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获奖作品

艺术设计获奖作品

一、艺术设计获奖作品(论文文献综述)

霍楷,刘润孟[1](2022)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状况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该文以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发展概况为基础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剖析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类比的方式对高校的学科竞赛活跃度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高校的获奖情况、教学方法,探讨适应学科发展的培养模式,通过对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竞赛的竞赛区域、竞赛高校和竞赛水平进行总结研究,以期对我国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科的发展建设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文苑仲[2](2021)在《艺德并举 知行合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方法与实践》文中提出为了培养既有艺术创新能力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围绕艺德并举、知行合一展开。在实际教学中落实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知识教授与行为实践两个"双循环"的整体思路,采用案例研讨和项目实践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从而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郭立忠[3](2021)在《中国现代漆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现代漆画是从中国传统漆绘发展而来的一个年轻的新画种,经过近百年、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探索,逐渐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伴随现代漆画教育、官方展览、组织机构等诸多因素的推动,终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文章主要从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产生、发展、繁荣四个方面进行展开,以中国传统漆艺术发展的历史传承性作为主线,系统的整理、研究中国现代漆画完整的发展脉络,理清其血脉基因联系。并将中国现代漆画放在世界范围内的漆艺术交流中整体去研究,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入手,将对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欧洲、日本和越南等国的漆画、漆艺术纳入到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研究过程中,从历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两条路径作系统分析研究,以提高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研究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文章主要运用设计学、美术学、考古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来研究和探讨中国现代漆画所涉及的诸多内容,试图通过对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中的众多事件、人物、工艺、展览等等方面的全面分析,阐释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的完整路径,发掘其中必然联系和发展规律,进而对中国现代漆画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支持,以期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漆画的理论体系建设,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和启迪意义。

马浩轩[4](2021)在《基于“平面设计在中国”的中国当代海报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林瑞雪[5](2020)在《基于疗愈环境理念的儿童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疗愈环境是一处可以对空间使用者产生正向影响且唤起身体自我疗愈的场所。本文是基于疗愈环境理念下的儿童医疗空间艺术化设计研究,尝试将疗愈环境与儿童医疗空间艺术化设计结合。在儿童医疗空间中融入疗愈属性,将空间艺术化设计作为呈现手段,不仅能够美化就医环境,还可以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促进生理上的疾病愈合,形成一个可以提升儿童生理、心理、精神健康的环境。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法总结出目前国内儿童医院艺术化设计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外儿童医院优秀获奖设计案例,归纳得出儿童医院在国际上的设计趋势;通过问卷法,得到了儿童对于医疗空间的艺术形式偏好情况。根据研究所得,本文尝试性地提出儿童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设计需具备叙事性的空间结构、包容性的空间功能、自然相关的空间主题、多感官的空间体验、互动为主的艺术形式、源于自然的艺术品、儿童参与艺术品设计的设计策略。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特需门诊作为设计实践,并对所提出的设计策略进行验证。

宋哲琦[6](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指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沈婧[7](2020)在《共生观念下的软装跨界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个性化发展,批量化生产的软装设计产品已很难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是解决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设计也始终反映着人类对共生观念的不懈追求。近五十年来“跨界”观念在多学科融合中兴起,也为设计活动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跨界”之“界”,可以不仅限于学科,还可以指国界、宗教、物种等其他将万物有所区别和分离,却始终无法切断其中联系的“界限”。“共生”观念解释了世间万物存在的一种特定方式,从上世纪中期被提出后逐渐受到世界的瞩目。此文以软体家具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共生观念和跨界的视域对上世纪中期至现代的软装设计案例进行了分析,探寻共生观念下软装跨界设计的发展趋势。通过考察设计案例所使用的技法、色彩、纹样、面料、造型等,指出居住环境、生态环境、人体感知、当代思潮、历史文化、时间、空间等因素与软装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而从软装设计在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共生、软装设计与外部环境的共生、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软装的共生以及功能纤维在软装设计中的跨界四个方面,探讨了软装设计实现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的方式与途径。从现代与古代、前沿与传统的共生角度出发,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延伸,在观念和形态上跨越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界限,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以及生活中常见之物为灵感来源,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性软体家具。

