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检查的比较分析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检查的比较分析

一、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检查对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春榕[1](2021)在《藿枳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藿枳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验证藿枳汤加味方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之间,在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经肝活检肝脏组织学确诊满足S2-S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人,采用藿枳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55人,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疗程均为大于等于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肝功能、肝硬度值(LSM)、肝活检组织学、病毒学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估两组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计脱落病人4人,其中观察组3人,对照组1人。观察组52人疗程达6个月,其中27人疗程达12个月,对照组54人疗程均达12个月。(2)疗程3月时:(1)两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在降低ALT、AST水平方面更显着(P<0.05)。(2)HBV-DNA阴转率方面,观察组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得更多(P<0.001)。(4)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达到有效的病人有34人,有效率为65.4%,而对照组的证候积分虽有所改善,但尚未有人达到积分下降30%以上的有效疗效标准,两组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疗程6月时:(1)两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HBV-DNA阴转率情况均较疗程3月时改善显着(P<0.001),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肝硬度值方面,两组病人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显着(P<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佳(P<0.05)。(3)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着(P<0.001);(4)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达到有效的病人有49人,有效率为94.2%,相比对照组达到有效的例数为41人,有效率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4)疗程12月时:(1)肝硬度值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观察组疗程达12个月的27例患者与对照组同期治疗达12个月的54例患者比较,组内比较,两组均较疗程6月时改善显着(P<0.001),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27例患者的疗效均达显效及治愈,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51.9%,两组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藿枳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在改善肝功能、病毒学水平、肝硬度值、中医证候等方面比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更显着,且疗程越长,效果越佳。2.藿枳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组在疗程6月时,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比单用恩替卡韦组更佳,且在延长疗程至12月时,效果更加显着。

闫馨予[2](2021)在《血清学检查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一通过收集并整理我院感染科住院并行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从而评估APRI、FIB-4、GPR及S指数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二通过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及血清,检测CHI3L1并分析CHI3L1及FIB-4诊断肝硬化的能力;两个研究均是为寻求可以替代肝活检和瞬时弹性成像设备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中作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研究一共纳入125例慢性HBV感染者,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并行肝穿刺活检术的慢性HBV感染者,统计患者性别、年龄、乙肝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HBV DNA、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PT、INR、血小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常规血清学指标与无创诊断模型间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学指标和无创诊断模型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计算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等,评估APRI、FIB-4、GPR及S指数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二共纳入136例患者,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肝硬化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ALB、AST、ALT等,留存患者血清,通过ELISA实验对患者血清中的CHI3L1含量进行测定,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CHI3L1诊断肝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一:1.125例慢性HBV感染者,男性77例(61.60%),女性48 例(38.40%),平均年龄(35.64±8.97)岁,其中 S0-S1 共 107 例,S2-S4 共 18 例。2.在相关性分析中,ALT、AST、GGT、PT 与 APRI、FIB-4、GPR、S 指数呈正相关(P<0.05),PLT与 APRI、FIB-4、GPR、S 指数呈负相关(P<0.05);ALT、AST、APRI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呈正相关(P<0.05);ALB、PL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年龄、ALT、GGT、PT、INR、APRI、FIB-4、GPR、S 指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3.APRI、FIB-4、GPR、S指数单一诊断模型诊断肝纤维化时,AUROC分别为0.769、0.789、0.849、0.883,通过对曲线下面积对比发现,S指数的预测价值高于其他三个诊断模型(P<0.05)。4.在无创诊断模型两两联合诊断时,GPR+S指数综合效果最好,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 0.919、0.944、0.794、0.821、0.934、0.869。5.