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瓜蒌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瓜叶菊的主要病害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韩立霞,魏圣可,冯文娟[1](2021)在《胶霉毒素菌渣的抗菌活性及其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旨在研究胶霉毒素菌渣对5种土传病菌的抑制性,寻找到一种胶霉菌素菌渣的综合利用方法。以辣椒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苹果腐烂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胶霉毒素菌渣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10%菌渣、10%豆粕、无豆粕和菌渣的培养基对木霉孢子和胶霉毒素含量的影响。以木霉干重孢子数为指标,确定了菌渣最佳添加量。胶霉毒素菌渣对5种土传病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浓度为40 mg/mL时,对4种土传病菌菌丝的生长的抑制率为100%。胶霉毒素菌渣添加量为30%时,木霉的发酵效果最佳,其干重孢子数达到22亿/g。综上所述,胶霉毒素菌渣具有良好的抑制土传病菌生长的效果,且可作为氮源循环利用培养木霉。

孟宁[2](2021)在《DA-6、复硝酚钠和油菜素内酯复配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文中提出种子活力是在广泛的环境下,衡量发芽率可接受的种子批的活性和表现的相关种子特性的综合表现。种子活力是决定种子或种子批在发芽和出苗期间的活性水平和行为特性的综合表现。种子活力是衡量种子播种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活力种子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生产潜能,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种子处理技术可以提高种子活力,刺激种子萌发,促进幼苗的生长。植物生长调节剂DA-6、复硝酚钠和油菜素内酯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果蔬等领域,能够提高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试剂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应用多为叶面喷施,直接应用于种子且对种子活力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发芽率为90%左右的玉米种子为材料,采用拌种这一种子处理技术,通过不同浓度的DA-6、复硝酚钠和油菜素内酯复配拌种处理玉米种子,基于对种子活力等相关指标的分析,明确三种试剂单一处理的适宜浓度范围和三种试剂复配组合的最佳方案,并通过对代谢酶和保护酶等酶活性的测定,解析DA-6、复硝酚钠和油菜素内酯处理提高种子活力的生理机制,以期为DA-6、复硝酚钠和油菜素内酯复配种子处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DA-6、复硝酚钠和油菜素内酯单一试剂拌种处理,在最适浓度条件下均可以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但苗干重、根干重,苗长、根长等幼苗形态指标表现参差不齐,其中DA-6拌种处理(药种比1:70)最适浓度范围为100mg/L~200 mg/L;复硝酚钠拌种处理最适浓度范围为100 mg/L~200 mg/L;油菜素内酯拌种最适浓度范围为1.0 mg/L~2.0 mg/L;而三种试剂复配相比单种试剂最佳处理显着提高了种子的活力指标和幼苗形态指标等各项相关指标,复配拌种处理最佳组合浓度分别为150 mg/L、100 mg/L、1.5 mg/L。2.150 mg/L DA-6、100 mg/L复硝酚钠和1.5 mg/L油菜素内酯复配拌种显着提高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单株干重、苗长、根长等相关指标,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苗强苗壮,但与根条数无显着关系。3.拌种处理方便简单易操作,利于后期田间的推广应用;在最适复配组合处理条件下,测定种子萌发的不同时间段内的相关代谢酶(α-淀粉酶、蔗糖合成酶和脱氢酶)和保护酶(SOD、POD)的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三种试剂复配处理显着提高了测定酶的酶活水平,即DA-6、复硝酚钠和油菜素内酯处理促进了种子内物质的分解和转化,提高了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的转化能力,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育。

