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调整发展

从结构调整发展

一、从结构调整看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舒洁,张舵,石建莹[1](2021)在《西安市高新区国有企业参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并购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全球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国有企业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有助于国家和地区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也有助于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西安市高新区产业集群汇聚、创新创业兴旺、新兴业态活跃、高端人才集聚,是创业的沃土。区内国有企业如何更好地通过并购方式实现企业的多元化、跨越式发展是当前亟须面对的问题。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着手,通过SWOT分析的方法,着重梳理西安市高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结合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趋势和规律,能够清晰地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并购模式及并购策略,可为区内国有企业更好地参与并购提供有益思路。

张守文[2](2021)在《税制结构的优化及其价值引领》文中提出税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居于重要地位,其重要路径是税制结构的优化。为此,应通过"价值—规范"与"结构—功能"分析,探寻我国税制结构在制度目标、制度功能、制度分权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揭示直间结构、税类结构与央地结构的内在关联,并优化基础性的税种结构。基于"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的税制改革基本目标,应兼顾效率与公平、自由与秩序等多元价值,以体现税制的合理性;同时,应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坚持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以体现税制的合法性。鉴于我国的"减税降费"和"营改增"等税制结构优化措施,都是在兼顾多元价值的基础上体现发展价值的引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发展阶段,应将我国既往的"收入导向型税制"转变为"发展导向型税制",从而构建更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税制",持续形成税收领域的良法善治,推进税收治理的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赵丰[3](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文中认为

薛竞男[4](2021)在《黄河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管方圆[5](2021)在《我国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琇瑾[6](2021)在《产业结构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中介效应分析》文中指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领域的两大基本命题,是学术界长盛不衰的研究热点。学者们对二者关系采取的研究视角不同、研究方法多元化,由此产生的观点也存在异同。但二者间的紧密关系被多数研究所肯定。本文在验证金融发展如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纳入产业结构因素考量产业结构是否为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之一,即产业结构在两者作用影响过程中是否具有中介效应。本文梳理相关理论并搭建起“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理论机理框架,基于此探究阐明作用机理,最终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对象间的相关关系。本文以1998-2017年中国31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起考量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模型并采取混合回归的计量方法,考察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并进一步考量产业结构是否在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中介效应。计量结果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显着地正面推进作用;产业结构在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中介效应,且是部分中介效应。并据结论提出金融通过自身发展推进经济增长以及经由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增长的可行性建议。

宋孝进[7](2021)在《松原市粮食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政府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出台“六保”政策。其中,“保粮食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民以食为天”,在供求两端遭受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粮食加工产业既连接了农业,又连接了工业和居民,是保证国家经济稳定、战略安全的重要的中间产业。吉林省松原市作为我国粮食重要生产地,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对本地区乃至吉林省的粮食加工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原市的粮食加工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统计,掌握了松原市粮食加工产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松原市粮食加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政府促进粮食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以期从产业链和供给侧出发,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总体而言,松原市粮食加工产业缺乏龙头企业、企业间分工不合理;产业布局散乱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品牌声誉有待提升。松原政府应当坚持技术进步、质量提升、产业融合、资金融通和服务提升的综合产业政策。

刘广东,于涛[8](2021)在《“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冰上丝绸之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向东北亚的延伸,是我国规划的三条"海上丝绸之路"蓝色经济通道之一。"冰上丝绸之路"是新生事物,对其科学内涵的理解和诠释是准确把握这一倡议的精髓。论文基于对中俄双方关于"冰上丝绸之路"的科学内涵的辨析,阐释了中俄双方合作的基础和动因。从内在逻辑上来看,"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是"战略契合",首要是"能源合作",基础是"北极航线",舞台是"北极治理"。未来,中俄双方应进一步弥合认知差异,寻求最大利益公约数;利益锁定,注重分阶段投资及阶段利益获取;注重多元,加大对俄其他领域的经济投资;加强次区域合作,重视地方外交;人文交流,建立信任;沿路合作,扩大"朋友圈",促进中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行稳致远。

