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爆破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一、爆破式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珂,朱思泉,赵阳[1](2017)在《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与常规超声乳化劈核技术在超高度近视合并核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白内障手术中劈核操作是关键环节。手工预劈核技术的不断革新有助于缩短超声乳化的耗时,减小超声能量,避免对眼内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目的评价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用于超高度近视伴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并与传统超声乳化劈核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于2016年3-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眼轴长度>27.0mm、屈光度>-10.0D,患眼晶状体核为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眼随机分成预劈核组和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中分别选择反式劈核钩预劈核及传统超声乳化劈核,比较2个组术中角膜内皮损失率、角膜水肿程度的差异,以评价预劈核技术的安全性,比较2种方法的有效超声时间、超声能量差异,测定术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对数视力表)变化,以评价预劈核技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2个组术眼手术均顺利。预劈核组术眼平均有效超声时间为(47.30±11.29)s,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为(57.70±14.5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0,P=0.016)。术后7d,预劈核组和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术眼BCVA分别为4.75±0.11和4.6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38)。术后1个月,预劈核组术眼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82±3.77)%,低于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的(16.11±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8,P=0.001)。术后7d,预劈核组术眼的2级和3级角膜水肿眼数明显少于传统超声乳化劈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822,P=0.008)。结论与传统超声乳化劈核操作比较,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用于超高度近视伴ⅢⅣ级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效果好,对组织创伤小。

税民鸿[2](2017)在《微小撕囊和IOL预植入在白色白内障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微小撕囊对提高膨胀性白色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成功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膨胀性白色障18例18眼。与2013年1月2014年1月完成的25例25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微小撕囊的手术方法:囊膜染色或不染色,截囊针刺破前囊膜,吸出部分乳液和皮质,做2mm微小环形撕囊,注吸头通过撕囊口将皮质或乳糜液吸出,使囊袋内仅残留晶体核,二次撕囊直径5-5.5mm,常规超乳。结果:微小撕囊组18眼,有2例前囊膜裂开,无后囊膜破裂,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为88.89%。术后1d,3例后弹力层略有皱襞伴角膜轻度水肿;对照组10例前囊膜破裂,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为66.67%。2例后囊膜破裂,1例核块坠落,5例角膜水肿,2例眼压轻度升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微小撕囊组高于常规撕囊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小撕囊法能显着提高膨胀性白色障环形撕囊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难度,有效提高超乳成功率。目的:研究过熟性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过熟性白色白内障24眼。与2013年1月2014年5月,过熟核常规超乳+ECCE手术2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IOL预植入超乳手术方法:先在核中央乳化出一深直沟槽,再将核一分为二劈裂,重复劈核,将一个1/2核块再分成2块,然后用脉冲能量乳化掉。在囊袋内注入粘弹剂,此时于晶体核下植入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在人工晶体的保护下,将剩下的1/2核块再分成2块,常规超乳去除剩余1/2核,吸除残留皮质,完成手术。结果:实验组24例囊袋完整23例,单侧前囊膜裂开1例,无后囊膜破裂;对照组24例,囊袋完整17例,单侧前囊膜裂开2例,双侧前囊膜裂开1例,后囊膜破裂4例。两种方法对于术中囊袋的安全性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1,7d角膜透明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第1d裸眼视力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术后7d最佳矫正视为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1月内皮计数2314±278/mm2,对照组内皮计数2298±256/mm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L预植入法能安全的完成过熟性白色障的超乳手术,减少超乳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的风险,提高超乳的成功率,同时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裸眼视力,无额外的风险,为安全的手术方式。