龙光红[3](2021)在《重庆市中心城区街道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与优化》文中指出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承载了一座城市的门户形象作用,其整体质量的高低对市容市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影响。然而现有景观的营造中,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存在诸如树种选择单一、常绿落叶比例不合理、植物景观大同小异、缺乏养护管理等问题,且目前关于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重庆市中心城区47条道路,共计54个调查样段为研究对象,分现状调查和景观评价两部分内容展开。首先,实地调研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的树种组成结构、生长情况及特性、景观配置、管护情况、种植规范性及植物景观满意度,并进行归纳总结。其次,在前半部分调研认知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大量道路植物景观评价相关文献内容分析与专家意见咨询,构建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对54个调查对象进行评价分级。最后,基于调查与评价结果对不同类型道路的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日后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的建设与优化提供一些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调查统计,样段内应用的植物共有84种,隶属于50科73属,其中乔木、灌木、草本分别有31种、32种、21种;虽然总体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但是就单条道路而言,约有35.19%的样段其应用植物不超过3种,个别样段甚至仅有1种植物,且有62.96%的样段使用了黄葛树、小叶榕,植物种类丰富度较低、物种选择过于集中,草本地被植物较少。木本植物的常绿落叶比约为2.71:1,常绿植物占比过多,不利于冬季采光,季相变化不够丰富。乡土与外来植物之比为4.25:1,乡土树种应用充分,地带性特征较明显。观花和观叶植物种类较丰富,观果和其它类型较为匮乏,冬季景观萧条。(2)植物景观的竖向层次不够丰富且缺乏层次间的过渡与衔接,单、双层结构达到55.17%;平面种植形式则以树池式为主,约占46.30%。在生长情况上,行道树倾斜、根系露土、有枯落物、枝下高不达标的现象较为严重。分不同道路等级来看,乔灌草多层结构及树带式、组合式的应用频率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生长不佳现象表现为支路>次干路>主干路。(3)植物景观的管护质量以及种植规范性有待提升,在管理养护方面,除树干刷白、树池覆盖、修枝截干应用程度较高外,其它措施应用不足,且维护成本中人工费占比大;在种植规范性方面,存在株距偏小、种植池宽度不达标的问题,并且随道路等级降低而越发严重。市民普遍认为目前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的效果一般,存在常绿树过多、景观配置单调且疏于管理等问题。(4)从景观性、生态性、经济适用性三个方面出发,下设11个评价指标,包含6个定量指标和5个定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了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模型。指标层中权重排名前4位的因子依次为观赏特征多样性、植物的生长势、环境协调性、景观安全性,它们是提升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综合质量的关键因素。对54个调查样段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后,等级属于“优秀”的有6个,“良好”的有17个,“一般”的有18个,“较差”的有11个,“极差”的有2个。整体上为中等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分不同道路等级来看,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质量效果表现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5)综合调研和评价结果对植物景观提出优化策略如下:优化常绿落叶比,各生活型统筹兼顾;丰富植物种类,挖掘优秀乡土植物资源;注重观赏特征与季相景观的营造;丰富竖向层次,选择适宜的搭配形式;增加草本地被植物的应用,融入花境、草境;重视管理养护,设立长效维护机制;建立并完善重庆当地的行道树植物景观建设规范;重视原有景观较差道路的绿化提质工作;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营造特色优质景观街道。

姜莉莉,付丽,薛雯,曲健禄,武海斌,范昆[4](2021)在《9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文中研究表明为筛选得到防治苹果轮纹病的高效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评价其对苹果生长的安全性及对轮纹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对苹果轮纹病菌的室内毒力较高,EC50分别为0.107μg/mL和0.140μg/mL;其次为氟环唑、丙环唑和己唑醇,EC50分别为0.220、0.238μg/mL和0.452μg/mL。在田间防效试验中,氟硅唑(57.1 mg/kg)、丙环唑(166.7 mg/kg)和苯醚甲环唑(66.7 mg/kg)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效最高。2018年果实采收前防效分别为84.75%、83.66%和82.05%,采后30 d分别为73.33%、73.33%和68.33%;2019年采收前防效分别为82.25%、87.66%和87.41%,采后30 d分别为75.41%、70.49%和73.77%。同时,各药剂对苹果生长均无不良影响,可用于苹果轮纹病防治。

刘佳,陈东亮,梁玉镯,刘冬云,黄丛林[5](2021)在《北京辣椒和番茄上番茄斑萎病毒的鉴定》文中提出北京大兴区某蔬菜种植基地的辣椒和番茄发现疑似病毒感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经症状分析和RT-PCR检测,证实其感染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基于TSWV序列特征对该地区TSWV进化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北京顺义区已经报道TSWV毒株进化关系较近,但较国内其他地区株系更接近欧美种群,表明其可能是近几年由国外引种传入。

