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中羟基红花黄A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中羟基红花黄A含量

一、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洁[1](2020)在《八味冠心宁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及其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八味冠心宁胶囊是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二人民医院的自制制剂,处方中含红花、瓜蒌、沉香、川芎、降香、丹参、赤芍和三七八味中药。具有宽胸理气,活血祛瘀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胸痹之气滞血瘀,胸阳痹阻型,即通常所说的冠心病。自2004年审批并开始销售以来,疗效确切,在当地拥有很好的市场。相对与普通药物,医院自制制剂虽然市场较小,使用范围有限,但由于其价格适中,新农合医保报销比例较高,中药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以及使用方便等特点,使得其在当地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与销售良好的药品相比,现有的医院制剂标准都是上世纪所制定,方法简单、项目相对较少,不足以满足现阶段国家提倡的对药品质量严格控制的现状。为提高现有八味冠心宁胶囊质量标准的水平,本课题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考察对象,拟采用现阶段技术较为成熟、运用较为广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八味冠心宁胶囊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该药品的质量加以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药的的部分药理作用进行了考察。目的本研究对八味冠心宁胶囊重要组成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成分含量的方法,从而对该药品的质量进行控制。此外,通过测定SD大鼠用药前后血清总胆固醇的变化,探讨了该药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方法1.分别从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三方面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2.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味冠心宁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1)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确定检测波长;(2)通过对不同提取溶剂、提取方法、提取时间的正交试验考察,确定最优的样品处理方法;(3)分别从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方面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考察。3.探讨八味冠心宁胶囊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1)建立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单色苦味酸溶液对大鼠进行染色编号。正常饲料喂养3天后尾静脉采血0.5ml置于肝素化离心管中,2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高铁-醋酸-硫酸显色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含量。第四天开始每天下午6点给予胆固醇高脂饲料喂养持续喂养一周后同法测定血清TC值,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2)给药:对照组大鼠给予正常高脂饲料;其余三组用少量鼠饲料蘸取八位冠心宁胶囊内容物进行投喂(低、中、高三组饲料中分别混合八味冠心宁胶囊内容物0.6 g、1.2 g和1.8 g),用少量鼠饲料蘸取八味冠心宁胶囊内容物进行投喂,确保每只大鼠摄取定量药物后放回笼中自由饮食。(3)采血:分别于给药后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第15天在给药前尾静脉采血1次,分离血清,测定其TC值,结果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该条件下理论塔板数大于3000,分离度大于1.5,符合药典对该项目的系统性试验要求。精密度考察中6次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峰面积平均值为2922268,RSD为0.55%,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考察中,6份样品保留时间的平均值为8.984,RSD为0.22%,重复性良好。稳定性考察中,计算7个时间点样品保留时间的平均值为8.991,RSD为0.46%;峰面积的平均值为2914772,RSD为0.30%,表明该方法在24 h内测定结果稳定。2.建立新的八味冠心宁胶囊含量测定方法:(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Thermo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v/v),检测波长:403 nm,柱温:30℃,流速:1.00 ml/min,紫外检测器。(2)样品处理方法:选择25%的甲醇溶液作为溶剂,超声处理30 min作为样品提取方法。(3)方法学考察:对建立的高效液相方法,结果显示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2625~0.420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9)。精密度考察计算6次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峰面积平均值为823.7,相对标准偏差为0.47%,精密度良好。重复性考察中,6份样品含量的平均值为0.4371mg/g,RSD为0.58%,重复性良好。稳定性考察中,计算7个时间点样品峰面积的平均值为833.7,RSD为1.2%,表明该样品在24 h内测定,结果稳定。计算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78%,RSD为0.59%,该方法回收率良好。3.八味冠心宁胶囊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1)高脂饲料喂养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升高,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t=-33.415,P=0.000,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建模成功。(2)4组SD大鼠15天前后6个时点血清中TC值变化的多变量检验结果显示:6个时点的TC值有显着性差异,F=3.235,P=0.001<0.05,说明时点与组别交互效应显着。结论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可以为八味冠心宁胶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八味冠心宁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稳定性强,并且简便、准确、运用方便,可用于对八味冠心宁胶囊的质量进行控制。通过动物实验,可以发现八味冠心宁胶囊可明显降低SD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呈剂量依赖性。

