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验

高校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验

一、大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型”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利宁[1](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防范校园欺凌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通过网络的传播和媒体的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从发生的学段来看,初中阶段是校园欺凌的高发阶段。如何让初中生远离暴力和欺凌、在阳光下学习成长,学校肩负着首要责任,责无旁贷。本文认为,从初中课程教育的角度来看,作为学校德育主阵地的《道德与法治》课应该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其法律意识等方面起到主渠道作用,从而最大程度地防范初中校园欺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此阶段,相对于知识的传授,本课程更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如何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使教学内容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最终达到减少校园欺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就成为当前广大一线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挑战。为此,本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校园欺凌以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一般性概述。对欺凌、校园欺凌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简要介绍了当前校园欺凌的的表现形式及特点,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及教学策略的基本含义,为之后第四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防范校园欺凌的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防范校园欺凌的价值这一论题,主要从防范校园欺凌的迫切性、重要性和可能性三个维度展开分析。“迫切性”部分主要针对当前校园欺凌较为明显的态势展开,是为现实性陈述;“重要性”主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为长远性陈述;“可能性”则是后面第四章“策略”的根据,是为铺垫性陈述。第三部分,结合云南省四所初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关于当前初中校园欺凌以及《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的阐述,包括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是通过问卷调查梳理初中校园欺凌的现状,通过对学生及一线教师的访谈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这两方面的阐述为第四部分防范校园欺凌的教学策略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和问题导向。第四部分,基于云南省四所初中校园欺凌的现状,结合这些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现阶段的教学实际,包括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终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防范校园欺凌的教学策略研究。依据人文性、整体性、情感性、思辨性等原则,提出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三方面的具体教学策略。

林江丽[2](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的实施研究》文中指出自新课改颁布以来,我国实行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有了更进一步的界定,强调了思想政治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在此背景下,综合教学应运而生。综合教学既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综合教学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整合具有内在逻辑的课程内容,运用综合教学理念,通过综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其具有综合性、灵活性、主体性、创新性、开放性等特征。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是通过统整四大模块的内容,教师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将学生培养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公民。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基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克服分科教学局限性的需要、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需要,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当前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实施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结合课标要求,发展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转变教学观念,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转化学生角色,提高了学生学习活动参与度等。尽管如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实施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教学目标片面,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庞杂,缺乏时代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教学评价僵化,缺乏全面性等。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重知识轻能力现象较普遍,难以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教学理念根植浅,无法深度组织综合教学;学生主体地位弱化,消极参与综合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加强价值引领;以案例教学为依托,注重知识生成;以情境创设为中心,激发学习动机;以活动型课程为载体,促进能力提升。

侯天凤[3](2020)在《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在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旋律,基础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因其独特地域下多因素交互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为促进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提升发展,论文从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界定入手,选取温江区H学校为案例学校,明确调查对象、方法和工具,较为全面地诊断了温江区H学校的德育实效情况,并给出了相对科学的优化提升策略,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为关键词,结合研究视角、视域、视点,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界定了“城市新区”和“德育实效”,并就城市新区学校特征,选定温江区H学校为案例学校。(2)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匿名调查。考虑时代背景、学生类别等因素,对专家问卷进行针对性调整,并就德育目标、措施、成效、问题等方面,制订访谈提纲。运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对问卷的内容与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检验。问卷以专家研究为基础,建议为导向,结合实际修订而成,内容效度得以保证;通过KMO样本适合性与Bartlett球形检定,并观察相关系数矩阵,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取特征值>1,正交旋转中采用最大方差法,提取主元件,并检验其累计贡献率,结果显示:三套问卷中KMO值均>0.7,P=0.000<0.01,累计贡献率均>0.5,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问卷结构效度通过检验。同时,Cronbach的Alpha值均大于0.8,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3)通过多维度、多角度调查发现,当前温江区H学校德育实效在德育认识、成效与认可度、德育机制、德育创新上还存在不足。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学生呈现多样化,德育难度较高;家庭教育乏力,家校合作待加强;德育队伍力量不足,育人体系待健全;德育课程校本化、本土化不足等。(4)坚持以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密切联系,基于温江区H学校德育实际、资源、经验与困境,提出了实践性优化策略:第一,多措并举,深入贯彻德育“1+4”内容体系,强化学科融合,大力推进“智慧1+5”培养模式;第二,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健全德育育人体系、搭建家校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德育水平与育人质量;第三,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与特色,创新德育模式,如“德育结合中医药文化教育”、“德育结合生态文明教育”等;第四,结合学校实际,稳步推进,为认识并促进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提升提供参考借鉴。

