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教学在细胞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直观教学在细胞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一、直观式教学在细胞形态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斌[1](2021)在《小场地情景教学法在足球专修课技战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陈露苗[2](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推进制度自信教育研究》文中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制度自信教育,高中教育要求紧扣社会主义方向,积极创新制度自信教育话语体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学生对制度的认知、认同,从而实现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想信念建设,同时能够使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因此,笔者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更好地推进制度自信教育为主题,分析了影响制度自信教育的教育者态度倾向性、学生个体特征、教师的教学方法、实践取向等方面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推进制度自信教育的对策。论文开篇是引言,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正文部分主要是对制度自信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制度自信教育的概念界定,说明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推进制度自信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推进制度自信教育的现状调查,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者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对制度自信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学生学习不深入、教育方法使用效果不佳、学生实践取向程度不高等问题;发现问题后,进一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推进制度自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主要包括教育者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实践教学有效性等因素。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制度自信教育的对策:从更新教育者教育教学理念来消除制度自信教育的思想障碍;教师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优化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学习;教师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对制度自信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学校与老师开发校内校外课程资源,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制度、践行制度。结语部分进行总结与展望。

呼斯乐[3](2021)在《基于人教版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地理学科属性提出的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应在理论上成为地理课程共同的学科核心素养。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类型多样,目标鲜明,合理地优化“活动”系统能够有效落实课程标准;源于蒙古民族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从身边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教学案例能让蒙授学生更好地了解身边的地理现象,真正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本文以基于“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载体,在相关理论和研究背景下,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蒙授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典型案例分析,实施教学设计,提出实施策略,促进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初步形成并拓展学生学习人地协调观的学习思路和提高学习能力。本文首先通过遴选适合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11个“活动”系统,结合蒙授学生学情选择贴近蒙古族生活环境和蒙古族文化习俗的案例进行人地协调观教育。第二,进行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了解蒙授初中生和教师对人地协调观的了解和教育现状并对存在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认识现状存在的问题: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基本内涵的了解不够深刻、对蒙古族文化中蕴含的人地协调思想了解不够全面、缺乏具体的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实践活动;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缺少学习兴趣、学习途径较为单一、学习方式传统;蒙授初中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培养存在的问题:对人地协调观的了解不够系统、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策略不合理、人地协调观评价方式单一。第三,通过分析16个培养人地协调观为主的典型教学案例,得出教学目标将人地协调观培养水平具体化、教学过程突出人地协调观内涵、教学评价可测量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组成要完整、研读教材和课标是基础、分析学情是出发点和落脚点,6个案例分析启示,和基于“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包括:依据课标和蒙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人地协调观培养水平制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蒙授初中生生活环境和文化习俗相关的案例,教学评价设计要注重将内隐的人地协调观素养通过外显的行为动作或言语表现出来。最后通过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完善,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通过“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3个教学策略:观察民俗,举一反三激发思维火花策略、深学细悟,提升人地协调观认知策略、知行合一,融会贯通强化实践操作策略。培养初中生人地协调观四级认知水平,需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在教学案例中突出蒙古族文化习俗或居住环境,教学过程中模拟蒙古族文化习俗或居住环境,运用情境教学;突出人地问题,提供充分的人地协调信息,让学生主动去摸索和探究人地问题;设计开放式结论,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碰撞和思考的空间,避免结论单一、缺乏创新性,而且开放式的作业中,提升地理学习的兴趣,促进蒙授初中生达到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目标。

