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牙锤击金属全冠的制作

改良后牙锤击金属全冠的制作

一、改良后牙锤造金属全冠的制作(论文文献综述)

连心[1](2020)在《基于有限元方法对铸造纯钛桩核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优化分析及病例报告》文中提出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经过现代化根管治疗后的残根残冠,并且能够保证修复后牙根的强度,避免根折的发生,是目前桩核修复的研究热点。根据众多实验报告和临床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在施行桩核修复的牙齿中,前磨牙是出现频率较高的牙位,且前磨牙发生牙折的风险也相对较高。目前,当牙齿大面积缺损至龈下时,纯钛铸造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口腔生物力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我们能够更深入精准的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目的:对铸造纯钛桩的直径长度进行精细分组,通过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不同长度直径的铸造纯钛桩核系统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应力分布情况。探讨不同长度直径的铸造纯钛桩对牙根应力分布的影响,以期在理论上为临床铸造纯钛桩核的应用设计出长度和直径的优化组合,以大幅度提升桩核修复的成功率,降低根折的发生。方法:挑选一颗外观形态符合标准的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制备实验试件并对其进行CBCT断层图像扫描,利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Geomagic自动化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实体模型。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设计多组不同长度、直径的铸造纯钛桩核,并对模型各部件进行网格划分、属性赋值、设置加载方式及边界条件,然后进行力学分析。本研究模拟其在咬合状态下的一般受力情况:在功能尖斜面上受到与牙体长轴成45度、大小为150N的静态载荷。最终计算出多组不同长度及直径的铸造纯钛桩核修复后的牙体应力分布情况,得到Von Mises应力云图、Von Mises最大应力值,进行比较分析,甄选出优化的长度及直径的组合。结果:1.下颌第一前磨牙铸造桩核系统修复后的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成功建立。2.在Abaqus软件中得出各组铸造纯钛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应力分布情况和Von Mises值(等效应力值)大小。3.本实验中在对下颌第一前磨牙进行铸造纯钛桩核设计时,桩长度14mm同时桩直径3mm时的牙根Von Mises最大应力峰值最小。4.牙根的受力云图显示了,应力主要集中出现在牙根外表面颊舌侧的颈1/3、舌侧中1/3及颊侧根尖1/3。5.当桩直径不变时,桩的长度在设定的范围内,随着桩长度的减小,牙根Von Mises最大应力峰值呈现出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的趋势。6.当桩长度不变时,桩的直径在设定的范围内,随着桩直径的减小,牙根的Von Mises最大应力峰值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7.铸造纯钛桩核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优化参数范围:12mm≤长度≤14mm,同时2.4mm≤直径≤3.0mm,此时牙根最大应力值相对较小,即长度相当于根长的69.3%-80.9%,直径相当于牙根颊舌径的30.0%-37.5%。结论:1.下颌第一前磨牙铸造纯钛桩核修复时,在保证根尖封闭的前提下,桩的长度应尽可能延长;桩直径相当于牙根颊舌径的3/8时,更有利于牙根的应力分布。2.临床上进行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治疗、桩道预备和牙体预备时,应尽最大限度地保留牙颈部颊舌侧的牙体组织,从而降低根折的发生。

