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癌栓治疗肝癌的探讨

门静脉癌栓治疗肝癌的探讨

一、肝癌伴门脉癌栓治疗方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钟雪晶[1](2021)在《N-聚糖、AFP与DCP联合检测在乙肝相关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清N-聚糖、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与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prothrombin,DC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乙肝相关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内科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85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2例;早期肝癌患者2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22例;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法、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中N-聚糖、AFP与DCP的表达水平,分析3种血清标志物在上述各组间表达水平的差异,同时根据肝癌的不同荷瘤状态,分别分析上述3种血清标志物在单发和多发肝癌患者、单发肝癌病灶大小不同患者、合并门脉癌栓肝癌及肝硬化并发肝癌等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应用ROC曲线研究3种血清标志物单独和联合检测在乙肝相关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N-聚糖、AFP与DCP在早期、中晚期肝癌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肝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中3者的表达水平(P<0.05)。2.在肝癌不同荷瘤状态下,多发肝癌组血清N-聚糖、AFP与DCP等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单发肝癌组(P<0.05),单发肝癌组随着肿瘤直径增大表达水平随之升高,具有显着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3(P<0.01),0.676(P<0.01),0.550(P<0.05);伴有门脉癌栓患者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门脉癌栓组(P<0.01);肝硬化与非肝硬化并发肝癌组组间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N-聚糖、AFP及DCP血清标志物单独和联合检测在乙肝相关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作对照绘制ROC曲线,N-聚糖、AFP及DCP诊断早期乙肝相关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0.724、0.962,对应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985、18.825ng/m L、31.625m AU/m L,临界值下,N-聚糖、AFP、DCP、三者并联及三者串联诊断早期乙肝相关性肝癌的灵敏度分别为0.957、0.696、0.957、1.000、0.652,特异度分别为0.950、0.800、0.925、0.725、1.000,阳性预测率分别为0.917、0.667、0.880、0.676、1.000,阴性预测率分别为0.974、0.821、0.974、1.000、0.833。(2)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作对照绘制ROC曲线,N-聚糖、AFP及DCP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0、0.819、0.977,对应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985、20.950ng/m L、31.625m AU/m L,临界值下N-聚糖、AFP及DCP、三者并联及三者串联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灵敏度分别为0.956、0.822、0.956、1.000、0.756,特异度分别为0.950、0.825、0.925、0.725、1.000,阳性预测率分别为0.956、0.841、0.935、0.804、1.000,阴性预测率分别为0.950、0.805、0.949、1.000、0.784。结论:1.N-聚糖、AFP与DCP等表达的分布情况,在早期、中晚期肝癌组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肝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揭示了肝癌患病不同阶段上述标志物的变化过程,为阐明肝癌发生发展的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N-聚糖对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AFP,与DCP比较没有差异。表明N-聚糖在肝癌,尤其是AFP低表达患者的早期筛查、诊断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N-聚糖与AFP及DCP联合应用,能显着提升乙肝相关肝癌的早期诊断效率,尤其是慢性乙肝进展至肝硬化时,联合检测筛查早期肝细胞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明显优于单独检测,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张学贤,万程,赵卫,杨凯,冯超凡,熊峰[2](2021)在《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肝癌伴门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肝细胞癌伴门脉癌栓(PVT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肝癌伴PVT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组(n=35)和DEB-TACE组(n=35),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术后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通过增强CT或MRI观察术后癌栓的变化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与阿帕替尼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术后1、3和6个月ORR分别为91%、66%、51%, DCR分别为94%、91%、80%;DEB-TACE组术后1、3和6个月ORR分别为85%、37%、26%, DCR分别为91%、66%、54%;联合组与DEB-TACA组术后1个月ORR、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ORR、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1个月癌栓消退率为49%,DEB-TACE组为23%,联合组显着高于DEB-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mPFS为9个月(95%CI:7.712~10.288),DEBTACE组为6个月(95%CI:4.952~7.048),联合组mOS为18个月(95%CI:14.365~21.635),DEB-TACE组为13个月(95%CI:11.541~14.459),联合组与DEB-TACE组相比,mPFS、mO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出现5例Ⅲ级不良反应,经药物剂量减量或对症处理后好转,其余均为Ⅰ、Ⅱ级不良反应。结论 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颜克松[3](2020)在《TACE联合125I粒子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脉癌栓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电子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筛选与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PVTT患者相关的文献,并检索了相关文献中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两名研究人员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资料,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或改良的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应用Stata 12.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了12篇文献,共1057例HCC伴PVTT患者。其中,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组(试验组)466例,单纯TACE治疗组(对照组)591例。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提高患者的6个月生存率(OR=4.23,95%CI:[3.19,5.62],P<0.001)、1年生存率(OR=4.75,95%CI:[3.49,6.46],P<0.001)、2年生存率(OR=11.12,95%CI:[2.45,50.55],P=0.002)。试验组的PVTT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OR=5.65,95%CI:[3.16,10.11],P=0.002)、肝内肿瘤的ORR(OR=1.73,95%CI:[1.22,2.46],P=0.002)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行TACE治疗的平均次数要多于对照组(WMD=0.52,95%CI:[0.32,0.73],P<0.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09,95%CI:[0.03,0.2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常见不良反应(如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肝功能异常等)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HCC合并PVTT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肝内肿瘤与PVTT的ORR。