孟若兰[8](2020)在《美国当代插画艺术及风格研究 ——以《American Illustration》(2008-2018)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插画设计这一艺术形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前进的,《辞海》中关于“插画”的表述是“插图亦称‘插画’,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主要的作用是对正文内容起到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的作用。”可见插画产生之初主要创作载体和应用场景是在书籍和报刊类,作为文字补充使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现在插画的发展外延不断扩大,传统绘画工具逐渐被数字化创作方式所替代,应用的场景也不单局限于书籍插画等传统的应用平台,插画被广泛应用于影视、文学、广告、商业和社会公共事务等领域。美国的插画设计历史悠久,并且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插画发展模式,插画与商业应用之间产生了良好的承接和传播作用。如美国的《纽约客》1杂志,从创刊至今的92年里,每一期的杂志都是以插画作品这一艺术形式作为封面,形成了独居特色的风格,也为插画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插画设计师,也让全世界众多喜欢绘画的插画师涌向美国。为了鼓励更多热爱绘画的人投身到插画设计当中,在美国每年都会举办很多世界性质的插画大赛,如美国的3*3插画大赛2、美国插画奖、国际环保漫画插画大赛、世界插画大赛等。美国插画的商业性与中方相比历史更加悠久,涉及的插画种类和插画风格更加多元,在商业应用方面具有成熟的机制。本文详细介绍了插画的概念、美国当代插画艺术现状和艺术特点,对美国当代插画艺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另外从2008年到2018年美国插画奖获奖的插画作品为切入点,对美国当代插画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美国插画奖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使用的创意手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之后对美国插画奖获奖作品从作品视觉元素的点、线、面、色彩、构图、视角、透视和动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其具有的艺术特色。在对视觉要素进行分析之后,对美国插画奖获奖作品表现的风格、表现方法和表现题材三个方面进行艺术风格的分类。从表现的风格可以分为具象风格的插画作品、抽象风格的插画作品和意象风格的插画作品;从表现方法分类可以分为手绘风格、数字插画风格、手工风格和摄影风格;从表现题材可以分为以人物为主题的插画、动物为主题的插画、植物为主题的插画、静物为主题的插画和景物为主题的插画。其次对美国插画奖获奖作品的应用情况分析包括3D类插画艺术作品分析、广告类插画艺术作品分析、动画类插画艺术作品分析、书籍类插画艺术作品分析等等,通过对不同类别的插画作品应用分析,掌握美国插画作品应用的主要方面及在未来各类插画作品发展的趋势。最后基于对美国插画奖的分析创作属于自己的插画作品,包括创作的创意理念、插画艺术风格、草图、线稿等一系列的创作实践过程,并对整个创作过程进行总结和感悟。希望本文对喜欢插画设计的同仁们对美国插画设计的艺术风格和插画作品的应用有整体的把握和了解,对自身的插画创作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胡群义[9](2019)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招贴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招贴艺术经历了推陈出新的表现形式、渐入佳境的市场发展和数字技术革命的巨大变化发展过程。本文以1978年至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招贴为研究对象,从设计艺术学的视野出发,对中国招贴的设计特征、技术迭新、演变缘由、行业发展的变化等因素进行整体探讨。梳理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招贴设计发展脉络和设计风格,并对开拓中国招贴设计的发展趋势作出分析。首先,本研究结合设计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通过文献筛选、个案分析、实例论证等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招贴设计进行梳理归纳。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对中国招贴进行历史分期,总结提炼在各个时期下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变化,力臻呈现出不同时代风貌下招贴演变轮廓。其次,在不同时期招贴艺术的背景下,结合招贴的题材、构图、字体和色彩加以深入分析,揭示招贴在不同创作背景下产生横向与纵向的视觉差异与变化。最后,探析中国招贴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其数字技术背景下招贴形态的基本概况。由此,可总结出以下基本观点:一方面,80年代以生活资料为的创新型招贴,90年代趋向国际化的创意型招贴以及2008年至今的多维度传播的互动型招贴的重要特征。招贴的设计风格演变是多层次的,归纳出美学思潮的影响、印刷技术的进步,国际化的环境、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等因素;另一方面,从传统的、单一的、静态的向跨维度的、体验的、互动的形式发展,并以设计实践对招贴趋势和研究成果进行验证。