在多个无创诊断模型联合时,FIB-4+GPR+S指数诊断效果最佳,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0.912、0.944、0.785、0.814、0.933、0.865;在APRI、FIB-4、GPR、S指数联合使用诊断时,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 及准确率分别为 0.914、1.000、0.673、0.754、1.000、0.837。研究二:1.慢性乙型肝炎组44例,平均年龄(38.18±10.87)岁,男性29例(65.90%);肝硬化组92例,平均年龄(52.74±10.75)岁,男性68例(73.90%),两组间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相关性分析中,CHI3L1与ALT、PLT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AST、TBIL、DBIL、ALB 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397、0.331、0.367、0.386、-0.356;ALT、AST、APRI 与肝硬化无相关性(P>0.05),年龄、TBIL、DBIL、CHI3L1、FIB-4与肝硬化呈正相关(P<0.05),ALB、PLT与肝硬化呈负相关(P<0.05)。3.CHI3L1、FIB-4、CHI3L1+FIB-4在诊断肝硬化中,CHI3L1诊断效能最佳,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0.797、0.848、0.705、0.742、0.823、0.777。4.AST<2ULN时,CHI3L1诊断效能最佳,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 0.811、0.884、0.727、0.764、0.862、0.806;AST≥2ULN,CHI3L1+FIB-4诊断效能最佳,其AUROC、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率分别为 0.822、0.687、0.957、0.727、0.778、0.994、0.842。[结论]1.在单一无创血清学诊断模型中,S指数具有最佳的诊断效能,GPR次之;2.在无创血清学诊断模型两两联合时,GPR+S指数的预测效能最好,APRI+S指数和FIB-4+S指数次之;3.在多个无创血清学诊断模型联合时,FIB-4+GPR+S指数的诊断效能最好,而APRI+FIB-4+GPR+S指数四个无创诊断模型联合时,其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可达 100%;4.CHI3L1在诊断肝硬化时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5.AST是CHI3L1诊断肝硬化时的混杂因素,当AST<2ULN时,CHI3L1仍具有最佳的诊断能力,当AST≥2ULN时,CHI3L1+FIB-4诊断能力最好。

刘新新[3](2021)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特征及无创血清学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临床特征及无创血清学指标对PBC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初次确诊P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硬化诊断标准分为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肝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及五种无创血清学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无创血清学指标对PBC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74例PBC患者中男性16例(22.97%),女性58例(77.03%);平均年龄55.99±11.85岁;肝硬化患者33例(44.59%),非肝硬化患者41例(55.41%)。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黄疸31例(41.89%)、腹胀15例(20.27%)、乏力13例(17.57%)、纳差14例(18.92%)、脾大30例(40.54%)、腹水18例(24.32%)。60例(81.08%)合并有其他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5例(6.76%),干燥综合征11例(14.86%)、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1.35%)、高血压病7例(9.46%),脑梗死5例(6.76%),2型糖尿病9例(12.16%)。70例(94.59%)出现肝功能异常:ALT升高42例(56.76%)AST升高54例(72.97%)、ALP升高45例(60.81%)、GGT升高64例(86.49%)、TBil升高47例(63.51%)。自身免疫相关抗体:AMA和(或)AMA-M2阳性66例(89.19%)。ANA谱阳性患者48例(64.86%),抗SP100阳性16例(21.62%),抗GP210阳性15例(20.27%),抗SSA抗体阳性22例(29.73%),抗SSB抗体阳性9例(12.16%)。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的年龄、ALT、AST、GGT、TG以及补体C3、C4水平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肝硬化组的RPR、FIB-4、AAR值较非肝硬化组显着升高(P<0.05)。RPR、AAR和FIB-4诊断PBC肝硬化的AUC值分别为0.72、0.68和0.67。年龄联合RPR值诊断PBC肝硬化的AUC为0.74。结论PBC好发于中老年女性,黄疸和腹胀是PBC临床常见症状。干燥综合征是PBC最常合并的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ALT、AST、ALP和GGT在PBC患者中均可升高,以GGT升高最为显着。AMA和AMA-M2是PBC诊断的特异性指标。PBC患者可检出多种抗核抗体,以抗SSA抗体检出率最高。RPR对PBC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均优于APRI、GPR、AAR和FIB-4。RPR与年龄联合可以提高对PBC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唐梦怡[4](2021)在《瞬时弹性成像在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中的应用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讨论瞬时弹性成像在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了解汉族与维吾尔族患乙肝肝硬化后肝脏病变有无差异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住院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共228例,分为乙肝后肝硬化代偿组83人和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组145人。检测两组AST、ALT、ALB、T BIL、TBA、GGT、BMI等指标,进行LSM测定,比较各组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对LSM和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1)乙肝后肝硬化代偿组和失代偿组的LSM值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代偿组和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组下汉族的LSM值均较维吾尔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乙肝后肝硬化代偿组与失代偿组的性别、AST、GGT、ALT、TBIL、TBA、ALB、LSM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代偿组和失代偿组中的汉族与维吾尔族各项指标比较均显示性别、BMI差异明显(P<0.05),汉族患者的BMI显着低于维吾尔族。(3)LSM与AST、ALT、TBA、TBIL、GGT、BMI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T、ALT、TBIL可能是乙肝后肝硬化发生失代偿的危险因素,ALB可能为保护因素。