张玲玲[2](2020)在《蒙药三臣丸中化学成分的初步鉴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蒙药三臣丸是传统的蒙成药儿科处方制剂,由牛黄、红花、天竺黄3味按照1:1:1等量组成,牛黄属于珍贵、稀缺药材,牛黄中所含主要药效成分为胆酸类成分,其具有刺激胆汁分泌,促进脂类的乳化和吸收的药理作用,其中胆酸类成分(胆酸、猪去氧胆酸)是发挥镇咳和祛痰作用的药效成分,中国药典2015版牛黄项下已经制定了胆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红花具有凉血,锁脉,调经,清肝,强身,止痛,消肿等药理作用,红花中主要药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而红花黄色素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羟基黄花黄色素A,中国药典2015版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作为红花药材中具代表性的活性成分制定了其含量测定方法。天竺黄作为一种特色蒙药,在蒙成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气喘、骨折、伤热、黄疸、肺刺痛、急性气管炎等症。目前为止,三臣丸中药效成分及其在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尚无系统研究,因此尚不明确产生三臣丸功效的具体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三臣丸具有治疗肺热咳嗽等症的疗效,我们选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对三臣丸中的药理活性成分进行检测,探讨三臣丸的入血成分对A549细胞的药理作用,并利用HPLC-MS/MS技术建立一个可同时定量分析大鼠血浆中多种成分的方法,应用于三臣丸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推测其可能的代谢途径。本研究从血浆药化-血浆药理-药代动力学研究三个方面阐明了三臣丸中可能的药效物质,以期为三臣丸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首先通过HPLC对三臣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再经过高分辨Q-Exactive检测器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化合物进行的一级全扫描及多级碎片扫描,获得化合物的一级分子离子峰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通过对比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的保留时间、一级质谱及二级碎片离子,结合此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共鉴定出三臣丸中的46种化学成分,其中红花中38种,牛黄中8种,以期为三臣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是基于血浆药理对三臣丸药效成分的研究,药物发挥药效作用的是其入血成分,基于课题组前期对三臣丸血清药化的初步研究,发现并指认出了三臣丸中6种原型活性入血成分,分别为胆酸、猪去氧胆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紫丁香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6种活性成分[1],且这6种成分均为文献报道的有明确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通过血浆药化-血浆药理结合的方式研究血浆中对A549细胞具有药理作用的成分,基于对6种成分在血浆中的5个不同时间点进行定量分析,含药血浆进行体外血浆药理实验,得出含药血浆具有抑制A549细胞增殖及参与A549细胞凋亡的药理作用,并具有量效关系;基于谱效关系,得出与A549细胞存活率的相关系数排序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猪去氧胆酸>脱水红花黄色素B>紫丁香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胆酸;与A549细胞内ROS含量的相关系数排序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猪去氧胆酸>紫丁香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山奈酚-3-O-芸香糖苷>胆酸。本研究的第三部分是对三臣丸中入血的6种活性成分进行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t1/2分别为4.05±2.82 h和3.85±1.69 h,Tmax分别为3.33±4.44 h和3.53±4.33 h,2个成分的结构相似,其药动学参数差异较小;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Cmax为1,400.48±1,57.10μg·L-1,AUC0-t为4,925.16±1,078.07μg/L*h,其Cmax、AUC0-t值明显高于其它的成分,在三臣丸中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而山奈酚-3-O-芸香糖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和紫丁香苷的AUC0-t和Cmax排序均为山奈酚-3-O-芸香糖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紫丁香苷,且与三臣丸中三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排序相同。三臣丸药动学结果表明,由于药物在体内的协同作用,6个活性成分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综上,基于对三臣丸中活性成分的鉴别及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HPLC-MS/MS技术对三臣丸中化学成分鉴定的基础上,从“血浆药理-药代动力学”二个方面阐明了三臣丸中可能的药效物质,获得三臣丸中具有A549细胞抑制作用的药效成分及其体内吸收代谢规律,以期为三臣丸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胡喜巧,杨文平,黄玲,梅沛沛,孟丽[3](2019)在《不同氮源对红花幼苗生长及营养成分影响》文中提出为了提高红花苗菜产量,探讨氮源与红花幼苗生长的关系,该研究以1-3、H-7和3-10红花株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砂培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铵态氮、硝态氮、生物有机肥、尿素、生物有机肥/铵态氮、生物有机肥/硝态氮、生物有机肥/尿素、铵态氮/硝态氮等9个处理对红花幼苗生物学性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硝酸盐、羟基红花黄色素A、黄酮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所有施氮处理红花幼苗的株高、单株鲜质量、食用部分质量和生物学产量均有提高,其中尿素处理红花幼苗的食用部分质量、单株鲜质量和生物学产量最高,比对照平均增加了34.16%、25.15%和35.63%,产出比均值达81.94,其次为生物有机肥/硝态氮处理,比对照平均增加27.59%、21.78%和29.81%,产出比均值达78.18。(2)与对照相比,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均降低了红花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尿素处理显着增加红花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生物有机肥/尿素处理的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仅低于尿素处理。(3)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处理,红花幼苗的硝酸盐含量增加幅度小于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单施,表明生物有机肥处理可降低红花幼苗的硝酸盐含量。(4)不同氮源对红花幼苗羟基红花黄色素A没有显着影响;与对照相比,仅生物有机肥/硝态氮处理的红花幼苗中黄酮略有增加,其他处理的黄酮含量均下降。研究表明,氮源为生物有机肥/硝态氮时,红花幼苗生物学产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黄酮含量相对较高,而硝酸盐含量相对较低,为红花苗菜生产最佳氮源。