山东美术馆[10](2019)在《第一至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述辑要》文中研究指明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49)综观《美术作品选集》中的"第一届全国美展"作品,其主要特点是关注时代命运、反映社会现实、体现突出的现实主义特征、创作手法上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诠释着大众化、民族化的文艺路线。现按作品分类论述如下:1.农民翻身解放的历史巨变和积极参军的场景再现。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数千年来中国社会矛盾的根本问题,也是革命政权解决的首要问题。对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关注和艺术化的反映,几乎成为延安文艺运动之后一代艺术家的自觉追求。

二、艺术设计获奖作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艺术设计获奖作品(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状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发展概述
    1.1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发展状况
    1.2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的分类
    1.3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的作用及意义
2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区域调查
    2.1 我国发达地区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区域调查
    2.2 我国中部地区及二、三线城市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区域调查
    2.3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区域调查
    2.4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区域调查
3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学校活跃度调查
    3.1 我国一流大学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调查
    3.2 我国艺术设计类高校专业竞赛调查
    3.3 我国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调查
    3.4 我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调查
4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结论分析
    4.1 竞赛区域分析
    4.2 参与竞赛的高校分析
    4.3 竞赛水平分析
5 结语

(2)艺德并举 知行合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方法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整体思路
    (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
    (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两个“双循环”
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研讨法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中的运用
    (二)项目实践法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中的运用
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一)“视觉传达”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二)“视觉传达”课程思政中的案例研讨
    (三)“视觉传达”课程思政中的项目实践
结语

(3)中国现代漆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现代漆画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梳理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研究的相关说明
    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一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传统漆绘
        一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历史源流
        二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工艺传承
        三、中国古代漆艺术的文化发展脉络与缺失
        四、中国古代漆绘的发展沿革
    第二节 东亚古代漆绘的源流
        一、汉四郡时代的朝鲜半岛漆艺术
        二 鉴真东渡与日本古代漆艺术的“师法中华”
        三 南洋漆艺术的“副中心”
        四 琉球与台湾的古代漆艺术
    第三节 欧洲近现代漆艺术的崛起
        一 十三世纪始始中欧漆艺交流简述
        二 欧洲新艺术运动与1900 年巴黎博览会
        三 欧洲装饰艺术运动与漆画代表人物
        四 近现代欧洲化学漆及其工艺价值与影响
第二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
    第一节 日本江户时代的漆艺术与明代“倭漆”的兴起
        一 飞鸟时代的漆艺术觉醒与镰仓时代漆艺术的成熟
        二 江户时代漆艺术的崛起
        三 中国明代漆艺术的退步
        四 福州沈家脱胎与薄料工艺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洋血统”
        一 密陀绘工艺
        二 螺钿镶嵌工艺的历史传承
        三 明清时期漆器的“和风”盛行
        四 近现代欧洲漆艺崛起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三位奠基人
        一 雷圭元:“代用品”与新观念的首倡者
        二 沈福文:西洋绘画与古代漆绘的合成者
        三 李之卿:古代漆艺现代化的推陈出新者
第三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
    第一节 越南磨漆画的影响
        一 越南磨漆画的源起
        二 抗法抗美战争中的越南漆画家
        三 越南磨漆画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系列美展的影响
        四 五十年代末越南磨漆画对中国美术界引起的轰动
    第二节 艺术魅力、时局影响与体制因素
        一 由“漆绘”到“漆画”、由“手艺人”到“画家”
        二 20 世纪新材料、新技法和新工艺的突破
        三 “美展体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鼓励、扶植
        四 现代绘事与古代工艺的契合点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时期的人和事
        一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漆画创作群体
        二 领军人物乔十光
        三 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价值
        四 20 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漆画展事活动
第四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繁荣
    第一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现状
        一 全国院校现代漆画教育现状评估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三 漆艺企业总体没落与工作坊的兴起
        四 “院体派”的艺术高度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得失谈
        一 “美展体制”退潮的巨大影响
        二 画廊的市场主导作用
        三 东西洋漆艺术的启示
        四 漆画家的“内修”与“外功”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评估与前瞻
        一 不可遏止的潮流:新材料、新工艺、新形式
        二 传统绘事技法的保留与革新
        三 漆艺术在艺术表现体系中的生存与定位
        四 坚守“以漆画世”的宗旨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成果
致谢