邓志鹏[2](2019)在《高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邻(牙合)面缺损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比评价2种高嵌体与树脂充填、嵌体修复和全冠修复根管治疗术后下颌第一磨牙邻缺损模型的应力分布状况,分析修复后根管治疗后下颌第一磨牙抗折裂机制和失败的原因,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及修复体治疗设计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形态较标准的离体右侧下颌第一磨牙,使用CBCT扫描后,获取断层图像。而后采用Mimics提取图像、Geomagic一系列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构建了牙体组织模型,通过SolidWorks软件将下颌第一磨牙全牙牙体进行重建,建立有牙周等组织完整牙模型作为对照组。在SolidWorks软件中模拟牙胶充填采用流体树脂垫底后(即创建完成根管治疗模型),模拟临床修复方法,分别按照临床操作标准进行相应牙体预备,完成完整牙和5件模型预备与修复体和粘接剂的制作,按如下进行分组:覆盖全部面的全瓷高嵌体修复(A组),覆盖部分面的全瓷高嵌体修复(B组),全瓷冠修复(C组),嵌体修复(D组),树脂充填(E组),完整牙(F组)模型。最后,导入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设定模型网格节点、各部分赋值,并进行力学分析,基本分析完成后,获得对不同修复方法的评价。结果:1.利用有限元软件构建了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模型,建立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有限元模型,并建立了5种不同修复方式修复根管治疗后远中邻面缺损模型的有限元模型。2.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峰值情况:在垂直向载荷下,等效应力(Von Mises值)最低的是A组,而E组应力峰值最高。其中E组承担较多的等效应力主要集中牙体组织部分,反而修复体承受的应力低;A组侧壁的牙体组织应力较低,且分布较均匀。在斜向加载时,A组牙体组织部分的应力值最低,低于其他各修复组。整体来看,与对照组完整牙相比,除E组外的其他不同修复方式的模型牙体组织的等效应力峰值显着降低,而A组的应力峰值最低,可借助修复体部分分散载荷作用,避免牙体组织折裂。3.结合不同载荷下模型的应力云图比较后,发现A、B、C组均在牙颈部表面出现较高的应力集中,D、E组载荷区牙体组织应力较集中。加载过程中,A组修复体将载荷分散传递到颊舌侧侧壁的牙体组织和牙颈部牙本质上。理论上,A组修复体既起到保护修复界面的牙釉质和牙本质的作用,又具有良好的分散应力的作用。结论:1.本实验利用CBCT扫描图像,结合逆向工程及有限元软件构建了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模型,模型仿真性也较好。2.复合树脂直接充填在充填体和牙体组织边缘形成应力集中区,不利于远中邻缺损下颌第一磨牙的长期修复。嵌体、树脂修复虽然尽可能较少磨削牙体组织的情况下,并未很有效的保护牙体组织。覆盖全部面牙尖的高嵌体修复体是下颌第一磨牙邻面缺损可选择的修复方案,具有分散载荷作用,对牙体组织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覆盖全部面牙尖的高嵌体Ⅰ组在根管治疗后的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邻面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3.根据研究结果,对牙体预备和缺损修复的问题以及临床情况下适应症的合理选择提出了新的思路。根管治疗后患牙的抗折性能与修复体选择和修复设计有关。

周昆鹏[3](2018)在《硅锆涂层对氧化锆与饰瓷结合强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临床中氧化锆结合饰瓷的全瓷系统存在饰瓷崩脱的问题。近年来,如何降低临床崩瓷现象的发生,增强饰面瓷与氧化锆基底的结合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本实验中将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锆两种材料混合成浆料,在氧化锆基底表面进行涂层,通过检测涂层对氧化锆基底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影响,为降低临床崩瓷率找到新的处理方法。方法:将经CAM制作的未烧结二氧化锆标准瓷片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2个试件。其中一组仅行氧化锆烧结步骤后放置待用,设为A组,另一组经过硅锆涂层处理后行相同烧结步骤,并用氢氟酸处理表面后设为B组。每组各取两个试件喷金后在电镜下观察,并对表面进行能谱仪下分析。将A、B两组剩余的各10个试件表面堆塑同一饰面瓷,再次烧结,完成标准剪切试件的制作,万能试验机检测两组氧化锆与饰面瓷间的剪切强度,根据公式得出结合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剪切断裂后的A、B两组试件放到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方式。结果:1.扫描电镜结果:SEM图像显示A组表面平整。B组涂层表面呈现明暗分界明显的岛状结构。2.能谱分析结果:从谱图和EDS分层图中可见,涂层组表面存在Si元素,且元素呈岛状分布。3.结合强度结果:A组结合强度为(25.26±1.35)MPa,B组结合强度为(29.63±1.59)MPa,利用独立样本检验分析,两组的结合强度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4.体视显微镜结果:A组试件表面没有饰面瓷残留。B组试件表面存在饰面瓷残留,且断裂后氧化锆表面仍然被涂层覆盖。结论:1.硅锆涂层的制备使氧化锆基底的表面增加了Si元素和粗糙度,证实硅锆涂层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2.从剪切强度实验和断裂后界面分析表明,硅锆涂层可以增强饰面瓷与氧化锆基底陶瓷的结合强度。

