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与讨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介绍与讨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言和讨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闰彩[1](2021)在《农村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L市C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育应该关注生活,生活化教学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尤其适用于语言类课程中。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能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语言,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强调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增添生机与活力。然而,它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小学,教师的英语教学往往脱离农村小学生的生活,这与生活化的理念背道而驰。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生活化教学相关研究的搜集、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对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基于生活教育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阐述了在农村小学实施英语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结合访谈及课堂观察对L市具有代表性的C小学英语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其中,问卷主要调查对象为C小学3-6年级师生,对该校21名英语教师(包括兼任英语教师)及随机挑选的300名学生进行调查。学生问卷分别从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运用情况、学生喜欢的英语授课方式及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四个维度进行调查;教师问卷涉及教师基本情况、教师对英语生活化教学的了解程度、教师对英语生活化教学的运用情况及学校对英语生活化教学的态度四个维度。受小学生心理成熟、研究主题等因素的影响,研究选取C小学10位英语教师(包括兼任英语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访谈内容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教师对英语生活化教学的理解、教师对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情况及对实施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建议四个维度。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当前L市C小学在实施英语生活化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教学目标偏重应试,脱离学生生活;教学内容城市化,远离农村生活;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以及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评价时机不佳等,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发掘生活化教学内容、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以及实施生活化教学评价。

王维婧[2](2021)在《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Q市J小学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游戏教学法因其在玩中学、学中乐,将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融入课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等特性深受小学各学科教学的青睐。小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设。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倡通过“说唱”“玩演”等游戏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那么,在当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游戏教学法是否普遍运用?运用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优化?这便是本研究要着力调查、分析、探讨的主要思路和问题。本研究以Q市J小学为例展开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运用的现状从师生对游戏教学法的态度、师生参与互动情况、游戏的选择与设计、游戏教学法的监控、游戏教学法的评价、游戏教学法的相关资源六个维度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虽然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普遍性较高,但师生对游戏教学法的认识并不充分,并且对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的具体操作运用不完善。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着游戏教学法选择运用的目的指向性空泛;游戏教学法运用的英语学科特点不突出;游戏教学法设计运用的创新性不足,包括游戏设计单一传统、教师对游戏难度的把握不准确、游戏规则讲解偏离规则设计的本意,学生理解偏差;游戏教学法的学生主体性有所缺失,包括学生参与游戏的机会不均等、师生互动不足、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不佳;游戏教学法的监控和反馈随意性强,包括游戏准备时间不足、课堂秩序混乱,非预期问题处理不当、游戏结束后学生无法快速回归课堂、教师对游戏教学法缺乏总结和评价且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游戏观念和教学能力的限制,学生的参与和创设教学游戏的能力和习惯的缺失,学校游戏教学资源与管理的制约,游戏教学法内在属性的制约。因此,要优化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教师游戏观念和能力的提高是关键,学生参与和创设教学游戏的能力提高和习惯养成是着力点,学校提高对游戏教学资源与管理的重视程度是保障。

杨以琳[3](2021)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校本教材设计与开发》文中认为本文是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校本教材设计与开发。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项目,进行学习。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素质。本研究中校本教材《化学探究活动》涉及的项目活动多取材于实际生活的化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本研究以项目式学习作为基础,进行校本教材《化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并在笔者所任教的学校进行教材的试用,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了解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并作出改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每个项目完成后,得到对应的成果,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养。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笔者在查阅了国内外的文献后,归纳了项目式学习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比较了其在各阶段各学科的应用情况,为其在本研究中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方向。第二部分: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这一部分界定了项目式学习、校本课程和教材的内涵,并阐述了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实用主义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第三部分:高中化学教材使用现状分析。在本研究的教材设计前,先对学生进行高中化学教材使用现状的问卷调查,了解化学教材的使用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第四部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校本教材的设计开发。在这一部分进行了教材设计前端分析、教材结构设计与开发和教材体例设计与开发。教材体例设计为项目导言、学习目标、项目活动、拓展视野、方法导引和项目学习评价表,并对每一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五部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校本教材的应用。在对学生进行了校本选修课教材《化学探究活动》的试用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学生对于教材的总体认同度是很高的,栏目设置合理,评价方式新颖,在学习之后也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教材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启示。最后,对研究进行总结,并进行反思和展望。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化学教材是有帮助的,可以选择更新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学生能够在有项目式学习理念的教材中进行更多自主的方案设计和实施,对提高其信息素养、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能力有帮助。