范强[3](2016)在《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硬核白内障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比较评价囊膜上超声乳化法与囊袋内超声乳化法两种不同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硬核白内障疗效的差异性,选择较优手术方法。方法:采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硬核(ⅣⅤ级核)白内障患者297例(322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49例(162眼)及对照组148例(160眼),观察组给予囊膜上超声乳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囊袋内超声乳化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超声乳化时间及能量参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行t检验,术后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行卡方检验。结果:核硬度越高,超声乳化时间及平均超声能量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乳化时间及能量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mo视力均较术后1d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硬核白内障疗效接近,但囊膜上超声乳化具有更佳的安全性,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阳,朱思泉[4](2016)在《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Ⅳ级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晶状体核的劈核操作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关键环节,手工预劈核技术可以减少术中超声乳化的能量和时间,减轻对眼内组织的损伤。目前常用的预劈核法对于硬核的效果较差。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制的反式劈核钩进行硬核白内障手术,此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法的疗效尚未公开报道。目的比较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干预性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确诊的Ⅳ级晶状体核的白内障患者32例3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术中分别采用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法和拦截劈裂法进行劈核,比较2个组术中所用的有效超声时间和术眼术后角膜内皮细胞(CECs)损失率、角膜水肿程度、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的平均有效超声时间分别为42.56(39.31,45.81)s和78.63(73.85,83.4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37,P=0.000)。术后1 d和3 d,2个组不同等级BCVA的眼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33)。预劈核组和拦截劈核组术后1个月术眼CECs计数分别为(2 026.05±154.03)/mm2和(1 866.50±117.1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8,P=0.003);预劈核组和拦截劈裂组术后1个月CECs丢失率分别为(13.36±2.85)%和(25.7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6,P=0.000)。术后1 d和3 d,预劈核组严重角膜水肿的眼数均明显少于拦截劈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2)。结论在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Phaco过程中,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比较,自制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可明显减少CECs的损伤,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孙存,接英,张建强[5](2016)在《智能超声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Infiniti超声乳化系统中智能超声(intelligent phacoemulsification,IP)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研究,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ⅣⅤ级核患者92例92眼,随机分为两组,非IP组43例43眼,IP组49例49眼,分别在IP-OFF和IP-ON的模式下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中记录两组超声乳化时间(ultrasound time,UST)和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术后第1、7d,3mo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观察角膜水肿情况。术后第7d,3mo检查术眼的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结果:IP组的UST为48.79±7.13s,非IP组为52.51±9.6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CDE在IP组为(14.29±2.77)%,低于非IP组的(15.78±3.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术后第1d,IP组角膜水肿评分平均为2.61±0.64分,低于非IP组2.98±0.7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IP组79%术眼BCVA>0.1,高于非IP组56%术眼BCVA>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但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术后7d患者角膜水肿减轻,视力迅速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IP组为2586.26±154.71个/mm2,高于非IP组的2 497.95±211.48个/mm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六角形细胞比例IP组为(48.33±8.69)%,高于非IP组的(44.19±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IP设置有机结合两种超声模式的优势,安全高效地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视力。

牛丽君[6](2016)在《爆破式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爆破式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2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64例和对照组163例。治疗组采用爆破式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三个月的视力、眼压变化。结果 1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视力在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恢复明显,其中患者视力≥0.5,有107只眼,占人数65.24%;对照组患者视力≥0.5者43只眼,占人数的26.3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者术前眼压平均(29.89±4.01)mm Hg,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11.74±1.26)mm Hg;对照组患者术前眼压平均为(30.65±4.35)mm Hg,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16.94±2.05)mm Hg。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眼压下降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爆破式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着,能很好地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并且并发症少。