亓菲[4](2017)在《数字化椅旁制作髓腔固位嵌体应用于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应用Cerec AC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系统设计制作髓腔固位嵌体用于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缺损,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本研究运用Sirona公司Cerec AC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系统制作髓腔固位嵌体修复后牙缺损106例。所选病例均经过我科医师进行完善根管治疗,经牙体预备后,使用Cerec AC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系统进行口内扫描、设计,对长石质陶瓷瓷块进行研磨和制作,经试戴、调后进行即刻粘接。对所有病例进行2年随访,由两位医师按照改良USPHS标准对髓腔固位嵌体进行检查和评价,并由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106个髓腔固位嵌体中69个为髓高嵌体,37个为髓超嵌体,使用Cerec AC设计软件的测量功能对所有106个修复体进行测量,测量每个髓腔固位嵌体修复体面最小厚度,并将其分为小于1mm组,1mm-1.5mm组,大于1.5mm组;对保留部分牙壁制作髓高嵌体的69个病例,测量其基牙余留牙壁最小厚度,并将其分为大于1mm小于1.5mm组,1.5mm-2mm组,大于2mm组,随访并统计各组失败病例数,运用SPSS 24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106个全瓷髓腔固位嵌体两年成功率为92.5%。其中全瓷髓高嵌体的两年成功率为:92.8%,全瓷髓超嵌体的两年成功率为91.9%。失败的8例中,修复体脱落3例,修复体折裂4例,基牙牙折1例。修复体折裂病例中修复体厚度小于1mm组3例,修复体厚度1mm-1.5mm组1例,修复体厚度大于1.5mm组无折裂发生;基牙牙折病例中余留牙壁厚度大于1mm小于1.5mm组无牙折裂发生,1.5mm-2mm组1例,大于2mm组无牙折裂发生。根据改良USPHS标准对本研究中2年后随访的105个修复体进行测评,可见修复后2年,髓高嵌体边缘适合性达到A标准的占97%,B标准的为3%;修复体完整度达到A标准的占97%;B标准的为3%;牙龈健康达到A标准的占96%,达到B标准的占4%;边缘染色达到A标准的占97%,达到B标准的占3%。髓超嵌体边缘适合性达到A标准的占92%,B标准的为8%;修复体完整度达到A标准的占92%;B标准的为8%;牙龈健康达到A标准的占92%,达到B标准的占8%;边缘染色达到A标准的占97%,达到B标准的占3%。。患者对此次修复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可见有94%的患者对修复体总体感到满意,其中73%患者感到非常满意;在修复体外形、颜色、舒适度和费用方面,患者对使用舒适度方面的满意度最高,有90%的患者感到非常满意。结论:Cerec AC系统设计制作的髓腔固位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后牙牙体缺损,临床效果可靠,患者满意度高。长石质陶瓷修复体面厚度应大于1.5mm,基牙余留牙壁厚度对修复成功率短期无影响。