崔艳英[4](2020)在《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文中认为心智表征是认知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一个从古至今尚没有解决的谜题。笛卡尔的接触力学没能解决“思维物质”和语言创造性问题,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解决了力学难题,但是对于“语言创造性”和“心智”无能为力。洪堡特提出“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说明语言创造性,但只是为心智换了一种说法,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乔姆斯基迎难而上,反对行为主义,发起一场认知革命,研究语言能力,研究心智表征问题。他的心智表征观主要由几个方面构成。这几方面问题通过七个部分展开讨论。首先,心智表征研究可以追溯到经院哲学时期,其路径研究主要包括一元论和二元论研究,无论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都不能成为心智解读的理想路径。乔姆斯基的心智研究继承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通过语言维度研究心智。其次,他的理性主义心智,以“语言创造性”为切入点,追本溯源,找到历史依据,复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他的普遍语法假设可以在波尔·罗亚尔语法中找到原型;他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并非空穴来风,源于历史文献;他的生成理论源于洪堡特的“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第三,他对心智的研究主要是对心智表征的自然主义追问。心智是不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不是可以计算?方法论自然主义是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论,可否用于心智表征研究?心智表征是否具有意向性?第四,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得意向性成为乔姆斯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他尝试通过思维的计算表征维度对心智的意向性问题进行解读,但他的解读面临困境,这个困境是概念问题还是术语问题?如果是术语概念问题,那乔姆斯基理论是否要摒弃意向性?摈弃意向性似乎意味着乔姆斯基支持还原论?第五,心智还原论问题,是心智哲学避不开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处理心智表征还原问题?乔姆斯基像牛顿一样,怀疑物理主义,坚持自然主义方法论。他的普遍语法是语言能力问题,是心智表征问题。第六,普遍语法说明人类具有语言器官,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不受其他认知能力影响。然而,诸多证据说明模块独立不可行,模块互动是真谛。心智模块论具有系统性、互动性。最后,乔姆斯基理论不是终极理论,也有局限性。心智表征的意向性研究不适合自然主义路径研究,意向性自然化构成乔姆斯基理论的局限性。心智表征研究需要总结前人研究之成果,借鉴视觉研究之成果,借鉴语言研究之思路。

朱神海[5](2020)在《高中英语实习教师的情感劳动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明确指出,教师应“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该标准将教师情绪或情感问题纳入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标准,足见教师情感在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了教育政策层面的关注。相比普通在职教师而言,职前教师由于其教学与管理经验欠缺,且由于其身份具有双重性,他们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情感劳动更为复杂,但从已有文献来看,国内外相关研究很少涉及这一类教师的情感劳动。本研究以高中英语实习教师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其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情感劳动策略,具体研究问题包括:(1)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内涵是什么?(2)我国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使用现状如何?(3)影响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因素有哪些?针对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质性为主,量化为辅的混合研究路径,分析和回答三个研究问题。具体而言,针对研究问题1,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确立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基础之上,研究者重点基于30名高中英语实习教师在教育实习期间所撰写的情感日志进行了资料分析,并与已有相关文献进行反复互动,最后确立了高中英语实习教师的情感劳动策略维度。针对研究问题2,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1所确立的情感劳动策略维度编制了问卷,在对初始问卷进行施测和修正后,将正式问卷发放至来自全国八省市的413名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最后确立了379份有效样本,并将其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结果分析,一方面了解我国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使用现状,另一方面对情感劳动策略维度进行量化验证。针对研究问题3,基于研究问题1和研究问题2的结果,抽取参加问卷调查的7名高中英语实习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结合相关实物资料进行分析,探索影响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内涵要素包括:表层行为、深层行为、自然行为以及蓄意不同步行为。其中表层行为包含隐藏、抑制、伪装三种子策略,深层行为包括注意力转移、认知改变、分离三种子策略,自然行为包括释放和宣泄两种子策略。该研究发现与Yin(2015)关于中国教师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情感劳动策略高度相似。相比Yin(2015)的研究,本研究提出了与表层行为、深层行为以及自然行为相并列的蓄意不同步行为策略(如“内心不生气,但外在却表现出生气”),该策略在我国尊崇“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区分于抑制和伪装的“隐藏”这一表层行为策略,它更趋向于外在情感表达的中性状态。我国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使用现状如下:(1)总体来说,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深层行为、表层行为、自然行为和蓄意不同步行为;(2)具体而言,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注意力转移、分离、伪装、认知改变、隐藏、释放、抑制、蓄意不同步、宣泄;(3)就性别、实习学校类别以及实习学校所在地而言,情感劳动策略的使用不具有显着性差异;就学历而言,本科生和硕士生在表层行为中的抑制和伪装、深层行为中的认知改变、自然行为中的宣泄策略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就实习时间而言,在表层行为中的抑制、伪装以及蓄意不同步行为策略上存在显着性差异。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体、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等三个层面。首先,个体层面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人格特质、作为学习者的经历、身份认同、教师信念四个方面。就人格特质而言,外倾性较强的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更倾向于使用自然行为中的释放策略;宜人性、开放性较强的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更倾向于使用深层行为策略。就实习教师作为学习者的经历而言,他们的深层行为策略较多地受到学生时代的老师以及自身经历的影响。就身份认同而言,其尴尬的身份认同困境对其表层行为策略具有重要影响,个别涉及到深层行为以及蓄意不同步行为策略。就教师信念而言,它对英语实习教师使用深层行为和蓄意不同步行为策略具有一定的影响。其次,组织层面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实习同伴以及指导教师等三个方面。受学生因素影响的情感劳动策略主要有自然行为、深层行为以及蓄意不同步行为,受实习同伴因素影响的情感劳动策略主要是深层行为策略,受指导教师因素影响的情感劳动策略主要是表层行为策略。此外,社会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权威、关系、面子以及情感展现规则四个方面。其中,权威因素对表层行为(隐藏)、自然行为(宣泄)以及深层行为(认知改变)策略都有一定的影响;关系因素对情感劳动策略的影响较为复杂,师生关系对教师使用表层行为(抑制、隐藏)和蓄意不同步行为策略具有一定的影响,实习教师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影响表层行为(伪装)以及深层行为(认知改变)策略,场域外的关系也对深层行为(认知改变)策略具有一定的影响;面子因素对情感劳动策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面子维护和面子补偿两个方面。面子维护影响表层行为(隐藏)、深层行为(认知改变)策略,面子补偿影响表层行为(伪装)策略;情感展现规则因素对表层行为(抑制)、深层行为(注意力转移)、自然行为(释放)策略具有一定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研究针对实习教师、实习学校、高校以及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一些启示。首先,对于英语实习教师自身而言,应重视自身的情感能力发展,并基于教育实习情境了解教师的情感劳动策略。其次,对于实习学校而言,可创建由实习教师、心理教师、班主任指导教师、学科指导教师以及学校分管领导构成的实习共同体,在线上线下为实习教师提供情感支持。此外,对于高校实习指导教师而言,可在实习前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对实习教师开展情感能力培训,并制定教育实习情感操作手册。再有,对于高校教师教育管理者而言,可聚焦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等不同阶段,聘请大学教师与中学名师以工作坊的形式,开设教师情感与交际相关的课程,提升实习教师的沟通技巧与情感能力。最后,对于国家教育部门而言,应确保教育实习政策的落实,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育实习保障机制。