(4)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LSM临界值为19.7k Pa,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 I(0.853-0.934)],敏感度为0.834,特异性为0.800;汉族中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LSM临界值为19.3k Pa,曲线下面积0.985[95%CI(0.871-0.956)],敏感度0.822,特异度0.889;维吾尔族中诊乙肝后断肝硬化失代偿LSM临界值为20.05k Pa,曲线下面积为0.898[95%CI(0.828-0.969)],敏感度0.816,特异度0.862。结论:瞬时弹性成像可有效地评估出乙肝后肝硬化硬度值,进而界定肝硬化分期,但需要注意肝功能对其的影响;汉族与维吾尔族的LSM可能存在差异,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杨悦[5](2021)在《肝豆扶木汤治疗Wilson病肝纤维化临床疗效及对TX-J小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研究目的临床部分采用Fibro Touch评价肝豆扶木汤(Gan Dou Fu Mu Decoction,GDFMD)联合西药综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肝纤维化疗效,为WD肝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及中药干预疗效提供依据。并结合动物实验研究,观察GDFMD对通过调控WD模型毒乳鼠(Toxic milk,TX-J)JNK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因子影响,进一步阐明GDFMD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为GDFMD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2方法2.1临床研究选取来自2019年09月至2020年09月期间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中心门诊及住院部的WD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嘱患者低铜饮食,对照组采用保肝排铜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GDFMD口服。分别于治疗后24周进行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前后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s,LSM)、肝功能(ALT、AST)、肝纤四项(HA、LN、PC-Ⅲ、C-IV)、中医证候积分、统一肝豆状核变性评分量表(Uniform Wil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WDRS)肝脏功能评分。2.2实验研究经基因鉴定后选取纯合型TX-J小鼠50只,另选取野生型TX-J小鼠10只为对照组,均为6月龄。分为将50只TX-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青霉胺组及GDFMD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按组别不同予以不同药物、剂量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灌胃4周。2.2.1观察GDFMD对TX-J小鼠血清学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LT、AST、HA、LN、MDA、SOD指标;HE、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组织病理学改变;2.2.2观察GDFMD对TX-J小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检测肝组织线粒体ROS含量、ATP含量以及MMP变化。2.2.3观察GDFMD对TX-J小鼠JNK通路及下游因子影响:采用Western Blot观察JNK、P-JNK、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3结果3.1临床部分:3.1.1临床疗效:GDFMD联合西药综合治疗比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好。3.1.2 LSM数值比较:治疗前两组LS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LSM数值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LSM数值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3.1.3血清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ALT、AST、HA、LN、PC-Ⅲ、C-I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LT、AST、HA、LN、PC-Ⅲ、C-IV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ALT、AST、HA、LN、C-IV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3.1.4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UWDRS肝脏功能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UWDRS肝脏功能评分(P<0.01)和中医证候积分(P<0.05)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3.1.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33%,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14%,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实验部分3.2.1各组TX-J小鼠血清ALT、AST、HA、LN对比:(1)与正常组比,模型组ALT、AST、HA、LN水平均升高(P<0.01)。(2)与模型组比较,PCA组以及GDFMD低、中、高剂量组ALT、AST、HA、LN水平均降低(P<0.01)。(3)与PCA组比较,GDFMD低剂量组ALT、AST水平(P<0.05)和HA、LN水平(P<0.01)均明显升高。(4)与GDFMD高剂量组比较,GDFMD低剂量组ALT水平(P<0.05)和AST、HA、LN水平(P<0.01)均升高;GDFMD中剂量组AST升高(P<0.01)。3.2.2各组TX-J小鼠血清SOD、MDA对比:(1)与正常组比,模型组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2)与模型组比,PCA组以及GDFMD低、中、高剂量组SOD含量均升高(P<0.01),GDFMD低剂量组(P<0.05),PCA组和GDFMD中、高剂量组MDA含量均下降(P<0.01)。(3)与PCA组比较,GDFMD低剂量组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4)与GDFMD高剂量组比较,GDFMD低剂量组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3.1.3各组TX-J小鼠肝组织线粒体ATP、ROS以及MMP对比:(1)与正常组比,模型组ROS含量升高,ATP含量、MMP下降(P<0.01);(2)与模型组比,GDFMD低剂量组ROS含量降低(P<0.05);GDFMD中、高剂量组和PCA组ROS含量下降,ATP含量、MMP变化升高(P<0.01);(3)与PCA组比,GDFMD低剂量组ROS含量升高,ATP含量、MMP降低(P<0.01);(4)与GDFMD高剂量比,GDFMD低剂量组ROS含量升高,ATP含量、MMP下降(P<0.01);GDFMD中剂量组ROS含量升高(P<0.05);PCA组ROS含量升高、MMP含量(P<0.01)和ATP含量(P<0.05)均下降。3.1.4各组TX-J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比较:镜下观察,正常组可见细胞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不清,有明显纤维组织沉积。与模型组比,GDFMD低剂量组组织病理学恢复不明显,而PCA组、以及GDFMD高、中剂量组纤维组织沉积不同程度减少,其中以GDFMD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3.1.5各组TX-J小鼠JNK、p-JNK、p-JNK/JNK表达水平:(1)与正常组比,模型组肝组织p-JNK、p-JNK/JNK表达上调(P<0.01)。(2)与模型组比较,PCA组以及GDFMD低、中、高剂量组p-JNK、p-JNK/JNK表达下调(P<0.01)。(3)与PCA组比,GDFMD低剂量组p-JNK、p-JNK/JNK表达水平上调(P<0.01)。