李雪莹[6](2020)在《基于TRV-VIGS的菊花白色锈病抗病基因CmWRKY15-1功能验证》文中研究表明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之一。近年来,菊花产业链不断拉长,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菊花种质资源培育和经济开发效果显着,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然而,在菊花栽培过程中,低温高湿的设施栽培环境极易引起菊花白色锈病的大规模爆发,甚至导致菊花死亡,严重影响其观赏品质并带来经济损失。实践证明,防治菊花白色锈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是明确其抗病机制并选育抗病品种。本研究以菊花白色锈病抗病品种‘C029’为试验材料,利用前期克隆获得的抗菊花白色锈病差异表达基因CmWRKY15-1,构建VIGS沉默载体并瞬时转化菊花,实现目的基因有效沉默,验证其在菊花抗白色锈病中的功能,了解其作用机制,为菊花抗性育种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烟草脆裂病毒(TRV)为病毒载体,以菊花抗病品种‘C029’叶片cDNA为模板,在CmWRKY15-1基因序列保守区域以外设计引物,扩增得到216 bp的沉默片段,测序正确后将其插入p TRV2载体Eco RI和Bam HI双酶切位点之间,构建p TRV2-CmWRKY15-1重组载体并利用冻融法转入农杆菌感受态EHA105。2.以菊花‘C029’组培苗为受体,利用沉默表达载体p TRV2-CmWRKY15-1,通过农杆菌渗透法瞬时转化菊花,通过病毒检测、半定量以及荧光定量检测共获得10组有效沉默植株,其表达效率约为正常水平的25.1%-51%,为下一步验证CmWRKY15-1基因在菊花抗白色锈病中的功能提供试验材料。3.为进一步验证CmWRKY15-1基因在菊花抗白色锈病中的功能,分别对WT和沉默植株接种菊花白色锈病病原菌。接菌处理后,WT中SA合成基因PAL和ICS1相对表达量显着上升,而沉默植株中SA合成基因表达受抑制,表明CmWRKY15-1基因可能通过参与SA合成调控响应菊花白色锈病。通过对SA通路标志基因进行q RT-PCR表达分析发现,沉默植株中NPR1、PR1表达明显受抑制,表明CmWRKY15-1沉默会抑制SA通路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

罗欢[7](2019)在《中国菊科植物病原链格孢菌大孢子种多样性研究》文中指出菊科植物具有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生长于多种生态环境中,其资源丰富,约240个属,近3000个种类。近年来,随着菊科植物种植面积的增加,且由于检疫不合格,用药不合理,城市环境多变,其病害的发生也愈加严重。其中由链格孢菌引起的黑斑、褐斑、轮斑病危害程度不断增加。目前为止,全世界链格孢属真菌形态学已描述的种类有300余种,包含大孢子种和小孢子种两个类群。全世界已报道的菊科植物链格孢菌共有52个种类,国外已报道的种类有46个,我国有20个,种类相对较少。本文对中国菊科植物链格孢菌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对其大孢子种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菊科植物链格孢菌大孢子种的种类;2016-2018年,从全国18个省,28个市区,35个属的菊科植物上共采集样品604份,分离得到的链格孢菌菌株398个。对所分离的大孢子种菌株,进行了形态学与多基因位点序列分析的系统分类研究,共发现种类12个。其中已知种5个(A.leucanthemi,A.tagetica,A.helianthificiens,A.sonchi和A.zinniae),新记录种3个(A.argyranthemi,A.cinerariae和A.calendulae),以及新种4个(A.coreopsis,A.anhuiensis,A.neimengguensis和A.nanningensis)。2.弄清了我国菊科植物链格孢菌大孢子种的系统发育学关系;通过分析ITS,Alt a1,gpd,RPB2,TEF1和ATPase六个基因的序列,所获得的菊科植物链格孢菌大孢子种隶属于5个类群(Porri,Sonchi,Teretispora,two monotypic lineages),其中sect.Porri最多,包含7个种类。此外,发现通过单个基因能够将大部分的链格孢菌准确鉴定至种,部分种类需要多基因位点联合分析,如A.neimengguensis sp.nov和A.tillandsiae。3.进一步了解由链格孢菌大孢子种所致菊科植物病害的范畴;通过致病性检测,共发现新病害9种。主要包括:由A.helianthificiens引起的波斯菊叶枯病;由A.zinniae引起的百日菊叶斑病;由A.cinerariae引起的白子菜、银叶菊叶斑病;由A.argyranthemi引起的茼蒿叶斑病;由A.calendulae引起的金盏菊叶斑病;由A.neimengguensis引起的硫华菊叶斑病;由A.coreopsis和A.anhuiensis引起的金鸡菊叶斑病。本研究主要通过样品采集,菌株分离,致病性检测,以及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学结合的鉴定方法,共发现新种4个,新记录种3个,新病害9种。首次对我国菊科植物链格孢菌大孢子种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丰富了我国菊科植物链格孢菌的种类,为其准确鉴定、所致病害的诊断及防治奠定了基础。