陈佳阳[4](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相应转变,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引领未来教育领域改革方向的主导理念,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史材料是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层面出发,科学史材料所包含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涵盖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四大维度,是十分宝贵的生物学科教学资源。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史教学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生物科学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对生物科学史教学的过程设计和实施策略的探讨,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史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及教育实践法等方法,文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通过研究文献,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物科学史”、“科学史教学”等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本文的理论依据,为后续的实践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现科学史教学的实践研究相较于理论研究仍较为匮乏。(2)开展生物科学史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针对学生和教师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发现科学史教学尚未能得到很好地开展,并且当前的科学史教学仍更多地停留在结论式教学而非过程式教学,仍有待教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3)探讨生物科学史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结合前期调查发现的问题,为生物科学史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策略包括:搜集、整合及应用科学史材料;通过使用科学史材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串、引导设计实验等方式在科学史教学课堂上重演科学史探究过程;构建学习小组;挖掘生物科学史人文内涵。(4)进行生物科学史教学案例设计及实施开展。选取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采用自编检测题对学生的纸笔测验成绩进行分析,结合教师的听课评价和学生访谈,得出以下结论:相比传统教学,科学史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体表现为科学史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拉近学生与科研工作的距离。最后阐述本研究的基本结论,而后就教学实践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客观存在的学习时间不均等等因素进行反思,并基于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展望,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补充或修正。

程文江[5](2021)在《新媒体技术在初中文言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文言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弘扬经典文化的重要文本形式,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感兴趣、主动学习性较差的问题。新媒体教学技术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因子,它的加入将会使得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变得更加多彩。本论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部分,其中第四部分为本文的论述重点。第一部分主要是简单介绍新媒体发展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当前初中阶段新媒体教学的调查情况。包括教师运用、学生学习适应性等方面分别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当前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之中新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操作原则和实施策略。第四部分,重点放在具体案例上的实施上,在此过程中,选取部编版教材之中《诫子书》一文作为主要案例,切合当时济南市的e时代教育平台的空中课堂教学模式,重点体现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远程呈现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情况。此过程需要整合网络资源和学生的在线互动情况,实现人机交互,基本达到文言文教学目标。贴合与时俱进的科学潮流,深入发展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文言文授课形式。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的洪流之中,更需要结合时代技术丰富发展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技术的新发展。

邓雨璐[6](2021)在《重庆市初中生物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个人全面发展乃至社会稳定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20年,国务院颁发的文件表示:需要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树立学科融合理念,争取在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而生物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且它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渠道。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审美心理发展水平逐渐成熟,是引导发展的良好时机。所以在初中生物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研究是值得开展的。经过文献阅读,笔者归纳发现:此前对在生物学科中渗透审美教育的论文并不多,对重庆市的研究更是没有,同时也从未对乡镇地区有所涉及,对研究策略的提及不够具体。因此,本文想通过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基础理论是什么?(2)当前重庆市(包括乡镇中学)初中生物教师的审美素养以及渗透审美教育的现状是什么?(3)如何更好地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论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开展研究。首先,论文围绕主题,对研究背景、核心概念、支撑研究的审美心理学理论做出归纳,并概述了生物学中的美学元素种类、在初中生物学科中渗透审美教育需要达成的审美目标以及渗透原则。而后,作者运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重庆市一线初中生物教师的审美素养及当前在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做出调查。根据问卷调查所凸显的问题,笔者以教的主体,教的内容,如何教为大体方向,从教师审美素质的提高、审美元素的全面挖掘、审美教学的落实三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最后就策略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两条路线设计出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案例,并做了实践分析。调查结果显示:(1)教师基本美学素养有一定缺失,同时学校对教师审美素养提高的关注度不够高;(2)教师无法对生物教材中的美学元素进行细致分类;(3)教师渗透意识可观,但渗透强度不足,且绝大部分教师表明主观原因比客观原因更影响自身在教学中的渗透情况;(4)各层次学校渗透质量均不佳,在培养学生创造美能力的方面,极大部分教师选择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但更多的是集中在自然美的板块,对科学美的感受和呈现还有欠缺,且超过1/4比例的乡镇普通中学教师并未注意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根据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改善:(1)在提升教师素质方面,讲求以一带百的方式,先使美育综合课程教师专业化,然后带动生物学科代表教师发展,再以优秀代表带动全体生物教师发展,最后促使教师审美素养的运用,达到在运用中提高。整个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教师挖掘教材和地方审美元素能力的提高。(2)在审美元素挖掘方面,笔者以教材为基础,运用了内容分析法梳理出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各部分的美学元素,并提出拓展地方(包括乡镇)的特色美学元素的建议。(3)在落实审美教学方面,笔者结合审美心理理论知识,从掌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以及抓住实践机会两个方面展开。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势在必行,期望当前研究能够达到抛转引玉的效果,为在重庆市生物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添砖加瓦。