胡佳丽[6](2019)在《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导向、诊断、反馈、激励、调控等重要作用,表现性评价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尤为关注和提倡的评价之一。表现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在具体活动或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对学生各种素质与能力发展的综合考察,将教学与评价深度融合,能够对学生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而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学科,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研究聚焦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针对表现性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为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表现性评价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本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及访谈法对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的现状进行调查,主要的调查内容包括评价理念的认识情况、评价主体的呈现情况、评价标准的设计情况、评价内容的确定情况和评价方式的选择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评价理念存在认识偏差、评价主体过于依赖教师、评价标准并未受到重视、评价内容忽视深层表现和评价方式偏于关注形式,并从教师、学生和学校方面做了相应的归因分析。因此,基于以上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的具体策略:第一,提高表现性评价理念的认识,加强对评价理念的学习和反思;第二,保障表现性评价主体的权利,强化学生和家长的评价权;第三,发挥表现性评价标准的作用,完善评价标准的体系和应用;第四,拓展表现性评价内容的深度,关注学科素养和学生发展;第五,优化表现性评价方式的实施,注重其适应性和真实性。

顾昕[7](2019)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J市F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课堂参与已然成为新课改进程中对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诉求。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其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并不理想。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的英语课程也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着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本研究以山东省J市F小学450名高年级小学生及6位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并结合课堂观察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了解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行为参与、认知参与与情感参与的现状,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全文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阐述问题提出背景,问题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介绍了研究问题、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具体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的设计,包括调查问卷的开发及发放,访谈提纲的设计及实施。第四部分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现状调查,包括量化分析及质性分析两部分。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及建议,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的阐述,并从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研究结论:(1)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集中在行为参与与情感参与两方面;(2)性别、年级、父母亲学历、座次与成绩因素均影响学生英语课堂参与;(3)英语课堂认知参与会对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产生显着影响;(4)小学英语教师对“课堂参与”概念理解不全面;(5)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缺乏主动性。针对研究中呈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2)教师教授学习策略,提升英语课堂参与度;(3)教师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4)通过家庭教育使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5)避免课外辅导班对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负面影响;(6)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主动参与英语课堂。

王书颖[8](2019)在《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Z市六所小学为例》文中认为2016年9月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明确了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培养要求;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新要求,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贯彻和落实已经成为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落脚点。英语作为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媒介,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以及学习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目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中学段,对于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研究偏少。小学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初中高中以及大学英语的学习起着奠基作用,因此,调查研究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调查研究小学生五六年级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现状,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首先,选取Z市三所城市小学和三所农村小学的744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3.0对所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次,进入小学英语课堂进行课堂观察和案例对比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最终发现以下问题:(1)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培养不平衡;(2)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水平存在性别差异;(3)小学生英语课外活动匮乏;(4)教师英语素养理念缺乏,课堂语言运用不够规范;(5)家庭教育与学校培养不够协调;(6)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导致培养差异。针对Z市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及课堂实践呈现出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英语教学深度化,注重学生英语思维培养;(2)教学途径多样化,重视学生差异因材施教;(3)课外活动丰富化,合理开展英语课外活动;(4)教师素养提升专业化,强化教师课堂语言运用;(5)家校教育合作化,促进家庭学校教育协调;(6)区域资源一体化,着重协调城乡教育资源。