李文平[4](2019)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附属学校为例》文中提出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扮演好课程实施者的角色,启发学生学会探究学习,自觉的将书本上的道德范畴、思想观念、政治观点等转化为内在的认知,同时又能指导自身实践。而活动教学对我国正在深入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深入研究活动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存在的问题,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更好的发挥本课程的实效性和德育性。本次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为绪论。该部分集中围绕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这几方面加以展开。接下来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概念界定及必要性分析,明确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内涵、具体形式以及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第二章为研究设计,主要从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为研究发现,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分析活动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为小结与讨论,结合研究发现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相关思路。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活动方式单一,忽视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参与的热情不高;活动难度设计不合理,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准和生活经验;活动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合理。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参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素养欠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思路:树立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活动教学能力;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评价体系。

董少丹[5](2019)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18年出版了最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着力培育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这对今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查阅文献和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活动教学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为主,以访谈法和课堂观察为辅,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特征及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对河南省新乡市五所学校中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现状,从取得的成绩及困境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取得的成绩主要有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广阔空间;学生对活动教学兴趣的提升,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动力源泉;教师对活动教学认同感的提升,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认识基础。存在的困境主要有教师专业素养欠缺,阻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过于注重活动形式,弱化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传统教学评价方式,降低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全面性。据此,从教师专业素养,活动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三大角度进行原因分析,主要有教师活动教学理论欠缺和教师活动设计能力不足;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活动教学形式和部分学生对活动教学方式不适应;评价的形式、途径相对单一和评价标准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六大原因造成了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困境,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培育路径。主要包括:不断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强化活动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评价的标准、形式。

周艺超[6](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改革以来,旨在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重复的教育教学现状,提倡学生要主动参与、勤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都发生了许多转变。作业设计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拓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也加强了对传统作业设计的内容、呈现形式、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但仍然面临诸多严峻的问题。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设计出一套与教学目标相承接、与学生发展相匹配的优质作业是当前摆在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最为重要的课题。基于此,在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育教学实践为根基、在新时代对思想政治课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契机之下,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的策略这一课题为主要研究视角,从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的内涵以及作业的常用类型入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规划了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作业的内容设计策略、形式设计策略、评价设计策略以及整个作业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避免的误区。与此同时,在作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运用大量的案例、图表、漫画等去传达作业设计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观所在。