韩卫[7](2016)在《囊袋内软壳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随着眼科手术设备创新速度的加快和显微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已成为中国大部分地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给无数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福音,提供了更为安全的选择。我国白内障患者的数量已逾1100余万例,且每年以80万例需要治疗患者的速度在增长,白内障仍然给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便,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致盲眼病。我国的广大眼科医师一直致力于预防和治疗白内障这一首要的致盲疾病,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通过全国各大眼科机构的团队合作,目前已在很多地区建立了涵盖白内障预防、普查、诊治的综合性防治体系,并通过多种途径向人民群众推广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给很多白内障患者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我国的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白内障诊治规范不完善、手术覆盖率相对发达国家较低,我国白内障诊疗事业要想快速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许多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治,晶状体核已达到Ⅳ级及以上的硬度才来就诊,手术难度增大,并发症增多。在临床工作中,对于IV级以上硬核的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的应用是非常广泛且有效的,然而其缺陷包括眼内炎的发生率较高,术后切口愈合较慢,术源性散光大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主要依靠超乳针头释放较高超声能量冲击晶状体核,使其组织破碎至乳状后吸除,其具有操作简便,术中眼部创伤小恢复快及围术期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对于核硬度在IV级及以上的白内障,由于存在超声乳化时间较长,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较高及后囊破裂风险较大的问题,成为超声乳化术的相对禁忌症。既往的研究证明软壳技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硬核行超声乳化术式易发生后囊膜破裂的风险仍然存在,在对晶状体核硬度IVV级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时,我科采用囊袋内软壳技术来减轻术中的并发症,并观察记录其术中和术后的反应来评估其对后囊膜保护的有效性。资料和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60例168眼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68.5岁。其纳入标准为:眼科检查属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按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晶状体核为IVV级,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 600/mm2且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率<35%,依从性好自愿完成随访者。排除有眼外伤病史、角膜瘢痕、合并青光眼或晶状体脱位及糖尿病患者。对相同手术日期内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囊袋内软壳组78例80眼和常规软壳组82例88眼。两组均行3.0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囊袋内软壳技术组在吸出约1/4核块后,向剩余核块与后囊膜之间注入0.1ml Viscoat,再将0.1ml透明质酸钠注入其上方,使Viscoat贴附于后囊膜表面形成软壳,然后将剩余核块乳化吸出,根据需要可重复注入。而常规软壳技术组术眼仅在前房内使用软壳技术,超声乳化过程中不再注入黏弹剂。术中记录累计释放能量、所耗费时间和后囊膜能否完整保留。于术后1 d观察角膜水肿程度及前房炎症,术后1 d、1w和1mo的最佳矫正视力。两组术前、术后1 d、1w由一位工作人员多次检查眼压,并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术后3个月测定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各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1.囊袋内软壳技术组和常规软壳技术组患者基线特征如年龄、性别、核硬度比较体不存在统计学差异。2.本研究中两组病例手术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医师完成,囊袋内软壳技术组和常规软壳技术组术中分别有1眼和7眼发生后囊膜破裂,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后IOL顺利植入囊袋内者5眼,植入睫状沟内者3眼。囊袋内软壳技术组术中超声乳化累计释放能量稍高于常规软壳技术组,手术时间稍短于常规软壳技术组,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6,P=0.376;t=0.403,P=0.518)。3.随访时间为术后1d、1w、1mo和3mo。2个组术眼术中未发生后囊膜破裂者眼前房反应较轻,发生后囊膜破裂眼可观察到前房内少量炎性细胞漂浮。眼前节OCT显示2个组术眼角膜不同程度增厚,但角膜切口密闭良好。术后1周2个组术眼前房炎症反应以及角膜水肿均逐渐消退,IOL无偏位。4.两组患者术后的BCVA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术后1 d、1w和1mo囊袋内软壳组术眼BCVA≥0.5者分别占该组总眼数的78%、83%和92%,常规软壳组术眼所占比例分别为56%、71%和89%,2组术眼术后1 d和1周的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0、P=0.027;χ2=4.361、P=0.032);术后1个月2个组术眼BCVA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608,P=0.641)。5.术后3mo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6.97%和7.19%(χ2=0.608,P=0.647)。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5.402,P=0.362),2个组术眼术后3个月和术前E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0.715,P=0.016),术后3个月较术前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实验组术后眼压均高于对照组(F分组=9.176,P=0.046)。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升高,不同时间点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763,P=0.031)。术后1周2个组眼压下降至术前水平并趋于稳定,囊袋内软壳技术组术眼术前和术后1周眼压与常规软壳技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61、0.470),术后1 d时囊袋内软壳技术组术眼眼压明显高于常规软壳技术组(t=1.241,P=0.037)。结论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采用软壳技术可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有效的保护,降低其丢失率,可避免或明显减轻术后发生角膜水肿。2.囊袋内软壳技术可降低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不会影响超声乳化的效率,但手术时间有所增加。3.应用囊袋内软壳技术对术后早期视力的恢复意义很大,对远期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较小。4.囊袋内软壳技术组对手术的精细操作要求较高,手术步骤有所增加,且术后有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的可能,但其手术过程更安全,可以提高硬核白内障患者的术后满意度。

张国全[8](2015)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并发症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30例(178眼)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76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72例(102眼),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视力、散光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较对照组快,矫正视力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显着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角膜水肿、纤维素样渗出、人工晶体表面色素沉着、巩膜粘连和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好,角膜散光程度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吴智文,胡丽兴,周澐,张玉秋,聂清,王敏,张颖利,解建章,贾翠荣,杜志英[9](2013)在《不同模式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采用爆破模式与连续模式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84只眼)Ⅲ级硬核(EMERY分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爆破模式组39例(41只眼)和连续模式组41例(43只眼),分别采用爆破模式与连续模式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术中实际超声能量、有效超声时间和累计复合能量参数,检测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及角膜内皮细胞数。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使用的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实施白内障术后的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爆破模式组超声能量为(10.12±1.17)J,连续模式组超声能量为(16.30±1.36)J,两组超声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62;P<0.05);爆破模式组超声时间为(0.24±0.05)min,连续模式组超声时间为(0.70±0.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27;P<0.05);爆破模式组累积复合能量参数为(2.43±0.53)J,连续模式组累积复合能量参数为(11.45±2.07)J,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9;P<0.05)。术后1 d,爆破模式组患者UCVA≤0.3者8只眼(19.5%),UCVA为0.40.5者17只眼(41.5%),UCVA≥0.6者16只眼(39.0%);连续模式组患者UCVA≤0.3者25只眼(58.1%),UCVA为0.40.5者10只眼(23.3%),UCVA≥0.6者8只眼(18.6%);两组患者术后1 d U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9;P=0.000)。术后3 d,爆破模式组患者UCVA≤0.3者0只眼,UCVA为0.40.5者9只眼(22.0%),UCVA≥0.6者32只眼(78.0%);连续模式组患者UCVA≤0.3者5只眼(11.6%),UCVA为0.40.5者13只眼(30.2%),UCVA≥0.6者25只眼(58.2%);两组患者术后3 d U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3;P=0.038)。术后3个月,两组间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85;P=1.000)。爆破模式组与连续模式组术后1 d、3 d的角膜水肿减轻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2,4.783;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308,8.298;P<0.05)。结论爆破模式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轻,术后视力恢复快,更具安全性及有效性。