夏刚[5](2012)在《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对人体健康效应的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提出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简称:金瓷冠,俗称“烤瓷冠”)是瓷粉经过高温烧结熔附于金属内冠表面形成的全冠修复体,其使用的烤瓷合金有贵金属合金、非贵金属合金等,镍铬合金为临床常用的非贵金属合金。镍铬合金烤瓷冠(简称:镍铬烤瓷冠)是最为常用的固定义齿修复方法之一,因其价格相对低廉而在我国人群中广泛使用。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前我国义齿修复材料中镍铬烤瓷冠的市场占有率约占50-80%,戴用人数数以千万计,然而近年来镍铬烤瓷冠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在国内外存在较大争议,其焦点在于戴用镍铬烤瓷冠是否导致镍和铬等重金属离子析出而成为机体的潜在暴露源,以及因这些金属离子是否在体内达到较高的水平而导致机体出现肾功能异常、过敏等不良效应。为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同时开展了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历史性队列研究中,共收集了对795例镍铬烤瓷冠的戴用者(接触者)和198例相应的对照组的完整资料,详细询问并检查了个体镍铬合金烤瓷冠的佩戴时间、数量和金属内冠裸露水平等信息,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尿中总镍和总铬水平,观察了镍铬烤瓷冠的戴用与尿镍铬排泄、机体肾功能损伤(采用血生化和尿生化肾功能指标进行评价)以及机体过敏(用TNF-α、IL-1β、和IL-6等免疫学指标评价)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所有对象尿镍、尿铬平均水平分别为0.57μg/L (61.08μg/mol肌酐)和0.51μg/L (53.82μg/mol肌酐),和对照组(尿镍:54.48μg/mol肌酐;尿铬:43.83μg/mol肌酐)相比,戴用镍铬烤瓷冠的接触组尿镍水平(62.84μg/mol肌酐)略有升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尿铬水平(56.65μg/mol肌酐)明显升高(p=0.003)。2.镍铬烤瓷冠的戴用可导致尿镍水平的暂时性升高,戴用时间在1个月内尿镍水平升高1.61倍(对照组54.48μg/mol肌酐,<1月组87.75μg/mol肌酐,p<0.001),但戴用时间超过1个月后,尿镍的排泄水平逐渐降低,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3.镍铬烤瓷冠的戴用可导致尿铬水平的暂时性升高,戴用时间<1月组(63.80μg/mol肌酐),1-月组(62.93μg/mol肌酐)和3-月组(57.62μg/mol肌酐)分别为对照组(43.83μg/mol肌酐)的1.46(p<0.001)、1.44(p=0.003)和1.31(p=0.023)倍,戴用时间6-月和≥12月组尿铬水平和对照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4.镍铬烤瓷冠戴用个数的增加及金属内核裸露程度的增加会造成尿镍铬排泄水平的上升:在戴用时间<1月组的镶牙病人中,戴用个数≥3个组尿镍水平(103.20μg/mol肌酐)明显高于戴用个数<3个组(70.73μg/mol肌酐)(p=0.019),金属内冠裸露水平中/重度组尿镍水平(118.37μg/mol肌酐)明显高于裸露水平无/轻度组(73.02μg/mol肌酐)(p=0.012);在戴用时间<1月和1-月的接触组中,戴用个数对尿铬水平没有影响,但金属内冠裸露水平中/重度组尿铬水平(79.70μg/mol肌酐)明显高于裸露水平无/轻度组(55.72μg/mol肌酐)(p=0.003);5.未能发现镍铬烤瓷冠的戴用时间、数量和金属裸露水平与戴用者肾功能损伤间的任何关系,对尿镍铬水平与肾功能关系的分析也未能发现尿镍铬排泄的上升可导致肾脏损伤;6.未能发现镍铬烤瓷冠戴用时间、数量和金属裸露水平等与TNF-α、IL-1β和IL-6等炎性介质的显着升高相关。也未发现机体尿镍和尿铬水平与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等炎性介质的升高存在相关关系。在准实验研究中,共收集了33例样本,同时测定了戴用镍铬烤瓷冠前与后的尿镍、尿铬水平并分析了戴用镍铬烤瓷冠前与后机体肾功能和免疫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男性尿镍和尿铬在戴用前后均没有明显差异,但女性戴用后尿镍水平略有升高(1.64倍,戴用前:44.77μg/mol肌酐,戴用后:73.69μg/mol肌酐),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p=0.068);尿铬水平升高明显,(2.08倍,戴用前:59.85μg/mol肌酐,戴用后:124.39μg/mol肌酐),有统计学意义(p=0.023);女性戴用前后尿镍和尿铬水平的升高与其金属裸露水平偏高有关,33例样本中,女性有52%为重度裸露,而男性仅为2%;2.未能发现镍铬烤瓷冠戴用与肾功能损伤有关;3.未能发现戴用镍铬合金后血清TNF-α、IL-1β和IL-6等炎性介质的变化。结论:1.镍铬烤瓷冠的戴用可导致尿镍和尿铬水平的暂时性升高,尿镍水平的增加仅局限于1个月内,而尿铬水平的增加为6个月内;2.镍铬烤瓷冠戴用个数和金属内冠裸露水平是戴用后尿镍铬水平暂时性升高的重要原因;3.本研究人群尿镍和尿铬水平均远远低于国内或国外的正常参考限值,国内外各参考限值一般超过尿镍铬平均水平的20倍,而镍铬烤瓷冠的戴用虽可导致尿镍和尿铬水平的暂时性升高,但一般不超过2倍;4.镍铬烤瓷冠的戴用与否,戴用个数和金属内冠裸露水平对戴用者肾功能和机体过敏没有影响;5.本研究人群中,尿镍和尿铬水平的上升和肾损伤和机体过敏没有关系;6.综合上述第1至第5点,从肾损伤可能性和机体过敏的角度考虑,可以认为镍铬烤瓷冠是安全的。建议:1.佩戴镍铬烤瓷冠前,病人需了解自身是否为对镍的过敏体质。2.镍铬合金作为烤瓷冠材料无需禁止,但在安装时必须注意避免金属内冠的裸露。

刘旭[6](2012)在《不同黏结材料与金属全冠黏结界面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黏结材料与牙本质层的元素构象,分析比较出不同黏结材料与牙本质层的结合方式,探讨其对固位力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不同的黏结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选用8颗近期拔出的、牙体形态完整的后牙。将离体后牙于釉牙骨质处包埋于石膏模具中,对牙冠进行常规牙体预备,使预备后的基牙外形保持相对一致的高度。用聚醚橡胶制取印模、人造石灌注模型、用失蜡铸造法完成金属全冠的制作。全冠试戴完成后,依次编号,用8种黏结材料按照厂家的要求进行黏结,实验标本保存于23+1□C,10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30天后实验标本与石膏模具分离,包埋于环氧树脂中。用慢速锯沿牙长轴方向将实验标本纵向切开,切面经打磨抛光、超声清洗后,在500倍扫描电镜下观察黏结界面的形貌和构象,采用电子探针对黏结材料与牙本质的黏结界面并作线扫描和元素定量分析,观测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分别对金属全冠,牙本质层,黏结材料和黏结界面进行点扫描,100倍的放大倍数下对试件进行线扫描。选定黏结材料的主要元素并通过观察数据分析黏结界面50μm以内的元素交换转移情况。结果:1GC Fuji Plus中检测出Al、Si、P、 F、K、F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Al、Si、 C、O、Ca等元素。2GC Fuji I中检测出Al、Si、P、S、K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Al、P、C、Ca等元素。3Shofu Glasionomer中检测出Al、Si、P、K、Ca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Mg、Si、C、O、Ca等元素。4Shofu Resiglass中检测出Al、Si、P、K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Al、Si、C、O、Ba等元素。5Livcarbo中检测出Si、Zn、P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Zn、P、C、O等元素。6Panaviya F中检测出C、O、Si、Mg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Si、S、 C、O、等元素。73M Relyx (TM) Unicem中检测出Al、Si、C、O、Ba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Al、Si、P、S、Ca等元素。8Bisco DOU-LINKTM中检测出Al、Si、Na、K、P、F、Ca等元素。在黏结界面50μm内检测出Al、Si、P、S、C、O、等元素。前4组玻璃离子黏结材料元素转移最为活跃,GC Fuji I最明显。复合树脂因为有树脂突形成混合层,构象显示其结合最致密。结论:1.黏结材料和牙本质间可发生元素渗透。2.不同种类的黏结材料,黏结界面的致密性,连续性存在差异。3.元素渗透的区域为1μm-50μm,随着渗透区域的加深,渗透减弱。4.结合构象观察复合树脂黏结界面最致密,玻璃离子元素渗透最为活跃。