并结合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作业的整体设计过程做了一点补充和创新,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的设计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蔡伦[7](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留白艺术”运用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学留白艺术”是教师结合教学手段采用的一种教学艺术策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时,在相对恰当的环节和时间,有目的的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空白时间,有助于让学生充分结合生活经验感悟、思考知识、联系生活,以此引起学生学习欲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观察课堂,开展教学,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从而促使教师真正理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研究以J高中为基地,通过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具体方法开展行动研究,对新任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留白艺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我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的两框内容为案例,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从以知识为基础设计教学,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导致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逐渐失去兴趣,并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通过对学生以及老师的观察、访谈,发现在课堂中“留白”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二轮行动研究以学生为基础设计教学,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制定计划,改进教学艺术策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实践中研究如何正确使用“教学留白艺术”,之后对学生、教师进行观察、开展访谈,最后对自己的两轮行动研究进行反思。基于两轮行动研究,我得出结论:在课前、导入、提问、总结、评价、作业六个环节相互配合衔接,巧妙预设并合理实施“教学留白”,鼓励学生在课前展示作业成果,主动预习导入新知,再通过教师的合理设问,学生探究进行总结,教师升华引导开展评价,并布置开放性作业,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同时,我对行动研究有了几点心得:1.要具备问题意识;2.要善于学习理论;3.要基于理论分析学校、学生问题;4.要善于把握课堂;5.要注重自评与他评;6.要拟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做到以上六点,能帮助新任教师在教育理论、教学理念上迅速成长,再通过教学实践的运用,帮助教师利用“留白”观察课堂,发现课堂问题,继续开展教育研究。同时,我也对“教学留白艺术”和行动研究作出反思,发现研究持续时间不够长,有的无关因素控制不到位,对于教学艺术的运用缺乏长期教学经验,总结不足。今后要在教育和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善,做好总结反思,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彻底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严海[8](2019)在《幸福德育论》文中提出幸福引人类执着求取,人生无处不在追求幸福之中。感性主义幸福论视快乐为幸福,认为幸福在于欲望的满足与快乐的感受。理性主义幸福论则关注幸福与道德的联系,主张幸福是人的道德发展完满。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深刻。感性主义幸福论“快乐即幸福”的观点建立在经验主义之上,易为常人所接受,但经验性的东西阐明有关幸福的问题必定会受到诘难,幸福可以呈现出快乐的情绪反应,但快乐不能等同于幸福,一味追求快乐必然走上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歧路。理性主义幸福论将幸福预设于人的道德完满之中,体现出逻辑张力,但形成的结果则往往是追求者众实现者寡,人们在尘世生活无法实现幸福继而寄托于彼岸世界获得,这就致使幸福披上了虚幻的外衣。感性主义幸福论和理性主义幸福论对幸福的理解是各执牛耳,都自认为找到幸福的真谛,后继者也往往囿于自身的立场责难对方的观点,体现出各自的局限性。对于幸福的完整理解应建立在对两者的批判与继承之上。幸福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既有感官层面的积极情绪反应,也有心理认知层面的价值判断,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物质幸福是基础性的,精神幸福则具有至上地位。人是精神性存在,人对精神幸福的追求不仅让人的物质生活获得了真正属于它的生命根基,同时也为人的存在确定了永恒价值。幸福是生活的目的,是人的一生、一切行为活动的终极目的。追求幸福是人的自然属性趋利避害、近乐远苦的本能反应,也是人的社会属性求善避恶、人之为人的精神诉求。实现幸福的方法包括知识、才能、道德、财富等,其中道德最为重要。基于“德得相通”,道德牵系物质幸福;源自“德福一致”,道德关涉精神幸福。道德是创造幸福的核心能力。目的与方法的双重观照,体现出德育与幸福密不可分,同生活水乳交融。反观现状,德育目的预设附着了社会本位的理论烙印,德育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人、塑造人,强调伦理灌输、道德规训,以社会利益来取代个人利益,缺少了对人这一教育主体应有的人文关怀,与幸福渐行渐远。在学校德育实践中,以知识为目的、分数为目的知性德育、应试德育长期泛滥,使学生沦为知识工具、考试机器,割裂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其以牺牲当前生活为代价来换取未来的幸福,造就了德育现实的困苦,与幸福背道而驰。德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形态,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育人活动,因而更需要去关涉人的幸福,更不能背离幸福这一终极价值。为了幸福,既是德育应然的价值追求,也是德育实然的生活回归。德育目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幸福作为德育的目的体现出终极性、统摄性的特点,它并不否定德育的其它目的及其包含的种种具体目的的存在,而是统摄它们的价值追求。换而言之德育的其它目的及其含括的种种具体目的必须符合幸福这一终极价值,它们的预设必须以幸福旨归、置于幸福的观照之下。德育对幸福追求存在两种路径: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于教、有待于学的目标、内容,即“教幸福、学幸福”,“幸福德育”意即幸福观教育;二是把幸福作为德育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体验,把德育当做幸福的事情来做,于此“幸福德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从理论建构的角度讲,这两种路径应该是统一的。幸福既是德育的目的,同时也应贯穿于德育过程。德育本身蕴涵着理性、良善等诸多幸福元素,并且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德育追求幸福的过程也是激发德育本身幸福元素活力的过程。实现目的与过程的内在融合,幸福德育承载这种理想,表达着这种努力。从广义来说,追求目的幸福与过程幸福相统一的德育即幸福德育;具体言之,幸福德育是以幸福为目的,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幸福能力,促进学生道德成长,观照学生幸福学习,引导学生建构幸福生活的过程。德育对幸福的作为当以建构和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引领人过何种幸福生活为价值先导。这种幸福生活是基于物质生活又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面向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的可能生活。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而言,都想拥有自身的幸福但不一定均能实现,幸福归根结底要靠能力去获取,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是幸福德育的要务。德福一致的幸福观教育、积极情绪体验、道德素养提升促进学生认知、感受、创造幸福能力的形成。幸福德育不仅为学生未来幸福奠基,同时也观照当下。德育要成为幸福的事业,自身必须充满幸福,使人能够在德育过程中真切感受幸福。关怀型师生关系、生活取向的德育内容、体验型学习模式、多元积极评价使德育活动充满幸福的元素,润泽学生幸福成长。人的道德感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人的幸福感形成的过程,道德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幸福学习的过程。学生既是幸福的体验者,又是幸福的分享者。幸福德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交互中前行。W市六小自“十二五”以来,积极探索幸福德育模式,努力让学生享受教育的幸福。该校以“呵护金色童年,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学核心理念,建构幸福德育同心圆实践体系,用爱心真情创造幸福、传递幸福、守望幸福,在学生道德成长中提升学生幸福感。该校幸福德育的探索验证了幸福德育在实践层面的可行性,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幸福德育引领人建构幸福生活,培养人幸福能力,关照人幸福发展,呈现“生活→幸福→道德→教育”的理路。其革除了传统德育对幸福的遮蔽,消解了德育实效不佳的现实难题,契合了当代德育发展的需要。人在认识、感受、创造幸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幸福之路也就是道德践履之路,实现幸福生活目的也就是实现人之为人、人为何人的价值。于此,人生也就具有了无上的意义,幸福德育也就具有了无上的意义。