刘川[7](2021)在《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提高高中生物教学实效性》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生物学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生命观念,形成科学思维习惯,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面对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因此,生物教师需要积极摸索和创新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高鹏芬[8](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关于“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部分应该如何教学,才能有助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是很重要很基础的教学内容,它较高程度地融合了数学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转化思想方面有很积极的作用。所以研究“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可以打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新局面,对于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落实有极大帮助。首先,本研究运用文献法,梳理了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相关研究,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论述,并根据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做出阐释。在此基础上,运用问卷与访谈法,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现状。运用描述分析、相关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案例法,收集整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图形与几何”部分的优秀教学案例。通过前期工作的准备,笔者总结出数学教学发展核心素养的效能有三: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激励性评价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其次,本研究总结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现状出现的问题,发现主要有:教师的理论水平不足;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不容乐观;教师对直观教具及多媒体的使用频率不高;学生课堂自主探究时间较短等。同时笔者也进行了问题归因分析:在社会层面,社会对公立学校投入资金的不足、小学教师待遇及社会地位的偏低、国家编写教材的难度较大;学校层面,小学教师的教学负担普遍偏重、教师的外出学习提升的机会偏少、在小学还没有形成浓重的教研氛围、数学教学的考评制度还很不合理;教师层面,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授课只谈量不谈质、课后反思不够积极。最后,结合现状、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提出了提高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议:在社会层面,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小学教学条件;切合学生认知,适当降低课程难度;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工作动力。学校层面,合理分配教学任务,除去教师额外工作负担;安排外出学习机会,确保教师水平持续提升;营造浓厚教研氛围,在团体中激发教师进步;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科学考核评价教学质效。教师层面,在课程教学中专门提升、在教学工作外反思进步。

简义[9](2020)在《高中历史科技史教学策略探究 ——以必修三“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内容为例》文中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它作为人文和科学的桥梁,有助于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事物发展存在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它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人们如何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它造福于社会,就成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教育使人明智通理,通过科技史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背景,思考科学和技术所蕴含的人文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科技史的发展,反思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但是,在当前科技史内容教学中,诸多问题的存在,无法使其中的人文科学精神被很好地挖掘,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科技史教学的价值和功能。所以本文通过理论探讨,同时结合实践调查,针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力图从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世界近代以来科技史模块教学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本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该部分先后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国内外现状研究、使用方法和相关概念的理解以及科技史的价值意义和目的,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从中发现些许不足之处,进行调查探究。第二部分是对世界近代以来科技史教材的分析,在以人教版教材为前提下,分析教材内容的组织结构、正文内容和辅助内容,发现教材内容多样,其中穿插了大量色彩鲜明的图片和科普知识,但是也存在知识分散割裂的弊端,所以教师应全面综合地教学。第三部分是对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和教师采取问卷发放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从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原因所在。第四部分是在教学导向理念前提下,对科技史内容教学提出策略,主要从教师思想意识、科技素养、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资源途径展开探讨,以期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科技史的教研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刘于雅[10](2019)在《情境教学法在《经济生活》教学中的流程构建 ——以某市S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三大基本理念,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填鸭式”“一味灌输”的教学做法。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生活中,确保学生更好的将知识内化。因此受到许多教师的青睐,且得以广泛运用。首先将通过整理已有的情境教学法相关理论,详细述说其演变过程、基本特征及其基本环节。其次,再对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经济生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进行分析。笔者以某市S中学为例,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整理出目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秉承着改进不足、提高课堂中情境教学法实效性原则,从备课、授课、课后巩固等对情境教学法进行流程再构建。最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得出总结的内容。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出情境教学法运用的完整流程。从课前准备、课堂中的运用以及课后拓展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而不仅仅针对教学环节中的某一个点,再通过实践与理论进行对比反馈,使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达到最优化。