梁砾文[9](2019)在《外语教育规划视角下的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术英语是理工科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刚性需求”,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视角多局限于外语教学内部。本研究以外语教育规划为视角,从价值分析、目标分析和执行分析三方面建构中国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本土理论,拓展研究视角,丰富现有理论,并从实践角度,回答三大基础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以咨借鉴。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建构如何?(2)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内涵要素有哪些?(3)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路径如何?本研究采用定性、定量、定性的混合路径研究,以及探索性、验证性、阐释性的线性研究设计,采用文献法、探索性访谈、话语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最终实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三角验证,保证研究结论的信效度,并通过遵守自愿、保密、忠实三大原则,确保本课题的研究伦理。本研究首先在理清三个核心概念“理工科研究生”、“外语教育规划”及“学术英语素养”的基础上,梳理相关理论,建立了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概念框架。其次研究者进行了探索性数据采集,包括国家及高校的规划文本、对理工科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及学术英语教师进行的探索性访谈,为后续研究做准备。再次,本研究以话语分析为基础,结合访谈法,分析相关政策文本和探索性访谈数据,回答第一个研究问题:即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建构。此外,研究者汇报了学术英语素养内涵要素量化研究工具的修编及验证模型的建构过程,回答第二个研究问题,即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内涵要素。最后,研究者汇报了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工具修编和验证模型建构,以及影响因素与内涵要素间路径模型的建构过程,并结合定性数据,回答第三个研究问题,即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本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我国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价值建构在宏观层面突出的表现为主体性丧失,在中观层面没有很好地融入研究生培养体系及高校国际化进程,在微观层面,没有很好地将“工具价值”转化为“人本价值”;(2)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内涵要素体现为静态和动态两个层次。在静态层次上,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包括学术英语知识、学术英语技能和学术英语能力三个方面,在动态层次上,三方面要素通过实践相互转化;(3)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术英语信念、学术英语实践、学术英语环境和英语学习经历,其中学术英语信念作用最大,无论是内涵要素还是影响因素都并非孤立存在,不仅仅需要重视单个因素的直接效应,更要重视各因素在影响路径中的转化作用。基于以上结论,研究者修订了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概念框架,建构了理论模型。本研究在理论层面,尝试以外语教育规划为视角,从中国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及发展实践中建构相关理论,以期理顺我国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在外语教育规划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各要素间的关系,指导实践。但是,本研究依然存在研究对象范围有待扩大、研究内容有待深化以及研究工具有待改进等局限。今后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将研究对象拓展至更多地区和类型院校中的理工科研究生、进一步探讨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内涵要素的转化机制、各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机制等课题、加强语料库技术、参与式观察、跟踪调查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等,以便更加深入地探寻这一课题,完善现有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盛媛[10](2019)在《中职生英语移动学习现状调研》文中认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的普及,移动学习已成为传统学习的有效补充,满足了人们即时、随地获取信息的要求,以及人们对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大学和中小学校园中借助移动设备辅助英语学习已蔚然成风,但在中职校移动学习的推广尚在起步阶段。目前针对英语移动学习的调研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和中小学生,针对中职生英语移动学习的现状调研很少。因此,对中职生利用移动设备辅助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调研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目前中职生英语移动学习的认知与态度、中职生英语移动学习的特点以及中职校现有英语移动学习的环境进行了调研。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江苏省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三个年级328名学生的英语移动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15名中职学生和1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最后采用SPSS Statistics23版本和Excel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调研结果表明:首先,中职生对英语移动学习认知不足,缺乏深入了解,认知度普遍不高,需要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增强其英语移动学习的意识。中职生对英语移动学习持认同态度,在零散时间借助移动设备学习的意愿度较高,愿意学校或教师推荐学习资源,具备开展英语移动学习的基础。第二,中职生英语移动学习的特点是时长短,频率不高,使用时段多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在加大宣传的同时,在移动学习作业布置上要考虑时间长短,尽量控制时长。第三,中职校现有的英语移动学习硬件环境不够理想,虽然移动设备持有度很高,但由于运行速度问题以致利用率不高。学校要进一步优化校园无线WIFI环境,打造智慧化校园,对中职生进行无线网络的限时开放政策。对于中职生现有英语移动学习软件环境而言,适合中职生直接学习的英语移动资源甚少,在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上很难满足。所以需要学校、一线教师和App研发者之间加强沟通和相互理解,由学校自主研发、或者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开发适合中职生需求的移动学习软件。由于中职生属于英语教学研究中不被重视的群体,移动学习又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所以针对中职生英语移动学习研究的前期成果甚少,因此本研究的问卷在设计中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研究可以对问卷进行进一步改进,以期对中职生的英语移动学习状况有更客观的了解。

二、导言和讨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导言和讨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L市C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论文选题缘由和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2.国内关于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三)农村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1.生活教育理论
        2.二语习得理论
        3.建构主义理论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法
        3.访谈法
        4.案例分析法
一、农村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生活化教学
        2.英语生活化教学
        3.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
    (二)农村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2.有利于丰富教师英语教学资源
        3.有利于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4.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二)调查工具
        1.调查问卷
        2.访谈提纲
    (三)问卷结果分析
        1.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2.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四)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1.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2.教师对英语生活化教学的理解
