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α_(1A)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高血压

选择性α_(1A)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高血压

一、选择性α_(1A)受体阻滞剂治疗伴高血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1](2021)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文中认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我国常见病与多发病,同时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DKD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已颁布了多种有关糖尿病诊断、治疗、管理的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其中也涉及了DKD诊疗的部分内容,但并不能满足肾科医生的需求。对DKD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合理用药、规范诊疗、细化管理等问题仍有待解决。另外,随着医疗新技术的发展,有关DKD的知识不断更新,特别是新型药物的临床应用,拓展了DKD诊疗策略,因此有必要编写一部适用于中国人群的DKD诊疗指南。鉴于此,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了专家组编写了这部《DKD临床诊疗中国指南》。该指南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整合了中国肾脏病专家的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DKD诊断、肾脏病理活检、治疗与管理、合并症处理及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等问题。另外,专家组在编写过程中本着严谨、简明、权威的原则,参阅了国际指南格式,提出诊疗要点、逐条列证说明。该指南反映了当今DKD诊疗的新趋势、新观点,对进一步加强DKD认识、规范DKD诊疗体系、制定合理治疗原则、指导精准用药、延缓肾脏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可供广大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2](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提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胡展豪[3](2020)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前一周口服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评估》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118名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在围术期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前一周予口服非那雄胺对患者一般情况及围手术期情况的疗效评估,给广大泌尿外科医生在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上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将118名患者围术期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是否口服非那雄胺、口服不同剂量规格的非那雄胺而分成3组:常规剂量组40例(术前一周每天按时口服非那雄胺5mg)、大剂量组40例(术前一周每天按时口服非那雄胺10mg)、对照组38例(术前一周无口服非那雄胺)。三组患者均给予TUPKP治疗。统计并分析三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资料:年龄、体重指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体积大小、残余尿测定;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出血量,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将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判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前一周口服非那雄胺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三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资料及术后围术期资料进行分析,三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值(PSA)、前列腺体积大小、残余尿测定、切除前列腺重量分别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与对照组,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组在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PKP术前短期口服非那雄胺治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减减少手术时间,并在术后尽早停止膀胱冲洗,尽早拔除尿管方面有优势,总体上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并获得更好的预后。