董婷婷[7](2012)在《邻面开口式烤瓷冠修复烤瓷固定桥桥体崩瓷可行性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不同开口面积的烤瓷部分冠与离体牙、金属桥体全冠的固位力以及不同截面积连接体的抗折强度,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模型及试件分为4种。模型1:铸造镍铬烤瓷合金金属锥台经精密机床加工成底部直径7mm,高度5mm,聚合度5°的标准锥台形试件,并在其上制作8个相应的铸造冠,根据就位标准和静态固位力值选择2个作为测试试件。模型2:选择10颗人新鲜无龋坏的离体磨牙,根方用自凝塑料包埋固位柄,按模型1标准在机床上预备成锥台形并与1个铸造冠测试试件吻合。模型3:用自制模具制作5种双端固定桥桥体和连接体部分蜡型,经包埋铸造后在精密机床上加工成桥体形态相同(同模型1),连接体厚度一致(均为1.43mm),高度分别为2.0mm,2.5mm,2.8mm,3.0mm,3.5mm的金属模型,同时制作与之相吻合的5个邻面开口烤瓷冠试件。以上所有冠均用聚羧酸锌水门汀粘固剂与相应试件粘固,经37℃恒温水浴24h后,用万能试验机以0.5mm/min的速度测试其固位力。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邻面开口冠,离体牙上的全冠和金属桥体上的全冠三者固位力的差异,得出无统计学差异的开口面积。模型4:制作三单位镍铬烤瓷合金固定桥15个,连接体设计同模型3中的5种规格,每种3个。用万能试验机以0.5mm/min的速度垂直加载于桥体牙合面直至试样破坏,记录破坏时的最大载荷。对5种不同连接体的抗折强度与人体第一磨牙承受的最大牙合力值进行比较,得出连接体横截面积适合临床的最小值。结果:5种开口冠的固位力随开口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均大于离体牙全冠的固位力;除3.0mm组和3.5mm组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桥体全冠组与邻面开口高度为2.8mm组的固位力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开口高度>2.8mm时固位力小于金属桥体全冠。5种规格连接体的抗折强度均大于人体第一磨牙最大牙合力值。结论:应用聚羧酸锌水门汀(SHOFU HY-BOND CARBO CEMENT)粘固剂,金属桥体全冠固位力大于离体牙全冠固位力。连接体的厚度为1.43mm,高度设计在2.0mm以上时,其开口冠固位力和连接体强度均满足口腔功能的要求。