柳笛[9](2020)在《中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构成了“民生”概念的基本范畴,并在这些生存需要的改善和满足中不断丰富着“民生”的内涵。人类对丰衣足食的向往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为了实现这一最为朴素的愿望,为了满足这些需要而进行的“生产”,便使“经济”具有了最初的价值,在基础与目的的循环往复之间,展开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图样。“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是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秉持的初心和使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回望历史,可以看出“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而重要的手段就是“发展经济”。迈进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根本上指明了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循环贯通的基本逻辑,具体回答了在“何种发展”中“如何改善民生”这两个相互融通的问题,如何在历史的变迁中掌握其运动变化的轨迹,对新时代交出“怎样做”的答卷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实的人”因其需要的广泛性而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这既包含“吃喝住穿”的需要,也包含因“生产”所带来的“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的需要,伴随着“生产”不断的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使生活不再仅仅围绕“吃喝住穿”的同时,也围绕“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而延续。这个朴素的逻辑构成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一般规律,二者的运动不仅包含了来源于其二者本身相互作用的运动轨迹,也包含“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的”的外部条件的运动轨迹,良好的外部条件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序地循环,反之则成为桎梏。针对“经济”和“民生”本身所具有的历史属性和发展变化的特性,探究其之间变化规律的同时需要将二者置于纵深发展的历史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均把发展作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新中国成立之初,大难甫平,为了实现“民生改善”目标,首要的任务就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出于国际竞争角度考虑,受到国家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制约、工业化积累方式的约束需要建立起以重工业为核心完善的工业体系。为了动员起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当中,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偏低,国家财力物力基础薄弱,社会物质财富严重匮乏的条件下,依赖“高积累、低消费”、“统分统配”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人民生活,用“三个人饭,五个人吃”的办法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以牺牲“农、轻、重”比例的协调,为我国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提供了坚实基础,“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在这一时期是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并在一种较低的水平上达到一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在明确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运而生,使得作为国家发展核心议题的经济建设开始成为推动国家富强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任务。在着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缓解了落后地区的贫困、提升了居民收入水平、增强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在实现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愈发突出,解决好这些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在经济发展中真正使人民生活得到保障和改善,产生这些民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发展,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等问题掣肘经济发展成果最终在人民生活水平上呈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党中央对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关系科学认识的深化,更回应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要求。在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努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逐渐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精准发力,注重积极而为的同时更注重量力而行,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得以提升。总体上看,新时代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正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然而,当前民生领域仍然存在诸多短板,经济发展对民生改善的支撑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强化。在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鉴于此,要遵循经济发展的价值旨趣,要使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成为驱策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用民生的层级性发展优化经济系统的供给质量。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就如何妥善地把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关系和运动规律来讲,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世界各国的发展难题。未来的发展中要在不断建设的同时汲取各国的经验教训,要克服“贫困陷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警惕“高福利陷阱”。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质的飞跃,我国经历了以“经济与民生平行”、“经济先行,民生为标”、“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为外在表现形式的三个阶段。从二者的运动演进规律来看,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而改善民生始终是发展的价值坐标,要在不断夯实经济发展这一“水之源、木之本”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二者互动的外部影响条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推进深化改革,持续完善制度建设,铸就创造历史伟业。

裴玮[10](2020)在《基于熵值法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包括结构优化、绿色生态、质效提升、动能转化、民生改善、风险防控六大方面。文章通过熵值法结合功效系数对9个国家中心城市进行40个指标的评价发现,我国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名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郑州、西安、成都、天津,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较强的不均衡性,基本上呈现东、中、西的梯度分布和空间集聚性,城市差异化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必须以国家中心城市为基础,构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版图。

二、从结构调整看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结构调整看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市高新区国有企业参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并购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形势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一)从国际国内形势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二)从西安市实际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二、西安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挑战分析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模式及策略分析
    (一)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并购模式分析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的策略与方向

(2)税制结构的优化及其价值引领(论文提纲范文)

一、 背景与问题
二、 我国税制的结构问题及其反思
    (一)“直间结构”与制度目标
    (二)“税类结构”与制度功能
    (三)“央地结构”与制度分权
    (四)三类税制结构的共性问题
三、 税制结构优化的目标及其价值引领
    (一)税制结构优化的目标:合理性与合法性兼备
    (二)税制结构优化的价值引领
四、 对发展价值的特别强调
    (一)从“营改增”看发展价值
    (二)从其他税种结构调整看发展价值
五、 结 论

(6)产业结构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2.2 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
    2.3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2.4 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2.5 文献述评
第三章 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历程与现状
    3.1 我国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发展历程
        3.1.1 我国金融发展历程
        3.1.2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历程
        3.1.3 我国经济增长历程
    3.2 我国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现状
第四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 概念界定
        4.1.1 金融发展的概念
        4.1.2 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
        4.1.3 经济增长的概念
    4.2 相关理论基础
        4.2.1 金融发展相关理论
        4.2.2 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理论
        4.2.3 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4.3 作用机理分析
        4.3.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4.3.2 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4.4 研究假设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5.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1.1 变量选取与说明
        5.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 单位根检验
    5.3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5.3.1 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型构建
        5.3.2 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5.4 基于产业结构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
        5.4.1 基于产业结构中介效应的模型构建
        5.4.2 基于产业结构中介效应的回归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松原市粮食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政府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
第一章 粮食加工产业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粮食加工产业的概念界定
        一、粮食的含义
        二、粮食加工
        三、粮食加工产业
    第二节 粮食加工产业的相关理论
        一、合约与交易费用理论
        二、产业链理论
        三、产业政策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松原市粮食加工产业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松原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背景
        一、松原产业结构现状
        二、松原政府财政状况
        三、松原粮食加工产业发展条件
    第二节 松原粮食加工产业基本情况
        一、松原粮食加工产业现状
        二、松原粮食加工产业政策
    第三节 松原粮食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原材料供给不稳定
        二、产业链发展不完善
        三、品牌租值积累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松原粮食加工产业现存问题成因分析
    第一节 政府“三农”政策有待完善
        一、惠农政策不落地
        二、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
        三、耕地保护政策执行不到位
    第二节 政府产业政策科学性有待提高
        一、培育龙头企业力度不足
        二、产业园建设不理想
        三、企业技术创新不足
    第三节 政府服务方式有待完善
        一、市场开拓力度不足
        二、品牌效应不够显着
        三、科研支持力度不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促进松原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拓展“三农”政策新思路
        一、推动惠农政策真下乡
        二、完善和推广农业保险制度
        三、贯彻落实耕地保护政策
    第二节 制定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二、支持建立产业园区
        三、鼓励生产技术创新
    第三节 积极转变政府服务方式
        一、建立健全质量检验监测制度
        二、维护公开透明的品牌市场
        三、完善人才吸引和保障政策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概念辨析
    (一)“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历史演进
    (二)俄方语意下“冰上丝绸之路”的内涵
    (三)中方语意下“冰上丝绸之路”的内涵
二、“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内在逻辑
    (一)“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关键是“战略契合”
    (二)“冰上丝绸之路”倡议首要是“能源合作”
    (三)“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基础是“北极航线”
    (四)“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为中国参与“北极治理”提供了舞台
三、“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现路径
    (一)弥合认知差异,寻求最大利益公约数
    (二)注重多元,加大对俄其他领域的经济投资
    (三)加强次区域合作,重视地方外交
    (四)加强人文交流,建立相互信任
    (五)沿路合作,扩大“朋友圈”
四、结语