卢冬彦[4](2019)在《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相关》文中认为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居中国恶性肿瘤的第2位。而肝癌合并门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者易发生肝内及远处转移,是预后不良的标志。因此,了解门脉癌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对于肝癌的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门脉癌栓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探讨门脉癌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试图为门脉癌栓的早期诊断和合理

李梦阁,赵亚林,刘晓利,党志博,杨志云[5](2019)在《HBV相关HPC伴PVTT患者癌栓仅侵犯分支微创治疗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比较HBV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HPC)伴门脉癌栓(PVTT)患者1年内发生死亡组与未发生死亡组的临床检测指标及影响学显示的癌栓所处部位,观察癌栓所处部位的不同对1年生存率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确诊为HBV相关HPC伴PVTT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91例,随访患者自确诊后一年内是否存活及存活时间,采集患者临床信息,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多因素回归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微创治疗及癌栓部位对HBV相关HPC癌伴PVTT的一年的生存率均有影响(P=0.003&P=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微创治疗与癌栓部位存在交互作用,P=0.001 HR=1.086,95%CI(1.034,1.141)。采用不同的微创治疗对癌栓部位仅侵犯分支的HBV相关HPC伴PVTT的患者的1年内的生存有影响,其中采用射频联合TACE治疗效果最佳。不同的微创治疗对癌栓部位仅侵犯主干和侵犯分支+主干的患者的1年生存没有影响。结论癌栓仅侵犯分支的HBV相关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是采用微创治疗的优势人群,且联合应用射频和TACE效果优于单独单独应用射频、TACE。

徐梦,陈冲,魏巍[6](2018)在《肝移植患者术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移植是目前临床用于严重肝脏疾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术后免疫抑制剂及有创操作应用,使得伴随而来的术后感染亦非常常见,其中真菌感染的比率占到7%~42%,且由侵袭性念珠菌、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死亡率分别可达71%和74%~92%[1-2]。最新的一项关于肝移植后存活率的临床分析中显示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影响移植后患者存活的风险因素(OR=5.14,P<0.001)[3]。这使得活体肝移植手术的成功

钱后福,马茂源,蒋桂珠,朱军,蔡小健[7](2018)在《肝癌门静脉侵犯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文中提出根据肝癌门脉静脉受侵犯部位的不同,可将癌栓进行分型,通过不同的诊断方式进行诊断,从而确定相关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本文对于肝癌门脉侵犯的概述和相关机制进行了探讨,对肝癌门脉侵犯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一、肝癌门脉侵犯的概述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因素有关,与门脉高压关系密切。约有80%原发性肝癌