(4)与GDFMD高剂量组比,GDFMD低剂量组p-JNK、p-JNK/JNK表达水平上调(P<0.01);GDFMD中剂量组JNK、p-JNK/JNK表达水平上调(P<0.05);PCA组JNK、p-JNK/JNK表达水平上调(P<0.05,P<0.01)3.1.6各组TX-J小鼠Caspase-3、Bcl-2、Bax表达水平:(1)与正常组比,模型组肝组织Caspase-3、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P<0.01)。(2)与模型组比较,PCA组以及GDFMD中、高剂量组Caspase-3、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P<0.01)。(3)与PCA组比,GDFMD低剂量组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P<0.05),Bax表达上调(P<0.01)。(4)与GDFMD高剂量组比,GDFMD低剂量组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P<0.05),Bax表达上调(P<0.01);青霉胺组Bax表达上调(P<0.01)。4结论(1)经过治疗后,GDFMD联合西药综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可以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LSM,改善肝功能、肝纤四项和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2)GDFMD能有效改善TX-J小鼠肝纤维化病理,降低ALT、AST、HA、LN、MDA含量,升高SOD活力,逆转WD肝纤维化;(3)GDFMD能降低ROS含量,升高ATP含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恢复受损线粒体功能,减轻氧化损伤;(4)GDFMD能下调JNK信号通路关键磷酸化蛋白水平以及Caspase-3、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

何丹青[6](2021)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在体实验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后随访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HBV感染后有30%的患者会出现肝损害导致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晚期出现失代偿性肝硬化。早期并准确评估HF程度,可以指导临床有效用药使HF甚至早期肝硬化逆转。因此,本研究第一部分旨在探讨超声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two-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rography,2D-SWE)以及实验室基于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wave-number domain attenuation coefficient,W-Ac)在体诊断HF分期的价值,并对二者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研究。探索W-Ac诊断HF的潜能。第二部分旨在探讨利用2D-SWE联合HF血清学指标在监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HBV相关肝病治疗的住院患者64例为HF组,且住院期间行肝脏穿刺活检,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龄22~69,平均年龄(42.10±11.58)岁。其中METAVIR病理学显示F1 23例,F2 16例,F3 15例,F410例,进一步分为F1+F2为肝纤维化组,F3+F4为肝硬化组。另选30例F0为正常对照组。于肝穿刺前先采用法国Surpersonic Imagine公司的Aixplorer型Shear Wave TM实时剪切波弹性超声诊断,选择SC6-1凸阵探头,中心频率为1~6 MHz,于肝包膜下缘1~2cm测量杨氏弹性模量值。同时使用VINNO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X4-12L线阵探头,中心频率为10MHz,成像深度6cm,焦点设在3cm处,能够输出所有患者的射频(post-beamforming radio frequency,PRF)数据。然后采集PRF数据;根据PRF数据采集点定位,超声检查后2小时内行肝脏穿刺活检。超声选择肝组织近场回声作为参考信号,以其远场肝脏为感兴趣区域,计算肝组织的W-Ac值。将2D-SWE测值及PRF数据W-Ac数值与肝组织活检METAVIR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两者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二者诊断效能。另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并接受恩替卡韦治疗CHB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为研究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5~69(43.10±11.48)岁,平均BMI(24.07±3.38)kg/m2。HBV相关肝病的病程6.8年(6~15年)。同时选取同期未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性别、年龄、BMI等相匹配的CHB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保肝和基础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恩替卡韦0.5 mg,1次/d,治疗48周为实验终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HF血清学指标及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变化,并分析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与HF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HF程度进展(F0-F4期),肝脏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随之升高。2.正常对照组的整体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均明显低于H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各组间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HF不同病理分期和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r=0.867,P<0.001;r=0.796,P<0.001)。4.2D-SWE诊断HF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AUC)为0.960,截断值为0.12253时,敏感性为0.806,特异性为0.930。W-Ac技术诊断HF的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890,截断值为0.12212时,敏感性为0.706,特异性为0.830。2D-SWE与W-Ac诊断HF的诊断效能比较,2D-SWE诊断HF的诊断效能高于W-Ac,且HF分期和杨氏弹性模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大于HF分期和W-Ac之间的相关性。5.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CHB48周后,两组肝功能,HF血清学指标及杨氏弹性模量值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两组间比较研究组HF血清学指标及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杨氏弹性模量值与HF血清学指标水平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50、0.48、0.38、0.51,P均<0.05)。结论:1.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诊断HF各组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2D-SWE技术可用于诊断HF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2.PRF是实验室在体实验的一种新方法,即波数域衰减系数测量法。W-Ac值诊断HF各组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在临床实践中,W-Ac具有在体无创诊断HF的诊断潜能。3.