姬海莲,傅卓凌[8](2009)在《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探讨》文中认为为了适应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校企结合、增强实践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收到显着的教学效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高媛[9](2009)在《计算机即刻制作全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技术(CAD/CAM)的计算机即刻制作全瓷修复体,集美观、精确、高效(一次就诊完成)诸优点于一身,是口腔修复治疗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对椅旁CAD/CAM系统的临床应用并不多,对牙科CAD/CAM技术的使用主要限于加工中心,即临床常规操作,加工中心利用CAD/CAM系统加工修复体支架,再通过构筑饰瓷完成最终修复体,虽也做到了精确与自动化,但患者仍需多次就诊,这仅仅用到了CAD/CAM功能的一个方面,并没有将其高效快速等优点充分发挥出来。材料的高昂成本是限制椅旁CAD/CAM系统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今国内用的椅旁CAD/CAM加工用可切削瓷块均为国外进口,昂贵的价格使其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一次加工成形的理念也使得修复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瑕疵(如邻接不足,颜色欠佳等)变得似乎无法挽救,由此引起的废弃重做更加大了制作的成本。因此,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及研发廉价新材料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本课题由三部分实验组成,一是通过对前期制作的24件全瓷冠的随访复查,评价该类修复体的8年临床修复效果,为制定进一步实验计划提供参考与指导;二是通过对Vitablocs Mark II陶瓷与四种饰瓷的结合强度进行测试及比较,探讨对可切削陶瓷进行饰瓷修饰的可行性,以期找出与之匹配的饰瓷,提高修复体的制作精度及材料的使用效率;三是用Vitablocs Mark II陶瓷材料制作临床修复体并随访观察,总结利用椅旁CAD/CAM系统制作修复体的技术手段,为临床广泛应用创造条件;与此同时,用自制可切削材料按临床步骤试制修复体,尝试临床应用,初步评价其临床可应用性能。实验结果1.复查的24件全瓷冠,观察时间8年,3件失败,失败分别发生于修复后2个月、43个月和53个月,失败原因分别为瓷碎裂、基牙松动拔除和基牙根折;失败的CAD/CAM全瓷冠的基牙均为磨牙;余完好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表面质地、外形及颜色达满意标准的均占到86%以上;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除费用一项外,其余指标满意度达100%;通过Kalplan - meier生存率分析法计算得出,修复体8年生存率为87.5%。2. E-max ceram、Vintage ZR、Cercon ceram kiss、VM9四组的抗剪强度值分别为41.07±12.42、43.44±11.32、35.81±8.69、37.35±9.71(MPa);试件的断裂67%以上均发生于基底瓷;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F=0.641,P〉0.05,表明四组抗剪强度无显着性差异;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四组饰瓷与Vitablocs markⅡ瓷的结合强度值均高于ISO9693:1999规定的强度值(25MPa);电镜观察瓷-瓷结合界面,结果显示烧结界面平滑一致,没有明显的气泡,结合良好。3.应用Vitablocs Mark II瓷块新制作单冠修复体27件,观察时间216个月,3件失败,失败分别发生于修复后1个月、3个月、4个月,失败原因为2例瓷碎裂和一例牙折,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调查指标满意度达100%,一年后复查时其边缘适合性、解剖外形、表面光滑度以及颜色匹配四项指标达到满意标准的占87%以上。应用自制可切削陶瓷材料制作临床修复体4件,两件于上饰面瓷及染色过程中发生瓷裂,原因可能为饰瓷与自制陶瓷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残余应力过大或烧结温度不适宜等。另两件修复体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未行染色及修饰,调磨合适后直接在口内粘接固定,现观察2月余,情况良好。结论:1. Cerec2代椅旁CAD/CAM系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修复体的加工制作,保证患者一次就诊完成修复过程;其制作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较好,精度较高;不足之处在于修复体合面形态稍差需要人工调磨修饰。2.四种饰瓷与Vitablocs markⅡ瓷的结合强度均能满足临床需要,可作为Vitablocs markⅡ的个性化饰瓷使用。3.利用Vitablocs markⅡ瓷制作的全瓷冠能够在口腔环境中长期保存,并良好地行使功能。4.与成品瓷块相比,自制陶瓷切削性能已基本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但其颜色较为单一、透射率低、真实性较差,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外染色温度及与饰瓷的匹配性等需要进一步探索改进。

刘大峰[10](2007)在《基于点云的口腔修复体曲面测量与重建基础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随着逆向工程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拓展及应用,CAD/CAM技术在口腔修复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门新兴的口腔修复工艺开始形成,CAD/CAM系统使口腔修复学从传统手工设计制作步入了口腔修复数字化和自动化时代。本文结合口腔医学临床应用,以口腔修复体三维点云数据测量及其曲面重建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口腔修复体从数据获取到三维实体模型重建的相关基础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研究了口腔修复体三维点云数据测量技术,提出了基于格雷码和相移组合编码技术的光栅投影式测量方法,自主研发了基于该方法的三维测量系统,并实现了系统的实验标定,应用到口腔修复CAD/CAM系统,实现了修复体数据的高效快速采集。(2)改进了基于聚类的核估计去噪算法,通过定义一个似然函数来反映测量点云数据中任意一点在采样表面上的概率,并利用自适应核尺寸检测并剔除离群点和不同振幅的噪声点,使得处理后的测量点云数据光顺平滑。(3)研究了基于空间划分策略的k近邻搜索算法,并对测量点云数据进行了搜索算法实验分析,提出了基于测量步距的k近邻搜索算法,有效地缩小了k近邻的搜索区域,提高了搜索速度,兼顾邻近点数k的取值,弹性地改变搜索半径,实现了测量点云数据k近邻的最优搜索。(4)提出了基于法向距离的切平面法矢方向调整算法,根据法向距离阈值,调整路径选择的速度,提高了法矢方向调整的效率,并用三次最近距离法解决了法矢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死锁问题,实现了切平面法矢方向的协调一致。(5)采用改进步进立方体等值面抽取算法重建了口腔修复体三维模型,基于双曲线渐近线判别方法,消除了MC算法中的歧义三角片和孔洞,并通过实验发现了立方体边长的最佳取值,提高了算法效率,使重建后的模型效果更为逼真和清晰。(6)结合口腔修复临床需要,开发了Dental CAD系统,并针对具体患者,进行了贴面、烤瓷基底冠、金属全冠修复体以及颌面钛网修复体的重建和设计,在口腔医院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改良后牙锤造金属全冠的制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良后牙锤造金属全冠的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有限元方法对铸造纯钛桩核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优化分析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样本及来源
        1.2 制备实验试件的器械与仪器
        1.3 获取实验数据的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离体牙的选择
        2.2 实验试件的制备
        2.3 实体模型的建立
        2.4 模型分组
        2.5 实验材料力学参数
        2.6 加载方式及边界条件
        2.7 主要观察指标
        2.8 有限元计算及结果分析
结果
    1. 下颌第一前磨牙铸造纯钛桩核修复后的实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成功建立
    2. 不同长度及直径的铸造纯钛桩核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应力分布情况
    3. 不同长度直径的铸造纯钛桩核的应力分布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桩核修复与牙体抗折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
    (一)前牙美学贴面修复的病例报告
        病例一
    (二)牙隐裂改良式贴面修复的病例报告
        病例二
    (三)后牙牙体缺损高嵌体修复的病例报告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病例六
        病例七
        病例八
        病例九
        病例十
    (四)参考文献
致谢