刘馨[4](2018)在《肾精子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肾精子的质量标准、主要药效学作用以及毒性进行研究,即对肾精子的质量可控性、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探索。对肾精子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探索及鉴定,建立肾精子质量标准;对肾精子利尿消肿作用进行现代药理药效学研究,探究其利尿消肿作用及机制;对肾精子的毒性研究进行初探,为进一步的毒性研究以及临床安全用药和毒副反应监测提供参考资料。方法:(1)对肾精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水分检查、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检查,采用等离子体发射质谱法对猪源性肾精子及牛源性肾精子中的元素进行分析,通过SIMCA-P 14.1及SPSS17.0软件对不同批次猪源性肾精子及牛源性肾精子进行鉴别区分,对肾精子有机成分进行初探。对肾精子性状、显微进行描述,对其灰分及水分进行检测,初步建立肾精子的质量标准。(2)采用去势大鼠定量注射5 mg·(kg·d)-1丙酸睾酮注射液造成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肾精子(分为肾精子10 mg·kg-1组、20 mg·kg-1组、40 mg·kg-1组、80 mg·kg-1组)进行干预,选用非那雄胺及前列康作为阳性对照剂,选择5h水负荷代谢尿量、24h代谢尿量、前列腺脏器系数、精囊腺脏器系数、大鼠血清酸性磷酸酶(PAP)水平、血清睾酮(T)水平及血清雌二醇(E2)水平、前列腺组织病理改变等作为评价指标对模型组、不同剂量肾精子组、非那雄胺组及前列康组进行评价。探究肾精子对前列腺增生大鼠的药效作用及优选剂量。(3)复制大鼠盐水负荷代谢模型,以利尿剂氢氯噻嗪为阳性对照剂,给予不同剂量肾精子(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进行干预,对给药1d、3d、5d、7d、9d、14d盐水负荷模型大鼠1h6h代谢尿量进行测定,探究肾精子对盐水负荷模型大鼠利尿作用,并探究肾精子利尿作用机制。(4)通过肾精子临床常用量给药2周对大鼠的毒性试验,观察大鼠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症状、性质、程度,对其主要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其血清生化指标11项进行检查。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对小鼠单次给予临床剂量100倍肾精子探求其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结果:(1)肾精子中元素成分因基原不同而不同,猪源性肾精子主要元素为钙,牛源性肾精子主要元素为镁,可通过ICP-MS结合SIMCA-P 14.1及SPSS软件17.0对两种不同基原肾精子进行鉴别及分类。初步建立肾精子的质量标准。(2)给予肾精子第4周5小时水负荷代谢尿量模型组与空白组具有显着统计意义(p<0.01),模型复制成功。肾精子不同剂量给药组、前列康组、非那雄胺组5小时水负荷代谢尿量与模型组5小时水负荷代谢尿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脏器指数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不同剂量肾精子后均能有效降低脏器指数;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血清中PAP、T、E2升高明显(p<0.05),给予不同剂量肾精子后能有效降低。肾精子作用于前列腺增生模型大鼠最优剂量为中剂量,即为20 mg·kg-1。(3)给药1d、3d、5d、7d、9d、14d盐水负荷模型大鼠1h6h代谢尿量阴性对照组与肾精子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肾精子临床剂量给药2周对大鼠无可见毒性,病理组织学图未见病变,血清生化指标各组均正常,肾精子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精子临床等剂量100倍单次给予小鼠无死亡。结论:牛源性肾精子主要成分为镁盐,猪源性肾精子主要成分为钙盐,可通过灰分及ICP-MS将两者鉴别及区分,建立肾精子质量标准。肾精子对丙酸睾酮致BPH模型大鼠5h水负荷模型有利尿作用,肾精子可有效改善BPH模型大鼠前列腺增生。肾精子作用于前列腺增生模型大鼠最优剂量为中剂量,即为20 mg·kg-1。肾精子的利尿作用机制与利尿药氢氯噻嗪不同,不能直接作用于肾脏对水负荷模型大鼠产生利尿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前列腺组织增生或使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回缩造成。肾精子临床剂量给药2周对大鼠无毒性,肾精子对小鼠最大耐受量高于临床剂量100倍。以上实验结论基本实现了肾精子的质量可控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5](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认为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张惠[6](2017)在《坦索罗辛预防术后尿潴留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和GRADE证据分级系统对坦索罗辛预防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制定推荐强度,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2016年第8期)、MEDLINE(19502016.8)、EMBASE(19802016.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02016.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02016.8)、维普数据库(VIP,19702016.8)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19702016.8),检索不限定语种及发表状态。同时检索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及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坦索罗辛预防术后尿潴留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由两名系统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如出现分歧则通过讨论解决或交由第三方协助裁决。以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为指标评价坦索罗辛预防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和95%CI表示。运用GRADEpro GDT对证据质量进行分级和制定推荐强度。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1105例患者,所有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不高。系统评价结果显示:(1)术后尿潴留发生率:10个RCT(n=1105)均报告了术后尿潴留发生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坦索罗辛可显着降低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9,95%CI(0.20,0.42),P<0.00001]。(2)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个RCT(n=148)报告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坦索罗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53,95%CI(-1.00,-0.06),P=0.03]。(3)尿路感染发生率:1个RCT(n=46)报告了尿路感染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RR=0.11,95%CI(0.01,1.84),P=0.12]。(4)术后泌尿功能障碍发生率:1个RCT(n=102)报告了术后泌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坦索罗辛可降低患者术后泌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RR=0.20,95%CI(0.05,0.88),P=0.03]。(5)术后使用哌替啶镇痛的比率:1个RCT(n=64)报告了术后使用哌替啶镇痛的比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RR=0.67,95%CI(0.32,1.41),P=0.29]。(6)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个RCT(n=160)报告了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MD=2.46,95%CI(-0.19,5.11),P=0.07]。(7)不良反应发生率:7个RCT(n=523)报告了坦索罗辛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所有研究均显示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GRADE评价结果显示证据质量中等。结论:本研究系统地评价了坦索罗辛预防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中等质量的证据支持使用坦索罗辛预防术后尿潴留,为弱推荐。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影响,上述结论有待于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吴钉,李国灏,郭永连[7](2017)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伴急性尿潴留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tarnsulosin)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急性尿潴留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0例BPH伴急性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患者均行保留导尿。治疗组加用盐酸坦索力辛0.4 mg,1次/d,连续服用7次,7d后拔除导尿管。结果拔除导尿管后47.1%(33/70)的患者能自行排尿。治疗组有效率为68.6%(24/35),对照组为25.7%(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BPH伴急性尿潴留,提高了早期拔除导尿管后患者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治疗的疗效与前列腺体积大小无关。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8](2015)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文中研究说明1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1.1高血压流行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球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高血压是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全球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1700万,占慢性病死亡人数的