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均与HF的METAVIR病理分期有显着相关性,但是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诊断HF各组的诊断效能优于W-Ac。4.2D-SWE联合HF血清学指标在监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随访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周倩[7](2020)在《GPR无创模型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31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血小板比值(GPR)无创模型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完善肝活检312例CHB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收集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血小板(P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肝纤维化分期及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将患者分组。计算GPR、APRI和FIB-4等无创模型数值,分析GPR、APRI和FIB-4与各分组的肝纤维化、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探讨GPR无创模型在预测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并与APRI及FIB-4的诊断效能相比较。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12例CHB患者,其中男228例,女84例,平均年龄39.32±12.43岁。GPR、APRI、FIB-4与CHB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与TBil、AST、ALT、GGT呈正相关,与PLT计数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PR、APRI、FIB-4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BIL、AST、GGT、PLT与肝纤维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42、0.197、0.359、-0.201(P<0.05),表明 TBIL、AST、GGT 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PLT与肝纤维化呈负相关。而ALT与肝纤维化相关系数为0.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F0-1组:GPR、APRI、FIB-4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98、0.087、0.092;在 F2 组:GPR、APRI、FIB-4 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2、0.098、0.085;在 F3 组:GPR、APRI、FIB-4 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4、0.198、0.262;在 F4 组:GPR、APRI、FIB-4 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275、0.187、0.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 F0-1 组:GPR 的 AUC 值为 0.698,APRI 的 AUC 值为 0.532,FIB-4 的 AUC 值为 0.561。在 F2 组:GPR 的 AUC 值为 0.724,APRI的 AUC 值为 0.618,FIB-4 的 AUC 值为 0.632。在 F3 组:GPR 的 AUC值为 0.839,APRI 的 AUC 值为 0.713,FIB-4 的 AUC 值为 0.732。在F4 组:GPR 的 AUC 值为 0.843,APRI 的 AUC 值为 0.799,FIB-4 的AUC 值为 0.732。6.GPR在F0-1组、F2组、F3组、F4组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488、0.412、0.512、0.531。其中,F0-1组的相对应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58.3%,F2组灵敏度为62.3%,特异度为87.4%,F3组灵敏度为78.1%,特异度为90.2%。F4组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95.4%。7.当GPR与APRI并联(平行诊断实验)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 F0-1:88.9%、52.3%;F2:87.3%、41.2%;F3:84.2%、47.2%;F4:83.3%、56.3%。当GPR与APRI串联(系列诊断试验)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 F0-1:44.3%、87.1%;F2:53.8%、90.3%;F3:42.3%、94.2%;F4:63.4%、97.3%。当 GPR 与 FIB-4 并联(平行诊断实验)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F0-1:85.2%、41.7%;F2:88.4%、57.4%;F3:92.3%、58.5%;F4:94.4%、55.6%。当 GPR 与 FIB-4串联(系列诊断试验)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F0-1:41.5%、86.3%;F2:64.5%、94.3%;F3:72.4%、98.4%;F4:63.8%、97.4%。结论:1、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FIB-4、APRI、GPR单独应用时,在F2、F3、F4组GPR的AUC值高于FIB-4、APRI,GPR的诊断效能高于APRI、FIB-4。2、联合检测GPR和FIB-4或GPR和APRI可以提高CHB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李涛[8](2020)在《FibroTouch联合APRI评分、FIB-4、AP指数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 Touch)联合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评分)、基于4因子模型(FIB-4)以及年龄-血小板指数模型(Ap指数)对乙肝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选取吉首大学附属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019年就诊于感染病中心并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57例。所有患者根据肝脏活组织检查的病理结果分为S0-S1、S2-S3以及S4三组,它们分别表示无明显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和早期肝硬化组。收集入组患者血生化相关指标以及一般资料,再通过无创模型的数学公式计算出APRI评分、FIB-4、AP指数的具体数值,同时记录Fibro Touch检测的肝脏硬度测定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分析上述无创诊断模型(APRI评分、FIB-4、AP指数)以及Fibro Touch与肝脏活组织纤维化(S)不同分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并计算Fibro Touch以及三种无创诊断模型APRI评分、FIB-4、Ap指数与肝脏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无创指标联合对乙肝肝纤维化(S≥2)的早期预警价值。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最佳预测值、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1.一般资料:本回顾性研究经筛选后收集符合条件的病例157例,其中性别的频数以及构成比分别为男性75例(47.77%),女性82例(52.23%);年龄采用均值和标准差表示(42.33±10.49);患者病理纤维化结果S0(N=13,构成比8.28%)、S1(N=69,构成比43.95%)、S2(N=42,构成比26.75%)、S3(N=19,构成比12.10%)、S4(N=14,构成比8.92%);LSM、APRI评分、FIB-4、AP指数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分别为10.20(7.80~13.30)、0.52(0.36~0.82)、1.44(0.91~1.98)、5.00(3.00~6.00)。