(5)基于疗愈环境理念的儿童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儿童医院发展的需求
        1.1.2 医疗领域中疗愈理念的兴起
        1.1.3 艺术对于儿童医院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实际应用价值
    1.3 研究现状
        1.3.1 疗愈环境理念发展概述
        1.3.2 艺术百分比法案发展概述
        1.3.3 艺术在医院中的应用发展概述
        1.3.4 儿童心理学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儿童医疗空间艺术化设计相关理论概述
    2.1 儿童医疗空间艺术化设计概述
        2.1.1 儿童医疗空间艺术化设计的概念
        2.1.2 艺术在儿童医院门诊空间的应用形式分析
    2.2 疗愈环境理念
        2.2.1 疗愈环境理念概述
        2.2.2 疗愈环境的构成元素
    2.3 艺术介入空间对儿童起到的疗愈作用
        2.3.1 积极分心
        2.3.2 缓解压力与疼痛
        2.3.3 产生环境认同感
        2.3.4 提供多感官环境
        2.3.5 提供自我调节的环境
        2.3.6 结合自然疗愈力量
        2.3.7 赋予病患权利
    2.4 儿童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2.4.1 发达国家公共艺术百分比法案的启示
        2.4.2 符合儿童心理行为特征
        2.4.3 疗愈环境理念融入空间设计实现疗愈环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儿童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设计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3.1 国内儿童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设计的现状分析
        3.1.1 上海儿童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设计实地调研分析(泸定路院区)
        3.1.2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设计实地调研分析(万源路院区)
        3.1.3 南京儿童医院(河西院区)门诊空间艺术化设计实地调研分析
        3.1.4 国内儿童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设计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总结
    3.2 国外儿童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设计的现状
        3.2.1 SEGD奖项的获奖案例分析
        3.2.2 IIDA奖项的获奖案例分析
        3.2.3 AIA奖项的获奖案例分析
        3.2.4 国外儿童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设计趋势总结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儿童对于医疗空间中艺术形式的偏好调研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问卷法
    4.4 研究内容
        4.4.1 儿童对于艺术的态度
        4.4.2 儿童在医院的情绪与状态
        4.4.3 儿童对于医院现有艺术形式的偏好情况
        4.4.4 儿童对于理想中的医院艺术化设计的偏好情况
    4.5 小结
第5章 疗愈环境理念下的儿童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设计的应用研究
    5.1 疗愈环境理念与医疗空间艺术化的设计步骤的相关性分析
        5.1.1 儿童医疗空间艺术化设计步骤
        5.1.2 疗愈环境理念与医疗空间艺术化设计步骤的关联
    5.2 疗愈环境理念下的儿童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的设计策略
        5.2.1 叙事性的空间结构
        5.2.2 包容性的空间功能
        5.2.3 自然相关的空间主题
        5.2.4 多感官的空间体验
        5.2.5 互动为主的艺术形式
        5.2.6 源于自然的艺术品
        5.2.7 儿童参与艺术品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疗愈环境理念下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的设计实践
    6.1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背景分析
        6.1.1 项目分析
        6.1.2 场地分析
        6.1.3 人群分析
    6.2 设计原则
    6.3 设计分析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1.1 主要成果
        7.1.2 不足之处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附录二
附录三