曾小芳,屈晓冰,赵晓昆[9](2012)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临床症状以下尿路症状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为主〔1〕。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25%同时患有BPH和高血压〔2〕。最近研究表明〔3~6〕,BPH与高血压

朱刚,王建业,王东文,董碧蓉,蹇在金,张祥华,于普林,陈晓春,刘幼硕,郑松柏,钱芸娟[10](2011)在《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药物治疗共识》文中研究指明前言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导致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组织学表现为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增生;解剖学表现为前列腺体积增大;临床症状以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为主和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outlet obstruction,BOO)。BPH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加,组织学改变通

二、选择性α_(1A)受体阻滞剂治疗伴高血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选择性α_(1A)受体阻滞剂治疗伴高血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论文提纲范文)

(2)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吸烟
        1.1.1 吸烟现状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1.2 饮酒
        1.2.1 饮酒流行情况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3 不健康膳食
        1.3.1 膳食现状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1.3.2.2 高盐(钠)摄入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1.4 身体活动不足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1.5 超重、肥胖
        1.5.1 超重、肥胖现况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1.5.2.1 高血压
        1.5.2.2 冠心病
        1.5.2.3 脑卒中
        1.5.2.4 其他疾病
    1.6 社会心理因素
        1.6.1 抑郁、焦虑现况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1.6.2.1 应激
        1.6.2.2 抑郁
        1.6.2.3 焦虑
        1.6.2.4 A型行为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1.7 血脂异常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1.7.2 血脂异常现况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1.8 糖尿病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1.8.2 糖尿病现况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1.9 高血压
        1.9.1 高血压现况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2.1.1 血压
        2.1.2 静息心率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2.2.1 病史信息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2.3.2 临床合并症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3 危险因素干预
    3.1 行为干预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3.1.4.1 阶段目标
        3.1.4.2 优先原则
        3.1.5 随访管理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3.2 吸烟干预
        3.2.1 戒烟的益处
        3.2.2 戒烟的原则
        3.2.3 戒烟流程
        3.2.4 戒烟的措施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3.2.4.2 医学咨询
        3.2.4.3 5A技能
        3.2.4.4 5R干预技术
        3.2.4.5 戒烟药物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3.3 饮酒干预
        3.3.1 戒酒的益处
        3.3.2 戒酒的原则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3.3.4.2 干预内容
        3.3.5 持续监测
    3.4 膳食干预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3.4.4.1 膳食评估
        3.4.4.2 干预方案
        (1)一般人群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3.4.5随访管理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3.6 体重管理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3.6.4.1 咨询沟通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3.7.4.1 评估
        3.7.4.2 筛查
        3.7.4.3 干预
    3.8 血脂控制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3.9 糖尿病管理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3.9.4.1 筛查对象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9.4.3 降糖目标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3.9.4.5 降压治疗
        3.9.4.6 调脂治疗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3.9.4.8 体重管理
        3.9.4.9 血糖管理
    3.10 高血压管理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3.10.4.1 治疗目标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3.10.4.3 风险评估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3.10.4.5 药物治疗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3.10.5.2 老年高血压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3.10.5.8 代谢综合征
4 疾病干预
    4.1 冠心病
        4.1.1 概述
        4.1.2 诊断与分类
        4.1.2.1 诊断
        4.1.2.2 分类
        4.1.3 治疗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4.1.3.2 CCS的治疗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4.1.3.2.2 药物治疗
        4.1.3.2.3 血运重建
        4.1.3.3 共病的治疗
        4.1.3.3.1 心源性疾病
        4.1.3.3.2 心外疾病
        4.1.4 心脏康复
        4.1.4.1 药物处方
        4.1.4.2 患者教育
        4.1.5 随访管理
        4.1.6 预防
    4.2 脑卒中
        4.2.1 概述
        4.2.2 诊断与分类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4.2.2.2 诊断
        4.2.2.3 分类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4.2.4.1 高血压
        4.2.4.2 糖尿病
        4.2.4.3 血脂异常
        4.2.4.4 房颤
        4.2.4.5 心脏疾病
        4.2.5 预防
    4.3 慢性心衰
        4.3.1 概述
        4.3.2 诊断与分类
        4.3.2.1 筛查与识别
        4.3.2.2 诊断
        4.3.2.3 分类
        4.3.3 治疗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4.3.3.4 转诊治疗
        4.3.4 随访管理
        4.3.5 预防
    4.4 房颤
        4.4.1 概述
        4.4.2 诊断与分类
        4.4.2.1 诊断
        4.4.2.2 分类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4.4.3.1 节律控制
        4.4.3.2 心室率控制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4.5 外周动脉疾病
        4.5.1概述
        4.5.2 诊断与分类
        4.5.2.1 危险因素
        4.5.2.2 病因
        4.5.2.3 筛查对象
        4.5.2.4 诊断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4.5.3 治疗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4.5.5 预防
    4.6 动脉粥样硬化
        4.6.1 概述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4.6.2.1 危险因素
        4.6.2.2 临床表现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4.6.3 治疗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7.1 概述
        4.7.2 诊断与分类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4.7.2.2 危险因素
        4.7.2.3 病史
        4.7.2.4嗜睡程度评估
        4.7.2.5 辅助检查
        4.7.2.6 简易诊断
        4.7.2.7 分类、分度
        4.7.3 治疗
        4.7.3.1 治疗目标
        4.7.3.2 治疗方案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4.7.4 预防
        4.7.4.1 一级预防
        4.7.4.2 二级预防
        4.7.4.3 三级预防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5 其他关注问题
    5.1 抗栓治疗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5.1.2.1 STEMI
        5.1.2.2 NSTE-ACS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5.1.4.2 出血处理
    5.2 抗血小板治疗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5.3 治疗依从性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5.4 远程管理指导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6 投入产出分析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3)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前一周口服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