二、直观式教学在细胞形态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观式教学在细胞形态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推进制度自信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
        1.学术价值
        2.实践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访谈法
        3.问卷调查法
        4.课例研究法
    (五)论文创新点
        1.选题方面
        2.观点方面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推进制度自信教育的基本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制度自信教育
        2.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制度自信教育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推进制度自信教育的意义
        1.加强学生的制度文明信念教育
        2.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功能的完善
        3.推进高中制度自信内容的学习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推进制度自信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推进制度自信教育的现实条件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制度自信教育
        2.新教材大大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容的比重
        3.学校开始对制度自信教育有所偏重
        4.高中生对制度的优越性有一定认知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推进制度自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制度自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2.教师对制度自信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
        3.学生的制度理论基础薄弱
        4.教师制度自信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不佳
        5.制度自信教育的实践取向性程度不高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推进制度自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中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不够先进
        1.制度自信教育忽视高中生阶段知识建构和价值观生成特征
        2.对于影响制度自信教育的外界因素缺乏准确判断
        3.教育者对制度自信教育认识不清
    (二)教师制度自信教育的方法不合理
        1.没有处理好制度知识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关系
        2.制度自信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不够灵活
    (三)制度自信实践教学欠缺有效性
        1.学校对制度自信教育的实践教学支持力度不够
        2.教师对制度自信教育的实践教学精力、能力不足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推进制度自信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高中教育者的教育教学理念
        1.提高教育者对制度自信教育的重视程度
        2.深化高中教育者提升自身制度自信的理念
        3.转变教师的制度自信教育理念
    (二)加强对制度自信教育内容的整合优化
        1.深刻把握政治认同核心素养讲好制度自信教育内容
        2.推动学生对国家制度优势及制度发展的全方位深刻理解
        3.增强学生对于制度理论的系统化学习
    (三)改进制度自信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1.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制度自信教育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推进制度自信教育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制度自信教育课堂活动
    (四)优化实践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的有效性
        1.在实践教学中感知制度
        2.在实践教学中践行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制度自信教育研究(教师版)
附录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制度自信教育研究(学生版)
致谢

(3)基于人教版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
        1.国内外“活动”系统研究背景
        2.国内外人地协调观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外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研究现状
        2.国内外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研究现状
        3.国内外中学民族课程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活动
        2.地理活动
        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4.人地协调观
    (二)理论基础
        1.地理科学论
        2.活动课程理论
        3.建构主义理论
        4.多元智能理论
二、初中地理教材“活动”中适宜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内容分析
    (一)教材“活动”系统中蕴含人地协调观的内容统计
    (二)教材“活动”系统中蕴含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内容分析
    (三)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水平分析
三、蒙授初中地理教学人地协调观培养现状调查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的选择
        2.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初中地理教师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认识
        2.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人地协调观培养情况调查
        3.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了解程度现状调查
        4.蒙授初中生已有人地协调观水平分析
    (三)调查结果原因分析
        1.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认识现状存在的问题