(6)《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7)共生观念下的软装跨界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软装设计的概念与研究现状
        二、跨界的概念与研究背景
        三、共生的概念与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一、研究的意义:促使软装设计融入共生观念的时代选择之中
        二、研究的目的:探讨共生观念下软装设计实现跨界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软装设计的历史与前沿
        二、以《新共生思想》为代表的共生设计观的解读
        三、共生与跨界的内在联系
    第四节 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性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历史性研究法与文献研究法的综合研究准确把握历史和现状
        二、典型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总结研究法探寻前沿的实验性设计方向
第一章 共生观念下软装跨界设计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第一节 从共生的角度分析国际软装设计的发展
        一、表现与再现的共生——卢布尔雅那设计双年展
        二、多功能间的共生——科隆国际家具展
        三、生活与生态的共生——香港国际家具展览会
        四、装饰与材料的共生——大阪国际装饰材料与家具展
        五、艺术与生活的共生——欧洲新个人主义作品展
        六、其他国际展览作品
    第二节 从东京纤维展展望国际软装面料的跨界发展前景
        一、电子技术充当软装设计空间媒介的方式与意义
        二、电子技术应用于面料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三、智能面料跨界途径的归纳
    第三节 现当代软装设计师的设计观念与设计作品中的共生性体现考察
        一、人文关怀的表达——加埃塔诺·佩谢
        二、材料与灵感的先驱——帕斯·乌日比诺·洛马齐工作室
        三、现在与未来的共生——乔·科隆博
        四、多元文化的共生——65工作室
        五、模块的聚合——马里奥·贝里尼
        六、功能的个性化——皮埃尔·布甘奈克
        七、材料的实验——吉冈德仁(吉冈徳仁)
第二章 软装设计在跨界中实现共生的途径探讨
    第一节 软装设计在现代生活方式中的跨界与共生
        一、蜗居生活——有限的物质条件与乐观精神的共生
        二、慢生活——宏观世界与微观变化的共生
        三、快生活——快节奏与高品质的共生
        四、智能家居生活——生命与人工智能的共生
    第二节 软装设计与外部环境的共生
        一、软装设计与自然共生
        (一)从空间开放型建筑展望软装设计发展前景
        (二)生物学与设计的跨界——从有机建筑到有机软装
        二、软装设计与宇宙共生
    第三节 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软装的共生
        一、明式家具的装饰性与功能性及其现代化应用方案研究
        二、传统元素符号的现代化应用及新中式风格软装的发展潜力探讨
    第四节 功能纤维在软装设计中的跨界应用探讨
        一、与声学跨界的吸音隔音纤维
        二、与物理学跨界的蓄热和隔热保温纤维
        三、与生物学跨界的抑菌防臭纤维
第三章 共生观念下软装跨界的实验性设计研究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途径探讨
        一、东方文化与共生思想
        二、《逍遥游》中动植物意象的解读
        三、问题的提出与跨界方式探讨
    第二节 实验性设计方案的确立与设计实验
        一、图像资料的收集与提炼
        二、设计方案构想与设计实验
    第三节 展示方式与设计评估
        一、展示方式
        二、设计评估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美国当代插画艺术及风格研究 ——以《American Illustration》(2008-2018)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一章 美国当代插画艺术研究概述
    一、美国当代插画艺术基本概貌
        (一)美国当代插画艺术现状
        (二)美国当代插画艺术特点
        (三)美国当代插画艺术发展趋势
    二、本章小结
第二章《American Illustration》(2008-2018)插画作品艺术特点及风格分析
    一、《American Illustration》发展现状
        (一)《American Illustration》(2008-2018)发展现状
        (二)《American Illustration》(2008-2018)发展趋势
        (三)《American Illustration》(2008-2018)创意手法
    二、《American Illustration》(2008-2018)插画作品艺术风格特征
        (一)《American Illustration》插画作品中的视觉要素分析
        1.《American Illustration》插画作品“点”要素分析
        2.《American Illustration》插画作品“线”要素分析
        3.《American Illustration》插画作品“面”要素分析
        4.《American Illustration》插画作品色彩分析
        5.《American Illustration》插画作品构图分析
        (二)《American Illustration》表现风格分析
        1.《American Illustration》中具象风格分析
        2.《American Illustration》中抽象风格分析
        3.《American Illustration》中意象风格分析
        (三)《American Illustration》表现方法分析
        1.《American Illustration》中手绘风格分析
        2.《American Illustration》中数字插画风格分析
        3.《American Illustration》中摄影风格分析
        4.《American Illustration》中手工风格分析
        (四)《American Illustration》插画作品表现题材分类
        1.《American Illustration》中动物主题的插画作品
        2.《American Illustration》中人物主题的插画作品
        3.《American Illustration》中植物主题的插画作品
        4.《American Illustration》中静物主题的插画作品
        5.《American Illustration》中景物主题的插画作品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American Illustration》中插画作品的应用分析
    一、《American Illustration》中插画作品应用分析
        (一) 《American Illustration》中 3D类插画艺术作品设计与应用
        (二)《American Illustration》中广告类插画艺术作品设计与应用
        (三)《American Illustration》中书籍类插画艺术作品设计与应用
        (四)《American Illustration》中报刊杂志类插画艺术作品设计与应用
        (五)《American Illustration》中广告促销插画艺术作品设计与应用
        (六)《American Illustration》中学生类插画艺术作品设计与应用
        (七)《American Illustration》中未出版类插画艺术作品设计与应用
        (八)《American Illustration》中录像类插画艺术作品设计与应用
        (九)《American Illustration》中海报插画艺术作品设计与应用
    二、《American Illustration》中各类插画艺术作品应用未来发展趋势
        (一)《American Illustration》中各类插画艺术作品应用未来发展趋势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美国当代插画发展的文化成因与影响
    一、美国当代插画发展文化成因
    二、美国当代插画发展启示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American Illustration》研究的插画设计实践
    一、《爱丽丝梦游仙境》书籍插画设计理念与插图风格
    二、《爱丽丝梦游仙境》实践过程
        (一)《爱丽丝梦游仙境》书籍插图材料搜集与整理
        (二)《爱丽丝梦游仙境》书籍插图创意理论
        (三)《爱丽丝梦游仙境》书籍插图创作草图与线稿绘制
        (四)《爱丽丝梦游仙境》书籍插图上色与调整
    三、书籍插画设计成果展示
    四、插画设计实践的反思与总结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一
附件二