        1.2.1 术前检查
        1.2.2 术前准备
    1.3 手术器械和材料
    1.4 手术方法
    1.5 术后常规处理
    1.6 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三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资料的比较
    2.2 三组患者围术期观察资料的比较
    2.3 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4)肾精子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肾精子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节 肾精子本草考证
    第二节 肾精子市场调研与样品收集
        1 肾精子市场调研
        2 肾精子样品收集
    第三节 肾精子质量标准制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节 肾精子质量标准草案
第二章 肾精子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肾精子对丙酸睾酮致去势大鼠BPH模型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节 肾精子对水负荷模型大鼠的利尿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肾精子的毒性研究初探
    第一节 肾精子急性毒性研究
        1 材料
        2 实验系统
        3 方法
        4 结果
        5 小结
    第二节 肾精子临床常用量给药2周对大鼠毒性试验研究
        1 材料
        2 实验动物相关资料
        3 动物剂量分组及实验方案
        4 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结语
    第一节 实验特色与创新点
        1.肾精子可改善BPH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增生
        2.肾精子作用于大鼠(小鼠)的安全性考察
        3.肾精子质量标准的建立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1.多种BPH模型对不同基原肾精子主要药效学的考察
        2.肾精子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作用机制研究
        3.肾精子长期毒性研究
        4.肾精子化学成分研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1.2.1. 1 总体用药:
        1.2.1. 2 单一用药:
        1.2.1. 3 联合用药:
        1.2.1. 4 复方制剂: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2.2 药物分类
        2.2.1 利尿剂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2.2.3钙通道阻滞剂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2.2.7. 1 硝酸酯类[34]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3.1 利尿剂
        3.1.1 概述
        3.1.2 分类
        3.1.3 用药原则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2 钙通道阻滞剂
        3.2.1 概述
        3.2.2 CCB的分类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3.2.3 用药原则
        3.2.3. 1 适应证:
        3.2.3. 2 禁忌证: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3.1 概述
        3.3.2 分类
        3.3.3 用药原则
        3.3.3. 1 适应证:
        3.3.3. 2 禁忌证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4.1 概述
        3.4.2 分类
        3.4.3 用药原则
        3.4.3. 1 适应证:
        3.4.3. 2 禁忌证: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5 β受体阻滞剂
        3.5.1 概述
        3.5.2 分类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3.5.3 用药原则
        3.5.3. 1 适应证:
        3.5.3. 2 禁忌证: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 α受体阻滞剂
        3.6.1 概述
        3.6.2 分类
        3.6.3 用药原则
        3.6.3. 1 适应证:
        3.6.3. 2 禁忌证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 固定复方制剂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3.7.1. 1 概述:
        3.7.1. 2 分类:
        3.7.1. 3 用药原则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3.7.2. 1 分类:
        3.7.2. 2 应用证据:
        3.7.2. 3 应用原则:
        3.7.2. 4 方案推荐
    3.8 中枢性降压药
        3.8.1 概述
        3.8.2 分类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3.8.3 用药原则
        3.8.3. 1 适应证
        3.8.3. 2 不良反应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3.8.4 方案推荐
4 国产创新药物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4.1.1 药理学
        4.1.2 创新点
        4.1.3 药物作用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4.1.5 规格和用法
    4.2 尼群洛尔片
        4.2.1 药理作用
        4.2.2 降压特点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4.2.4 药物规格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4.3 阿利沙坦酯
        4.3.1 临床药理学
        4.3.2 创新点
        4.3.3 临床效果
        4.3.4 安全性
        4.3.5 禁忌证
        4.3.6 药物相互作用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4.4.1药理学
        4.4.2适应证
        4.4.3 原创点
        4.4.4 开发背景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4.4.6 循证证据
        4.4.7 药物规格
    4.5 左旋氨氯地平
        4.5.1 药学部分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4.5.4 临床推荐
        4.5.5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5.1.1 概述
        5.1.2 降压药物选择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1.2. 2 药物推荐: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5.2.1 概述
        5.2.2 降压药物选择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5.3.1 概述
        5.3.2 降压药物选择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5.3.2. 2 目标管理:
        5.3.2. 3 药物推荐: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5.4.1 概述
        5.4.2 降压药物选择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5.5.1 概述
        5.5.2 降压药物选择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5.2. 2 指南推荐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5.6.1 概述
        5.6.2 降压药物选择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5.6.2. 2 指南推荐: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5.7.1 概述
        5.7.2 降压药物选择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5.7.2. 2 指南推荐: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5.7.3. 5 监测血钾:
    5.8 高血压急症
        5.8.1 概述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5.8.3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6.1.1 概述
        6.1.2 降压药物选择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6.1.2. 2 指南推荐: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1.3. 1 降压目标: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6.2.2 诊断和评估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6.2.2. 2 诊断和评估:
        6.2.3 综合干预
        6.2.3. 1 非药物治疗:
        6.2.3. 2 药物治疗
        6.2.3. 3 其他治疗: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6.3.1 概述
        6.3.2 降压药物选择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6.3.2. 5 联合用药:
        6.3.3 注意事项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6.4.1 概述
        6.4.2 降压药物选择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5 老年高血压
        6.5.1 概述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6.5.5 药物选择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6.6.1 概述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6.6.3. 2 术前准备:
        6.6.3. 3 预后: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6.6.4. 2 药物治疗:
    6.7 难治性高血压
        6.7.1 概述
        6.7.2 降压药物选择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6.8.1 概述
        6.8.2 降压药物选择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6.9.1 定义与病因
        6.9.2 诊断
        6.9.3 药物治疗
        6.9.4 其他治疗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6.1 0. 1 概述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8 小结