刘新[4](2019)在《红花注射液质量标准研究及基于斑马鱼血栓模型的活性评价初探》文中认为中药注射液化学成分复杂、质量控制指标单一,不利于全面评价其质量,因此,完善质量控制指标是全面评价中药注射液质量的必由之路。红花注射液是由中药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制成的中药注射液,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脉管炎等症,属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目的:本文针对红花注射液化学成分复杂、药效物质不明确、现有质量控制指标单一等问题,利用UPLC-MS/MS液质联用技术、斑马鱼血栓模型活性评价法、UPLC法等对红花注射液进行全面分析。优化现行质量标准中指纹图谱项和含量测定项下部分内容,为完善红花注射液质量控制指标提供数据支持和实验依据,这对于全面控制和提升红花注射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首先利用UPLC-MS/MS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红花注射液的化学成分;再利用斑马鱼血栓模型评价经大孔树脂洗脱的红花注射液不同洗脱部位的抗血栓活性及红花注射液中所含的单体成分的抗血栓活性,筛选出活性较好的抗血栓活性成分,将其作为质量控制指标。测定收集的市售各批次红花注射液总黄酮含量是否符合现有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UPLC对照指纹图谱,并对活性较好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1)建立红花注射液的UPLC-MS/MS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红花注射液所含化学成分。为了检测到更全面的信息,分别在ESI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质谱检测。2)基于本课题组已有的斑马鱼血栓模型,建立对红花注射液成品-洗脱部位-单体成分的活性评价研究方法。根据预实验结果分别确定红花注射液、各洗脱部位、单体成分作用于斑马鱼(受精后5天,5 days past fertilization,5dpf)的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并在MNLC下选择3~5个由低到高的浓度梯度为低、中、高给药浓度进行药效活性研究。给药处理16小时后,用邻联茴香胺染色液染色,DMSO清洗后,在体视显微镜下(60×)观察斑马鱼尾静脉红细胞聚集情况并拍照记录,再用Image Pro plus6.0图像处理软件对斑马鱼尾静脉血栓红细胞染色面积进行定量分析,实验重复3次,并计算血栓抑制率。3)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注射液总黄酮(以山奈酚计)含量;采用UPLC法建立红花注射液UPLC指纹图谱。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PLC法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对27批红花注射液进行质量评价。4)采用UPLC法,建立同时测定27批红花注射液及3批红花注射液中间体(煎煮浓缩液、一次脱醇浓缩液、二次脱醇浓缩液、热处理前浓缩液、热处理后浓缩液)中5个成分含量的方法。根据含量测定结果,分析红花注射液及红花注射液中间体中的5个活性成分的质量变化规律。结果:1)在ESI正、负离子模式下,根据分子离子峰的精确分子量信息在10ppm的质量偏差范围内计算其可能的元素组成与分子式,根据二级质谱碎片信息、文献报道数据、保留时间和对照品对照,在红花注射液中共推测鉴定出32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成分17个,核苷类成分4个,苯丙素类成分5个,多炔类成分1个,其他类成分5个。2)红花注射液在0.25%~4%原液浓度范围内对斑马鱼血栓模型有明显得抗血栓活性,且随浓度增大抗血栓活性增强,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模型的良好适用性。根据血栓抑制率结果得出抗血栓活性顺序排名前四(从高到低)为:红花注射液原液>羟基红花黄色素A>40%乙醇洗脱>(8Z)-癸烯-4,6-二炔-1-O-β-D-吡喃葡萄糖苷。同时,筛选出20%乙醇洗脱部位、60%乙醇洗脱部位、对羟基肉桂酸也具有不同的抗血栓活性。用UPLC法对四个洗脱部位进行色谱检测,发现四个单体成分在各洗脱部位的对应关系如下:20%乙醇洗脱部位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主要色谱峰,60%乙醇洗脱部位以(8Z)-癸烯-4,6-二炔-1-O-β-D-吡喃葡萄糖苷为主要色谱峰,40%乙醇洗脱部位均有四个单体成分的色谱峰,而在水洗脱部位中四个成分色谱峰不明显。提示可以将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羟基肉桂酸、(8Z)-癸烯-4,6-二炔-1-O-β-D-吡喃葡萄糖苷作为重点研究指标。3)27批红花注射液的总黄酮(以山奈酚计)含量平均为0.491mg·mL-1,范围在0.387~0.646mg·mL-1,符合现行药品标准中规定的含量范围(0.20~0.70mg·mL-1),说明这27批红花注射液样品合格,可用于后续各项实验。建立了红花注射液UPLC对照指纹图谱,得出13个共有峰,指认出5个共有峰,27批样品的相似度达0.980,相似度高。分别以总黄酮含量、共有峰面积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当判别距离都为6时,前者将27批样品分为两类,后者将27批样品分为三类。用总黄酮和UPLC指纹图谱两种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红花注射液进行质量稳定性评价。4)UPLC测定5种成分在选定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在98.65%~101.70%,RSD<2.04%(n=6)。红花注射液中间体中的5个成分在各工艺节点的含量变化较大,尿苷、鸟苷、对羟基肉桂酸和(8Z)-癸烯-4,6-二炔-1-O-β-D-吡喃葡萄糖苷在二次脱醇浓缩后的含量达到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0.8690、0.7054、0.3920、1.2299mg·mL-1,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一次脱醇浓缩后含量达到最高,平均含量为25.0625 mg.mL-1。市售27批红花注射液中尿苷、鸟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羟基肉桂酸、(8Z)-癸烯-4,6-二炔-1-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分别分布在0.1148~0.1793、0.0118~0.0801、0.1959~0.9426、0.0501~0.0830、0.1919~0.2280mg·mL-1。结论:本文以红花注射液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定性分析了红花注射液所含的化学成分;并基于斑马鱼血栓模型对红花注射液成品-洗脱部位-单体成分的活性评价研究模式,推测抗血栓活性可能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羟基肉桂酸及(8Z)-癸烯-4,6-二炔-1-O-β-D-吡喃葡萄糖苷有关。本文收集的27批红花注射液质量合格且稳定性好,建立的UPLC对照指纹图谱,共有峰多,耗时短,27批红花注射液的相似度高。UPLC法测定红花注射液中间体5个成分的含量,在热处理后浓缩液中各成分的含量趋于稳定。UPLC法测定成品中5个成分的含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差异最大,不同企业的样品相差2~3倍。提示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是控制红花注射液质量稳定的重要指标。

李栋,马秉智,梁莹莹,张淑君,张相林,赫军[5](2018)在《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与含量测定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是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良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痛经、跌打损伤、冠心病、心绞痛和高血压等[1]。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是红花中最具药理活性的水溶性成分,多年来一直是科研的热点,临床研究表明,其具有抗凝血、抗氧化、预防脑缺血、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等作用,是2015版中国药典收录红花药材

刘宁,刘媛,潘蕾,王琪[6](2017)在《红花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红花(拉丁学名:Carthamustinctorius L.),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红花是中国传统药材,始载于《开宝本草》曰:"主产后血运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中-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本文就红花的化学成分、质量、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红花的化学成分迄今,红花中已分离鉴定100多种化合物,从红花中得到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生物碱、聚炔、亚精胺、木脂