(9)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招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对本研究招贴的概念界定
        1.2.2 本课题的研究范畴
    1.3 研究现状与评价
        1.3.1 基于设计学角度
        1.3.2 基于传播学角度
        1.3.3 基于社会学角度
    1.4 研究思路框架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推陈出新:改革开放初期的创新型招贴(1978—1991 年)
    2.1 开放与转型格局下的社会新契机
        2.1.1 观念迭新的政治经济氛围
        2.1.2 美学思潮影响下创作形态
        2.1.3 激光照相排版印刷的应用
    2.2 招贴设计形式由单一转向多元
        2.2.1 生产型转向生活资料型招贴
        2.2.2 风格与图形元素的构成延展
        2.2.3 标题美术字体的简化与凝练
    2.3 生活化再现的创新型招贴的案例分析
        2.3.1 “真实再现,情感传递”的摄影技术类招贴
        2.3.2 “场景拼合,突出商品”的商业产品类招贴
        2.3.3 “组合手法,多元呈现”的电影艺术类招贴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渐入佳境:市场深入发展期的创意型招贴(1992—2008 年)
    3.1 社会化变革中招贴设计转型的新诉求
        3.1.1 政治与经济的国际化潮流
        3.1.2 平面设计领域的南方现象
        3.1.3 手工绘制转向于电脑制作
    3.2 招贴创作形式和内容的挖掘与探索
        3.2.1 图形语境的切入与建构
        3.2.2 卡通吉祥物元素的纳入
        3.2.3 超越文字的视觉化传达
    3.3 国际化潮流的创意型招贴的典型案例分析
        3.3.1 “极简创意,出奇制胜”的海尔品牌营销招贴
        3.3.2 “超越梦想,人文奥运”的北京奥运主题招贴
        3.3.3 “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的万科第五园房地产招贴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科技引航:数媒技术突破期的互动型招贴(2009—2018 年)
    4.1 互联网背景下招贴发展跨界融通的新动力
        4.1.1 数字技术革命的媒介发展
        4.1.2 动态界面已成为优势潮流
        4.1.3 设计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4.2 招贴设计中图像范式的贯通与转换
        4.2.1 视觉传播元素的信息载体
        4.2.2 色彩氛围中营造视觉效应
        4.2.3 互动体验性下的设计特征
    4.3 多维度传播的互动型招贴的典型案例分析
        4.3.1 “新颖凌厉,现代美学注入东方色彩”——黄海商业电影海报
        4.3.2 “共享之名,跨维重塑的互动性形态”——共享单车海报设计
        4.3.3 “木刻版画,非理性与摄影技术结合”——李永铨《新九宗罪》招贴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新媒体传播中招贴的设计评价及实践案例
    5.1 数字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招贴新语境
        5.1.1 媒介传播载体增加
        5.1.2 资讯的爆发式增长
        5.1.3 文化审美观的变迁
    5.2 转型设计中招贴设计的发展与趋势
        5.2.1 本土化与民族化传承理念
        5.2.2 商业与文化招贴边界扩大
        5.2.3 创作风格的精进与多样性
        5.2.4 跨媒体呈放多元文化价值
    5.3 航空航天科普招贴创作的设计实践
        5.3.1 “中国梦·梦航天”系列海报
        5.3.2 “求索·腾飞·筑梦”系列招贴
        5.3.3 “追梦长空,迎风远航”故事版分镜
        5.3.4 “逐梦航天”系列人物插画海报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表A.1 1978-1992 年典型海报招贴案例
附表A.2 1993-2008 年典型海报招贴案例
附表A.3 2009-2018 年典型海报招贴案例