(6)坦索罗辛预防术后尿潴留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文献检索
    2.3 文献筛选
    2.4 数据提取
    2.5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6 统计分析
    2.7 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筛选结果
    3.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3.3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3.4 统计分析结果
    3.5 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4 讨论
    4.1 主要结果解释
    4.2 局限性
5 结论
    5.1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5.2 对今后研究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检索策略
    附录二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2高血压药物分类
3用药原则及规范
4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4.1高血压伴冠心病
    4.2高血压伴房颤
    4.3高血压伴肾病
    4.4高血压与卒中
    4.5高血压伴心力衰竭
5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药物选择
6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的应用原则
7小结

(9)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血压对BPH进展的影响
2 BPH合并高血压的病因机制
    2.1 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2.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作用)
    2.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作用
3 BPH合并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3.1 α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3.2 AT-1拮抗剂

四、选择性α_(1A)受体阻滞剂治疗伴高血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J].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03)
  • [2]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 [3]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前一周口服非那雄胺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评估[D]. 胡展豪.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4]肾精子质量标准及药效学研究[D]. 刘馨.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6]坦索罗辛预防术后尿潴留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 张惠.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7]盐酸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伴急性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 吴钉,李国灏,郭永连.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7(01)
  • [8]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06)
  • [9]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J]. 曾小芳,屈晓冰,赵晓昆.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20)
  • [10]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药物治疗共识[J]. 朱刚,王建业,王东文,董碧蓉,蹇在金,张祥华,于普林,陈晓春,刘幼硕,郑松柏,钱芸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1(11)

标签:;  ;  ;  ;  ;  

选择性α_(1A)受体阻滞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高血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