        3.教师对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情况
        4.教师对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建议
        5.对访谈内容的总结与反思
    (五)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1.课堂教学案例展示
        2.对课堂教学案例的总结与反思
三、农村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偏重应试,脱离学生生活
        2.教学内容城市化,远离农村生活
        3.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4.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评价时机不佳
    (二)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
        2.教师方面
        3.学生方面
四、农村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改进策略
    (一)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1.充分研读《课标》要求
        2.关注学生实际需求
    (二)发掘生活化教学内容
        1.开发农村英语教学资源
        2.依据农村生活处理教材
        3.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集体教研
    (三)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1.营造贴近农村学生生活的教学环境
        2.开展以口语交际为主的英语教学活动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评价
        1.评价内容生活化
        2.评价方式多样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Q市J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缘起
        1.游戏教学法是小学阶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说唱”“玩演”等游戏活动是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法
        3.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一、游戏教学法的相关问题理析
    (一)游戏教学法的界定
    (二)游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皮亚杰的游戏理论
        2.二语习得理论
    (三)游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学生主体性原则
        4.趣味启发性原则
二、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在课堂运用中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
        2.调查问卷的设计
        3.访谈提纲的设计
        4.课堂观察记录表的设计
    (二)调查对象
        1.问卷对象
        2.访谈对象
        3.观察对象
    (三)调查实施
        1.问卷调查法的实施
        2.访谈法的实施
        3.观察法的实施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普遍性
        2.师生对游戏教学法的认识
        3.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的具体操作运用
三、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在课堂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教学法选择运用的目的指向性空泛
    (二)游戏教学法运用的英语学科特点不突出
    (三)游戏教学法设计运用的创新性不足
        1.游戏设计单一传统,缺乏时代性
        2.教师对游戏难度的把握不准确
        3.游戏规则讲解偏离规则设计的本意,学生理解偏差
    (四)游戏教学法的学生主体性有所缺失
        1.学生参与游戏的机会不均等
        2.师生互动不足
        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不佳
    (五)游戏教学法的监控和反馈随意性强
        1.游戏准备时间不足
        2.课堂秩序混乱,非预期问题处理不当
        3.游戏结束后学生无法快速回归课堂
        4.教师对游戏教学法缺乏总结和评价且评价方式单一
四、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在课堂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游戏观念和教学能力的限制
        1.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法的意识和技能有待提高
        2.教师游戏教学法理论知识储备不足
        3.教师课后反思总结不全面、不深刻
    (二)学生的参与和创设教学游戏的能力和习惯的缺失
        1.学生对游戏教学法的认识存在误解
        2.学生对自身主体性认识不足
        3.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校游戏教学资源与管理的制约
        1.学校对相关教学资源投入少
        2.学校开展游戏教学法的相关培训活动不足
        3.学校过于关注考试成绩
    (四)游戏教学法内在属性的制约
五、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在课堂运用中的优化策略
    (一)教师游戏观念和能力的提高是关键
        1.教师增加游戏教学法的知识技能储备,树立游戏创新观念
        2.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设置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游戏
        3.教师关注全体学生,正视个体差异
        4.教师制定课堂游戏的纪律原则,加强纪律管理
        5.教师积极反思,加强交流,及时调整游戏
    (二)学生参与和创设教学游戏的能力提高和习惯养成是着力点
        1.学生参与游戏设计与评价,明确运用游戏教学法的目的
        2.克服消极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3.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校提高对游戏教学资源与管理的重视程度是保障
        1.学校提供游戏教学法需要的相关资源
        2.学校开展与游戏教学法相关的教师培训活动
        3.学校组织开展教师教研活动,加强经验交流
        4.学校组织多种拓展活动,多元化评价教学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校本教材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项目式学习
        2.1.2 校本课程
        2.1.3 教材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情境认知理论
        2.2.3 实用主义理论
        2.2.4 合作学习理论
3 高中化学教材使用现状分析
    3.1 高中化学教材使用现状调查设计
        3.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3.1.2 调查问卷设计
        3.1.3 调查实施过程
    3.2 调查数据分析
    3.3 调查结论
4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校本教材的设计开发
    4.1 教材设计与开发流程
    4.2 教材设计前端分析
        4.2.1 学习者特征分析
        4.2.2 教学目标的确定
    4.3 教材结构设计与开发
        4.3.1 确定教材体系结构
        4.3.2 确定知识点分布
        4.3.3 确定教材目录框架
    4.4 教材体例设计与开发
        4.4.1 项目导言
        4.4.2 学习目标
        4.4.3 项目活动
        4.4.4 拓展视野
        4.4.5 方法导引
        4.4.6 项目学习评价表
5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校本教材的应用
    5.1 应用对象选取
    5.2 应用过程设计
    5.3 应用效果分析
        5.3.1 问卷调查层面
        5.3.2 访谈结果层面
        5.3.3 调查结论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高中化学教材使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校本选修课教材《化学探究活动》的使用情况与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3:校本选修课教材《化学探究活动》的使用情况与效果访谈提纲
附录4:校本选修课《化学探究活动》教材——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案设计
附录5:校本选修课《化学探究活动》教材——揭秘白猫牌蓝洁灵
致谢

(4)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心智表征的思想渊源
    1.1 心智表征研究的术语形成和哲学背景
    1.2 心智表征的方法论
    1.3 心智表征研究的问题和进路
    1.4 小结
第二章 理性主义:乔姆斯基的内在论基础
    2.1 语言创造性:有限形式的无限运用
    2.2 深层表征形式与表层表征形式
    2.3 杜·马赛斯的构式-语法理论
    2.4 普遍语法——语言刻画与解读
    2.5 语言习得机制与语言能力
    2.6 小结
第三章 心智计算论:心智表征的自然主义追问
    3.1 方法论自然主义:乔姆斯基心智研究的方法论
    3.2 内在论:心智理论的范式
    3.3 意向性:自然主义研究的天敌?