张春华[8](2019)在《节水盆栽模式下瓜叶菊对不同基质的响应研究》文中指出瓜叶菊(Pericallis hybrida)系菊科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常作1-2年生栽培。瓜叶菊作为冬、春季节的高级盆栽花卉,是近些年来颇为风行的盆花之一。它的花色丰富,花姿优雅,深受人们的喜爱。瓜叶菊叶片大而薄,需保持充足水分,由于其属浅根系植物,生长期耗水量大,浇水量增加,基质湿度大,易造成土壤板结,阻碍根系通气,导致根部腐烂。本研究选择发芽及出苗表现较好的瓜叶菊为试材,设两种盆栽模式:节水盆栽模式T、普通盆栽模式CK和6种基质:河沙1、珍珠岩2、蛭石3、有机土4、有机土:珍珠岩5、垒土6,研究节水盆栽模式下瓜叶菊对不同基质的适应能力,得出结论如下:(1)通过对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处理的种子发芽情况分析,发现在外部环境相同条件下,1、3号基质处理瓜叶菊发芽率最高(93.33%),其次是2号,4号基质最低;同一基质下,除4号基质外,节水盆栽模式下的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2)通过对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处理耗水量的比较分析,发现节水盆栽模式下4号基质失水量最少,说明其基质在节水盆栽模式下具有良好的保水效果,蒸腾水分少;3号基质每生产1g干物质耗水量最低。相比其他基质,节水盆栽模式下4号基质平均28-30 d续水一次,而普通盆栽模式下平均5-7 d就需续水一次。同一基质下,节水盆栽模式较对照节水。(3)通过对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处理的瓜叶菊生长指标分析,结合基质物理性质进行比较,在试验过程中发现,4、5、6号基质处理的植株高、冠幅大、长势强,根系短且粗壮,且物理性状均在栽培基质理想范围内;而1、2、3号基质处理的植株矮小、冠幅小、长势弱,根系长且细小,且物理性状不在栽培理想范围内,所以不适合瓜叶菊盆栽生长基质。4、5、6号基质处理的成花数、花期明显优于其他基质处理,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同一基质下,除6号基质处理株高外,节水盆栽模式下的其他基质处理的长势均明显优于对照。(4)通过对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处理的瓜叶菊生理指标分析,4号、6号基质处理的瓜叶菊各项生理指标综合表现较好,5号基质处理次之。同一基质下,节水盆栽模式处理的瓜叶菊生理指标优于对照。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中,T1、T3可提高瓜叶菊种子发芽率,可见节水盆栽模式下1、3号基质为种子萌发较为适宜基质;T4瓜叶菊表现出生长优良、花数多、花期长,高效节水,其次是T5、T6号基质,可见节水盆栽模式下4号基质为瓜叶菊生长较为适宜基质,5、6号也可作为瓜叶菊生长盆栽基质。两种模式中节水盆栽模式为瓜叶菊最为适宜盆栽模式,可作生产推广实用。

罗欢,贾国庚,宋正兴,张宝玉,周燚,邓建新[9](2018)在《3种菊科千里光族植物病原链格孢菌的分离与鉴定》文中指出【目的】调查链格孢菌在菊科植物上的危害。【方法】2016—2017年,从湖北、北京、安徽及云南各地采集得到菊科千里光族植物瓜叶菊(Pericallis hybrida)、银叶菊(Senecio cineraria)及白子菜(Gynura divaricate)叶斑病病样4份。采用单孢分离的方法从各寄主上分别获得形态相似的链格孢菌大孢子种菌株。随后从各寄主分离物中筛选出1个代表菌株进行致病性、形态学及多基因位点(r DNA-ITS、GAPDH、Alt a 1、EF1-α、RPB2和ATPase)序列分析研究。【结果】4个菌株均可引起其寄主发生病害,且均为瓜叶菊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nerariae)。【结论】这是该菌种在国内的首次报道,也是该菌引起银叶菊与白子菜叶斑病病害的首次报道。