邱斌[9](2018)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核心素养的世纪,核心素养教育引领时代潮流。随着活动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上的独特价值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活动教学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教学中。国家教育部于2018年1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目标在于将高中思想政治塑造为活动型学科课程。推行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推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是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以“以学科活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理念,以引领政治方向、启迪科学精神、树立法治意识、锻炼社会能力为教学取向,以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学生特点等设计的学生主体性思维类活动与实践类活动为教学载体,以学生自主性、合作性、辨析性、反思性、探究性等学习为教学过程,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协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发展为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方式。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以价值方向引领为核心要求,以学生自主辨析反思为主要方式;以活动议题设计为关键抓手,以活动议题统筹教学过程;以案例情境创设为主要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过程;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环节,以学生能力素养发展为主要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来自于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现状的反思。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目标设计不规范、与教学内容脱节、活动形式大于内容、活动形式选用不当、活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不足等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缺乏深度、参与面较窄等问题;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评价内容狭窄、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狭隘等问题。这当中既有来自于活动教学自身特点、时间和空间条件限制、外部环境支持不足等客观原因,也有来自于教师对课改前沿缺乏探索精神、对活动教学定位不准、缺乏活动教学素养、学生缺乏高级活动参与技能等主观原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要坚持活动化与学科性相统一、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开放性与导向性相统一等原则。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活动议题、活动目标、活动方案、活动环节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依赖于教师精心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依赖于学生积极的主体参与,保持教学的“热度”“广度”“深度”“温度”;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坚持评价取向素养化、评价工具多样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个性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童星[10](2017)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课堂运用》文中研究指明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停留在表面,不能够深入学生心中,引起共鸣。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学生成为舞台的中心,因此要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主要目标。体验式教学是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注重知行合一,把体验式教学引入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思想品德课程的弊病,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体验式教学的主体性、情感性、生活性、直观性、趣味性与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推进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能够适应现代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发展。本文对乌鲁木齐市五所初中做了问卷调查,采用理论与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对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概述,明确其内涵、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第三部分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现状做一个分析,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并且提炼出三个问题:课堂体验情境案例远离学生生活,师生缺乏互动影响了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效果,重分数轻人格的思想束缚了教学的实施,最后分析了这三个问题背后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思考,带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生活化的解决方案;加强师生双向互动,优化体验过程的对策;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增强体验实效的建议。第五部分,举实例,用真实的案例教学说明如何把理论应用于实际。

二、大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型”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型”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道德与法治》防范校园欺凌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校园欺凌的相关理论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概述
    一、关于校园欺凌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关于校园欺凌概念的界定
        (二)校园欺凌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理念
        (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三)正确引导、独立思考与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概述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防范校园欺凌的价值分析
    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防范校园欺凌的迫切性
        (一)当前校园欺凌现象在初中普遍存在
        (二)校园欺凌严重影响到学生身心发展
        (三)《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学校德育主阵地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防范校园欺凌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在初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二)有利于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
