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回缩外展夹板治疗Bennett骨折60例临床观察

皮肤回缩外展夹板治疗Bennett骨折60例临床观察

一、皮牵外展夹板固定治疗本奈氏骨折60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巩固[1](2018)在《基于筋骨辨证的肩周炎局部与对侧下肢筋结点表面肌电关联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运用积分肌电值观察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周围局部筋结点与对侧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处的筋结点在部位上的相关性,探讨肩周炎局部和对侧下肢表面肌电的关联性,验证筋骨辨证理论对治疗疼痛损伤疾病的指导作用。材料与方法:受试者共60例经触诊对侧下肢筋结点后分为:髋关节组、膝关节组、踝关节组,应用表面肌电仪分别测试三组受试者未经针刺前受试者肩关节周围胸大肌、三角肌、冈上肌的积分肌电(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原始数值并记录。髋关节组在针刺高频筋结点后,旋转身体50次,静止5min,重复之前的运动,在20min时再次应用表面肌电仪对受试者相应时间段内患侧肩关节自主活动后(后背上抬、外展、搭肩)胸大肌、三角肌、冈上肌高频筋结点的IEMG数值并与针刺前比较;膝关节组、踝关节组方法同髋关节组。结果:1、肩周部高频筋结点为:中府次出现57次,占95%;肩髃次出现57次,占95%;肩髎次出现54次,占90%;秉风次出现50次,占83.3%。2、对侧髋关节组高频筋结点为:环跳次出现58次,占96.7%;髀枢上出现56次,占93.3%;秩边次出现53次,占88.3%;膝关节组高频筋结点为:阳陵次出现47次,占78.3%;合阳次出现42次,占70.0%;曲泉次出现38次,占63.3%;踝关节组高频筋结点为:承山次出现35次,占58.3%;太溪次出现32次,占53.3%;解溪次出现28次,占46.7%。3、三个试验组组内针刺前后表面肌电值对比采用组内配对t检验,其结果为:髋关节组t胸大肌=7.889,P<0.05;t三角肌=9.380,P<0.05;t冈上肌=7.159,P<0.05。膝关节组t胸大肌=9.459,P<0.05;t三角肌=7.451,P<0.05;t冈上肌=8.849,P<0.05。踝关节组t胸大肌=4.483,P<0.05;t三角肌=8.553,P<0.05;t冈上肌=4.876,P<0.05。经配对t检验,三组组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4、三个试验组组间针刺前后表面肌电值对比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为:针刺前胸大肌组间比较F胸大肌=0.061,P胸大肌=0.941>0.05,无显着性差异。针刺后胸大肌组间比较F胸大肌=12.624,P胸大肌=0.000<0.05,有显着性差异。针刺前三角肌组间比较F三角肌=2.304,P三角肌=0.109>0.05,无显着性差异。针刺后三角肌组间比较F三角肌=36.772,P三角肌=0.000<0.05,有显着性差异。针刺前冈上肌组间比较F冈上肌=0.032,P冈上肌=0.968>0.05,无显着性差异。针刺后冈上肌组间比较F冈上肌=10.970,P冈上肌=0.000<0.05,有显着性差异。应用LSD法(最小显着性差异法)进行组间方差分析,在针刺各组髋关节与膝、踝关节多重比较后,髋关节组在三角肌针刺前后输出结果差异最为显着,故认为针刺对侧髋关节组的筋结点对改善肩周活动最为明显。结论:1、集中在三角肌上的条索及结节产生的阳性筋结点最易造成肩周炎患者功能活动障碍;2、集中在对侧髋关节周围的筋结点与肩周局部筋结点更具有协同相关性;3、筋骨辨证体系下功能端到功能端对称性的思考方法对临床疼痛损伤疾病诊疗提供思路;4、筋骨辨证体系下的结构针法对治疗疼痛损伤类疾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5、表面肌电对监测肌肉运动功能状态具有临床推广的必要性。

周清[2](2016)在《手法复位结合本奈氏骨折复位器经皮穿针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本奈氏骨折复位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开放性试验,选取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14年03月至2015年10月骨手显微外科收治的Bennett骨折患者62例,在病人就诊后向其详细解释Bennett骨折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病人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本奈氏骨折复位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术前、术后给予所有患者相同的处理方法。收集两组患者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第1天及拔针后第1天骨折复位质量、拔针后第1天拇指桡侧外展、掌侧外展活动度数据,然后分别对两组病例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或秩和检验。结果:共收集纳入病例62例,其中有1例自动出院、1例在研究期间拒绝配合治疗方案,经临床医生反复解释无效退出课题研究,共脱落2例,实际完成病例6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受伤部位、受伤至手术时间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具有组间可比性;两组病例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方面,存在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骨折复位质量评价:术后第1天与拔针后第1天腕掌关节面骨折复位质量,两组数据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拇指活动度评价:拔针后第1天拇指桡侧外展、掌侧外展活动度,两组数据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本奈氏骨折复位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住院费用低、关节功能恢复好、骨折复位质量高及复位再丢失少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魏国强,欧建锋,吴卓,黄杰文,黎建锋[3](2003)在《皮牵外展夹板固定治疗本奈氏骨折60例临床观察》文中指出

二、皮牵外展夹板固定治疗本奈氏骨折60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牵外展夹板固定治疗本奈氏骨折6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筋骨辨证的肩周炎局部与对侧下肢筋结点表面肌电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知情同意书
致谢

(2)手法复位结合本奈氏骨折复位器经皮穿针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分型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终止标准
        1.7 剔除与脱落标准
        1.8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1.9 分组标准
    2. 治疗方法及评价
        2.1 手术治疗
        2.2 术后处理
        2.3 观察指标
        2.4 随访及数据记录
        2.5 疗效评定指标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纳入病例完成情况
        4.2 一般资料分析
        4.3 治疗结果分析
第二章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发生复位再丢失的原因
        2.1 解剖因素
        2.2 其他因素
    3. 有关本研究的分析
        3.1 闭合穿针术的优势
        3.2 本奈氏骨折复位器的优点
        3.3 赤木洗剂的组成及功效
        3.4 试验结果
        3.5 安全性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典型病例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3)皮牵外展夹板固定治疗本奈氏骨折6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治疗效果
4 讨 论

四、皮牵外展夹板固定治疗本奈氏骨折60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筋骨辨证的肩周炎局部与对侧下肢筋结点表面肌电关联性研究[D]. 巩固.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2]手法复位结合本奈氏骨折复位器经皮穿针治疗Bennett骨折的临床研究[D]. 周清.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6(02)
  • [3]皮牵外展夹板固定治疗本奈氏骨折60例临床观察[J]. 魏国强,欧建锋,吴卓,黄杰文,黎建锋. 中医正骨, 2003(12)

标签:;  ;  ;  ;  ;  

皮肤回缩外展夹板治疗Bennett骨折60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