廖丰蕴[7](2017)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法进行补阳还五汤中效应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法筛选补阳还五汤中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具有较高亲和性的活性成分,经化学结构鉴定、药理验证,探讨其“生新”作用机制。方法:1.补阳还五汤提取液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补阳还五汤提取液指纹图谱,同时测定补阳还五汤提取液中毛蕊异黄酮苷、阿魏酸、芒柄花苷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以控制补阳还五汤提取液的质量。2.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鉴定参考文献方法,从10日龄大鼠脑组织中分离获得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传代,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细胞纯度。3.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法的建立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分别考察了不同填料SPE柱、不同洗脱程序对补阳还五汤提取液中各共有峰回收率的影响,并确定细胞最适宜的给药浓度非特异性结合成分的洗涤次数,以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固相色谱方法。采用LC-MS技术对细胞膜固相色谱法获得的解离液中成分进行鉴定,对获取的二级谱图信息与文献匹配,确定筛选的结合成分分子式。运用CCK-8实验验证其亲和性成分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4.活性成分对氧糖剥夺模型细胞VEGF和bFGF分泌的影响采用ELISA法考察活性成分对氧糖剥夺模型细胞V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活性成分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结果:1.补阳还五汤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具有较好的专属性、精密度和稳定性,通过相似度评价系统对制备的10批提取液样品进行相似度拟合,确定了 1 8个共有峰,且相似度结果表明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高于0.9,可用于提取液样品的质量控制。建立的方法具有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及准确性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10批提取液中各成分含量结果如下:毛蕊异黄酮苷含量分别为90.180~114.799 μg/mL;阿魏酸含量为:25.637~42.973μg/mL;芒柄花苷含量分别为12.193~19.845 μg/mL;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132.097~181.284 μg/mL。2.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鉴定分离的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呈长梭型,细胞融合后呈现明显的“漩涡”状及内皮细胞典型的“铺路石”特征。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纯度为95%。3.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法的建立确定以STRATA-X型固相柱,洗脱方法为:甲醇平衡后超纯水活化,上样后超纯水清洗,50%乙腈水溶液洗脱。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且对各共有峰均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可用于细胞膜固相色谱法中细胞洗涤液及细胞解离液样品的纯化和富集。以细胞给药浓度为55mg/mL,洗涤次数为5次,建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方法根据解离液液相分析结果,明确补阳还五汤中有六个成分特异性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发生结合。进一步的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六个结合成分分别为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芒柄花苷、没食子酰芍药苷、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6-羟基山奈酚-3,6-二-O-葡萄糖苷。CCK-8实验结果表明,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组细胞活性较正常组细胞显着性降低(P<0.01);VEGF组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着提高(P<0.01);毛蕊异黄酮苷在1~2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显着增强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P<0.01);芍药苷在1~4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显着增强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P<0.01);芒柄花苷在0.1~2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显着增强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P<0.01);没食子酰芍药苷在1~2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显着增强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P<0.01);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在0.5~40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显着增强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P<0.05,P<0.01);6-羟基山奈酚-3,6-二-O-葡萄糖苷在0.5~40μg/mL浓度范围内对缺氧复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无明显的增强作用(P>0.05)。4.活性成分对氧糖剥夺模型细胞VEGF和bFGF分泌的影响模型组VEGF表达较正常组显着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的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芒柄花苷和没食子酰芍药苷处理后,VEGF的表达显着增加(P<0.05,P<0.01)。对于7,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酮,低、中浓度组中VEGF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高浓度组较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的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芒柄花苷和没食子酰芍药苷处理后,bFGF的表达显着增加(P<0.05,P<0.01)。对于7,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酮,低浓度组中bFGF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中高浓度组的VEGF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符合要求,可用于补阳还五汤提取液的质量控制;分离的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纯度较高,可用于细胞膜固相色谱实验;建立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法筛选出六个个结合成分,药效验证确定毛蕊异黄酮苷、芍药苷、芒柄花苷、没食子酰芍药苷、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在合适浓度范围内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为补阳还五汤中有效成分;五个有效成分均能不同程度上调VEGF和bFGF的水平,提示有效成分可能通过上调氧糖剥夺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bFGF水平发挥促进血管新生作用。