陈少萍[10](2017)在《瓜叶菊栽培管理》文中研究指明瓜叶菊别名千日莲、瓜叶莲、千里光,原产于大西洋加拿利群岛,为菊科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可作一、二年生栽培。株高1520cm,全株被柔毛,茎粗大。叶大,心脏形卵状,花为头状花序簇生成伞状,舌状花具有各种颜色及斑纹,管状花紫色,少数黄色。因播种期不同,花期也有先后,常在15月开放,蒴果纺锤形。瓜叶菊性喜冷寒,不耐高温和霜冻。好肥,喜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喜冬

二、瓜叶菊的主要病害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瓜叶菊的主要病害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胶霉毒素菌渣的抗菌活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培养基的配制
        1.3.2 真菌的活化
        1.3.3 菌渣平板的制备
        1.3.4 菌渣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1.3.5 木霉种子培养
        1.3.6 木霉固体发酵培养
        1.3.7 木霉孢子计数
        1.3.8 蛋白质的测定
        1.3.9 胶霉毒素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渣成分分析
    2.2 菌渣对土传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3 菌渣对木霉生长和胶霉毒素含量的影响
    2.4 不同菌渣添加量对木霉孢子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2)DA-6、复硝酚钠和油菜素内酯复配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及中英文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种子活力研究
        1.1.1 种子活力的定义
        1.1.2 种子活力的影响因素
    1.2 种子处理技术概述
        1.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活力影响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计
        2.2.1 拌种试验设计
        2.2.2 三种试剂复配影响种子活力的生理机制分析
    2.3 实验方法
        2.3.1 种子发芽活力指标测定
        2.3.2 α-淀粉酶的测定
        2.3.3 脱氢酶的测定
        2.3.4 SOD、POD活性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种试剂拌种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1.1 DA-6拌种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1.2 复硝酚钠拌种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1.3 油菜素内酯拌种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2 两种试剂复配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2.1 DA-6与油菜素内酯复配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2.2 DA-6与复硝酚钠复配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2.3 油菜素内酯与复硝酚钠复配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3 三种试剂复配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3.3.1 三种试剂复配处理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3.2 三种试剂复配处理对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单试剂处理和复配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4.2 DA-6、复硝酚钠和油菜素内酯复配处理对种子活力的作用机理
5 结论
    5.1 明确了DA-6、复硝酚钠和油菜素内酯复配拌种处理最佳组合
    5.2 DA-6、复硝酚钠和油菜素内酯复配拌种处理促进种子萌发的表现
    5.3 DA-6、复硝酚钠和油菜素内酯复配拌种处理提高了代谢酶和保护酶的活性
参考文献
致谢

(3)重庆市中心城区街道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重庆城市品质提升的需要
        1.1.2 行道树绿化的重要性
        1.1.3 重庆市推进行道树绿化建设的实践情况
        1.1.4 重庆市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面临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行道树绿化树种选择的研究
        1.3.2 行道树绿化配置的研究
        1.3.3 行道树绿化价值功能的研究
        1.3.4 行道树绿化评价的研究
    1.4 研究范畴界定
        1.4.1 街道
        1.4.2 行道树绿化带
        1.4.3 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
        1.4.4 植物景观评价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主要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森林生态学与园林植物学
    2.2 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景观美学
    2.3 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设计
    2.4 植物景观评价
    2.5 层次分析法
第3章 重庆市中心城区街道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现状调查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3.1.2 植被资源及绿化建设
        3.1.3 行道树绿化概况
    3.2 调查对象
        3.2.1 选取原则
        3.2.2 调查对象的确定
    3.3 调查内容及方法
        3.3.1 调查内容
        3.3.2 调查方法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3.4.1 植物组成结构分析
        3.4.2 植物生长情况及特性分析
        3.4.3 植物景观配置分析
        3.4.4 植物景观管护分析
        3.4.5 植物景观种植规范性分析
        3.4.6 植物景观满意度调查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
    4.1 评价方法
    4.2 评价体系构建
        4.2.1 指标确定
        4.2.2 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
        4.2.3 指标赋权
        4.2.4 指标量化与综合计算
    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1 总体评价结果分析
        4.3.2 不同等级道路的评价结果分析
        4.3.3 不同层次结构的评价结果分析
        4.3.4 新旧道路的评价结果分析
第5章 现存问题及优化策略
    5.1 存在问题分析
    5.2 优化策略
        5.2.1 总体优化策略
        5.2.2 不同等级道路的优化策略
        5.2.3 不同层次结构的优化策略
        5.2.4 新旧道路的优化策略
        5.2.5 设计思路与植物推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道路基本信息补充表
    附录2 植物名录统计表
    附录3 景观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4 道路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使用频次统计表
    附录5 评价指标筛选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6 评价指标赋权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7 定性评价指标打分问卷
    附录8 各样段评价结果
致谢