2.LSM以及APRI评分、FIB-4、AP指数在S0-S1组、S2-S3组和S4组CHB患者之间均存在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PRI评分、FIB-4、AP指数以及Fibro Touch四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活检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P<0.05),并且Fibro Touch最优,其Spearman相关系数(r)分别为0.397、0.377、0.269、0.662(P<0.05)。4.以肝脏病理结果将入组病例分为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0-S1)、肝纤维化组(S≥2),对四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方式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RI评分、FIB-4、AP指数以及Fibro Touch,对于早期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其比值比(OR)分别为3.122、1.961、1.276、1.173;以四种无创诊断方式为参数拟合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得到联合预警方程Logit(P)=-1.502+1.139×(APRI)+0.674×(FIB-4)+0.244×(AP指数)+0.160×(Fibro Touch)。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四种无创诊断方法联合检测对于肝纤维化(S≥2)的早期预测价值最大,并且Fibro Touch效能最优,APRI评分、FIB-4对于肝纤维化早期预测价值并无显着差异且均优于AP指数。四种无创诊断方法联合下的曲线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为0.871,约登指数为0.690,诊断临界值为0.45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10、0.780,95%置信区间0.817~0.926。结论:Fibro Touch联合APRI评分、FIB-4、AP指数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评估有较高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邓富平[9](2020)在《104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分析104例急慢性肝病肝脏病理结果,总结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非病毒性肝损伤及不明原因肝损伤诊治和慢性HBV携带状态抗病毒治疗时机选择的作用,并对比分析APRI、FIB-4无创血清学诊断模型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老年科/全科医学科、肝胆胰血管外科住院患者104例。(1)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52例:①38例非病毒性肝损伤及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在14-72岁;②慢性HBV感染者14例,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在37-62岁。(2)乙肝肝硬化肝移植患者,受体肝脏52例病理结果,男性44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在29-68岁。肝穿刺活检均由超声医学科同一医师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自动弹射式活检枪18G活检针在B超引导下单独完成,详细记录肝穿刺病理结果,结合病理诊断分析非病毒性肝损伤及不明显原因肝损伤患者的病因构成。分析14例肝穿刺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ALT水平是否与肝脏病理有某种相关性。将所有慢性HBV感染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两组,无肝硬化组(S1-S3)和肝硬化组(S4),分别计算出APRI、FIB-4的值,分析与乙肝肝纤维化的相关性,评价无创诊断模型APRI、FIB-4对乙肝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并绘制ROC曲线图。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8例非病毒性肝损伤及不明原因肝损伤患者,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者36例(94.7%)。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共17例(44.7%),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11例(28.8%);AIH-PBC重叠综合征4例(10.6%);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5.3%);药物性肝损伤7例(18.4%);酒精性肝病5例(13.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4例(10.6%);肝窦阻塞综合征2例(10.6%);Dubin-Johnson综合征1例(2.6%);病因仍未明确者2例(5.3%)。2、14例肝穿刺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根据ALT水平分为正常组10例和异常组4例,肝脏病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其中包括:4例 G1S3;4例 G2S1;4 例 G2S2;2例 G2S3。3、将66例慢性HBV感染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无肝硬化组(S1-S3)和肝硬化组(S4),两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纤维化程度患者的AST、PLT、ALB、APRI和FIB-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纤维化程度与AST、APRI、FIB-4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显着正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59、0.651、0.679。纤维化程度与ALT、PLT、ALB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显着负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28,-0.646、-0.548。纤维化程度与年龄无显着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101。(3)乙肝肝硬化组(S4)患者的AST、APRI、FIB-4水平高于无肝硬化组(S1-S3)患者,ALT、PLT、ALB水平低于无肝硬化组(S1-S3)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RI、FIB-4对乙肝肝硬化组(S4)有显着诊断价值(P<0.05),AUC分别为0.966(95%CI,0.888-0.995)、0.981(95%CI,0.913-0.999)。APRI 和 FIB-4 的诊断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APRI阈值为0.82时,诊断乙肝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90.38、92.31、97.93、70.62、90.91%;当FIB-4阈值为0.98时,诊断乙肝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准确度分别为 96.15、100.00、100.00、87.56、96.97%。[结论]1、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对非病毒性肝损伤及不明原因肝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94.7%)。2、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在非病毒性肝损伤及不明原因肝损伤占有较高比例。3、ALT水平并不能完全反应肝脏组织学改变。4、肝穿刺活检可以弥补对ALT持续正常的HBV-DNA 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5、APRI、FIB-4血清学无创诊断模型在慢乙肝肝硬化诊断中的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和阳性预测价值均较高,有一定诊断意义。