    三、《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防范校园欺凌的可能性
        (一)国家政策的规定要求
        (二)防范欺凌的教材内容的支撑
        (三)现实中成功实践经验的借鉴
第三章 当前初中校园欺凌及《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选取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说明
    二、基于云南省四所初中的校园欺凌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当前校园欺凌客观存在
        (二)校园欺凌已造成严重后果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与法治》课地位边缘化
        (二)重教材轻资源整合
        (三)重形式轻教学实效
        (四)重课堂轻实践活动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和多元价值观念对思政课的冲击
        (二)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三)教师专业素养的欠缺
        (四)教学资源开发不足
第四章 今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防范校园欺凌教学策略初探
    一、教学策略的实施原则
        (一)人文性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三)情感性原则
        (四)思辨性原则
    二、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二)丰富教学方法
        (三)开发教学资源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一
        (二)教学设计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综合教学的理论概述
    一、有关综合教学的理论概述
        (一) 综合教学的定义
        (二) 综合教学的构成要素
        (三) 综合教学的基本特征
        (四) 综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的内涵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一) 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 克服分科教学局限性的需要
        (三)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二章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实施的现状
    一、问卷调研概述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 结合课标要求,发展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二) 转变教学观念,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三) 转化学生角色,提高了学生学习活动参与度
    三、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 教学目标片面,缺乏针对性
        (二) 教学内容庞杂,缺乏时代性
        (三)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
        (四) 教学评价僵化,缺乏全面性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 重知识轻能力现象较普遍,难以打破传统教育模式
        (二) 教学理念根植浅,无法深度组织综合教学
        (三) 学生主体地位弱化,消极参与综合教学活动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实施的有效路径
    一、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加强价值引领
        (一) 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与针对性
        (二) 注重教学目标的生成性与灵活性
    二、以案例教学为依托,注重知识生成
        (一) 准备阶段,引发学生认同
        (二) 实施阶段,引导学生思考
        (三) 总结阶段,评价教学活动
    三、以情境创设为中心,激发学习动机
        (一) 创设情境,适应学生需求
        (二) 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三) 评价情境,转变学习方式
    四、以活动型课程为载体,促进能力提升
        (一) 坚持课程内容的活动化
        (二) 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课例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反思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城市新区
        1.3.2 德育实效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理论依据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3 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2.1 确定研究对象
        2.1.1 城市新区学校的特征
        2.1.2 温江区H学校的概况
        2.1.3 研究对象的确定
    2.2 调查设计
        2.2.1 调查对象与方法
        2.2.2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编制
    2.3 组织实施
        2.3.1 调查资料收集
        2.3.2 问卷信效度检测
3 温江区H学校小学德育实效调查分析
    3.1 问卷调查分析
        3.1.1 德育重要性与作用分析
        3.1.2 德育实施途径分析
        3.1.3 德育内容分析
        3.1.4 德育课授课方式分析
        3.1.5 家校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
        3.1.6 学生情况分析
        3.1.7 学校德育效果分析
    3.2 访谈调查分析
        3.2.1 小学德育的目标和主要依据
        3.2.2 小学德育工作主要措施
        3.2.3 小学德育工作成效
        3.2.4 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计划
4 温江区H学校小学德育实效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4.1 温江区H学校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4.2.1 学生呈现多样化,德育难度较高
        4.2.2 家庭教育乏力,家校合作待加强
        4.2.3 德育队伍力量不足,育人体系待健全
        4.2.4 德育课程校本化、本土化不足
    4.3 温江区H学校小学德育实效的优化策略
        4.3.1 总结经验,优势发展
        4.3.2 发现问题,推动发展
        4.3.3 本土德育,特色发展
        4.3.4 结合实际,稳步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调查问卷(小学生卷)
附录B 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C 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D 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调查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附属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必要性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内涵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具体形式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必要性
        一、理论依据
        二、现实意义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三章 研究发现
    第一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方式单一,忽视社会实践活动
        二、学生参与的广度和参与的热情不高
        三、活动难度设计不合理,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准和生活经验
        四、活动教学效果不佳
        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合理
    第二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参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欠缺
        二、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素养欠缺