黄祖光,邓德勇,彭涛[10](2013)在《爆破模式在农村硬核白内障防盲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爆破模式超声乳化吸除术在农村硬核白内障防盲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2例162眼硬核(Ⅳ~V级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爆破超声乳化吸除术组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small incision cataract extraction,SICE)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视力恢复时间、角膜散光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爆破模式超声乳化术中的实际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ICE组视力恢复显着慢于爆破模式组(P<0.01)。术后角膜散光SICE组明显高于爆破模式组(P<0.05)。爆破模式组术中实际超声能量为(16.2±5.4)%、超声时间为(42.8±6.1)s。手术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和后囊膜破裂,SICE组角膜水肿69眼、后囊破裂6眼,而爆破模式组角膜水肿12眼、无后囊膜破裂。结论:爆破模式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农村防盲中的硬核白内障,可显着改善术后视力,缩短恢复时间,可以用较低的超声能量和时间,减少术后早期角膜水肿,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二、爆破式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爆破式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微小撕囊和IOL预植入在白色白内障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微小撕囊+二次撕囊在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术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IOL预植入法在过熟期白色白内障的术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3)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硬核白内障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设备
    2.2 一般资料
    2.3 术前检查
        2.3.1 全身检查
        2.3.2 眼部检查
        2.3.3 晶状体核硬度的观察
    2.4 手术方法
        2.4.1 囊膜上超声乳化
        2.4.2 囊袋内超声乳化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超声乳化时间及能量参数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比较
    3.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
    3.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研究新进展
    1 手术时机
    2 术前检查及风险评估
    3 手术方法及技巧
        3.1 切口
        3.2 乳化技术
        3.3 晶状体核超声乳化技术
        3.4 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
    4 手术相关并发症
        4.1 术后屈光偏差
        4.2 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4.3 后发性白内障
        4.4 视网膜脱离
        4.5 眼压升高
        4.6 后囊膜破裂
        4.7 囊袋阻滞综合征
        4.8 其他
    5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智能超声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2.2. 1 超声乳化时间和累积释放能量
        1.2.2. 2 最佳矫正视力
        1.2.2. 3 角膜水肿程度
        1.2.2. 4 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
2 结果
    2.1 BCVA
    2.2 UST和CDE
    2.3 角膜水肿评分
    2.4 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
    2.5 角膜中央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的变化
    2.6 并发症
3 讨论

(6)爆破式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视力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眼压比较
3 讨论

(7)囊袋内软壳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眼科粘弹剂的发展及其手术应用进程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并发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2.1观察组
        1.2.2对照组
    1.3术后随访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程度比较
    2. 3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3讨论

(9)不同模式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手术方法
    三、观察项目
    四、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一、纳入研究的患者情况
    二、术中能量对比
    三、术后视力情况比较
    四、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比较
    五、角膜内皮细胞损失情况比较
讨论

(10)爆破模式在农村硬核白内障防盲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2结果
    2.1视力
    2.2角膜散光
    2.3并发症情况
    2.4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
3讨论

四、爆破式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与常规超声乳化劈核技术在超高度近视合并核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 杨珂,朱思泉,赵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07)
  • [2]微小撕囊和IOL预植入在白色白内障术中的应用[D]. 税民鸿. 西南医科大学, 2017(01)
  • [3]囊膜上超声乳化与囊袋内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硬核白内障疗效观察[D]. 范强. 兰州大学, 2016(06)
  • [4]反式劈核钩预劈核技术与常规拦截劈核技术在Ⅳ级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 赵阳,朱思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6(07)
  • [5]智能超声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研究[J]. 孙存,接英,张建强. 国际眼科杂志, 2016(07)
  • [6]爆破式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J]. 牛丽君.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14)
  • [7]囊袋内软壳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D]. 韩卫. 郑州大学, 2016(03)
  • [8]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并发症分析[J]. 张国全.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5(01)
  • [9]不同模式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 吴智文,胡丽兴,周澐,张玉秋,聂清,王敏,张颖利,解建章,贾翠荣,杜志英.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03)
  • [10]爆破模式在农村硬核白内障防盲手术中的应用[J]. 黄祖光,邓德勇,彭涛. 国际眼科杂志, 2013(04)

标签:;  ;  ;  

爆破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