(4)9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药剂
    1.3 试验方法
        1.3.1 室内毒力测定
        1.3.2 安全性试验
        1.3.3 田间防效试验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9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
    2.2 4种三唑类杀菌对苹果树的安全性评价
    2.3 9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的田间防效
3 结论与讨论

(5)北京辣椒和番茄上番茄斑萎病毒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TSWV的RT-PCR检测
    1.3 TSWV NP片段的克隆及测序
    1.4 系统进化树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症状
    2.2 番茄斑萎病毒的RT-PCR检测
    2.3 NP基因片段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
3 讨论

(6)基于TRV-VIGS的菊花白色锈病抗病基因CmWRKY15-1功能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菊花白色锈病概述
    1.2 水杨酸介导的植物抗病信号转导途径
        1.2.1 水杨酸是SAR的系统信号分子
        1.2.2 SA介导的信号路径
    1.3 WRKY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1.3.1 WRKY转录因子概述
        1.3.2 WRKY转录因子在生物胁迫中的功能
        1.3.3 WRKY转录因子参与激素信号途径调节植物抗病反应
    1.4 VIGS研究进展
        1.4.1 VIGS作用机制
        1.4.2 VIGS载体
        1.4.3 VIGS优点与局限性
        1.4.4 VIGS在基因功能验证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菊花CmWRKY15-1 基因VIGS载体构建
    2.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材料与菌株
        2.1.3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2.1.4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菊花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
        2.2.2 CmWRKY15-1 沉默片段的扩增
        2.2.3 PCR产物回收纯化
        2.2.4 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转化
        2.2.5 菌液PCR和测序
        2.2.6 质粒提取
        2.2.7 质粒双酶切
        2.2.8 目的片段与pTRV2连接
        2.2.9 转化农杆菌感受态EHA105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菊花总RNA的提取
        2.3.2 CmWRKY15-1 沉默片段的获得
        2.3.3 质粒双酶切与连接
        2.3.4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小结
        2.4.2 讨论
第三章 菊花VIGS体系的建立
    3.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3.1.4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侵染液的制备
        3.2.2 农杆菌介导的沉默载体转化菊花
        3.2.3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效率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CmWRKY15-1 基因沉默的病毒分子检测
        3.3.2 半定量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3.3.3 qRT-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
    3.4 小结与讨论
        3.4.1 小结
        3.4.2 讨论
第四章 CmWRKY15-1 调控菊花白色锈病抗性的功能分析
    4.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试剂
        4.1.3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菊花白色锈病病原菌的接种
        4.2.2 菊花总RNA的提取及c DNA的合成
        4.2.3 荧光定量PCR
    4.3 结果与分析
        4.3.1 SA应答调控基因EDS1表达分析
        4.3.2 SA合成基因ICS1和PAL表达分析
        4.3.3 SA信号通路防御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4.4.1 小结
        4.4.2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7)中国菊科植物病原链格孢菌大孢子种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链格孢菌侵染菊科植物所引起的症状与危害
        1.1.1 常见症状
        1.1.2 危害
    1.2 链格孢菌的分类研究
        1.2.1 链格孢菌的分类地位
        1.2.2 链格孢菌的分类研究方法
        1.2.3 菊科植物链格孢菌的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和试验仪器设备
        2.1.1 病样来源
        2.1.2 供试植物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供试试剂
        2.1.5 实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病样采集
        2.2.2 症状观察及病原分离
        2.2.3 形态学鉴定
        2.2.4 分子生物学鉴定
        2.2.5 致病性检测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链格孢菌大孢子种的鉴定
        3.1.1 安徽链格孢菌Alternaria anhuiensis sp. nov.(新种)
        3.1.2 金鸡菊链格孢菌Alternaria coreopsis sp. nov.(新种)
        3.1.3 南宁链格孢菌Alternaria nanningensis sp. nov.(新种)
        3.1.4 内蒙古链格孢菌Alternaria neimengguensis sp. nov.(新种)
        3.1.5 木茼蒿链格孢菌Alternaria argyranthemi(中国新记录种)
        3.1.6 金盏菊链格孢菌Alternaria calendulae(中国新记录种)
        3.1.7 瓜叶菊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nerariae(中国新记录种)
        3.1.8 侵染向日葵链格孢菌Alternaria helianthificiens
        3.1.9 白花菊链格孢菌Alternaria leucanthemi
        3.1.10 苦苣菜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nchi
        3.1.11 万寿菊链格孢Alternaria tagetica
        3.1.12 百日菊链格孢菌Alternaria zinniae
    3.2 菊科植物链格孢菌系统进化分析
        3.2.1 基于单个基因构建的菊科植物链格孢菌系统发育树
        3.2.2 基于多个基因构建的菊科植物链格孢菌系统发育树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关于菊科植物上链格孢菌大孢子新种的讨论
        4.2.2 关于菊科植物上链格孢菌大孢子新记录种的讨论
        4.2.3 关于菊科植物上链格孢菌大孢子种已知种类的讨论
        4.2.4 关于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研究结果的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附件