        三、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优化思路
        一、树立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理念
        二、提高教师活动教学能力
        三、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
附录:访谈提纲
致谢

(5)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相关概念界定
    1.1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概述
        1.1.1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概念界定
        1.1.2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特征
    1.2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1.2.1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1.2.2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依据及意义
    2.1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依据
        2.1.1 理论依据
        2.1.2 现实依据
    2.2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2.2.1 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发展
        2.2.2 促进教师活动教学理念的养成
        2.2.3 推动活动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现状分析
    3.1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调查研究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调查样本
        3.1.3 调查过程
    3.2 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取得的成绩
        3.2.1 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广阔空间
        3.2.2 学生对活动教学兴趣的提升,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动力源泉
        3.2.3 教师对活动教学认同感的提升,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认识基础
    3.3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困境
        3.3.1 教师专业素养欠缺,影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3.3.2 师生活动教学理念偏差,阻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3.3.3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降低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全面性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
    4.1 不断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质
        4.1.1 夯实教师活动教学理论,提升教师对活动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关系的认同
        4.1.2 增强教师活动设计能力,创设多元情境加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4.2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强化活动教学理念
        4.2.1 注重贴近学生实际,选取相宜活动形式
        4.2.2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合理学习方式
    4.3 不断优化教学评价设计中的标准、方式
        4.3.1 注重多元评价主体,拟制规范的评价标准
        4.3.2 完善评价内容和方式,助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访谈提纲(教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处
        1. 研究的创新点
        2. 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作业设计及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涵
    (一) 作业设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含义
        1. 作业以及作业设计
        2. 高中思想政治作业和高中思想政治作业设计
    (二) 作业设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常用类型
        1. 读写巩固型
        2. 操作创意型
        3. 社会体验型
    (三) 作业设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意义
        1. 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 增强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二、思想政治课作业的内容设计策略
    (一) 作业内容的深度设计
        1. 注重作业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2. 把握作业内容的发展新阶段
        3. 回归作业内容的本质和核心
    (二) 作业内容的广度设计
        1. 立足课堂教学目标
        2. 把握时政热点动脉
        3. 捕捉网络平台资源
    (三) 作业内容的温度设计
        1. 贴近生活实际
        2. 体现家校互动
        3. 符合家国情怀
三、思想政治课作业的形式设计策略
    (一) 读写巩固型作业的设计策略
        1 “思维导图”式作业设计
        2 “2+1+x”式作业设计
        3 “兴趣导向”式作业设计
    (二) 操作创意型作业的设计策略
        1. 自主创作
        2. 合作探究
    (三) 社会体验型作业的设计策略
        1. 模拟情景
        2. 拓展研讨
        3. 参观访问
四、思想政治课作业的评价设计策略
    (一)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1. 师评
        2. 自评
        3. 互评
    (二) 设计全方位的评价方式
        1. 制定符号和等级
        2. 选用恰当的评语
        3. 建立成长记录袋
    (三) 设计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1. 学校奖励
        2. 班级激励
        3. 家长鼓励
五、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 找准内容设计的着力点
        1. 避免作业量的机械积累
        2. 防止作业难度过度拔高
        3. 切忌重复刻板缺乏选择
    (二) 夯实形式设计的落脚点
        1. 规避形式泛化流于表面
        2. 防止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3. 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三) 把握评价设计的关键点
        1. 防止评价标准的僵化一刀切
        2. 避免评价机制的延搁和滞后
        3. 增补优质作业资源库的缺位
    (四) 统筹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1. 作业的内容设计是基础
        2. 作业的形式设计是载体
        3. 作业的评价设计是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留白艺术”运用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留白艺术”
        2.“教学留白艺术”
    (四)文献综述
        1.“教学留白艺术”在多学科中的运用
        2.“教学留白艺术”在思想政治学科中的运用
        3.“教学留白艺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4.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的界定
        2.行动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的运用
        3.我采用行动研究开展研究的优势
    (六)研究思路与框架
        1.研究思路
        2.研究框架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
    (一)计划——凡谋之道,周密为宝
        1.问题诊断——我要改变一下了!