艾散江·艾海提[8](2016)在《新疆红花药材质量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作为传统中药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研究及保健品与食品等领域。本研究以新疆不同产地的20批红花药材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质量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红花药材中有效成分以蒸馏水为萃取剂,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设计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红花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红花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min,提取温度70℃,固液比1:50(g/ml),功率600W。二、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红花药材及其产地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采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消解,确定了最佳微波消解条件,药材样品及土壤样品消解完全;采用ICP-AES法对20批不同产地的红花药材及其产地土壤样品中地23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等于0.9975,精密度实验RSD<2.07%,加标回收率为91.21%106.3%,方法灵敏度、准确度高,可同时测定多种微量元素,适用于中药材及其产地土壤样品的微量元素分析,并为有害微量重金属元素的监测与控制提供参考。三、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红花药材质量分析利用傅立叶变换光谱技术,获取红花药材各样品的红外光谱,并确定了12个共有波数段。采用化学计量学与化学模式识别手段进行谱图数据的分析比较,对不同波数段的透过率进行了相似度分析、主成份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批样品大致可以分为3大类,区域间差别较为明显。四、新疆不同产地红花药材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来源的20批红花药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测定。筛选甲醇-0.05%冰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分离情况良好。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红花药材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北疆地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南疆地区。建立的方法分离时间短、分离效果好、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红花药材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五、新疆不同产地红花药材多指标成分定性定量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红花药材中五种指标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运用梯度洗脱实现了最佳色谱分离,并对红花药材各样品中的五种指标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组分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8,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准确,仪器精密度良好,满足测定要求,新疆红花药材中北疆地区红花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其中塔城地区样品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其次为伊犁地区样品和昌吉地区样品,南疆地区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统计学分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花药材的内在质量。

徐曼菲[9](2016)在《中药红花辨色论质方法学研究》文中认为中药质量评价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现行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是参照国外植物药和化学药品的质量控制模式建立的,由于中药自身的复杂性,难以有效的评价中药质量,更难以反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提出中药“辨色论质”,即根据色泽来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正是由于中药颜色的重要性,不法分子多采用染色的手段,达到以次充好、提高售价的目的。本文以红花为载体,对中药辨色论质方法和染色问题进行研究。由于目视法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对颜色只能进行粗略的估计及简略的语言描述。本文采用机器视觉技术,通过图像采集、图像分割、颜色空间转换和颜色特征提取,建立了中药颜色客观表征和精确量化的方法。此外,近红外光谱(NIR)具有快速、无损、信息丰富等优点,反映了物质化学成分的变化,因此本文也采用该方法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质量分析。使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将收集到的30批红花饮片进行质量分析和分级,建立了红花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9批红花为染色品。根据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和指纹图谱相似度,将21批未染色红花分为一等、二等和不合格品3个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红花的颜色值测量结果,对其颜色划分了范围。一等红花饮片HSYA含量在1.32%-1.64%,水浸出含量38.21%-41.86%。其L值范围为37.01-42.14,a值范围为37.67-41.34,b值范围为34.60-41.40;二等红花饮片HSYA含量为1.04%-1.45%,水浸出含量为 32.28%-40.40%。其 L 值范围为 36.34-40.56,a 值范围为 32.64-38.45,b值范围为33.21-38.89;不合格红花饮片HSYA含量为0.14%,水浸出物含量为10.99%。其 L 值为 35.03-35.91,a 值为 30.13-30.79,b 值为 29.01-30.11。通过红花中HSYA和水浸出物含量与颜色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红花红色和黄色变暗,亮度降低,所含有效成分含量逐渐降低,说明红花中有效成分含量与其颜色值关系密切。建立了根据颜色值预测内含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所建方程的R2分别为0.709和0.806,说明外观颜色与所含有效成分关系密切,通过颜色预测有效成分含量是可行的。分别建立了基于颜色值和近红外光谱的HSYA和水浸出物的偏最小二乘(PLS)定量模型,通过数据融合方法,将颜色值数据和NIR光谱数据融合后,建立红花HSYA和水浸出物含量的综合定量模型。结果表明,数据融合后建立的综合定量模型与单一模型相比,模型性能更佳,预测结果更好。