童芳,黄玉荣,杨晨芳,郭楠,胡铁锋,曲宝林[8](2018)在《肝癌伴门脉癌栓射波刀金标植入术联合氟尿嘧啶植入与护理干预》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氟尿嘧啶植入与护理干预在预防、降低肝癌伴门脉癌栓金标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在CT引导下行射波刀治疗前肿瘤靶区金标植入术,术后57 d开始射波刀治疗,术中证实金标植入定位准确,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术后3 d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金标植入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与术后护理干预,30例患者中发生低热1例,疼痛1例,低血压、低血糖晕厥1例,均未经处理或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提出金标植入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讲解射波刀治疗的优势及金标植入的意义,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疼痛、穿刺部位出血等的护理,是金标植入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崔鹏,杜小丽,周瀚,刘庆文,郭赟,吴春苗,刘西平[9](2018)在《TACE治疗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的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HCC)伴门脉癌栓(PVTT)患者的潜在预后因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间临床资料完整、HCC伴PVTT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对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检验进行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因子。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期。结果 46例患者6、12、18和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1.2%、28.9%、23.4%和10.2%,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根据m RECIST标准完全缓解者1例(2.1%),部分缓解者11例(23.9%),稳定者16例(34.8%),进展者18例(39.2%)。在多因素分析中,影响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为局部肿瘤反应、腹水、胆碱酯酶、动静脉瘘。结论影响HCC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子为局部肿瘤反应、腹水、胆碱酯酶、动静脉瘘。

詹泽锋,洪建文,林健群,杨熙,黄鑫[10](2017)在《我国肝细胞癌巴塞罗那分期中晚期病人精确临床分期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巴塞罗那(BCLC)分期中晚期(B期、C期)肝细胞癌病人更精确的亚分期方法。方法:854例中晚期肝细胞癌病人纳入研究,其中BCLC分期B期429例,BCLC分期C期425例。比较总生存率、相关的危险因素,据此进行亚分期。结果:BCLC分期B期分为B1期(肿瘤直径≤5 cm,Child-Pugh A或B级)、B2期(肿瘤直径>5 cm,Child-Pugh A级)、B3期(肿瘤直径>5cm,Child-Pugh B级);BCLC分期C期分为C1期(不伴门脉癌栓,不伴肝外转移)、C2期(仅伴门脉癌栓,或仅伴肝外转移)、C3期(同时伴门脉癌栓和肝外转移)。BCLC分期B期病人肿瘤直径≤5 cm时,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不影响预后;B3期的1年生存率和C1期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的BCLC分期对于中晚期肝癌病人预后的预测精确性还不够,对其进行亚分期对病人的预后预测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大帮助。

二、肝癌伴门脉癌栓治疗方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癌伴门脉癌栓治疗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N-聚糖、AFP与DCP联合检测在乙肝相关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综述
        1.2.1 HCC的诊断方法
        1.2.2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及意义
        1.2.3 小结
第2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检测试剂及仪器
    2.3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N-聚糖、AFP 与 DCP 在不同组别中的表达情况
    3.3 N-聚糖、AFP 与 DCP 在肝癌不同荷瘤状态下表达情况
        3.3.1 N-聚糖、AFP与 DCP在单发及多发肝癌组的表达情况比较
        3.3.2 N-聚糖、AFP 及 DCP 表达水平与单发肝癌直径大小的相关性分析
        3.3.3 N-聚糖、AFP与 DCP在伴门脉癌栓肝癌组和不伴门脉癌栓肝癌组的表达情况
        3.3.4 N-聚糖、AFP与 DCP在非肝硬化并发肝癌和肝硬化并发肝癌组表达情况
    3.4 N-聚糖、AFP 及 DCP 血清标志物单独和联合检测在乙肝相关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3.4.1 N-聚糖、AFP 及 DCP 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肝癌的效率评价与 ROC曲线分析
        3.4.2 N-聚糖、AFP 及 DCP 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效率评价与 ROC 曲线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肝癌伴门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患者资料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Calli Spheres DEB-TACE
        1.2.2 阿帕替尼应用
        1.2.3 随访
        1.2.4 疗效评估
        1.2.4. 1 病灶控制情况:
        1.2.4. 2 PFS和OS: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2.2 近期疗效
        2.2.1 病灶控制情况
        2.2.2 术后1个月癌栓变化情况
    2.3 生存时间
    2.4 与阿帕替尼相关不良反应
3 讨论