    3.4 计算与内容:心智表征的实质
    3.5 自然主义能否最终解释意向性问题
    3.6 小结
第四章 心智表征需要意向性理论吗
    4.1 乔姆斯基对思维计算表证承诺了什么
    4.2 思维计算表征理论存在什么问题
    4.3 表征是不是具有意向性
    4.4 意向性问题是术语概念问题所致?
    4.5 乔姆斯基需要意向性吗
    4.6 小结
第五章 心智还原论:心智表征的终极方案?
    5.1 心身问题:心智哲学的永恒话题
    5.2 牛顿革命的理解:物理主义批判的原石
    5.3 心智模块论: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交融
    5.4 两大主题反对物理主义的一致性
    5.5 心智与意识的同一性
    5.6 小结
第六章 心智模块论:语言是心智的一个模块?
    6.1 心智模块论——语言本能的结果?
    6.2 语言天才还是智障
    6.3 模块论能不能解释心智表征问题
    6.4 复杂系统论:模块理论的替代方法
    6.5 小结
第七章 乔姆斯基范式:视域与局限
    7.1 方法论自然主义:科学研究是否行得通
    7.2 常识概念问题是不是方法论二元论问题
    7.3 形而上学自然主义存在何种问题
    7.4 方法论自然主义可否用于意向性研究
    7.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I 乔姆斯基生平及其贡献
附录II 乔姆斯基着作与文章
附录III 诺姆·乔姆斯基研究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高中英语实习教师的情感劳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作为情感劳动者的外语教师
        1.1.2 实习教师的情感困境
        1.1.3 研究者的实习经历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导言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情感劳动
        2.2.2 教师情感劳动
        2.2.3 教师情感劳动策略
    2.3 相关研究
        2.3.1 教师情感研究
        2.3.2 实习教师的情感研究
        2.3.3 教师的情感劳动策略研究
    2.4 理论框架
        2.4.1 控制论
        2.4.2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2.4.3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2.5 分析框架
    2.6 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导言
    3.2 研究问题
    3.3 研究方法
        3.3.1 混合研究法的选择理据
        3.3.2 质性研究的选择理据
        3.3.3 量化研究的选择理据
    3.4 研究对象的抽样
    3.5 质性研究过程
        3.5.1 第一阶段质性研究
        3.5.2 第二阶段质性研究
    3.6 量化研究过程
        3.6.1 初始问卷的编制与试测
        3.6.2 正式问卷的构成与信效度检验
    3.7 研究质量及研究伦理
        3.7.1 研究质量
        3.7.2 研究伦理
    3.8 小结
第四章 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内涵
    4.1 导言
    4.2 表层行为
        4.2.1 隐藏
        4.2.2 抑制
        4.2.3 伪装
    4.3 深层行为
        4.3.1 注意力转移
        4.3.2 认知改变
        4.3.3 分离
    4.4 自然行为
        4.4.1 释放
        4.4.2 宣泄
    4.5 蓄意不同步行为
    4.6 小结
第五章 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使用现状
    5.1 导言
    5.2 量化研究结果
        5.2.1 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描述性统计
        5.2.2 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差异分析
    5.3 分析与讨论
        5.3.1 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总体现状
        5.3.2 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性别特征
        5.3.3 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学历特征
        5.3.4 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城乡特征
        5.3.5 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学校类别特征
        5.3.6 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实习时长特征
    5.4 小结
第六章 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影响因素
    6.1 导言
    6.2 个体因素
        6.2.1 人格特质
        6.2.2 作为学习者的经历
        6.2.3 身份认同
        6.2.4 教师信念
    6.3 组织因素
        6.3.1 学生
        6.3.2 实习同伴
        6.3.3 指导教师
    6.4 社会文化因素
        6.4.1 权威
        6.4.2 关系
        6.4.3 面子
        6.4.4 情感展现规则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发现
    7.2 研究启示
    7.3 研究创新
    7.4 研究贡献
    7.5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问卷(初始版)
    附录二 高中英语实习教师情感劳动策略问卷(正式版)
    附录三 焦点团体访谈提纲
    附录四 个人访谈提纲
    附录五 编码表(正式分析框架)
    附录六 Amy的情感劳动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编码示例
    附录七 隐私保密承诺书
    附录八 教育实习工作手册记录节选
    附录九 实习教师情感日志节选
    附录十 研究者的实习情感经历(详)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6)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问题与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表现性评价的理论阐释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1.概念界定
        2.概念辨析
    (二)表现性评价的特征
        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2.评价标准的多维性
        3.评价内容的表现性
        4.评价方式的过程性
    (三)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1.元认知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情境认知理论
    (四)表现性评价的价值
        1.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实现核心素养评价
        3.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
        2.调查工具
    (二)调查实施
    (三)调查结果
        1.评价理念的认识
        2.评价主体的呈现
        3.评价标准的设计
        4.评价内容的确定
        5.评价方式的选择
三、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的问题及归因
    (一)主要问题
        1.评价理念存在认识偏差
        2.评价主体过于依赖教师
        3.评价标准并未受到重视
        4.评价内容忽视深层表现
        5.评价方式偏于关注形式
    (二)归因分析
        1.教师自身的不足
        2.学生主体的限制
        3.学校文化的影响
四、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表现性评价理念的认识
        1.加强对评价理念的学习
        2.促进对评价理念的反思
    (二)保障表现性评价主体的权利
        1.强化学生评价的主动权
        2.尊重家长评价的参与权
    (三)发挥表现性评价标准的作用
        1.完善评价标准的体系
        2.重视评价标准的应用
    (四)拓展表现性评价内容的深度
        1.关注学科的核心素养
        2.兼顾学生的综合发展
    (五)优化表现性评价方式的实施
        1.注重评价方式的适应性
        2.增强评价方式的真实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7)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J市F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提出
        1.对“课堂参与”问题的思考
        2.国家政策与新课程改革对“课堂参与”问题的重视
        3.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学生课堂参与研究现状
        1.国外学生课堂参与研究概况
        2.国内学生课堂参与研究概况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参与
        2.课堂参与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人本主义理论