尤其针对含量较低的HSYA,预测结果有较大的提升。针对红花染色问题,首先分析了染色红花与未染色红花Lab颜色值分布的差异,未染色红花颜色值分布较为集中,L值35-43,a值30-42,b值28-44;染色红花颜色值呈双峰分布趋势,分布较为稀疏,与未染色红花存在差异。然后将L值、a值、b值和C值组合,对染色红花进行鉴别,鉴别成功率为88.89%。由于近红外光谱反映了物质成分的变化,因此以六种常用染色剂,柠檬黄、金胺O、日落黄、金橙Ⅱ、胭脂红和酸性红为研究对象,对未染色红花和染色红花的NIR原始光谱、二阶导数光谱和二维相关光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染色剂后的染色红花光谱与未染色红花差异明显,而不同染色剂具有不同的特征吸收,可用于不同染色剂的鉴别。建立六种不同染色剂的近红外光谱PLS定量模型,结果表明柠檬黄特征波段4200-4600 cm-1、金胺O特征波段5991-7162cm-1、日落黄特征波段4050-4700 cm-1、金橙Ⅱ特征波段4050-4700cm-1、胭脂红特征波段4125-4456cm-1、酸性红特征波段5000-5330cm-1建模结果较优,说明所筛选的特征波段可以用于染色剂定量模型的建立。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中药“辨色论质”,对中药颜色进行了客观表征和量化,为传统经验鉴别法提供了现代技术支持。分析了颜色与成分含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定量模型。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为辅助手段,实现了不同染色剂的鉴别和定量分析。

艾散江·艾海提,王瑾,关明[10](2016)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分析药食同源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文中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食同源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药食同源红花中的有效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分离分析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色谱柱为Sino Chrom ODS-BP(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的乙酸溶液,检测波长为403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5.2580.32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加标回收率为101.0%103.6%,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27%。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食品、保健品及其复方制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二、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八味冠心宁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及其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八味冠心宁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八味冠心宁胶囊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红花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2)蒙药三臣丸中化学成分的初步鉴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三臣丸中化学成分的初步鉴定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臣丸含药血浆对A549细胞的影响
    前言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PLC-MS/MS法同时测定三臣丸中6种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前言
    1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文献综述
    1 三臣丸研究进展
    2 中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3 三臣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3)不同氮源对红花幼苗生长及营养成分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3 培养与检测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氮源对红花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2.2 不同氮源对红花幼苗有效成分的影响
        2.2.1 不同氮源对红花幼苗中可溶性糖的影响
        2.2.2 不同氮源处理对红花幼苗中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2.2.3 不同氮源对红花幼苗中硝酸盐的影响
        2.2.4 不同氮源处理对红花幼苗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影响
        2.2.5 不同氮源对红花幼苗中黄酮的影响
3 讨论
    3.1 氮源与红花幼苗生长关系
    3.2 氮源与红花幼苗几种营养成分关系探讨

(4)红花注射液质量标准研究及基于斑马鱼血栓模型的活性评价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文献综述
    一、红花注射液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现状
    二、红花注射液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红花注射液化学成分分析与鉴定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
    3 结果
    4 典型化合物可能的裂解规律
    5 小结
第二章 基于斑马鱼血栓模型的红花注射液抗血栓活性初步研究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红花注射液总黄酮测定及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4 结果
    5 小结
第四章 测定红花注射液中间体及红花注射液中5个活性成分含量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与含量测定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SYA的提取方法
    1.1 渗漉法
    1.2 水提法
    1.3 醇沉法
    1.4 超声提取法
    1.5 闪式提取法
    1.6 大孔树脂纯化法
    1.7 其他方法
2 HSYA的含量测定方法
    2.1 HPLC法
    2.2 紫外分光光度法
    2.3 近红外光谱 (NIRS) 透射法
    2.4 液质联用 (LC-MS) 法

(6)红花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红花的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2.3]
    1.2 生物碱[1]
    1.3 脂肪酸[2]
    1.4 聚炔类[1]
    1.5 其他成分[1]
2 质量研究
    2.1 特征研究
    2.2 定量研究
3 药理作用
    3.1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
    3.2 抗凝血作用[31~34]
    3.3 抗氧化作用
    3.4 抗炎镇痛作用[31,37-40]
    3.5 抗肿瘤作用[36~40]
4 结语

(7)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法进行补阳还五汤中效应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一、补阳还五汤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1. 对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2. 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