黄香华[10](2020)在《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对乙肝肝硬化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近年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人群数量庞大,肝硬化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进展为肝癌,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早期诊断是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及减少不良预后发生的关键。目前,肝硬度检测以其新型无创影像学诊断设备为基础,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取患者的肝脏硬度信息,另外,肝纤四项检测亦可初步判定肝脏纤维化的情况。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住院的105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肝硬度值和肝纤四项值及传统超声表现和诊断情况)等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分别比较传统超声、单项肝硬度检测、单项肝纤四项与肝硬度联合肝纤四项检测的诊断效率,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肝硬度检测诊断率:10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硬度3.4-75.0kPa,平均LSM(51.53±19.4)kPa;(2)肝纤四项检测:乙肝肝硬化患者HA(266.72±71.42)ng/ml;LN(57.27±10.14)ng/ml;PCⅢ(75.94±17.03)ng/ml;CIV(75.94±17.03)ng/ml。;(3)传统超声诊断:10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经传统超声诊断共检出58例肝硬化,检出率55.24%;其中93例(88.57%)肝硬化患者肝脏切面形态欠规则;81例(77.14%)伴门静脉扩张;84例(80.00%)肝右叶扩张,78例(74.29%)肝左叶扩张;51例(48.57%)超声图像可见肝包膜不光滑;53例(50.48%)超声图像可见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49例(46.67%)超声图像显示肝实质回声欠均匀。(4)诊断效率比较: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检测的诊断效率明显高于传统超声、单项肝硬度检测与单项肝纤四项检查,且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达显着差异(P<0.05)。结论:传统超声检查、肝硬度检测与肝纤四项检测均可为乙肝肝硬化的鉴别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三者之间检测效率不一,但总体诊断效率未达明显差异性。与以上三种检测方式相对比,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检测用于诊断肝炎后肝硬化及评估严重程度的临床效能更佳。

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检查对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检查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藿枳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病例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2.4 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情况
    2 经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对比情况
        2.1 疗程3月时、疗程6月时两组ALT和 AST变化情况
        2.2 疗程3月时、6月时两组病毒学变化情况
        2.3 治疗前、疗程6月时两组肝纤维化变化情况
        2.4 疗程6月时、12月时两组肝纤维化变化情况
        2.5 疗程3月时、6月时、12月时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2.6 疗程3月时、6月时、12月时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变化情况
        2.7 安全性评价
讨论和分析
    1 传统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治则治法
    2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认识
        2.1 肝纤维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
        2.3 慢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现状
    3 藿枳汤加味方的来源及组方依据
        3.1 组方来源
        3.2 组方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血清学检查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一 血清学诊断模型诊断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2. 研究二 CHI3L1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诊断价值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纤维化非侵入性检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特征及无创血清学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对照
附录 B 个人简历
附录 C 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 D 综述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4)瞬时弹性成像在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中的应用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调查资料收集
        1.5 采样及实验室检测
    2.统计学方法
    3.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瞬时弹性成像在乙肝后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肝豆扶木汤治疗Wilson病肝纤维化临床疗效及对TX-J小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肝豆扶木汤联合西药综合治疗Wilson病肝纤维化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2 统计学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二部分 肝豆扶木汤通过调控JNK信号通路改善TX-J小鼠肝纤维化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1 统一肝豆状核变性(UWDRS)评分量表
附录 2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个人简介
致谢

(6)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在体实验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后随访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HF评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患者血清学检查指标诊断HF