(9)中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整体上把握民生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1.3.2 经济发展对民生改善的作用研究
        1.3.3 民生改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性创新之处
    1.6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2.1.2 经济发展的目标
        2.1.3 民生概念界定
        2.1.4 民生改善的内涵
    2.2 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关系的理论基础
    2.3 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关系的理论逻辑
        2.3.1 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产生关系的媒介是“人”
        2.3.2 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内在互动机理
        2.3.3 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实现互动关系的外部条件
第3章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在推进工业化中保障民生
    3.1 构建保障民生的经济基础
        3.1.1 恢复经济是首要目标
        3.1.2 土地改革奠定发展基础
        3.1.3 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3.1.4 统筹规划发展布局
    3.2 经济恢复发展民生初步改善
    3.3 经济条件制约民生改善水平
        3.3.1 国家财政积累薄弱
        3.3.2 工业化发展依赖“高积累、低消费”
        3.3.3 农、轻、重比例关系让步于工业体系发展
    3.4 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低水平的平衡
第4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改善民生
    4.1 民生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
        4.1.1 农业是发展生产的核心
        4.1.2 解决贫困是发展的基本要求
        4.1.3 注重效率与公平是发展的根本保障
        4.1.4 解决民生问题是发展的基本目的
    4.2 经济发展推动民生改善新面貌
        4.2.1 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提升
        4.2.2 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居民消费升级
        4.2.3 多种所有制经济保障就业
        4.2.4 脱贫减贫取得显着成就
    4.3 “经济先行”使民生改善面临瓶颈
        4.3.1 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原因
        4.3.2 发展不平衡对民生领域的直接影响
        4.3.3 发展不平衡对民生领域的间接影响
    4.4 “改善民生”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价值坐标
第5章 新时代奏响民生改善最强音
    5.1 构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5.1.1 明确改善民生新思路
        5.1.2 拓宽民生改善边界
        5.1.3 高质量发展是民生改善的基础
        5.1.4 优化保障良性循环的外部条件
    5.2 新时代民生改善的新成就
    5.3 民生领域仍然存在短板
    5.4 使民生改善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5.4.1 民生改善是消费需求增长的根源
        5.4.2 民生改善优化供给质量
        5.4.3 民生改善是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旨趣
第6章 中国经济发展中民生改善的经验梳理及未来展望
    6.1 我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互动规律认识
        6.1.1 二者平行发展阶段
        6.1.2 民生为标,经济先行
        6.1.3 经济与民生良性循环
    6.2 警惕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互动不良的弊端
        6.2.1 贫困陷阱
        6.2.2 中等收入陷阱
        6.2.3 高福利陷阱
    6.3 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未来展望
        6.3.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6.3.2 不断补齐民生短板
        6.3.3 不断完善良性循环的外部条件
        6.3.4 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从结构调整看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市高新区国有企业参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并购模式研究[J]. 舒洁,张舵,石建莹.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1(04)
  • [2]税制结构的优化及其价值引领[J]. 张守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
  •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D]. 赵丰. 外交学院, 2021
  • [4]黄河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薛竞男.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5]我国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D]. 管方圆.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6]产业结构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中介效应分析[D]. 王琇瑾. 兰州大学, 2021(12)
  • [7]松原市粮食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政府对策[D]. 宋孝进.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8]“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 刘广东,于涛.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1(02)
  • [9]中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柳笛. 吉林大学, 2020(01)
  • [10]基于熵值法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J]. 裴玮. 统计与决策, 2020(16)

标签:;  ;  ;  ;  ;  

从结构调整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