) 地理信息技术辅助课件应用案例
五、研究结论和展望
    (一) 研究结论
    (二)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桌面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在西山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EM模型的三维WebGIS系统设计与开发 ——以浙江工业大学校区为例[D]. 秦子豪.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2]基于景观特征评估方法的庄河市景观规划优化研究[D]. 周荃.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基于GIS的京津风沙源林业工程监测与评价系统[D]. 马俊明.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4]无人机飞行路线控制系统设计[D]. 杨敏.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3)
  • [5]基于MapInfo和MFC的导航动态电子信息研究实现[D]. 王延鹏. 北京邮电大学, 2015(08)
  • [6]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D]. 闫飞.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2)
  • [7]县域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及空间变异研究[D]. 张婵婵.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 [8]北京城市林业网格化管理模式与实现的研究[D]. 张旸.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6)
  • [9]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教育中的应用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为例[D]. 刘鹤.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10]高中地理信息技术课程探究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D]. 安业.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桌面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在西山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