        2.2 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评估HF
        2.3 超声检查诊断HF
        2.4 组织声学参数测量技术
    3 研究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诊断HF分期应用价值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检查方法
        2.3 病理学评估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对照组和HF组杨氏弹性模量织及W-Ac参数值比较
        3.3 正常对照组和HF各组之间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参数值比较
        3.4 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参数值与各组METAVIR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分析及ROC曲线
        3.5 2D-SWE与 W-Ac诊断HF的诊断效能比较
    4 讨论
        4.1 2D-SWE技术及W-Ac技术诊断HF的理论基础
        4.2 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说明
        4.3 各组杨氏弹性模量值比较分析
        4.4 各组W-Ac值比较分析
        4.5 杨氏弹性模量值和W-Ac与 METAVIR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及其诊断效能分析
        4.6 W-Ac及2D-SWE诊断HF的效能比较
        4.7 W-Ac方法的优缺点
    5 结论
        5.1 全文研究总结
        5.2 论文创新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2D-SWE评价恩替卡韦治疗CHB疗效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治疗方法
        2.3 血清学指标监测方法
        2.4 2D-SWE监测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3.3 对照组和研究组杨氏弹性模量值比较
        3.4 杨氏弹性模量值与HF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血清学指标及2-SWE随访EVT治疗后效果的理论基础
        4.2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4.3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学及组织学比较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影像学检查在评估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GPR无创模型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入选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临床资料收集
        2.2.2 肝活检
        2.2.3 肝脏组织病理学诊断
        2.2.4 计算公式
    2.3 研究内容
    2.4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GPR、APRI、FIB-4 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3.2 GPR、APRI、FIB-4 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3.3 临床单一指标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
    3.4 GPR、APRI、FIB-4 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3.5 GPR、APRI、FIB-4 诊断的ROC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8)FibroTouch联合APRI评分、FIB-4、AP指数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不同纤维化分期之间APRI评分、FIB-4、AP指数及LSM差异比较
    2.3 APRI评分、FIB-4、AP指数及LSM与肝脏组织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4 Fibro Touch联合APRI评分、FIB-4、AP指数对肝纤维化的预警价值
3.讨论
4.结论
5.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现况分析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104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APRI、 FIB-4、 GPR、 RPR、 YKL-40、 GP73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对乙肝肝硬化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实验方法
    2.3 评价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肝硬度检测结果
    3.3 肝纤四项检测结果
    3.4 超声检测结果
    3.5 乙肝肝硬化的诊断率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硬度检测及肝纤四项检测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检查对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藿枳汤加味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D]. 郑春榕.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血清学检查在HBV相关性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闫馨予.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特征及无创血清学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D]. 刘新新.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4]瞬时弹性成像在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中的应用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D]. 唐梦怡.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肝豆扶木汤治疗Wilson病肝纤维化临床疗效及对TX-J小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D]. 杨悦.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在体实验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后随访的应用研究[D]. 何丹青.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GPR无创模型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价值[D]. 周倩.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FibroTouch联合APRI评分、FIB-4、AP指数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评估价值[D]. 李涛. 吉首大学, 2020(02)
  • [9]104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的临床分析[D]. 邓富平.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肝硬度检测联合肝纤四项对乙肝肝硬化诊断价值研究[D]. 黄香华. 长江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检查的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