        3.主体教育理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观察法
        3.访谈法
    (五)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
        2.访谈提纲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数据分析
        1.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描述性分析
        2.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差异性分析
        3.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的回归分析
        4.量化研究主要结论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参与的访谈分析
        1.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2.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3.质性研究主要结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更多集中于行为参与与情感参与
        2.性别、年级、父母亲学历、座次与成绩因素均影响学生课堂参与
        3.英语课堂认知参与会对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产生显着影响
        4.小学英语教师对“课堂参与”概念理解不全面
        5.小学高年级学生生英语课堂参与缺乏主动性
    (二)研究建议
        1.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教师教授学习策略,提升英语课堂参与度
        3.教师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4.通过家庭教育使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
        5.避免课外辅导班对学生参与英语课堂的负面影响
        6.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主动参与英语课堂
    (三)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调查问卷
    附录二:小学生英语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五:教学观察片断
致谢

(8)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Z市六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缘起
        1.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总体要求
        2.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
        3.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共识
        4.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文献综述
        1.关于核心素养的国外研究现状
        2.关于核心素养的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3.研究方法
一、英语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
    (一)核心素养概念界定
        1.核心素养
        2.学科核心素养
        3.英语核心素养
        4.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二)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建构主义理论
二、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问卷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1.调查设计
        2.调查实施
    (二)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1.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现状的总体表现
        2.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各维度上的表现
        3.人口学变量描述统计交叉比较分析
    (三)调查研究主要结论
三、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观察分析
    (一)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交叉培养的案例分析
        1.案例展示
        2.课堂观察分析
    (二)文化意识全面培养的案例分析
        1.案例展示
        2.课堂观察分析
    (三)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交叉培养的案例分析
        1.案例展示
        2.课堂观察分析
    (四)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交叉培养的案例分析
        1.案例展示
        2.课堂观察分析
    (五)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课堂观察培养状况的结论
四、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现状研究
    (一)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培养不平衡
    (二)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水平存在性别差异
    (三)小学生英语课外活动匮乏
    (四)教师英语核心素养理念缺乏,课堂语言运用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培养不够协调
    (六)城乡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导致培养差异
五、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
    (一)英语教学深度化,注重学生英语思维培养
    (二)教学途径多样化,重视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三)课外活动丰富化,合理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四)教师素养提升专业化,强化教师课堂语言运用
    (五)家校教育合作化,促进家庭学校教育协调
    (六)区域资源一体化,着重协调城乡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附录2 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调查课堂观察表
    附录3 课堂观察实录案例
致谢

(9)外语教育规划视角下的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
        1.1.2 理工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育
        1.1.3 研究者个人动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路径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本章导言
    2.2 外语教育规划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学术英语素养研究综述
        2.3.1 国外相关研究
        2.3.2 国内相关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本章导言
    3.2 概念界定
        3.2.1 理工科研究生
        3.2.2 外语教育规划
        3.2.3 学术英语素养
    3.3 相关理论
        3.3.1 外语教育规划理论
        3.3.2 学术英语素养理论
    3.4 本研究的概念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本章导言
    4.2 研究问题
    4.3 研究对象
        4.3.1 调查高校选取
        4.3.2 调查样本
    4.4 研究设计与方法
        4.4.1 研究设计理念
        4.4.2 研究设计
        4.4.3 研究方法
    4.5 数据处理
    4.6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4.7 研究伦理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探索性数据采集
    5.1 本章导言
    5.2 规划文本收集
        5.2.1 国家宏观层面
        5.2.2 高校中观层面
    5.3 探索性访谈
        5.3.1 探索性访谈设计
        5.3.2 探索性访谈实施
        5.3.3 探索性访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分析
    6.1 本章导言
    6.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内涵
        6.2.1 外语教育规划的价值内涵
        6.2.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内涵
    6.3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研究框架
    6.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价值研究