(8)节水盆栽模式下瓜叶菊对不同基质的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瓜叶菊研究概况
    2 盆栽花卉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2.1 盆栽基质研究
    3 抗旱节水研究
        3.1 节水基质研究
        3.2 抗旱性研究
        3.3 节水模式研究
        3.4 节水容器研究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处理耗水量比较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基质物理性质测定
        1.3.1 容重、孔隙度、基质持水量测定
        1.3.2 基质失水量测定
        1.3.3 干物质耗水量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质物理性质分析
        2.2 基质失水量比较
        2.3 干物质耗水量的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发芽率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种子发芽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生长的影响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物候期观察
        1.4 瓜叶菊生长指标测定
        1.5 病虫害观察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物候期的影响
        2.2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生长指标的影响
        2.2.1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株高的影响
        2.2.2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冠幅的影响
        2.2.3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根长的影响
        2.2.4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叶面积的影响
        2.2.5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地上、地下干鲜重的影响
        2.2.6 小结
        2.3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开花的影响
        2.3.1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瓜叶菊开花的影响
        2.3.2 小结
        2.4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病虫害的影响
        2.5 瓜叶菊盆栽情况的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生理指标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光合特性指标测定方法
        1.3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1.4 根系活力测定方法
        1.5 叶片膜透性测定方法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光合指标的影响
        2.2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生理指标的影响
        2.2.1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2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根系活力的影响
        2.2.3 节水盆栽模式下不同基质对瓜叶菊叶片膜透性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1 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10)瓜叶菊栽培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常见品种
繁殖
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

四、瓜叶菊的主要病害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胶霉毒素菌渣的抗菌活性及其应用的研究[J]. 韩立霞,魏圣可,冯文娟. 中国农学通报, 2021(30)
  • [2]DA-6、复硝酚钠和油菜素内酯复配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D]. 孟宁.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重庆市中心城区街道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与优化[D]. 龙光红. 西南大学, 2021(01)
  • [4]9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J]. 姜莉莉,付丽,薛雯,曲健禄,武海斌,范昆. 植物保护, 2021(02)
  • [5]北京辣椒和番茄上番茄斑萎病毒的鉴定[J]. 刘佳,陈东亮,梁玉镯,刘冬云,黄丛林. 植物检疫, 2021(02)
  • [6]基于TRV-VIGS的菊花白色锈病抗病基因CmWRKY15-1功能验证[D]. 李雪莹.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4)
  • [7]中国菊科植物病原链格孢菌大孢子种多样性研究[D]. 罗欢. 长江大学, 2019(10)
  • [8]节水盆栽模式下瓜叶菊对不同基质的响应研究[D]. 张春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9]3种菊科千里光族植物病原链格孢菌的分离与鉴定[J]. 罗欢,贾国庚,宋正兴,张宝玉,周燚,邓建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6)
  • [10]瓜叶菊栽培管理[J]. 陈少萍. 中国花卉园艺, 2017(08)

标签:;  ;  ;  ;  ;  

瓜蒌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