        2.授课通知——不就是上节公开课嘛,简单!
        3.授课准备——做一份教学计划,没问题!
        4.授课保证——您放心,一切尽在掌握!
    (二)实施——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正式授课——嗨,同学们,你们好!
        2.授课进行中——哎呀,这怎么办?
        3.授课结束——咦,怎么会这样?
    (三)观察——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1.教师评价——原来有这么多问题!
        2.学生建议——谢谢你们,亲爱的同学们!
    (四)反思——不审不聪则缪,不察不明则过
        1.优点与成就
        2.缺点与不足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价格变动的影响》为例
    (一)计划——谋而后动,动必有成
        1.问题诊断——观念转变才重要!
        2.课前准备——我要认真准备,好好上节课!
        3.教学设计——您看这次怎么样?
    (二)实施——与其空谈,不如实干
        1.课前预备——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聊聊!
        2.正式授课——我们一起讨论生活!
        3.授课结束——为家庭出谋划策!
        4.再次尝试——A班我也来试试。
    (三)观察——察微知着,而后于思
        1.教师建议——你还要继续努力呀!
        2.学生建议——你要让同学们也很喜欢呀!
    (四)反思——思而后定,持之以恒
        1.优点与成就
        2.缺点与不足
四、未来思考
    (一)“教学留白艺术”在探索
    (二)行动研究在路上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论文类
    (三)学位论文类
    (四)政策文献类
    (五)报纸类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幸福德育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与研究的意义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幸福界说
    一、感性主义幸福论和理性主义幸福论之辨
        (一) 感性主义幸福论--幸福即快乐
        (二) 理性主义幸福论--幸福即至善
        (三) 两种理论的辨析
    二、幸福概念的确认
        (一)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满足是幸福的来源
        (二) 满足需要的方法及量度是获得幸福的道德依据
        (三) 幸福是主观愉悦感受和客观需要满足的辩证统一
    三、幸福类型的解析
        (一) 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
        (二) 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
        (三) 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
        (四) 过程幸福和结果幸福
第二章 幸福何以成为德育的目的
    一、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
        (一) 人的生活应有目的
        (二) 生活的目的: 幸福
    二、道德是实现幸福的方法
        (一) 德得相通,道德有助于实现人的物质幸福
        (二) 德福一致,道德有助于促进人的精神幸福
    三、德育以幸福为目的
        (一) 为了幸福--德育目的应然追求
        (二) 为了幸福--德育目的实然回归
    四、德育目的现实反思—幸福的缺位
        (一) 为了知识的德育
        (二) 为了分数的德育
        (三) 学校德育实践的警示
第三章 德育何以能对幸福有所作为
    一、思想先导,德育引领人建构幸福生活
        (一) 德育引领人建构一种理性的物质生活
        (二) 德育引领人建构一种有尊严的精神生活
        (三) 德育引领人建构一种有意义的可能生活
    二、能力塑造,德育培养人认知、感受、创造幸福
        (一) 幸福观教育,培养人认知幸福的能力
        (二) 积极情绪体验,培养人感受幸福的能力
        (三) 道德素养提升,培养人创造幸福的能力
    三、福在学中,幸福的德育观照学生幸福
        (一) 关怀型师生关系,润泽学生幸福成长
        (二) 生活取向的德育内容,散发幸福的因子
        (三) 体验型学习模式,彰显学生幸福的学习
        (四) 多元积极评价,引导学生幸福发展
第四章 幸福德育的实践探索 ——W市六小幸福德育的探索
    一、W市六小幸福德育的实施背景及体系建构
        (一) W市六小幸福德育的实施背景
        (二) W市六小幸福德育的体系建构
    二、W市六小幸福德育的主要路径
        (一) 文化启德,铺就幸福底色
        (二) 课程育德,提升德育魅力
        (三) 活动明德,丰富学生幸福体验
        (四) 以教师幸福观照学生幸福
        (五) 评价促德,激励学生幸福成长
    三、W市六小幸福德育的成效与反思
        (一) W市六小幸福德育的成效
        (二) W市六小幸福德育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概念界定
        一、概念背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概念考察
    第二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以价值方向引领为核心要求,以学生自主辨析反思为主要方式
        二、以活动议题设计为关键抓手,以活动议题统筹教学过程
        三、以综合案例情境为主要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过程
        四、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环节,以学生能力素养发展为主要目标
第三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模式分类
        一、情境体验活动教学、问题探究活动教学及交往对话活动教学
        二、政治认同教学、科学精神教学、法治意识教学及公共参与教学
        三、思维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
    第二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指导原则
        一、活动化与学科化相统一原则
        二、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统一原则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原则
        四、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原则
        五、开放性与导向性相统一原则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现状反思:问题与致因
    第一节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二、活动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三、活动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活动教学自身特点影响
        二、受到时间和空间条件限制
        三、教师被动适应新课程改革,对课改前沿缺乏探索精神
        四、教师对活动教学定位不准,缺乏活动教学素养