(2)高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邻(牙合)面缺损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获取扫描图像
        2.3.2 图像处理建模
        2.3.3 模型力学加载
        2.3.4 分析评价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下颌第一磨牙邻(牙合)缺损根管治疗后不同修复方式模型的建立
    3.2 不同修复形式在不同载荷下的等效应力分析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模型获取和建立方法
    4.2 三维有限元工具的应用
    4.3 下颌第一磨牙不同形式修复体选择的考虑
    4.4 模型加载条件的选定
    4.5 不同载荷下的等效应力的应力分析
        4.5.1 不同修复形式的牙体组织在不同载荷下的等效应力的分析
        4.5.2 不同修复形式的修复体在不同载荷下的等效应力的分析
    4.6 实验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高嵌体微创修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硅锆涂层对氧化锆与饰瓷结合强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图

(4)数字化椅旁制作髓腔固位嵌体应用于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的选择
    1.2 材料与设备
    1.3 修复前准备
    1.4 临床过程
        1.4.1 牙体预备
        1.4.2 采集光学印模并设计制作修复体
        1.4.3 试戴、完成
    1.5 观测指标
        1.5.1 修复体及剩余牙体厚度测量随访观察
        1.5.2 修复体评价标准
        1.5.3 随访
    1.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随访观察结果
        2.1.1 改良USPHS修复体效果评价
        2.1.2 患者满意度调查
    2.2 测量结果
        2.2.1 修复体厚度
        2.2.2 髓高嵌体余留牙壁厚度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病例
致谢

(5)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对人体健康效应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第一章 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对尿镍和尿铬排泄的影响
    导言
    第一节 历史性队列研究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节 准实验研究
        1.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对肾功能的影响
    导言
    第一节 历史性队列研究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节 准实验研究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小结
第三章 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导言
    第一节 回顾性队列研究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节 准实验研究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发表或已接受论文
    综述
        参考文献

(6)不同黏结材料与金属全冠黏结界面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邻面开口式烤瓷冠修复烤瓷固定桥桥体崩瓷可行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整实验课的教学内容
2 改进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
3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4 加强见习环节, 开展体验式真实项目实训
5 开展临床操作技能比赛