(3)TACE联合125I粒子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脉癌栓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纳入标准
    2 文献排除标准
    3 检索方法
    4 文献筛选
    5 数据提取
    6 质量评价
    7 统计分析
结果
    1 文献的检索结果
    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与偏倚风险
    4 Meta分析结果
        4.1 生存率
        4.2 肿瘤客观缓解率
        4.3 TACE次数
        4.4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4.5 死亡原因
    5 敏感性分析
    6 发表偏倚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细胞癌合并门脉癌栓行TACE联合放射治疗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相关(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收集临床资料:
        1.2.2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标本: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单因素分析:
        2.1.1 血清AFP水平:
        2.1.2 血清CEA水平:
        2.1.3 血清CA199水平:
        2.1.4 大体形态分型:
    2.2 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5)HBV相关HPC伴PVTT患者癌栓仅侵犯分支微创治疗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排标准
    1.3 研究内容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HBV相关HPC伴PVTT患者1年内死亡者与未死亡者基线特征比较
        2.1.1 人口学特征及生化指标比较
        2.1.2 影像学特征比较结果
        2.1.3 微创治疗方法的比较结果
    2.2 影响HBV相关HPC伴PVTT患者1年死亡的多因素分析
    2.3 癌栓侵犯不同部位的患者的生存曲线
    2.4 不同微创治疗方法患者的生存曲线
    2.5 癌栓部位对微创治疗的效果的影响
3 讨论

(6)肝移植患者术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肝移植术后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二、肝移植术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
三、肝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
四、肝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
    (一) 肝移植术后抗侵袭性真菌药物的选择及治疗原则
    (二) 肝移植术后预防性抗真菌药物应用的必要性
五、小结

(7)肝癌门静脉侵犯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肝癌门脉侵犯的概述
二、肝癌门脉侵犯的相关机制
三、肝癌门脉侵犯的诊断
四、治疗
    (一) 肝癌门脉侵犯的治疗
    (二) 病灶切除术
    (三) 分子靶向治疗及系统化疗
    (四) 放射治疗
    (五) 介入治疗

(8)肝癌伴门脉癌栓射波刀金标植入术联合氟尿嘧啶植入与护理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仪器与材料
    1.4 治疗方法
    1.5 护理干预方法
        1.5.1 穿刺前护理干预
        1.5.2 穿刺中护理干预
        1.5.3 穿刺后护理干预
2 结果
3 讨论

(9)TACE治疗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的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取
    1.2 方法
        1.2.1 TACE技术
        1.2.2 疗效评价的方法与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生存分析
    2.3 Log-Rank分析
3 讨论

(10)我国肝细胞癌巴塞罗那分期中晚期病人精确临床分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B期组、C期组基本临床特征
    2.2 B、C期组病人生存的危险因素分析
    2.3 BCLC分期B期、C期的亚分期的确立
3 讨论

四、肝癌伴门脉癌栓治疗方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N-聚糖、AFP与DCP联合检测在乙肝相关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钟雪晶. 吉林大学, 2021(01)
  • [2]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肝癌伴门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 张学贤,万程,赵卫,杨凯,冯超凡,熊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1(03)
  • [3]TACE联合125I粒子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脉癌栓疗效的Meta分析[D]. 颜克松.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4]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相关[J]. 卢冬彦.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9(09)
  • [5]HBV相关HPC伴PVTT患者癌栓仅侵犯分支微创治疗的分析[J]. 李梦阁,赵亚林,刘晓利,党志博,杨志云. 实用癌症杂志, 2019(01)
  • [6]肝移植患者术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进展[J]. 徐梦,陈冲,魏巍. 肝脏, 2018(12)
  • [7]肝癌门静脉侵犯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 钱后福,马茂源,蒋桂珠,朱军,蔡小健. 肝脏, 2018(12)
  • [8]肝癌伴门脉癌栓射波刀金标植入术联合氟尿嘧啶植入与护理干预[J]. 童芳,黄玉荣,杨晨芳,郭楠,胡铁锋,曲宝林. 中国医学装备, 2018(04)
  • [9]TACE治疗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的预后分析[J]. 崔鹏,杜小丽,周瀚,刘庆文,郭赟,吴春苗,刘西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8(03)
  • [10]我国肝细胞癌巴塞罗那分期中晚期病人精确临床分期方法研究[J]. 詹泽锋,洪建文,林健群,杨熙,黄鑫.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08)

标签:;  ;  ;  ;  ;  

门静脉癌栓治疗肝癌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