        3. 对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 对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
        5. 促进血管新生
        6. 促进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7. 促进神经前体细胞迁移到损伤区
        8. 抑制炎症
        9. 抗血小板聚集
    二、补阳还五汤单味药材及制剂成分研究
        1. 黄芪
        2. 川芎
        3. 当归
        4. 赤芍
        5. 红花
        6. 桃仁
        7. 地龙
        8. 补阳还五汤制剂
    三、补阳还五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1. 基于血清药理学的研究
        2. 基于有效组分的研究
        3. 基于配伍的研究
        4. 基于细胞膜固相色谱的研宄
    四、细胞膜固相色谱法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1. 在单味药材中的应用
        2. 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
    五、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2. 血管生成素
        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4.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5. 内皮素(ET)
    五、假说或拟进行的研究内容
    六、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1章 补阳还五汤提取液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2.1 补阳还五汤提取液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2.2 补阳还五汤提取液4种成分含量测定
    3 小结
        1.3.1 补阳还五汤提取液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1.3.2 含量测定结果
        1.3.3 转移率
第2章 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原代rBMECs的分离培养
        2.2. rBMECs的鉴定
    3. 讨论
第3章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 色谱条件
        2.3 SPE固相萃取柱洗脱方法及填料的确定
    3. 讨论
第4章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固相色谱法的建立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试验溶液的配制
        2.2 最大给药浓度的考察
        2.3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固相色谱建立
    3. 讨论
        3.1 给药浓度考察
        3.2 细胞膜固相色谱法
第5章 结合成分的鉴定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测定条件
        2.1.1 液相条件
        2.1.2 质谱条件
        2.1.3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2.2 测定方法
        2.3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6章 活性成分对氧糖剥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相关溶液的配制
        2.2 细胞接种
        2.3 实验分组
        2.4 测定OD值
    3. 讨论
第7章 ELISA法测定活性成分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bFGF的表达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实验分组
        2.2 VEGF表达水平测定
        2.3 bFGF表达水平测定
    3. 讨论
结语
    一、结论
        1. 补阳还五汤提取液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含量测定
        2. 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鉴定
        3.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方法的建立
        4. 结合成分的鉴定
        5. 结合成分的药理验证
        6. 有效成分对氧糖剥夺模型细胞VEGF和bFGF分泌的影响
    二、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新疆红花药材质量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红花概述
        1.1.1 红花的植物学特性
        1.1.2 红花的地理分布和分类
        1.1.3 红花的经济价值
    1.2 研究区域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红花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1.3.2 红花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1.3.3 红花质量分析研究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红花药材中有效成分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2.3.2 正交实验结果
        2.3.3 最佳条件验证
    2.4 小结
第三章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红花药材及其产地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样品的采集与前处理
        3.3.2 微波消解条件的选择
        3.3.3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3.3.4 方法学考察
        3.3.5 药材及产地土壤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3.3.6 数据处理以及统计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红花药材质量分析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方法学考察结果
        4.3.2 红花药材FTIR指纹图谱
        4.3.3 样品FTIR谱图快速比较
        4.3.4 数据处理以及统计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新疆不同产地红花药材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提取条件的确定
        5.3.2 色谱条件的优化
        5.3.3 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考察
        5.3.4 方法学考察
        5.3.5 样品的含量测定
    5.4 小结
第六章 新疆不同产地红花药材多指标成分定性定量分析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6.2.2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6.3.2 质谱测定条件的选择
        6.3.3 五种组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6.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6.3.5 方法学考察