        2.蒙授初中生对人地协调观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3.蒙授初中地理教师人地协调观培养存在的问题
四、培养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1.案例来源
        2.案例分析目的
        3.案例分析视角
        4.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呈示
    (三)案例分析启示
        1.教学目标将人地协调观培养水平具体化
        2.教学过程突出人地协调观内涵
        3.教学评价需可测量人地协调观
        4.教学设计组成要完整
        5.研读教材和课标是基础
        6.分析学情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利用活动系统培养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
        1.教学案例选择
        2.依据4F教学模式
        3.教学案例设计
    (二)《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实施
        1.实施准备
        2.实施过程
        3.实施启示
    (三)《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实施
        1.实施准备
        2.实施过程
        3.实施启示
    (四)利用“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实施策略
        1.观察民俗,举一反三激发思维火花
        2.深学细悟,提升人地协调观认知
        3.知行合一,融会贯通强化实践操作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遴选适合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活动”系统
        2.基于“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案例设计的一般程序
        3.提出基于“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策略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汇总表
    附录二: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报告
    附录三:案例分析目录
    附录四:其他教学案例分析
    附录五:教学设计
致谢

(4)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核心素养的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诉求
        1.1.2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适应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1.1.3 科学史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科学史教学的发展
        1.3.2 科学史教学的价值
        1.3.3 科学史教学的模式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问卷调查法
        1.6.3 访谈法
        1.6.4 案例分析法
        1.6.5 教育实践法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1.2 生物科学史
        2.1.3 科学史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人本主义理论
        2.2.2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生物科学史教学情况前期调查及分析
    3.1 生物科学史教学情况的前期调查
        3.1.1 调查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3.1.2 调査问卷的制作及发放
        3.1.3 访谈提纲的制作及实施
    3.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启示
        3.2.1 学生对生物科学史课堂教学的态度
        3.2.2 学生对生物科学史教学的价值认知
        3.2.3 学生对生物科学史的需求程度及获取途径
    3.3 教师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3.3.1 教师对生物科学史教学的认识
        3.3.2 教师对生物科学史教学的价值认知
        3.3.3 教师对生物科学史教学的实践
        3.3.4 教师认为生物科学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4 调查结论
        3.4.1 学生方面
        3.4.2 教师方面
第四章 生物科学史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
    4.1 搜集、整合及应用科学史材料
        4.1.1 科学史材料的获取途径
        4.1.2 科学史材料的选用及整合策略
    4.2 重演科学史提升科学素养
        4.2.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4.2.2 设置问题串发展探究思维
        4.2.3 引导设计实验增强探究能力
    4.3 构建学习小组带动合作学习
    4.4 挖掘科学史人文内涵培养科学精神
第五章 生物科学史教学设计研究
    5.1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科学史教学设计思路及分析
    5.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5.3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5.4 《光合作用的原理》教学设计
第六章 生物科学史教学案例实施及评价
    6.1 教学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6.1.1 教学实践对象的选取
        6.1.2 学习小组团队的构建
        6.1.3 自编后测试题的命制
    6.2 教学实践过程
    6.3 教学实践结果及分析
        6.3.1 测试成绩结果及分析
        6.3.2 教师评课结果及分析
        6.3.3 学生访谈结果及分析
    6.4 教学实践效果评价
        6.4.1 科学史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4.2 科学史教学有助于拉近学生与科研工作的距离
        6.4.3 科学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6.4.4 科学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2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3 自编后测试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新媒体技术在初中文言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
    四、理论基础
        (一)翻转课堂
        (二)罗杰斯人本主义
        (三)布鲁纳发现学习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媒体教学技术特点及应用意义
    第一节 新媒体技术主导下课堂教学的特点
        一、与时俱进的科学性
        二、短小精悍的简约性
        三、包罗万象的灵活性
    第二节 新媒体技术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在语文教学中的整体应用意义
        二、对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意义
        三、对学生和教师研学文言文的意义
第二章 新媒体技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应用情况调查
    第一节 新媒体应用调查情况统计
        一、应用情况概述
        二、问卷设计与分析
    第二节 新媒体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媒体教学手段单一,情景创设不足
        二、新媒体教学对象复杂,应用进程缓慢
        三、新媒体教学意识不强,应用比重较低
        四、新媒体队伍水平不一,应用差距明显
第三章 新媒体技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节 实施应用概述