(9)计算机即刻制作全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一 椅旁CAD/CAM 系统的发展
    二 可切削陶瓷的种类及相关性质
    三 临床应用情况
正文
    实验一 椅旁CAD/CAM 修复病例的8 年临床随访观察
        1 病例收集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四种饰瓷与Vitablocs MarkⅡ瓷结合强度的比较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三 可切削陶瓷的临床应用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点云的口腔修复体曲面测量与重建基础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口腔修复体CAD/CAM 系统概述
        1.2.1 口腔修复学的发展及应用
        1.2.2 口腔修复体CAD/CAM 系统发展及流程
    1.3 口腔修复体造型关键技术
        1.3.1 口腔修复体数据测量技术
        1.3.2 口腔修复体数据预处理技术
        1.3.3 口腔修复体数据拓扑关系重建技术
        1.3.4 口腔修复体曲面重建技术
    1.4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文的选题背景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维点云数据测量技术研究
    2.1 光栅投影三维测量技术
        2.1.1 光栅投影方式
        2.1.2 编码光模式
    2.2 光栅投影三维测量系统建模
        2.2.1 光栅投影三维测量系统原理
        2.2.2 CCD 摄像机建模
        2.2.3 LCD 投影仪建模
    2.3 格雷码-相移组合技术
        2.3.1 格雷码编码
        2.3.2 格雷码解码
        2.3.3 相移法
        2.3.4 格雷码-相移组合编码
        2.3.5 码值校正
    2.4 三维测量系统标定
        2.4.1 标定基础数据获取装置设计
        2.4.2 提取标定点并生成码值矩阵
        2.4.3 匹配并生成标定基础数据
        2.4.4 系统标定与误差评估
    2.5 点云数据测量实验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维点云数据去噪光顺技术研究
    3.1 相关研究及分析
    3.2 Mean Shift 算法研究
        3.2.1 Mean Shift 概念及发展
        3.2.2 Mean Shift 的基本形及扩展形
        3.2.3 概率密度梯度
        3.2.4 Mean Shift 算法步骤
    3.3 三维点云去噪光顺算法
        3.3.1 似然函数的确定
        3.3.2 算法程序实现
        3.3.3 自适应核尺寸
    3.4 算法实例及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点云数据的 k 近邻搜索算法研究
    4.1 相关算法研究及分析
    4.2 基于空间划分的 k 近邻空间球搜索算法
        4.2.1 算法描述
        4.2.2 算法实验结果对比及分析
        4.2.3 物体几何构型的影响分析
    4.3 基于测量步距 d 的 k 近邻搜索算法
        4.3.1 相关定义
        4.3.2 确定测量步距d
        4.3.3 确定k 近邻临界搜索半径
        4.3.4 算法实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维点云数据曲面重建技术研究
    5.1 切平面法矢方向调整
        5.1.1 法矢调整算法研究及分析
        5.1.2 基于法向距离的法矢调整算法
        5.1.2.1 相关定义
        5.1.2.2 两次最近距离一次k 近邻遍历
        5.1.2.3 三次最近距离法解决死锁问题
        5.1.3 算法实例分析
    5.2 三角网格曲面的生成
        5.2.1 有向距离函数定义
        5.2.2 三角网格面的生成
        5.2.3 歧义三角片和孔洞的改进
        5.2.4 步进立方体边长影响分析
    5.3 应用实例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口腔修复体曲面重建及其应用
    6.1 口腔修复体标准冠模型重建
    6.2 口腔修复体贴面的重建与设计
        6.2.1 贴面类型及制作流程
        6.2.1.1 贴面类型
        6.2.1.2 贴面制作流程
        6.2.2 切牙预备体的测量及重建
        6.2.3 贴面修复体的设计
        6.2.4 切牙贴面修复体的加工
        6.2.5 实验加工结果临床验证及分析
        6.2.5.1 临床验证
        6.2.5.2 临床分析
    6.3 口腔修复体基底冠的重建与设计
        6.3.1 基底冠的应用与分析
        6.3.2 基底冠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6.3.3 预备体数据获取及重建
        6.3.4 基底冠设计
        6.3.5 基底冠的实验加工及临床验证
    6.4 颅骨及颌面修复体重建与设计
        6.4.1 上颌骨修复分析
        6.4.2 颅骨模型三维重建与实物加工
        6.4.3 颌面修复体设计
        6.4.4 颌面修复体实体操作与模型加工
        6.4.5 颌面佩戴临床验证与效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国家“863”项目验收鉴定书

四、改良后牙锤造金属全冠的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有限元方法对铸造纯钛桩核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优化分析及病例报告[D]. 连心.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2]高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邻(牙合)面缺损的数值模拟研究[D]. 邓志鹏. 南昌大学, 2019(01)
  • [3]硅锆涂层对氧化锆与饰瓷结合强度的影响研究[D]. 周昆鹏. 佳木斯大学, 2018(05)
  • [4]数字化椅旁制作髓腔固位嵌体应用于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D]. 亓菲. 青岛大学, 2017(02)
  • [5]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对人体健康效应的流行病学研究[D]. 夏刚. 复旦大学, 2012(03)
  • [6]不同黏结材料与金属全冠黏结界面的实验研究[D]. 刘旭. 大连医科大学, 2012(01)
  • [7]邻面开口式烤瓷冠修复烤瓷固定桥桥体崩瓷可行性的实验研究[D]. 董婷婷. 大连医科大学, 2012(01)
  • [8]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探讨[J]. 姬海莲,傅卓凌. 西北医学教育, 2009(06)
  • [9]计算机即刻制作全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研究[D]. 高媛. 第四军医大学, 2009(12)
  • [10]基于点云的口腔修复体曲面测量与重建基础技术研究及应用[D]. 刘大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改良后牙锤击金属全冠的制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