        五、学生对活动教学认识不足,缺乏高级活动参与技能
        六、缺乏有效的外部环境支持
第五章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一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设计策略
        一、活动教学议题设计策略
        二、活动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三、活动教学方案设计策略
        四、活动教学环节设计策略
        五、活动教学条件设计策略
    第二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师主导调控的策略
        二、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
    第三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评价策略
        一、活动教学评价取向素养化
        二、活动教学评价工具多样化
        三、活动教学评价内容全面化
        四、活动教学评价标准个性化
        五、活动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
        六、活动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教师访谈提纲样本
附件二 学生调查问卷样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10)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课堂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2 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概述
    2.1 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2.1.1 体验
        2.1.2 体验式教学
        2.1.3 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
    2.2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杜威“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自然主义理论
    2.3 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2.3.1 生活性
        2.3.2 主体性
        2.3.3 情感性
        2.3.4 直观性
        2.3.5 趣味性
3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概要
        3.1.1 调查背景
        3.1.2 调查过程
    3.2 调查结果
        3.2.1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3.2.2 学生的基本情况
        3.2.3 学生的学习兴趣
        3.2.4 体验式教学方法
        3.2.5 体验式教学的内容
        3.2.6 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3.2.7 体验式教学的评价
    3.3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3.3.1 体验情境案例远离学生生活
        3.3.2 体验过程中师生缺乏互动影响教学效果
        3.3.3 重分数轻人格的思想束缚体验式教学实施
    3.4 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情境案例单一化,价值取向片面
        3.4.2 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匮乏
        3.4.3 评价体系重分数轻人格
4 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对策思考
    4.1 带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生活化
        4.1.1 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
        4.1.2 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知识生成
        4.1.3 巧用生活素材,诠释抽象原理
    4.2 加强师生双向互动,优化体验过程
        4.2.1 地位平等的互动
        4.2.2 心灵上的互动
    4.3 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增强体验实效
        4.3.1 评价体系
        4.3.2 评价过程
        4.3.3 评价的方法和途径
5 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设计运用
    5.1 教学目标
        5.1.1 知识目标
        5.1.2 能力目标
        5.1.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2 教学重难点
        5.2.1 教学重点
        5.2.2 教学难点
    5.3 教学过程
        5.3.1 课堂导入
        5.3.2 创设情境
        5.3.3 感悟体验
        5.3.4 践行体验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大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型”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道德与法治》防范校园欺凌的教学策略研究[D]. 李利宁.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教学的实施研究[D]. 林江丽. 扬州大学, 2020(05)
  • [3]城市新区小学德育实效调查研究[D]. 侯天凤. 成都大学, 2020(08)
  • [4]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附属学校为例[D]. 李文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9(12)
  • [5]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研究[D]. 董少丹.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6]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策略[D]. 周艺超.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留白艺术”运用的行动研究[D]. 蔡伦.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8]幸福德育论[D]. 严海.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6)
  • [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研究[D]. 邱斌. 赣南师范大学, 2018(01)
  • [10]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课堂运用[D]. 童星. 新疆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高校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