        一、学生和教师交替主导
        二、新媒体技术应用要适度
        三、技术应用要与时俱进
    第二节 应用方法
        一、融合新媒体多种方式,创设情景教学
        二、利用新媒体技术靶向,制定教学策略
        三、强化新媒体教学意识,推动理念革新
        四、培训新媒体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第四章 新媒体技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案例
    第一节 教学实施案例
        一、案例呈现
    第二节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碎片化
        二、新媒体技术多重融合
        三、深入发展云课堂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6)重庆市初中生物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政策的支持
        1.1.2 初中生身心发展情况的现状
        1.1.3 生物学的学科优势
    1.2 国内外美育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意义、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方法
2 初中生物渗透审美教育的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美的定义
        2.1.2 审美教育的定义
        2.1.3 初中生物学渗透审美教育的含义
    2.2 审美教育开展的理论支撑
        2.2.1 需要层次理论
        2.2.2 审美心理理论
    2.3 初中生物学科中美的存在形态
        2.3.1 生物学中的自然美
        2.3.2 生物学中的科学美
    2.4 初中生物学审美教育目标
        2.4.1 初级阶段——感知美
        2.4.2 中级阶段——鉴赏美
        2.4.3 高级阶段——创造美
    2.5 初中生物审美教育的渗透原则
        2.5.1 审美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2.5.2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5.3 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
        2.5.4 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原则
3 重庆市初中生物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现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调查对象
        3.2.2 问卷设计
        3.2.3 问卷实施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教师的基本情况
        3.3.2 教师的基础美学素养
        3.3.3 渗透审美教育的兴趣与看法
        3.3.4 渗透审教育的情况
        3.3.5 差异性分析
    3.4 小结
4 重庆市初中生物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
    4.1 摆脱瓶颈,切实提高生物教师的审美素质
    4.2 立足教材,结合地方特点充分挖掘美学元素
        4.2.1 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
        4.2.2 拓展地方环境中的美学元素资源
    4.3 把握教学,优化渗透效果
        4.3.1 落实初中生物审美教育的方法
        4.3.2 抓住课内外实践的机会
5 初中生物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案例设计与实践分析
    5.1 课堂教学类案例设计与实践分析
        5.1.1 教学案例一
    5.2 课外实践活动类案例设计与实践分析
        5.2.1 教学案例一
        5.2.2 教学案例二
6 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学生作品展示
致谢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7)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提高高中生物教学实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生物教学的意义
    1.对学生的意义
    2.对教育改革的意义
    3.对社会的意义
三、目前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注重知识性,忽略培养学生兴趣
    2.教学方法落后,抽象知识生硬讲解
    3.教学设备缺乏,学生无法有效实践
四、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1.设置探究式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运用直观式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的生物认知
    3.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生物探究能力
结语

(8)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研究背景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研究缘起
        2.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1.核心素养
        2.数学核心素养
        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4.图形与几何
    (三)文献综述
        1.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2.关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研究
        3.关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研究
        4.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评价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访谈法
        4.案例法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建构与教材内容解析
    (一)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
        1.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2.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
    (二)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诠释
        1.数学认知维度的内涵
        2.数学思想与能力维度的内涵
        3.个人发展维度的内涵
    (三)图形与几何的教材内容分析
        1.“图形与几何”编排的内容及意图
        2.“图形与几何”编排的内容分析
        3.小学数学教育的特质与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定量研究
    (一)调查设计与调查对象
        1.调查目的
        2.问卷设计
        3.信度与效度检验
        4.调查对象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1.教师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2.教师在课前的准备情况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况
        4.教师课后的反思与评价
        5.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相关分析
        6.访谈小数教师的材料分析
三、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案例分析
    (一)H、L教师核心素养教学的案例
        1.H教师《圆的认识》一课的案例分析
        2.L教师《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案例分析
    (二)H、L教师教学案例的综合分析
四、小学数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效能与问题