        6.3.6 不同产地红花药材样品中五种组分的含量测定
        6.3.7 数据处理以及聚类分析
    6.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中药红花辨色论质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中药辨色论质理论
        1.1 “辨色论质”的实质
        1.2 “辨色论质”的科学内涵
        1.3 中药色泽的影响因素
        1.4 中药“辨色论质”传统经验鉴别法
        1.5 中药“辨色论质”新技术
        1.6 中药“辨色论质”面临新的挑战
    第二节 色度学理论简介
        2.1 色度学原理
        2.2 颜色空间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案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红花饮片质量分析及分级
    第一节 性状分析
        1.1 红花药材的质量调查
        1.2 红花样品的采集
        1.3 红花样本的性状分析
        1.4 小结
    第二节 染色红花鉴别
        2.1 仪器与试剂
        2.2 色谱条件
        2.3 实验方法与结果
        2.4 小结
    第三节 含量测定
        3.1 仪器与试剂
        3.2 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第四节 指纹图谱研究
        4.1 仪器与试剂
        4.2 色谱条件考察
        4.3 方法学考察
        4.4 红花饮片标准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4.5 相似度分析
        4.6 样品测定结果
        4.7 小结
    第五节 红花饮片综合质量分级
        5.1 分级依据考察
        5.2 未染色红花分级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药饮片辨色论质方法研究
    引言
    第一节 中药饮片颜色测量方法研究
        1.1 机器视觉系统的搭建
        1.2 机器视觉系统的校正
        1.3 小结
    第二节 红花饮片颜色测量方法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2.2 软件
        2.3 方法
        2.4 小结
    第三节 基于颜色值的红花饮片质量评价
        3.1 不同等级红花颜色值的分析
        3.2 红花有效成分含量和颜色值相关性分析
        3.3 化学成分含量与颜色值回归方程的建立
        3.4 小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染色红花饮片的鉴别方法研究
    引言
    第一节 基于颜色值的鉴别方法研究
        1.1 基于单一Lab值的鉴别
        1.2 基于组合Lab值的鉴别
        1.3 基于模式识别的鉴别方法研究
        1.4 小结
    第二节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鉴别方法研究
        2.1 基于2D-COS技术的染色鉴别
        2.2 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染色鉴别
        2.3 小结
    第三节 定量分析
        3.1 柠檬黄
        3.2 金胺O
        3.3 日落黄
        3.4 金橙Ⅱ
        3.5 胭脂红
        3.6 酸性红
        3.7 小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颜色值和NIR的辨色论质方法学研究
    引言
    第一节 基于颜色值的定量模型
        1.1 仪器与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与讨论
        1.4 小结
    第二节 基于NIR光谱的定量模型
        2.1 仪器与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和讨论
        2.4 小结
    第三节 基于数据融合的定量模型
        3.1 数据融合方法
        3.2 综合模型的建立
        3.3 小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分析药食同源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色谱条件
        1.3.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1.3.2. 1 储备液的制备
        1.3.2. 2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1.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1.3.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3.5 样品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条件的确定
    2.2 色谱条件的优化
        2.2.1 流动相的选择
        2.2.2 流速的选择
        2.2.3 检测波长与柱温的选择
    2.3 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2.4 精密度实验结果
    2.5 稳定性实验结果
    2.6 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
    2.7 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
3 结论

四、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八味冠心宁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及其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D]. 张明洁.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2]蒙药三臣丸中化学成分的初步鉴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 张玲玲.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3]不同氮源对红花幼苗生长及营养成分影响[J]. 胡喜巧,杨文平,黄玲,梅沛沛,孟丽. 西北植物学报, 2019(11)
  • [4]红花注射液质量标准研究及基于斑马鱼血栓模型的活性评价初探[D]. 刘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5]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方法与含量测定研究进展[J]. 李栋,马秉智,梁莹莹,张淑君,张相林,赫军.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8(01)
  • [6]红花的研究进展[J]. 刘宁,刘媛,潘蕾,王琪. 中国医药导刊, 2017(05)
  • [7]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膜固相色谱法进行补阳还五汤中效应成分的研究[D]. 廖丰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5)
  • [8]新疆红花药材质量分析方法研究[D]. 艾散江·艾海提. 新疆师范大学, 2016(08)
  • [9]中药红花辨色论质方法学研究[D]. 徐曼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 [10]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分析药食同源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J]. 艾散江·艾海提,王瑾,关明. 食品科学, 2016(12)

标签:;  ;  ;  ;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中羟基红花黄A含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