        6.4.1 国家宏观层面
        6.4.2 高校中观层面
        6.4.3 个体微观层面
        6.4.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价值规划评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内涵要素
    7.1 本章导言
    7.2 预测问卷的修编
        7.2.1 预测问卷分量表的题项编制
        7.2.2 预测问卷分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7.3《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正式问卷的维度构成与信效度检验
        7.3.1 问卷的维度构成
        7.3.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7.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内涵要素的测量模型
        7.4.1 正式调查及数据预处理
        7.4.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
    8.1 本章导言
    8.2 预测问卷的修编
        8.2.1《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题项编制
        8.2.2《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8.3《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正式问卷维度构成与信效度检验
        8.3.1 问卷的维度构成
        8.3.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8.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测量模型
        8.4.1 正式调查及数据预处理
        8.4.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测量模型
    8.5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8.5.1 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路径模型
        8.5.2 学术英语环境与学术英语实践的影响路径
        8.5.3 学术英语信念的影响路径
        8.5.4 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9.1 本章导言
    9.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规划价值分析
    9.3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规划内容分析
        9.3.1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的总体现状和特点
        9.3.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知识的现状和特点
        9.3.3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技能的现状和特点
        9.3.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的现状和特点
        9.3.5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现状小结
    9.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现状和特点
        9.4.1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的总体现状和特点
        9.4.2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信念的现状和特点
        9.4.3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实践的现状和特点
        9.4.4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环境的现状和特点
        9.4.5 理工科研究生英语学习经历的现状和特点
        9.4.6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因素现状小结
    9.5 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影响路径再思考
    9.6 外语教育规划下的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
    9.7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
    10.1 本章导言
    10.2 研究结论
    10.3 研究启示
    10.4 研究局限与展望
    10.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研究邀请信
附录二 学术英语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研究生导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研究生访谈提纲
附录五 国家宏观规划历时文本关键表述
附录六 国家宏观规划共时文本关键表述
附录七 高校研究生教育规划文本关键表述
附录八 先导检测调查问卷
附录九 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十 学术英语教师转写文稿(节选)
附录十一 研究生导师访谈转写文稿(节选)
附录十二 研究生访谈转写文稿(节选)

(10)中职生英语移动学习现状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移动学习概念的界定
    2.2 移动学习的特点
    2.3 移动学习的相关理论
        2.3.1 非正式学习理论
        2.3.2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2.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4 静脉学习理论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
        2.4.1 国外移动学习相关研究
        2.4.2 国内移动学习相关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问卷调查
        3.3.2 访谈
        3.3.3 文献研究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中职生英语学习基本情况
        4.1.1 性别构成与生源地
        4.1.2 学习兴趣
        4.1.3 学习自主性
    4.2 中职生英语移动学习的认知与态度
        4.2.1 认识情况
        4.2.2 了解程度
        4.2.3 学习目的
        4.2.4 零散时间学习的意愿度
        4.2.5 对推荐资源的赞同度
        4.2.6 提高学习兴趣的认同度
        4.2.7 今后开展学习的意愿度
    4.3 中职生英语移动学习的特点
        4.3.1 学习时段
        4.3.2 学习频率
        4.3.3 学习时长
        4.3.4 投入程度
        4.3.5 影响因素
    4.4 中职校英语移动学习的环境
        4.4.1 硬件环境
        4.4.2 软件环境
第五章 结论和启示
    5.1 主要发现
    5.2 研究不足
    5.3 对策与建议
        5.3.1 学科层面
        5.3.2 认知层面
        5.3.3 态度层面
        5.3.4 能力层面
        5.3.5 硬件层面
        5.3.6 软件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导言和讨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以L市C小学为例[D]. 王闰彩.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Q市J小学的调查[D]. 王维婧.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校本教材设计与开发[D]. 杨以琳.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4]乔姆斯基的心智表征观研究[D]. 崔艳英. 山西大学, 2020(12)
  • [5]高中英语实习教师的情感劳动策略研究[D]. 朱神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7)
  • [6]小学语文教学表现性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胡佳丽.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2)
  • [7]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J市F小学为例[D]. 顾昕.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8]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Z市六所小学为例[D]. 王书颖.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
  • [9]外语教育规划视角下的理工科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研究[D]. 梁砾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10]中职生英语移动学习现状调研[D]. 盛媛.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介绍与讨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