(10)第一至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述辑要(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49)
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55)
第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60)
    吴作人《油画的新貌》
    刘开渠《欣欣向荣的雕塑创作》
    潘兹《歌颂城市人民公社的中国画》
    黄笃维《反映时代面貌的版画新作》
    姜维朴《连环画的新成就》
    马克《漫画、宣传画是有力的宣传武器》
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64—1965)
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79)
    从对“全国美展”中人物画的看法谈起
    创作要有感而发
    题材问题
    深入生活和深入刻划人物性格问题
    关于提高作品艺术性问题
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84)
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89)
    “85美术思潮”和中国现代艺术展
    百花齐放: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4)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9)
    “大美术”观念——艺术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大美术”观念中的“主旋律与多样化”
    “大美术”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大美术”观念中艺术语言的新探索
    结语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4)
    国画:继承传统创新求变
    油画: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和平
    雕塑:开放心态全面发展
    水彩粉画:民族风骨时代新貌
    壁画:材料、技艺均有创新
    设计:以人为本倡导实用
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2009)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4)

四、艺术设计获奖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竞赛状况调查研究[J]. 霍楷,刘润孟.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01)
  • [2]艺德并举 知行合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方法与实践[J]. 文苑仲. 设计, 2021(17)
  • [3]中国现代漆画研究[D]. 郭立忠. 南京艺术学院, 2021(02)
  • [4]基于“平面设计在中国”的中国当代海报设计研究[D]. 马浩轩.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基于疗愈环境理念的儿童医院门诊空间艺术化设计研究[D]. 林瑞雪.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8)
  • [6]《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7]共生观念下的软装跨界设计研究[D]. 沈婧.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8]美国当代插画艺术及风格研究 ——以《American Illustration》(2008-2018)为中心[D]. 孟若兰.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招贴设计研究[D]. 胡群义. 江苏大学, 2019(05)
  • [10]第一至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述辑要[J]. 山东美术馆. 山东艺术, 2019(05)

标签:;  ;  ;  ;  ;  

艺术设计获奖作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