    (一)数学教学发展核心素养的效能
        1.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发展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发展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3.通过激励评价的驱动,发展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师教学发展核心素养的不足
        1.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理论准备不足
        2.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质量不甚理想
        3.教师的直观教具及多媒体使用偏低
        4.学生课堂自主探究的时间普遍偏短
    (三)数学教学发展核心素养不足的归因
        1.社会层面因素的影响及分析
        2.学校层面因素的影响及分析
        3.教师层面因素的影响及分析
五、提升小学生数学教学发展核心素养效能的建议
    (一)社会层面:增加投入、降低难度、提高工资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小学教学条件
        2.切合学生认知,适当降低课程难度
        3.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工作动力
    (二)学校层面:合理派工、提高水平、科学考核
        1.合理分配教学任务,除去教师额外工作负担
        2.安排外出学习机会,确保教师水平持续提升
        3.营造浓厚教研氛围,在团体中激发教师进步
        4.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科学考核评价教学质效
    (三)教师层面:课前精思、课后反思、课外沉思
        1.在课程教学中专门提升
        2.在教学工作外反思进步
结语:研究结论与存在不足
    (一)研究结论
    (二)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调查问卷
附录2 :基于核心素养的图形与几何教学访谈
致谢

(9)高中历史科技史教学策略探究 ——以必修三“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述评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
    (四)科技史的发展历程和概念理解
一、世界近代以来科技史教材分析
    (一)《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结构分析
    (二)《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内容分析
    (三)对教材内容编写的评价与建议
    本章小结
二、世界近代以来科技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三、世界近代以来科技史教学导向和策略探究
    (一)科技史教学的导向
    (二)教师教学的策略探究
    (三)学生学习的策略探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10)情境教学法在《经济生活》教学中的流程构建 ——以某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情境教学法的西方理论渊源
        1.3.2 情境教学法的本土理论渊源
        1.3.3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情境教学法相关研究理论分析
    2.1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2.1.1 情境
        2.1.2 情境教学
        2.1.3 思想政治情境教学
    2.2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2.2.1 生活性
        2.2.2 直观性
        2.2.3 启发性
        2.2.4 趣味性
        2.2.5 情感性
    2.3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2.3.1 创设情境
        2.3.2 导入情境
        2.3.3 凭借情境
        2.3.4 拓展情境
第3章 《经济生活》课程情境教学的运用现状分析
    3.1 情境教学适合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的特点
        3.1.1 与生活密切联系
        3.1.2 知识点较为抽象
        3.1.3 突出能力的培养
    3.2 在《经济生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3.2.1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2 有利于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3.2.3 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
    3.3 某市《经济生活》课程情境教学现状访谈
        3.3.1 访谈背景
        3.3.2 访谈问题设置
        3.3.3 访谈结果分析与总结
第4章 《经济生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流程构建
    4.1 课前准备
        4.1.1 “新”——挑选素材
        4.1.2 “书”——编排素材
        4.1.3 “控”——模拟情境
    4.2 课堂教学实施
        4.2.1 “扣”——紧扣教学知识点
        4.2.2 “主”——师生课堂关系的正确定位
        4.2.3 “拓”——价值观及能力培养
    4.3 课后延展
        4.3.1 “忆”——加深记忆
        4.3.2 “评”——学生反馈
        4.3.3 “思”——教师不断完善自身
第5章 情境教学法在《经济生活》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
    5.1 情境教学法在《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实践方案
        5.1.1 实践课时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5.1.2 实践过程
        5.1.3 实践评价
    5.2 实践效果对比
    5.3 实践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直观式教学在细胞形态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场地情景教学法在足球专修课技战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李斌. 天津体育学院, 2021
  • [2]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推进制度自信教育研究[D]. 陈露苗.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3]基于人教版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研究[D]. 呼斯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实践研究[D]. 陈佳阳.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5]新媒体技术在初中文言文中的应用研究[D]. 程文江.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6]重庆市初中生物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邓雨璐. 西南大学, 2021(01)
  • [7]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提高高中生物教学实效性[J]. 刘川.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04)
  • [8]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为例[D]. 高鹏芬. 西南大学, 2020(05)
  • [9]高中历史科技史教学策略探究 ——以必修三“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内容为例[D]. 简义.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10]情境教学法在《经济生活》教学中的流程构建 ——以某市S中学为例[D]. 刘于雅.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直观教学在细胞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